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为客户服务好之根深才能叶茂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21-59863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5 22:18: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为客户服务好之根深才能叶茂

为客户服务好之根深才能叶茂

作为一名基层站长,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一. 在与员工沟通交流中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拥有更多的客户资源是加油站生存的发展基础,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客户选择到我们的加油站加油,那就是依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客户,而服务质量的提升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加油站的每一位员工,员工不仅是将我们的油品传递给客户的桥梁,同时也是加油站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故本人常与员工聊一个话题,顾客为什么愿意到罗湖加油站加油,因为我们的地理位置优势,加油站硬件优势,还有价格优势,假如我们不能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结局又如何?会流失吗?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就得依靠优质的服务留们更多的客户,通过探讨,我们有了共同的意识,那就是优质服务不仅仅给客户带来好处,也是给我们自己带来好处,为我们的企业求得生存,取得发展。二. 抓住服务细节: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企业都越来越重视服务工作,如何在服务模式上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我们做到依托加油员开展营销,我要求我们的员工不仅仅当好一名加油员,更要成为一名营销员,不仅会用手做事,更要学会用心做事,比如在加油时,注意与客户进行适宜的交谈,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的建议,晚上看到客户疲倦了,像家人一样提醒他休

息,一会再走等,通过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来感动和留住每一位进站加油的客户。

三. 为员工营造工作环境,让员工快乐工作:我利用喊堂服务来调节工作气氛,员工放开嗓子你喊我管,营造一种热情积极的工作环境,利用意见簿从客户的建议中去了解员工,高度肯定员工的工作,在站务会中及时公开的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与尊重,对员工有时的某些错误私下与之沟通谈心,剖析其产生的原因,让员工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加以改正。我觉得中要我们多对员工付出一些关心,有时哪怕仅仅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他们都会给予你百般的回报,我一直告自己,对员工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员工要做到努力让客户感动,而我就要努力让员工感动,我要求自己不仅要当好加油站站长,更要扮演书记这个角色,帮助员工的生活锁碎之事,什么夫妻吵嘴呀!啥事拿不准主意呀!当他们找到我,我都会乐意的帮忙解决,由此可知,当你把每一位员工都当作自己的家人时,每位员工也都会把自己当作大家庭中的一员,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为这个大家庭添砖加瓦,也就成了一件理所当然之事。

站长的工作是细致而平凡的,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尽可能将这些平凡事落实到位,我相信,在这次《我为客户服务好》活动中,我们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服务经验,实现我们心中《最好的油品在中国石化,最好的服务在中国石化》。

第二篇:根深才能叶茂美文

一天,一位作家和一位农夫在当地的咖啡厅里谈到了农夫的大豆、玉米等作物。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雨水充足,其带来的结果也是明显的。大豆、玉米等作物都在疯长。

“这些雨水对你来说肯定是一种大解脱。”作家说。

“我的庄稼现在都变得非常脆弱了。”农夫答。

“你这是什么意思?”作家问。“现在即使是一场短暂的干旱,也会给它们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农夫答。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作家问。

“由于下了这么多雨,这些作物就不需要把它们的根深深地扎进地下去寻找水,所有的根都会留在地表附近。如果稍有干旱,地里的水就会被蒸发干,而且会让那些作物的浅根干枯,然后,作物很快就会死掉。”农夫解释说,“良好的作物需要有扎得很深的根,才能承受地面上所发生的一切。”

第三篇:强基才能固本根深就会叶茂-南江

强基才能固本

根深就会叶茂

——一个“三无社”的重生

位于重重叠叠大山深处的四川省南江县大河中心供销合作社,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大河区供销社合作社,鼎盛时期的大河社有员工300余人,主要承担大河区农村商品生产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和全区8万余人生产、生活资料的组织供应,在计划经济时期,该社历届班子和全体供销人,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立足购销业务,帮助农村社队发展商品生产,围绕山区优势,先后为当地农村建立健全了核桃、金银花、两耳一菇、生漆、白腊、三木药材等数十个商品生产基地。是供销社的多种经营干部发现野生金银花的经济价值,通过野生驯化到大田种植成为今天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该社关门分社主任张太荣,以“扁担”、“背篓”精神,一头挑着生产生活资料供应,一头挑着农副产品销售,以卓越的业绩,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模。该社曾是全省供销社系统的老先进、老典型,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在全县首屈一指。

