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大众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21-45951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0 21:42: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众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河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

大众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目 录

一、摘要

二、内容

1调查方式与地点 2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3调查的问卷设计 4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5调查问卷表

三、调查报告

一、摘要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时刻影响着受众的生活和思想。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之后,出现了手机、互联网等等新兴大众传媒。传媒业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中国传媒产业已经形成。这也意味着,大众传媒的影响变得更广泛,更深刻,也更复杂。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导向功能,既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也有消极的负面导向。限制和消除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导向的负面效应,必须纠正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强化政府的调控手段,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重建新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

二、内容

1调查方式与地点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选取三个年级的九个班级得到了500多份调查问卷,从中随机抽取了100份作分析。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9日-9月1日

2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今年的暑假,我来到曾经上过初中的 „.,向老师说明了在学校做事件调查的想法,老师很高兴的同意了我的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这次调查试图通过对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其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了解中学生对大众媒体表达价值观的看法,试着解决大众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

3调查的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是本调查的主要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获取被调查对象(中学生)的基本状况、中学生接触媒介的情况、中学生受媒介影响的情况,中学生对大众媒介的信任程度、对各类新闻的看法等。

为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采取随机调查方式:

到选定的学校随机选取部分班级同学进行询问并填写问卷调查表,并回收填写后的问卷调查表。

4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及分析

数据的整理

对于调查数据,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有效性检验,对于回收问卷中未按规定填写完整、有数据缺陷的样本,要进行必要的资料补正和删除。必要的资料补正要严格与臆造数据区别开,在信息严重不全和不明确的情况下,宁可剔除问卷。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于调查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整理,以获得代表一般规律的结论。在数据整理好后,需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信息的统计规律以及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根据统计到的资料,分析形成该状况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5调查问卷表

大众媒体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年级_____ 性别_____(注:请在选项上画“√”,可多选但请勿全选)

1,您对社会时事的了解多来自以下哪些方式:

A报纸

B杂志

C电视

D收音机

E上网

F同学聊天

G其他_______________ 2,您觉得哪些更适合形容网络媒体:

A发表自由反映真实

B信息广泛更新迅速

C趣味低级缺乏教育意义

D多有宣传嫌疑不值得关注

E扭曲事实不负责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哪些节目对中学生影响更大:

A学术类

B访谈类

C体育类

D娱乐类

E生活类

F新闻社会类

G科普记录类

H财经政治类

I电影电视剧 4,您经常观看以下哪些国家的影剧节目动画等:

A中国大陆

B中国港台

C美国

D欧洲

E俄罗斯

F日本

G印度

H韩国

I基本不看

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5,您的电脑或MP3中哪些音乐居多:

A 日韩组合B 蓝调

C 轻音乐

D 摇滚乐

E 西方古典

F 东方古典

G 音乐剧

H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日本地震与核泄漏,您的情绪倾向于:

A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B同情灾民敬佩救灾英雄

C对其报道表示怀疑并要着手去查

D对中国是否受辐射影响担忧

E对全球经济担忧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当今媒体,您觉得在哪些方面最应增强:

A 真实性

B道德性

C教育性

D品位

E 专业性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8,您觉得大众媒体对您的主要影响方面是:

A认知社会动态

B引发自己的辩证思考

C思想观念的调整

D只作了解

E消遣和谈话的素材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您在以下节目或人物中任选一个,简单谈谈您的看法:

A“非诚勿扰” B“郎咸平说” C“百家讲坛” D“超级女声” E“新闻联播” F刘翔

G陈冠希

H韩寒

I拉登

J凤姐

K马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众媒体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传播信息范围最广、最为普及的工具。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优势——传递迅速、纷繁复杂、具体形象、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导向性强,几乎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生活方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面前,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正如传播研究学指出的一样:“大众传媒已经具有了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

中学生是大众传媒受众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大众传媒是一种充斥全部时空的教育资源、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人生价值观逐步确立;他们没走出社会、认识社会,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却又易受暗示。因而中学生最容易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往往令人震惊。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大众传媒已构成了中学生生活中一个不可分离并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客观社会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大众传媒凭借自身优势对中学生价值取向发挥了导向功能,其中既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也有消极的负面导向。虽然总体上我国的大众传媒在中学生的价值导向上是利大于弊,但具体到一些传媒,由于价值导向上的失误,使中学生在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混乱,甚至使得一部分中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正视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限制大众传媒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已是刻不容缓。

一、我国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 大众传媒宣传弘扬主旋律强化了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认同

在我国,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架设在人民和政府间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宣扬主流文化的重任,发挥着舆论导向的作用。大众传媒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歌颂弘扬主旋律。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中学生抱有正确的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认同。由于大众传媒受众多、传播快,而且自然、亲切、轻松,没有强制性,加之形式多样、方便灵活,因而在中学生中的感召力、影响力、渗透力十分强大。大众传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信息,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正面影响效果明显。同时,大众传媒所发布和传递的内容大都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念进行的重新评价、选择和认可,这样使得中学生们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大众传媒的正面报道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我国的大众传媒从开办至今一直承担着对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传播的重大责任。一方面,传媒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有利于中学生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摒弃错误的道德观念。同时,大众传媒也不同程度的宣传弘扬包括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对优秀人物、优秀事迹的宣传报道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判断。如:媒体深切“关注”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就成为中学生的楷模和偶像。许多中学生都在郭明义事迹的感召下,自发地成立了爱心服务队,开展义务献血、捐资助学等活动。大众传媒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具有宣传、鼓励、教育、引导等功能,其肯定的某些社会行为及存在的意义,可以促使中学生进行仿效,并进一步植入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之中。大众传媒传播的丰富内容提供给中学生多元价值观念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行业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当今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它像一张巨大无形的网,不仅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方方面面的资源,更将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主流的、非主流的等信息进行整合和渗透,使得思想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学生价值观念向多元和多样发展的态势。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多元文化,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在其诱导下。青年中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一方面,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和吸收新鲜的东西,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现了年轻人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注重时尚又灵活、现实,追求平等自由,注重表达和发表独到见解,思想活动相对独立和多变。

二、我国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 大众传媒的谣言或虚假新闻严重影响中学生的价值判断

谣言或虚假新闻本质上是不真实的,是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源的“新闻”,是利益驱使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大众传媒中,制造谣言和假新闻最多的就是互联网。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得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布、修改和删除信息,且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与此同时,部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铤而走险对新闻进行造假。

谣言或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极大,特别不利于中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往往混淆视听,扰人心智,不仅浪费了中学生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欺骗和伤害了他们感情,更有甚者深受其害误人歧途,分不清是非,辨不清伦理,造成了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另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媒体形象,更降低了中学生对媒体的信任度,有碍整个社会常态发展。谣言或假新闻有时会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中学生价值判断造成误导,从而引发中学生思想混乱,造成群体事件,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大众传媒低俗化内容可能误导中学生的价值追求

