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从静安区红色资源看建党初心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1-61400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3 03:26: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静安区红色资源看建党初心

从静安区红色资源看建党初心

[摘 要]静安,党史资源丰富,红色题材众多。众多党史上的第一次在静安发生。静安,是党的领导人和仁人志士不忘初心之处;是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阵地和主战场;是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梦想启航之地;是党的宣传出版机构重镇和集聚地。本文从区域党史资源着手,以点带面,展现静安红色名片,凸显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等优秀品质,彰显共产党人在上海的建党初心。

[关键词]红色基因;遗址遗迹;建党初心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6-0040-05

静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党史资源丰富,红色题材众多。静安,是党的领导人和仁人志士不忘初心之处;是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阵地和主战场;是早期中共中央机关梦想启航之地;是党的宣传出版机构重镇和集聚地„„许多中共领导人与之结缘,党史上众多第一次在静安诞生。在今日37.3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静安红色基因呈现丰富性、独特性、关联性和延续性等特点,蕴含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无数难忘的史迹。

本文试图用部分代表性人物事件、遗址遗迹展现静安红色魅力,以点带面还原静安红色文脉,彰显共产党人在上海的建党初心。

一、敢为人先:开创众多党史上的第一次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拥有众多革命遗址和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资源,以黄浦、静安、虹口、杨浦居多。静安区有99处革命遗址遗迹,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众多“第一次”中有不少是在静安开创的。

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办事机构设在北成都路19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自诞生之日起全力推动全国各地分部机构的建立,并出版《劳动周刊》为劳动者呐喊发声。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开启了工人运动的新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独立自主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从成立之日起到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的四年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是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和领导者。

中共二大址纪念馆是静安区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要求;第一次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正式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制定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并通过第一个《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概括起来,有七个“第一”。如果组织章程决议案单算,还可以说八个“第一”。[1]

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辅德里625号成立。出版社由李达负责,先后编辑出版《共产党宣言》《工钱劳动与资本》《李卜克内西纪念》等15本革命书籍。1922年2月,第一所妇女干部学校――平民女校在辅德里632号A创办,与人民出版社同在一个弄堂。1925年6月,“国华印刷所”和“崇文堂印务局”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印刷机构同时在香山路香山里挂牌。1925年6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在宝山路宝山里创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五卅运动的机关报。1929年秋,中共中央第一座秘密电台在大西路福康里9号诞生,党的无线通信事业由此兴起。

中国共产党人在静安区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众多“第一”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与静安便捷顺达的交通、宽松的政治环境、相对自由的空间等诸多客观因素相联,也与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大胆实践的探索精神休戚相关。

二、坚定理想:党的领导人和仁人志士不忘初心之处

上海,是共产党人确立初心之地,许多仁人志士因静安历史底蕴深厚,精英云集荟萃等优势与静安结缘。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曾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足迹。

毛泽东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上海是他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起点。党的创立时期,他来往上海11次之多,除参加中共一大期间居住在博文女校外,其余可查证的居住地均与静安有关。1920年5月,毛泽东入住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他曾多次前往霞飞路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住处拜访,与之探讨马克思主义。1923年9月,毛泽东一家居住香山路三曾里3号。在这里居住的还有罗章龙及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三户楼”成为美谈。三曾里还设有陈独秀的床位,时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王荷波和时任团中央书记恽代英也常来这里开会。1924年6月,毛泽东入住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其间,除继续协助陈独秀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外,还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在甲秀里,毛泽东一家度过了一段难能可贵的美好时光。

周恩来的名字与上海紧密相连,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从事中共中央工作长达4年之久。因中共中央机关大部分驻扎在静安,周恩来在静安的活动显得尤为频繁。他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开展隐蔽战线斗争,领导各地武装起义,为重建和恢复党组织,指导和支持苏区根据地建设等做出重大贡献。他领导中央特科在保卫党中央安全,收集掌握情报,镇压叛徒,营救被捕同志,建立秘密电台等方面统筹协调。作为中央政治局负责人,他关注文件收发、批阅、保管等环节,也兼顾中央机关和党组织安全,开展通信联络。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他组织壮大党的队伍,举办干部培训班、军事训练班,为各地党组织和苏区输送军事政工人才。面对险峻严酷的环境,周恩来与敌周旋,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在隐蔽战线建立不朽的功绩。

