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202_春案例集锦(范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1-98549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13:28: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春案例集锦(范文)

202_春案例集锦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早期竞争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是1903年由亨利·福特与詹姆斯·卡曾斯、道奇兄弟等创办,由福特任总经理。1912年福特公司聘用詹姆斯·库兹恩任总经理。库兹恩上任后实施了三项决策。

一、对生产品“T型车“做出降价的决定。即1910年定的售价950美元降到850美元以下;

二、按每辆“T型车”850美元售价的目标,着手改革公司内部的生产线,在占地面积为278英亩的新厂中首先采用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12.5小时出一辆“T型车”,9分钟出一辆车,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三、在全世界设置7000多家代销商,广设销售网点。这三项决策的成功,使“T型车”冲向全世界,市场占有率占美国汽车行业之首。

1919年,亨利·福特独占福特公司,库兹恩被解雇,福特自任总经理。福特一方面采用低价策略,1924年,每辆“T型车”售价已降到240美元,1926年福特车产量已占美国汽车产量的1/2;另一方面又提出“不管顾客需要什么,我的车都是黑的“,实行以产定销的策略,以“黑色车”来作为福特汽车公司的象征。结果,“T型车”在竞争中日益失利,1927年5月终于停产。1928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被通用汽车公司超过,退居第二位。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1908年成立,由杜邦财团控制。1928年以前,它是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个弱手。1921年斯隆就职于通用汽车公司,针对当时通用汽车公司松散的权力分散状况写了《组织研究》一文,提出了“集中决策控制下的分散作业“,使集权和分权得到很好平衡。1923年,斯隆任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改革了经营组织,使公司高层领导人抓经营、抓战略性决策,日常的管理工作由事业部去完成。同时,提出“汽车形式多样化”的经营方针,以满足各阶层消费者的需要。1923年市场占有率仅12%,远远低于福特汽车公司;1928年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超过福特汽车公司,1956年市场占有率达53%,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

问:试从“T型车”最初的成功到后来其在市场上失利,以及通用公司后来居上,推行“汽车形式多样化”方针获得成功,从而在市场上远远超过福特公司,从营销学角度谈谈企业经营思想如何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从而指导企业、引导企业走向成功。

麦当劳的营销战略

它是做小生意的:25美分的一个面包加牛肉饼,10美分一客的炸土豆条,20美分一客的冰淇淋,一瓶橘子水,几片酸黄瓜„„

然而,它又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工业:1983年的营业额是86亿8千7百万美元,纯利润3亿4千3百万;它有职工十七八万.8000多家分店遍及世界各大洲,.每年还平均增加500家分店。

它是一个“王国”——麦当劳汉堡包王国。

靠几毛钱的小买卖,怎样从众多同行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财路来?“麦当劳汉堡包王国”的“国王”克劳克只有一句话:“我认真对待汉堡包生意,它重于一切。”

这似乎是一句大实话,然而克劳克把“认真”两个字变成一门内容浩瀚的经济学。因为认真,克劳克从频率加快的社会生活中摸准了顾客的心理:供应廉价、快速的食品;紧张的工作需要能供应足够体力消耗的各种营养。因为认真,快餐店开设的位置都经过仔细选择。火车站、地铁站、长途汽车停车点、校园军事基地商业区„„都挂起了醒目的“M”字的黄色招牌。

因为认真,克劳克注意到电视广告的作用,1967年以后不惜重金制作生动有趣且有号召力的电视广告。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引起轰动的罗纳德·麦克唐纳的滑稽角色。各种各样的有奖测验和猜谜游戏也应运而生。仅仅在1983年,麦当劳公司就以在美国营业总额的4.4%,即3.1亿美元做广告宣传,其中60%花在电视插播与专题广告上。

因为认真,克劳克不惜巨金在60年代后期将所有食品、用具都规格化和系列化,并成立了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有专用的农场、牧场,特约的面包点、餐具店。他自豪地说:无论你在哪一个地方的麦当劳快餐店用餐,其大小、份量和味道完全一模一样。

在激烈的竞争中,万事需认真。土豆条炸糊了,牛肉饼变质或不够份量,店堂不够清洁,音乐不够优美,桌椅板凳不够舒适,等等,都是麦当劳公司绝对不能容忍的。它有一个“Q.S.C.V战略”,即:讲究营养、味美的质量(Quality)、令人满意的服务(Service)、清洁卫生的环境(Cleanness)、合理的价格(Value)。凡不符合这四项要求的,经理要开除,分店要吊销经营许可权。

问:在麦当劳的营销战略中有什么过人之处? 思路:用第二章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来分析

红桃K的目标市场营销

红桃K集团是武汉著名的企业,红桃K生血剂的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总销售额中有70%的份额在农村市场。

公司根据消费者市场细分中地理因素进行细分,在对农村市场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农村存在着高比率的贫血人口,对生血剂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而且,农村市场对产品功效要求更为迫切,能见效快的产品容易占领市场。红桃K符合这一要求。因此,公司决定以农村市场为目标市场,并为其设计了一整套的营销策略。

