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国治理模式的三大要素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21-51115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07 21:47: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治理模式的三大要素

中国治理模式的三大要素

2015-01-20 02:35:00 环球时报 李世默

21世纪是一个在改革中竞争的时代。能成功改革的国家将是赢家,改革失败的国家将是输家。我想说,在这场改革竞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在全球大国中脱颖而出。

中国的治理模式有三大核心要素:

一是贤能治理。这是理想状态,贤能治理也会出问题。中国选贤任能的模式,就是中国的官员来自于草根,最有能耐的人通过这个体系,最终进入中国的最高治理阶层。

二是实验治理。中国几十年来推行很多政策,都是从小地方先试起来。成功了就让其他地方学习,然后才是全国推广,失败成本较低。这样的实验治理只能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才能实现,在美国不可能。

三是回应治理。有没有能力回应人民的需求,回应制度到底健康不健康。据我了解,中共其实有非常复杂和有效及时的反应机制。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也面临巨大挑战。其中,中国经济模式走到现在创造了巨大财富,但这个模式要改,因为环境变了,经济结构变了。可是在改变过程中增长率就会下降,又会引发其他问题。这个平衡怎么掌握,很难。

而我觉得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几十年来最大胆的政治改革。很多人把政治改革的定义定死了,认为只有往某种方向去改变的政策才叫政治改革,朝其他方向做的改变,再巨大也不叫政治改革。但如果把政治改革作为一个中性词,就是对政治体制“动刀”,对政治体制做质的改变,我想三中全会是一个里程碑。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权力分配发生了巨大变化。三中全会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预算,以前中国的国家税收只有一半在中央政府手里,这次把它变成了全国的预算,这是巨大的权力再分配。

二是党纪和国法的权力分配发生了巨大变化。三中全会对中纪委进行了重组,把地方纪委的决策权力从地方党委那里抽出来。

三是党和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认为三中全会把人大、党中央、国务院这传统“三驾马车”的格局打破了。国家成立了很多领导小组和委员会,都是党中央在领导。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改革。中国共产党走到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前台中央。

四中全会通过依法治国继续并巩固了政治改革的方向和格局。很多人把新中国的60多年分成两个30年,我觉得三中全会启动了第三个30年。第三个30年最重要的两个方向:一是政治治理的完善,一是全方位民族复兴。

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经历的政治、经济变革,幅度和深度远远超出几乎所有其他国家。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独特性质的结果。在中国,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共本身就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是世界上大国中唯一的一个拥有这么一个独立于社会又同时来自于社会的政治力量。这个机制就是中国改革的原动力。▲(作者是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欧工商学院校董,本文是作者在清华大学的公开课摘要)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

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 教什么—内容 怎么教—方法 教得怎样—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效果:学到了东西(有结果);

★教学效用:学到的东西为学生所用(有益处,满足需要、促进发展、完善素质)★教学效率:以教学效果与教学的代价相比较所得出的判断;

★教学吸引力:一般以学生对继续学习的倾向性所作出的判断(两个维度的满足)。教学要求

1)目标要明确(准确)(2)内容要清晰(清楚)

① 教什么要清清楚楚

② 在什么起点上教要清清楚楚 ③ 教到什么程度要清清楚楚 ④ 怎样教要清清楚楚 ⑤ 为什么这样教要清清楚楚 ⑥ 教得怎样也要清清楚楚 何谓反思性教学:

 1.学生在你的课堂快乐吗?  2.学生是你课堂的主角吗?

 3.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时间够多吗?

 4.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有效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没有?  5.你的教学目标明确吗?任务清楚吗?都达到或完成了吗?

 6.你是否挖掘了知识的思维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否联系生活实际把知识激活?  7.你是否帮助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深?  8.你的课堂氛围活跃吗?你是课堂有效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吗?  9.你觉得你的课堂有效吗?可以更有效吗?  10.你的课堂体现了你所教学科的文化和价值吗?  11.学生在你的课堂收获大吗?