邓小平,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时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机关日常事务,从事机要工作成为他人生的重要历练。他负责文件、电报、交通、中央经费、各种会议,掌握中央负责同志和各处中央秘密机关地址,负责安排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接头联系,责任尤为重大。他穿梭于上海的马路弄堂,以杂货店、古董店老板身份为掩护,机敏果敢、有条不紊。静安小沙渡路遵义里、青海路善庆坊、戈登路恒吉里等几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都留下他阅读文件、参加组织生活的身影。同孚路柏德里中央政治局秘书处,是他和周恩来经常一起办公的地方。爱文义路望德里有着他出生入死的记忆。日后邓小平回忆“那是提着脑袋在干革命”“半分钟都差不得”。[2]

还有许多革命先烈与静安有着不解之缘,如项英、彭湃、恽代英、李立

三、蔡和森、邓中夏、瞿秋白、施存统、罗章龙、李达、向警予等。不同历史时期,刘晓、刘长胜、蔡元培、史量才、毛泽民、聂耳等人也曾在静安居住。

历史片断,虽不足以反映他们的战斗历程和精神品质,但足以说明,静安的革命旧址遗迹见证了诸多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他们在艰难曲折中前行,坚持远大理想、坚定革命信念、坚持不懈奋斗。静安,成为他们为初心奔走之地。

三、乘势而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阵地和主战场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人数最为集中的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中国劳动组织书记部旧址、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遗址、上海总工会办公场所遗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湖州会馆指挥部遗址等红色遗址遗迹详实记录了当年上海工人运动澎湃发展的艰难历程,昭示中国共产党乘势而为的决心和艰苦奋斗的意志。

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总会设在广州,上海设立办事处。时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刘少奇被派往上海筹备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办事处设在宝通路顺泰里4弄30号。全总上海办事处,是全总派驻上海的领导机构,与各地工会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1925年7月至1927年4月,全总上海办事处在具体指导工人罢工斗争和三次武装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5年5月18日,上海总工会筹备会在会文路营业里18号召开;5月31日,委员会在虬江路46号召开联席会议。6月1日,上海总工会在宝山路宝山里2号公开挂牌。李立三为委员长,刘华为副委员长,刘少奇任总务科主任。上海总工会“对外以反抗帝国主义,对内以拥护国权为宗旨”。[3]它的诞生,对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五卅运动时,上海工人阶级在上海总工会的领导下,从分散罢工走向统一行动,成为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反帝主力军。据上海总工会调查统计,截止7月21日,工会人数从五卅运动前夕的2.6万余人迅速发展到25万人左右。上海总工会成为全国工会的一面旗帜。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全总上海办事处与上海总工会在中共中央特别军委委员周恩来、罗亦农等人的领导下负责具体工作。武装起义以工人纠察队为先锋,按预定计划进行。仅用3个小时,上海80万工人即实现空前规模的总同盟罢工。22日晚,起义工人经过30小时的激烈奋战,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一次尝试,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取得的用武装力量在上海建立人民政权的伟大胜利。

1925年6月到1927年3月,上海总工会因遭遇北洋军阀政府强行查封,办公地点发生多次变化,从宝山路宝山里2号到共和路和兴里27 号、金陵路358号、中华新路顺成里25号、会文路湖州会馆。不论办公地点如何变化,上海总工会始终把革命力量汇集到自己旗帜下,肩负组建工会、领导罢工、发动武装起义的使命。几经博击,屡败屡战,保持不掘不挠的革命斗志,显示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学是反帝爱国运动的堡垒,始终站在反帝斗争的前沿。“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上大成为民族运动史上最光荣的一页”,[4]在五卅运动中,为国捐躯的何秉彝,领导各队到租界演讲的多数队长,以及捕房拘押援助罢工的大部分人员,都是上大的学生。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上大师生同北洋军阀的反动军队进行英勇战斗,同样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上海大学还为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干部。1922年至1927年,上大校址在静安区几经变迁,青岛路青云里、西摩路时应里、青岛路师寿坊见证了上海大学广大师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全过程。

四、睿智拼搏:早期中共中央梦想启航之地

中国共产党28年的民主革命历程中,党中央有12年主要设在上海。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设在上海并非偶然,城市的多元性格局为中共在上海的孕育与繁衍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一市三制”的特殊环境给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的长期存在提供了先决条件。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到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除有几次为时短暂地迁离上海外,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都设在上海,并且与静安有着密切的联系。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中央设在上海。辅德里625号成为中共中央局集体办公地点之一。1920年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成立,局机关地址为原大沽路356、357号,施存统担任负责人。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5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央领导机关由北平迁到上海。党的机关都转移到宝山路和宝通路一带。[5]7月,中共中央机关由广州迁到上海,其领导机关设在中兴路三曾里。[6]中共四大后,中央局机关设在宝兴里。1927年9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从武汉迁到上海,中央机关设在爱多亚路(今延安路)附近。政治局联络处在同孚路柏德里700号,中央组织部在成都路丽云坊54号。1931年9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政治局常委会议机关设在陕西北路332弄29支弄云上?1号。

