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论我国网络经济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21-114621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20 12:51: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我国网络经济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

论我国网络经济现状与发展

摘要: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对策来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认真分析了网络经济所产生的宏观效应;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网络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对发达国家网络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网络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网络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1当前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效应分析

1.1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正效应

(1)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①信息网络产品和信息网络服务可以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从而促进经济增长;②通过信息的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由于信息的价值具有多维性、间接性和累积性,一条信息被利用后会产生一连串的经济效果;③随着电子转帐系统、电子货币的出现和普及使现代社会经济由货币媒介交换方式演变成信息交换方式。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减少了商品资本,加速了商品资本的循环;④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有效利用率而促进经济增长,即企业将从垂直命令与控制型的科层组织向以专家为主的信息网络组织转化。

(2)提供更多就业机会:①网络经济使分工趋于深化,延长了生产过程,创造了生产过程的新领域,提高了生产的迂回程度,形成了新的门类和部门,导致新的产业-第四产业(信息网络产业)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社会总需求;②网络经济使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弱化,信息作为商品被开发、收集、筛选、处理,并通过网络几乎适时地传输到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网络界面上。

1.2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负效应

(1)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网络经济的“马太效应”将使国际经济的差距扩大趋势在本国地区间延伸,形成了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同时由于网络经济本身就是知识劳动、智力和资本相结合的新产业,网络新经济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人因不具备网络经济的某些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又因压缩传统就业岗位而被排除,面临失业,发展中社会贫富分化程度有可能随着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加剧,进而带来国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与变革。

(2)网络泡沫导致经济虚假繁荣:①大量过剩资金的存在使人们的投机意图有了可执行操作,加速了网络泡沫的形成过程;②大部分网络公司的经营基本上都可以用“融资”两个字来概括,网络公司的这种短视行为使它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了加强公司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一旦没有资金继续注入,网络泡沫就会破裂;③网络经济的概念被反复炒作,导致网络的作用被无限夸大,结果产生了“风险投资的全民化”网络泡沫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和“风险投资对象的虚泛化”。

2我国网络经济现存的发展问题

2.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己建成的网络其规模及质量离“高速”的要求相距甚远,大城市之间骨干网信道只有64~8Mbps左右,局部达到155Mbps,而美国为622Mbps,局部有20Gbps之高。骨干网建设远远滞后于实际的需要。ISP对用户的接入速率也很低,表面上大多数都提供56Kbps的Modem接入,但ISP接入骨干网的带宽一般只有256~4Mbps的DDN专线,却要带数千个甚至上万个用户。

2.2金融电子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发片银行已有20多家,发片量超过1.1亿张,202_年电子货币交易额达1.74万亿元,银行信用片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不断增加,202_年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比之美国人均四张片、英国人均两张片,70%的家庭消费品通过信用片交易,我国还远远落后。

2.3网络交易安全性缺乏保障

首先,由于网上安全性欠缺,很难保证不会造成顾客网上支付的资金流失,商业银行对此并不承担结算风险,大大增加了顾客与企业的风险;其次,由于各银行之间转帐依然受传统票据限制,延长了对网上支付的确认时间,影响到企业对顾客的快速响应和服务,无形中也占压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对顾客的吸引力。

3我国网络经济发展问题的致因

3.1电信部门的垄断尚未完全打破

电信垄断专营造成上网费用居高不下,限制了我国网络人口的增长,造成网络企业的高昂经营成本。我国ISP的收费是双向的、是月基本费加上通信费。一个站点知名度越大、访问的人越多,数据流量就越大,交的钱也就越多。电信垄断的弊端己为千夫所指。

3.2缺乏规范的资本市场体系

(1)我国的主板市场规模小,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不佳,法律法规不健全,运作和监管机制也不完善,上市公司、券商和大股东、大庄家严重违法违规的事件屡有发生,还待加强监管和规范。(2)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在我国尚未建立。银行业的间接融资机制和主板市场的直接融资机制不能成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只有风险资本市场体系能提供一个适合其特点的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由私人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和二板市场接力形成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金筹集、管理、运作和退出的机制,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公平的融资环境,也为其提供了一个社会评价机制和选择机制,而且大大提高了资本市场中的风险社会化水平。