 12.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哪些环节还可以进一步修正完善?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和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起点和界面,是为实现某一具体目标所采取的决策行动。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要素,策划教学活动,编写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是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的问题。

“前设计”(课前完成):是“教学预案” 集中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眼光;

“中设计”(课中完成):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预案”的调整改进,集中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 “后设计”(课后完成):是对教学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集中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愿望。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 预设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准备教学资源 规划教学过程

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策略、技巧 教学目标的设计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成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要求。

目标的陈述应该是策略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一、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而教学目标则是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

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界定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新课程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是融合统一、不可割裂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教学任务相联系

1、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的方向。

2、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调节功能。

3、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4、教学目标对教学形成期待和激励。

1.教学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

2.就具体课堂而言,教学设计即指课时设计。

3.课时教学目标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只能是有所侧重的。4.课时教学设计不偏离学科目标、不偏离教材设计意图,宜采取“由小到大”、“由具体带宏观”的策略。

1.教学目标过大过空,无法实现。2.目标设计形式化、模式化。

3.目标缺乏连贯性、层次性和递进性。4.教学目标的行为表述不当。

5.“学情分析”的质量很低,基本上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发生实质性的关系。6.教学目标针对教师而没有针对学生。课堂教学要素的变量分析

★教学情境:动态的、复杂的、模糊的。

★教学问题:随时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会使设计周密、精细的教案变得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教学中唯一可以而且能够确定的。

杜威:合格教师的“第一个条件需要追溯到他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充分认识、理解、开发和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先是该教什么,再是还能教什么)。

1、教材是学科教育资料,为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2、教材资源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教育智慧的集体结晶。

3、教材既是教学的起点,又规定和规范着教学。

教学内容的合理化 ★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 ★与前后教学内容相联系 ★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教学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

1、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背景材料从教材之外透视教材。

2、充分认识教材在教科书体系中特有的位置,掌握 “编路”。

3、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情况活用教材、创新教材、超越教材。1.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凭借 2.在教学活动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3.建构教学内容一定是建立在对教材“深加工”基础之上。4.找准切入点,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5.构建教学内容要抓住“重点”和“要害”。

6.具有思想性、探索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问题:

教学漫无边际而无“标”度 答案丰富多彩而无“准”度

言语随意平淡而无“深”度 偏重熏陶感染而无“厚”度

1.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2.要素:情境、对话、意义构建。

3.必须定位在学习情景的创设上,即情境必须指向学习1.创设激趣情境,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 3.创设多媒体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4.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5.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 6.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

一、教师要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课要投入。

二、挖掘学科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三、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的导入

教学导语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问题”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1.“问题”是课堂对话的基础。

2.“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纽带。

3.“问题”的质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设计要求

①问题广度的设计:要能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活动空间。

②问题深度的设计:要能拓展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空间。③问题的难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问题”必须能够引发积极的听、说、读、写、思、算等相关的学习实践。2.“问题”与教学目的紧密相关,难易恰当,并且具有探索性。3.“问题”之间必须相互关联具有逻辑性。4.“问题”包含预设和生成两个方面。

教学中的“主问题”

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探究、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尽量摈弃: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

“主问题”设计策略

就是用精、少、实、活的一两个主要问题激活课堂,串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教学。

进行“主问题”的设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教材的悉心研读,以设计出精妙的教学“主问题”,二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主问题”进行科学运用。

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学过程的设计,关注点主要是重点突出、详略有序、步骤清晰,在此要特别强调关注教学过程合理性。(首先是合理,然后才能讲优化)教学流程与基本逻辑

(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

1.各教学内容之间相关,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前后呼应完整。2.确定适当的教学步调、速度,既完成任务又省时高效。3.驾驭课堂(准确、简明、流畅)

从操作程序上讲,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环节。1.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分解教学目标 2.预设主要的教学环节 3.教与学的环节同步设计

板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把讲授的内容经过精心设计,用文图的形式表现在黑板上,它和语言一起作为输出信息,经视听两条途径使学生获得知识。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

独具匠心的板书(提纲式—图、表、文字或综合型),能够强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 ★教师要做到合理选用和规划资源(包括条件资源)★实现课内外资源(包括条件资源)的最优化 板书的基本要求

