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21-105080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6 18:07: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 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点评: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 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

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点评: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

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达成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点评:这所学校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宁达中学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也成为了当地学生向往的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

——河南郑州 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点评:被誉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范。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范式 之: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

“课变”——记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

“点火时间前置”的课堂

金秋十月,正是赏花煮酒的季节。

记者走进兖州一中的教室听课,发现这里的课堂让人“眩晕”。

一上课,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忙着讲题或布置学习任务,而是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据校长杜金山介绍,“展示”是兖州一中课改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展示真是热闹,仿佛在“打仗”,整座教学楼里像炸了锅。

可记者禁不住疑窦丛生:看不到事先的预习,学生们怎么就能一上来“凭空”开始展示呢?

眼见着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可师生仍然陶醉在“展示”里,意犹未尽。记者看着表,开始替上课教师担起心来——都“展示”35分钟了,45分钟的课只剩下10分钟的“小尾巴”了。

正当记者担心时,原本沸沸扬扬的教室骤然安静下来,整幢教学楼也显得宁静了。

这时老师站到了讲台上,开始在黑板上写“预习目标”。刚才还手舞足蹈的学生这时也都坐回座位,一边等着课代表和几位小组长发“导学案”,一边在本子上认真记录。老师写完“目标”后,就领着学生作“预习”。

记者低头看看学生手里的“导学案”,发现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字,反正面共有四页,内容真不少。这么多的内容,区区10分钟能预习完吗?又怎么能保证预习的效果?另外,刚才的“展示”和现在的“预习”,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为什么展示完了却又要“预习”呢?

记者百思不解,下课后采访了刚才在给高三上语文课的李平老师。

李平老师告诉我,兖州一中的所有课都分为两段,是“35+10”,也即“展示+预习”。课堂前半段占35分钟,就一个目标,组织学生充分展示,而展示的内容就是上节课的最后10分钟里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每节课后半段的10分钟内,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将预习目标具体化。

原来兖州一中每节课的起点在一节课的后10分钟。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 “三步为一课”。

记者和兖州一中老师座谈时,化学老师刘海清用自己的专业术语形容该校的课堂是:10分钟是预热,“课下”时间是自我加热,35分钟展示时熊熊燃烧。

刘老师说,我们是把“点火时间”前置了,让学生在“预热”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自行解决。

一个调查引发的“学案”

兖州一中从202_年开始课改。杜校长说,课改源自我们所做的一项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两率”调查——“课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

调查分为针对教师的和针对学生的。对教师的调查涉及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总体评价。对学生的调查包括“该科课上你精力流失?”:A、一、两分钟 B、5分钟左右

C、10分钟左右 D、20分钟左右。“该科课上你高效学习?”:A、35分钟以上 B、30分钟左右 C、20分钟左右 D、10分钟左右。

调查出来的数据触目惊心:课堂精力流失率竟高达38%,而高效学习率不到50%。

回想起那时的课堂,杜校长说:“校园飞来一只鸟,几乎全校学生都能知道。稍有风吹草动,学生的目光唰一下就飘走了,精力流失太高了。”

他还发现了另一个现象,患了感冒的老师课堂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老师嗓子不舒服就会少讲。他在和学生的攀谈中也了解到,很多学生最怕老师遇到高兴事,因为老师情绪高涨时往往嘴巴就刹不住车,讲起来没完没了。教师少讲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事实发人深思。

“两率”调查同样让教师感到震惊。

李平老师说,那一刻自己真的感觉成了“悲剧英雄”——嗓子教哑了,身体累垮了,结果却事与愿违。老师们也认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学校适时提出“严格规范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谁都能成功”,高效课堂必须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

在课堂上,兖州一中的教师开始不讲了,改为鼓励学生展示,遇到学生“卡壳”时,老师也只是适度“点拨”。兖州一中初步形成了“预习+展示”的高效课堂模式。

杜校长并不讳言兖州一中曾经师从杜郎口中学。他认为,杜郎口教改的意义在于让传统课堂从低效转变为有效甚至高效。杜郎口中学的“人人参与”、“个个精彩”从哪里来?从解放学生的学习主权上来,开放课堂就是“放生”!

然而,“高效课堂”的探索没实施多久,问题就出现了。因为高中无法像初中那样设置专门的预习课,没有预习就不会有展示,没有展示哪会有高效?可一节课满打满算也就45分钟,老师们难免顾此失彼。时间的矛盾导致高效课堂效果不好,老师们垂头丧气,有些人又悄悄改回“老路子”上去了。

怎么办?那就反复调整,把课堂重新“洗牌”试试。

当这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后,杜校长一下从办公室的沙发上跳起来!

他和老师们商量,咱建个“教学孵化室”吧。他说孵化室可不是“实验室”,不是试验行与不行,而是认定能行,需要找到推广的“方法”的。

学校每天都会在孵化室安排一些课程,让老师们去讲,去品,去研究。

他们把原有课堂的结构打破,把展示前置到一上课就开始,预习时间放在课下,学生课后和晚自习的时间都变成了“预习”时间。

但接下来又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怎样才能保证课下的预习效果?

他们继续“孵化”,搞预习目标,然后又把“预习目标”孵化成今天的“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引领学习,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自学能力非一日之功。他们又孵化出另一个解决方案,在学生课下的“独学”之外,鼓励学生走向社区,和同学结成学习团队,进行“对学+群学”。杜金山打了个比喻,这叫“学骑自行车”,一辆自行车,几个人一起学,会的教给不会的,相互把持,相互切磋。

孵化室的成果出来了,兖州一中的课堂“变革”也随之成型了。杜校长决定向全校的各个年级推广,就连面临着高考升学的毕业班也得改!导学案:教与学的“路线图”

在兖州一中,教师要把主要工作放在课前的“引导”准备上,“导学案”成为能否高效的关键。

在课改初期,教师上课前要编制“预习提纲”。

最初的“预习提纲”的结构比较随意,除了一个教学目标外,对功能、容量、格式、结构等都没有做出具体要求。很快,他们发现,“预习提纲”逐渐变成了习题集和考试卷,有些老师甚至图省事用电脑下载、复制别人的资料。其结果是学生预习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大量的习题,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效果越来越差。

他们分析了原因,认为“预习提纲”这种方式,无法承载课堂改革的重任,必须围绕引导学生“实现高效和充满兴趣的学习前置”为目标,重点应该在“学习引导”上。

导和学两个字,促成他们想到了“导学案”。

“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新出炉的导学案和“作业”、“试卷”有根本的不同,分为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

他们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每个导学案都经三次生成。

“启发引导,做最优秀的学习者”。课改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给教师重新定位,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一个“教者”变成“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

教务处主任曹民山说,让老师们做学习者,改变了过去教师的枯燥单调重复的工作,唤醒了教师对职业的理解和追求,增强了工作幸福感。

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引发了课堂的根本变化。

王雪钰老师说,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

樊庆勇老师形象地说,以前上课是教师揪着学生的头发“硬拔”,现在是给了学生一把“梯子”;以前上课是对老师“嗓子”要求高,现在是对“脑袋”要求高了。

他们出台了与众不同的课堂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师生相长来评价教学效绩。让学生敢问,敢说,敢上黑板展示,敢下桌讨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智慧火花的迸溅和灵感的生成,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要注意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人数和密度,力争人人参与。

他们的高效课堂从教师传统的一言堂变成了百家鸣,教师由传授者变成了策划者,由单纯的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学生的学习也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变死记硬背为体验感悟,从而实现了课堂根本性的变革。

兖州一中同时建立了关于高效课堂的“体验性学习”、“激励性评价”、“即时化管理”机制。在他们的课堂上,师亦生,生即师,师生相长,教师上课也是“上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激荡和交流中,教师作为“首席学习者”,成为全班最优秀的学习者。

地理老师梁忠说,以前在讲述“喀斯特地貌形成”时,连教材也一致认为是由可溶性的碳酸盐形成的,可一个学生却改变了这个结论,他通过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到加拿大有一片喀斯特地貌恰恰是硫酸盐“微溶”形成的。梁老师说,是学生丰富了他的知识,也成了他学习的“伙伴”。

解放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杜校长说,这种师生合作共同成长的教学方式,在兖州一中被叫做“与泰森合作打败泰森”,“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学生:争当“学长”

兖州一中每天只有7节课,上午四节课,7:55—11:40;下午三节课,14:00—16:55;晚上19:05—21:55是住校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走读生也可来校,但在20:55就应离校。

杜校长对记者说,“循环大课堂”不仅解决了课堂高效的问题,也解决了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问题”。

他还给记者算了笔帐,以前由于各校盛行周末和假期补课,学生校外自主时间每个月只有1天,一年累积自主时间也不超过30天。现在山东实行规范办学,学生每年校外自主时间达170天。

每年减少100多天上课时间,尚能保证办学质量不下滑,这就取决于学生会学习。兖州一中的每个学生都懂得,要学习好,就必须保持这样的学风:主动参与、注重体验、善于质疑、勇于创新、规范细致、严谨缜密。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杜校长的回答是:从“解放学生”入手。

兖州一中致力于从五个方面解放学生。

解放学生的身份,把学生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一个教育者和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解放学生的地位,使学生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学习的主人。解放学生的学习身心,让学生不只用眼睛看课、用耳

朵听课,还要调动各种感官,运用一切方法,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解放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和体验紧密结合,形成活泼的绿色生态“大课堂”。解放对学生的评价,由用一把尺子变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五大解放”带来了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变革,学生们“飞”起来了,“动”起来了,“游”起来了。

高二年级的李欣同学对记者说,课上,老师给了我们学案,让我们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然后我们课下进行预习,一般先是独学,能学懂50%,剩下的我们会寻找自己的“对子”,进行研究性学习,一般可以弄懂70%。兖州一中把高效学习组织,从课堂拓展到了校园和社区里。

兖州一中的课上同样分为几个小组。每个组都由学力较高的学生担任“学长”,但学力一般的同学也有可能在某一问题上有着更好的理解和见解,那么这位同学就会成为某一问题的“学长”,他自然会受到大家尊崇。争当学长,成为学生课下学习的动力。

学生郭俊飞和住在同一社区的几个同学结成了自己的学习团队,在节假日、双休日里,几个孩子会聚在一起学习。郭俊飞的爸爸对记者说,郭俊飞原来学习自觉性不强,自从升入高中后,他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都增强了。这位父亲说:“孩子告诉我,假如不好好学,一上课要展示的时候,自己不仅丢了面子,还给小组抹黑!”

