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教育发展献一计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计
成安县洛疃学校:李军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问题,更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优先发展教育。但是,在教育改革日渐完善的今天,现行的教育体制仍旧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教育要发展,改革就显得颇为重要。如何改革,成为关键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1、要提高教师待遇。教师队伍是教育的核心力量。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为教育,为学校,为学生,无怨无悔。他们的生存状态应该受到大力的关注,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教师更加发自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特别是农村,要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急需能力较强的教师,因在农村条件差、待遇低,所以很多教师选择离开。造成了农村教育水平低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一线教师的待遇,优化教师生活条件刻不容缓。
2,要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改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在这我要说的是,最好每个教室都安装多媒体设备,这样,农村孩子的教育资源就会更广泛一些。同时,对那些老化的教学硬件应该给予及时的更换,保证教学秩序有效进行。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仍旧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可以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从而为九年义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教师队伍
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时刻准备学习专业知识。可怎么才能较短时间内掌握教学技能呢?建立帮扶学校,由能力强的教师深入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定期指导。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很快得到提升,我认为这样效果一定非常好。
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应该重视,不能停留在原地,要时刻准备着知识更新,做到终身学习。
培养教师素质,要有针对性。要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老师进行区别对待,并且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岗位成才,这样才能使学校在老教师退休后衔接得当,保证教学质量。继续做好大学生毕业支教、授教工作,要求所有刚毕业的教师在一两年内,必须到乡镇中小学任教。
三、认真改革班级人数,改善管理方法
现在,普通学校乃至名气大的学校,往往一个班七八十人。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再加上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教育的收效不大。采用小班教学,可以平均分配老师的精力,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做到因材施教,一对一的教育,手把手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踏实掌握知识。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理想教育
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劳逸结合,才能保障学生学习效率,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有理想才有动力,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让他们走出现有的世界,飞向更广阔的明天。特别是对毕业考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党的关怀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定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第二篇:我为发展献一计
我为发展献一计—共促峰峰和谐发展
一、在社区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门式服务”,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办事。
二、启动实施“贫困救助”工程,将农村、城镇低保的家庭子女、困难留守儿童纳入救助对象,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三、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坚持党政领导定期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督办制度、信访信息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信访案件交办和积案化解工作,使信访领域反映出的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
四、农民对新农合的几点建议
1、建议资金筹集经常化。当前试点地区对参合农民的个人交费部分基本都是在每年年底或年初集中收交。由于近年来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越来越多,这样集中收取往往使一部分外出务工农民错过交费时间,而无法享受新一年的合作医疗待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层干部在筹资时的工作难度。农民建议尽快建立起内自由交费的筹资模式,或者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的形式,在每年发放种粮直补、农资补贴时代发代扣个人应交纳的合作医疗费用,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能经常化。
2、建议单独制定用药目录。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临床用药的管理,大都是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执行的。群众反映,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临床用药和家庭常备药却未列入该《药品目录》。这样不仅使医生在临床用药时无所适从,而且也加重了参合农民的个人经济负担。希望有关部门能结合农民的用药实际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规定,单独制定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进一步增加药品种类,扩大报销范围,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3、建议建立门诊慢性病报销制度。在农村,一些患有高血压、老慢支、糖尿病和地方病的参合农民,往往不需要住院,但又要经常在门诊治疗,持续不断地支付医疗费用;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如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尿毒症进行肾透析等,由于每次治疗实际发生费用远远低于合作医疗补助起付线标准,所以得不到合作医疗的补助和支持。这些都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民建议能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慢性病管理制度》,有计划地逐步解决参合农民因长期门诊就医,而造成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面。
4、建议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乡镇卫生院是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定点医疗机构,而目前有的乡镇卫生院房屋简陋、设备落后、人才匮乏,医疗条件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就诊需求,难以承担为新农合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由此,建议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时,切实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断改善医疗条件和硬件设施,加强医卫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让参合农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五、为了农民子弟,建议“裸考”,给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加分,并没有什么不对,可以促进素质教育,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但是这些加分政策实施后,变得很难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高考的简便性、明确性和公平性,也破坏了高考的政治—社会功能。温家宝总理就曾说,他发现大学里面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了。
六、建议农村残疾人由政府管,农民与城里人生同样的病,但医疗条件和医保却不一样!其实农民最迫切的期待就两个,一个好医生,一个好老师。
