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对一”实施方案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中开展“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开展“坚持科学发展、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全面振兴”系列实践活动的总体方案》,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院结合实际制定《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一对一”帮扶方案》)。开展“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完全符合中央、省委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完全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对于解决我院特困生、毕业生和后进学生的实际问题,对于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改进机关作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让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公仆意识得到强化,把“党员干部受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开展好“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对我院大学生中三个特殊群体帮扶全覆盖。现就我院“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在“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中,要牢牢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到我院大学生中三个特殊群体之中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了解他们的愿望,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要在帮扶过程中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强素质,倾听意见和建议,查找工作差距,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高学院党委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具体安排
“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从现在开始启动,到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前告一段落。
1.参加范围
学院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或全院在职教职工党员和非中共党员的中层干部)。
2.帮扶对象
学院特困学生及其家庭、毕业生和后进学生。3.主要任务
“一对一”帮扶特困生,重点解决他们在校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引导他们树立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社会;
“一对一”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抓好就业、创业的服务和指导,加强学生见习、实习及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对一”帮助解决后进学生思想问题,通过深入到这部分学生中去,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思政博客、网络平台、热线电话和谈心、谈话等方式,不断改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
4.工作方式
学院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或全院在职教职工党员和非中共党员的中层干部)确定帮扶对象后,要主动与帮扶对象对接,积极了解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困难。选择
一、两项实际困难,以个人名义帮助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向所在单位或部门汇报,由所在单位或部门统筹解决;所在单位或部门解决不了的,汇总到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学院统一研究解决。
5.工作要求
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活动,带头解决问题,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接受教育。要带着浓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帮助我院大学生中三个特殊群体解决困难。党员干部均以个人身份直接联系 帮扶对象本人和家庭,要把帮助帮扶对象的过程作为接受教育、转变作风的过程,要树立亲和、清廉的良好形象,不给帮扶对象添麻烦。
四、加强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要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工会、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实施。
党员干部与帮扶对象均采取实名制,认真填写《党员干部与帮扶对象对接表》,明确党员干部本人和帮扶对象的联系方式,统一报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发挥党员干部的主体作用
党员干部要明确在开展“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责任,提供必要条件,抓好工作落实。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切实受到教育,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3.加强督促检查
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随时了解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同时要加强检查指导,全程动态掌握党员干部参加活动的情况。在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向帮扶对象和家庭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他们对负责帮扶的党员干部及帮扶情况的意见。
4.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协调配合,对党员干部在联系帮扶对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几个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要逐项梳理,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统筹加以落实。
5.注意经验总结
要认真总结开展“一对一”帮扶实践活动的经验,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并逐步建立健全帮扶的长效机制,推进实践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第二篇: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实施方案
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实现素质教育和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的原则要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校的创建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校园将学校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和实现终身教育,以及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育人环境。我们应该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需要的各类人才。
2、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原则
结合我校自身实际,制定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校园的总体计划或方案,分步推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校园的建设工作。
3、坚持以建促用,以用促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一对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适度超前,来引导并促进数字化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建设。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和效益。
二、数字化学习校园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建设目标
一对一 数字化学习校园是指全面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构建一个集课程形态及教材呈现方式、数字化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校一对一数字化科研与管理为一体的学校教育与管理、学生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设一对一数字化校园,实现一对一数字化学校的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和智能化。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建设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提高网络主干速率和可靠性,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网络利用率。要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投入必要的管理设备、技术和人员,使校园网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要尽快建设网络教学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其他各类多媒体制作系统、信息资源及软件开发平台等软硬件系统,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性。使广大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2、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建设的核心任务。①加强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一对一数字化校园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库、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管理信息库、学生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库。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一对一数字化建设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重视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尽快一对一数字化。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要解决好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②大力开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计算机课件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速信息技术在教学各环节的推广应用。通过开发和引进,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课件和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首先要开展重点学科、重点课程的一对一课件制作和应用工作,然后推广到一般课程,做到以点带面。在一对一数字化实验班级的课件制作中,结合本校实际,根据教师队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同水平,可以先制作简单的电子教案,待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后,再制作高水平的、基于网络的一对一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