农村消费者的求廉心理比城市消费者更注重,这是因为其经济条件决定了其购买力水平。红桃K集团经过对农村市场的研究后制定了正确的价格策略:30元/盒是农村可以接受的价格。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农村中今年国际条件好的消费者,较多地将红桃K生血剂作为保健品购买;经济条件一般的消费者中部分作为保健品购买,部分作为药品购买;经济条件差的消费者较多地作为药品购买。红桃K生血剂在农村巨大的市场,也说明它的定价是合理的。

“红桃K”作为生血剂的命名,不仅含义吉利,寓意着补血增寿的特点,还寓意产品和企业追求第一的定位。红桃K在农村市场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它提高了生血剂的知名度和传播性。

广告促销对红桃K市场开拓有着巨大的作用。农村市场开拓之初号角式广告语“户儿嗨哟,中国出了红桃K”让农村市场产生一种探求欲望,红桃K到底是什么?此后,红桃K又推出“红桃K补血快,疗效客观可测”这一功效性的广告语,及时消除农村消费者心中的疑虑。另外,在早期开拓市场之初,借用“王婆”历史人物形象,制作了“王婆”电视专题片。新“王婆”不卖瓜,而卖红桃K;过去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现在不用自夸。在农村制作墙标,处处可见,宣传效果好。这样持久的、反复地将产品功效的信息向农村消费者传递,他们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接受宣传的信息。

红桃K开拓农村市场,组建了深入县乡村的营销队伍,不论是地域辽阔,还是人居分散,只要有县城,乡镇、村庄,红桃K的营销队伍都要深入下去,进行宣传工作。红桃K还十分重视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信任。问题:红桃K选择农村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是否恰当?它采取哪种目标市场策略?该策略优缺点有哪些?

丰田门事件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近的召回事件持续在世界引起波澜。透视丰田“召回门”事件,现实而深刻的启示跃入人们视野。

“召回门”事件告诉人们,“最大”与“最好”永远不应成为悖论。丰田曾取代通用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也曾是全球消费者中口碑最好的公司之一。但是,日本内外的专家指出,过度扩张、过分注重降低成本,导致丰田汽车大规模质量问题的“软肋”。企业具有扩张做大的雄心本无可厚非,其深层也并非看中“大”的名号,而是希望通过提升产量而增加盈利。但是,如果这种扩张以质量打折为代价,则只能事与愿违,舍本逐末,最终“打折”的是品牌和实际盈利。

去年6月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就任不久曾说,丰田扩张超出了理应具有的范围,现在应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销量和利润次之。美国《华尔街日报》当时认为,这阐述了“返璞归真”的经营理念。虽然对于过度扩张10年之久的丰田来说,“返璞归真”似乎来得晚了些,但殷鉴不远,对许多在扩张之路上跃跃欲试却面临诸多问题的后来企业,它仍不失为一番“实在话”。

丰田“召回门”事件,也是企业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又一新例证。它也告诉人们,“风暴”袭来,企业要具有保持竞争能力之道。

就在此次“召回门”系列召回中的第一起宣布的前2天,以收益计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及其两个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同在1月,日本两个被视为经济迅速发展象征的企业共同经历了经营上的“寒冬”。

金融危机导致丰田出现首次亏损,法国《费加罗报》载文说,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丰田努力压缩成本,而成本下降难免带来质量下滑的风险。此时,丰田未能在困境面前较好地保证质量,品牌优势和竞争能力受到侵扰。日航则因飞机能效较低、负担较重的老问题积重难返,未能及时进行结构调整、有效改革而竞争乏力。这说明,守不住质量“底线”,竞争对手“不退则进”,不能突破自身传统经营的“局限”,则在对手面前“不进则退”。

“召回门”事件仍在持续。而它带来的启示,令众多“百年老店”和正在谋求发展的新来者深思。

问题:用第一章导论知识评价丰田门事件?

挫折,对老板来说是所学校!

再次见到罗老板的时候,发现不对劲了。他整个人精神萎靡,简直面如菜色。不由使我大吃一惊。由此可见,推广产品的失利对他打击实在太大了。两年来,罗老板由原来的千万身家沦落到如此濒临绝境,让人不由得感叹万分。

坦率讲,上海的这位罗老板是个对市场异常敏锐且善于抓住机会的人,这不,早些时他做过爱立信手机的代理商、和福建莆田人合作搞过专科门诊、也承包过电视台直销购物频道,赚的钱照他的话来说,每天哗哗的进来。有时觉得上帝太恩赐他了,一辈子从不知道什么叫创业的磨难。

两年前,他从一家濒临倒闭的保健品企业买了个抗肿瘤产品的批文,开始正儿八经所谓进军健康产业了。当时通过朋友介绍得知我们蓝哥智洋在业界的影响,很快便带着一位漂亮的女秘书赶到我们公司,想从我们这里受些启发获得些教益。

