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范文合集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21-24035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9 07:32: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

重视小学生的 “规则教育”

加强小学生规则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已经写入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强小学生规则教育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个城市的文明教育,很大程度依赖于规则教育的力度;从小进行规则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才是一个社会好公民;加强学生规则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规则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使学生明确家庭规则、学校规则、社会规则的一般内容,做到自觉遵守规则;探索规则教育的途径及纠偏方法;探究学生遵守规则的心理背景,营造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规则教育的环境。

作为小学生,就要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人人要自觉遵守; 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小学生的规则教育我理解是我们常说的常规教育。是落实到每个细节之中的,这些细则就是规则,就要去遵守,我班也制定了细则,用这些细则去约束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人格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就是我班的细则:

1、早上按时起床,高兴的进入校园,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进入班级坐在自己位置上静悄悄地读书,不打扰别人,每天一得。

2、课前准备好书本,上课认真听讲,踊跃思考,积极发言。

3、下课(值日生除外)快速整理好书本,安静的走出教室,到操场活动。

4、走廊右侧一队行走,不跑跳,不吵闹,不扔废弃物。

5、操场活动健康有益,不疯闹,不打架,不伤害别人。

6、上课铃声一响迅速站队,不说话乱闹,听从体委的指令,以最短的时间走入教室准备上课。放学路队要整齐,精神抖擞,走出校门。

7、个人书桌内不准有杂物,及时清理垃圾放在自己的整理袋中,不在桌椅上乱画、写字。

8、认真收听广播,做眼操。做到没声音,不用看管。

9、每天佩戴好红领巾、校牌。

10、不说脏话,有礼貌;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良性竞争中成长。

11、积极参加班队会的组织、搜集、汇报活动。

这样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也按照规则给予奖惩。这样学生明确怎么做事对的,一旦错了,错在哪,会及时改正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每个环境都会有自己的规则,每个人都要按规则去办事,这样生活才会井井有条。

第二篇:如何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从学校谈起。或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谁最累,最辛苦?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是否定的,那究竟是谁呢?对,是学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众所周知,他们的童年生活被书本填满,被特长课程填满,他们很少有玩的时间。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无论哪类性质的事件,都要求人们去改变现状,以便应对事件带来的新情况,要求人们付出努力,去应对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应对,就叫“适应”。过大的压力会把学生“压扁”。在孩子犯了错误后,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 于是造成了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在压力、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强“,不肯接受大人提出的任何意见,并学会了应付教师,应付家长的“欺骗术“。这种负面的自我概念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长期以来,“素质教育“对学生“减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一切仍以“升学“作准备为教育目标,片面强调学生需要的知识教育,而从根本上没有解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价值,即“学习就是为考试“。

那么,来自家庭的影响也应受重视。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尽了家长们的溺爱、迁就。当上学读书后,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又受不了一点委屈,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过分的溺爱造就了一个“自我中心”的孩子。有一部分家长在处理孩子错误时不注意方式,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用所谓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不然就“关怀备至,和蔼可亲“,丝毫不追究孩子的错误,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这种不良教育方式势必影响孩子人格发展。

还有一些家长一味地认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应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习英语、电脑,孩子也对此感兴趣。当然,这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拓视野。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也可能会导致由于热忠于电子游戏沉迷于网络而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二、给学生一个广泛的空间

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从培养健康心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让学生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把握时代脉搏。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习惯。凭借这个过程,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设计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活动范围小,独立意识还很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暑假时间,在老师、家长辅助下,开展一些社区活动、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心灵。