3、强化一对一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信息化一对一专业团队的建设。尽快培养一批掌握一对一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二是加强一对一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广大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一对一数字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要把他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以及在实际一对一数字化授课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作为任职考核与奖惩的重要依。
4、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广大教师要积极深入研究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手段,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一对一数字化要求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及一对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律,为我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效益。
第三篇:“帮困助学一对一”活动实施方案
“帮困助学一对一”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绥德县教育局“实施教育强县工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关规定为指导,立足于长效,落实于发展,贯彻义务教育基础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的原则,确保全校每名在校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不因学习困难而自卑,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持续发展。
二、帮扶人员
1、校级领导及全体校委会成员。学校领导每人至少帮扶一名贫困生。
2、各级科任教师。科任老师每人帮扶本班两名学困生。
三、帮扶对象
1、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家庭和农村特困户的在校学生。
2、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重大经济损失的贫困家庭学生。
3、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学生。
4、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5、其他原因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校学生。
四、帮扶措施
1、物质上救助。要帮助解决帮扶学生的书本费、作业本费、学习用具费等,补助帮扶学生在校学习费用。
2、学习上指导。帮扶人员要定期跟踪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帮扶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制定教育措施,确保帮扶学生学得好。
3、生活上关心。帮扶人员要经常与帮扶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家庭情况,尽可能解决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4、情感上激励。帮扶人员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家贫而志更坚,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5、教育中优先。科任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格外关心、细心并做到几个优先:即座位优先、提问优先、课间辅导优先、评价激励优先。要密切建立家校联系制、教学成绩跟踪调研制、学困生转变师生捆绑评价制等。随时随地了解学困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尽快赶上或超过其他学生。
第四篇:郏县卫生局“一对一帮扶”实施方案
郏县卫生局
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对重点村卫生室
“一对一”帮扶活动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医改政策为指导,以学习马俊欣先进事迹和弘扬“三平”精神为主题,充分利用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及人才、技术优势,深入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帮扶村卫生室活动,不断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为郏县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帮扶单位及对象
1、县第一人民医院帮扶长桥镇东谷刘村卫生室、冢头镇梁庄村卫生室、白庙乡下叶村卫生室;
2、县第二人民医院帮扶安良镇水泉村卫生室、苗楼村卫生室;
3、县妇幼保健院帮扶白庙乡赵庄村卫生室、堂街镇石桥店村卫生室;
4、县中医院帮扶白庙乡五里庙村卫生室、茨芭镇山店村卫生室;
5、县疾控中心帮扶茨芭镇庞庄村卫生室;
6、县卫生监督所帮扶安良镇岩郭村卫生室;
7、县新农合办公室帮扶薛店镇赵寨村卫生室;
8、县卫校帮扶堂街镇李楼村卫生室
9、堂街镇卫生院帮扶堂西村卫生室;
10、李口镇卫生院帮扶张西村卫生室;
11、姚庄乡卫生院帮扶姚庄村卫生室
12、长桥镇卫生院帮扶长桥村卫生室;
13、冢头镇卫生院帮扶北街村卫生室;
14、王集乡卫生院帮扶雨淋头村卫生室;
15、白庙乡卫生院帮扶团造村卫生室;
16、安良镇卫生院帮扶高楼村卫生室;
17、渣园乡卫生院帮扶渣园村卫生室;
18、薛店镇卫生院帮扶冢王村卫生室;
19、茨芭镇卫生院帮扶北姚村卫生室; 20、广天乡卫生院帮扶邱庄村卫生室;
21、城关卫生院帮扶南关街卫生室。
三、帮扶内容
1、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所包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工作。
2、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帮助所包村卫生室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各项规范管理,开展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
3、人员培训培养。帮助、指导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临床进修和业务培训。
4、开展送医下乡、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
四、有关要求
1、时间安排。2012年4月10日前,帮扶单位对所帮扶的村卫生室进行调查了解,制定具体帮扶工作计划,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帮扶工作责任。帮扶时间到2012年底结束。
2、工作纪律。要求帮扶单位不搞形式主义,在帮扶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工作费用均由帮扶单位负责,不增加基层群众的负担。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规定,高标准完成帮扶任务,以良好的形象带动群众、取信于民。要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帮扶的实效。
3、各单位要把帮扶活动作为学习“学习马俊欣、岗位做贡献”活动的具体体现,与单位考核和优秀评选表彰及文明单位创建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帮扶任务的落实。单位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为活动开展创造条件。
4、卫生局将不定时地采取各种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载入档案,并做为各单位年底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第五篇:一对一
“一对一”工作总结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大兴九小的“一对一工程”,在这个组织里我聆听专家郝老师的教诲,和同伴共同研究教学,一学期中我的进步很快,深深感受到团体的力量,下面就我和郝老师共同研究的一节课谈谈自己的收获:
我和郝建老师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备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然后郝建老师听了我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收获: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我一上课就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让孩子们说一说在分数这一单元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总结知识的方法,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生总结了分数时,教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
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平均分成八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从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老师是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掌握知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八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