4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优化对策

4.1制定正确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

(1)实行科技创新带动战略,要把比较优势与创新优势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跟踪并力争自主发展网络经济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发生产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信息产品,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2)实行多样化、多模式电子商务发展战略,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形态,提供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

4.2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及产业基础建设

(1)加快电信管理体制改革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主体,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创新型企业,既可以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载体,又可以为其发展创造市场空间。(2)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税收体制和规章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3)建立有利于创办新企业的制度环境。政府应通过为公司提供“一揽子服务”,使公司一次获得需要的所有许可证:环境许可证、开业许可证及税务登记证等等,创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4.3促进政府对网络的服务职能

(1)在网络经济时代,提供服务将成为政府行为的主要特征。建立电子政府是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各级政府应通过自己的网站,展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发布各种政策和政务信息,为公众提供高效的全天候在线服务。(2)大力支持研究与开发工作。高校作为研究与开发的传统基地,应该在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网络经济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通过增加高校的研究与开发资金,投资于网络经济相关的技能的教育领域来增强智力基础。

4.4构建网络经济创新体系

(1)建立信息产业创新网络。要建立信息企业之间的创新网络,打破相互之间的封锁与条块分割的格局鼓励各种形式的企业联系。抓住国际产业大分工、大转移的良好机遇,广泛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分工,实现达到我国信息产业与国际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对接。(2)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必须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必须重视对网络安全技术开发,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网络经济体系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奇平.数字财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2_.[2]何明升.网络经济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2_,(3).[3]陶严.网络经济讨论综述[D].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_,(9).[4]乌家培.网络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J].学术研究,202_,(2).[5]朱彤.网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_,(12).

第二篇:论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现状与对策

姓名:王海龙学号:20070770231班级:工管一班论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现状与对策

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付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其产生与发展壮大,被称为保险业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保险业直接介入社会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责任保险具有较强的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功能,不仅能使公民在人身受到伤害或经济利益受到侵害时获得经济补偿,也是政府运用市场手段管理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

责任保险作为一类独立体系的保险业务,开始于19世纪中叶,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责任保险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有整个非寿险业务的一半左右。在发达国家,责任保险一般都占财产保险的20%以上,有的高达40%,责任保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在我国,责任保险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汽车公众安全责任保险,但不久即因“弊多利少,副作用大”而较其它国内保险业务提前四年停办。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各地先后开办了涉外责任保险业务,近几年,各家保险公司也相继在责任保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责任险在经营中仍然存在业务规模小、新险种发展缓慢等问题,与现实的社会需求相比极不适应。

近几年,虽然社会给予责任险更多的关注,保险业界在发展责任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责任保险尚未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离社会的要求还很远。

同时,我国责任保险发展不仅仅是占整个财产保险业务的比重过低的问题,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责任保险发展差异较大。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责任保险占整个财产险业务的比重越大,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责任保险占比则越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保险公司开发责任保险产品和服务带来了很多不便。

2、滞后原因

一是责任保险的法律基础地位有待完善。

我国现阶段,有关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现有的《民法通则》只是确立了“过错责任”的原则框架,涉及到各行业的相关行业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虽然有些行业通过立法部门颁布了行业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但其处罚力度和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近几年发生的各类恶性事故来看,政府在处理善后事宜时,追究最多的是各级领导和当事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受害者所获得的经济补偿很少。

二是责任保险标的范围的理论研究落后,导致责任保险发展举步困惑。

我国责任保险作为财产险的一个险种,由于开办时间短,所占比例小,管理层认为责任保险是麻烦险种,形成认识上的误区。各家保

险公司目前虽然都经营责任险,但主要限于产品责任险和雇主责任险等老品种上,由于担心责任险市场需求不足,不愿花大力气在责任险上,导致了我国的责险种较为单一,产品开发速度相对较慢,创新力度不够,在险种开发和创新方面后劲不足。我国保险公司技术开发和风险管理水平落后,责任险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是无形的,在设计产品时无法将所有风险都一一考虑在内,加上保险公司自身的技术条件落后以及责任险经营情况不理想,对开发此险种并不积极。