通过双方的交流,也许是罗老板以往做生意太顺了,言语中有些张狂骄横一副财大气粗、舍我其谁的架势。一旁的女秘书也是“我们罗总是怎样怎样,如何如何”云云,好像不管什么产品都能在他手上稳操胜算的样子,我就直率表示:虽然罗老板是位成功的商人,做生意一直以来都是顺风顺水,但如今你要进军健康产业,把目标群放在肿瘤患者身上,而以往没有运作这方面产品经验,要想操盘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弄不好会把以往所有的积累都赔进去。罗老板听后也的确有些担心,言语中也表现出想和我们这样知名的营销咨询机构合作的意思,但他骨子里充分显露出商人的过分精明和狡猾,前期并不想支付哪怕一分钱企划服务费,只想等借助我们全程帮扶他之后通过销售产品提成来兑现,当然,用不着一丁点考虑我们一口就回绝了。说老实话,对于这样的老板这样的心态,我不相信这个产品能在他身上做起来。有道是老板的思想往往决定老板的企业能走多远,既想获取别人付诸大量心血的帮助又不想支付相关的报酬,这本身也违反了咨询行业的游戏规则,对此我坦率的表示他的要求不可能在我们这里得到满足,而自我感觉良好的罗老板临走前放出话来,他一年做到三千万不会有问题。

两年过去了,因为工作的艰辛加上事务繁忙,我也基本忘了这事。想不到在上海火车站蜂拥的人群中会让我碰到罗老板。而且当时是他发现了我,立马主动的上来打招呼,此时,眼前的他象遭受了一番打击似的,整个人情绪低迷。当时我是受一家外资企业之托为其项目做营销诊断和市场分析。而不经意碰到的罗老板正要赶去山东处理有关保健品的后续遗留的琐碎事宜,听他介绍,在这方面前前后后投入了八百万元,除了扎扎实实的做了回媒体的“打工仔”外,所有的就只是泡沫,时至今日销售收入才寥寥无几,尚不超过六十万,公司人员全跑光了。不用说,罗老板的亏是大了,而且正如我所有预感的那样,他把之前的积累都赔了进去。与当初的豪气冲天要达到3000万相比,如今收获的除了落魄和悲惨外还有什么呢?假如他能够当初请个实战专业外脑给予悉心指点;假如他当初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客观的对应风险合理布局;假如他能在具体的推广方法上审慎理智些„„唉,该死的假如!遗憾的是,在残酷的市场面前,这些假如都已没有意义了。

一路上,罗老板的经历在我脑海中时常闪现,作为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的CEO,的确为他惋惜。我曾记得被誉为“各行各业巅峰战士的终极教练”的安东尼 罗宾说过,“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其实挫折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不可能十全十美。相反,我们能力的大小,只有在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后方能证实。挫折就是这样一种必须经受的考验,他可以提醒我们去寻找和发现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而后对它们进行弥补和改善。挫折让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机会: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事情是如何朝着失败的方向转变的。以便我们在将来能够避免因重道覆辙而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

在蓝哥智洋看来,此时此刻,这些应该对罗老板以及类似的人士都是十分受用的。问题:

1、根据营销战略规划的思想体系,分析罗老板悲剧人生的原因?

2、说说对你今后营销生涯的启迪(从战略角度看)思路提示:

1、明确战略的本质含义(任务界定的实质)

2、启迪从本质出发,说明思路决定出路的现实意义,以及要规避的错误思想

答题要求:

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标准的分析方向,学生在分析方向上说清楚,可以及格,在论证中有比较完整的思路,可以高分。如果分析方向不对,属于不及格。基本步骤:

1.说清本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的,以及简要说出该知识点的内容 2.应用该知识点展开分析

第二篇:《春》教学案例

《春》教学案例

鹿寨县第四初级中学 张玉莲

时间:202_年11月21日 地点:144班

一、教学设计背景:

《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无论从语言、结构、立意、还是写作技巧,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以前讲授此课时,常常陶醉于它所描写的美景,陶醉于它美的语言,一整节课往往是自我陶醉其中,从头至尾向学生展现文章美的图景、美的语言,学生只是点头表示赞同,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好极了。可随着新教学观念更新,我不断思考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思路,我认识到以往教授此课时是以教师为主,以灌输为主,学生虽然受到感染,但不充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没有得到完全重视,在很多环节上教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这次我尝试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来上这一课。

二、教案课题:《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朗润、卖弄、宛转、静默、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等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和欣赏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诵读法,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美的意境;课堂讨论、评述、借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

六、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还记得二十四节气歌吗?

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立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对,四句二十四节气歌把一年四季表述得清清楚楚,一年四季,节气不同,气温不同,湿度不同,自然景物也就不同,可谓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风彩。

师:一年之季在于春,春是四季之首,很多文人墨客有感于春的美,便用他们手中的笔描绘了一幅幅美的春景图,写下一篇篇美的诗文,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春的诗文吗?(多媒体播放优美音乐《雨的印记》和学生一起回忆关于春的诗文)生: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哦,同学们还记得挺多的。这些都是描写春天非常经典的的古诗文。那么在现代文学中有没有这样经典的文章呢?

生:有。师:哪一篇?

