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党的建设研究优秀论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1-112502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1 13:57: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党的建设研究优秀论文

附件:

江苏大学202_年度

党的建设研究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10名)

党政共同负责制下书记的角色塑造

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变迁看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 新时期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问题研究

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基于江苏省某综合型高校的实证分析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应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党风廉政建设探析

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下的协商民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基于层次性分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回顾经典 凝思当代——兼谈列宁《青年团的任务》与习近平202_年五四讲话精神的三维视域融合

二等奖(19名)

“中国梦”的历史嬗变与实现路径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引领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探析 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建设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若干思考 新媒体语境中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浅议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策略 高校学业导师工作测评体系研究-基于学生视角 反腐倡廉建设的网络舆情机制研究

习近平“打铁还需自身硬”论述思想探析

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机制完善 论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有绩效的方法 ——兼议如何认识所有制问题

倪时平曲云进 孙月娟 董秀娜 魏志祥 郑丽琼 李 丽 蒋俊明 周德军

董德福 史云波 李宏刚

董德福 王 健 任葆青 潘凌理

唐晓红 王晓璐 杨进 严学华 吴奕 张明平王玉忠 游文静 孙旭红

李明宇 李 丽 孙月娟

金丽馥 张明平徐惠红 蒋俊明

马耀鹏 刘洁丽

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特质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刑事犯罪问题研究

三等奖(31名)

浅谈大学生党员领导力培养

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初探——以江苏省部分高校为例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试论党员教师如何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

基于博弈论的大学生入党动机选择及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创新理念、健全组织、建立机制,活化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高校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和思政工作之我见 浅谈科研团队发展中党的建设 关于加强我校二级学院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方法探索 高校提升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研究 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分析

高校“两类”特殊贫困生的帮扶对策探析-以江苏大学为例 提升医院文化软实力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90后”大学生特征的学业导师胜任力提升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初级就业力 ——基于大学生自我评估分析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辅导员职业角色调适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及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与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现实考量与破解路径研究

加强网络信息化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结合问题研究 反对“四风”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执行力研究 “四位一体”:强化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权的制度性构建问题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

李明宇 付艳丽 李 丽 周德军

王亚娜 于晓慧 马双双 周德军 于亚军

叶 涛

吴 迪

李玉秀 刘东静 韩 翀 王凤芹 赵钧 张星临

董秀娜 翟畅

陈永清 李宏刚 陆箐 李 冬

羊 城 朱永跃 徐惠红 张芬 张 春 范 艳 孙月娟 李品玉

黄新建 刘义灏 杭 慧 周 荣 林新荣 王赛扬 陈卫平杭 慧 魏佳佳 空间正义:从宏观结构到日常生活

——兼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主体性建构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暴力抗拆问题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论工业化进程中的住宅问题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镜鉴——基于戈尔巴乔夫思想蜕变的分析

鼓励奖(60名)

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研究

加强人才队伍中的党建工作 试论塑造高校期刊社学习型党组织之“型”的长效机制建设 以学科为平台,助推青年教师全面成长--科信所青年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质量研究 提升离退休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研究 以创先争优为载体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以党建为源动力,积极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运用新媒体宣传“中国梦”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生党建工作——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针对非公企业的校企4式党建联动及服务新机制 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高校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浅谈群众路线对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的指导 对加强和完善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几点建议 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研究

略论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高校德育价值观构建研究 当前网络监督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塑造

正确发挥网络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研究——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以新浪微博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突破口

王志刚

周德军 邹富良 窦凌

朱 轶 赵俊杰

朱俊英 顾 艳 刘 竞

蒋秀萍 刘晓兰

马海乐 李云亮张艳艳

王 宁 高启华 黄晓玮 管叶峰 张艳艳 管叶峰 汪 蓉 马国建 王颖婕 华希俊 王匀等

张黎明 赵金海 封青林 庞胜利

周 军 方 龙 周 军 岳加佳 谢志芳 张 洪 刘 毅 金 华 宋和平赵 雪 董德福

试析大学生的“三自”能力培育

实施师生有效沟通 传递育人正能量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SWOT策略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学习践行“雷锋车”精神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打造医院特色文化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

