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世界核电发展的基本态势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21-114208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7 00:52: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世界核电发展的基本态势

世界核电发展的基本态势

世界核电基本情况

世界核电起源于五十年代,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发展达成高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三里岛事件和切尔诺贝利事件,以及核废料处置问题引进关注,世界核电发展几近停滞;九十年代以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积极开发更为安全和更为经济的三代核电站,满足URD和EUR的要求,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如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和AREVA的EPR,以及GE公司的ABWR等。核废料的有效处置技术得到进步。

截至202_年9月底,世界共有439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3.72亿千瓦。共有34台机组在建,总装机容量为0.278亿千瓦。

202_年世界有核电国家和地区核电装机容量(单位:MW)

美国第一,接近100GW,其次为德、法、日等。中国仅有8.5GW,占世界第11位。202_年世界核电发电总量为2.66万亿千瓦时。法国的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8%,美国占19%,中国仅为1.9%。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在对正在运行的二代机组进行延寿的同时,世界各国新近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基本上是更为安全和先进的三代核电机组。目前已经开发出ABWR、ESBWR、EPR、AP1000、APR1400、APWR1600等三代核电堆型。

中国核电的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11台核电机组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近900万千瓦;在建的机组8台,容量780万千瓦。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实力和新鲜经验。

202_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622GW。但核电所占比例非常低,仅占1.9%。

 目前中国电力装机总量和发展需求:

图表数据来自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202_-202_年电力需求预测及发展

战略研究》

 中国积极发展核电的必要性

电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长期以来,火电(主要是燃煤电站)在中国电力结构中所占比例过大,水电继续大规模开发的容量有限。为满足日常增长的电力需要,中国要积极发展更为安全可靠和经济的核电:

 中国核电发展规划

图表数据来自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202_-202_年电力需求预测及发展

战略研究》

 中国目前已开工或近期开工的核电项目,共24个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5.5 GW,将于202_年到202_年间建成发电。

 核燃料的配套发展

中国政府也在加紧实施与核电相配套的核燃料生产和核废料处理的多项工程任务,包括从铀资源的勘探,天然铀生产,浓缩铀生产,燃料组件制造,到乏燃料的处理,核废物玻璃固化和最终处理等。中国将对核电站卸出的乏燃料进行后处理,实现铀资源循环使用,对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进行玻璃固化,并最终进行深地层贮存,以充分利用铀资料和减少最终核废物数量。

第二篇: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及特点[范文]

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及特点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深入交流,所有的国家都是相互联系的。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就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好写照。二战以来,随着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及不断地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在当前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与崩溃,到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到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无不昭示着经济全球化的事实。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二战后美国通过一系列国际运作,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不可置否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中国将在未来的发展之中起到巨大作用。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

其次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较多,而在发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便应运而生了。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化的最后归宿。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非但具有可能,而且还具有相当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方均有所得和有所失,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之下,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第三篇:世界新材料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世界新材料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21世纪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展出现密集创新的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多种学科交叉和融合,由此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群迅速崛起。新材料技术已被世界公认为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并对其他高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本文着重阐述目前世界新材料技术发展的动向,未来新材料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阐明若干国家和地区促进新材料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举措。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起来的或正在发展中的、比传统材料具备更优异性能与工艺并且具有特殊性能的一类材料。新材料是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但又突破传统材料而拓展新的领域。

进入21世纪,新材料产业已被世界公认为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对工业、农业、社会以及国防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美国、欧洲、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保持其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都把发展新材料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家科技与产业发展计划时,将新材料技术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予以重点发展。

若干前沿新材料科技的发展动向

1.纳米科技研发形成国际浪潮,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引起关注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个高新科技领域,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在电子、信息、新型陶瓷、生物、化工、医药、机械、交通、能源、国防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21世纪前20年,纳电子代替微电子、纳米加工代替传统加工、纳米材料代替微米材料、纳米生物技术代替微米生物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因此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备受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以美国为例,美国在《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中批准联邦政府从202_年以后的4年中将投入约37亿美元用于纳米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开发。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支持本国纳米科技研究领域。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如何有效避免潜在的风险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课题,相应的研究也随之开展,目的是寻求降低风险的渠道,最终保证纳米技术的安全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从事的纳米生物效应研究单位,已成功地将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应用到肿瘤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探索上,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2.新型结构材料应用广泛,发展前景乐观