2003年经过“关门走人”式的企业整体改制后,网破、线断、人散,社员股金全面清退,社有资产全部抵押、出售,成为典型的“无资产、无职工、无业务”,只剩一块牌子的“三无社”。危难之际,有着两代供销社情结,毕业于渝州大学,从农副产品收购员、区社采购站经理、政工股长、理事会副主任一路走来,时年40岁的张庭贵,临危受命走上了重建大河供销社的艰难历程。

领办专合组织,收拢失散的人心

面对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无人无钱无业务的艰难局面,重组发展从何下手,考验着他的智慧.他反复学习总社、省社对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从以专业合作社改造基层供销社中找到灵感,他广泛走访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寻求大家的支持;他拿出自己的积蓄租赁办公场地,亮出供销社招牌;他深入片区乡镇、农村了解农民需求;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领志同道合的下岗职工重新聚集在供销社旗帜下,搭建起企业班子.在挂联帮扶的县社办公室协助下,自筹10万元领办了兴马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在大河镇星子溪租用成片土地20亩,办起了全县最大的金银花种苗良繁基地,当年出售优质金银花苗30万株,获利5万多元。随后,又领办了大河观光山金银花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争取县金银花中心的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和“5.1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支持,新建2000亩标准化金银花生产基地,配套建起了生产、加工、办公等基础设施。

生产是基础、流通是关键。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当地金银花规模发展,产量、品质大幅提升,但以个体商户为主体的流通体系,由于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社会责任弱等原因,压级压价、短斤少两,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市场行情好时一哄而上抢购,市场行情差时以各种理由拒收,既使大河金银花商品品质得不到保障,又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缺失,成为金银花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天职,为从根本上解决流通问题,该社以供销社下岗职工中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个体户为骨干,吸纳当地金银花流通大户组建起“大河金银花流通协会”,采取统一供销社店招、统一办理营业执照、统一缴纳税费、统一办理社会保险、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组织销售、统一对入社农户“二次返利”的“八统一”办法,在该社办公楼二楼开设了120㎡的金银花交易大厅,专门接待外地客商,在成都荷花池、河北安国等中药材市场派驻推销人员,在农产品专业网站发布产品信息,集中力量为当地种花农户推销产品,从2004年至今,协会每年组织收购、销售金银花600余吨,占当地产量的90%以上,销售价格从18元/公斤攀升到今年的33元/公斤,通过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大河金银花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市场美誉度提升。种花农户既获得生产环节全部利润,又通过协会的“二次返利”获得流通环节的部分利润,以紧密的利益连接,促进了金银花产业化发展。先后被市、县委授予“巴中市十佳农民经纪人”和“金银花销售大户”。大河观光山金银花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被总社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兴建经营设施 夯实发展基础

社有资产既是基层供销社生存的基础,更是经营服务实力的具体体现。专合组织的建设发展仅仅是初步恢复了供销社部分服务功能,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构筑阵地,完备体系。“三无社”的现实,困难可想而知。困难大大不过供销人的决心,问题多多不过供销人的智慧,几十年铸造的供销合作社精神,给予张庭贵和他的战友们不竭的动力,必须在中心场镇恢复重建自己的经营服务阵地成为“一班人”的共识。地盘在哪?资金在哪?一切从零开始,首先,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协商、司法等方式,从债权人手中赎回原抵押的一块200㎡的宅基地,强制收回下岗职工无理占用的200多㎡的一层房屋,解决了在哪儿重建的问题。其次,张庭贵带头,发动全体管理人员以自己的住房抵押货款、向亲朋好友借款,筹集资金120万元,在大河镇街道建起了占地400余㎡,总建筑面积1600余㎡的办公综合楼。新楼建成了,供销社重新有了立足之地如何用好社有资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又成为张庭贵慎重决策的关键。市场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大河中心场镇有2万多常住人口,又是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最集中的大镇,常年有3万多人在西安、青岛、榆林等地从事劳务承包或建筑劳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普遍,婚丧嫁娶、生日聚会等宴席习惯于到酒楼、饭馆举办。针对巨大的餐饮市场需求,张庭贵决定将办公楼1—2层800多㎡的房屋用于餐饮业务,按照当地最高水准对其进行装修设计,2006年8月21日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的供销酒楼开业,可为顾客提供中餐、火锅、汤锅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供销洒楼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珍惜供销社品牌价值,坚持每年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分期分批送管理人员、厨师、服务员到县城、巴中、成都等地大型餐厅、酒店实地培训,在酒楼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先后通过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文明服务示范单位评审认定和复查。为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酒楼始终坚持优先录用供销社下岗职工,统一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缴纳保险费用,员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如今,供销酒楼已成为当地餐饮第一品牌,年经营收入160余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河社生存问题。通过争取县政府优惠政策赎回改制时抵押给县社险局的社有资产,酒楼利润优先还货等措施,偿付了全部债务,社有净资产从零发展到市场价值 逾300万元。