挤出效应与精神助困: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育人机制 重大项目和大型赛事大学生志愿者资源转化研究 浅谈高校资助育人中“育人”策略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其对策探讨 高校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研究

正确发挥网络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问题研究

提升信息素养 提高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

坚持和完善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实践和建议 关于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提高防控职务犯罪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研究

谈党建工作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机制关系

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工作机制研究 以“中国梦”引领携手共建和谐的高水平大学 内格里的“非物质劳动”概念辨析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辨“秘密”的剖析及其启示 苏南参与式环境治理:必要性、经验及启示 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异地高考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毛泽东建国初期意识形态工作方法论 论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初探

李宏刚 石 祥 倪时平

夏大庆 庄 蕾 叶 涛 张 谊

王亚娜 刘 畅 周以林

张 芬 张 春 朱妍婕 孙 昊

唐晓红 段江楠 周 军 张 杜 周 军

唐晓红 王晓璐 周 荣 谢志芳 周 荣 张云龙 周德军 张明芬 周 荣 肖 翔 王 权 李春建 窦 凌 张慧卿 蒋俊明 孙旭红 周德军

周 荣

霍 珺 贾洪梅 吴 迪

封青林 胡杨明 黄俊成

第二篇:优秀论文

优秀论文

磨课,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

观看完今天的《多种方法识字》,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磨课”,让我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历这一次又一次的“磨课”,怎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快速提高?本领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钝刀是在磨刀石上通过合适的方式反复磨,才会化钝为利的。古人都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更何况是我们呢?“磨课”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的备课研讨中,不断成长的又岂是授课教师一个人呢?这个过程中的受益者是整个团队。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在出谋划策帮助同伴的时候,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这种“磨课”活动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我相信整个团队将成长为一个强大的集体,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教学的精英。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校,自去年开始,我校就非常注重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老师们也在多次备课评课活动快速成长。其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要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最重要、最不能忽视的“工具”就是“课堂教学”。而“磨课”活动,其主要用意就是磨“课堂教学”之“刀”来砍更多的“柴”。在磨课活动中,教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与体验了,在探究中寻找思路,在不同观点中冲突、碰撞、磨合,在讨论中成长„„整个活动中,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磨课”,教师是第一受益人,因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学生是最大受益者,因为学生可以接受相对来说最为优质的教育。我们不敢说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这样仔细打磨,可是如果一个学期有几次这样的磨课经历,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做到了,我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一定会直线上升,“轻负高质”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

我对远程研修的痴迷

研修已近尾声,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涌上心头。一个多月的研修学习,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进入状态,越来越痴迷,当我手头的作业实在改不完时,我就边改作业边听研修视频,中午放学后好不容易有一个静心思考的时间,干脆就不回家了。是什么吸引着我,让我这样痴迷呢? 痴迷一——精彩课堂背后的故事 以前也经常观看国家、省级数学专家的优秀视频,主要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师的教学机智,这次远程研修就不同了,不尽可以知其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更能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依据的教学理念是什么等),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痴迷二——内容精美丰富的简报

每次打开省研修快报、指导教师简报和区数学简报,我都要重复浏览好多次,时而思考,时而动笔摘抄,时而会心一笑。有一位专家这样写到:远程研修就是一个平台,关键是看怎么为己所用,博取、广采,用自己的智慧撷取最美的花朵,用自己的智慧去拓展自己生命的长度。远程研修对于不感兴趣的老师来说就是过眼云烟,对于想用心学习的老师来说,那就是一场盛宴。

读“研修三问”这篇文章,第一问“为什么我们的校本教研收效甚微”就引发了我的思考,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们教研组虽然每学期都有小专题研究,但是追踪研究和行动实践的跟进环节没有跟上,没有持续和周密的思考,这样的教研活动能算有效吗?第二问“为什么我们的专业不能快速成长”——研修行为和学习习惯是老师极其重要的习惯,我找到了答案。有位专家在看到有些老师的研修评论不真诚时,曾感叹:“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专家用此诗奉告大家——“莫负研修好时光”。我们要借研修之东风,扬真诚之风范,方能远航。