三是责任保险在经济损害赔偿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力度不够。在有组织的向立法机构提出立法倡议方面缺乏经验。群众索赔维权意识不强,在法律诉讼中法律主体不对等,个人通过法院向企业索赔,在举证等方面面临困难,不容易得到赔偿。即使诉讼获胜往往得到的赔偿也有限。为了尽快得到赔偿甚至愿意与致害人私了。很多人对责任险不了解,一些雇主宁可独自承担风险,也不愿意因投保而提高经营“成本”。有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担心投保医疗责任险会引起病人的不信任,有些病人也担心医生投保医疗责任险会影响其责任心。

二、发展责任保险是我国保险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西方保险界认为,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的海上保险和火灾保险(后来扩展到一切财产保险);

第二阶段是人寿保险;第三阶段是责任保险。保险业由承保物质利益风险,扩展到承保人身风险后,必然会扩展到承保各种法律风险,这是被西方保险业发展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1、我国法制环境的不断改善为责任险发展提供了契机。《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为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全社会公民保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各界对第三者责任险、公众责任险、职业责任险等责任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传统的有形财产保险市场趋于饱和,处于徘徊状态。各种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如律师、注册会计师、医疗人员、金融服务专业人士面临的损害赔偿责任日益增大,都显示了我国责任保险潜在需求巨大。

2、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责任保险是我国保险业务的新增长点。外国保险业在责任保险及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方面运作多年,有着人才的优势,在业务开拓、市场营销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我国保险公司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早准备,大力发展责任险,调整财产保险业务结构。这就要从提高抗风险能力角度,进行险种合理配置,通过产品创新提供产品细分和差异化服务,强化公司的竞争优势。

3、在公司内部重新调整资源配置,将人力、物力资源向责任保险合理倾斜,加强责任险研究和开发。中国现阶段责任险的发展集中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产品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上以及部分雇主责任险。在保险业逐步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大背景下,中国保险市场会有更多的保险公司出现,在这个形势的背后,低质服务背景下超高速增长、业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状况将得以改变,代之而来的将是

新险种开发加快,市场进一步细分。保险公司应将人力、物力等资源向责任险倾斜,鼓励开发责任保险市场。

三、加快责任保险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尽快加强与责任保险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监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研究发展责任保险的法律环境。由于各类有关责任的法律法规是责任保险产生的法律基础,因此促进人大加强各行业法规立法工作是当务之急。保险行业要联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促进各级人员加强各行业涉及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和鼓励责任险的各类法律法规。为发展责任保险提供广泛的法律基础。

2、试行对煤矿雇主责任保险等的强制立法试点工作。我国从今年5月1日施行的汽车第三者法定保险为责任保险的强制立法试点工作创造了良好机遇。推广煤矿雇主责任保险,是一项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工作。无论对雇主还是对雇员都将受益匪浅;可以防止雇主因破产或潜逃使遇难家属无法获得赔偿金,减轻煤矿企业对死伤人员进行赔付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使得企业迅速恢复生产。保险公司在识别、衡量、分析和防范风险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因而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帮助煤矿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安全措施,重视预警信息,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3、我国的保险公司必须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中跳出来,不能就保险论保险,要从保险业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责任保险的发展。保险公司在考虑商业利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考虑

到保险业所肩负的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社会责任。在发展责任保险的过程中,要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善于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本公司利益和行业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4、简化诉讼程序,设立专门的小额请求法庭,使小额索赔能够及时、合理得到补偿,为责任保险的迅速理赔处理创造条件。责任赔偿的纠纷,一般可分为4种:(1)损害重大,且受害人数众多者;(2)损害重大,但受害人数较少者;(3)损害轻微,但受害人数众多者;(4)损害轻微,且受害人数 较少者。对于前三种类型的责任赔偿纠纷,或由于损害结果重大,或由于受害者人数较多,常能引起受害人足够的注意去诉请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予以解决;但对于第四种情形,如果用既有的法定程序去审理,则势必会因为民事诉讼程序的繁琐耗时,造成众多受害人放弃对应得权益的追求,也会对保险公司的理赔处理产生意见。因此,针对大量小额赔偿纠纷案件,有必要建立小额请求法庭,用简单方便、受费较少、时间较短的起诉、应诉、调查、审理、判决的程序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种小额纠纷,并很快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责任保险的全面开展是保险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它的出现与国家经济实力、法律制度、国民的法制意识息息相关。所以发展责任保险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篇: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小编推荐)