为了便于学生在课下自学,学校会把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刊登在网站上,学生们只要下载,就可以“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了。

王杰同学告诉记者,以前觉得课上45分钟难捱,现在感觉时间真短;以前一上课就紧张,总怕老师提问,现在是争着发言,因为展示后得到好评,感觉得到了尊重,心里愉悦高兴。

课上高效和课下高效,在兖州一中催生了一大批会学习的“学长”。

李平老师班上有个“学长”,在学《荆轲》时语出惊人,他从书本中找出了四个依据,归结出荆轲是位“入世的出世者”,颠覆了荆轲作为“侠客和英雄”的形象。这位学生还在自己学案后面的“感悟与反思”里写道:“图穷匕现惊秦天,燕士侠入秦宫殿。渐离击筑抒胸臆,一世悲歌易水边。”

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著名教育专家王恩大在调研了兖州一中的课改之后,欣喜地评价说,兖州一中的课改,是“一场课堂教学制度的革命”,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创造性地解决“预习”问题,激活学生预习中的合作和探究欲望,实现了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记者在兖州一中采访,巧遇了前来交流的山东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赵校长对记者说,兖州一中的思与行,证明高中学校只要抓住关键,是可以解决高中素质教育的课堂问题的。他认为兖州一中的课改模式,带有很强的普适性。对话杜金山: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踩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

中国教师报:杜校长,我们在兖州一中的课改中似乎看到了杜郎口的影子?

杜金山:兖州一中的课改的确吸取了杜郎口课改的精髓。

我们202_年开始课改,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怎样解决教师的课堂观念?困惑就集中在课堂上。这个时候读到《中国教师报》对杜郎口课改的报道,然后我就组织人去取经,回来结合我们的“三步六段”开始了高中教学的改革实验。兖州一中还被山东省教育厅列为学习杜郎口的实践典型,202_年4月21日,山东省学习实践杜郎口教学改革经验现场会在兖州一中召开。

中国教师报:与杜郎口做个比较吧。你们从杜郎口吸收到的精髓是什么?

又从此基础上有了哪些进步与完善?

杜金山:我一直以为崔其升了不起。他带给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让我们终于恍然大悟,知道了该如何让学生“自主”。有人评价说,杜郎口解决的是“课上”效益,兖州一中解决的是“课上和课下”效益。如果要说两校的不同,杜郎口是从改变课堂“组织”入手,我们是从改变传统课堂的“结构”入手,杜郎口是“10+35”,我们是“35+10”。别看是时间的颠倒,但意义完全不同,杜郎口课堂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是连贯的,我们的“展示+预习”则是截然不同的两段。展示是属于上节课的内容,预习是下节课的预习。但相同的是,两者都属“自主学习”,瞄准的都是“高效”,殊途同归!

“踩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兖州一中无论走多远,都始终对杜郎口充满感激,兖州一中愿意和杜郎口一起,承担课堂改革的使命。

中国教师报:你当初怎么会想到打破传统课堂的结构呢?

杜金山:打破传统课堂的结构,形成“循环大课堂”,这应该是我们的“独创”。在杜郎口,可以设置专门的预习课,可高中不同于初中,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课时拿来做专门预习课。可没有预习就不会有精彩的展示。

怎么办?我们绞尽脑汁。就想到了把预习延伸,向课下延伸。也有老师形象地说我们的“循环大课堂”,是揪住课上10分钟的“小尾巴”,一直让它对接到 了校长们的一厢情愿。

鉴于此,我们必须寻找到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在教师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让他们切实体会到理论的指导意义,从而自觉地学习。

中国教师报:兖州一中是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的?

杜金山: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模式是实践——反思模式。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当前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开放课堂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最简捷有效的方法。在我们学校,我套用老祖宗的话:教学相长。也就是通过开放课堂,把这四个字变成现实。

中国教师报:“学者”一词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发展。

杜金山:我们学校有这样一句话,是说老师的,叫“57人中最优秀的学习者”,师生实现角色的平等转变,一个班级师生57人,人人是教者,人人是学者,教师就是这样在成就学生中发展了自己。我们还有一句话叫“与泰森合作打败泰森”,教师正是在这样的发展中,体会到与学生合作的意义。

中国教师报:有人说课改最难改变的是老师?

杜金山:202_年我们课改之初,我曾对老师们讲,你们想不想不再重复机械地批改作业?想不想夜里不再上自习?想不想不再整天板着脸孔装圣人?会有哪个老师不想?关键是怎样引导,要让他们明白,要实现这样的“理想”,就必须去改变!在变中体验成功,在学中体会成长,在习中感悟升华。

“占有”是为了“还给”

中国教师报:会不会有人说你们还是“死揪”时间的应试教育?

杜金山:怎么会是应试?兖州一中早在山东省规范化办学之前就不应试了。传统教育,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我们这种课堂体现出学习的“时间效益”,把课下的时间用于学生更有益地发展上,“导学案”既是方向盘也是路线图,既有目标又有方法。我们常说,“工作即学习、进步和创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他们终身拥有的能力。

兖州一中的学生很少有参加校外举办的补习班的,更很少有去网吧上网打游戏的。不是简单的时间占有问题,是层次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了,“占有”是为了“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校园还给学生”,三个“还给”旨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敢说话,敢评价,也会评价。我们认为,未来的学校,校园里其实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学生”。

中国教师报:兖州一中不追求升学率吗?

杜金山:不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的。山东省不搞升学率排名。但我可以坦荡地说,家长对我们的升学是满意的,而且非常满意。对一个学校来讲,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了,升学自然也不会差!

必须走向高效学习

中国教师报:有人在看过兖州一中的课改后,感慨地说,也就是在山东„„

杜金山:兖州一中是乘山东省规范办学的“春风”涌现出来的,有人说叫“异军突起”。其实,教育早就应该这样“规范”,规范证明了山东的教育管理者有水平,有眼光。这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必须面对的未来问题!我刚才说到传统课堂的积重难返,我现在要说的是,“规范”让我们看到了曙光,看到了明天!

中国教师报:一进校门,兖州一中绿树成荫,水池前的两棵树上挂满了中国结,上面还写着学生的名字。

杜金山: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不仅解放了学生,也培养了学生极强的学习能力。我们一直认为,学习能力就是课堂生存能力,也是素质教育最关键的那个

“素质”。高效课堂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他们有时间搞一系列活动,比如社团活动,我们有英语节、语文节、体育节、激情合唱节、感恩教育节等,全部由学生自己策划和组织,教师退居“二线”。高考前夕,我校高一的同学把两棵大树装饰一新,挂上中国结,激励自己的学长能实现上理想大学的梦想,那些中国结是祝福。

中国教师报:据说你们总结出来的“十大自主学习能力”,风靡了全国。

杜金山:风靡我可不敢说,兖州一中毕竟还处在成长阶段,现在有不少同行前来交流,比如天津跃华中学、山东昌乐二中、江苏翔宇中学等,他们对兖州一中的评价是“素质教育”,说兖州一中找到了素质教育的“出口”,也解决了高中教育诸多的难点。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也来过,他“看”了我们的课堂,评价很高,当然他这个人一向谦逊,是鼓励我们。

刚才我说,高效课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总结为“十大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够让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地学习。假如没有这些能力,学生们就不会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区。十大能力还包括,“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等。

必须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

循环大课堂让我们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一、课堂概述

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指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

简称循环大课堂

从六段教学法 三步六段教学法 35+10大循环模式 向课下延伸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范式 之 洋思的课堂教学改革

洋思人首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正是得利于这八个字,质量才年年上升,连创奇迹。洋思的每口教室里都有这么一句话,“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蔡校长说这一思想和做法是当年特殊的困境逼出来的。80年代初,学校刚创办时,设备简陋,生源差,教师多数是代课教师,民办教师。他们上课“满堂灌”,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作业压到课外。学生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他们逐渐体会到:课上只有让学生紧张地学习,才能提高质量。于是,他就狠抓了“当堂完成作业”这 即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就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洲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总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由传统的“集体授课制”变为“个体”和“集体”相结合,以“个体”为主的形式,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老师满堂撞,变为如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了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

(一)江苏省有个泰兴市,泰兴市有个天星镇,天星镇有个洋思村,洋思村有个闻名遐迩的洋思中学。

洋思中学是一个奇迹,但实实在在是一个实绩。

这所中学连续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百分之百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全校几乎每一位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优秀率名列全市之首的好成绩。

这所曾经是被称做“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省德育先进、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

于是,远近各地各阶层望子成材的家长,纷纷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受教育,现在25 00名在校生中,有2100多名是交费的外地学生。