静安的红色资源,既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中浴血奋战的记录和见证,也成为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在静安的驻扎,是中国共产党在敌情严重、社情复杂情况下艰苦斗争的探索,反映了共产党人在革命的道路上践行理想、睿智拼搏的决心和斗志。

然而,中共中央在上海并非一帆风顺。大革命失败后,身处上海白色恐怖之中的中央机关、党组织及共产党人的安全同样受到极大威胁。1928年4月15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被捕,后壮烈牺牲。这是中央迁至上海后遭到的第一次严重破坏。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设在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的中央军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彭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部长杨殷等4人不幸被捕,不久于龙华英勇就义。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在武定路修德坊6号召开,自此开始了“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4年的统治。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对党的工作造成极大威胁。6月21日,向忠发叛变,导致中央机关的陈琮英等被捕。

面对种种挫折与损失,中央没有气馁,而是及时加强领导,调整组织,改变工作方法,继续开展工作。一方面,中央决定将陈赓、李克农、李强、钱壮飞、胡底等尽快撤离、转移。另一方面,中央决定由陈云协助周恩来处理危局,在隐蔽战线与敌周旋,继续保障党中央安全、撤离暴露同志、调整内部组织、获取情报、惩处叛徒、支持与配合红军和根据地的斗争。

当时的中共中央对于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农民运动、军事活动等问题已经十分关注。中共中央依靠召开党的会议、健全军事组织、制定文件、发指示信等组织形式,实施了对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组织和领导。静安,也因此成为早期中共中央梦想启航的地方。

五、百折不挠:党的宣传出版机构的重镇和集聚地

上海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结合。静安,因革命志士的汇集,前沿信息的聚拢,精粹思想繁衍生息等诸多因素,成为当时党的宣传出版机构的重镇和集聚地。

加大党的宣传工作,办好党报党刊,创办党的专门出版机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1921年9月,“人民出版社”应运而生。12月,《妇女声》半月刊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创刊出版。1922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其最早的发行所设在宝山路宝山里。1923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出版领导机构迁址宝山里邓中夏住所,封面“中国青年”出自邓中夏之手。1923年11月,上海书店正式营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第二个出版发行机构。后因影响逐日增大,转移至宝山路。1924年8月,上海书报流通处在浙江北路华兴坊上海店员联合会内成立,实为上海书店最大的分销处。1925年6月,宝山路宝兴里郑振铎住所成为《公理日报》编辑部。同月,《热血日报》创刊,其编辑委员会短暂入驻宝山里,瞿秋白任主编。这一时期,中央宣传部创办的国民通讯社设在华兴坊56号,也曾成为《公理日报》《热血日报》发行所所在地。1925年6月,崇文堂印务局(又称国华印刷所)成立。1925年10月,因扩充筹办印刷所之需,印刷机构一分为二。其一专事浇版印刷,地址设在新闸路鸿祥里,取名中兴印刷所。另一处为全能机构,设在新闸路西斯文里,改名文明印务局。1927年2月,上海总工会的机关报《平民日报》创刊,发行所设在会文路湖州会馆。1927年3月,中央决定在上海恢复一批公开出版发行机构,上海长江书店成立,宝山路宝昌路口设临时发行所。1928年2月,《布尔塞维克》印刷所在西藏北路开封里创办。1928年8月,中共中央最大的秘密印刷机关――春晖里协盛印刷所创立,毛泽民兼任负责人。

当年,静安的这些进步的出版发行机构所处的环境险恶,但它们却在困难中坚守,在曲折中前行,虽然存在的时间都不算长,却成为党中央生生不息的宣传阵地,也是共?a党人执着信念和顽强意志的极好见证。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曾扮演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它出版发行大量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影响诸多革命志士从事革命。茅盾、陈云、郑振铎、叶圣陶和徐梅坤等从这里开启革命生涯。很长一段时间,商务印书馆是中共中央秘密联络点之一,各地党组织寄给中央的函件均由这里转交处理。商务印书馆还是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地方之一。1925年5月,商务印书馆“三所一处”建立党支部。1925年6月下旬,商务印书馆工会成立。商务印书馆建立支部时有30余名党员,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商务印书馆共产党员发展到100多人。[7]商务印书馆,曾一度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镇。