①要做到画龙点睛, 深化内容 ②要做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 ③要做到生动直观, 图文并茂 ④要做到富于启发,训练思维 ⑤要做到板书适量, 利于记忆 ⑤板书要与讲解紧密配合,做 到边讲边板书。板书设计的步骤

①内容的设计。基本方法是“浓缩”,基本要求是准确、精炼、完整,克服随意性。②形式的设计。根据内容,选择和构思巧妙的板书、板画形式。

③版面的设计。根据黑板的长度、有效高度和板书内容多少,合理布局,黑板两端留一定位置。关于教学评价

激励的(向善、向好)——调动、激活积极的追求与愿望 发展的(引领的)——针对问题、明辨得失、扬长避短。

敏锐的判断力

果断的把握力

坚实的引导力

教师必须主导先行,学生主体性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主导的质量与水平。必须靠教师的主导保障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与效益。

1.动机结构失衡:过于强调知识与能力的习得,忽略学生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2.以目标代替诱因:重视结果激发,忽略用过程激发。3.不当的外部评价反馈:滥用外部评价、滥用激励性评价。坏评价(具备负面教育功能):

1、消极评价

挑剔毁坏了善意和关怀,导致了敌意和放弃。

2、夸饰评价

3、不作为

提倡积极评价:不但是善意和关怀的,而且是针对问题的,有指导价值的(引领)。关于有效教师的

有效教学

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维是形成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教学行为受教师个体对教学的理解和制约。

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维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一是来源于自我对教育的理解。

教师教学行为类型 就教学过程而言

——程序性教学行为 就教学内容而言

——生成性教学行为 就教学组织而言

——策略性教学行为

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直接表现,是教学智慧的一种高级形态,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素养。

2、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的组织力和应变力。

3、教学策略运用的时间把握至为重要,它讲究及时捕捉与运用。

4、教师是否具有课堂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掌握了各种教学策略。教师发展的策略:

以教学行为研究为核心,知优劣、知得失,重构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

当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目光和心态看待教学时,教学就成了教师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教师与教学就构成了一种互动关系,教师就会感受到教师职业的自主与尊严,就会体验到教师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主体。

课后反思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①教学目标实现与否?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课堂教学的“减法”

一是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

二是减去价值不大的的知识呈现;

三是减去赘余的教学内容;

四是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

五是减去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

六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

教学的关键所在: 定性:

了解学科才能教好学科 悟道:

更新理念才能羽翼丰满 讲法:

掌握方法才能驾驭课堂 ★语言是教师的职业工具

★教学语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能。★教学语言讲究信达雅 ★教师的语言具有示范性 ★语言识别一个人的身份

教学既需要教学理论的实践化,更需要教学实践的知识与智慧。

改进课堂教学,表达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功。

第三篇:编导专业三大要素

编导专业艺术考试三大要素

要素一:初试面试

编导专业的初试即回答考官提问,考生若想在初试的面试中脱颖而出,便应了解考官提问的目的与考察要点。

考察目的:

1、考察考生的知识面、知识深度

2、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3、考察考生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文明程度。

考察内容:

1、事实政治

2、人生态度、3电视业务、4、文化知识、5、对形象化面积内容的感受力。

要求的综合素质:

社会责任感、敏锐的行为触觉、广博的文化知识、语言文字修养、个人品德、团队精神。

要素二:复试面试

编导专业的复试一般可分为面试和笔试两大部分,而面试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1、自我介绍(时间约1分钟)

2、回答考官提问

3、命题演讲(3分钟、可以到考场外准备8-10分钟)

命题演讲的考察目标:

1、心理素质

2、知识面

3、逻辑思维能力

4、辩证的观点、演讲的能力

6、记忆力

命题演讲的考试题型有两大类:

1、围绕一句话进行命题演讲

2、围绕一段材料进行命题演讲

3、命题讲故事

要素三:复试笔试

编导类专业的笔试一般情况可包含以下内容:

笔试:

1、影视片、电视节目分析(可以是电影、纪录片、电视栏目节目、专题片)