此外,在开放的社会化教学中,学生能参与更大范围的学习创新活动。改编后的小学语文教材、社会教材、乃至数学、自然、思品,都有许多社会实践题,我们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活动类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从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到课堂上,通过深讲、辩论、新闻聚焦……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社会化的结果,学生就能逐步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一对一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受到尊重,关系到他的心理健康,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心灵更加敏感脆弱,也需要受到尊重。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教师,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作者简介:都基彦(1975-),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都基彦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吉林 通化134000)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的能力。自学不但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每节课课前的导学提纲则是学生超前学习教材的一座桥梁,教师通过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基本了解、熟悉、掌握教材内容。这种自学与过去的预习具有很大的区别:过去的预习只要求学生扫清学习课文的障碍,现在的超前自学则要求学生自己初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明白自己还有什么地方不了解。其难度与深度大大超前于原来意义上的“预习“。为了减少学生在超前自学时的盲目性,我们教给学生超前自学的方法。预习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查阅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查阅课文作者情况;查阅课文中人物的情况;查阅课文的时代背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一些专业知识。(2)利用工具书自学字词,读通课文。(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4)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5)自读自悟,自问“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或想知道的问题?”并做上批注或记号;(6)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学习《画杨桃》一课时,很多同学没有见过杨桃,更不理解为什么小作者所在的位置见到的杨桃会是个五角星的形状,而在教这篇课文时,杨桃还没有上市。于是,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不仅查到了杨桃外观的图片资料,还了解到杨桃的别名,营养成分,功用等有关知识.学生们看着图画,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小作者所处角度的特殊观感。学生在收集资料的预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激发,学习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常常会收集到许多连老师也不曾知道的知识。

2课堂反馈,训练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的能力。课堂反馈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有针对性,能够针对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进行教学,解决自学中留下的问题,共同巩固自学中掌握的知识。课堂反馈主要包括汇报成果和质疑问难两个方面。“课堂反馈“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施展他们的表现欲,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暴露了潜在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代表由四人轮流担任)在全班汇报。在汇报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说“我知道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还要说自己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此时,教师既是热心的听众又是指导者。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先从解题入手然后再理解课文;先汇报查阅到的收获,再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还要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倍加呵护,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永不满足。这是创新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该倍加爱护和引导。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在合作交流前,教师要先让学生把问题进行综合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做到敢于修正补充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甚至敢于鸡蛋里面挑骨头,敢于向教材、教师、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见解和主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a、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b、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c、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3激励评价,激励学生主动探索,

第三篇: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

重视小学生的 “规则教育”

《小学生规则教育策略的探究》课题研究的意义是:加强小学生规则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已经写入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强小学生规则教育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个城市的文明教育,很大程度依赖于规则教育的力度;从小进行规则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才是一个社会好公民;加强学生规则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规则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使学生明确家庭规则、学校规则、社会规则的一般内容,做到自觉遵守规则;探索规则教育的途径及纠偏方法;探究学生遵守规则的心理背景,营造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规则教育的环境。

作为小学生,就要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人人要自觉遵守; 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小学生的规则教育我理解是我们常说的常规教育。是落实到每个细节之中的,这些细则就是规则,就要去遵守,我班也制定了细则,用这些细则去约束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人格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就是我班的细则:

四(3)班班级管理细则

1、早上按时起床,高兴的进入校园,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进入班级坐在自己位置上静悄悄地读书,不打扰别人,每天一得。

2、课前准备好书本,上课认真听讲,踊跃思考,积极发言。

3、下课(值日生除外)快速整理好书本,安静的走出教室,到操场活动。

4、走廊右侧一队行走,不跑跳,不吵闹,不扔废弃物。

5、操场活动健康有益,不疯闹,不打架,不伤害别人。

6、上课铃声一响迅速站队,不说话乱闹,听从体委的指令,以最短的时间走入教室准备上课。放学步伐要整齐,精神抖擞,走出校门。

7、个人书桌内不准有杂物,及时清理垃圾放在自己的整理袋中,不在桌椅上乱画、写字。

8、午餐要及时盛饭,讲究卫生,不挑食,不说话,不玩耍,不剩饭菜。

9、认真收听广播,做眼操。做到没声音,不用看管。

10、每天佩戴好红领巾、校牌。

11、不说脏话,有礼貌;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良性竞争中成长。

12、积极参加班队会的组织、搜集、汇报活动。

这样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也按照规则给予奖惩。这样学生明确怎么做事对的,一旦错了,错在哪,会及时改正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每个环境都会有自己的规则,每个人都要按规则去办事,这样生活才会井井有条。