痴迷三——公开、公平、公正的舞台

当你上传一篇作业后,绿点立马变红点;当你有什么疑惑时,专家会为你解疑问难;当你的作业被专家点评推荐后,立马就奖励3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像遇到了一个懂你的知己,评价忠恳,及时有效,激发了老师们的研修热情。

远程研修,是我参加工作十几年,从未遇到过这么有价值的培训,从未见过这么有魅力的大舞台,就像一座大山,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你去发掘,时而回味,时而思考„„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 句容市黄梅中心小学 笪红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笔者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潜心读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潜心认读。这一阶段的主要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在借助汉语拼音的条件下,用较为缓慢的速度,辨认课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并逐渐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缀成词语、段落、篇章,最终能将整篇课文正确、连贯地读出来。

2.潜心悟读。指在通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联系上下文对课文中关键句子,或暗含着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反复揣摩体味地读。在潜心悟读中,使学生再现课文所描述事物或情境,领悟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或情感。3.潜心品读。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美读、赏读表达出来,达到潜读成诵的地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在品读中,生本和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读的基础上,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比如一位老师执教《望月》(苏教版第七册)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反复练读达到“文通字顺”。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读一读,并引导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再现画面,体会意境。如月亮的安详、跳动的光斑、两岸山林的“剪影”以及剪影周围“银色的花边”„„最后,让学生配上柔柔的乐曲,图文结合美美地赏读,在赏读中进一步感悟语言,形成语感;在美读中那皎洁的月光也洒向了孩子那稚嫩的心灵。

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针对当前“读”的现状,笔者再谈几点思考。

(1)潜心读书中,要适当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意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潜心读书时,要侧重于悟读。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感悟和情感投入上。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同学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教师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像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像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3)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层次。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比如:一位老师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自始至终贯穿读,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效果很好。解题时,老师提出:题目里哪个词是中心词?重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后,老师再叫他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全文:这篇文章是围绕总理的什么样的品质写的?总理一夜工作情况怎样?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写了哪些事,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读重点的以及深奥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去一个一个解决的„„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引读,或自读,或集体读、或分组读、或个别读、或默读、或朗读。这样两课时不到,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学生的语言、思维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对周总理的那种不畏劳苦和简朴的精神都有了认识,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二、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执教《西门豹》时,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时让学生思考: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然后用半节课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支老师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一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读书,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其二激发了学生对话的欲望。他问的几个问题直接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把学习课文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了起来,使学生不再是冷峻的“读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体会的空间,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

“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两两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可以就阅读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

特级教师吉春亚在《詹天佑》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读书,与书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师:课文主要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杰出才能和爱国之情?

(学生充分读书后回答)

生:主要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三个典型事例。

师:细读“勘测线路”部分,文中哪一处你最感动,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把自己的体会用点评形式写在书上。)

(学生再次投入到课文中,读读、画画、写写,同桌还进行了交流)

师:同学们,看了你们书中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富的,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下面自由交流一下批注成果,好吗?

生:詹天保你是总工程师,应该只在家搞搞设计,遥控指挥就行了,为什么要亲临场地呢?真是与民同苦,率先垂范呀!

生:詹天佑你真谦虚呀!自己是个总工程师,还不忘请教当地的老百姓,而我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自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生,同学们的意见根本就听不进去。

师:相信你以后会很谦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詹天佑你是多么认真呀!“大概、差不多”不能说,真是精益求精。而我呢,做事学习总抱有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看来,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也该一丝不苟呀!

师:你已有了这样的认识,今后你的学习做事一定也会精益求精的。老师为你高兴。

在吉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和沟通。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中活力四射。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甚至争论。但教师一定要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能只图形式上热热闹闹,不讲实质效果。一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学会学习。

三、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及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如何积极有效地建构呢?