生:朱自清的《春》。

师:对,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一篇现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描绘春天的经典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多媒体展示课题)

师:同学们了解朱自清先生吗?(提示查看课文注释)

生: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师:对,朱自清还是个民主战士,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朱自清的代表作有:长诗《毁灭》,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春》等。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春天。(多媒体播放《春》诵读视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春的美丽。)

师:听了声情并茂的诵读,同学们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给的春天美不美? 生:美。

师:确实太美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它美在哪里?描绘了哪些美的画面?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生们自己读完了之后,觉得课文美在哪里? 生:课文的语言很美。生:课文描绘的春景图很美。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课文用了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美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师:那么作者是不是一开始就为我们描绘春景呢? 生:不是。

生:是先写盼望春天。

师: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生:第1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生:用了反复,表达出盼望的心情很急。生:还用了拟人。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作者先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写人们盼望春天的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主旋律。

师:在人们的热切盼望中,春天来啦,作者欢欣呀,于是就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春天,从课文哪一段到哪一段是为我们描绘春天呢?请同学们读读找找。

生:(读)、找)第2至第7段

师:对,第2至第7段为课文的第二部分,是绘春。那么在这些段落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春景图呢?

生: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师:(用多媒体展示板书)

师: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是不是一开始就描绘这些春景呢? 生:不是。

师:那作者先描绘什么? 生:描绘整个春天的景色。师:哪个词可以看得出来? 生:“一切”

师:同学生们眼睛挺尖,“一切”说明描写的是整个春天的景物。用什么方法来写呢? 生:拟人 “欣欣然张开了眼。”

生:排比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同学生说得太好了。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春景图。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幅呢?为什么?请大家认真仔细的读相关文段并思考。(请学生小声读文,把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现在我们以春草图为例,你喜欢哪些词哪些句子?为什么? 生:①嫩嫩的、绿绿的 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②偷偷地、钻 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师:同学们说得好。作者描绘春草图用了叠词,用了拟人,正面描写的春草充满生机。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从侧面写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欢乐。

师:请同学们用心读并体会。(学生朗读,后展示人们在草地上活动的场面图)[接着 分小组讨论、分析其余四幅图,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作适当点评,并小结多媒体展示] 师(多媒体展示问题思考)

春花图: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春草图: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春雨图: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迎春图:作者写了人有哪些活动?

生:自读课文讨论、赏析美词美句

春花图由树上繁花写到树中蜜蜂蝴蝶,再到树下野花,高低结合。

由眼前花儿争春想象结果实 虚实结合由花的色彩写到花的味道 色味结合

像星星眨呀眨的 用拟人 暗写风与太阳 明暗结合 师:这幅图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多媒体展示)

生:春风图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比喻从触觉上来写出春风的煦暖。

“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从嗅觉上来写出春风的味道。

从听觉上写了鸟鸣、流水、短笛,这些是春天的交响曲。

师:这幅图作者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觉感受春风和煦、芳香、悦耳(多媒体展示)生: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春雨的细密、亮。生:迎春图写了城乡老小的活动,他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师:第二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写得很精彩,你认为哪些方面写得好? 生:语言非常生动。

充分调动了人的感觉。

描绘细致,绘声绘色绘态。

每幅图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写。

„„

师:同学生们概括得很好,正是作者充分调动人的感觉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细致描绘,让我们欣赏了一幅幅美的春景画卷。

师:从作者成功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学生讨论)生:细致的观察。

师: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要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师:春景是如此的美,一幅幅美的画卷,作者不由得怎么样? 生:赞美春天。师:这就是课文的第三部分:赞春(多媒体展示)师:请A同学朗诵8.9.10段,其余思考(多媒体展示)

(1)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3)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与“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相同吗?不同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A朗诵 其余思考 师生探讨:

明确:用比喻手法。

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

先喻为娃娃,突出新:新生命的开始,给人无限希望。再喻为小姑娘,突出美:令人喜„„

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突出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三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生:齐读8.9.10段,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师: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生:师生在配乐下诵读全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春景美。生:课后仿照《春》写一篇文章《我爱秋天》。

七、案例分析:

1、本文是篇经典美文,在教学中遵循美文美读的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所描绘的图景美。

2、本文结构比较清晰,很明显的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因此此处不做为学习探讨的重点,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细致描绘景物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花精力在这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品味作者的描写语言,如何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全方面的观察描写景物。

八、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学的重点、难点得到体现。实现了美文美读,在朗读中体会、感悟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中利用了较好的运用了多媒体的音视频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观,感受到了春的美,营造了较好的学习氛围。

3、在一个个难度比较适度的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赏析绘春的部分时教给学生的品析方法不够到位,以后要多注意这方位。

2、学生诵读美文的水平有待指导提高,以后应该对朗读及时地进行指导,真正体现美读,增强感染力。

《春》教学设计

鹿寨县第四初级中学 张玉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朗润、卖弄、宛转、静默、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等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和欣赏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诵读法,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美的意境;课堂讨论、评述、借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特点。

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教法、学法】

诵读法、点拨法、课堂讨论·评述·借鉴。【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桐下,满川风雨看潮生。”)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

二、资料助读

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年少时,朱自清曾在扬州住过较长一段时间。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抗战爆发后,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学生的罪行,他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的群众运动。这时写了不少具有革命观点的文艺论文。1948年6月,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反动势力,拒绝接受“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的签名;8月因贫病在北京逝世。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习朗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拥抱春的美丽。)2.学生练习朗读,注意正音。巢cháo涨zhǎngyìnghè蓑衣suō

酝酿yùn niàng薄烟bó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

3.课文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以这个问题理清文章结构:盼春——绘春——赞春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讲读体会第一、三部分 1.朗读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文中两个“着”和“了”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2.朗读第三部分。

(1)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3)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与“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相同吗?不同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小结及作业 1.积累重点词语。