低成本、高性能先进钢铁材料仍然是21世纪的主要结构材料。钢铁材料性能优异、价格低廉,易于循环利用,是最传统和最主要的结构材料。202_年,世界范围内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但从世界各国钢铁材料的发展状况看,特别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钢铁材料需求的增长,在可预见的将来, 低成本、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先进钢铁材料是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发展方向,并将成为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结构材料。

铝合金材料发展迅猛,蕴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铝合金由于密度小、导热性好、易于成形、价格低廉等优点,在轻金属及合金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21世纪初,交通运输业消耗的铝占全世界原铝产量的27.6%,日本在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消费达30%以上。随着交通运输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低成本、高性能的铝及铝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三大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加。

镁合金材料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市场前景广阔。镁合金被业内公认为“最有前途的轻量化材料”之一,未来几十年内镁将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有色金属。随着欧洲汽车制造商提出“3公升汽油轿车”新概念,以及美国提出的“PNGV”(新一代交通工具)的合作计划,推动了镁合金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类产品的应用,使镁合金零件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零件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镁合金生产技术的多项突破,电子及家电用镁合金消费量剧增。

钛合金材料的发展将由军工领域逐步向民用转化。钛和钛合金因其密度小、比强度高和耐蚀性好等优良特性,倍受世人瞩目。从世界主要钛生产国的产量及所占比例来看,美国、独联体、日本占全球总产量的83%。继钛和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大量应用,火力、核电厂,及板式热交换器等方面已占总消费量的41.9%。随着钛和钛合金在化学工业及油气田钻探装置以及体育用品等方面的推广应用,钛和钛合金产业前景广阔。

高温结构材料作为宇航领域的主导材料之一,用量逐渐增加。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的先进发动机计划AFT和IHPTET的总目标是将发动机的推重比提高达20。发动机零件应力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为适应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涡轮盘和燃烧室等材料的需求,各国均建立了各自的高温结构材料体系。高温合金、难熔金属、金属间化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成为高温结构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Inconel 718(GH4169)和Hastoloyx合金的应用量,已占先进发动机用高温合金的60%;研制的高温结构复合材料,满足了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温材料的需要。国外新一代运载火箭、战略导弹及其推进系统的关键结构材料几乎全部复合材料化;C/C复合材料已成为对宇航发动机减重、节油、提高推重比、增大飞行半径与航程、提高战技术比能不可替代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出现新契机。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三大基本原材料。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近,日本科学家用高分子材料代替无毒性的病毒作载体,进行基因治疗实验获得了成功,更大大拓展了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范围。发达国家在药物控制释放体系、骨科固定、组织工程和医用手术缝合线等方面,部分已经产业化。3.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面临新突破

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在逐步提高,超导材料向低成本和实用化方向发展。当前研制出的高温超导材料中,临界温度最高的可达160K。从目前国际上高温超导产业化应用的趋势来看,从以军事领域为主向民用领域扩展,例如,超导滤波系统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得到了的应用,并将在能源、信息、交通、仪器等领域有重大应用。此外,在继续改善BSCCO带材(也称为第一代带材)的同时,各国正在努力研究开发在柔性金属基带上涂以YBCO(YBa2Cu3Ox,x=6-7,钇-钡-铜氧化物)厚膜的涂层导体(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目前已实现商品化。

新能源材料发展前景广阔。新能源材料是指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材料,主要包括以储氢材料、燃料电池材料、Si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反应堆核能材料等。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包括高能储氢材料、聚合物电池材料、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等。21世纪,将面临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各国对新能源材料发展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材料的发展。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面临重大的技术突破。生物医学材料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功能的天然或人造高技术新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应用广泛,全世界仅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就有90多个品种、1800余种制品,西方国家在医学上消耗的高分子材料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生物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智能材料代表了材料科学较为活跃的发展方向。智能材料是能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自身功能与特性的一种材料,它可以满足人类的特定要求,达到自诊断、自适应甚至自修复的目的。智能材料的构想来源于仿生(仿生就是模仿大自然中生物的一些独特功能),智能材料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构成一个智能材料系统。目前具有传感与传动特性的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磁感应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和芯片化的材料多功能技术等得到飞速发展,这就使得智能材料的设计、制造、加工和性能结构特征均涉及到了材料学的最前沿领域。

4.电子信息材料发展呈现新趋势

随着电子学向光电子学、光子学迈进,业内普遍认为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光电子材料、光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电子信息材料。电子、光电子用功能单晶将以大尺寸、高均匀性、晶格高完整性为主要发展方向,而新型元器件将向低维化、多功能化、片式化、超高集成度和低能耗方向发展。