七、按照年限对教师队伍更新换代,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有能之士。
八、完善峰峰矿区回流人才管理机制,扩展回流人才的就业渠道,避免人才的流失。
九、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要按照城镇规划,每年有计划高质量地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以满足城镇化对城镇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拓宽渠道。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和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
十、加快土地、户籍、社保等制度创新。首先,要有序推动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逐步发展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可以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避免土地浪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农民工脱离土地。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探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等土地流转方式。其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放宽落户条件,继续弱化城市户口的附加利益,鼓励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配套政策跟进,如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等。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医疗、养老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住房保障,让农民工在享受各种保障的同时,能够改善居住条件。
第三篇:我为教育献一计
三、主要工作
㈠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巩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加快完善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教育体系,促进十五年教育整体协调、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培养与丹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巩固完善幼儿园现有办学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教育,积极扶持民办幼儿教育,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严格执行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加强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老城区和农村幼儿园基本建设,更好地满足幼儿入园需求。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坚持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同时,加快“幼托一体化”进程,逐步普及亲子教育。全市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婴幼儿家长受教育指导率达到90%以上,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9.8%以上,100%幼儿园达到省合格园标准,85%以上幼儿园达到省优质园标准。2.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强化和突出教育公平的理念,积极开展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从试验探索走向示范发展。突出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教师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工作重点。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实验室设备器材,提高学校教学仪器装备水平,202_年达到省定Ⅱ类标准。坚持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积极推进小班化和个性化教学,重全面基础、重探索过程、重知识迁移、重训练提升,使义务教育的质量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总体提升。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解决或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和解决城市择校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等问题。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
3.特殊教育持续发展。积极拓展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残疾儿童15年免费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全免费教育比例达50%以上。完善普通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残障学生的“随班就读”制度,促进残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融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加强重点和个别辅导,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加大特殊教育投入,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更高水平标准。加强市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加强残障儿童早期诊断,建立诊断运行机制,建立医教结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4.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着力加强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提升优质高中资源品质,打造丹阳普通高中学校品牌,坚持走优质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引导普通高中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学校管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办学品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研究高中课程改革最新动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使高中毕业生本
一、本二达线水平保持镇江领先、全省一流水平。探索学校发展新路径,探索高校与高中联合育人机制,扩大丹阳品牌高中在省内外的影响力、竞争力。到202_年,我市所有高中都建有特色发展项目,其中1所建成国内一流的普通高中。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建立普职之间的绿色通道。高中学生熟练掌握一门职业技术或劳动技能达70%以上,综合素质优良率达80%以上。
5.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推动职教园建设,在202_年职教园完成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进入全国1000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行列。与省城市职业学院、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最终使职教园成为我市中高职的综合办学实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强新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力度,打造符合丹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业群。创建两个省级示范专业,使省级示范专业达到五个;创建两个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点,使课改实验点总数达到四个。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巩固与传统大型骨干企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要开拓发展空间,加强与金融、配镜、木业、汽修、新材料等行业合作,建设一批关系稳定、合作密切的校外实训基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职教毕业生符合专业特点的“双证书”率达到98%,高技班学生高级工达60%,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占90%以上。
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先导,以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意识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推进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打造公民教育、文化德育、阳光心育等德育品牌。以学校劳动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为载体,搭建新的校外教育平台,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主题教育以及暑期和节假日社区教育活动。