于是,各地教育界的同仁纷纷踏来,每天都有几百人前来参观学习。前来考查的领导与来宾已超过25万人次。

于是商家也打起了“洋思”的主意,竖起了“洋思中学招待所”之类的招牌,一所学校居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一时间,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洋思旋风”,有人称“洋思热”,有人称“洋思现象”,洋思中学成了一个迷。

人们在用各种目光打量洋思,不少人也带有各种疑惑,有人赞叹,有人惊讶,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这样,中国也就会成为教育强国了。”

一、洋思中学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 l、神奇的质量。

这所三年制的农村初级中学,入学的学生成绩是其它中学选拔之后录取的,有1/2的学生语文、数学两科成绩不足120分,而入学之后,期中、期未经市里统一检测的成绩又远远高于其它学校。202_年秋季开学检测编班时,初一新生有一半不及格,但是当期中考试时学生成绩却十分喜人,班班英语成绩平均都在96分以上。

与一些学校“笑脸迎领导,冷眼看家长”不同,蔡林森校长经常对教师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对我们的信任,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评判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裁判”是家长,是广大人民群众。学校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每学期,学校都定期召开家长会,会上年级组向家长作出承诺,汇报承诺情况和今后打算,请家长监督。学校设了六个校长信箱,欢迎家长随时提出批评改进意见。每个月,学校都要发一份问卷调查给每位家长,征求家长对教师、对教学、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填好的问卷不交给班主任,学生回校时交到门卫处,而大量的统计工作都由学校领导亲自完成。对家长好的建议,学校尽量吸收;对家长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批评意见,学校毫不怠慢地进行查处、纠正。

到洋思上初一的学生都稚气未脱,大多 经验”收入已多达200万元。尽管如此,每年来访者仍递增20%左右。

三是应邀外出讲学、讲课和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教师人数多。据统计,从1994年起,洋思中学有12名教师近百次外出讲学,有12名教师外出上示范课300余节,有7人获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省特级教师、省名校长和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校长蔡林森还两次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与此同时,学校获得的荣誉也与日俱增: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

二、洋思中学是怎样创造奇迹的

1、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1)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

洋思人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坚定有力的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人的心坎上。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都坚信这八个大字,而且洋思人说起这句话时,总是充满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努力实践这样的教育理念,终于成就了洋思中学这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洋思中学的这个信念是由蔡林森校长树立起来的,这是他从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经历中悟出来的道理,并且在洋思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了,才取得了如今这样的效果。蔡林森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小时候都在老家的小学里上学,成绩均不理想。大儿子上一年级时,不识数,跟不上班;二儿子上四年级时,曾经把成绩报告单上的算术“68”分改成“88”分;小女儿小学毕业时,成绩全初中班倒数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同行们看来是那样不可思议,但是,洋恩人真的这样做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蔡林森是这样说的,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在蔡林森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让学生由“璞”成“玉”,最有说服力。事实上,到洋思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璞’,经过洋思人创造性的“打磨”,最终使他们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同时,还承担着风险。洋思人为什么敢于这样做?这是因为他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蔡林森说:“如果有的学生没教好,那也是暂时的,是因为方法不对。”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好学生留在城里,差学生送到洋思去。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似的。洋思的老师听了不舒服,蔡林森听了很是高兴,他对老师们说:“大家不要‘生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自信,并非“空穴来风”,洋思人有十几年成功的实践经验,有蔚然成为风的爱生传统,有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202_年秋学期,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还是有200多名“特差生”难以进门。这些学生家长很激动:“我们就相信洋思,来了就不想回去!”只要收下,给多少钱都愿意!“你们既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要收下我们的孩子!”面对家长殷切期待的目光,洋思领导班子紧急磋商后决定:全部收下。

2、有一套科学具体的操作办法。(1)从坚定信心抓起—一让人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

学年开学初,洋思中学要举办三次全校演讲会,一次是教师演讲会,一次是学生演讲会,一次是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平时,又通过班会,校内传媒与相关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

(2)从上课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我们可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洋思现在的“后教”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 目的。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教学致胜的法宝。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固步自封或将其教条化,而是结合自己在实践中日渐逼近教学本质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现在,在洋思人的思想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正如洋思中学校歌中所唱的那样:“先学后教,播下智慧和希望。”

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人的做法是——每周初进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集中到一起,此时,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这就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已经会的就不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另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我们习惯上认为,教师“深挖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

到洋思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讲座交流,教师讲得很少,几乎成了“哑巴”。洋思的课堂上,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达到35分钟以上。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

“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其中奥妙无穷。“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既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

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几乎成了“哑巴”,不是说教师“无为”,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此,蔡林森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引桥”、“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

路”,不走“岔路”。生生互学,师生互教。“兵”教“兵”,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这是一堂化学课——“化合价”,学生在自学之后,教师出示检测题;标出氯化钾、氯化镁、铁、氢氧化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四个学生板演,教师则在下面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几分钟过去了,教师鼓励学生“看看板演的同学有没有错误的地方,有的话请上来更正,并署上自己的名字。”课堂上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争着上去改正错误。对铁的化合价到底是多少产生了3种不同的意见,十2,十3,0。教师在评到这题时,让他们分别说出理由,写“0价” 的学生回答:“我认为他们说得都不对,因为铁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教师进行表扬。在活跃而热烈的讨论中,教师不费一字一句,不会的学生理解了,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向不会的学生做了清楚的解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洋思的“兵”教“兵”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洋思的学生中,学习“有困难的”比较多,在课堂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下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洋思的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学生生活都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一点,开展了“一帮一”、“兵帮兵”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初一(9)班的张春霞,家里比较贫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老师让班长、数学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坐在她的周围,一起负责“补差”。刚开始学英语单词时,由于学习不得法,她老是记不住,负责英语补差的学习委员利用点滴时间帮助她过关,还组织全班同学每人教会她一个单词。另外,班级成立助困组,每两个星期到她家去一次,看望安慰她的家人。她被深深感动了,各方面的表现都好了很多。冯璇是初三(1)班的插班生,刚进来的时候物理只有三十几分。教师帮他找了物理成绩较好的黄磊作他的“师傅”,“承包”他的学习。黄磊立即制定了“扶贫”计划,先让冯漩对学习产生兴趣,然后从学习的各个环节去帮助他。一堂课下来黄磊会随时抽查课上的内容。一天下来,他们又会在一起回忆当天所学的内容。天天如此,一段时间下来,冯璇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

(二)动脑动手学习。

洋思人所说的从“做”中学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操作感知”,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悟道,乃至有所创新。

在洋思,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各自的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往往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洋思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体现出了明显的后劲。有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后,考入了某重点中学,刚进校的时候,成绩并不突出,后来生病住院一段时间,由于在洋思养成的良好自学习惯,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他通过自学,不仅跟上了教学进度,而且在康复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到洋思中学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所谓“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 一英语最近的一次检测,初一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还不到1分。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科”,学校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校”。

(3)从生活抓起。

养成一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

蔡林森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教会学求知,生活是一本书,生活也是一门课程。蔡林森所说的生活课程,是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物、交往等方方面面。

在洋思中学的生活区,随处可见“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等标语,不知情者看了也许会哑然失笑,初中学生吃饭、睡觉还用学吗?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

在洋思,我们看到了学生吃午饭的情景:11点15分,下课铃响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就餐顺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时段走出教室,有秩序地走进餐厅,等本桌的8名同学都来齐了,方才坐下,其中的值日生负责分饭、分菜。楼上楼下

202_多名学生同时用餐,听不到任何喧哗,没有人乱跑乱蹿。20分钟左右,所有学生全部吃完,并将餐桌、碗筷洗刷干净。我们注意到,不少餐桌上都有一只插着绢花的精巧小花瓶。司务长告诉我们,那是文明餐桌的标志。文明餐桌有4条标准:分菜公平,桌面整洁,无剩饭剩菜,不讲闲话。要求分菜时,学会关心人,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吃饭时,先多吃饭少吃菜,再少吃饭,多吃菜,最后喝汤,保证不剩一粒米。

洋思的学生大多是寄宿生。早晨起床铃响后,先醒的同学必须叫醒同室其他同学,然后上铺的同学先整理床铺,后到水池上洗漱,下铺的学生则反之,这样202_多名学生20分钟之内都能保证整理好床铺,洗漱完毕,准时到操场上集中早锻炼。

洋思202_多名寄宿生的零用钱都存放在生活指导老师那里,要用向老师支取,但要说明用途,且无特殊需要,一次支取不得超过

10元。

这里有平等观念的教育,有劳动观念的教育,有勤俭节约的教育,有效率意识的教育,有友爱思想的教育,还有艰苦奋斗思想和理财观念的教育。

谁说学会吃饭、睡觉、洗漱不值一提?