第四篇:重视感恩教育

重视感恩教育,提高育人效果

摘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全力参与,共同构建感恩教育的环境和氛围,让感恩教育真正走进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与构建,最终学会去感恩、懂得去感恩、胸怀感恩之心,力行报恩之举,用真情回报社会、回馈生活,做一个心存感激,知恩报恩的人。

关键词:感恩资助育人

感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健康的心态,报答社会的良性循环。在资助工作中,对于受助者适时、系统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唤起受助者的感恩心,对感恩有清醒的认知并激发起其感恩行为,有助于受助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有助于受助者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方式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每种方式在发挥其独特效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对此,助学工作应更新资助理念,从规范管理和实践运作两方面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健康成长。

一、助困育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制定了许多资助方法,资助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基本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但是,学生资助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现实沉重的经济压力、城乡之间的差别、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就业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等问题的存在,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自卑、焦虑、抑郁、敏感多疑、麻木冷漠、逆反偏激几个方面。

(2)资助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认定机制存在缺陷,各地对“贫困”的界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资助力度不均衡。如对国家现有奖、助、贷、补、免五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性不强,对多种救助项目的统筹安排和对贫困生实际情况缺乏充分了解,造成教育救助力度不够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现行各项贫困生救助形式是以无偿或半偿为主,渗透着传统的救济思想,在把经济困难的学生视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贫困生是未来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的人群这一基本情况。

(3)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现在学生助困主要是“授之以鱼”的给予性资助模式为主,“授之以渔”的自我发展激励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造成了有学生申请才予以办理。“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不能够针对个体予以更为细致地开展工作。这样的帮助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些甚至会伤害到他们相对脆弱又自卑的心灵。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在受助之后是否具备感恩的意识,是衡量其人格素养的一个基本标尺。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拒绝感恩是德育的失败,是不文明的表现。通过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强化德育价值功能,使贫困生正确看待所受资助,怀感恩心、做诚信人,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2)感恩教育是贫困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感恩回报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必然转化为学习和前进的动力,这就为贫困生的成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道德素质,一个不具备感恩思想的人也绝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贫困生具备了感恩意识说明他们具备了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这就有助于贫困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克服自卑、嫉妒、无望的不良心理和仇视、怨恨、冷漠的心理情绪,从而真正激发他们胸怀感恩之情、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本领,自立自强、奋发成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需要具有和谐思想的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宝贵人才,贫困生作为学生的特殊群体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对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具备和谐的思想、健全的人格,怀感恩之心、存感恩之情,对于提升贫困生的道德修养有积极的影响,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面对现实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从道德认知层面去教育学生知恩、识恩,让学生知恩于心。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和知晓“什么是恩?”,亲身体会和感受“恩与惠”,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恩爱,只有“知恩”,才能“报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帮助和资助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对大自然的赐予、祖国和社会的培养、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等要心存感激。班级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生活学习等主渠道,挖掘其中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把感

恩教育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去;点拨学生知恩识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各种恩惠。通过知恩识恩教育,让学生怀感恩之心,产生报恩的情怀。

良好的感恩氛围对受助学生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如果感恩教育气氛不能很好地营造,生硬地针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无异于给受助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从而导致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对经济资助工作本身会形成不必要的障碍。所以,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体,应倡导各班级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通过讲道理、明事理,把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融合,让受助学生的心灵在温馨平等、受到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洗礼。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橱窗、班级板报、网络等宣传阵地,开展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设计感恩广告、编排感恩节目、举办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算一笔亲情账等活动,使感恩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排解受助学生的孤独情绪,养成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学校的制度、教师的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感恩心理,尤其是作为思政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其感恩言行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所以,学校要努力营造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恩一体的系统感恩环境,使受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2)要从道德情感层面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怀,让学生感恩于情。