2.以“活力课堂”为抓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来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增强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以“活力课堂”为抓手,坚持“课题引领,示范带动,区域联动,行政推动”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逐步形成较完善的具有本土原创性和开拓性的“活力课堂”理论和实践体系。高标准实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常规、考试评价管理、教学支撑体系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把质量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切实保障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义务教育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
3.以“2+1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卫生等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艺术涵养和文化修养。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全面实施“2+1工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优秀文化传承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努力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和自主发展一项艺术特长。要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传统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0%、优秀率达10%,艺术考核合格率达95%。加强学生的科技教育、国际教育、环保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着力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4.以“文化引领”为导向,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坚持普遍与提高、继承与创新、主体与主导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努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生动活泼的发展。
5.以“三个服务”为宗旨,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习,服务于管理”为宗旨,提高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地位。加强我市教育信息化基本建设,学校拥有计算机台数与在校生比达到1:5,教师人机比达1:1,多媒体投影教室占教室总数的85%以上。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规范标准体系、落实督查评估。逐步建立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标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等,使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搭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逐步普及全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再提升一个层次。建设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把“丹阳教育网校”建成我市互动共享、卓有建树的教育信息化品牌项目。
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夯实学习型社会基础
1.拓展青少年校外教育。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内涵建设,开展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寓身心发展于一体的校外教育活动。建设全市亲子活动中心,积极探索社区——家庭——幼儿园相互协作的早期教育模式。建设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主题教育。完善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实施学生校外教育制度化、常规化。
2.大力推进成人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重点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开展大规模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培训,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提高劳动者生存技能和社会竞争力。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教育培训,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年培训率达到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区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在职人员带薪学习制度。积极开展社区居民教育,为社区居民研发和提供智力、审美、心理、社会文化习俗、生活、身心健康等教育课程,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进一步整合现有社区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培育各类老年学习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交流平台,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0%以上,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
3.加强终身教育资源建设。努力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区”,加强社区学院建设,进一步发挥社区学院指导、辐射作用,积极开展课题项目研究引领各镇(区)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特色发展,提升我市社区教育品位,开发适合我市社区建设的本土化、特色化、人文化的区域社区教育课程,逐步形成社区教育系列课程和教材。整合、优化社区的教育、文化、艺术等资源,开发各类实用性课程。打造终身学习的网络平台,为人人终身学习提供技术支撑。以“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平台”为依托,建立覆盖全市所有镇(区)的居民学习卡系统,达到学习的平台具有学籍管理、在线学习、交互练习、考试测试、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等功能,提高认证管理、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数字分析等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不断扩大终身教育体系的覆盖面,3年内建成全国规范性、数字化学习社区,5年内建成全国先进数字化学习社区。
4.寻求高等教育新突破。实现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跨越,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在丹阳的实现形式。建立职业教育与省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机制,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办班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国外优质大学资源,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开展中外办学,寻求我市高等教育新突破。继续利用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远程异地网络教育等已有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推动成人学历培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以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30%以上。
5.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四星级普通高中和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境外校际交流关系。定期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赴境外培训、进修、访问、讲学和合作研究。扩大境外修学旅行和校际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学生海外体验纳入选修课程。积极引进国际通行课程,开发国际通行文凭或资格认证,加强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测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努力拓展职业院校海外实习、就业和留学深造的渠道,促进对外劳务输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到境外办学,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的层次和品位。充分利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好省丹中国际部。