为了让学生学好“生活”这门必修课,洋思人狠下了一番功夫:一是重视生活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他们挑选生活指导教师的条件近乎苛刻,1999年秋,洋思中学以优厚待遇向社会公开招聘生活指导教师,前来应征的有数百人,经初步考察后,其中

50人分批到学校试用,首批

10名试用人员中仅录用了1人。洋思的生活指导教师决不是一般临时工,而是一个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有一定育人技能的高素质群体,他们经过岗位培训后;在洋思中学这个奋发向上、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很快进入了角色。二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洋思中学没有把“生活课程”的实施一股脑儿推给生活指导教师。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有明确的责任,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宿舍少了东西,生活指导教师必须赔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学生偷窃,要扣班级考核分数、扣有关教师的奖金,同时,年级负责人(分校长)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三是坚持从点滴做起。比如,新生刚进校,宿舍里垃圾较多,他们就

开关于宿舍垃圾的会议,要求学生少吃零食,比哪一层宿舍的垃圾少;吃饭体桌上只要有一粒米,全桌的人都不能离开;天气有了变化,要求学生注意增减衣服,生活指导教师在宿舍门前逐一检查;遇到外来客人,必须笑脸相迎,彬彬有礼。四是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宿舍、餐厅都有广播,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此外,他们还把“生活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三好生”的评比条件,“三好生”所在宿舍必须是文明宿舍,所在的餐桌必须是文明餐桌,否则就不能评上“三好生”。

3、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1)层层承包,变坐班为包班,实行一票否决制。

洋思的校长要包学校全部工作创一流水平,其中包括德育工作的创优、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育的达标、学校的安全稳定、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洋思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包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达标,包后进生转化,包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后勤人员要包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如食堂工作人员要包食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包师生准时吃到热饭热菜;保证菜肴烹制味美可口。宿舍管理人员要包宿舍内、浴室内无打闹、欺侮小同学现象,无失窃现象;学生晚上按时睡觉,室内无随便讲话现象。保管室人员要腿勤、手勤、眼勤,保证及时将校园内被散失的校产收入仓库,经常清仓查库,及时修旧利废,等等。

洋思中学不实行坐班制而是实行包班制,教师、职员无一例外,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达不到工作要求时,不能奖励,奖金为零。

洋思的承包责任制有严格的措施作保证。近年来,学校挤出资金,加大了奖励的力度。同时,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出了问题,完不成承包任务,都会受到处罚。202_年

10月,学校一名副教导主任团为不能带头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被撤销职务。202_年11月,一名生活指导教师因宿舍内一起偶发事件处理不力,且未及时上报学校,被辞退。

一个“包”字,给学校注入了不尽的活力。1997年前,洋思中学只有9个班,到202_年,就增加了

47个班。规模的急剧膨胀,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从而是砸了洋思这块金字招牌。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学校又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实行分校制。一个年级设两个分校,全校六个分校。学校定期评选最佳分校,予以表彰奖励。分校长通过竞选演说、教师民主投票、学校综合考察产生,任期一年,一年后优胜劣汰,胜任者再通过竞争上岗。分校长可以自行“组阁”,选配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权。办公经费使用和奖金考核发放权、人事调配权,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竞选钢领”与学校签定责任书。突增20个班级60多名新教师,但一切工作比往年更井井有条,更卓有成效。

(2)以培训为保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洋思的教育方法与要求。现在在洋思中学工作不超过

3年的青年教师超过三分之二,虽然他们是洋思到高校去精挑细选来的,但毕竟缺乏实践经验,对洋思经验更是陌生。如何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掌握或基本掌握洋思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呢?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狠抓了集体备课。备课时,先把去年最好的教师的教案复印给大家,由老教师给大家讲教案,疏通教材;然后大家修改教案,比谁改得火改得好;各自改好后,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执笔、定案;再把定下的教案印发给大家。上课前,个人根据本班实际,再对教案作适当调整。每节课上完后,必须写好教后一得。授课时,师父总是一节不漏地听徒弟的汇报课,及时发现、研究问题,并通过评课会、计划会、总结会、考后分析会及各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扬长避短地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洋思,许多师傅都是这样将自己十几年、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的。集体的智慧、统一的教案,相互间的课堂观摩,再加上这样真诚的协作精神,使新教师迅速地走上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教学之路,青年教师成熟周期大大缩短。许多来宾走进洋思一些年轻教师的课堂后,简直不敢相信,上出这样高效率的课的教师,竟是一些只工作了一年或几个月的新手。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洋思中学以普通的办学条件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就,吸引了无数教育同行的目光。有人凭直觉总结说:洋思中学是以三个“三流”赢来一个“一流”,难能可贵。

三个“三流”,何以能换得一个“一流”?深入地了解了洋思的全部经验,我们发现,洋思现象绝非偶然。

在所谓的三个“三流”中,有一个“三流”。的确,洋思中学的教师学历不高,甚至偏低。按照一般的观点,即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来看,他们确实够不上一流。但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在洋思中学,这种能力得到了特别的强化。该校校长蔡林森认为: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决不是教师教出来、逼出来的,而是靠他们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怎么叫做是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师讲完了、讲清了就行,只有学生学会了,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洋思中学,教师备课不能只备怎样教、怎样讲,而是要备学生怎样学习——把教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备课的重点。按规定如果教师备课达不到这个要求,就是合格,要推倒重来。

蔡校长的以学为本的思想,引起了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基本格局的根本性变化。根据蔡校长的介绍,他所满意的效果好的课,教师一般只讲7、8分钟,而学生学习活动时的时间要达到35分钟以上。从我们考察的3堂课来看,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而是“满堂学”,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紧张智力活动的时间也都能达到35分钟以上。

洋思中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这么少,也许是引起异义的焦点之一。殊不知这恰恰是洋思经验的精髓所在。现在有一种说法叫“该讲的还是要讲”。这话当然有道理,但该讲不该讲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是教师的判断还是学生的需

要?如果是教师的判断,教师认为得意的地方就放开讲,那还是“以教为本”,未必适合学生的需要。如果从学生的需要考虑,则可以作进一步讨论,学生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疑问,是老师直接讲给他听好、还是让他自己动一番脑子好?洋思中学摒弃了“以教为本”的思想,就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也启发学生自己动一番脑子,所以把教师讲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教师讲的时间少,学生学的时间必然会多;而更可贵的是他们并不简单地划分时间,更注重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这一点,蔡校长本人正在进行精细的研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会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授也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这就是目前面上课堂教学花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而洋思中学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学、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学会了学习。教学过程中实质上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发展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不是哪个人的刻意追求或仁慈赋予,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所天然具有的。但可惜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这种教育的基本事实相去甚远。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经过代代传习,已经形成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许多教师教学改革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他们的全面素质(包括教学组织能力)也并不比洋思中学的教师落后,但他们的改革却步履维艰,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已有经验系统在起作用。当这种经验系统能够派上用场的时候,是不愿放弃的,更何况目前还有许多相关因素在强化这种经验系统。但在洋思可不行,这种经验系统一定要改革以后才能适应需要;而一旦实行了改革,他们的教育实践就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所以,我们学习洋思的经验,恐怕首先得学习他们重组经验系统的决心和行动。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范式 之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不让教师进课堂 ” 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曾经引发过很大的争议,早在去年(09年)他们就规定:上课铃打响之后,严禁教师“进课堂”,是剑走偏锋还是制造噱头?教师不进课堂学生能学会吗,作为民办学校的新知是不是在玩火?

其实,三年前新知就曾遭遇过某些质疑。原本学校办得风生水起的,干嘛要数次跑到山东的杜郎口拜师取经?学就学呗,又干嘛旗帜鲜明地喊出来“学习就是照搬照抄”?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 帖”。

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一切学习都应是自学。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当年也有人指责崔校长“偏激”。可今天的课改,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正“从杜郎口出发”吗?

徐翔还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遇见杜郎口,是不是也会碰上新知,因为新知秉承的是,“凡事从理解与爱出发”。理解与热爱学生,不正是课改的基点吗?

如今的新知已经成为连云港甚至是江苏省著名的课改名校了。民办校长徐翔“兼职”受聘担任灌南县教科所所长。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以学生“学”为本,创设了“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徐翔介绍,新知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是赋予“沉默的大多数”以本来就应该有的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面对文本和世界。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学校副校长徐辉介绍说,新知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视其为走向终身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素质。

新知学校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交流的。“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新知重视“交流”,但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在新知,学习不仅指发生在课堂上,他们把学习延伸到校园。在新知的校园,随处可见的是学生们的激情表演和公开展示,间或学生们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新知学校认为,课堂学习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思维的状态和品质上,而不在“众声喧哗”之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应植根于他对学习过程本身的体验和喜爱,以及作为一个明天的社会人的责任,而不是有所待于他者或某种外力。

新知是江苏省较早接触杜郎口模式并开始“临帖”的学校。

曾经做过中学和大学教师的徐翔,是中国教育报202_年度的“十大读书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嗜书如命的校长,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行起事来更是少有的果敢:新知严禁教师进课堂。

教师可以不进课堂吗?教师不进课堂能保证学生学得好吗?教师不进课堂了,学生们在干什么„„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走进了新知。

学习原本就是“自学” 徐翔发现,过去课堂上教师替代和包办了学生的一切,可仅仅靠教师的“灌输”,不仅效果不好,而且造成了普遍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教与学”的矛盾纠葛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这个时候,徐翔幸遇了杜郎口。“在杜郎口中学,我们真正看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什么样子,知道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徐翔回忆说,杜郎口解决了他“90%”的困惑。

可真要搬杜郎口模式,新知又遇到了困难。

在最初的几天,学生们很新鲜,可教师们傻了眼。一节英语课,教师让全班学生“爬”黑板默写,6个单词却耗时12分钟。满教室的桌椅碰撞声不断,课堂秩序大乱。更尴尬的是,一节课仅够一个学习小组刚巧展示完,教师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下课铃声就响了。

徐翔陷入了沉思:课堂“活”了,却乱了,是不是因为缺少引导和监督?是不是还缺少灵活的手段?是不是老师们的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

徐翔说,一切的学习都应该是自学。课堂出现的问题,是不是没有抓住这个“神”呢?