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情感活动的过程,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这是道德动机产生的基础,也是学生知恩欲报、知恩图报的情感动力,感受到他人恩惠和欲求报答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要让学生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和帮助的人心存感激.所以班级指导教师要通过平常的小事来进行感恩感悟、书写感恩家书、感恩宣言、感谢信等一系列教育,引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能知恩图报。

为了达到感恩成效,可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如成立自强社、爱心社、志愿者团队,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团队,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感受,使他们易于交流,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缓解心理压力,获得归属感,通过学生团队的力量整合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受助学生可自己组织管理,完成岗位职责,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整合一些教育的关节点引导受助学生的感恩行动,如在母亲节、教师节、建党日等节日来临之际,有计划地引导或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举行一系列感恩实践活动,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对师长、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养成在实践活动中感恩的习惯。

(3)要从道德实践层面去引导和实践,让学生感恩于行、报恩于举。

感恩教育要体现于道德实践中。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

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班级指导教师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恩教育要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就要以活动为载体,从小事、实事做起,增强其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们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组织学生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帮助父母做家务,节约父母的血汗钱;参加志愿者活动,植树造林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念烈士恩情,就要发奋读书报效祖国;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刻苦学习,珍惜父母血汗钱,以优异学习成绩回报父母;感念社会之恩,就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懂得回报。在开展活动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教育不是完成任务或做一两件好事,要在思想意识里渗透感恩的思想,每一件事情里渗透对他人的感谢,把感恩作为快乐的事情来做,享受付出的快乐,享受付出的牺牲,享受感恩的生活。

四、明确目标,清晰思路,拟订今后工作设想

(一)逐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建设

1、根据国家政策和工作需求,加强资助机构建设,人员配置,力图成为中职学校资助工作新的亮点。

2、加强助学工作考核体系建设,建立激励机制,规范工作程序。

3、科学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资助方案。

4、建立学生助学金使用效率的评估和检查机制。

5、建立资助工作投诉机制,保障学生投诉渠道通畅。

6、建立专职人员学习机制,提供学习目录,指定学习内容,定期学习小结,旨在助人成长。

(二)不断促进资助及信息管理水平

1、理顺关系。加强信用会作社与学校合作,提高办理国家助学金的效率。

2、加强培训。加强对班主任及助学学生干部的助学政策培训。

3、有效监督。加强对受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的监督和教育工作。

4、科学认定。改进和加强贫困学生认定工作,建立全面、准确的贫困学生数据库,实施信息动态管理,保障信息通畅、及时。

5、扩大影响。进一步加大资助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学校资助工作影响力。

(三)努力提升助学育人效果

针对当前贫困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自卑感、对社会和学校缺乏认同感、感恩奉献意识淡漠、缺乏诚信、缺乏爱心、对集体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等思想问题,有计划、有组织的结合经济资助开展思想教育。

1、以班级为主体推进感恩、诚信教育,举办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提高实效性。

2、以阳光助学服务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及社团作用,以贫困学生为中心,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形成校园良好助学氛围,帮助贫困生成人成才。

资助工作中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感恩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备更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受助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受助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对经济资助的长效运行有推进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胡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加以继承肯发扬。正如安东尼罗宾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对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创造各种环境,利用各种资源教育受助者从感恩父母做起,从说一声谢谢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常怀感恩之心,常修为善之德,做到自尊、自爱、自信。同时,更要教育学生,要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励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才是最大的感恩。

参考文献:

[1]李鹏昊.以人为本理念下贫困生教育工作探析[J]教学研究 2009,(3)52—53

[2]李从松 贫困对贫困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青年研究[J]2002,(2):5-9