面对静安丰厚的红色资源,如何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成为静安区红色文化品牌打造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2011年7月,中共中央早期在沪革命遗址纪念标志揭幕仪式在静安雕塑公园举行。2016年7月,“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启动,提出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彭湃在沪革命活动地)辟为纪念场馆向公众开放。静安区委、区政府将以推进“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为契机,进一步保护开发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赓续传承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李忠杰.中共二大:第一部正式的党章[M]∥党章内外的故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11.[2]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七十九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16.[3]沈以行,江沛南,郑庆声.上海工人运动史(上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225.[4]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大学(下卷)[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784.[5]许德良.关于早期上海地方党的一些情况[M]∥党史资料丛刊:第四辑(总第十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5.[6]徐根义.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上海[J].观察与思考,2015,75(4):88.[7]肖?`.中共早期历史探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418.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赵 菲

第二篇:红色资源

[摘要]山西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重视“红色资源”研究,并运用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应该通过政府支持、情感教育、行动教育等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达到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和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它是动员、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而“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的真谛所在。因此,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一、“红色资源“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1.“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今天,情感已成为人类行动的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机与艰难环境中的“红色资源”,包含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祖国浓烈的挚爱之情,他们把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铺洒在国家独立和崛起的坎坷道路上,铸起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座丰碑。这份爱国情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的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一代,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因此,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可以使他们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激励,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弥补用传统说教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体现“红色资源”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塑造爱国主义精神中的独特作用。

2.“红色资源”保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不论革命形势怎样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一些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367天的长征中,红军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什么让红军将士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最根本的就是理想信念。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今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红色资源”提供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方式。全国各地的红色基地、图片、资料、实物、健在老红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等,使“红色资源”具有直观、贴近的优势。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地解决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论问题。

二、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对策

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必须有机结合,要根据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生活阅历、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人文历史知识这些特点,努力寻求多种方式深刻挖掘这些“红色资源”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这样才具有时效性。

1.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支持。首先,注重“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陕西“全省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资源共有486处,其中延安360处,榆林37处,西安30处,宝鸡5处,咸阳9处,渭南18处,铜川4处,汉中12处,安康7处,商洛4处”。“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损,将无法挽回。因此,挖掘、整合“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意味着一种盲目的、过滥的开发,而应开发和保护并重,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陕西省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革命走向成功的新起点,这里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开发“红色资源”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旦开发和保护相冲突、相矛盾时,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而不能以开发为借口,以牺牲“红色资源”为代价。也不能以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住宅新区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为由,毁损“红色资源”。其次,政府对各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要逐步对全社会开放,首先是对省内大学生实行免票,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渐推向外省。因为陕西省高校数量在全国名列前位,吸引众多学子汇集在这里,若能实行对大学生的免票制,就可为大学生开辟一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绿色通道”,真正体现“红色资源”的价值。2.通过“红色资源”进校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疆界变得模糊,必然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使爱国主义情感淡化。”因此,要通过“红色资源”进校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首先“红色资源”进课堂。学校的公共课本身具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这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应充分挖掘这种教育资源优势。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理论讲授、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因为这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文化给养,“是获得历史知识、承继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的主要渠道和来源”。同时,结合实际积极宣传陕西省的“红色资源”,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在陕西13年的艰难岁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注重对校园硬件设施的美化工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学校要积极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多举办专题报告、学术讲座,利用广播、橱窗等宣传媒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弘扬“红色资源”中的爱国精神,如“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同时,通过征文、演讲、班会、党团组织活动及评选文明大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集体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行动教育。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体现,更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爱国主义行动上,这也是运用“红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所在。既要把“红色资源”教育引入课堂教