纳米电子学是当今电子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固体器件朝着小尺度、低维方向的发展,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纳米量子结构。由于纳米量子结构中受限电子呈现出许多与它们在三维结构中十分不同的、物理内涵十分丰富的新量子现象和效应,它一直在源源不断地被人们用来研制具有新功能和新原理的电子器件,不断地从最基础层面上为开拓电子信息技术的潜力提供新机遇。因此,世界上的科技大国和大财团都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大型研究项目,力求在电子学的新时代占据制高点。其中准一维材料——纳米管、纳米线和分子、电子功能器件成为研究热点。纳米电子学近年来的主要进展有:定向排列的纳米管和纳米线、可集成在塑料上的薄膜晶体管、纳米线交叉电路等。

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用材料由单片集成向系统集成发展。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不断缩小器件的特征尺寸,增加芯片面积以提高集成度和信息处理速度。当前美国AMD公司已开始量产90 nm(纳米)的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而国际上对65nm技术的开发也趋于成熟。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增加,将由单片集成向系统集成发展。

光电子材料向纳米结构、非均质、非线性和非平衡态发展。光电集成将是21世纪光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光电子材料是发展光电信息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材料尺度发展是逐步低维化的即由体材料向薄层、超薄层和纳米结构材料的方向发展,材料系统由均质到非均质、工作特性由线性向非线性、由平衡态向非平衡态发展是其最明显的特征。

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主要向小型化、片式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目前,电子元器件正进入以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新一代元器件时代,它将基本上取代传统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由原来只为适应整机小型化及新工艺要求为主的改进,变成以满足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所提出的特性要求为主,而且是成套满足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世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趋势

新材料在发展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新材料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势。

1.新材料多学科交叉,前沿性技术不断突破,产业进一步融合

随着新材料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转化速度加快,前沿技术的突破使得新兴材料产业不断涌现。同时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结合越来越紧密,材料科学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特别是纳米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材料多学科的交叉,在如生物学、医学、电子学、光学等领域更为凸显。因此,对学科交叉的认知和有力推动将对一个国家新材料产业超前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与基础材料产业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基础材料产业正向新材料产业拓展。伴随着元器件微型化、集成化的趋势,新材料技术与器件的制造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

2.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

美国、日本、欧盟是世界新材料生产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加强对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改造的同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各国政府、部门相继制定了推动新材料产业和科技发展的相关计划,如美国的“国家纳米计划”、“光电子计划”、“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等;日本的“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德国的“21世纪新材料计划”,欧盟的“纳米计划”等。目前,世界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领域。

3.新材料发展由军事需求为主转向民用需求

从20世纪来看,国防和战争的需要、核能的利用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是新材料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将成为新材料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工业的全球化更加注重材料的经济性、知识产权价值和与商业战略的关系,新材料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也会起重要作用。未来新材料的发展将在满足军事需求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围绕如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展开。寓军于民、军民两用材料是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4.新材料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规模迅猛发展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种类和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如计算机、通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纳米产业等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全球生物医用材料的产值超过800亿美元,世界纳米技术的年产值为500亿美元。预计202_年,生物医用材料的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纳米材料产业将成为仅次于芯片制造的世界第二大产业,年产值将达14400亿美元。全世界功能陶瓷的市场总规模预计可达800亿美元

5.跨国公司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加强

跨国公司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这些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产业链完善,主要通过战略联盟、大量的研发投入、产业技术及市场标准制定并控制知识产权,寻求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甚至垄断地位。其中半导体硅材料市场和生产已经形成垄断。202_年,信越、瓦克、住友、MEMC公司、三菱材料公司5家企业硅片销售占国际销售额的79.1%。有机硅材料则是Dow Corning公司、GE公司、Wacker公司和Rhone-Poulenc公司及日本一些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市场。另外,有机氟材料则是Du Pont、Daikin、DN-Hoechst、3M、Ausimont、ATO和ICI等7家公司占据全球90%的生产能力,在全球居于统治地位。

6.高性能、低成本及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

21世纪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将使新材料产品实现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新材料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新型结构材料主要通过提高强韧性、提高温度适应性、延长寿命以及材料的复合化设计等来降低成本;功能材料以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模块集成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来提升材料的性能。面对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巨大压力,生态环境材料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短流程、低污染、低能耗、绿色化生产制造,节约资源以及材料回收循环再利用,是新材料产业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7.新材料产品标准呈现全球化趋势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要求世界不同地方对同一材料采用相同的标准,克服各国材料及其产品数据标准不一的矛盾,避免引起混乱、低效并增加成本,不利于市场应用的国际化。为此,对材料供应商和用户来说,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以相同方式测试材料特性尤为重要,对于新兴市场上的新材料,这种要求意义重大。