2、命题故事创作

3、编导创意(平面、电视、广播三选一)(艺航教育整理)

影视片分析的要求: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理解要准确,应具有较强的视像感受、记忆及整合能力。对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人物命运须有深刻的阐释,具有较强的读解影视片主题的能力。熟悉影视艺术的独特元素(声音、光影、色彩等),在影视分析时能将这些元素与艺术形象的朔造过程相结合,表现出较好的影视专业能力。

命题故事创作要求:故事内容健康,立意新颖深刻,情节引人入胜。结构完整精巧,人物性格鲜明具体,陈述完整生动。

编导创意要求:内容健康,视听形象鲜明,蒙太奇合理流畅,声画结合方式新颖。

专家提示各位考生:对于编导类专业的艺术考生来说考生只有了解到考官的评选标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应考。我们祝愿大家都能在编导专业的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祝励志艺术梦想的你:马到成功、金榜题名

第四篇:中国养猪企业三大经营模式

中国养猪企业三大经营模式

发布时间:[2011-03-23]新闻来源:[双胞胎集团]

第一种模式一般是公司集中加工、农户分散饲养,公司将饲料、仔猪、药品出售给农户,由农户进行养殖,育肥后根据约定价格进行收购,实现规模养殖。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苗、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于实现规模扩张,受土地限制程度不大,资金可以渐进投入,但比较容易将疫病风险转嫁给农户。其抗风险性虽强,但在食品安全性方面不够,因为它无法控制农户怎么用饲料。此外,在市场行情特别好的时候,这种模式的企业拿不到该部分超额利润,因为农户可能不把生猪卖给企业。

第二种模式即“雏鹰模式”,由养殖企业与农户紧密合作,公司为农户提供场所、饲料、仔猪、药品等养殖必备物资,农户发挥自身养殖管理经验与公司饲养管理相结合,实现规模养殖,农户根据养殖成果获取收入。公司通过租赁零星土地建设养殖场,农户在公司养殖场内进行养殖,实现“分散养殖,统一管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于控制生猪质量,易于实施统一饲养管理、易于统一防疫、易于统一处理污粪;易于实现规模扩张,受土地限制程度较小,资金可以渐进投入;易于保持与农户的良好合作关系;疫病集中暴发风险得到有效分散;易于发挥农户养殖责任心,降低养殖成本,因养殖场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其劣势是规模扩张受人员限制,养殖企业需要根据区域分散程度配备相应数量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人员。

“雏鹰模式”是将农民的积极性与规模养殖结合起来。农民只需交一两万元保证金,便可到雏鹰公司的养殖场来养猪,其猪仔、饲料、药品疫苗以及最后的售猪,全部由雏鹰解决,而这些中间环节恰恰是农民自己养猪的弱势所在,如果农民在养殖的过程中赔钱了,还会享受雏鹰农牧提供的保底利润。“侯建芳如是介绍该模式的好处。

据侯建芳介绍,雏鹰农牧是国内唯一一家采用这种模式经营的公司,但国内最少有50家企业试图复制其经营模式,不过最终都没有成功,有一半以上是在试行三个月后流产,能坚持半年的估计不到二成,坚持一年的为零。在他看来,这些企业失败的关键是出了一次事故之后就不坚持了,即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夭折了,如果有人愿意多坚持尝试几年,未来可能会有企业成功复制其经营模式。

而据一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之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课题组成员向记者透露,农业部在生猪产业首要的政策导向是食品安全,并希望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得到良性发展。

第三种模式则是通过雇用农工饲养员自建现代自动化养殖场所,实行工业化、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其代表是双汇和中粮。侯建芳表示,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其成本会相对高些。(

第五篇:中国网络空间治理的三大要点

我国现有7亿网民、423万家网站,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努力实现网络强国的“中国梦”。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攻击、网络恐怖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诈骗网民钱财等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网上黄赌毒、网络谣言等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清朗网络空间,要牢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

构建网络生态需要人人参与

互联网是人类的新家园,已成为国家全力捍卫的“第五空间”。网络强则国强,一个清朗、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网络空间,是公众所需。