构建经营网络 回归服务三农

领办了专合组织,恢复了业务运营,大河社重建走好了坚实的第一步。张廷贵深知,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只有把供销社的根深深的扎进广阔的农村,找准服务“三农”的最佳切入点,大河供销社这棵枯荣交替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几年间张廷贵真心热爱供销合作事业,在个人私利与企业振兴的考验中,毅然决然选择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打造全新供销社的行动,也给那些对企业改制心怀怨恨,对供销社前途悲观失望的下岗职工一种无形的感召,下岗后自主创业的一部分有经营头脑的人,重新认识了供销社的品牌价值,自愿重新投入供销社怀抱,组织起来壮大业务,供销社敞开胸怀吸纳他们加入经营服务网络。几年来,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农化服务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项目资金的牵引下,通过企业投入,员工自筹、农民入股的方式,新建了农资农家店53个、庄稼医院16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2个、农副产品购销店58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3个。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购销服务在片区乡镇、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年经营服务总额6000余万元。该社通过与农民专合社双向入股方式,恢复了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和理监会制度,当地许多社会能人成为供销社社员,参与供销社和专合组织运营管理。供销社又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一些涉农资金、项目交给供销社实施。张廷贵卓越的业绩,收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肯定,2007年供销社所在社区支部、居委会选举,社区居民推举张廷贵兼任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供销社以实力、能力和供销社文化成为带动片区金银花、土鸡等骨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农村流通现代化的一种重要力量。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无私奉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员工53人;社有净资产300余万元;经营服务网点162个;领办了金银花、土鸡专业合作社5个,入社农户560户,带动农户近3000户;有一个营业面积800余㎡的供销社酒楼;一个供销社独资年出栏土鸡2万只的标准化养鸡场;年经营服务总额6000余万元,年利润30余万元,成为贫困山区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的典型。

第四篇:根深才能枝繁叶茂

根深才能枝繁叶茂

参加弋阳县2014年教学常规管理现场展示会心得体会

清湖中心小学——艾定忠

6月4日,弋阳县教体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弋阳县2014年教学常规管理现场展示会”,活动现场有逸夫小学和叠山学校两个分会场。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参观了校园文化和学校宣传展板,观看了学校专题片,浏览了教师作业批改,观摩了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逸夫小学的大课间、叠山学校的广播操,见证了叠山学校的校园疯狂英语朗读的震撼;聆听了李向明、朱晓华两位校长的教学常规管理经验介绍,教研室方宝辉主任2014年上半年全县教学常规工作总结、教体局方华局长立意深远却又诙谐生动的重要讲话。这次活动的开展预示着教体局正逐步让“三让”目标由意识形态向具体化落实,向学校管理细节方面纵深推进。

逸夫小学是弋阳小学教育的前沿窗口,看到他们的常规管理,我深切地感受到常规管理的高效务实是教学质量的基石,常规管理的创新是教学质量的源泉。同时我还认识到逸夫小学在高水平发展的态势下保持了十多年的成熟期而没有衰败的迹象,其中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有一个有事业心和专业思想的校级领导班子;二是有一支有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三是有一种激励人不断上进、不断求新的校园文化,这里包括学校各种激励机制,不断探索的求学精神等,这三种缺一不可。可以这么说,逸夫小学对于目前的弋阳县绝大多数中、小学来说具有不可复制性。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当下,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研课标、说教材,在假日里来完成集体备课的自备环节,能在集体备课时发表真知灼见……这种既有专业素养又有专业精神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种文化传承和积淀。