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

徐翔介绍,新知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是赋予“沉默的大多数”以本来就应该有的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面对文本和世界。“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范式 之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

(一)一、学校概况及改革成效

二、“三三六”模式介绍

(一)“三三六”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一

课改近十年来,杜郎口中学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逐渐提炼升华出一套具有鲜明杜郎口特色的教改体系,可称之为“杜郎口模式”,或称为“三三六”模式。

“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

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反馈,是对展示过程中的死角进一步解决,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障性。预习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长时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已经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的体验中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预习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这个过程既有自主学习、自悟,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的联想,其中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学生们又运用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对一朵小花进行表述,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展示环节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进行“展现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展示课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学生先就自己的预习展开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的“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打个比喻,就像学生食堂的打饭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教师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他要特别注

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练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地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笔在地板上演算。脑、眼、耳、口、手并用,思维活跃,方法灵活。通过反馈课的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和反馈模块都占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杜郎口中学没有自习课,所有的课都是“正课”,即便是一般学校有的早读,也全部是由语文和英语老师轮流着上课。

(二)“三三六”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二: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其基本框架如下:

1、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课堂体系:

课堂时间模式:10+35(师10分钟,生35分钟)课堂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参与。

2、杜郎口中学教改的实践特点(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能够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改革立足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者必须融入教育对象中,避免师生精神和情感的分离。

尊重是办好教育的前提,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民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保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教学要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有不同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并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鼓励学生在任何场景里进行争辩,争辩可以相互学习,可以开发思维,可以喻事明理。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主角,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场景与舞台。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

4、杜郎口中学课堂评价标准的演变

1999年秋,杜郎口中学针对“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进行了课改,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教师上课要求:

课堂气氛: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

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生课堂活动量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优,30分钟以上为良,29分钟以下为一般。教师基本功要求:讲普通话;板书条理,能把本

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

备课要求: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实施措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教案的现象。

业务学习要求:学习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重点是课堂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及学生的课堂的表现。

学生课堂表现十六字要求: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202_年8月,学校规定各班悬挂大幅字板,将“十六字要求”扩充为: 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枪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202_年3月,杜郎口中学出台了对教改的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进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和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杜郎口中学多层面开展了课堂推动举措,如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

普通教师的达标课;较弱教师的过关课;整改教师的提高课等。

5、学校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的特点(1)在参与中学习

课堂采用“小主持人制”,由学生替代教师组织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知识点以及解疑、评价,甚至课堂板书也全由学生完成。课堂充分激活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积极的能动性。

取消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的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都拥有发言权,都能得到锻炼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评选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斗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异想智多星等,激发学生提问、讨论、练习的课堂参与率。

(2)快乐地学习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

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

杜郎口的课堂结构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运用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

(3)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学习方法五字诀”:读、思、问、议、评。

读:学生会读书;思:会思考,边读书边思考;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会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能加以区别。

(4)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

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5)多层次对课堂把关 a、校委调度课。对各学科进行不定时抽听课,以便了解各学科的进展情况。b、学科的促进课。对每一学科或单听或集体听课,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c、年级的督促课。对本年级稍弱教师,年级主任请骨干教师一起听课,加强指导,确保每个教师提升。d、班主任的坐班保底课。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不仅管理本班学生,还对本班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并记入考核中,所以班主任对促进教师的上课技能起一定作用。e、考评组的考核课。学校考评组负责对教师的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对每个教师听课打分记入考核。

(6)结对子工程

基于教师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专业知识、课堂技能的差异,杜郎口中学推行骨干教师与薄弱教师结为帮扶对子,提出了工作的价值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求变,只有求变,才能提高,个人进步是最大的成绩这样的理念。

(7)取消讲台,搬走讲桌

教室不设讲台、讲桌,从形式上是“剥夺”了老师专门说教的场所,可是从意义上说就是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里真理的垄断者、是非的仲裁者,更不是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者。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争论,甚至相互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爱,感受到贴心的激励,又

易于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8)取消作业,设置预习笔记、双色纠错本

作业看似是一种巩固性手段,其实质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的延续,严重制约着学生课堂的自主性、自觉性。改作业为增设预习笔记,让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让学生把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养成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会、学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因通过搜集信息、整理重组这样的过程,更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为展示课做准备。

双色纠错本,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的,遇到有疑难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整理,这些问题一般要在课堂上完成。解惑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是自己进一步探索中发现的,有时是借助同学完成的,也有时是直接请求教师的帮助。

(9)主题班会,专题校会

每周例行的班会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介绍各自学习的方法。专题校会是师生围绕课堂改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辩驳、各抒已见的交流平台。

(10)建立互访互学机制

初一新招的学生,开始的两周,不是让其尽快进入上课状态,而是首先组织他们到初

二、初三各班中去体验和感受。即便是平时,各班也经常性地派代表到其他班级“访问”;教师之间时时交流,互相听课、评课,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范式 之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二)

(三)“三六六”模式密码解读

1、管理创新

杜郎口中学在十年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成,终于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育教学成绩逐年稳步提高。全校师生在不断成功的氛围中逐渐找回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信,并不断体验着自己创造的乐趣和满足。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乐于奉献;学校日新月异,生机勃勃。

(1)坚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认为,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也就是发现和肯定。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

成功管理源于成功学的基本思想,成功学是研究将丰富的内在潜能转化为有形成就的一门科学。其基本要意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成功管理也就是要相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教育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实施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实现过程。教育者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实性存在,具有自我规定性,先于教育过程而获得;而受教育者主体性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的直接影响下完成和确立的。

受教育者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应尊重他们的正在形成中和将要成熟的主体

性,这种主体性的发展直接处在教育者引导之下和意料之中,教育者是受教育者主体的前提条件。

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意义在于赋予受教育者主体性以可控制性的特征,受教育者主体性可体现为对控制的自主选择及体验。由此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体现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体验。

b、渴望成功是教师、学生发展的动力

作为管理对象教师从潜能开发到获得成功,也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过程,这是个调节被调节的双向转换生成的过程。

从发展动力论的角度看,成功管理无论在哪个层次、哪个环节,发展都可以被看作为自身的运动。发展与动力,既可为内容和形式,又自身同一。

成功管理的发展动力论内涵是: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动力系统开发为主要任务与手段,以不断帮助教师取得成功为主要途径,从而使教师在自身成功体验中学会并主动开发学生动力系统,有效地促使学生获取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科学原理。

c、管理改革必须关注师生的心理求衡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活动的个体目标除满足其生理需要外,更多的是要满足心理需求。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对其心理都能带来平衡与失衡的感受和结果。

成功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心理是平衡的,所表现出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态是积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友善的、积极的和正向的;失败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会发生失衡现象,所表现出的情绪是低落的,心态是消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敌视的、消极的和反向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次数越多,其倾向性越明显。

d、评价制度改革的正效价值。

评价理论是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价值学说的角度来看,成功管理的改革在本质上要由教育评价的改革贯穿其中,并构成教育改革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共同前提。

目标改革是 可以有准备来展示。如果没有预习,学生不知道讲什么。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提出的问题大家进行讨论,产生了自信感。人有了自信,什么都不怕。”(张梅玲语)

四是用课堂评价保证学生“说”。标准之一就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百分比;之二是学生展示(学习)的深度;之三是学习的效度。杜郎口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这个舞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学民主化、平等化体现出来了,化成了行为。因为理念需要行为的支撑,没有行为的支撑,这个理念是空的。

杜郎口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尊重,化成了学生的行动,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10+35”模式从形式上看,似乎改革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个人主宰,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前台退居到了幕后。

10+35课堂模式促进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变革,比如他们以前备课琢磨的是教材,是教法。而现在精心研究的是学生,是学法。面对已经开放的学生,杜郎口中学教师面临的课堂挑战越来越大,需要潜心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否则,他们难免会随时遭遇被学生难倒的尴尬!

翻阅教师的教案,他们记的都是预习课如何处理,反馈课如何补充,一条条、一项项备得很细,他们的教案普遍是“学生行为”写得多,而知识结构写得少,这就是杜郎口课堂改革带来的教学观念的变化。

3、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杜郎口中学课堂的中要组成部分。讨论这一学习方式已被杜郎口的师生所认可和采纳。在杜郎口中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6-7人,有的是10人左右。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以教学目标引导同学们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做准备。预习时也有讨论,重点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和寻找、确定难点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则是准备展示时突破难点的方案。

在展示阶段,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应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同学们争先恐后争取发言机会。发言的人慷慨激昂,精彩纷呈;其他同学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感到讲的人或听的人与自己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尽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学习的深度各不相同,但是通过,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通过讨论,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除了知识、技能的熟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 动机激励理论,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内容。讨论是课堂走向自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教学中的首席,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

杜郎口的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到底需要不需要讲,需要讲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讲,不是由教师的愿望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教服从于学”。杜郎口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讲,而在于导,因势利导,适时适度点拨指导。

课堂展示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解、应用是紧密结合的。杜郎口的课堂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围绕预习课归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在杜郎口的课堂,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给以具体指导,让多次发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还没发言的同学;鼓励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引导同学们不仅自己说会说,而且要学会倾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对于任务完成得快的组,让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让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快乐。杜郎口的课堂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现在,杜郎口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自信心。

(3)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杜郎口的课堂评价是多样的,有鼓励性的、也有批评性的。有语言,也有掌声。有老师的评价,而更多是来自学生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的逐步提高、学习的不断深化、团队建设的不断凝聚、课堂效益的不断增强。

(四)杜郎口教学基本要素重组和运行的评价

1、杜郎口教学基本要素重组和运行图:

空间(组织形式)

时间模式

教师研究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

10+35

业务论坛

课堂教学三模块:预习

展示

反馈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中心-→主导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被动-→主动、主体、自主

评价改革:从重点看教师的教,转变为重点看学生的学。

2、杜郎口教学基本要素重组和运行的评价:

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的构建不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通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我们认为互动式教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充分展示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原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也关注到了其他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打破了传统的平面单向传递式教学模式,建立起了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体系,真正确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统一最大程度的发挥。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a、看看他们的预习笔记,一种颜色写预习目标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点),一种颜色写答案。这节课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b、展示课中的文本展示与情感展示都是学生自己在想办法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只要不脱离文本即可。说、演、唱、制作等各种形式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c、反馈课由学生自己出题目、总结归纳。

在三面都是黑板的教室里,老师融入学生群中,很难听到老师的声音,老师只是在“不悱、不启、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真正做到了学为主体。这些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我想他们离开了这所学校,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2)有效地缩小了学生间的差异。

经杜郎口老师介绍,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协同科任老师统一安排,固定人员,好差结合,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方面,老师更是想尽千方百计给与他们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励,这都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

(3)学习资料的有效利用。

参观时,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有2、3本学习资料,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但上面无一例外的都记满了字,预习笔记同样丰富。听老师讲,这些孩子学习格外自觉,学习资料虽然不多,有的还是借来的,但都能充分利用起来。资料上写的内容都是从别人的资料上记录下来的。小组中互相交流使用,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扩大了信息量。

(4)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杜郎口的课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教师中心主义”,把学生当作消极反应的被动客体,无视学生学习的状况。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首先认识并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了教师的职

责,也真正发挥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原则的具体要求,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根据受教育者个体对象的变化及个体的心理、生理、智能、个性、情感、能力等的变化,随时调节和控制影响教学的各种教学诸要素,以适应受教育者变化的要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最佳教学效果,指导帮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价值准则和个性品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演”,而是“导演”,是教师导演下学生“主演”的大舞台。教师的教如同向导一样,起着一种把握方向、引导路程、创设环境、优化配置教学诸要素的作用。这种作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

(5)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灵活性。

给我印象深的就是他们能灵活地、大胆地处理教材,前提是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利。比如预习课,有的把几篇有相通或相关的课文综合起来,利用一节课预习,几节课展示。展示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读课文、说感悟、演情景、搞制作、画、唱等等,让我感叹学生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我想,正是有老师灵活的教,才有了学生灵活的学,学生的潜力也才能得以挖掘。

杜郎口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班级中人人互动,正如学生感言:“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课堂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那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6)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导致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先进、科学的教学思想必然能促进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学实践。

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它既按照社会要求及反映社会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组织教学诸要素;又把构成教学活动的各要素视为有机的整体,并根据教学诸要素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及时配置其他要素,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关注了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充分交换的过程。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动态地看待教学活动过程和构成教学在过程的其他要素,扩大了教学活动中要素间的运行范围采用关系,克服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教学活动无生气的现象。

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把教学诸要素看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肯定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努力降低教学各要素间的内耗及要素本身在活动中无动于衷的自耗,始终追求教学诸要素和谐、规范运行下所产生的强大合力和构成系统要素形成1+1>2的整体功效。

杜郎口中学语文教案选 《芦花荡》

预习课教案

预习目标

掌握生字词及小说三要素等有关常识,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小说三要素等有关常识在预习笔记本上。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大屏幕出示)

3.分析课文,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4、把学习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5、自由交流,解决疑难,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6.展示感想。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

课文内容(预设

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一、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粗略感知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请自由细读文章,准备复述故事。

2、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这是„„„„故事”复述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护送两个小女孩的故事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为受伤的女孩报仇,痛打几十个鬼子的故事

3、分小组总述: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爱。而痛打鬼子则是体现了他对敌人的憎恨„„„

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三、作者表现了这样一位无名的老头还有什么深意?

1、他没有姓名,因为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与他一样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

2、作者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是喻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

四、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3.深层探究

提问: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五、感受芦花荡的美景,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划出全文景物描写的语句,结合课文前的图片,展开想象,用“这是一片„„的芦花荡”说出来

2、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使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它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了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是融情入景。

布置作业

1、完成研读与练习。

2、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展示课

一、明确学习目标

两分钟交流《芦花荡》的学习目标,学生讨论总结出几条。

预设有如下几方面: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像,体验人物

心理。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一下预习的内容,准备展示你的风采。

2、主要学习目标,共性问题的解答,做到生生互动,答疑、评价。教师点拨。

3、拓展延伸: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

预期目的: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同学展示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警句、歌曲、抗日故事等。

4、交流体验作者的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

5、质疑释疑,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讨论解决。

6、评选出本节课表现优秀小组。

三、教师总结点评,(课件展示)

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四、布置作业 就抗日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日记本上。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反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展示,掌握小说的有关知识,文章的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描写方法的作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析精彩语句。对课文的探究品味,要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用心感受,深入体验。对于不懂的问题,以及没有展示的内容,都在这一课上有一个展现和提高。

二、课堂步骤

1.写问题,小组内互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具体,要小;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独立思考、交流、互查来完成。

学生把生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分析、重点句段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学生结对子,讨论、解决并互查黑板上的问题。

教师指派每组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解答问题,检查掌握情况。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见预习教案)教师点拨。

2.做当堂训练检测,进行检查反馈,组内互查互评,教师抽查。3.展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展示课上未展示过的同学来展示。有对课文的分析,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还有想到的作品,形式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4.学习收获交流与总结

用4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与体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内容可以涉及课堂展示,学生表现等。

5.教师总结

概括总结本课中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板书设计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教后记: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范式 之 昌乐二中“271”模式

领跑高中领着“改”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课改就意味着要敢于否定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教学经验,像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他们难道只有勇气没有顾虑?

赵丰平回答说:“没顾虑是假的。但一味抓升学而‘饮鸩止渴’的应试教育,就好比‘带血的GTP’,学生学得太累、教师教得太苦、升学的成本太大。尤其是那些不择手段就靠挖生源、抢名师堆砌起来的高升学率,对民族、国家、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功德呢?我们宁可不要”,他说教育的良知驱使他在幡然醒悟之后决定课改,因为他坚信,好的教育一定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一定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毕竟有名校的底蕴,一经上路便与众不同。他们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主动“放低”姿态和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因课“结拜”,从此山东教育有了“课改三驾马车”这样的说法。

靠改出来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再一次让昌乐二中成为同行注目的焦点,课改之后的二中升学率受到影响没有?在山东省尚未实行规范办学的202_年,昌乐二中迎来了50年办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升学辉煌。事实佐证了赵丰平的观点,也强力支持了他推行的课改。更有一大批学校从此铁心跟着二中搞课改,领跑学校成为领着改的学校。课改,让昌乐二中成为山东省更具教育魅力的学校,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他们这样评价说,昌乐二中能“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而精彩的人生”!

今天,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如果你再问高考考什么,他们会这样告诉你: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许多名校还在踌躇犹豫着是否需要改的时候,昌乐二中已开始着手研究高效之后怎么办、做什么了。

在昌乐二中假如你看到高一学生每周8节、高二每周6节、甚至连高三学生每周都安排4节阅读课时,你一定不要惊讶,这是他们的“海量阅读课程”。每逢周末,满校园里全是学生张贴的海报,“我的红学学术报告会”、“试论王熙凤的管理艺术”,在二中,很多学生都能独立举办自己的“学术”报告,有那么多本书“吃”进肚子里,什么大学考不上?

把孩子们从题海和时间里解放出来之后,昌乐二中相继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比如65公里远足拉练,比如西瓜大棚嫁接,比如每人掌握一门乐器,比如„„二中因而被学生们誉为“诗意的校园”。

二中的“诗意”无处不在,“连空气中都飘荡着美和惬意”。昌乐二中是中国名校共同体里最有管理特色的学校。走进二中的校园,接近9000人的学校,一切都显得清清爽爽、井然有序。二中总给人一种气质甚至是气度。很多去过二中的人评价说,二中总有精气神在,让人感觉到阳光、活泼、向上。昌乐二中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全国五所管理示范学校之一。

“ 271”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围绕给师生减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优化课堂结构流程,形成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昌乐二中立足课堂的实然目标,追求教育的应然目标。他们以为仅仅追求高效益仍然是短视行为,还必须注重课堂的生命内涵,交给学生一生“带的走”的东西,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解读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回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271追求“动态”转化: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

2.操作

“271”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上”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前10分钟用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预习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10+30+5课上操作要求:前10分钟为预习;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课堂后段5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3.学习动车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

“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

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4.两案并举

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

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课前,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导学案,并要在上课前,从小组里选拔出学力中等的学生“代表”进行培训,课中对“代表”进行“学情调查”和“达标验收”。课后教师要依照训练案对“代表”进行“计时”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

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成功推行,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和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范式 之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巧借他山石,雕得如意玉

兖州一中的“课变”带给所有参观考察者强烈的震撼。其“循环大课堂”的“35+10”和“三步六段”式教学设计使人们眼界顿开,不得不为兖州一中的教干教师们的创新精神所折服。

一、兖州课变的主要特点

1.简单又不简单的“35+10”。

这是兖州一中的课堂时间分配,或者说是课堂模式。说其简单,只是简简单单的数字组合、时间分段;说不简单,那却是他们研究几年的心血,是“循环大课堂”的组织精华。

“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我们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2.复杂又不复杂的“三步六段”。

“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是指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

这样,就构成了“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简称循环大课堂。

3.循环大课堂的灵魂。

循环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其基本理念是: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具体说是:

——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 两个前置: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

—— 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 四个形态:展示、纠错、点拨、拓展。

4.循环大课堂的“新”: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

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5.循环大课堂的效能

实现目的:高效益。实现手段:高效率。即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高效,学生和老师的双效益。

6.循环大课堂独特的能力解读

课堂上,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即自我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十大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的启示

1.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管理。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是形成教育改革良好的氛围和形成教育改革典型的首要因素。兖州一中人再三强调:高效课堂是管理出来的。