近几年来,部分传媒在宣传和报道中的低俗之风愈演愈烈,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价值追求。有的媒体为了争夺受众者的“眼球”,热衷于抢新闻、挖新闻、大揭社会阴暗面;有的媒体则津津乐道于“两性”关系、追星捧星等;还有的媒体节目以语言低俗为特色,下流荒诞,不堪入目(耳)。这些大众传媒塑造的低俗内容严重扭曲了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使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功利化,在思想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人价值主义取向,崇尚自我,唯我独尊;在行为方面表现的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在生活方面具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颓废主义的物质价值取向。同时,一些节目常以中学生为话题,想尽办法揭秘中学生活隐私,将婚前同居、代孕学生、美女就业等问题完全曝光,从而引发中学生的错误联想,误导他们的价值追求。大众传媒传播的暴力凶杀内容使中学生漠视生命价值观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观体现他对生命生物性的认识、生命价值的认知,并对他的个人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是个体行为的动力。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从形成到发展,深受大众传媒传播内容的影响。

目前,我国传媒机构所播放的新闻类和广告类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暴力、凶杀、自杀、恐怖、诽谤等内容,一些收视颇高的涉案题材电视剧、电影也常常上演报复、陷害、杀戮等手段来争夺受众。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暴力、恐怖小说、自杀等网络信息也无形间给中学生带来盲目的随从模仿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导致部分中学生对生命价值观念的漠视。具体表现:一方面暴力、凶杀等镜头血腥、刺激符合现代中学生的“猎奇”心理,具有强烈的模仿性,促使中学生产生打架、暴力、杀人等冲动。另一方面,受到传媒中渲染或夸大的自杀报道的影响,原本就情绪不稳定、抗挫折能力差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社会学理论认为,自杀高危人群在看到报道后,会对背景或问题与自己相近的自杀者产生身份认同,并用模仿对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报道的越多。被模仿的机会越大。有研究表明,若自杀者为知名人士,对受众的影响比普通自杀者高出十倍。

三、总结

在大众传媒面前,中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多元性,与他们缺乏必要的传媒修养是分不开的。学校要注重对传媒素养的培育,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使中学生了解媒体语言、反思媒体信息的意义,建立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我们要坚持传统伦理道德中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精髓,弘扬主流文化,形成主流价值观念,让大众传媒在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更多地履行对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深入探索。

第二篇: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团区委内容摘要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从政府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传媒产业、学校等多角度,提出构建大众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的合理性建议与意见。关键词大众媒体 青少年 价值观 影响

现代社会中,各种大众传媒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信息源,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给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左右人们的思维和判断。大众传媒尤其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当代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之,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又进一步诱导了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方式。为了准确把握闸北青少年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以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程度,为共青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共青团闸北区委员会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于2007年6月在闸北区2000多名青少年中开展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大众传媒的概述

(一)大众传媒的涵义大众传播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指传播机构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未组织起来的个人和群体传递信息的过程。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互联网等。各种传媒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形成了覆盖全球、深入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传播体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及其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功能

1、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覆盖面广。大众传媒凭借其传播方式和手段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等优势,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普及机制。二是影响力强。大众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三是信任度高。大众传媒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息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要大大高于处于匿名或半匿名状态的其他传播者。四是机制健全。大众传媒在百余年的传播实践中,形成了整套被社会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2、大众传媒的功能由于大众传媒的受众多、传播快、辐射远,而且具有自然、亲切的特点,使得大众传媒集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知识教育、监督沟通与大众娱乐等多重功能于一身。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大众传媒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还通过督导教育、传播知识、愉悦精神等途径推动人格转型和新的价值观的形成。简言之,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地生发出对人的教化功能。但是,大众传媒的负面功能不容忽视。市场化的大众传媒为追求商业效益而迎合一些庸俗消极乃至不健康的思想潮流,将健康的内容和灰色文化混杂在一起,通过炒作形成不良的社会导向,呈现出舆论环境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泛娱乐化倾向。随着大众传媒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大批的肥皂剧、被戏说的名著、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游戏和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畅销书等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虽然这种快餐文化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但是所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混乱,导致部分青少年追求的目标严重偏离正确的方向。二是低俗化倾向。传媒低俗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随着大众传媒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低俗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屡屡触及我们社会传统的道德底线,甚至在颠覆我们原有的传统观念。凶杀、暴力、色情这些低俗、哗众取宠的信息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扭曲了社会的真实环境,另一方面尤其容易引起分辨能力差但模仿性强的青少年盲目效仿。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价值观是个体在对事物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突出的特点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理想,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求新事物,模仿能力强,但是对是非的鉴别能力较弱,价值观念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因此,其年龄个性特征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如下特征:

1、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但社会理想相对缺失调查显示,50%以上的青少年高度认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57.5%的青少年在升国旗、唱国歌时感觉无比自豪、充满责任感;对于为什么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58%的青少年表示是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但有关信仰问题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6.1%)的青少年是无信仰的,只有23.5%的青少年信仰共产主义。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与社会理想相对缺失实质上是“小我”与“大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如果放任这种态势,将导致少数精英辈出,同时“问题青年”大量涌现的失衡局面。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2、自我意识充分彰显,但传统价值认同有待提升现代化社会需要自我意识的张扬,但不能淡化传统文化的传承。调查显示,在认为决定一个人的价值的前三项选择中,人格是否高尚,社会贡献的大小与个人的家庭幸福的比重分别是51%,44.0%,31.5%。在问及对金钱的看法时,52.2%的青少年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可见,自我意识在青少年中得到充分彰显。对于我国传统价值观认可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尽忠尽孝;尊老爱幼;诚信正义,分别占19.1%、8.2 %、12.6%。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对我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正确处理自我意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未来青年工作的重大问题。

3、公私利益结构趋于合理,但超越意识尚显不足调查显示,有近七成(65.2%)的青少年认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只有18.5%的青少年认为应该服从集体利益,14.0%的青少年主张以个人利益为主,兼顾集体利益,也有2.3%的青少年认为个人利益第一。这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但是集体利益本位的担当意识尚显不足。如果听任这种态势的发展,我们可能不缺乏精明的白领阶层,但缺少超越“物我”境界的领军人物。总体看来,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显著特点是价值取向积极务实,但功利色彩较重。青少年的价值观取向表现为重实效、重现实、讲效益,在关注社会政治的同时,更强调适应社会,充分发展自我,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倾向于奉献社会与强调自我并重。

三、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在高度“媒体依赖”的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深受大众媒体的影响。但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具有“双刃剑”效应,其正效应值得肯定,同时副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