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育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贯彻落实“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确立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地位,促进教师职后教育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配置均衡,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1.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着力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教、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塑造广大学生的人格和品质。深入开展“双创双争”等主题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定期举行师德报告会,宣传先进教师典型,禁止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建立教育、监督、考核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激励机制。把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学历水平,至202_年,幼儿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0%,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35%。小学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5%,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60%。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5%,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100%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12%、20%。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具有高级技工)教师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技工证书的达到90%以上。优化教师专业结构,逐步解决各级各类教育教师专业结构问题,搭建幼儿园、中小学之间教师交流平台,建立教师转岗机制,开展教师订单式培养或培训,加强教师专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完善“送课下乡”、“送教下乡”制度和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结对交流、城区骨干教师定期下乡任教等制度。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备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配置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等师资。提高新师资入职门槛,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新进教师必须具备大专学历,其中有50%具有本科学历;高中阶段新增教师中有10%具有研究生学历。
3.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优化教师培训机构设置,建设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基地。积极争取成立“苏南教师培训中心”,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目标,实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整合市内外学术和专家资源,推进以“文化德育、活力课堂、精品管理、特色学校”为代表的领衔性科研项目研究,实施区域内优秀教科研成果的对话与共享,加强区域内校本科研联系、交流与合作,努力解决我市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继续扩大丹阳教育的品牌效应。努力推进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逐步形成“研讨带动、培训跟进、同伴互助、实践提升”的教师研修模式与“任务管理、过程管理、协同管理”的教师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促进更加多元的专家型、反思型、实践型的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开展教师发展的达标建设,创建10所县级“教师发展示范性学校”,10个县级“学科教师培训基地”,发挥示范学校和培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4.加快教师优秀群体建设。加大引进优秀教师的力度,配套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引进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立足于本土培养优秀教师,进一步提高优秀教师的津贴,健全和完善培养、考核和奖励制度,完善名师培养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拔尖人才选拔、使用、管理、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名教师工作室”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名教师工作室”的学术引领、示范辐射、人才培育功能,促进学科专业的深度建设和教师团队跨越发展。力争省特级教师达40名以上,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10名以上。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镇江市总量的35%以上,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名。
5.加强校长干部队伍建设。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校(园)长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规律,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实践与理论,努力成为创新型的教育教学专家。加强校级后备干部培养,实行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加强岗前培训,推行校长选任制,完善校长负责制。开展5年一周期的校长培训,完善校长(干部)远程培训模式。建立健全绩效工资背景下的校长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名校长”评选,力争丹阳名校长10名,镇江市名校长10名。
㈤ 优化教育布局,推进重点工程
1.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制订镇(区)、主城区教育规划和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资源政策,学校布局做到五个集中:村小逐步向中心小学集中,规模较小的非建制镇小学初中逐步向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集中,非建制镇初中逐步向有条件的建制镇初中集中,普通高中逐步向城区集中,职业高中逐步向职教园集中。努力使教育布局适应丹阳“新市区、新市镇、新社区”建设,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需求,适应生源的变化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我为教育献一计
我为教育献一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管理
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1.强化教学规范管理。
要切实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学校必须将工作着力点放到抓教学工作上来,建立教学工作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学校要严格执行各种教学规范,确保教学过程、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优质化。
2.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
学校要切实改变以简单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挤占学生休息和睡眠时间,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质量提高方式,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教学常规管理、集体备课和反思、教研组管理、评价分析和教学指挥等过程性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引导教师将精力放在备课上,做到精心备好每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建立及时的教学反馈与分析体系,了解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止以练代教,以练代复的倾向。要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要立足城镇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全面提高,以“教育共同体”、“教育协作体”为平台,形成区域推进的巨大优势,重点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质量;在教育对象上,要立足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质量,重点提高后进生的质量;在教学过程管理上,要推进教育质量的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并重。