论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运输保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取得新成效。但面目前来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方面拯待改进。

一、交通基础设施

1、公路 公路总量持续增长。为准确、全面反映全国公路网的整体情况,202_年交通部组织了全国农村公路专项调查,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农村公路统计标准。202_年起,将村道纳入公路统计里程(为便于同口径对比,有关专项调查数据和统计标准附后)。截至202_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同口径比,下同)11.18万公里。路网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比上年末分别下降0.1个、0.1个、0.5个、1.0个、0.2个和提高1.9个百分点。

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进一步提高。全国等级公路里程228.2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6.0%,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5.3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0.2%,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按公路技术等级分组,各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高速公路4.53万公里,一级公路4.53万公里,二级公路26.27万公里,三级公路35.47万公里,四级公路157.48万公里,等外公路117.41万公里。全国有铺装路面和简易铺装路面公路里程152.51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4.1%,比上年末提高3.4个百分点。按公路路面类型分组,各类型路面里程分别为:有铺装路面99.65万公里,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35.01万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64.64万公里;简易铺装路面52.86万公里;未铺装路面193.19万公里。

202_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53.36万座、202_.91万延米。其中特大桥梁1036座、171.45万延米,大桥30982座、638.58万延米,中桥12.11万座、607.30万延米,小桥38.05万座、622.57万延米。全国公路隧道达3788处、184.18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49处、19.18万延米。其它隧道情况分别为:长隧道444处、72.32万延米,中隧道577处、40.94万延米,短隧道2718处、51.75万延米。全国公路渡口有4628处,其中机动渡口1781处。

202_年底,全国公路养护里程268.21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7.6%。全国公路绿化里程123.5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35.7%。

2、内河航道

202_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4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0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9.5%;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8687公里,占总里程的7.0%;五级及五级以上航道24039公里,占总里程的19.5%。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1407公里、二级航道2538公里、三级航道4742公里、四级航道6768公里、五级航道8584公里、六级航道18407公里、七级航道18589公里。全国内河航道中,天然河流及渠化河段64526公里,限制性航道36156公里,宽浅河流航道6130公里,山区急流河段航道4311公里,湖区航道3462公里,库区航道8804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超过一万公里的省份有四个,分别是江苏(24347公里)、广东(11844公里)、湖南(11495公里)、四川(10720公里)。

202_年底,全国内河航道共有4142处枢纽,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枢纽2339处。通航建筑物中,有船闸833座、升船机42座。

3、港口码头泊位

港口码头泊位继续增加。202_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453个,比上年净增21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203个,比上年净增169个。

港口码头泊位进一步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全国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1-3万吨级(不含3万吨级)泊位506个,3-5万吨级(不含5万吨级)泊位166个,5-10万吨级(不含10万吨级)泊位219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87个,比上年末分别增加30个、11个、52个和38个。全国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1-3万吨级(不含3万吨级)泊位114个,3-5万吨级(不含5万吨级)泊位69个,5-10万吨级(不含10万吨级)40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2个,比上年末分别增加8个、18个、10个和2个。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通用件杂货泊位289个,通用散货泊位171个,专业化泊位679个。专业化泊位中,原油泊位57个,成品油及液化气泊位104个,煤炭泊位139个,粮食泊位32个,集装箱泊位224个。

二、公路、水路运输装备

1、公路运输车辆

公路运输能力较快增长。202_年底,全国公路营运汽车达802.58万辆,比上年增加69.36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61.92万辆、2312.41万客位,分别比上年增加33.52万辆、453.12万客位;载货汽车640.66万辆、2822.69万吨位,分别比上年增加35.84万辆、284.93万吨位。

2、水路运输船舶

水上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202_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9.44万艘,比上年末减少1.29万艘;净载重量11025.71万吨,比上年末增加847.06万吨;平均净载重量567.28吨,比上年末增加76.26吨;载客量105.92万客位,比上年末增加4.79万客位;集装箱箱位92.79万TEU,比上年末增加12.06万TEU;船舶功率3906.8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266.91万千瓦。水上运输船舶中,集装箱船202_艘,集装箱箱位84.86万TEU,分 别比上年增加15艘和9.55万TEU。