1、“媒体依赖”的青年一代已经形成,但社会对媒体的价值导向明显不足调查显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前三种大众媒体依次是:电视、网络和报纸,分别是59.36%,51.5%和33.3%,而大众传媒方式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三种媒体是:电视、网络和广播(分别占51.9%,17.7%,5.7%)。这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体依赖”的时代,青少年已经成为“数字化生存”的一代。但是,大众传媒呈现出低俗化信息的密集传播倾向,此次对闸北区青少年的调查问卷显示:当问及《超级女声》、《好男儿》等选秀节目在哪两方面最吸引青少年时,调查结果是节目和选手充满个性、参赛歌手或选手外形靓丽。有些大众传媒生产的低俗化的文化产品,影响了青少年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青少年的成功观具有利益驱动性且急功近利,精神生活具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物质价值的取向。

2、信息识别能力有所提升,但低俗功利倾向有所上升大众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爆炸性的各种信息,但“知识爆炸”能否引发“头脑风暴”?调查显示,青少年关注最多的传媒内容和种类是历史类、新闻类和故事类,分别占10.2%,4.8%和4.3%。这说明,青少年已经初步具备了在大众传媒提供的丰富信息中提取有意义的知识。但与此同时,低俗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颇具市场。调查显示,在大众传媒影响下的青少年的个人崇拜中,41.4%的青少年是由于所崇拜对象具有漂亮的容貌和优雅的气质,30.9%是因为其突出的成就和社会贡献,16.6%则是出于崇拜者杰出的才能。大众传媒追星捧星,大肆渲染香车美女,这种低俗化倾向客观上引导青少年向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发展,不少青少年把金钱的多少当作自我价值和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还有39.1%的青少年经常接触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片、书籍、电子游戏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整合作用,加深青少年对自己和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价值的遵从,使个体与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得到良好的统一,从而达到协调社会的作用。

3、虚拟交往空间不断拓展,但利用媒体学习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大众传媒可以拓展青少年的交往空间,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主体角色。这是因为大众传媒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能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有近一半(48.2%)的青少年在“博客”或MSN space,QQ-Zone上记录个人学习、工作、思想成长经历;有15.4%是以文会友,结识朋友,进行深度交流和沟通。在上网目的方面,虽然61.6%的青少年上网一般是查找学习资料,但55.8%上网是看电影、听音乐,52.7%是聊天、交友,46.2%是玩游戏,27.4%是浏览新闻,21.6%写Blog,16.2%的青少年和同学、老师交流,9.6%是为了精选并链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网络信息、知识和资源。可见,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深广的文化视域与交往平台,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实现自我发展。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大众传媒管理与监督的力度

1、弘扬主流文化。在主要媒体上积极推进精品工程,在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体现国家理念建构的要求。通过宣传主流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消解商业文化产品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从青少年心理特征出发,推出更多贴近青少年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把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统一起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吸引和打动他们;增加黄金时段青少年节目播出时间,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儿童频道来减少成人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

2、制定政策法规。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均已开始大众传媒的立法工作,加强对大众传媒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法制不够健全,有关规定过于简单、粗糙,针对性不强,操作性缺乏,政策落实不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制定相关的新闻政策与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3、优化传播环境。传播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严格审查各种传媒的宣传内容,有效控制文化出版物的发行流通,严格管理多种娱乐场所的营业对象,对违反规定的业主严惩不怠。对于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低俗化倾向要坚决制止,以保证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导向。

4、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一整套监督管理媒体的制度和内在运行机制以及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影响的督查考评机制,通过对媒体的内容、方式、结果、影响的考核,切实控制媒体健康、正态的内在因素的准入机制。

(二)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构建

1、拓展工作领域:从传统社群转向大众媒体等新兴领域在“媒体依赖”时代来临以前,共青团组织工作的领域主要是传统的社群,如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以及青少年活动场所;在“媒体依赖”时代,虽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社群的重要阵地,但随着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深化,共青团组织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工作领域,要关注大众媒体等新兴领域,并从指导思想、制度安排、资源配置、组织建制、活动载体、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保障。

2、扩大工作平台:从党团体系转向以党团体系为主体的全面社会网络在“媒体依赖”时代,党团体系依然是我们的主导结构,但是除了党委宣传部门外,大众媒体涉及众多国内外媒体产业、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全球性媒体市场的营销状况、相关立法执法机构等,因此,共青团组织在接受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还必须与大众媒体相关的社会建制保持合作关系,在广泛的社会管理网络框架中,分享有关信息,提供相关意见,参与相关决策。

3、改变工作方式:在传统活动载体中注入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教育实践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主要载体,但在“媒体依赖”时代,共青团组织如果还按照传统的组织模式、活动方式来开展活动,必将丧失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共青团组织要主动用生动活泼、不断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去占领精神阵地,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将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和大众传媒的优势相结合,利用好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介,提高教育活动的参与率和影响力。如在特定电视频道中推出自己的娱乐或选秀节目;在网络中建构自己的数据库或交流平台;在有关报刊中增加反映共青团工作的栏目或版面等。以某卫视的“红歌会”为例,其成功的经验就是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选秀”活动同演唱革命歌曲有机地结合起来。

4、推进先进典型: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加大先进典型的推进与宣传,坚持典型示范、模范激励的方法。共青团组织应善于发现、深入挖掘本地区的先进人物及其典型事迹,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组织广大青少年向他们学习,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的作用,以此来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在青少年中形成赶、学、比、超先进人物的良好氛围。

(三)媒体产业应该正确把握市场效应与教化功能的关系

1、提升形象定位,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青少年未成形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可以通过美的方式加以熏染,将每一个可能被青少年接触的文本都赋予智慧的种子,用重新诠释的美感、正义和神圣感来唤起青少年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广告、画面、文字、声音等各种界面上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媒体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发展。媒体应追求高格调和高品位,强化“把关人”意识,避免缺乏文化品位的低级甚至下流的信息,要让那些高格调、高品位的信息占据大众传播的主要阵地与核心内容。媒体还应树立精品意识,尽可能保证每一篇稿件、每一栏节目都是精品,用栏目和节目的质量去吸引青少年。

2、提高创作者素养,确保以高质量的传媒产品影响青少年媒体产品的创作从编导、设计、策划到具体操作,直至最后成形,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要提高创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传播美的使者,鼓励其创作向上、向美、向真的作品。要加强传媒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社会参与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学校教育应该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育人功能