在推行导学案上,学校提出“五个强制规范”:必须一课一案;杜绝学案的剪贴化、简单化、习题化;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双色笔,来明确已知和未知的问题;杜绝单人板书的现象。

在导学案的编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对难度、内容、形式的要求分为“四级”:A级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与旧有知识融会;C级为“应用类”,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最新成果挂钩。

学校还形成了高效课堂的“体验性学习”“激励性评价”“即时化管理”等机制,为课改的顺利进行作了制度上的保障。

2.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导学。

兖州一中在几次改进中,形成了深入浅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导学案。学案的“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整个学案共分为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批、归纳小结。

这与我们现行的学案结构基本相似,我们欠缺的是分层选择使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将落实融入到“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3.高效课堂离不开环境的滋养。

任何改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丧失了环境也就失去了活力与生命。兖州一中的改革不是空穴来风,山东省强有力的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使得高中的这种改革成为了现实。同时,全校的统一行动也使得改革有序进行。否则,单凭一个两个学科是万万不行的,其他学科课下繁重的作业将使预习成为泡影。

4.教学改革离不开兼容并蓄。

可以说,没有杜郎口经验就没有现在的兖州一中的“课变”。

“踩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是兖州一中杜校长的感慨。杜郎口的课堂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10+35”是连贯的,是从改变课堂组织入手,来解决课堂上的高效问题。兖州一中的“展示+预习”“35+10”是截然不同的两段,是从课堂结构入手,解决“课上与课下的高效”问题。虽前后倒置,但两者本质相同,设计目的都是“自主学习”,都是“高效学习”。

我们有的学校也到杜郎口中学学习过,有的学校也在教室里面设置多面黑板,但观念的保守、行为的单一,使得学习仅仅是形式。没有理念的更新,没有思考的深度,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总之,兖州一中的课变,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改的启示,更应是从管理者到教师等对教育这一职业行为的全方位的警醒 ——

没有比照,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

“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简介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前: 教师工作:

1、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本班特色的预习提纲

2、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学生工作: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D两级问题初步形成困惑,以便带入课堂。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

课中:

按六段式模式进行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1、重申目标

2、学情调查

3、问题汇总

4、精讲点拨

5、课堂检测

6、小结作业

课后:

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设计方案。

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想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基本原则:预习先到,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35+10”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到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的重心转移。起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教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有老师参与(点拨)。

35+10的解释

35+10是将课堂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预习提纲》,按“6段”式处理,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包括小结作业。处理完进入10分钟,发下一节的《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的失效性。

编写导学案的意义与要求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而是预习和课中前段用的,作业是下一节的导学案。

2、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知识前移: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凝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问题逻辑: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秦,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每学一个知识点、作一道题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作好这项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7、作业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基础):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1、2、3、8是显形的,其他项为隐形的。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

1、目标清晰明确

2、预习效果达标

3、调查全面准确

4、汇总典型突出

5、精讲点拨到位

6、检测及时恰当

7、小结全面准确

8、预习目标明确

9、任务分配恰当

10、明确指示方法

11、教师参与预习

12、紧扣目标学习

13、目标达成度高

14、展示精彩充分

15、质凝对抗明显

16、人人积极参与

17、团队作用显著

18、激励评价恰当

19、课堂环节完整

20、师生角色转变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规范

1、必须做到一课一案:去上课的老师手里必须有下一节新课的导学案,学生在下课前10分钟要拿到新的导学案

2、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前35分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时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一分钟必须分配任务。

3、学生的导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学生预习时必须用黑色或兰色笔填写导学案,课上必须用红色笔修改导学案)

4、必须杜绝学生单人板书现象,尽量减少课上板书现象。

5、杜绝导学案简单化、剪贴化、粗放化。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导学案指导的方向学习,绝大多数都能有所收获。

课堂展示的“五度”要求

1、上台展示要有“风度”

展示不仅是表达、表现自己的学习理解,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公开展示,需要注意言行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2、言行表达要有“力度”

说话是为了大家听,表现是为了大家看。保证全体同学听清、听懂、看明白是对同学的尊重。

3、问题挖掘要有“深度”

热闹不是课堂追求的目标,欢乐需要适合学习需求。有思想、有情感、利于思考、利于内化应是外化的课堂发展方向。

4、方法总结要有“高度”

学习方法的交流是课堂展示的重要内容,方法总结和诠释不是鹦鹉学舌,而应是自我真心体会,简单的重复对同伴无疑,应结合内容、材料展示自己的思路。

5、课外拓展需要“适度”

课内外统一,引入生活实践中的体会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但课堂的开放是有限的,无关学习主题的“课外话”“逸闻趣事”应注意提炼和筛选。

提高课堂魅力的十句温馨提示:

28、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29、全员合作,激情互动。

30、尽快调节生理节律,彻底杜绝上课如厕。(厕所墙)兖州一中杜金山校长语录: 创新,进步,发展。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学生学得好才是好课堂的唯一标准。天降大任,苦修成才(校训)

老师,启发引导,做最优秀的学习者。

老师是课前的策划者,课堂的组织者,控制者(激励是真正的艺术),小组的权威评价者,课后的反思者;讲者----教者----学者。

学生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生进则师退。(教师引导学生进)

得到好评,感觉得到了尊重,心里愉悦高兴。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范式之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改革探微 杜郎口,天卉。

两个让人充满种种遐想的农村中学的校名。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北;一个是公办,一个是民办;一个是课改先行者,一个是师法前者的学习者。他们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并以突围者的姿态选择了课改。

杜郎口的探索,通过高效的方法和操作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形态,实现了“改变课堂生态”的重大突破。而天卉从杜郎口改革课堂模式的“改课”出发,实现了对课程核心资源——教材的校本化开发与教学资源的再整合,建构了“天卉版本”的全新教学生态,其大单元教学模式,完成了从“改课”到“课改”的嬗变,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

天卉中学所在的围场满蒙自治县位于河北省的最北面,因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而得名。无比巧合的是,天卉中学和杜郎口一样,也是距离县城12公里。与杜郎口所不同的是,围场是个山区,天卉就偎依在绵延大山的臂弯里,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建筑,与周围的山景和田园相映,一起构成了一道美丽的文化景观。

与杜郎口一样,天卉中学每天都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取经者”。而我们走进天卉,需要关注的是,脱胎于杜郎口的天卉中学的教学模式到底继承了什么,又发展了什么?

与杜郎口的“同”与“不同” “好教育写在脸上”。天卉中学的教育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天卉中学的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笑脸,你常常会为不经意间看到的张张笑脸感到欣慰,那脸上写满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阳光、向上与自信。走进教室,还有更灿烂的笑脸绽放在那里。

天卉中学的课堂上,鲜有老师的讲授,大多是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展示。无论是上理科课还是文科课,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份学案,依照学案,通过学生的讲解、辩论或朗读等形式,完成教育任务。课堂上,学生可以随着同学的板书而随时移动位置,他们或蹲、或站、或坐,无论是个人独学、两人对学,还是小组群学,每一个学生的神情都那么专注。

这里的学生实实在在成了课堂的主人、主角和主体。课堂上,老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与学生一道分享学习成果。这一点与杜郎口的课堂没有大的差异。

教室的设置也与杜郎口的教室一样,没有讲台,没有讲桌,教室三面是黑板,学生的座位由“秧田式”改成了“面对面式”。与杜郎口不同的是,天卉的教室中每个小组都配有一个特制的“白板交流桌”,小组展示的时候,几个人身子一围,头顶着头,无需下座位,就可以直接借助白板交流桌书写和交流思想了。不仅如此,天卉还利用走廊两边的外墙设置黑板,课堂需要大展示时,就拉出来两个小组,校长胡志民说,他们的大单元教育,其中的一个“大”也包括课堂空间的放大。天卉的校园里有一处“农场”,秋来瓜果成熟,胡校长说,那也是我们的课堂。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天卉享有了“河北杜郎口”的美誉。刚刚退下来的教育厅主管教学工作的韩清林副厅长,曾经数次到天卉考察,他评价天卉时与杜郎口相提并论,说是“恍惚间觉得来到的是杜郎口”。

记者在采访时同样听到了很多外来参观者几乎一致的评价,在天卉的“留言本”上,一位数学学科的参观学习者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是教数学的,数学被认为是抽象思维的体操,鲜有情感可言,难以做到以情育人,但在天卉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数学课堂上,却在学习抽象思维规则的过程中产生如此激昂的学习热情,声情并茂的学习场景。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思维放飞”。

天卉大单元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展示”,记者看到关于展示的要求有如下几点:一是动作要快,展示的同学,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进入“色”,不耽误时间。二是展示时避免教师站在聚焦处,要关照学生按要求运动自己,要站在便于指导点拨学生的位置上。三是要避免学生“平行站位”,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视线。

天卉注重放大“展示”,胡志民说这是基于对传统课堂弊端的矫正而来的。他将传统课堂为数不多的展示比喻为“明星制”,就像“央视春晚”,即便需要展示而参与展示也永远只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利,他把今天的课堂比喻为“跳集体舞”,每个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演员,既要展示个人,又要强调合作,还要突出组间竞争。可这样的要求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每年新生开学那段,胡校长说,大多数小学并不要求这样做,所以每年他都要围绕新同学专门拿出一个月来,进行专项培训。记者了解到,天卉的新同学培训包括小组长培训、展示培训、对抗培训、评价培训等。小组长专项培训主要围绕“三个能力”建设,包括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胡校长说,别轻看这样的培训,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着眼于学习能力、领导才能和终身发展的教育。