202_年底,全国拥有内河运输船舶18.29万艘,比上年末减少1.29万艘;净载重量4942.32万吨,比上年末增加460.83万吨;载客量90.26万客位,比上年末增加4.26万客位;集装箱箱位6.35万TEU,比上年末增加1.06万TEU。全国沿海运输船舶9213艘,比上年末减少196艘;净载重量2253.49万吨,比上年末增加205.73万吨;载客量13.98万客位,比上年末增加0.31万客位;集装箱箱位10.17万TEU,比上年末增加1.71万TEU。全国远洋运输船舶2278艘,比上年末增加196艘;净载重量3829.90万吨,比上年末增加180.50万吨;载客量1.69万客位,比上年末增加0.22万客位;集装箱箱位76.27万TEU,比上年末增加9.30万TEU。

三、公路、水路运输量

1、公路运输

公路客运加快增长。202_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86.05亿人、旅客周转量10130.85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16.31亿人和838.76亿人公里。

公路货运持续快速增长。202_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46.63亿吨、货物周转量9754.2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12.46亿吨和1061.05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1.9%和52.8%;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2.1%和11.1%。202_年全国公路客运平均运距为54.5公里,比上年减少0.3公里;货运平均运距为66.5公里,比上年提高1.7公里。

2、水路运输

水路货运继续快速增长。202_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24.87亿吨、货物周转量55485.7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2.91亿吨和5813.47亿吨公里。水路客运持续稳步回升。202_年全社会完成水路客运量2.20亿人、旅客周转量73.5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0.18亿人和5.81亿人公里。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和0.4%;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0%和62.0%。

在全社会水路货运中,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11.61亿吨、货物周转量3025.32亿吨公里,分别占全社会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的46.7%和5.5%;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7.82亿吨、货物周转量9883.13亿吨公里,分别占31.4%和17.8%;远洋运输完成货运量5.44亿吨、货物周转量42577.30亿吨公里,分别占21.9%和76.7%。

202_年全国水路客运平均运距33.4公里,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货运平均运距2231.0公里,比上年减少30.4公里。

3、集装箱运输

公路、水路集装箱运输量持续快速增长。202_年全社会公路运输集装箱3517.83万TEU、货运量36748.0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7%和35.8%。全社会水路运输集装箱2329.74万TEU、货运量25774.6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1%和17.2%。其中远洋运输集装箱1502.44万TEU、货运量15300.3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1.7%。

四、国道交通量

国道网交通量和行驶量持续增长。202_年全国国道网年平均日交通量达9939辆/日(当量标准小客车,下同),比上年增长2.7%。全年国道网车流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上述地区国道网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超过2万辆。202_年全国国道网年平均行驶量为132773万车.公里/日(当量标准小客车,下同),比上年增长3.5%。

国道网交通拥挤程度继续下降。202_年全国国道网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40,比上年降低7.8%。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市)国道相对拥挤,上述省市国道年平均拥挤度均超过0.6,其中北京和云南平均拥挤度超过0.8。

202_年全国国道主干线年平均日交通量达15203辆/日,比上年增长

9.1%,年平均行驶量48969万车.公里/日,同比增长10.3%;全国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954辆/日,比上年增长4.3%,年平均行驶量为72438万车.公里/日,比上年增长7.8%。

202_年底,全国拥有国道交通量观测站点4231个,其中连续式观测站点405个,间隙式及其它观测站点3826个,观测里程10.83万公里,占国道总里程的81.2%。

五、港口吞吐量

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较快增长。202_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5.70亿吨,比上年增长14.8%。沿海港口完成35.30亿吨,增长17.3%,内河港口完成20.40亿吨,增长10.6%。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6.14亿吨,比上年增长18.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75亿吨,增长17.8%,内河港口完成1.39亿吨,增长22.1%。

202_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TEU的港口由上年的9个上升为14个。上海港完成2172万TEU,深圳港完成1847万TEU。青岛港770万TEU、宁波-舟山港714万TEU、广州港666万TEU、天津港595万TEU、厦门港401万TEU、大连港321万TEU、连云港130万TEU、苏州港124万TEU、中山港113万TEU、烟台港105万TEU、福州港101万TEU、营口港101万TEU。

港口旅客吞吐量继续小幅回升。全年全国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2.08亿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0.80亿人,同比增长3.6%;内河港口旅客吞吐量1.28亿人,同比减少0.8%。