若干国家和地区促进新材料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举措

1.美国保持新材料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美国把生物材料、信息材料、纳米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计算科学列为主要前沿研究领域,支撑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和纳米技术等发展,以满足国防、能源、电子信息等重要部门和领域的需求。为此,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与新材料相关的计划,主要包括:“21世纪国家纳米纲要”、“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未来工业材料计划”、“光电子计划”、“光伏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化石能材料计划”、“建筑材料计划”、“NSF先进材料与工艺过程计划”等。

2.日本注重实用性、先进性及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目前,日本将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列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对新材料的研发与传统材料的改进采取了并进的策略,注重于已有材料的性能提高、合理利用及回收再生,并在这些方面领先于世界。

日本在21世纪新材料发展规划中主要考虑环境、资源与能源问题,将研究开发资源与环境协调性的材料以及减轻环境污染且有利于再生利用的材料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制定的发展规划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超级钢铁材料开发计划”等。

3.欧盟将保持在航空航天材料等某些领域的领先优势

欧盟在第六个框架计划中确定了7项优先发展主题,而与新材料有关的就有信息社会技术,纳米技术和多功能材料及其新的生产工艺和设施,航空和航天,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4项。202_年9月,欧盟科研总司决定着力推动“催化剂、光学材料和光电材料、有机电子学和光电学、磁性材料、仿生学、纳米生物技术、超导体、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以及智能纺织原料”十大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

欧盟还制定了多个与新材料相关的计划,主要包括:“第六个框架计划(7项优先主题中有4项与材料有关)”、“欧盟纳米计划”、“COST计划(欧洲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合作计划)”、“尤里卡计划”、“欧洲新材料研究规划”等。欧盟各成员国也都有自己的新材料相关发展规划。如德国、法国、英国等的“纳米计划”、“光产业发展计划”等。

4.韩国力争成为世界新材料科技产业强国

韩国新材料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是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成为世界新材料产业的强国。把材料科技作为确保202_年国家竞争力的6项核心技术之一。

韩国在202_年构想中列出了为未来建立产业竞争力开发必须的材料加工技术清单,包括“下一代高密度存储材料、生态材料、生物材料、自组装的纳米材料技术、未来碳材料技术、高性能结构材料、用于人工感觉系统的智能卫星传感器、利用分子工程的仿生化学加工方法、控制生物功能的材料”。同时,韩国还制定了与新材料相关的主要发展规划,如“韩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202_年构想”、“新产业发展战略”、“纳米科技推广计划”、“NT(纳米技术)综合发展计划(202_~202_)”等。

5.俄罗斯将新材料与化学工艺作为优先发展的科技方向之一

俄罗斯为了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在航空与国防方面与美国抗衡,新材料与化学工艺成为202_~202_科技9个优先发展方向之一,并列出发展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即陶瓷和玻璃材料,膜技术,特种性能的金属和合金,重要战略原料的评估、综合开采和深加工技术,聚合材料和复合材料,超硬合成材料,超导技术,微型冶金生产技术模型。

6.中国实施新材料发展战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十五”期间,为发展新材料促进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高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传统产业与支柱产业的改造及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在新材料领域实施“跨越式发展,突出创新战略,重点突破关键新材料制备技术,加强新材料在国家重点工程、对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应用。在分析国际新材料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设立了“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技术”、“特种功能材料技术”、“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3个主题,并开展 “高温超导材料”、“微电子配套材料”、“国防先进材料”、“高清晰平板显示技术”、“高性能碳纤维研究与开发”、“纳米材料与微机电系统”6个专项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到202_年,已研发并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与新技术,促进了冶金、有色、石化、汽车、建材等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引导、促进、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大型新材料集团,为整体上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巩固国防、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_年03月20日

第四篇: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及世界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及世界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核能这个名词,在经过半个世纪的传播后,大家对它早已不再陌生,不过,每当谈到这个问题时,大众的脸上都不由的露出惊恐的神色,特别是在几次大的核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核能的排斥呼声愈演愈烈。由此也引发了新一轮的发展新能源的风暴。经过我阅读少量书籍,简单的谈谈我个人的想法,只是片面之词。