叠山学校原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看到他朝气蓬勃的发展劲头,仿佛又看到了原来的湖山小学的发展轨迹,那是我们曾经的骄傲。我称这种发展模式为“星星之火燎原模式”,在薄弱学校崛起之初总是个别教师在某些学科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学校也尽可能为这些先行一步的教师提供所有的资源,促其快速成长,然后再让其在本土发挥引领和帮代作用,促进一所学校乃至全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发展模式是我县当前乃至以后相当一段时期背景下,薄弱学校迈入起步期和成长期的必经之路。可是这种模式也有致命的短板,一种是当个别优秀的教师一旦工作调动,如进城了等,学校人才就会断层,发展就会停滞。二是如果这些老师得不到更高层次的充电学习,那么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教研活动就会陷入一种同水平的重复中去,这种引领辐射功能就会严重削弱。我想说的是校长在学校起步阶段要培养和挖掘优秀人才,到成长阶段时要花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着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想一切办法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只有面向全体教师,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方华局长的讲话总是让人耳目一新,很有深度,总是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就陷入思考,而他妙趣横生、诙谐幽默的语言功底和信手拈来的方言譬喻又总是会让人在思考之余发出会心的微笑。如他将教学常规比作学校这棵大树的根,既形象又更能突显了教学常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并将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到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生命线的高度,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学常规的作用,并就本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作更深层次的剖析和反思。

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现在是我们从纷繁的事务中静下心来,沉下气来,蹲下身来做固本培根的事的时候啦!

第五篇:根深方能枝叶茂(蜀山 专版)

根深方能枝叶茂

——蜀山法院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先后两次被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涉军维权工作先进单位”;三次被省高院荣记二等功;四届蝉联省级文明单位;2010年区县法院考核中以综合总分名列第一,荣获合肥市优秀法院称号;省巾帼文明岗、省文明接访室、全省优秀法官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这支队伍来自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

作为合肥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蜀山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确立了加快建设“经济更加发达、功能更加完善、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民生更加幸福的魅力蜀山”新的奋斗目标。日前,蜀山区又成为全省唯一荣登2012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的城区。

如何为“魅力蜀山”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如何为蜀山区102万群众奉上更为优质的司法服务?首要任务必须要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法院队伍。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蜀山法院紧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强化审判执行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法院队伍建设新途径,法院审判质效、司法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强基固本,提升素质,保持队伍昂然锐气 打铁还须自身硬。蜀山法院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教育强素质、以廉洁保公正,切实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重思想理论武装。通过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实践活动,固化法院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狠抓司法作风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大力倡导司法礼仪,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司法作风大检查等活动,查找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群众工作能力水平,增强干警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公正执法意识。2012年初,上任伊始的院党组书记、院长江华就深入审执部门一线调研,倾听意见建议,迅速掌握了法院干部队伍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能解决的困难当场解决,极大调动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院营造了团结进取、共谋发展的氛围。

重岗位培训练兵。蜀山法院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深化培训改革,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推进全员培训、主题培训、预备法官培训、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书记员岗位练兵、司法警察专业技能比拼等活动,全面提高法院干警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司法能力和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定期邀请法学专家授课、专题研讨,更新法官法律理论知识;组织干警去青岛、上海、成都、杭州等先进法院近距离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拓宽视野;选派一线法官参加上级法院专项业务培训交流,开拓思路。充分利用蜀山区高校资源极为丰富的优势,先后与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院校共建”,加强高校理论与法院司法 实践的优势互补,先后为大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基地。同时,法官走进高校担任“客座教授”。

重学术论文调研。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学习就是工作。蜀山法院始终把高层次、高素质审判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在干警中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推动学习型法院建设。90%以上的干警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获得硕士学位的就有15人,占全院干警的五分之一。法院党组视这部分高级专业人才为“镇院之宝”,为他们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在司法实践中与法律理论知识相互糅合、萃取、提炼,一支调研精兵脱颖而出,司法实务的探索和学术观点的争鸣在全院蔚然成风。近200篇文章在《人民法院报》、《安徽审判》、《合肥政法》等报刊发表,7篇案例被收入安徽省法院案例选。今年调研成果更为丰硕,报送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法学论文共计30多篇。王嘉佳的论文《民法典体系结构问题初探》荣获“鲁豫皖民商法研究会2012论坛”二等奖;占峰撰写的案例入选《安徽法院2011年案例》。