“三型、六步、一论坛”操作模式

在叶建军老师执教的一节语文课上,记者看到了学生的精彩展示。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散步》。科代表首先对上一节课学习的重点生字词语进行了检测。随后,学生开始展示学习完《散步》后的感受。一组展示的是一场关于母爱与父爱的辩论,一同学说:“母爱最伟大,因为母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在我们寒冷时,母亲给了我们温暖,让我知道了阳光的味道。”另一名同学迅速回应道:“父爱虽不细腻,但他却扛起了全家的重担,那伟大的胸襟是爱,无怨无悔的付出更是爱”。接下来一名同学的比喻可谓精妙绝伦:“母爱像一个棒棒糖,看着诱人,吃起来更美;父爱是豆桨,闻起来没味,喝起来却是回味无穷。”

二组展示的是每个人的创作。一位同学围绕文中所描写的春景,改编了一首小诗《春意》,他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就这样每个组依次展示下来,整节课充满着对抗、争鸣、欣赏、鼓励。

叶建军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一节提升展示课,是该校“预习展示课、提升

第二篇: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在“高效课堂”理念挤进脑海的今天,我无意看到“飞翔鸟”的《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有一点感触。觉得课改的关键词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法宝是“课堂展示”,提高成绩的关键是“有效测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也许大家会“大家”的感悟。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飞翔鸟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

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

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

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点评: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如今,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

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点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

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点评: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

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达成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点评:这所学校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宁达中学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也成为了当地学生向往的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崔振喜校长说,找到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件好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点评: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点评:被誉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范。

第三篇: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模式

全国高效课堂十大“教学模式”

全国高效课堂十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和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臵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

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

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臵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点评: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如今,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

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 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点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 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点评: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 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达成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点评:这所学校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宁达中学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也成为了当地学生向往的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崔振喜校长说,找到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好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 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点评: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 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点评:被誉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范。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可用八个字表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洋思中学,所有学科都必须采用此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方法从字面上就可理解。《中国教育报》报道洋思中学的《每课堂教师只讲4分钟》有点夸张。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确实不多,单独的老师讲授(包括组织教学),时间大至在10分左右,只讲4分钟的也有。我曾临时闯进教室听了几节数学课,老师讲课大多在15分钟左右。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这种模式归纳起来,基本结构如下:(1)用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等出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2)、自学指导(约10分钟)方法是:用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等出示自学指导题;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督查,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在巡视重点指导中、差生。(学校规定教师不 得在黑板上抄检测练习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自学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是:用多媒体投影出示自学检测题,首先让中、差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暴露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让中等生、尖子生逐步更正,直到符合要求。有的也会让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与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再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误原因及更正的道理。还有的让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不管采用那种方式,最后都要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4)、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一般用多媒体投影或印制的练习作课堂作业,课堂作业一般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还有思考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下课时老师带走作业。模式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这一模式不同科目、不同教学内容可灵活使用。根据观察和老师的介绍,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也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但不管用什么方式,概括起来都必须有以下四个要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讲的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组织者、指挥者,在学生自学时,有问题的地方加以适当点拨;长期坚持,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形成制度。

作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配套工程中--“四清”。从我们的学习考察中发现,其实质就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直到人人合格。

堂堂清: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清”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背诵、口答;有的做课本上的练习;初

二、初三的主科则一般是用印制的训练题。一般都是当堂完成,也有不少时候当堂无法完成,就由学科代表收集,及时交科任教师批改。日日清:是为了落实“今日事今日做”的思想,方式是:两节早读时间给语文、英语,主要是背课文、单词,也会作辅导。需要背诵的检查,分为学生对查、教师抽查,并要作登记。午后辅导,主要有理科负责,一般用来做作业、练习册,更正当堂作业,当日检测题中存在的问题,或作特殊的辅导等。做练习册时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生可以讨论,老师也会在黑板上作适当的演示。下午第四节课后的大自习、晚自习不像我们的蹲班。而是由各主科老师轮流布置、检查学生作业,做好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大多数老师在教室批改,个别错误的老师会立即订正,这样可以及时反馈。从初三时间分配来看,大至是:数学40分钟,物理30分钟,其余15-20分钟。作业是备课组长组织老师精选出来的,一般为一张16K纸的两面,在老师组织下必须独立完成。每天午后、下午课后、晚自习老师下班的时间,由分校长根据课表进行通盘考虑临时安排。

周周清:周周清实行的是周五验收制度,验收科目、视不同年级有所不同。如初一主要是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初二验收语、数、外、物理。验收方法也视年级、学科有所不同。有的用测验的方式,如英语:备课组长负责出题,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约为一节课,对调监考、阅卷。有时不一定出试卷,如初一级数学验收概念时,就采用班与班对调,也就是我们说的“链锁”式方法。即:一(1)班的数学老师带本班的15名尖子生到一(2)班去验收,以此类推,而一(10)班则验收一(1)班。这样,每个班出去15个人,又进来15个人,一个尖子生验收一个后进生,一一对应。后进生将课本交给尖子生,由尖子生说出概念的名称,后进生则说出内容,如后进生说错,尖了生就会在课本的概念旁打上一个大“?”号。课本例题、习题用同样的方法一一过关,验收有严格的制度,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是验收组长,科任老师、学生是验收员。验收后都要统计、填写验收表,先汇总到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再上报教导处,最后反馈到任课老师,任课教师 则必须对不过关的学生进行补课,根据验收情况,问题较多的科目在双休日要多安排时间有针对性“补课”。

月月清:就是我们的月考,但比我们认真的多。每月由教导处负责请人命题、统一安排监考,集体阅卷,组织评估。评估的指标分三项:平均分、及格率、优生平均分(优生指每班总分前16名)。教导处还要对各班级、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同级同学科差距大的则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深入该班听课,逐步进行解剖,分析原因。

科任教师对月考很重视,考后教师对学生试卷分析相当仔细,教师会对学生的错误逐人、逐题进行登记以便分析学生对那些知识点掌握的好,那些差,那些还没有掌握。讲评试卷时,学生会的就不讲评,没有掌握的重点讲,甚至还要补课。个别同学没做好的题则在办公室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讲评试卷的质量。

考试结束后,以分校为单位开表彰会,表彰集体的分为:纪律先进班、卫生先进班、学习先进班三种;表彰学生的分为:学习积极分子奖、学习进步奖。对先进班授流动红旗,对学生发奖状、练习本作为奖励。每班的学习积极分子、进步的学生照集体照,并放在班里的宣传栏内进行鼓励。

“四清”是一个既定目标,且已内化为洋思中学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也“清”出了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第四篇: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初探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初探

(杨向春

蒲城县桥山中学

715500)

摘要:目前流行的高效课堂九大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待于继续研究解决。

关键词:高效课堂模式,实际操作,研究

近年来,国家提倡新课改。于是,中华大地新课改搞得轰轰烈烈。各种新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争奇斗艳,各有千秋。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等风靡全国的高效课堂模式。这些新课堂模式有共同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为辅助指导,把握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大致分为自学、合作、展示、反馈等环节;都把学生分为学习小组;以教师编纂的学案为阵地。这些教学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才、思维、语言组织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质得到全面的历练和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但是,笔者经过长期实的教学实践,明显感觉到这些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地方,真正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课堂上采取学案教学,有把课本抛弃的可能,课后学生复习将无本可依。而且完全使用纸质的学案,时间长了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学案且不偏废课本,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这些高效课堂模式一般来说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教师点拨、当堂训练”等环节。自主学习,或者叫自主预习,这项工作往往放在上课之前,至少要占用一节自习课,其他的环节均放在课堂上。这样一来,以往一课时能完成的工作,现在需要用两课时。中学生每天要学习的科目太多,每科课程均须这样安排,时间上显然不可能。而若没有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或者这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那么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等环节完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如何做好每一节高效课堂的时间分配,非常重要。

再次,高效课堂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要做好这个工作,必须有配套的学习小组,以及学生自主管理规范。划分学习小组需要考虑到的实际问题很多,不然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合作探究的失败。至于学生自主管理规范的制定,必须涉及到教师权力及学校管理权限的部分丧失,说句实在话,估计会有阻力。

最后,高效课堂模式并不适合于所有学校,也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非常明显,这些模式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较高,思维活跃,纪律较好的重点班的学生,使用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会取得完美的效果,效率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模式。但是对于学习目的不强烈、纪律较差的普通班学生,高效课堂模式很难实行。学生学习动机不明,没有自主探究的动力,纪律性差,没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时候,往往谈一些与课堂不相干的闲话,课堂自由散漫乱哄哄,而没有任何效果。可以说,高效课堂模式能否成功实施,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的素质。

总而言之,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但是,高效课堂模式真正实行起来,有各方面不切实际的地方,难度很大,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茹宗志、李军靠《教育学教程》,西北大学出版社,202_年。[2]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3]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202_年8月

作者:杨向春 单位:陕西省蒲城县桥山中学

地址:陕西省蒲城县红旗路东段桥山中学 邮编:715500 电话:*** 电子邮箱:2573551786@qq.com

第五篇:全国高效课堂九大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解读

教学之道,任重道远,教学之道取法自然;教学之道,贵在专心,教学之道,更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打造高效课堂。现将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推荐给各位老师,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希望我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打造符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科室。

由中国教师报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新闻发布会在郑州正式举行。此次会议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经中国教师报发现、培育出来的九所课改典型学校,它们的课堂“教学范式”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 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这九所学校,都属于全国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改典型,也是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的课改示范校。

一、“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二、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三、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四、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

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

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点评: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五、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如今,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

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点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六、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

“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点评: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

七、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

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达成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点评:这所学校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宁达中学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也成为了当地学生向往的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八、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崔振喜校长说,找到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好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点评: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九、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点评:被誉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范。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