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平稳较快增长。202_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383.82亿元,比上年增加938.78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回落6.7个百分点,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9.4个百分点。

1、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加大。全社会完成公路投资6231.05亿元,比上年增加746.0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

投资方向进一步向农村公路倾斜,农村公路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596.64亿元,比上年增加197.60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公路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15.78亿元,比上年增加529.92亿元,同比增长20.5%。路网改造完成投资1518.63亿元,比上年增加18.56亿元,同比增长1.2%。

全年公路建设投资突破300亿元的省有六个,分别是浙江(582.25亿元)、河南(534.04亿元)、广东(338.10亿元)、云南(335.97亿元)、江苏(321.79亿元)和山东(311.34亿元)。

全年新建公路14.05万公里,其中新建农村公路9.13万公里;改建公路28.21万公里,其中改建农村公路25.76万公里。

2、水运建设

水运建设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2_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

869.18亿元,比上年增加180.41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沿海建设完成投资707.97亿元,比上年增加131.73亿元,同比增长22.9%;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61.22亿元,比上年增加48.68亿元,同比增长43.3%。

沿海港口新(扩)建码头泊位183个,新增吞吐能力36148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1个,新增吞吐能力30947万吨。内河港口新(扩)建码头泊位164个,新增吞吐能力7870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新增吞吐能力202_万吨。全年新增及改善内河航道里程383公里。

3、其它建设

202_年其它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83.58亿元,比上年增加12.2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海事系统完成5.78亿元,救助、打捞完成7.35亿元,科研、教育完成8.08亿元,信息、通信完成2.13亿元。

七、十二五规划具体目标

(一)基础设施

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沿海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明显拓展。形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服务高效、安全环保、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港口码头结构进一步优化,深水泊位达到2214个,能力适应度(港口通过能力/实际完成吞吐量)达到1.1。

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显著改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1.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70%达到规划标准,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内河水运得到较快发展,运输优势进一步发挥。

民用航空保障能力整体提高。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大型机场容量饱和问题得到缓解。

邮政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邮政普遍服务局所总数达到6.2万个。

运输枢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成100个左右铁路、公路、城市交通有效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200个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

(二)运输服务

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中高级营运客车比例达到40%,重型车、专用车和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达到25%、10%和25%,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达到50%。

运输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集装箱、大宗货物水铁联运、江海联运较快发展。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92%的建制村通客车,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国道平均运行速度提高到60公里/小时,内河主要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专业化,沿海主要港口平均每装卸千吨货在港停时下降15%,民航航班正常率高于80%,邮件、快件全程时限达标率达到85%。

城市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0-300万人口的城市以及1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分别达到15、12和10标台以上。

(三)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在保障畅通运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安全应急、服务决策支持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和实现低碳、绿色交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国省道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四)绿色交通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重大交通工程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力争行业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十一五”末降低20%。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阿。与202_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二氧碳排放分别下降10%和11%,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5%和16%。与202_年相比,民航运输吨公里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下降3%以上。

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生产、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水平,路面废弃材料等资源的再生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五)安全应急

公路交通安全应急水平明显提高。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3%,城市客运百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1%。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显著增强,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抢通时间不超过24小时,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2小时。

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水平迈上新台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5%,特别重大事故实行零控制。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显著提升,监管救助站点布局进一步完善,沿海重点水域离岸100海里,飞机90分钟内可到达实施救助,长江干线以及珠江水系和黑龙江水系的重要航段船舶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溢油应急和抢险打捞能力进一步增强。

民航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2。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发展比较良好,基本符合国家各阶段的规划。对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制约。在今后还应多发展新技术,靠科技进步,而非靠砸钱堆起来。同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必须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发展某一种,要科学的规划

第四篇:论我国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论我国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论文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这对做好今后的农村文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综合素质现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稳定观念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生活也上了一个明显的台阶。但是,在新时代、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更高层面的问题——农村文化。在这里,我将对农村文化做一个详细的论述。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202_年文化事业费达113.66亿元,比202_年增加19.63亿元,增长幅度为20.8%。202_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则达到了8.74元,比202_年增长了3.04元。最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

2.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乙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

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安排项目1083个,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