2.熟读文章,背诵第一、三部分。附:板书设计

朱自清 盼春——绘春——赞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抽背第一、三部分。

二、深入研读第二部分,品味语言 1.师生同赏朗读第二部分,整体感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2.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1)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喜欢的词语①嫩嫩的、绿绿的、②偷偷地、钻③理由:①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②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2)分小组讨论、分析其余四幅图,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3)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点评并总结。

三、小结

1.第二部分用了七段文字来描绘春天,这七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的思路怎样? 2.第二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写得很精彩,你认为哪些方面写得好?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3.从这一部分的成功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 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四、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孩子”„„古今中外写春天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2.仿照《春》写一篇文章《我爱秋天》。

第三篇:《春》教学案例

“ 活色”才能“生香”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之《春》

摘要:这节课我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在学生状态松散的情况下如何将学生带入课堂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本内容。

关键词:尊重 “画”语文 背诵

“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重视知识与能力整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发课程资源”,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此为指导。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园丁”们要施巧计,让一篇篇如花般多彩的课文在学生们心中留下最醉人的清香。

[背景] 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春》被选入了语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本中,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诵读的基础上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体味语言的准确生动性,感受景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节课,我面临着如下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一,学生们只在早自习的时间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诵读,解决了生字词的困扰,对文章并未做很深的了解。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对于类似写景的文章,学生在判断作者的感情色彩时根据字面的描述只能做较浮浅的判断,我如何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按照惯例,这是一篇需要学生背诵的课文。背诵是令大多数学生头疼的问题,我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快速而有效的完成对课文的背诵?

第三,依据课表的安排,我的语文课排在星期五上午的最后一节,按照常规,上完这最后一节课,学生们就放双休假了,归家心切的学生们能否在那个时候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

[描述] 星期五,我在上课之前进入了教室,学生们脸上流露出放假回家的期盼与兴奋,有的同学甚至开始收拾将要带回家的练习本,一副“铃声响起就往外冲”的架势,教室里的气氛比平常下课时要热烈得多,走过一群学生旁边,听见他们正在商量出校门后到商店去买卡片的事(学生们最近正热衷于收集一些动漫人物的小卡片),语文课本被歪放在一边,丝毫没有为上课做准备的打算。我明白我既不可以直接对学生说“不要急着回家”,也不可以批评他们收集卡片,“玩物丧志”。回家心切,是我也会有的状况,人之常情;而玩具更是孩子们的天使,童心未泯的初中生其实也很可爱。但这样的一个状况,肯定会影响到我的授课效果,必须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课铃响了,看着学生们心不在焉的表情,我觉得自己应该直面问题,我首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现在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呢?如我所料的,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了“回家”!在回答的同时,有同学调皮地笑了,接着他们的回答,我很理解的祝贺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盼望回家只要盼两个星期就可以了,有一个人也有盼望,他盼望春天,而他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他是谁呢?这次,依然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朱自清”!这次的回答让我很高兴,因为大家终于开始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了。然后,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朱自清他是怎么盼望春天的呢?学生很整齐的说除了《春》这篇文章中的第一句,也是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知道,这个时候的同学们已经进入课堂了。

在介绍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之后,我请一位朗诵基础较好的同学读完了课文。接下来本来准备按照事先确定好的模式让学生划分文章段落的,突然又觉得这样的方式用在这个时候太平常,应该换个方式,让学生们记住这节课。看着他们桌上放着的动漫卡片,我决定这节课我要“画”出来。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把朱自清先生的春天画出来。根据课文内容,文章可分成“春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个大的画面,第一个“春归图”只有两个自然段,三句话,很容易背诵,学生在理解了“春归图”总领全文后,很快就能将内容背诵下来。对于“春草图”,我请了刚才在课间时商量去买卡片的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他们心中的小草,其中一个 同学很快就画好了,看得出来他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而另一个同学似乎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他告诉我,他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却画不出来。我微笑着告诉所有的学生:是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副图。在那两位同学回到座位上之后,我在他们已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当然,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画画,结合课文内容,学生们边念课文,我边画,他们的目光不时的在课本与黑板间来回„„

在画完之后,我让学生们合上课本,看着黑板上的“春草图”,边回忆我画画的步骤,边试着背诵课文内容,让人惊喜的是,不少学生已经能够背诵出来了,看来这个方法确实有效。接下来的春花图,顺序性更强,虽然画出来的画很抽象,但学生却是牢牢的记住了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有很多学生还能将所许学的内容背下来。剩下的内容我准备在下次课完成,在下课之前,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让他们去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完成的很好。

[思考] 很庆幸当初没有放弃美术这一爱好,今天用到了。这节课我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在学生状态松散的情况下如何将学生带入课堂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本内容。从授课结束之前学生的反应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课文,这一点基本上实现了我的期望,对于假期过后的第二节课,相信学生们也能像这节课一样地参与进课堂,因为他们是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的。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开发与保护他们的创造能力。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教学策略,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有能力上的提高,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完这节可课,我有很深的感想: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用小的成功诱发学生的兴趣,用学生的兴趣坚定成功的信念,用成功的信念赢得学业成就。

第四篇:《春》教学案例

《春》的教学案例

一、主题: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但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更能让人感受到“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这本是一篇传统篇目,现在放在新教材中教学,如何体现新教材的“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的理念?如何教出新味?我大胆作了一次教改尝试,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放飞自己的想象,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顿时活跃起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背景:

我在初一(15)班上《春》这篇课文,我仅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讲解,余下25分钟,我便放手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讨,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本文中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或你认为文中哪一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得最妙?)2.本文的哪一点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接着,分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五分钟后开始回答。

三、过程(摘录):

„„

师:同学们归位,现在开始发言。

(“呼”!几十只小手眨眼间都举了起来,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让我说!”)