1、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良性德育工作体系传媒时代下,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使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问题,而是日益表现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要通过整合全社会范围内的德育工作资源,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开放型德育工作体系,以便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利用多种媒介开展种类活动校园广播、报纸、电视、网站和学生刊物等是青少年喜爱的传播媒体。校园媒体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学生中存在,并在学生中发展。由于校园媒体发挥着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亲近感,营造一个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的媒体育人氛围,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3、积极开展媒介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媒介信息鉴别水平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把传媒教育纳入教育范畴,加强传媒教育,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青少年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是应对传媒对德育工作新挑战的关键。在尽可能积极引进传媒教育的同时,逐步培养和增强青少年自身对形形色色信息的鉴别能力。教育者应该指导青少年提高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进行学习的技巧,并把道德教育和媒体教育结合起来,增强青少年对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既能利用传媒来了解最新社会动态、增长知识,又要在思想深处牢固建立“防火墙”,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实践环节,确保青少年形成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观鼓励青少年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类有助于价值观正确形成的社会活动、学校活动及社区活动等。社会实践对于青少年增强劳动观念、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黄蓓华、安维复、胡慧芬、王月庆、张雅丽)

第三篇: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闸北团区委

内容摘要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从政府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传媒产业、学校等多角度,提出构建大众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的合理性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

大众媒体 青少年 价值观 影响 现代社会中,各种大众传媒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信息源,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给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左右人们的思维和判断。大众传媒尤其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当代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之,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又进一步诱导了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方式。为了准确把握闸北青少年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以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程度,为共青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共青团闸北区委员会和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于2007年6月在闸北区2000多名青少年中开展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大众传媒的概述

(一)大众传媒的涵义

大众传播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指传播机构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未组织起来的个人和群体传递信息的过程。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互联网等。各种传媒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形成了覆盖全球、深入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传播体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及其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功能

1、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覆盖面广。大众传媒凭借其传播方式和手段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等优势,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普及机制。二是影响力强。大众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三是信任度高。大众传媒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息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要大大高于处于匿名或半匿名状态的其他传播者。四是机制健全。大众传媒在百余年的传播实践中,形成了整套被社会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2、大众传媒的功能

由于大众传媒的受众多、传播快、辐射远,而且具有自然、亲切的特点,使得大众传媒集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知识教育、监督沟通与大众娱乐等多重功能于一身。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大众传媒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还通过督导教育、传播知识、愉悦精神等途径推动人格转型和新的价值观的形成。简言之,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地生发出对人的教化功能。

但是,大众传媒的负面功能不容忽视。市场化的大众传媒为追求商业效益而迎合一些庸俗消极乃至不健康的思想潮流,将健康的内容和灰色文化混杂在一起,通过炒作形成不良的社会导向,呈现出舆论环境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泛娱乐化倾向。随着大众传媒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大批的肥皂剧、被戏说的名著、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游戏和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畅销书等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虽然这种快餐文化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但是所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混乱,导致部分青少年追求的目标严重偏离正确的方向。二是低俗化倾向。传媒低俗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随着大众传媒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低俗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屡屡触及我们社会传统的道德底线,甚至在颠覆我们原有的传统观念。凶杀、暴力、色情这些低俗、哗众取宠的信息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扭曲了社会的真实环境,另一方面尤其容易引起分辨能力差但模仿性强的青少年盲目效仿。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

价值观是个体在对事物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突出的特点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理想,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求新事物,模仿能力强,但是对是非的鉴别能力较弱,价值观念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因此,其年龄个性特征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如下特征:

1、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但社会理想相对缺失

调查显示,50%以上的青少年高度认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57.5%的青少年在升国旗、唱国歌时感觉无比自豪、充满责任感;对于为什么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58%的青少年表示是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但有关信仰问题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6.1%)的青少年是无信仰的,只有23.5%的青少年信仰共产主义。个人公德意识觉醒与社会理想相对缺失实质上是“小我”与“大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如果放任这种态势,将导致少数精英辈出,同时“问题青年”大量涌现的失衡局面。

闸北区青少年信仰状况23.50%56.10%12.40%3.20%0.90%2.20%1.00%0.60%共产主义 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其它信仰 无信仰

2、自我意识充分彰显,但传统价值认同有待提升

现代化社会需要自我意识的张扬,但不能淡化传统文化的传承。调查显示,在认为决定一个人的价值的前三项选择中,人格是否高尚,社会贡献的大小与个人的家庭幸福的比重分别是51%,44.0%,31.5%。在问及对金钱的看法时,52.2%的青少年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可见,自我意识在青少年中得到充分彰显。对于我国传统价值观认可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尽忠尽孝;尊老爱幼;诚信正义,分别占19.1%、8.2 %、12.6%。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对我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正确处理自我意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未来青年工作的重大问题。

3、公私利益结构趋于合理,但超越意识尚显不足 调查显示,有近七成(65.2%)的青少年认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只有18.5%的青少年认为应该服从集体利益,14.0%的青少年主张以个人利益为主,兼顾集体利益,也有2.3%的青少年认为个人利益第一。这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但是集体利益本位的担当意识尚显不足。如果听任这种态势的发展,我们可能不缺乏精明的白领阶层,但缺少超越“物我”境界的领军人物。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的选择个人利益第一2.30%14%18.50%65.20%以个人利益为主,兼顾集体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0.00%20.00%40.00%60.00%80.00%

总体看来,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显著特点是价值取向积极务实,但功利色彩较重。青少年的价值观取向表现为重实效、重现实、讲效益,在关注社会政治的同时,更强调适应社会,充分发展自我,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倾向于奉献社会与强调自我并重。

三、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在高度“媒体依赖”的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深受大众媒体的影响。但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具有“双刃剑”效应,其正效应值得肯定,同时副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

1、“媒体依赖”的青年一代已经形成,但社会对媒体的价值导向明显不足 调查显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前三种大众媒体依次是:电视、网络和报纸,分别是59.36%,51.5%和33.3%,而大众传媒方式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三种媒体是:电视、网络和广播(分别占51.9%,17.7%,5.7%)。这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体依赖”的时代,青少年已经成为“数字化生存”的一代。但是,大众传媒呈现出低俗化信息的密集传播倾向,此次对闸北区青少年的调查问卷显示:当问及《超级女声》、《好男儿》等选秀节目在哪两方面最吸引青少年时,调查结果是节目和选手充满个性、参赛歌手或选手外形靓丽。有些大众传媒生产的低俗化的文化产品,影响了青少年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青少年的成功观具有利益驱动性且急功近利,精神生活具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物质价值的取向。

2、信息识别能力有所提升,但低俗功利倾向有所上升

大众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爆炸性的各种信息,但“知识爆炸”能否引发“头脑风暴”?调查显示,青少年关注最多的传媒内容和种类是历史类、新闻类和故事类,分别占10.2%,4.8%和4.3%。这说明,青少年已经初步具备了在大众传媒提供的丰富信息中提取有意义的知识。但与此同时,低俗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颇具市场。调查显示,在大众传媒影响下的青少年的个人崇拜中,41.4%的青少年是由于所崇拜对象具有漂亮的容貌和优雅的气质,30.9%是因为其突出的成就和社会贡献,16.6%则是出于崇拜者杰出的才能。大众传媒追星捧星,大肆渲染香车美女,这种低俗化倾向客观上引导青少年向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发展,不少青少年把金钱的多少当作自我价值和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还有39.1%的青少年经常接触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片、书籍、电子游戏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整合作用,加深青少年对自己和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价值的遵从,使个体与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得到良好的统一,从而达到协调社会的作用。

