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父母坚决不能对孩子说的10句话(合集5篇)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21-40177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3 06:57: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父母坚决不能对孩子说的10句话

父母坚决不能对孩子说的10句话

主讲人:杨贤龙

杜绝之一:揍死你

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

“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杜绝之二:他有个尿床的毛病

一位母亲跟人闲谈,话提扯到孩子身上时,“他有个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小男孩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

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位母亲的话,也许是在无意中说出的,但孩子却误以为母亲在当众出他的丑呢。

孩子尿床,是因为脑子里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周全,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虽然此事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却很重,他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个“废人”,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勤洗床单就可以了。同时需要牢记:不要对孩子有任何埋怨的言辞,更不要将此事到处宣扬。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终生感激你的。

杜绝之三:有这样一段小故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兔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嘲笑我。我心里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的耳朵,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杜绝之四:你真„„

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

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

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真笨!”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他想说:“实在对不起,我怎么这么笨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

杜绝之五: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孩子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让”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

“打了。”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家长把敢不敢与人对打看作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了。现实教育人们,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就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

照这样的逻辑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别人不讲理,你敢不讲理;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腐败,你就腐败„„

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什么样的未来?你就准备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准备让孩子变成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亏难爱”的人? 杜绝之六:妈妈求求你

教育学家克劳蒂娅认为: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受到上一代的极大影响,往往将父母用于我们身上的一套,纹丝不动地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奖惩便是一项传统的工具。

先说惩。传统教育中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已被现代文明和公众舆论所抛弃。国家法律也不允许父母再打骂孩子。

再说奖。现在家长一般用奖励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妈妈常说:“别说话,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这种方法也许当时有效,用多了就会失灵。

其实孩子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从本性上讲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

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家长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

但是就连这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说了这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

杜绝之七: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

父母教育失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情况下,孩子是被家长的话逼出家门的。

冲突爆发时,家长与子女双方都摆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说出这句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这话并不是当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这场口舌之争。

但是孩子没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

他当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句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杜绝之八:再哭,让狼把你叼

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你”、“让大夫来给你打针”等等。如此去恐吓孩子,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婴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其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长此以往,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一条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闹,也与此有关。

恐吓使孩子产生错误概念而不容忽视。在他眼中,狼、要饭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与恐惧相连,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因此父母不能为图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杜绝之九:我没本事

“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孩子的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的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的谈话。你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的成才之路。

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出身于河北武清县一个贫苦家民的家庭,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卖了家里的毛驴,又四处借债为他攒足了学费。为了不让他饿肚子,母亲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发一口袋方便面渣给他送去,他用的数学草稿纸也是母亲从印刷厂要来的废纸。他是天津一中惟一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是惟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衣服上打满了补丁。

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因为他觉得母亲是一位从不向苦难和厄运低头的英雄。

杜绝之十:是爸爸好,还是妈妈

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除了父母亲,孩子的姨妈、姑妈之类的亲戚最爱开这种玩笑了。“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她们常用这话逗孩子。

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怎么回答?还是不会。

不久,孩子就会答了:谁问他这个就说谁好。

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 2006、9、21

第二篇:9句话父母不能对孩子说

大人们往往由于压力、情绪等对孩子发火,这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下面是父母最不该说的9句话,看看你是不是也在不经意间说过呢? 别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吗

父母有时会忙得焦头烂额,有时会心烦意乱,在孩子的打搅中,会说出“别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吗”这样的话,父母自己可能觉得没什么,也不特别带什么感情色彩,只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但在孩子看来,这句话意味着父母不把自己当回事,认为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实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父母的关注就是他们成长的养料。专家建议,不管父母多忙,都应该挤出与孩子玩耍的时间,都要给孩子倾听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感到被尊重和呵护,才会健康成长。

你是个„„

对于两岁左右到处乱跑,精力充沛得像个动物的孩子来说,有的父母会说这个孩子是个小疯子,然而当这个小男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可能也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掉这一习惯,他继续如此,似乎想努力符合妈妈给他的这一称号。

绝大多数孩子的行为是父母影响的,假如父亲称我为失败者,那么,当某一天糟糕的事真的降临在我头上,我会告诉自己,我活该如此,因为我是个失败者。而当好事情降临时,我会说那只是我一时走运而已。

有时父母会对被迫撒谎的孩子说“你是个撒谎者”,或者诸如此类的话。专家建议,家长表达愤怒时不要伤人,要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不要说:“你真是个懒虫。”试着说:“你的屋子很乱,你该把脏衣服拾起来。”如果把一个男孩子称为“胆小鬼”或“爱哭的人。” 就是把对孩子的弱点强加给孩子。男孩子懂得表达愤怒和进攻对他来说是合适的,同时他们也习惯隐瞒自己的悲伤和恐惧,始终一贯的定型可能会使男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处理自己的情感表达。