阅读教学过程的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

要实现有效地自我建构还要强化课内外结合,拓宽语文学习和建构的渠道。面向生活,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新体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把内容相关的、结构相似的、内容相同而方法相异的面状或球状的阅读资料,通过有效的组织,扩展学生阅读,拓宽建构的渠道。

练习是巩固知识、积极建构的重要途径,有效练习不是机械重复,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充满智慧的练习。练习要把握重点、难点,要带有一定的方法指导,要具有显著的语文素质培养导向,要符合学生的练习水平和练习兴趣。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建构,应包含一定的知识点,遵循一定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的词句和一定内涵的词句;分辨感情色彩,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词句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各个年级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第三篇:优秀论文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我的幸福为师路连州镇中心小学魏定芳

去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

假如我有一天走在街上,有人问我:“你幸福吗?”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很幸福。”那是因为我拥有一个温馨的家,还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人民教师。教师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幸福感不是因为这份工作相对稳定,也不是因为教师的社会地位高,而是因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耘,自己的教育行为可以为学生带来正能量,能影响他们的思想,可以引导他们每天都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心里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满足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点也就说明了师的作用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定义,师,教师的主要的职能就是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而这三点也正是教师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技能。虽然这三方面对于每一教师来说都很简单,但是怎么样能将“传道”“授业”和“解惑”做到最好,最彻底才是最关键。

我从教快20年了,曾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写工作总结之类的文章,总喜欢把“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挂在嘴边。我当时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想要教好学生,自己的学历要比他们高许多,要学识渊博。当然,这话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时至今日,我觉得“一桶水”的内涵应该比我当初的理解要更深更广。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要努力地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他们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学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每年的寒暑假,我总是边享受假期边忙着“充电”。家里订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之友》堆满了书桌和床头,虽然大部分已经看过,但还想再细细咀嚼,希望再挖掘更多的“珍宝”,好立即记载在我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以备不时之需。今天暑假放假前我就从学校抱回一大摞教学光盘。炎炎夏日,我在空调房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各地青年名师的课堂艺术,一旦发现某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自己非常欣赏,我便反反复复地重播,边看边记笔记,恨不得在脑海将他们的每句精辟的课堂用语和每个精彩的授课环节深深地留下烙印。因为我真希望自己经过一个假期的装备,开学的时候能够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坛上,用睿智的眼神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今年教师节前夕,在QQ上看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留言:“魏老师,我的孩子在三、四年级遇到你,真

幸运!我觉得你教学真的很用心。”太多的夸赞溢美之辞,我自问承受不起,但是,我扪心自问,我在工作上的确比较用心。凡是只要用心去做,何愁做不好?

记得,教三年级百花园时,有一道题要求记住一年比较重要的节假日,孩子们对农历和新历的假期经常混淆。于是我把节假日编成了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排列顺序是准确率高多了!三年级作文起步,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文是一个难题,如果一开始接触作文就让孩子们畏惧,那他们今后对写作一定会有抵触心理的,那样的话他们在写作方面进步的空间就会非常有限。为了让他们感觉到写作只是一种和别人交流的方式,“我手写我心”,我在每次习作之前都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努力杜绝孩子写作文有“说谎话”“说空话”的现象。例如三年级有一个单元习作是写把玩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我首先和全班同学玩一个游戏,并把游戏过程和细节拍摄下来,然后边回播游戏情形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于是这次习作学生们就在愉快回忆的气氛中完成。每一次,看到学生们在自己精心“预谋”下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扬起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感到很幸福!

都说教师对学生要心中有爱,有教无类,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我自己却承认自己对某些学生比较偏爱。前段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一位我第一年工作教过的学生。我向她打听另一名学生凤的近况,她说凤现在在广州,和男友一起开了间外贸公司,准备结婚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河顿时泛起了

阵阵幸福的涟漪,这个消息多好啊!曾记得,凤是一名其貌不扬、性格倔强、上进心强的孩子。她母亲智障,有三姐弟,全家的生活来源仅靠父亲务农及偶尔打打散工,生活的窘困可想而知。但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把凤压垮,反之,她像一棵生命力顽强的小草一般,有着远大的志向。我当时对这名仅11岁的女孩子既怜惜又佩服,所以对她格外偏爱。我经常把她叫到宿舍和她谈心,鼓励她努力学习,用知识去改变命运,并经常赠书给她。直至她念初中、高中,我仍辗转地从旁人那里打听她的消息,得知她顺利地考取了四川一所高等学府,我终于放心了,聪慧有志气的凤,不必像其他农村女孩子那样早早辍学嫁人当娃娃的妈,可以开启她人生的美丽新篇章了!学生有一个幸福光明的未来,使我感到很幸福!