学,又要精心组织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社会调查、各种纪念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可结合实际,经常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观陕西省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激发大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烈士的缅怀之情,更加珍惜今日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国家;同时可利用学校假期,动员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农,调查访问,了解国情,使他们亲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激情,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努力,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三、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和手段,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种极其珍贵的教育资源。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而言尚处于摸索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要正确处理“红色资源”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关系。“红色资源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红色资源”包括各种遗迹文物、纪念场馆、历史文献、文艺作品等物化形态,精神“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中所培养形成的价值取向。前者是后者形成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炼和升华。一般而言,物化形态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易于被运用和接受,多被重视,而精神领域中的产物较抽象且枯燥不易理解,常常被轻视而不去深入研究,无法收到较好效果。因此,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避免简单说教,又要防止流于肤浅。由于思想具有传承性,因此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挖掘和研究,要充分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物质“红色资源”,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进行探讨,凝炼出在爱国主义方面所形成的精神成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红色资源”的真谛所在,切实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2.要把“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满着矛盾。如何把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相统一,把爱国之情化作爱国之行?这些问题是当今大学生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崇尚个人主义,在实际活动中漠视班集体的活动,在生活作风上赞成享乐主义,对勤俭节约的行为不屑一顾,在学习态度上急功近利,工具原则盛行,缺乏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考试中作弊行为屡禁不止,混文凭者不乏其人。虽然这些问题只存在于少数学生中,但以这样的作为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呢?爱国思想若不转变成爱国的具体行动,游离于学生成长的轨迹之外,这种爱国主义就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时,要对物化形态成果详细讲解并进行精神层面分析,如对延安诸多“红色资源”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伟大的精神孕育在平凡的事迹中,是无数最普通的革命和建设者,通过把身边的点滴小事做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国家增添了最宝贵的财富,体现出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启发学生去思考并转化成现实的行动,使爱国思想与爱国行动统一起来。

高校汇聚着从全国各地来深造的莘莘学子,他们迈进这座实现理想的圣殿,充满着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这些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加强对本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必须坚持这项工作。

第三篇:从党的旗帜看初心和使命

党的旗帜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彰显。马克思主义是源头活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初心和使命为激励、以自我革命为前提,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的是“我是谁、为了谁”“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的根本性问题。

党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彰显

搞清楚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的根本性问题,首先要了解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是什么,也就是说党举起的旗帜是什么。我们党的旗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行动指南的“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发展的成果,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历史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如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被中国人民所接受,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成立。如果中国共产党人不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能创立和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党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思想理论优势,并以最革命、最先进、最有觉悟、最有前途的工人阶级作阶级基础,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作社会基础,就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终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敢于做、能够做其他政治力量做不了、做不到的事,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战胜强大敌人,勇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活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命题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以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策略原则,提出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但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他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语言概括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944年,他在悼念张思德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被写入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还特别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不断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和违背党的性质宗旨。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他还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总结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拥护的历史经验和根本原因,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就包括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于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强调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于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他还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活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初心如炬、使命如磐,以初心和使命为激励、以自我革命为前提,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把初心和使命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以“八个明确”和 “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这一思想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

为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按时间顺序、发展脉络、关键节点对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一简要梳理。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论断,阐释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用通俗的语言对党的根本宗旨进行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表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了中国梦的命题。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调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命题,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同年10月31日,习近平同志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明确提出不忘初心和使命,党要勇于自我革命。今年5月22日,习近平同志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6月24日,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同志还提出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老百姓才能生活更加幸福。

习近平同志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意蕴深远,是激励和引领我们前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真理力量。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第四篇:充分运用红色资源

林州市:充分运用红色资源 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林州市突出红旗渠精神这个特色,安排了“四个一”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攻坚十二五,再造新林州”目标的精神动力。

安排了一台红旗渠精神文艺演出。文化部门精心排演了一场红旗渠精神文艺晚会,内容既包括《推车歌》、《太行颂》、《好人许东仓》(选段)等积极向上的经典曲目,又结合当前活动安排了《老企业,新问题》、《怎样创先争优100问》、《服务科学发展十问(快板书)》等立意深远、引人深思的新编节目,目前在全市各乡镇、企业巡回演出50余场次。

举办了一场红旗渠理论讲座。从市委党校抽调理论功底深厚、教育水平较高的六名教师分六组到全市二十个乡镇街道巡回举办理论讲座。讲授课程除创先争优主题相关内容和规定篇目外,还精选了安阳日报社编的《今日红旗渠》(节选)、《中国有条红旗渠》(节选)等内容,用新的时代精神解读红旗渠,用新的发展理念诠释红旗渠,进一步破除影响林州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以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思难方式的变革,推动林州科学跨越发展。

播出了一系列红旗渠影视节目。针对边远山区党员年龄偏大和企业党员集中学习不方便等情况,自活动以来安排在林州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百家讲坛.红旗渠故事》、纪录片《红旗渠》,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等优秀电影电视节目。全市党员干部认真收看,并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科学发展实际,撰写出了深刻的心得体会。