3、虚拟交往空间不断拓展,但利用媒体学习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大众传媒可以拓展青少年的交往空间,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主体角色。这是因为大众传媒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能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有近一半(48.2%)的青少年在“博客”或MSN space,QQ-Zone上记录个人学习、工作、思想成长经历;有15.4%是以文会友,结识朋友,进行深度交流和沟通。在上网目的方面,虽然61.6%的青少年上网一般是查找学习资料,但55.8%上网是看电影、听音乐,52.7%是聊天、交友,46.2%是玩游戏,27.4%是浏览新闻,21.6%写Blog,16.2%的青少年和同学、老师交流,9.6%是为了精选并链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网络信息、知识和资源。可见,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深广的文化视域与交往平台,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实现自我发展。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大众传媒管理与监督的力度

1、弘扬主流文化。在主要媒体上积极推进精品工程,在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体现国家理念建构的要求。通过宣传主流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消解商业文化产品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从青少年心理特征出发,推出更多贴近青少年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把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统一起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吸引和打动他们;增加黄金时段青少年节目播出时间,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儿童频道来减少成人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

2、制定政策法规。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均已开始大众传媒的立法工作,加强对大众传媒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法制不够健全,有关规定过于简单、粗糙,针对性不强,操作性缺乏,政策落实不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制定相关的新闻政策与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3、优化传播环境。传播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严格审查各种传媒的宣传内容,有效控制文化出版物的发行流通,严格管理多种娱乐场所的营业对象,对违反规定的业主严惩不怠。对于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低俗化倾向要坚决制止,以保证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导向。

4、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一整套监督管理媒体的制度和内在运行机制以及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影响的督查考评机制,通过对媒体的内容、方式、结果、影响的考核,切实控制媒体健康、正态的内在因素的准入机制。

(二)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构建

1、拓展工作领域:从传统社群转向大众媒体等新兴领域 在“媒体依赖”时代来临以前,共青团组织工作的领域主要是传统的社群,如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以及青少年活动场所;在“媒体依赖”时代,虽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社群的重要阵地,但随着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深化,共青团组织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工作领域,要关注大众媒体等新兴领域,并从指导思想、制度安排、资源配臵、组织建制、活动载体、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保障。

2、扩大工作平台:从党团体系转向以党团体系为主体的全面社会网络 在“媒体依赖”时代,党团体系依然是我们的主导结构,但是除了党委宣传部门外,大众媒体涉及众多国内外媒体产业、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全球性媒体市场的营销状况、相关立法执法机构等,因此,共青团组织在接受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还必须与大众媒体相关的社会建制保持合作关系,在广泛的社会管理网络框架中,分享有关信息,提供相关意见,参与相关决策。

3、改变工作方式:在传统活动载体中注入大众媒体的影响力

教育实践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主要载体,但在“媒体依赖”时代,共青团组织如果还按照传统的组织模式、活动方式来开展活动,必将丧失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共青团组织要主动用生动活泼、不断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去占领精神阵地,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将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和大众传媒的优势相结合,利用好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介,提高教育活动的参与率和影响力。如在特定电视频道中推出自己的娱乐或选秀节目;在网络中建构自己的数据库或交流平台;在有关报刊中增加反映共青团工作的栏目或版面等。以某卫视的“红歌会”为例,其成功的经验就是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选秀”活动同演唱革命歌曲有机地结合起来。

4、推进先进典型:为青少年树立榜样

加大先进典型的推进与宣传,坚持典型示范、模范激励的方法。共青团组织应善于发现、深入挖掘本地区的先进人物及其典型事迹,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组织广大青少年向他们学习,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的作用,以此来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在青少年中形成赶、学、比、超先进人物的良好氛围。

(三)媒体产业应该正确把握市场效应与教化功能的关系

1、提升形象定位,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青少年未成形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可以通过美的方式加以熏染,将每一个可能被青少年接触的文本都赋予智慧的种子,用重新诠释的美感、正义和神圣感来唤起青少年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广告、画面、文字、声音等各种界面上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媒体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发展。媒体应追求高格调和高品位,强化“把关人”意识,避免缺乏文化品位的低级甚至下流的信息,要让那些高格调、高品位的信息占据大众传播的主要阵地与核心内容。媒体还应树立精品意识,尽可能保证每一篇稿件、每一栏节目都是精品,用栏目和节目的质量去吸引青少年。

2、提高创作者素养,确保以高质量的传媒产品影响青少年

媒体产品的创作从编导、设计、策划到具体操作,直至最后成形,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要提高创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传播美的使者,鼓励其创作向上、向美、向真的作品。要加强传媒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社会参与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学校教育应该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育人功能

1、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良性德育工作体系

传媒时代下,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使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问题,而是日益表现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要通过整合全社会范围内的德育工作资源,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开放型德育工作体系,以便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利用多种媒介开展种类活动

校园广播、报纸、电视、网站和学生刊物等是青少年喜爱的传播媒体。校园媒体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学生中存在,并在学生中发展。由于校园媒体发挥着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亲近感,营造一个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的媒体育人氛围,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3、积极开展媒介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媒介信息鉴别水平

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把传媒教育纳入教育范畴,加强传媒教育,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青少年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是应对传媒对德育工作新挑战的关键。在尽可能积极引进传媒教育的同时,逐步培养和增强青少年自身对形形色色信息的鉴别能力。教育者应该指导青少年提高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进行学习的技巧,并把道德教育和媒体教育结合起来,增强青少年对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既能利用传媒来了解最新社会动态、增长知识,又要在思想深处牢固建立“防火墙”,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实践环节,确保青少年形成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观

鼓励青少年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类有助于价值观正确形成的社会活动、学校活动及社区活动等。社会实践对于青少年增强劳动观念、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黄蓓华、安维复、胡慧芬、王月庆、张雅丽)

第四篇:大众媒体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大众媒体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摘 要

大众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大众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泛传播也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甚至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今的媒体视角已伸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各项事务的发展。与此同时大众传媒的产生也加速了国际全球化的进程,并推动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进步与发展,在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方面也是日益显著的。对传播手段和方式的研究日益多元化,更加体现了大众传播在公众间的影响逐渐扩大,而且这种影响趋势也正是大众媒体深入大众生活的一种表现。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社会位置与价值,那么对大众传媒和传播学就会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共同的承认着这两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在某些方面左右着这个世界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关键词:大众媒体

政治

经济

文化

生活方式

目录

引 言..................................................................................................................................................3

一、对大众媒体的简述.......................................................................................................................3