你最好别和„„一块玩!大多数父母都宣称给予孩子交往的自由。但是,从呵护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多数父母都会担心孩子交友不慎,从而走向歧途。且不说孩子在外的的交往,即使是孩子带回家里的“朋友”,往往也是很多父母看不顺眼的。因此,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几乎没有父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

即使是你特别讨厌的暴徒和吹牛大王,或一碰就哭鼻子的“娇气姑娘”朋友,除非是他们的行为真正令你受不了,否则家长还是静观其变。

通常而言,朋友之间应该能给予对方鼓励、并帮助对方规避错误。这样看来,孩子应该与他个性不同,并且对他的个性有所补益的人结交。比如,内向的孩子需要跟外向的孩子结交,过分受保护的孩子需要与自主意识较强的孩子为友,胆小害怕的孩子需要有比他勇敢的孩子为伴,心理不成熟的孩子可以从与成熟玩伴的友谊中得到益处,太沉迷幻想中的孩子,就需要多与较朴实的孩子相处。我们做父母的,只需对孩子跟朋友之间的正确关系加以鼓励,对不正确的关系加以告诫,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限制孩子的交往,甚至取消他的交友自由。

总之,在对待孩子交往的方面,我们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放任自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充分的调查研究。

不准„„

对于现在很多孩子沉溺网络或电视,并且对电视、网络的喜爱超过了读书、下棋、体育锻炼或听音乐,父母总会有些担心,因此有些家长就粗暴的禁止,不准看电视,上网。

但是简单的禁止,并不能解决问题,唯一值得借鉴的,就是像有些家庭那样,只准孩子在周末上网和看电视,或只容许孩子在许可的时间内,看经过父母选择的节目和网站上的信息。只有这样做,父母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对于像电视和网络这样的一种药,孩子究竟应该在什么时间吃,究竟吃多少分量。节目不能让孩子自由选择,而应加以适度的管制,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此外有一点是父母们必须注意的,就是电视和网络会“浪费”掉孩子生活中更具有意义的事物——他们跟电视或网络呆在一起的时间越多,跟父母和其他一些事物比如书籍在一起的时间就越少。因此,做父母的如果真要做到对孩子的精心呵护,多给孩子一起相处,使孩子不至于与培养他们品格的正常氛围相疏离,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这是为你好

每当家长想要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总是使出这样一个“杀手锏”,但事实上,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孩子听从了家长的建议,心里也有极强的反抗和意见,对于事情本身也多无益处。

专家建议:切不可打着“爱”的旗号去强迫孩子,如果真的为孩子好,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感。

你为什么不能像„„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事或遭遇失败时,家长认为这种比较可以激励孩子发奋。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就不能像小雨那样听话?你就不能像乐乐一样考个一百分?诸如此类的。其实对于很多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即使家长不批评心里也很难受,更何况家长说出这样尖刻的批评,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被彻底击垮,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一时的失败或错事,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改正。

专家建议:当孩子失意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抚慰帮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你要是不„„,我就给你颜色看看

有的脾气比较暴躁的父亲,会对不听话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假如你不马上收拾好这些玩具,我就给你颜色看看”。虽然他自己也知道不会真正这样去做,聪明的孩子或许也深知这一点。正像非真诚的夸奖一样,非真实的威胁同样会暗暗削弱父母言辞的可信度。

试着将威吓换成一种许诺。当孩子在超市磨磨蹭蹭不想回家时,你不要威胁说:“我走了,不要你了!” 而是换一种方式说:“咱们赶紧回家,那样咱们就有时间在一起玩了。”这个主意有助于产生动力,激起他做其他事的兴趣。通过讲道理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效。

小心,我来帮你

在呵护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出于溺爱或“责任心”,常常以“消极”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所遭遇的一切。

比如,父母怕孩子出意外,便在孩子的探索范围内设置障碍:他们常常对孩子说:“别跑,会摔跤的”、“别乱动”、“我来拿吧,你会打坏这只杯子”、“我来帮你叠被子,你去玩或听儿歌”等等。你当然是好心,作为父母,你总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因为,你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肯定他一定会摔跤的;你肯定他会出事;你肯定他会打坏你的杯子。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小心一点”、“把杯子拿稳”等等。这样你强调的是鞋带、是小心、是杯子,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考验的是父母的勇气而不是孩子的勇气。也就是说,做父母的往往无法接受孩子受到伤害的事实,他们的心理没有具备这样的承受能力。他们习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无处不是危险,这个世界到处都可能发生意外。因此,为了防止孩子遭遇危险和意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孩子时时置身于“安全”的范围之内或自己的庇护之下,远离一切想象的或可能的潜在威胁。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在“保护”了孩子的同时,却限制了孩子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空间,从而也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生命。