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

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提高,除了丰富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支撑,那就是农村文化。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农村整体发展的进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地方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至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缓慢。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我们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观念上滞后的影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领导农村文化思维模式和管理所致。

2.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块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必然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就会占领。然而,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建设和管理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巩固和逐步扩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使农村文化事业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加大建设力度,使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善。同时,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加强对现有的和新建的基础 设施的管理。依法管理文化设施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乡镇文化站是直接管理矛口指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管辖,加上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能合并,实际上成为了综合性的文化站,是多部门业务的指导。由于体制发生了变化,相关问题还没有及时理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编制不落实,人员不稳定,经费不解决,指导不到位的种种问题。因此,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解决乡镇文化站目前的困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次,要依法管理文化设施。

综上,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使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充分发挥是我们政府部门和文化管理者的历史责任。同时建议我们的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乡村的建设,走进田野,走进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五篇: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发展

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现状和发展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环节,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银行公司治理,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银行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从而为银行机构增加价值并促使其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转,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银行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及商业银行内审理念的演变出发,针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对商业银行内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从财务型审计转向增值型审计的必要性和增值型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财务型审计 增值型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环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完善银行治理结构也是国际银行业今后的一种趋势,尤其是在202_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公司结构的治理。如何创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以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银行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从而为银行机构增加价值并促使银行机构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转,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一)银行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公司治理的一般架构是建立在因分散的所有权结构而引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其他代理问题,以实现公司价值(尤其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包括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和以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并购市场、经理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外部治理机制。商业银行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治理框架符合企业公司治理的一般性。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对于包括银行在内的公司制企业都很重要,但是和一般公司不同,银行治理结构更加强调银行内部治理,如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银行的平衡制约机制、责任机制等。原因在于:(1)根据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原理,银行业市场结构普遍处于不完全竞争甚至寡头垄断的格局;(2)商业银行独特的资本结构使得债权约束作为外部治理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对银行的作用甚微;(3)银行并购成本的巨大限制了并购机制这种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4)由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及银行危机的传染性和巨大破坏性所决定的商业银行严格的外部监管制度,在相当时期内是一个确定的外生变量,使得商业银行自身无法突破这种外部政策和法规来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

因此,外部治理机制在商业银行治理体系中不能发挥主要作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中应更注重由内向外,而内部审计制度就是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

(二)银行治理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202_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巴塞尔Ⅱ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最低资本要求、资本充足性的监管约束和市场约束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三大支柱,更加强调银行自身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同时对银行风险也做了重新划分。

202_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根据这项协议,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由目前的4%上调到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8.5%-11%。此外,《巴塞尔协议III》对商业银行使用敏感性高的资本计量方法规定了许多条件,在未来发展中商业银行若想符合新协议的监管要求,必须重点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

(三)商业银行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及发展趋势

作为银行业的监管部门,巴塞尔监管委员会早在202_年就曾专门发布了一份报告《银行内部审计和监管当局与审计师的关系》,报告阐述了银行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所有银行建立一个常设的独立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并提出了内部审计指导原则。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内审报告,内部审计的范围应包括: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审查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有效性; 审查和管理财务信息系统,包括电子信息系统和电子银行服务;审查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查保护资产的方法;审查银行与风险估计相关的资本评估系统;审查已经建立的系统是否遵循法律和监管要求、行为准则和政策、程序的执行情况;评价经营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测试交易和特定内部控制程序的功能;测试监管报告的可靠性和时效性等。

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从财务型审计转向增值型审计的必然,相比将重点放在查错防弊的财务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更有优势:(1)增值型内部审计把为组织增加价值作为,使内部审计工作更靠近企业的价值链.并通过“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与发现风险为企业减少损失”来实现价值增值;(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的监督、评价职能发展为保证与咨询服务,减少不增值的审计业务,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增值目标;(3)增值型内部审计服务重点在组织内部扩展,并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根据组织需求开发新的审计服务产品、项目,以增加价值生产能力;(4)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现模式主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经营目标为起点,重点关注管理者的风险评估,并以此决定内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技术;(5)增值型内部审计形式从审计人员单向检查、独立验证转向审计与被审计方双向互动的参与方式,通过“参与式”审计策略使审计过程达到双方良性互动,全面提高了被审计者的风险控制与自我评估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在经历了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到财务审计的演进过程后, 虽逐步建立起一个日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但是,与完善的银行业公司治理标准相比, 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心仍是合规性审计,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尚无过多涉及。内部审计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查错防弊及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检查上, 局限于查处一些具体违法违规问题,只注重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合法等,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进行事前和动态的审计和监督, 更缺乏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做出事前的总体评价和建议,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咨询活动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并不常见。