组织了一次红旗渠主题实践活动。各单位纷纷利用休假日等空闲时间,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举行“重走千里长渠,追忆修渠历史”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请红旗渠劳模现场座谈,追忆当年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敢想敢干的决策和修渠过程,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截止目前林州在电视台播出红旗渠影视节目共计160余小时,收视人数近10万;举办巡回理论讲座11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5000余人;各单位组织重走红旗渠主题实践活动50余次,参加人数达1500余人,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五篇:从两大资源战略看煤矿安全发展

从两大资源战略看煤矿安全发展

(陕西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矿

许刘晓

李胜会)

陕西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煤矿位于渭北煤田铜川东部,地处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东与徐家沟矿接壤、西与王石凹煤矿毗邻,走向宽约4.5公里,倾斜长约5公里,井田面积约23平方公里。矿井于1958年7月开工建设,1963年11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后经1977年9月至1987年10月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多水平石门联合式开拓,立井为辅助提升,红土主斜井为主运煤系统。

近年来,金华山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安全基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绩,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吨大关,矿井跻身国家级质量标准化先进矿井行列。经过几年来矿井环节系统的改造,机械化装备的升级,现如今,金华山矿形成了(三综掘两综采)科学合理的生产布局,四个掘进队保证矿井接续,三个综掘头保证综采生产。但是,随着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产量的逐年提高,煤炭资源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矿井有限的资源将逐年减少。如何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健康发展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笔者从事煤矿技术工作多年,结合矿井实际,以为,只有重视资源性企业两大资源暨煤炭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安排生产,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实现矿井长治久安。

现浅谈一二,仅供学习交流:

一、煤炭资源的合理使用:

1、从目前设计、回采、延长矿井使用寿命等环节抓起。煤炭资源是一次性资源,不可回收再利用。受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煤炭资源的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充分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应从目前设计、回采、延长矿井使用寿命等环节抓起。矿井设计,生产布局,环节系统等统筹规划时一定要多深入调研,多借鉴先进单位经验,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科学决策,规划矿井设计;生产过程中,抓好生产现场全过程的管理,加大回采力度,保证煤炭资源的回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杜绝设计不合理、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回采过程浪费严重等现象,延长矿井使用寿命。

2、解放开采保护煤柱(当然得有相当的技术力量)。井下的保安煤柱既是煤炭资源,又为地面建设和群众生命财产起到重要作用。多年来,保安煤柱随着矿井的延伸,采煤面的回撤,矿井的结束等等深埋井下,无形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煤炭资源是在特定环境下生成的,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具备相当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采取安全施工方案,解放保安煤柱,合理开采了煤炭资源,又保证了保护煤柱原有的安全支撑作用。

3、积极争取深部的扩大性资源。随着生产战场的延伸,浅水平的煤炭资源先后被开采。由于种种原因,深度资源无力挖掘,造成深埋千年无人问津。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深部的扩大性资源,把有限的资源开采上来。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先进的生产工具,安全高效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资源的回收利用,又要保证安全生产。

二、人力资源包括:

1、技术工种。加大技术工种安全学习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工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努力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发挥技术工种“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签订师徒合同的同时,制定奖励机制,使技术工种发挥技术所长,又为矿山培养了后备力量。

2、技术人员;要重视技术人员,发挥他们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力量,做好技术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千方百计为他们学习、培训、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同时,技术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案,在生产现场及时发现掌握生产设备及其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生产方案和生产工艺,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的安全性。要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技术控制措施,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制定、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杜绝各类不安全隐患,杜绝、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3、管理人才。大胆使用技术管理人员,把那些德才兼备的技术人员充实到管理人员队伍中,使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尽显聪明才智,组建“智囊团”,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高层管理人员拉动作用,营造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成长环境,为矿井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进一步加大向技术能手的政策扶植力度,优先享受晋级、脱产学习、参观考察和技术交流,设立光荣榜,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管理人才成为矿井的“香馍馍”,留住人更要留住心。

总之,只有将煤炭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相结合,才能把有限的煤炭资源效益最大化。从矿井的设计、生产全过程,到技术人员的参谋作用,技术工种的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都为煤炭资源的可利用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只有明确工作方向,规划发展蓝图,合理生产布局,优化生产结构,培养、挖掘和使用优秀人才,让他们为矿山经济建设再做新贡献。

从静安区红色资源看建党初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