一直以来,每个班的“箩底橙”(后进生)注定不讨老师欢心:学习习惯差、成绩差,拖整个班的后腿。每接一个新班,我对班上的后进生格外偏爱,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爱。后进生的纪律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等等,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需要被人关注、被人肯定,后进生也是。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那后进生就是折翼的天使,他们更需要关爱!

小妮是我曾经的一名学生,每当我早上在学校门口值日的时候,她总会大声地跟我打招呼。有一次,小妮的妈妈在路上遇到我,告诉我,小妮每次早上看到我在校门口值日,中午回家就一

定要求妈妈帮她扎个漂亮的辫子,然后再换上一套好看的衣服。小妮对妈妈说:“今天魏老师值日,我要穿漂亮点给魏老师看。”多可爱的孩子!我不禁在心里想。刚教她时,她因为邋遢、学习懒惰,没有朋友跟她玩。她爸爸对她很溺爱,千依百顺,造就她任性、散漫的性格。我把她叫到门口,用手抚摸她的脸蛋,亲切地说:“我觉得你胖嘟嘟的,很可爱。如果你能注意一下个人卫生,把脸洗干净点,你一定更讨人喜欢,相信会有很多朋友愿意跟你玩。”她显得很害羞,有点不敢相信,老师居然觉得她可爱,并喜欢她。帮助小妮改正不良习惯,是一项持久战,没关系,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我动员班上的同学跟她玩,督促她讲卫生,严格要求她完成家庭作业,并经常与她家长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她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战术”。她的点滴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小妮的家长很感谢我用心地教育小妮,告诉我小妮在家里的书桌写着“魏老师,我爱你!”,听了这话,我不禁哑然失笑,一股甜蜜油然而生。其实后进生的心思也是细腻敏感的,谁对她的好,她感受得到。当然,后进生的进步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耐心地守候他们的成长,我觉得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践行伟大的“中国梦”,实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需要“汇小梦,积大梦”,凝聚正能量。作为承担培养祖国未来、振兴民族希望重任的人民教师,我希望自

己能像春风一样温暖着每个孩子,能像夏雨一样滋润着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让梦想点亮教学之路!

第四篇:阿昌族的宗教信仰研究优秀论文

自然崇拜

1太阳神、月亮神:阿昌族的太阳神和月亮神称“版当”和“版情”。一些人家在房前的柱子上钉一个小型平台,上置香炉和花瓶。认为太阳神有无穷的力量,能照到大地的每个角落,使气候变化,万物生长,昼夜轮回。有了太阳神和月亮神的交替辛劳,人们才有吃有穿,得以生存繁衍,大地才有秩序。旧时,阿昌族女主人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都要在平台上烧香。平时,给家堂神龛烧香时,要先给版当烧香;去奘房进香时,也要先给版当烧香后才出门。

2东西南北四方神:阿昌族信仰中有东方太阳神、西方大风神、南方大木神、北方大水神。祭祀时,用一节竹筒插在房屋周围的园地上,竹筒上端放一块竹篱笆,篱笆上方各立一节小竹筒,竹筒内放点食物祭品。逢结婚或小孩满月等喜事,都要在院子里设一张桌子,放上猪头、三牲、茶酒各三杯和圆饭三碗,先祭祀天地日月,然后向四方抛洒谷物祭祀四方神,最后洒向天空祭祀诸神。

3地母神:梁河地区和腾冲新华阿昌族称地母神为“担当”,通常在撒种前化一对圆宝于秧田中祭祀。认为祭祀后种子受地母保佑,鸟虫老鼠不敢来吃种子。栽完秧时,用一对鸡、三牲、圆饭、茶酒置于田埂上,再化一对圆宝祭祀,认为种子会快出快长。

4土主:阿昌族的寨神,梁河地区和腾冲一带的阿昌族村寨普遍祭祀“土主”,他们认为土主有六只手,其中两只手拿着日和月。土主能保佑全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祀于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保苗日在村寨头的庙里举行。