近年来,我国依靠广大网民、发动社会力量,连续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有效遏制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网络生态治理任务依然复杂艰巨,人民群众对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和不法行为的呼声非常强烈,清朗网络空间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主动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深入整治网络顽疾,驱散网络“雾霾”,修复网络生态,关系重大。

发生在前不久的两个案例无疑给公众和网络媒体上了生动一课。百度长期因竞价排名而众议鼎沸,近期又因“魏则西事件”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被查出患有“滑膜肉瘤”罕见病的大学生魏则西,辗转多家医院,病情仍不见好转,后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在花光东凑西借的20多万元后,不幸离世。就在今年1月初,百度曾因“卖吧”事件而成众矢之的。本是病友们自助平台的贴吧,被百度卖掉,病友痛失交流平台,甚至上当受骗。

再如,任志强通过新浪和腾讯微博账号持续公开发布违法信息,违反“九不准”“七条底线”,影响极其恶劣。经网民举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今年2月底责令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闭任志强微博账号。

此类事件不一而足,成为一股股负能量,恣意侵害威胁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因此,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让这个精神家园清新爽朗,人人都应是参与者,都应当战士斗士,而不应做看客绅士。

充分认识人民主体地位内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见行动、出实招、求实效。具体而言,就是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网络治理为人民。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网络生态治理的最高位置,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依法管网治网,陆续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先后开展一系列网络治理行动,规范网络有序运行在法治轨道上。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依法整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护苗2015”“打击网上暴恐有害信息工作”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滴滴打车”被刷单、王健林“被署名”等网络侵权的打击力度,有效捍卫了公众、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震慑了不法分子。

坚持网络治理靠人民。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决定了互联网管理在依法规范、道德约束的同时,要紧紧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经过广泛宣介、动员、引导,公众参与网络治理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网络义务监督员。如首都互联网协会组建的“妈妈评审团”,在为青少年安全上网“保驾护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在浙江、广东、河北等地,公众也踊跃参与到网络空间“大扫除”的活动中来。

坚持网络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清朗网络空间,最终要落脚在让人民共享治理成果。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让网络治理成果普惠人民,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目前,在线教育、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开放大学蓬勃发展,互联网医疗、数字健康客户端方兴未艾„„净化、清朗后的互联网正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便捷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全面建构共治共享崭新格局

实现“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目标,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动性、捍卫人民网上权益,形成网络空间治理同心圆。为此,要做到“五个注重”。

注重制度完善。本立而道生,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强化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任务。只有以科学的制度为根本遵循,形成依法治网、有效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我国立足国情,充分总结近年来网络安全工作经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加快互联网领域立法进程。《网络安全法(草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向社会征求意见程序。

注重体系建设。我国互联网起步虽晚,但起点高,过去22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治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但长期以来行政监管投入的精力过多,有些方面重视程度、投入力量不够,需要好好补课。今后,要从顶层设计和整体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加强网络治理体系建设,使网络有害信息治理有法可依。

注重奖惩并举。奖励和惩罚是网络治理激励手段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一方面,对于公众举报的网络有害信息,符合条件的要给予相应奖励。对于积极受理公众举报、自觉处置有害信息的网站,要予以表彰。另一方面,对于消极对待公众举报、不能自觉承担信息“把关人”“守门员”责任的网站,要严格依法惩处,并加大曝光谴责力度。

注重宣介引导。尽管近年来网络举报知晓度、认知度有了较大提升,公众举报网上有害信息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国家和人民的期待、与我国网络发展水平、与有害信息总量相比,网络举报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层次和水平。各地、各网站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宣传形式,加强网络举报品牌包装,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网络有害信息打击、治理工作,同时有效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注重提升媒介素养。虽然我国是网络大国,但网民媒介素养整体水平不高,掌握的网络举报知识有限。各地要从教育入手,从自身做起,吸引全社会参与,培养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中国好网民。

综上所述,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煽动对立等网络戾气,实现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将网络空间建成崇德向善、温暖人心的精神家园,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汇聚网络空间共治共享合力。

中国治理模式的三大要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