(二)内部审计体系不合理,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体系是以“在银行高级管理层领导下开展稽核监督工作”为主要管理模式,而非由董事会或监事会及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大多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而不是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缺少权威性,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审计流于形式。

(三)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内部审计手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基本上是账目基础审计, 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依赖于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业务都要通过计算机完成,银行业务方式的变化使得部分内部控制环节向客户端发生了转移, 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也形成了新的挑战。然而我国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运用得不够,并且在利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存在不评价计算机系统、不测试数据真实性、就数据审数据的现象,审计技术方法的陈旧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

(四)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监督能力有限

人员配备不足,在目前我国银行业,除少数金融机构的内审人员占全部员工比例达2% 这个国际水准之外,大多数只有1% 左右,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且内审人员的薪酬激励和在行内的地位也相对偏低,并且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专业胜任能力相对不足。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实现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对银行业越来越严苛的内审要求、建设现代银行制度和市场化公司治理机制,就必须在内部审计的制度和模式中加以创新和完善,以增值型审计为发展目标,实现内审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增值作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途径有两种:一条是减少组织损失;另一条是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商业银行,其“增值”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服务型增值实现模式

服务型增值模式主要是包括咨询和鉴证两大服务内容,咨询服务主要通过对组织治理、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等银行活动的分析评价,向银行内部成员提供改进工作的

建议与咨询服务,从而帮助银行内部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提高其工作质量的功能;鉴证服务主要通过审计行为保证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或治理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提供组织的运转效率实现内部的增值价值。依照《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原则及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点,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估系统的机能及可靠性来确认服务和提供具体的建议以支持这些系统的设计咨询服务来发挥作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培训、参与风险管理、实施质量保证措施、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经营流程改善、辅助战略规划等多个方面。

(二)控制型增值实现模式

内部审计的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他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功能。控制型增值模式主要是强调对风险管理的控制,旨在保证商业银行按所设定的目标经营,确保遵守银行内部的政策和持续监测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评估控制环境,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价管理层执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执行审计委员会的欺诈分析和特别调查。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作用除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这些“硬控制”之外,还涉及到组织的“软控制”,也就是组织的“高层基调”。随着商业银行经营外部环境日益变化,组织的高层基调等“软”控制对组织是更最重要的东西,风险管理的实施要以遵循为基础,公司的治理要围绕风险管理而展开,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增值功能。

(三)评价型增值实现模式

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所检查的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决策、计划、方案的确定是否符合实际;各种活动是否依据授权并遵照既定的程序、标准进行;是否正在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既定的目标;各种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是否恰当;资源是否正在经济地、有效地被使用等。评价体系可以设定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三大部分。制度建设评价,属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范畴,主要评价银行制度建设是否健全,制定的经营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制度执行评价,属于内部控制遵循性评价范畴,主要评价内部各部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度保障评价,主要是对内部监管保障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将其改进建议报告给银行管理当局,督促内部机构落实,最终实现银行的价值增值。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及其金融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依照《巴塞尔协议III》完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是应对市场竞争和提高监管水平的基本要求。为此,我国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审计模式制度,应当从如下方面着手:强化内审理念的转变,将“财务型审计”

转变为“增值型审计”;发展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创新内审方法和手段,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增加价值的创造力,提高审计质量;拓宽审计服务渠道,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提供环境保障;加强内审工作资源的整合,建立健全科学的审计规范,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詹姆斯.罗瑟(美)(倪卫红等译):《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M],石油工业出版社202_版。

2、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_(2)。

3、周志宇、徐龙华:《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J],金融会计,202_(5)。

4、杨轲:《新巴塞尔协议的创新与中国银行业的对策》[J],金融会计,202_(4)。

5、孟建军:《论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及实现途径》[J],财务与会计导刊,202_(5)。

6、万静芳:《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J],金融论坛,202_(11)。

论我国网络经济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