二、大众媒体对体制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政治文明.............................................................................................错误!未定义书签。2.2经济生活.............................................................................................错误!未定义书签。2.3文化生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大众媒体对生活的影响...............................................................................................................4

四、大众媒体与传媒学.......................................................................................................................6 结

论..................................................................................................................................................7

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大众媒体也在不断发展,其技术随着科学和理论的进步也在不断提升。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研究这个看似理论性但又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众媒体。而它的传播媒介有很多种,比如书籍、报纸、杂志、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使大众媒体的发展已经涉及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更是从大家深化到了小家的层次上,不管是我们密切相关的工作,还是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交流,大众媒体的影响很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而下文是通过体制,生活以及与大众媒体息息相关的传媒学的分析,去论证大众媒体的重要性,同时也去得出大众媒体对生活有着不可获取的影响。而我们去理解大众媒体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自然也就会更合理的去看待,去运用媒体的力量,并使其影响向着良性的方向看齐。

一、对大众媒体的简述

大众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

其传播方式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现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而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平面媒体政策相对宽松、广电媒体市场准入大门渐启、市场拓新先机开始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并且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

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明显加快,而且国家的有关政策也开始松动,由原来的严格控制到现在的限制性进入。

中国的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 济生活。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互联网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全方位的彻底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如果将每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互联网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人在终端,网上可以听广播、看电影、办公务、治疾病、炒股票、购商品、施救助、玩游戏等等。互联网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传播信息的作用,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在短短的时间内使人民达成共同的认识,凝聚人的力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是大众传媒的力量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被蒙蔽、被误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现状:在一些国家,大众传媒实际上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不论是出于对立还是合作的想法,大众传媒为了赢得受体(读者、听众、观众或网友)的关注,至少在客观上不得不对政府的政策规划、建设方案及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等做出及时、真实的报道,从而或多或少、主观或客观地督促政府不断改进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众传媒对于政府及其政策制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影响着或引导着政府部门的注意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政府决策的轻重缓急。

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吸引社会注意力,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了人们的态度与行为 2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人们的社会距离

3大众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 4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5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吸引社会注意力 6大众传播媒介促进市场的发展

这些媒体的宣传方式的各种媒介,也是我们工作生活的纽带。没有这些媒介的支持,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我们所通过的媒体也将会大大受限。

综合几点来看,我认为大众媒体对我们的生活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大众媒体与传媒学

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同时也是作为大众传媒不断发展下的一种必然产物,无疑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传播学研究着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以及传播媒介、传播主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大众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而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点。在这个时代,作为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已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原子式的存在,这也就是所谓“大众”。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与既有的群体形态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大众有着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分散性和异质性;(2)规模的巨大性;(3)匿名性;(4)无组织性;(5)流动性;(6)同质性。传播学在研究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企图在此上有所突破,从而解决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课题。在社会大众理论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提供被看做是大众社会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探讨大众社会,必然会论及大众传播。用典型的大众社会论观点看问题,大众传播的受众无疑就是大众本身,受众具备着大众的一切特点,因此,受众在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存在。清水几太郎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拷贝支配”的社会,而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的扩大和社会生活的间接化。换句话说,环境的扩大和间接化意味着人们与大多数重要的“实物”不可能保持实际接触,要了解它们只能依靠传媒提供的 代人每日每时都处在“拷贝”的洪水的包围之中,要躲避它们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综上可知,传媒学与大众媒体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能带给生活很大的影响。

综合上诉的几点,大众传媒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并波及到各个区域。大众传媒显然已于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要完整文章的+扣扣:(1499-0883-24)去掉中间的横线

参考文献

[1] 作者:施拉姆.书名:《传播学概论》

[2] 作者:郭庆光.书名:《传播学教程》,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作者:李永健.书名:《新闻与大众媒体通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响研究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响研究

篇一:大众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河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名称

大众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目 录

一、摘要

二、内容

1调查方式与地点

2调查的背景与目的3调查的问卷设计

4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5调查问卷表

三、调查报告

一、摘要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时刻影响着受众的生活和思想。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之后,出现了手机、互联网等等新兴大众传媒。传媒业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中国传媒产业已经形成。这也意味着,大众传媒的影响变得更广泛,更深刻,也更复杂。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导向功能,既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也有消极的负面导向。限制和消除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取向导向的负面效应,必须纠正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强化政府的调控手段,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重建新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

二、内容

1调查方式与地点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选取三个年级的九个班级得到了500多份调查问卷,从中随机抽取了100份作分析。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9日-9月1日

2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今年的暑假,我来到曾经上过初中的 ?.,向老师说明了在学校做事件调查的想法,老师很高兴的同意了我的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这次调查试图通过对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其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了解中学生对大众媒体表达价值观的看法,试着解决大众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

3调查的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是本调查的主要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获取被调查对象(中学生)的基本状况、中学生接触媒介的情况、中学生受媒介影响的情况,中学生对大众媒介的信任程度、对各类新闻的看法等。为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采取随机调查方式:

到选定的学校随机选取部分班级同学进行询问并填写问卷调查表,并回收填写后的问卷调查表。

4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及分析

数据的整理

对于调查数据,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有效性检验,对于回收问卷中未按规定填写完整、有数据缺陷的样本,要进行必要的资料补正和删除。必要的资料补正要严格与臆造数据区别开,在信息严重不全和不明确的情况下,宁可剔除问卷。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于调查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整理,以获得代表一般规律的结论。在数据整理好后,需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信息的统计规律以及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根据统计到的资料,分析形成该状况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5调查问卷表

大众媒体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年级_____ 性别_____(注:请在选项上画“√”,可多选但请勿全选)

1,您对社会时事的了解多来自以下哪些方式:

A报纸

B杂志

C电视

D收音机

E上网

F同学聊天

G其他_______________ 2,您觉得哪些更适合形容网络媒体:

A发表自由反映真实

B信息广泛更新迅速

C趣味低级缺乏教育意义 D多有宣传嫌疑不值得关注

E扭曲事实不负责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哪些节目对中学生影响更大:

A学术类

B访谈类C体育类 D娱乐类E生活类F新闻社会类G科普记录类 H财经政治类 I电影电视剧

4,您经常观看以下哪些国家的影剧节目动画等:

A中国大陆 B中国港台 C美国D欧洲 E俄罗斯F日本 G印度

H韩国

I基本不看

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5,您的电脑或MP3中哪些音乐居多:

A 日韩组合B 蓝调C 轻音乐 D 摇滚乐E 西方古典F 东方古典 G 音乐剧 H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日本地震与核泄漏,您的情绪倾向于:

A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B同情灾民敬佩救灾英雄

C对其报道表示怀疑并要着手去查

D对中国是否受辐射影响担忧

E对全球经济担忧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当今媒体,您觉得在哪些方面最应增强:

A 真实性

B道德性 C教育性

D品位

E 专业性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8,您觉得大众媒体对您的主要影响方面是:

A认知社会动态

B引发自己的辩证思考

C思想观念的调整D只作了解

E消遣和谈话的素材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您在以下节目或人物中任选一个,简单谈谈您的看法:

A“非诚勿扰” B“郎咸平说” C“百家讲坛” D“超级女声” E“新闻联播” F刘翔G陈冠希H韩寒I拉登J凤姐K马云

篇二:大众传媒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 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

摘要:随着资讯的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生活求知欲越来越强,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大众传媒无处不在。但是它的发展有利有弊,对人们的价值观有所影响,我们在看到大众传媒使我们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加强以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低俗的价值观会影响我们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所以,我们从大众传媒自身、家庭、学校、政府、青少年自身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使大众传媒最大限度地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大众传媒

青少年

价值观

利弊

对策

一、关于大众传媒(信息查询、准确定位)..............................2

1、大众传媒传播概述............................................3

2、大众传媒传播特点概述........................................3

二、关于问卷调查报告(信息收集、反映问题)..........................3

1、下面给出问卷内容、数据显示及数据分析........................3

2、从问卷调查报告数据分析中反映现状............................8(1)道德及法律角度..........................................8(2)政治角度................................................8(3)商业广告角度............................................9

3、从现状中看其对青少年的影响...................................9(1)对青少年日常行为的积极促进作用..........................9(2)使得青少年产生消极懈怠的负面作用...............................9

三、基于影响,提出建议已刻不容缓(信息分析、提出建议).............10

1、加强大众传媒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传媒的责任教育能力......10(1)提高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10(2)丰富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10(3)创新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手段...........................10(4)增强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公信力和判断力...............10

2、加强家庭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有效过滤,培养青年的信息辨别力..10(1)教会子女合理应用媒体信息并予以必要指导.................10(2)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情关系.....................10

3、加强学校对大众传媒的运用,扩大传媒的责任教育影响力..........10(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10(2)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建构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11(3)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12 4、加强政府对大众传媒的管理,提升传媒的责任引导力.............12(1)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手段.................................12(2)加强监管,净化媒体环境.................................12(3)完善立法,明确媒体责任.................................12

5、青少年自己要不断完善自我,抵制低俗之风。....................12(1)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12(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

一、关于大众传媒(信息查询、准确定位)

为了使调查相对准确、全面,也为了更好地开展调查工作,小组成员首先对现如今大众传媒有一个清晰地理解,现做如下总结:

1、大众传媒传播概述:

大众传媒传播是指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2、大众传媒传播特点概述:

(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2)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3)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4)传播的方向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授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二、关于问卷调查报告(信息收集、反映问题)

为了获取更多关于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青少年影响的信息,小组准备通过问卷网制作问题利用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

1、下面给出问卷内容、数据显示及数据分析:

Q1:你的性别

数据分析:男女调查比例比较平均,其中女性多一点。

Q2:你的年龄是?

数据分析:25岁以下较多,即调查的在校学生多,其次是在校大学生占多数。

Q3:你的职业是?

Q4:教育程度

Q5:你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新闻、热点信息?(可多选)

数据分析:可见大众传媒介质中手机和互联网这两种渠道对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较大。Q6: 你见到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会伸出援手吗?

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这说明我们会理智做出选择,而且值得庆幸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抱着负面消极态度。看来一些手机等传播的负面新闻在此问题上对受众的影响不是很大。

Q7:你对某媒体提出“司机搭载他人要慎重”的提示有什么看法?

数据分析: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报纸中提醒的正确即同意媒体观点要慎重搭人,而且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以后会酌情考虑。这说明在媒体提出的言论中,一般警示性的提示或者对生活贴近的忠告,受众通常很容易接受,并且认为可信度高。篇三:浅谈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浅谈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作者:*****(****院校****系*****专业*****班,省份 地区 邮编)

指导老师:*****

[摘要]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大众媒体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同时,大众媒体由于其自身的两面性,其影响也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针对大众媒体特点,趋利避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关键词] 大众媒体;青少年;价值观;影响

引言

二战以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大众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传播信息量大,方便迅捷,且较少受时间空间限制,所以得以迅速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接受和使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同时也开始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社会动态。现今,大众媒体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大众媒体及其特点

1.大众媒体的概念 所谓媒体,即是指介于信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之间的“中介物”,是传播物质信号的载体。大众媒体,顾名思义便是指,流传最为广泛,为大多数人接受,认可,并乐于传播的媒体形式,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以及近些年来提出的第四媒体网络和第五媒体短信等。

2.大众媒体的常见类型

报刊媒体:在诸多形式的传媒中,报刊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同时也是和传统语言最为接近,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是大众传媒的“中坚”。

广播,电影,电视媒体:这三种媒体传播方式属于有声语言传播媒介,受众感知更为直观,容易,应属于“热媒介”的范畴。

网络媒体:这是当代青少年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播媒体,带有明显后现代主义色彩,由特定人群使用,形成别具一格的特殊网络语言。

短信语言:有“第五媒体之称”的短信,言简意赅,尺幅之中藏曲折,已受到广泛关注和运用。

3.大众媒体的作用

对青少年来说,平时接触最多的媒体要属电视,其次才是网络,报刊,广播和短信。在学习时,他们喜欢借助的首先是网络,报刊,然后才是广播和电视。这说明,这几种主要的大众媒体形式在呈现人生百态,道尽世间万象,浓缩人间精华,丰富人们知识和阅历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大众传媒, 人们固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尽览天下旖旎的风光、学习古今中外的知识、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丰富自己的阅历与见闻, 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借助电视和网络拉近人们时空距离,将偌大的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但无可避免的人们绝大部分休闲时间将被大众传媒所占据,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的沟通和互动越来越少。同时,大众媒体中包含的色情,暴力,粗俗信息也不可避免的对受众尤其是自我意识还 不完善的青少年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价值观的定义及当前社会青少年价值观的表现

1.价值观的定义

心理学领域对价值观的理解十分复杂,不同学者在实际研究中,给予不同的价值观理论,曾经使用各不相同的定义。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个被研究者们广泛接受的定义。但是。通常我们认为,价值观是一种观念或者信仰,是人们区别好坏,美丑,损益,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者违背自己志愿等的观念系统,并且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们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的。

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看法,是对自己要干什么而不干什么的一种判断标准,是决定人们的观察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譬如,人们比较容易倾向于那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自己看重的事情、经验或人。所谓“古松三态”就是这个道理:在木匠看来,古松是一根梁;在画家看来,古松是美的,是风景的组成部分;在种地的农民看来,古松可以遮阳,是一方阴凉地。有人把中国人的价值观分为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传统价值观包括:遵从权威,孝亲敬祖,安分守成,宿命自保和男性优越;现代价值观包括:平权开放,独立自顾,乐观进取,尊重情感和两性平等几个方面。