首先先谈谈中国核能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核事业起源于五十年代,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后来又遭遇了朝鲜战争,当时,美国人曾扬言要对中国本土进行核打击。由此也激发了毛主席和大批科学家进行核武器研究的浪潮。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核科学人历经磨难,期间变化不断,和苏联的关系破裂,美国的威胁,以及国内的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他们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可想而知了。这里,我们要记住的一大批伟人,主要有总负责领导班子,周恩来总理为首,聂荣臻,张爱萍将军等领导者,科学家有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是他们的辛劳,奋不顾身,才有了我们国家的原子弹,氢弹,使中国人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也给第三世界的国家以巨大的鼓舞,具体的影响不做详细叙述。

目前,对核能的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核电站。目前,世界的核电站包括即将建成的总发电量将达到387千兆瓦,约占发电总量的35%。其中法国达到75%,比利时,瑞典,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比例都很大,而中国仅仅只有1%,在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站中,中国连5%都没有,这都说明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核电站运行很安全,最早的1991年秦山核电站,以及1994的大亚湾核电站,至今运行良好。而美国,英国,俄罗斯等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事故。最近的一次,世界最大的核电站,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在202_年3月12日发生特大事故,核能的安全问题称为人们议论的最多的话题啊。事故发生后,对欧洲的冲击最大,德国,比利时的民众都强烈要求关闭核电站,殊不知,能源短缺问题,比核辐射更令人头疼。我们都知道,核聚变所使用的原料是氘和氚,而水中富含氘和氚,一旦这种技术成熟后,我想,核电站,不会从这个世界消失。并且,一旦人们掌握了受控核聚变的技术,能源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并且,辐射问题也将被解决。对核电站的关闭的呼声高涨之时,也带动了人们对新能源的研究的巨大热情。其中,太阳能,水电站,生物质能等是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九十年代开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始新能源的开发,尤其是太阳能。如此可观的能源却不能充分利用,的确是人类的一大损失啊。

第五篇:世界军力新态势

世界军力新态势

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国际反恐成为全球防务领域的焦点。美军事力量现状因此格外引人关注。与此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军事力量的发展处于何种状态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近期出版的《世界军事力量对比》报告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

美国:调整全球兵力部署

美国最引人注目的军事调整是对驻韩美军进行重新部署。朝鲜半岛美国驻军将分阶段从“三八线”和汉城地区后撤。约1.8万人的美军撤至朝鲜半岛最南端,引起了韩国及日本政府的担忧。目前,美军还没有计划撤出驻在日本冲绳的两万名海军陆战队员。美军在关岛的军事设施将进一步扩充。

关于美三军今后的发展方向,战略研究所报告称,根据美海军21世纪作战行动战略,美海军预期成立37个独立的攻击部队,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军事行动。

空军方面,经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空中有效打击战略已经成熟,可能对美空军作战学说及装备采购政策产生一定影响。从2006年到2011年,美空军计划向波音公司租用100架最新型KC-767A加油机,提前3年替换KC-135E空中加油机,以全面提升美空中加油能力。为适应不利作战环境的需求,美空军还在加紧“捕食者”无人机的研发工作。与此同时,可在两个小时之内从美国本土出发对全球任何目标进行攻击的战斗机开发计划也已展开。

为提高地面部队快速部署能力,装备精良的“斯特赖克”装甲旅今年10月正式在美陆军服役,为部队快速部署提供机载装甲保障。“斯特赖克”旅可在96小时之内部署到位,并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连续作战72小时。

欧盟:继续防务一体化进程

在发展安全战略学说的同时,欧盟参与全球军事行动的潜力有所发挥。2003年3月,欧盟部队接替北约部队,在马其顿实施代号为“协和”的维和行动。6月,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由法国领导的联合国在刚果(金)东部的维和行动。这是欧盟首次在欧洲以外领导维和行动,也是欧盟不使用北约军事资源的一次“独立”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在欧盟加快独立防务建设过程中颇具象征意义。另外,欧盟准备明年派兵到波黑与北约维和部队换防的决定也十分引人注目。

当前,欧洲有关未来区域防务计划的讨论仍在继续,但就发展形势来看,欧盟宪法不太可能对各成员国的防务政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虽然一些国家主张欧盟确立集体防务政策,但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英国坚决主张各国在防务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拥有自主权。英国坚持认为,欧盟制定的任何军事协议不得削弱北约地位,欧盟没有必要在北约之外成立单独的军事指挥机构。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欧盟各成员国最终达成一致,新欧洲未来宪法将于2004年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但“一致通过”的决策原则很有可能成为欧洲发挥共同防务潜力的最大障碍。