5山神:山神是阿昌族保护山林、山地和农作物的神灵,当阿昌人要开辟一块山地或砍伐一棵大树时,要先祭祀山神,祈求山神的准许和保佑。若冒犯山神,会被山神伤害。

6水神:阿昌族认为水神主要居住于沟河或水井中。祭祀水神时,将芭蕉树砍下挖成船型,中间放肉食或斋饭等祭品到沟河里或置于江河、水井边。其中水井神掌管着人们的饮用水,每年正月初一清晨到水井抢头担水,谁先抢到就在谁家水井旁烧香化纸火,放鞭炮、投几枚硬币以示买水。祈求水神不要让井水干涸,无论洪涝旱灾都要冒出清泉。

7火塘神、灶神、火神:火塘神守护在堂屋的火塘内,并掌管整个家园和全家人的灵魂,为表达对火塘神的敬意,阿昌族初一、十五和每个节气都要在火塘边烧一炷香,供一圆斋;过节前舂出的第一块糍粑,要分一份放在火塘边供给火塘神。迁新居要从旧居取火种、请火塘神。灶神:灶神是灶内的神灵。阿昌族逢年过节都要烧香化纸祭灶神,腊月二十六或二十八要粉刷灶台。认为灶神可驱逐牲畜的病魔。火神:火神是一切火的神灵,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到三月十五之间,都要择日子祭火神。

8树神:附在树上的神灵,一般在村边寨头长得高大的树木上,每寨都有。

9猎神:狩猎供奉的神灵。猎神一般供奉在村子庙后的大树下,每次打猎前都要进行祭祀,认为祭祀后容易得到猎物。如果打到猎物,再用兽头祭祀猎神。

10谷魂:阿昌族认为谷子的灵魂直接影响着禾苗的成长和稻谷的收成,认为谷魂与庄稼同在。撒种栽秧时要举行送谷魂仪式,将谷魂送到秧田里。秋收后,再把谷魂请回家守谷仓。

11炉神:阿昌族铁器手工业发达,认为用来打铁的炉灶有灶神,打铁都要祭祀灶神,以求其保佑铁屑不飞出灼人,锤不砸伤人。

12秋神:阿昌族有正月初一砍秋杆立秋千的习俗。认为秋千上附着秋神,主宰着全寨的兴旺发达。有“秋千越荡越高,生活越来越好”的说法。因此,砍秋杆祭祀求神有一套完整的礼俗。

13路神桥神:阿昌族掌握道路和桥梁的神灵。认为路由路神管着,桥有桥神管着,所以办大事上路过桥要先祭路神、桥神。

14床公床母:阿昌族依附在睡床上的神灵。阿昌族认为人们睡觉的床有床公床母管着,如果冒犯他们,他们会咬人。

15精怪:阿昌族认为人的血被月亏(月食)照射到后会变成鬼怪,也叫精怪。精怪附在大树大石头上或偏僻的路口,晚上碰到他,会尾随其后,伺机吸人血。所以晚上走路不能回头,回头后会将双肩上的挂“灯”弄灭,精怪就会靠近吸血。因此阿昌族人皮肤出血,总是要小小的用土盖上。阿昌族自然崇拜的神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相同的,是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文化在认识中的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该信仰体系不断发生着变化。

图腾崇拜

在经历自然崇拜之后阿昌族选定了与集团成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某些动植物,经过想象和升华。把他们视为与自身有着血缘联系的亲戚或集团内每个成员的共同祖先,然后将其特征奉为自己氏族或部落的神圣标志,并围绕其进行各种频繁的崇拜活动,主要有大石崇拜和犬崇拜。

1大石崇拜:据赵橹《阿昌族大石崇拜与诸羌文化的辐射》载,阿昌族有大石崇拜的原始遗风。阿昌族孩子体弱多病,夜间常常啼哭,被认为是鬼魂作祟,占卜后认为要拜大石头为干爹才能避开,就到附近找一个大的石头认作干爹,然后给小孩重新起带“石”字的名字,如“石宝”、“石德”等。认为拜过石头,起过名字,鬼魂就找不到小孩,小孩的病就会好。拜石头时,在小孩的手腕上拴一道红线,以保佑小孩平安健康。