师:不要急,大家都有机会发言。

生1: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表现了小草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同时“偷偷地”“钻”等词富于人格化。

师:对!如果将“钻”字改为“长”或“蹿”行不行?为什么? 生(齐):不好。因为一改就平淡了,语言也不形象。

生2:喜欢春风图。它从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春风温暖、鸟语花香的特点。比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滋爱的感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风佛面的感觉。

师:太好了!掌声鼓励!(鼓掌)由这幅图你们可以联想到哪些古诗? 生(混):“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吹又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继续发言。

生3:我想最妙的应该是春雨图。在作者笔下,春雨最具有诗意:有“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形,有“斜织”、“薄烟”的状,更有雨下的树叶和小草的”绿”与”青”之景。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师:我插一句:为什么雨会“斜”织?

生3:因为时令特点,“杏花雨”通常离不开“杨柳风”啊!师:妙!写草儿的青哪个词最传神?为什么?

生4:“逼”字。因为小草颜色鲜艳得有点剌眼。

生5:我最推崇春花图。这里既实写了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又大胆跨越了时空的界线。虚写了桃儿、杏儿、梨儿,并且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有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师:侧面描写在哪?

生6:写成千成百的蜜蜂和蝴蝶。师:为什么写这些?

生6:花香才会“招蜂引蝶”嘛!(掌声不断。)

„„

生11: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写文章要像朱自清先生一样,热爱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

师:怎么观察?

生11:像作者一样,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器官,作品才能生动感人。

生12:还要善于使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才能将事物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

师:天才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像你说的要善于应用修辞。生13:本文严谨精美的结构更值得我们学习。作者先总写盼春,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绘春,最后又总写春的特点,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构思布局,颇具匠心。

„„

四、反思: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机械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学生在下面认真地作笔记,尽管学生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我想,这也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教学本课时将课文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朗读为主,用30分钟听读、齐读、自读,然后用15分钟进行了分组朗读比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同学们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把握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品的意境当中,细细地涵泳品味,进一步领会了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观。第二课时,我将品位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采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课的优美语言有真切的体会。起先20分钟,老师检查字词,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帮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整体感知,尤其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生以“渔”)。在这个基础上,品位语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布置同学们围绕两个题目(如前)分小组讨论5分钟,让同学们大胆发掘文章语言精彩之处,尤其是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修辞的妙用、各种感观的调动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同学们进行联想拓展,把课内外所积累的古诗文写春的名句进行一次大整合。

最后20分钟,就是这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同学们踊跃发言,这是出乎我预料的,连平时最胆小、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几位同学都发了言,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都说出了对课文的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勿庸置疑,这些回答虽然显得还有些幼稚或不完善,但是,这毕竟是同学们自己自由探讨得来的,比起老师越俎代庖的“灌输”或许更有效果,更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

总而言之,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共90分钟,真正老师讲授的只有20分钟,学生“动”起来占70分钟(45分钟朗读,5分钟讨论,20分钟发言。)这才是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一(15)班是个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参差不齐,通过自主实践,合作讨论,探究疑难,可以说人人都在这节课中“动”了起来。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个别同学趁讨论之机说闲话等,今后,我要更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新路,逐渐完善美中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圈点勾画的比较鉴赏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设计理念

春是学生笔下的常客,但写的好的很少。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好范文。本课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美的语言,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体味朱自清的语言美丽。在充分领悟语言美的基础上,通过画面再先后的分别用自己的话和用朱自清的原文描述画面环节,让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与名家在遣词造句上的差距,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化课堂内容而设置了练笔、积累和美文推荐的课后作业。

此教学设计通过读带动学生悟,从而培养鉴赏与反思能力,自省精神,希望最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通过朗读培养语感,通过画画提倡创新,通过比较学着鉴赏通过作业引向课外

【引言与背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和美的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而《春》正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以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我决定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语句,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设计时以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春》的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领略春天──借朗读散文来整体感知五幅春景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文的内容配置音乐,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富有创造性的反复朗读之中就能不由自主地进入美的情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个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品味春天,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画面去品味,同时,还可以体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情致的特点。而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可谓“一石击三鸟”。

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我设计了第三个环节──歌颂春天:

1、喜欢画画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画一幅画。

2、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课件中事先选定几首欢快的经典名曲,以供选择。)

3、还可以用歌声来表达对春的赞美。

【案例描述】

一、领略春天

新课前,我向学生播放了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在我的提议下,大家都跟着唱起来。之后,我将音量调小,以这段欢快的乐曲为背景,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拉开了本课学习的帷幕:

春天是魔术师,春天是画匠,春天是爱美的仙女,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是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们的眼睛里。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随着朱自清先生去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在优美而欢快的旋律的熏陶下,在老师优美动情的语言感染下,学生初步欣赏到了美。

接着,我让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诵(教师和另外两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分工朗读),并出示了这一环节的目的:听读完课文后,将幻灯片上的结构图补充完整,整体感知课文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听读完后,不到一分钟,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回答。

盼春

绘春

春草图

草报春

颂春

附幻灯片上的结构图:

学生1:有写花的、草的、风、雨的。(下面马上就有同学打断到: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师:(故意提高嗓音)作者只描绘了自然景物么?(马上有同学心领神会,手举得高高,口中还直呼“我知道,我知道。”)

学生2:还有一幅写人物活动的图,但我不知怎么概括?(他非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学生3:我认为可以用“迎春图”来概括。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理清了文章结构,初步领略了五幅图画的美。(在三位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有意按他们归纳的内容来板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品味春天

在学生对课文中的美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让学生细读文本,选择一两幅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自己最喜欢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再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交流,待会儿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学生自由品读课文,能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学生带进课文优美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中美的感染熏陶。)

(自由品美摘录)

教师:请已经品读到美的同学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学生1:我最喜欢的是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写出了温暖、亲切、慈爱、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我不由地想起了“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诗。

教师:老师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你能温柔地读出这一句么?(读完后,我带头鼓掌,学生也一起鼓掌,接下来回答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了。)

学生2:我最喜欢的是春雨图。作者的比喻新颖、贴切,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师:你还能想出什么比喻么?

学生3:如烟、似雾„„

教师:很棒。大家课下还可以多想想,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4:我也喜欢春雨图。“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看似写树叶,其实还在写雨。“亮”、“逼”字用得巧妙,用得传神。

教师:既然“英雄所爱相同”,咱们就一起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生5:(平时很少发言,且说话怯怯的一位女生这时也举起了手,我及时地鼓励了她。)我最喜欢“春草图”中的“偷偷地”和“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学生6:而且“偷偷地”也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教师:补充得很完整,那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两个字呢?

学生7:“偷偷地”应轻读,“钻”字重读。

(学生深情地读着)

„„„„

教师:老师真的非常佩服同学们的见地,竟然将自己最喜欢的春天图画品味得这么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歌颂春天

于是,品味了语言美后,我不失时机地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现声、景、情之美,让学生对照画面朗读相应段落,边吟读,边联想,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这种情境气氛,既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又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这时我便趁热打铁,因势利导:面对此等美景,你是否有一股冲动:想画、想读、想唱呢?下面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小组进行准备。这时班级异常热闹,快速分组后,学生们积极投入准备中。有的学生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托着腮帮在遐思冥想;有的在闭目沉思;有的则挥笔疾书,似有成竹在胸。

(自由抒美摘录)

教师:时间到了,请同学们大胆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心声说出来,好吗?

(话音未落,语文学科代表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学生1:我想借朗读来表达我对春天的赞美,我选择《星空》伴奏。随着音乐地流淌,她的醉人地朗读将我们带进了五彩斑斓的春天。(掌声四起)

教师:你真不愧是学科代表,率先垂范。

学生2:我代表我们组展示这幅合作完成的画。(学生将他投影出来后,引起一阵骚动,大家连说“真美、太漂亮了!”我适时引导他们结合文本评价这幅画。)

学生3:(谦虚地)我们也画了一幅图,不过没他们的漂亮。

教师:敢于展现自己,这就是美,我要为你鼓掌。(又听到掌声四起)

学生4:我想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教师:你的声音与朱自清先生的文笔一样优美动人,我们都陶醉了。(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

„„„„

教师:走进春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春天,我们品味到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春天,我们抒发了自己最美的心声。“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美丽而有生机的春天,咱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好好学习。

教师:说得好。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共勉: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师生齐背,声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教学反思】

“老课新上”,这堂课教学设计的环节比较新颖,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春》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春景图的句、段”,“与自己喜欢的同学分享快乐”,“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理由”,“表达自己赞美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觉得学习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春》时,考虑到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春的美好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春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重视。学生通过朗读,领略了春的美好;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美”的内涵并升华至对春的赞美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最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功底还很不错,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兴趣高涨,回答问题也能达到左右逢源,信手拈来的效果。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分析、朗读,连作业也可以选择,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这也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

然而,这次学习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春天,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习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第五篇:《春》教学案例

《春》教学案例

摘要:为达到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该如何设计教案?

一 研讨话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一体化”如何构建? 二 教材分析

《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三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四 教学流程

(一)美美地听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笔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将跟大家与它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