北约:改革指挥结构提高军事潜力

为适应未来军事任务的需要,北约今年6月宣布裁减指挥机构,并预期在2006年之前完成这一目标。

北约各成员国2003年6月还就北约为提高快速部署能力而组建快速反应部队进一步达成一致。10月15日这支部队在荷兰宣告正式成立。由2.1万人组成的快速反应(快反)部队将在2004年投入训练并有望在2006年加以部署。

与此同时,在北约框架内成立欧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有关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加强与北约以外国家的合作也是北约军事建设重点之一。明年5月,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及斯洛文尼亚将正式加入北约,北约期待上述国家的加入给北约军事潜力注入新的活力。

伊拉克战争期间,法国、德国等欧洲盟国公开反对美英对伊动武,对北约在未来军事行动中采取一致行动产生一定影响。2004年扩大到26个成员国以后,如何在未来的军事决策中达成一致,以确保有效发挥作用,成为北约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亚洲:军事动态引人关注

中亚地区由于边界纠纷、毒品走私及恐怖主义活动不断等不利因素,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困难。为了应对面临的难题,中亚地区加强集体防务。中亚、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及上海合作组织进行了历年来次数最多的军事演习。

在南亚,克什米尔问题仍未解决,印度及巴基斯坦在实际控制线两侧陈兵。同时,印巴两国均在致力于发展战略及战术导弹,并分别加强与他国的军事合作。巴基斯坦全力支持美国的反恐斗争,与俄罗斯加强军事合作对话,并争取伊朗的支持等。印度则致力加强与俄、美的军事合作。2003年2月,印度与法国进行联合演习,之后决定提高空军作战潜力,准备在今后5年内拨款30亿美元用于改进“米格”-27、“米格”-21B、“美洲虎”及“幻影”2000H等机型,以期提高空军电子作战潜力。同时,为加快军队现代化进程,印度还考虑引进诸如集束炸弹、钻地炸弹、激光自我防护系统、远程空对地武器及移动防空武器系统等。

东南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反恐形势严峻。作为反恐手段之一,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加强了军事领域的现代化建设。

东亚地区,作为美国对伊战争的坚定支持者,日本宣布向伊拉克派出1000名自卫队员参与伊重建,并越来越表现出参与国际军事行动的强烈愿望。日本政府已经通过多项法案谋求扩充军事力量,预示着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转折。

俄罗斯:致力于军队现代化建设

军事改革仍是俄罗斯当前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俄国防部认识到,俄军需要缩小规模及加快现代化建设,否则将无力参与国际上重要的军事行动。为此,俄军正在积极制定军队现代化计划,以期加大俄军专业化程度,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俄方计划,到2004年,俄军队数量将从目前的126万人裁减至110万人。

进攻性及防御性战略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是俄提高战略潜力的优先发展重点,新型“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就是证明。为进一步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俄罗斯还将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保障基础设施,计划到2007年将现有的11颗卫星增加到17颗,到2010年达到24颗。同时,具有更先进作战潜力的经济型S-400反导系统将取代S-300系统正式在俄军中服役。

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军事组织的军事合作,是俄罗斯2003军事领域的活动重点。

引人注目的俄美关系并未因伊拉克问题的分歧产生实质性的损害。但是,俄对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已经表现出更大的担忧。作为应对手段,俄罗斯加大了在中亚的军事基地部署,建立了吉尔吉斯斯坦坎特空军基地,并努力促进中亚地区的集体安全防务。

全球军费有所增长

美国2003年的军费预算已达3800亿美元,2004年军费预算还专门为新军事改革拨款250亿美元。与美国相比,欧洲整体用于防务开支的水平不高。欧洲人士担心欧洲军事潜力与美国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即使如此,仍有8个欧洲国家在2003削减了军费,只有加拿大、捷克、法国、挪威及土耳其的军费有所增加。

俄罗斯2003年国防预算从上一年的2950亿卢布(约合99亿美元)上升到3440亿卢布(约合115亿美元),增长部分用于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军事科技研究与开发、军事改革计划及增加军人工资及补贴等。

南亚地区,印度2003年军费预算基本保持不变,为7649亿卢比(约合169亿美元)。东亚地区,日本的国防预算因经济不景气而比去年下降了0.1%,约为414亿美元。

预测2004年国际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关专家认为国际社会将加强协调,努力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来应对共同威胁。

世界核电发展的基本态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