4.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和指导力度,确保教学质量均衡提高。要进一步健全对初中学校的抽测分析评估制度,强化分析,及时提出建议,同时进行不定期视导。同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搭建好竞争平台,制定各中小学的激励机制;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形成人人抓教学,人人抓质量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我为教育献一计
我为教育献一计
长沙县高桥县凤山小学:周英姿
集众木方成大厦,合众力方成伟业。我县教育正处于党政重视、社会关心、群众支持的健康发展时期,作为教师应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以良好的教育成果回报政府,回报人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目前,全国教育系统都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我县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育要发展,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就必须先查摆出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症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
当前,制约教育发展的症结主要有:
1、师资力量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师资力量悬殊;县重点小学与普通小学之间师资力量差距大。
2、生源配置不平衡。重点小学占据绝大多数生源,学生缺乏可竞争性,造成教育发展动力不足。
3、基础教育薄弱。小学、初中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设施配备不足.以上问题都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治重症需下猛药。只有强化改革力度、完善改革措施、健全改革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解决的途径有:
一、针对师资力量不平衡问题,可采取一下四项措施解决。
1、在这些师资力量薄弱学校中,要搞好教育,我觉得还是先从 1
教师抓起,提高教师素质、学术的培养,政府可以多开些让教师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学了就能用,并且让教师学习后开展教学成果比赛,就是学了就能在实际中达到效果,同时也鼓励教师去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上的不足。
还有就是相互学习,中心学校可以联系各个县的学校,比如小学,大家都知道长沙市的沙子塘小学、师大附小、黄龙小学是名校,可以让老师去这些学校学习,学习别人好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当然可以穿插学习,结对学习,就是说固定学校结对,穿插,让这个学校的老师去那个学校学习,在那个学校学习一学期,然后在回自己的学校,当然各种关系并不随自己的结对学习而发生改变,这样既能学习,也能防止人员的流失。
2、取消评估考评制度,因为这个制度并不全面,各个学校都有好的、一般的老师,评估只能让好的老师得到一定的金钱奖励,而一般的老师却什么也没有,这样就只能让一般的老师没有什么发展的想法了,政府应该鼓励教师发展,就是让所有的老师参与考核中,不只是期末的考试成绩,还有平时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度来进行全面的考核,让有进步的老师也能得到奖励,而且好的也能越来越好,一般的老师也能不段的提高。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队伍结构令人堪忧。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分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从学科结构看,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仍然短缺,为了保证课程开设,许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临时进修、改行任
教和“跑教”的办法。一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不求进取,满足于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在教育观念、知识更新、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人才质量有待提高。如今,应试教育的倾向还较严重,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轻素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青少年学生缺乏长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动手能力较差,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不容乐观。而这些瓶颈将制约我县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1)、优化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能够胜任社会赋予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就能够存在和发展,反之学校就会衰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教学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所以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和评议机制,在教师晋职晋级、评先评优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积极宣传、重奖名优教师和师德典型,使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加大培养培训力度。要确保培训经费落到实处,并将落实情况作为“两项”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努力解决工学矛盾和培训模式问题,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创新培训方式,可按政府、学校、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经费的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完善市县乡三级教师网络建设,大力推广校本培训。重视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师资的培养、培训,改变这些学科师资不足的状况。(3)、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补充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要统筹规划,出台政策,形成制度,及早部署;从源头上抓好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小学师资。(4)、积极推进教师交流制度。逐步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过渡,改变教师固有观念,实行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定期轮换,解决好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5)、提高农村偏远学校教师津补贴制度。除将教师津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教师津补贴与公务员一视同仁外,还由市财政增加适当补贴,逐步设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二、针对生源配制不平衡问题,可通过以下四项措施解决。
1、大力扶植在一定程度上与好学校抗争的普通学校,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从而整体推进的教育发展。
2、要求每所普通小学办出自己的特色,如:在某所小学加大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力度,让这所学校在培养艺术特长生上具有绝对优势;可让某所学校在一两门学科上形成绝对优势,吸引偏科生源来该校就读。
3、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普通小学教师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狠抓教育质量,做好教育工作,4、对毕业考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在普通学校当拔尖生并不比在重点学校当普通生差。
三、针对基础教育薄弱问题,可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予以解决。
1、开设选修课。选修课老师由本校老师担任,发给一定补助;通过
学生自愿报名对学生进行音乐、体育、美术、传统文化、科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外教育,达到提高教师、学生素质与学校增收的三赢效果。实施这一措施一定要注意严格控制收费标准。
2、财政上应在硬件设施上对小学进行支持。政府也可通过号召本县实业家捐款的形式在资金上对教育进行支持。
3、教育系统应加大对小学教师评先评优的指标,完善奖励机制,激发起小学教师的教学热情。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我县建设教育强县,办人民滿意的学校,做人民滿意的教师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县的教育事业必将在整体推进中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喜人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