你是最„„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幅画”,“你这么聪明,你这么伶俐”,或者类似的表扬鼓励的话,对于父母来说,给予孩子鼓励是对的,但是要注意表扬的态度和表扬的频率,否则会使孩子认为父母给予的赞扬如此慷慨,以至于他最终不再相信父母的话。

不断得到赞扬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很可能经历很大的失望,会很难接受表扬,一方面,期望得到很多赞誉,当得不到表扬时,会感到不安;而另一方面,当真正得到夸奖时,却对之表示怀疑,因此会怀疑作为孩子得到的所有褒扬之辞的真实度。

尽管小孩子在他们做得不错时需要正反馈,但父母应以真诚的态度来调节表扬的频率。一个孩子如果总听父母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公主”,而在学校她的鼻子却屡遭男孩子们的取笑,那么她就会对这种反差感到迷惑。专家说:“频频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常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的父母把事情搞错了,并且他们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比这还要糟的是,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没有寄予多大的期望。”

第三篇:家长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家长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一、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主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犯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父母感情不和,早准备离婚,但双方为了几个孩子的未来,他们商议暂不离婚,也不准谁争吵,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这样他们默默的在一起生活了将近10年,一直等到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他们才分手,听了这个故事,我好感动,这对父母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消耗了美好光阴,是多么让人感慨啊。我希望每个父母为了孩子向他们学学吧,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从小受到情感环境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一个贫苦的家庭里,他只读了3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可他后来则成为世界上搞发明创造最多的人,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与童年时代妈妈为他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她科学的解答爱迪生提出的问题并启发思考。其母为他布置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指导

孩子读书,培养兴趣,克服困难做好各种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开阔其视野。重平时,严小事。应该说爱迪生母亲对孩子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就是家庭环境对他智力很好的开发和引导,为他铺平了成才之路。

与此相悖,对孩子行为的对与错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知识层次较低家庭。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环境也很难使孩子成为德和兼备的有用人才。调查中发现,有一半成绩差的学生是“放任”的家庭造成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他得出一个引起教育界轰动的结论: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时人所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即可获得50%,到8岁已获得80%,从8岁到17岁获得剩余的20%。

父母们千万不要说自己工作太忙了,抽不出时间来陪孩子,因为这只能是你做家长不合格的借口。英国戴安娜王妃和charles国王很忙,但他们为了培养 Willims 和Henry王子健康的品格,经常挤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玩儿过山车、划船、旅游等等。正是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两个健康快乐、乐观活泼的王子。所以,不管你多忙,只要你能意识到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孩子健康发展,并有意识去做,你就一定可以挤出时间。

因此有人认为,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零岁至学前班的年龄,那么作为家长,你一定要珍惜这开发孩子智力最宝贵的黄金时间,要千百倍地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要千方百计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果你的孩子已处于小学阶段,那么你一定要知道孩子的人生起跑已经开始,你没有任何理由不投入;如果你的孩子已处于

中学阶段,你一定要认真寻找自己教育的不足,走进孩子的心灵,多与孩子沟通,陪伴孩子度过人生的转折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自己的失职上。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好比农民播种庄稼一样,也是“季节不等人”的,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

常言说的好:“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和思想感化着孩子。就象我们看见的电视上的一个广告,一个孩子的母亲为孩子的奶奶端洗脸水和洗脚水,孩子在门缝里看见了,第二天,妈妈刚回家,孩子就送来一盆洗脸水,当时妈妈觉得很惊讶,其实,就是父母的行为给孩子起里示范作用。所以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通过父母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继续性和延续性。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飞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了三件事:小时注意培养岳飞树立理想,并注意个性发展,了解儿时岳飞的内心世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岳母便领着岳飞拜周侗为师习武;当岳飞把一身义气变成“以身许国”的满腔正气,岳母进一步鼓励儿子从军,并在肩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英勇抗敌。岳飞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怎样和孩子和睦相处

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其结果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有道是“种田不锄一季荒,养子不教一世过。对孩子只满足物质上的需要而忽视了关心教育,或只是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扭曲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便易产生偏激行为。因此,一定要正确和孩子和睦相处。

一是时刻关心,真诚相待。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亲

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二是放下身段,倾听呼声。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切莫断言,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再者,家长一定要从内心尊重孩子,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同孩子做协商。家长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三是多讲道理,注重实际。家长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第四篇:9不能对孩子太溺爱

不能对孩子太过分溺爱

——读《“小皇帝”和“老奴隶”》有感

现在的世界,女孩和男孩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皇帝”,孩子是家长的命根子,家长对孩子是过分的宠爱,连一点定家务事都不让子女做,时刻跟着自己的孩子,怕他们出危险,还不让孩子出远门。这真是搁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呀!爱自己的孩子固然好,但也不个限度吧!如果不让他自己在这个世界长大,不让他自己在大自然中探寻,他长大了怎么能挑得起时代的重担呢?