2.当前社会青少年价值观的表现

时下的好莱坞电影、日本漫画、韩国青春偶像剧、港台歌星等都颇受中小学生的青睐,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成熟,判断能力有限,其中一些不健康的暴力、色情等的东西,会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举止行为产生深刻的、负面的影响。

由于现代广告对青少年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观念已经相当严重,青少年的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名牌可谓是最大的时尚,青少年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艳羡和流行的认可。此外,消极颓废的文化倾向已逐渐渗透于青少年的价值观中。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另类活动的追求已成为一种追随潮流性质的行为;上网与染发在中学生流行程度较高;在校谈恋爱、逛酒吧成为有一定好奇心驱使但可能谨慎尝试的行为;非主流颓废主题文字图片迅速在网络上风靡。

同时,大众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他形式多样,内容流行,深深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宣传的好的方面,如爱国主义,崇尚科学,人文精神,审美意识的培养,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加强民主化倾向等,仍然是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

三.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1.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塑造典型形象,引导青少年确立个人理想

如通过电影、电视、报刊新闻等传播形式对革命人物和优秀事迹的宣传, 倡导公众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理想;通过对包拯,魏征等历史人物形象的渲染, 引导青少年要清正廉洁、遵纪守法;通过对英雄事迹的宣传, 鼓励青少年忠诚、爱民、拼搏, 坚持正义;一切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和他们的价值观。

(2)关心时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青少年通过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可以及时了解身边的事,关注身边的焦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电视媒体为例,近年来,电视媒体,如

中央一套,四套,十套大量播出的弘扬革命传统,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影片都正发挥着积极的育人功能。通过反侵略影片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民族振兴的使命。通过“二战”纪念片,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而和平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争取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影片,认识到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弘扬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追求个性解放和独立精神

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为青少年追求个性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众文化传播的繁荣以及大众审美现象的崛起为当代人格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巨变已极大触动了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模式。当代青少年已不同于上一时代的人们,他们已从单一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再惧怕权威,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我就是我”成为这一代人的生活逻辑。自我肯定,坚持自我。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道路。

(4)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意识

作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电视媒体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成为千万人争相学习和模仿的语言楷模,他们在应用和宣传语言文字规范的同时,深深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语言习惯,促进青少年进一步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成功利性

当代青少年们,已经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周杰伦,容祖儿等等。大众文化明星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青少年的成功观到爱情观几乎都带有明星的印记。大众明星的成功之路是千千万万青少年梦寐以求的,从“超级女声”大赛进行的火热程度就可以看的出来。梦想“一夜成名”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是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误区,要靠投机取巧走上成功之路的错误认识,他们仅仅看到的是“小燕子”式的成功,却未看到明星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仅仅看到明星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表演,却未看到台下无数个默默努力却得不到赏识的寂寞背影。

青少年价值观和行为的功利性还表现在校园文化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势上,这种趋势在大学校园尤为显著。校园文化越来越浓的市场操作氛围,给这座象牙塔染上了浓浓的功利色彩。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有些社团活动的积极意义不大,如什么“校园之星”,“校园歌星大赛”等等。青少年们已经越来越相信金钱和权利的威力,把他们当作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

(2)暴力和色情现象严重

大众文化样式,动画,漫画,口袋书,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无不浸染语言暴力。一些电视媒体不能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对自身传播的信息严格把关,为了提高收视率,播放青少年不宜观看的生活片,庸俗低级的娱乐节目,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不顾电视暴力内容的刺激会增加侵略性行为发生的几率,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较为薄弱,而模仿能力却极强,容易从表现侵略性的节目中学得侵略行为,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方式产生

消极影响,诱发越轨行为。

(3)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目前一些电视频道除了播放武侠言情片之外,就是清一色白领阶层的生活片。这类影片所展示的场所不是豪华酒店,宽敞清闲的办公场所,就是幽雅漂亮的别墅。出现的人物不是腰缠万贯气宇不凡的老板,就是香车宝马、俊男靓女。表现的内容不是尔虞我诈,商场争斗,就是缠绵爱情生活。这类影视内容远离了大众,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影片无一不给青少年造成错觉,忘记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民族精神,一位只想享受。

另外,一些商业广告中包含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青少年长期接触的话,世界观,人生观也会发生变化。从目前青少年穿名牌,比消费,谈享受的现象就可见一斑。

(4)语言运用粗俗化

体育报道,综艺节目和公众人物的语言粗俗不堪入耳,误导了青少年语言习惯和思考方式。世俗化的语言虽然保留了语言的原生态,带有粗放的“草莽本色”,然而却包含着很多杂质,即语言暴力。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以俗为雅”“大俗大雅”。然而,如今愈演愈烈的传媒语言粗俗化却再难用古人的话来搪塞,遮羞。社会新闻粗俗语言比比皆是,公众人物也需“慎言”。左一句“TMD”右一句“屌不屌”必然会对社会语言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媒体,与媒体工作者应有自觉意识,加强自律。

四.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消除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

据调查,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论坛上,各种统计调查充分反映出媒体对于青少年极大的影响力。统计表明, 青少年价值观90 %以上内容是媒体给予的。由此可见,大众媒体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影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进行媒体素养教育已成为迫切需要。其具体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1.加强行政规范和媒体自律

加强大众文化的立法与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黄色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电视播放内容的审查力度,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暴力、色情等内容,鼓励播放“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人物传记”类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倡导健康的、娱乐的、知识性的文艺节目,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从业人员应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日常新闻报道、节目选放时注意避免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倡导行业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选择影像节目资料应健康、生动、可感。多开设固定的栏目,针对青少年观众进行媒体知识的普及传播,积极开展媒体教育

2.加强学校,家庭的引导

学校和家长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对青少年加以必要的引导。对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的重点是帮助他们直接辨识、评价媒体中关于他们的内容。对青少年教育重点放在关注全球问题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关心时事,以及把握机遇,立志成才。在校时积极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弘扬民族精神,发扬文化传统,努力成为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者。在家时,家长可以通过对青少年接触媒体时间的控制来对大众媒体传播内容进行初选,及时纠正期间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加强青少年的自主选择能力

通过高雅文化扶持与引导大众文化。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审美的趣味教育,提高青少年鉴别鉴赏能力,实现青少年审美的雅俗共赏。青少年应加强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辨别是非能力,积极主动吸收传媒中健康内容,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众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娱乐功能日益呈现,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大众媒体应提供更多生动、可感、高品味的节目,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提升情趣品味,使他们成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朱小曼.《媒体语言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教育研究》,2007,11 [2]南国农 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陶文昭 詹英.《网络教育》[M].北京:中华联合出版社,1999 [4]俞香顺.《传媒·语言·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5]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大众媒体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