附:翟海琴1981年2月女江苏泰兴泰兴市七圩小学

***

第五篇:重视师德教育

锻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托起明天的太阳

西丰县第二中学

西丰二中位于西丰县城南端,创建于1970年,校园占地面积16146m²,建筑面积5460m²,现共有教学班20个,学生1316 名,教职员工114 名,其中党员46人,中层以上领导10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21人。几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树立教育形象,创建文明行业,提高教师队伍群体素质为目标,通过学习、自查、互查、整改等系列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校的办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教师的师德水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一个你追我赶,做到一个目标、一条心、一股劲,共同进步、事事争一流的可喜局面正在形成,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与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好评。

一、进行师德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在学校管理中,锻造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西丰二中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学习,经常在校领导和教师中开展 “今天怎样做领导”、“今天怎样做教师”的大讨论,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经常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观看全国教育战线上的精英《师德风范录》,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规范行为,不断用道德规范和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

他们开展各种层次和类别的师德培训,如中心组学习,发挥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德育建设中的旗帜作用;召开全校班主任德育培训讲座,由优秀班主任介绍德育工作经验;实施青蓝工程,每一位刚毕业分配到学校的青年教师,安排导师,进行指导培训等。

该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邀请市县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派领导到洋思、衡水、杜郎口、许衡等中学“盗取真经”,派教师到

三查“爱生”,找准心理偏差。看在内心深处能否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全面呵护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四查“律己”,找准作风上的偏差。看在工作、生活中能否处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五查“创新”,找准观念意识上的偏差。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无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全校针对查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要求教师们各自“对号入座”,写出自查报告,制定出整改的具体措施,限期学习改正,努力树立教师在新时期的新形象。

2、实施“五师”教育工程: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厉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培青”工程、“骨干”工程的目标进行培养。

3、开展爱生工程家访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爱生工程,人人争做爱生模范,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4、帮扶活动:为了真正把手拉手、心连心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德育资源,启动了以“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的“三帮”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使资助活动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活动质量,保证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5、开展师德整改家庭问卷调查和反馈活动。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访校接待日、家访问卷调查、意见反馈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师师德整改的意见、建议,开创师德建设的新局面。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真正使制度条例通过教职员工的行为表现出来。

6、其它活动:学校适时召开“师德先进个人表彰会”,以“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题的演讲会,召开以“在师德中体现自身价值”为题的师德先进个人报告会,“我是共产党员”师德建设征文活动,开展以“创建文明班

校歌、校风、校规等的设计都体现出浓郁的文化特色,深厚的内蕴。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大投入进行校园设施建设。比如选种交替性花草,选植长青型风景树,做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增添了环校林,达到远看绿树环抱,近看垂柳成荫。学校大门、围墙、操场和教室追求和谐,透射出独特的校园感染力,体现学校的风貌。购买条幅等装饰品、制作橱窗。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如今,学校的网站已成为西丰有名的网站之一,校园广播、校报已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阵地。如今的西丰二中,每面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唱歌”,每株花木都育人,学校成为融“学园、花园、乐园”为一身的靓丽学校。在林荫路上徜徉,在树下读书,在石凳上休憩,要花丛中嬉戏,处处给人一种舒适甜美的感觉。优美的环境给学生增添了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给教师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陶冶了情操,促进其奋发向上。

近年来,由于西丰二中重视了师德建设,教职工能自我约束,敬业乐业,勤奋工作,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教师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科学育人的事迹层出不穷,西丰二中精神已经形成,那就是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和谐发展的协作精神。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年年上台阶,年年有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省课程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市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学校教学成绩年年都排在全县第一名,在县里的各项比赛中我们均进入前三名,2007的中考取得了全县个人成绩最好、考取总人数最多、团体平均分最高、升学率第一的骄人战绩。成绩只代表过去,西丰二中还将乘着素质教育的东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大胆探索,勇于拼搏,锐意改革,大力实施师德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该校逐步向校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端正、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育人摇篮迈进!

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范文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