(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播放完以后,学生们已陆续睁开了眼,但还有几个没睁开眼。)师:相信大家都被这优美的朗读陶醉了,被这美丽的春天吸引住了。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大部分学生微微一笑,小部分学生四处张望寻找闭眼者。)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三分钟时间静思。)生1: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师: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生2:从来没有这样去听过一篇文章。因为这次我不再仅仅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仿佛听到春姑娘在呼唤我,她带着我赏春的美景,听春的声响,闻春的气息。和煦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服与温暖,久久不愿离开。要不是老师叫我,我真不愿睁开眼睛呀!(说完自己笑了一下。)师:哦,这样呀!看来春姑娘让你着了迷。(生笑)生3: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草绿了,花开了,树发芽了,鸟也出巢了,一切都显示出新气象。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农民们也“披着蓑戴着笠”在轻盈的春雨中插秧呢。我仿佛还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是呀,有了春的播种,就会有秋的收获。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呀!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学习与奋斗,才会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生4:我跟他们的感觉不同。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在这优美的朗读声中,在作者描绘的美景中,我被带到了我的童年。记起了童年在农村度过的春天,我跟伙伴们在河边放牛的情景。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我们不时在草地上打滚,不时又爬到牛背上。河里的鸭子也在悠闲地浮水,还不时地把头一咕噜扎到水中呢。

师:这个同学由作者的描绘联想到了自己童年春天的事情。不错,联想力较强。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交流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到你的日记中。(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美美地读

师: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相信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他,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表达你的感情,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老师也为你们寻找到许多春天美景的画面,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好,现在开始读。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图画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顺序编排。学生边欣赏图画边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有的不时在书上圈点勾画,在本子上写发现。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美美地说

师:时间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开始发言。生1:我认为写春雨那段写得很精彩。你看那细密的雨中,黄晕的光、乡村的小路、石桥、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安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雨图有种“安静而和平感”。好!生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用得绝,简直有一种妙不可言之感。想想“小草偷偷钻出来”是怎样的情景,那种情态令人想起女孩子害羞时的娇颜,还有那个“钻”字又是何等传神,那种破土而出的挤劲令人肃然起敬呀!师:说得好。你分析的非常透彻。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生3:我认为“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写得好。风本来是无味的,但他却写出了味道,风里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

师:把无色无味的风写成了有味的风。“壮难写之物如在眼前。”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美。作者由盼到绘,再到赞,浑然一体。开头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把自己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用五幅图画描绘出春天美好的景物,让人有身处画中之感;结尾又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渐次排比,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呀!师:从整个文章结构入手,找出了美点。很好!生5:“桃树、李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写得好。他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就这些?(生点头)运用了修辞手法就是写得好吗?(有的学生笑了起来)生5:不是。(显得不好意思)师:那好在哪里? 生5:好在„„好在„„

师:看来要再仔细想想。那你先坐下来。我们说它好肯定要说出一定的理由才能让别人信服吧!有没有哪个同学跟他找的是同一句?(生6举手)好,那你来说说理由。

生6: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把花竞相开放的情态与花色艳、花色多都写了出来。

师:对。我们只有这样说才有说服力。不能只顾着讲好,一定要有理由哦。恭鹏同学(刚才没说出理由的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位同学点头)好的,那我们再继续。

生7:我认为迎春图写得好。因为前面的四幅图画都是写景,给人的感觉总缺点什么,就像欣赏一幅没上色的山水画,很单调。而迎春图却写了人,就像给这幅画一个很好的点缀,给它涂上了色彩,把春的活力,把人对春的喜爱表现了出来。

师:嗯。见解独到。好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自读后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老师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形式完美,而且内容丰富,激人想象;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语言优美。可说,美蕴含在文章中的每一个画面中,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下面就请大家以我们刚才的发现为基础,分组讨论归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四人为一组,开始进行讨论,讨论好的小组就派代表发言。

(生四人一组讨论,师巡视。)生1:我们这组发现作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随处可见。师: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

生2:我们觉得文章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美。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我们以前学的那些文章那么难懂,特别是像“赶趟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些词语,感觉就像在说话,显得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师:语言美,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生3:我们觉得文章的结构严密。就像前面惠璇(前面讲结构美的那个学生)所讲的一样。这也该算是它的一个特点吧。

师:算!怎么不算呢?好,结构精美、严密。

生4:我们觉得作者是抒情高手。表面上看描绘了许多春天的景物,但处处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作者抒情并不是像我们平时写的“啊!我爱你春天!”这样,而是显得含蓄,蕴抒情于描绘之中。总之,要不是作者对春天有这么喜爱,我想是难写出这么美的文章来。

师:同学们谈得都比较好。根据大家的讨论,综合大家观点,老师把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

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3、语言朴实、隽永,通俗易懂。边读边稍作分析。)

(四)美美地写

师: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纵观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来源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来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全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春天,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样有无穷的魅力,也是众多文人笔下常描写的季节。我想处于秋天中的同学们,肯定对秋天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用你们自己的笔把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中的一个方面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师:“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着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文章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你们的手去创造美!下课!课后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是从旧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也是初中语文传统的经典篇目。这次已经是我第三遍教了,但感到这次最成功。

前两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前两次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春》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着的。

1.放飞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积极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上,学生在闭眼听配乐朗读以后,所产生的联想是意想不到的,也是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体验。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放开学生的手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对于此类写景文章,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重视纯理性的分析,而轻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体验。教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品位,从每个句子的结构修辞到每个词语的妙用,从语言特点到整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一个个昏昏沉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3.整合“听说读写”,发展学生思维。

根据大多数人的共识,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割裂了这四个方面。习惯上,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只是把一篇文章整体感知后,再把课文内容分析给学生听,把听说与读写割裂开了,而忽略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内在联系。事实上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课堂中,我让学生美美的听、美美的读、美美的说、美美的写,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

202_春案例集锦(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