2犬崇拜:阿昌族犬图腾在许多民间故事中得到表现,比如《狗头国》、《白狗仪嫁》和《屙金银》等,这些民间故事表现了人与狗的感情以及狗给人的恩德。阿昌族敬爱狗、感激狗,有的村寨阿昌族人有“拷(宰)狗献家堂”,或用糍粑掐成狗状,粘上狗毛献家堂的习俗,该习俗与史书记载的阿昌“婚娉用牛马,祭以犬”、阿昌“性嗜犬,祭必用之”一脉相承。阿昌族崇拜狗还表现在服饰上,在阿昌族男女的衣服上,都绣着狗牙状的花纹,称“锁狗牙”。据阿昌族老人回忆,以前女子的绞脚还钉有狗牙实物。阿昌族妇女高包头上“V”字形的尖角,寓意两只竖起的狗耳朵,把钱物塞入尖角,就像把东西塞入耳朵。除大石崇拜和犬崇拜,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图腾物作为一个氏族的象征,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凝聚力。

祖先崇拜

阿昌族人对祖先神灵十分崇拜,采取多种方式祭祀慰抚,家设家堂,寨设庙宇或祭祀坛。全家族全村寨都要定期祭奠祖先灵魂,歌颂祖先功德,祈求祖先佑护,以增强血缘家族的凝聚力和村寨的凝聚力。在村寨或更大范围内祭祀的祖先,是全村寨的祖先或全民族的祖先。

1遮帕麻和遮米麻。是人类始祖天公地母,阿昌族每年定期举行盛大的窝罗节,纪念和祭祀他们,以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2盐婆桑姑尼。阿昌族盐神。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吃到美味佳肴,桑姑尼把自己变成了岩盐,身子变成一条盐河水,头发变成葱和韭菜,脚趾、手指变成大蒜和姜。阿昌族尊奉桑姑尼为盐神,世代祭祀她。

3谷期。阿昌族教授农业生产的神灵,又称“老姑太”。“老姑太”教会人们种五谷,所以家家户户都在家堂一侧供奉她,其象征物为“榜争”即“老姑太的拐杖”之意,以一根拐杖和一根长两个包谷的包谷杆拴在一起为标志。阿昌族认为得罪了谷期,会被谷期咬。

4寨神。寨神是阿昌族远祖,是村寨的守护神,各阿昌族村寨都要供奉每年全寨都要举行庄严的祭祀寨神的仪式,主祭者为最初砍草立寨人家的子孙中的长者。

5战神。阿昌族祭祀的战神称“塞们”。传说塞们是阿昌族的“兵头”,在一次战斗中被敌方打死,成为神灵。他会保佑村寨平安,保护庄稼丰收、六畜兴旺。阿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其中的部分内容已逐渐淡化或消失。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家庭经济的复苏,原始宗教又再次复苏,并和佛教等宗教协调发展。

第五篇:传统门窗的装饰性研究优秀论文

在宫殿、寺庙等比较重要的建筑上,裙板上也用雕刻作装饰,以追求华丽的效果,不过其花饰仍比格心部分简单得多。在很高的格扇上,往往有上、中、下三块环板,上下两块绦环板距离人的视线比较远,它们即使有装饰,也比中间那块绦环板简单。

门窗装饰的内容

建筑门窗装饰艺术和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是不能脱离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总是要带有那个地域、民族的物质生活与意识形态的印迹。在中国古代社会,皇权高于一切,意识形态高度统一,始终贯彻以礼治国,这种皇权至上、等级严明的思想与法制就充分反映在古代传统建筑的造型方面,同时还表现在建筑的装饰上。比如门钉用在宫殿大门的板门上,本不具有实际的含义,但九九八十一枚金色门钉的有序排列,极富装饰美,附于了帝王象征的意义。九九至尊至贵,是帝王的专用权,象征着帝王的威势。因此可以发现在皇宫大门上的门钉是以横竖各为九排九列装饰,共81枚。这些门钉都被漆成金色,在大红色的门板上十分醒目。