《“小皇帝”和“老奴隶”》这篇文章,就是讲述着大人溺爱自己的孩子的事,连小孩子摔了一跤,碰痛头都要“兴师动众“送到医院去拍X光片,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1这样的孩子只会在一个圈子内走动,长大了也会依赖,孩子便会永远长不大,最终是一个窝囊废。这样的结果大人喜欢吗?

我曾经在书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位母亲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母亲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对自己的女儿十分严厉,处处让着儿子,好的东西都给儿子,而且还经常给儿子买衣服穿。不让儿子做家务事,非常溺爱儿子。但她对自己的女儿就不同了,天天吃素菜,过节时才给女儿吃肉,衣服都是儿子穿旧的,缝一缝,给女儿穿,而且还经常让女儿做家务事,稍不如意,便骂她。对女儿十分严厉,最后,母亲死后,女儿接手母亲生前的药店,生意十分红火,而儿子一事无成,成了个废人。

在这里,我真心奉劝每一个家长,放下你们的溺爱之心,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探寻中成长吧!

第五篇:家长不能对孩子说的10句话!

家长一生气说出来的话,结果成了孩子一生的痛处,一辈子都挥之不去!不管家长有心无意都不能说这些话。

1:爸妈没本事,以后就靠你了

我小时候听过最多的话就是这一句,几乎经常有家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的内心究竟能不能承载这句话的重量?答案是显然是不能的!给孩子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待到他日他还你一个健康阳光的好孩子。

2:你这么小就会顶嘴长大了还得了?

为什么有的人从来不敢和他人顶嘴?很多成年人工作很多年还是这样,哪怕自己是对的也不敢和上司以及他人对峙。由于父母从小就对孩子的言行全部否定造成了成年以后的自信不足,任何人都有说“不”的权利,然而学不会这个能力的孩子,成年以后事事吃亏不如人意!

3:从来就没让我省心过

有一些家长从来都不会肯定和鼓励孩子,他们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什么意见都没有参考价值。于是对于孩子说的任何话和做的任何事情,从来不会给以积极的肯定。于是孩子小时候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工作了觉得自己是社会的累赘,结婚了觉得自己是另一半的累赘,于是他的一生从出生就注定是一个悲哀!

4:你看你这样子以后对你是没什么指望了

世上最伤孩子内心的事情莫过于:我明明是你明天的太阳,可是你总是告诉我“你的明天是灰色”、“我明明很努力了,可是为什么你看不见?”,家长对孩子所有的努力有意无意的视而不见,成了孩子内心最大的悲伤!博沃思教育

5:我没你这孩子

明明你生我养我,你却总是告诉我:你没我这样的孩子。于是我时常会想:我是不是不该来到这个世上?你既然不爱我为何要带我来到这个世上?这个世上究竟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

6:你怎么就不如隔壁家的某某

孩子从小就经常被父母拿去和他人对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尤其会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因此家长最不该说这句话,积极正面的鼓励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7:你这样只会让我丢脸

在孩子眼里觉得最痛苦的时候就是让自己的父母蒙羞,在心理学上面每一个犯错的人最渴望得到的是被宽容和谅解。成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不要说了,不管家长有多生气都不要对孩子说这句话!博沃思教育

8:养你还不如养一条狗

家长骂孩子最难听的话莫过于此,某一些刺激往往让幼小心灵的他走上不归路,成人尚不能接收这样的话,孩子那么弱小更是如此。

9:你这没良心的家伙

最忌讳的教育方式就是某一些家长时常会用一些反面教材来教育孩子,童年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阳光和爱,如果硬是要给出一个比例:正>反!

10:当着孩子的面和配偶吵架

最让孩子揪心的时候就是看到自己父母吵架,每一个童年充满悲伤的孩子心里,他的家庭里面家暴发生频率更高!

每一个人都需要爱和宽恕,无论怎么样都别对孩子说狠话,他幼小的心灵不堪一击!

父母坚决不能对孩子说的10句话(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