规范管理,从严治院,保持队伍蓬勃朝气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具有半军事化的性质和特点,必须加强对队伍的严格管理,方能确保人民法院的战斗力。蜀山法院依托新审判楼先进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将强化审判管理作为促进审判质效提升的根本措施,设立审判管理办公室,规范审判工作流程管理,坚决杜绝超审限案件。重案件质量提高。案件质量是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绝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牺牲案件质量,要使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蜀山法院党组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院长、庭长、审判管理办公室构成的审判流程管理架构,依托科技手段,严格管理案件节点时间,注重收结案的动态平衡。开通办公自动化系统,摒弃了“纸来纸去”的传统做法,实现网上派车、网上办文、网上派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建立案件质量评查、优秀裁判文书评选工作机制,由院审判委员会领导、审监庭和审管办牵头,对审结案件一月一抽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整改,评查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

重信息系统运用。又好又快办案,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法院的必然要求。今年年初,蜀山法院掀起了强推审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热潮,党组会和中层干部会议进行专门部署,邀请市中院审判管理专家授课,院审管办对业务庭室进行再培训,从抓审判信息管理系统录入这一基础工程入手,对全院案件进行逐案排查、内网通报、整改情况跟进。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法院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短期内迅速提高,干警养成了网上排期开庭、网上裁判文书审批、网上报送信息的良好习惯。市中院在案件质量评查中对我院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审判质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重司法能力提升。认真贯彻最高法院开展的“两评查”活动,旨在找差距、补短板、练真功,着力提升庭审规范化水平、裁判 文书质量和干警审判业务能力。蜀山法院坚持全面查,确保人人提高;坚持随机查,力求时时过硬;坚持重点查,实现项项突破;坚持开门查,敢于处处透明。省高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致平到蜀山法院巡查指导“两评查”工作时,对法院活动的开展及法官庭审驾驭能力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市中院组织的基层法院交叉观摩庭审中,法院选派一线法官和书记员,由审管办主任带队前往兄弟法院学习交流,也带回来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选贤任能,从优待警,保持队伍浩然正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蜀山法院通过建立干部选拔机制,落实从优待警措施,营造竞争择优的选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廉政氛围。

重内部活力激活。树立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决定着审判事业的兴衰成败。蜀山法院注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看人看状态,选人德为先,识人凭能力,用人重业绩,形成凭实绩评优劣、定升迁、论奖惩的用人导向,真正让那些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实绩突出的干警得到褒奖和重用,树立求实、务实、落实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干警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上。先后有15名干警通过公开竞争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干警职级待遇最大程度得以落实;改进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岗位目标管理,建立法官业绩档案,并作为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加大人才引进,通过公务员招考录用12人,公开选调5名法官,招聘司法辅助人员50人;畅通人才输出渠道,3 名同志通过选调考入市级机关。注重干警心理健康,定期对干警进行心理辅导;丰富干警业余生活,设立健身房、阅览室,成立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让干警释放压力;建立院党组慰问制度和困难干警救助制度,消除干警后顾之忧。法院队伍的精气神大大提升。

重风清气象营造。“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默默无闻奉献”。这是蜀山法院党组对全院干警提出的要求。每办好一个案件,每抵御一次腐蚀和诱惑,都可以在群众中产生公信力。近年来,蜀山法院坚持关口前移、重在预防,探索建立了一套以岗位目标管理和廉政纪律责任制度为主,以定期开展执法执纪检查、法官诫勉谈话、家属助廉、干部任前公示等制度为辅的内部监督机制。广大干警向院党组保证: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案件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司法不公在我这里出现;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违纪违法在我身上发生;不让法院形象因我受到影响。多年来,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因此,蜀山法院创造了这个至今未被打破的骄人纪录——法院、法官双双“零违纪”。

风清气正好扬帆。如今,蜀山法院干警精神振奋,热情高涨,凝心聚力,拼搏进取,蜀山人决心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谱写新篇章,为开创蜀山法院各项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江汝南、童广飞)

为客户服务好之根深才能叶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