儒家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体现在中国建筑装饰上。比如,福、禄、寿、喜,招财进宝,喜庆吉祥成了人们的理想追求,会经常出现在建筑门窗上。但是建筑装饰所处的部位必然受到建筑形态的限制,他的形体与大小也得服从建筑构件的结构要求,这就使得通过建筑装饰在表达某一种意识与理念时,大都只能应用象征与比拟的手段。在具体的装饰中无论应用动物、植物或其他的器物,尽量多选择那些有特定代表意义的形象。如龙与凤象征封建帝王和皇后,象征着高贵;狮子为兽中之王,性凶猛,象征着威武与力量,所以雕成石狮放在大门前以作为守门之兽;鹿与禄同音,象征升官发财;鱼,多仔,繁殖力强,象征多子多福,蝙蝠与福谐音,象征福气多多,所以它与鹿、鱼等动物都常出现在建筑装饰中。

门窗装饰在建筑中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连续性。一座殿堂立面上的格扇门窗不是一扇、两扇,而是大面积的左右相连,充满了柱间。为取得视觉上的统一与制作方便,一般情况每一扇格扇上的装饰花纹都是相同或者近似的,装饰中所采用的动植物或器物形象也多被简化与程式化了。如龙被简化,仅龙头保持原形,龙首龙尾都变为植物草叶纹;荷的形象被程式化为简单的和花瓣;象征文人生活追求的琴、棋、书、画也在写实的基础上被规范为固定的形式了。可以说,在大量传统门窗格扇的板面装饰,往往都是这些既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又被简化或程式化了的各种动植物以及器物的形象。但有一些的格扇的绦环板和一些单座木窗的下段装饰中,也出现了相当写实的形象与内容。这是因为这些部分最接近人的视点,同时又不需要有采光与通气功能,所以在这些并不很大的木板上,可以用完整的雕刻或绘画进行装饰。一块绦环板可以雕刻成一幅戏曲的场面,有人物、建筑、背景环境,有情节内容。有时在整开间的多扇格扇上,左右并列的环板,可以表现出系列的传统故事与戏曲场面。

宗教的思想对门窗的装饰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在门窗的装饰中看到八仙和暗八仙的出现,这明显是受了道教的影响。还有佛教八吉祥的出现,就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门窗装饰的表现手法

门窗大都是木制的,所以依附在门窗上的装饰也是以木雕为主要手段。木雕的手法有透雕、深雕,又有浅雕、线雕,也有贴雕,当然还有不是几种雕刻手法混用的。如在绦环板上要表现一组有人物有情节的画面,往往同时用透雕、深浅浮雕几种手法,以便于表现人物主次关系、建筑、背景的相互关系,是画面更富有层次,更具有真实感。门窗的装饰也是有等级的。如皇家宫殿的门窗在形式上需要保持相似和规范,以取得严整、规范的视觉上的统一,所以故宫内几座主要宫殿的格扇,其格心部分都是由一种称为“菱花”的格纹组成的,菱花是由三条木条交叉,在木条上雕出花叶,组成为由六条花叶梗组成的菱花,所以称为“三交六梳菱花窗”,凡用三交六梳菱花的窗属最高等级,次者为双交四梳菱花,往下依次为斜方格、正方格、长条形等,即便在窗格装饰上也是等级分明的。而设立在殿堂室内的门窗格扇,上面的装饰就更讲究了。有的用金色银色的嵌丝,有的用景泰蓝、玉雕镶嵌在局部花饰节点上,有的用铜片压花,还有些把绣有花饰的透纱、绢画用在格心的局部,形成华丽的效果。

在民居建筑的门窗装饰中既保持传统定制,又有各个地方的多样性、地域性特征。由于各地民居建筑远离都城,使得官式建筑的一些制约相对影响不大。宅主人在他的房屋上正是要通过丰富的装饰内容与形态显示出他们的财势,表现出他们的人生理念,从而使民居建筑从总体到装饰都呈现出更加生动活泼、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比如,在格扇上,把雕刻装饰部分按主题施以不同色彩,红花、绿叶、棕色树干、白色的鸟:在有情节内容的整幅雕刻中,人物衣冠都细描出相异色彩,五彩缤纷,热闹异常。在宫殿、民居等建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门窗装饰的优美之处,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门窗中的风采。(本文作者:谭超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党的建设研究优秀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