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姓名:孙晓娴 专业:初等教育
学号;122170289 摘 要:中小学的学生是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不断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如果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他们以后人生的道路会起到阻碍作用。当今,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之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焦点,绝大多数是集中在孩子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没有健康的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而且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奠基石,而且对国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学生是时代的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对国家新鲜血液的培养。从民族精神,爱国情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的心理培训指导使我收获匪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对教育的影响重大,我们以后是要为人师表的,所以更应该懂得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面对课程的要求,下面我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压力。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家庭方面,现在独生家庭越来越多,许多独生家庭对独生子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和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在学校方面,频繁的考试,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使青少年学生不断陷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之中;在社会环境方面,网络盛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青少年缺乏辨别好坏的能力,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这会让他们陷入迷茫、困惑和不解之中,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的为他们解决,就会一直埋在心理积少成多,等到发现出现问题时,会比较难解决。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采用合理方式及时解决,为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九十年代后期,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和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素质和技能,而这其中,心理素质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工作中重要部分来抓无可厚非。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所以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学阶段,这个时期,是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对某些方面也比较懵懂,这时候是需要有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变化,解决他们的好奇和疑惑,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个青春期。只有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解决这个时期他们心理所出现的矛盾性和不平衡性,才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有助于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中学生在这阶段就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冲动,自控力差,承受能力不强和受暗示性强,比较容易做出错误的事情。所以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提高自控力,提高心理素质,改正错误思想,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良好的品质往往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这个黄金时期,青少年正经在生活和学习中是最容易遇到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上这几点是我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的看法。我认为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第二篇: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一直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使我国学校教育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显示,我国有近约五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过度焦虑、自我中心、忧郁等,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健康成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小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时期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状况而言,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它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我觉得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心理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各种心理品质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过渡性的特点。古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虽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但也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切勿错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间断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生理学家认为,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需要。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健康状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个体一旦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挫折、欲望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会使人心理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单靠自我无法调节,就得通过他人疏导,使之消除心中的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者他人疏导恢复正常状态,则会出现心里不健康状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人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与异常行为,使学校、社会 的正常治安和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学生家庭的幸福。
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项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总而言之,对中学生心里健康的教育无法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智慧,但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人生观,培养良好的思想精神,以及形成健康又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严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一个人是否有健康快乐人生的关键,而这正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我们学生们健康很好的发展,这样我们的国家以后才能够更加的强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必须很好的加强很实行。
第三篇: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姓名:孙晓娴 专业:初等教育学号;122170289 摘 要:中小学的学生是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不断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如果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他们以后人生的道路会起到阻碍作用。当今,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之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势在必行。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焦点,绝大多数是集中在孩子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没有健康的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而且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奠基石,而且对国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学生是时代的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对国家新鲜血液的培养。从民族精神,爱国情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的心理培训指导使我收获匪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对教育的影响重大,我们以后是要为人师表的,所以更应该懂得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面对课程的要求,下面我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压力。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家庭方面,现在独生家庭越来越多,许多独生家庭对独生子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和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在学校方面,频繁的考试,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使青少年学生不断陷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之中;在社会环境方面,网络盛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青少年缺乏辨别好坏的能力,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容易产生不
利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这会让他们陷入迷茫、困惑和不解之中,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的为他们解决,就会一直埋在心理积少成多,等到发现出现问题时,会比较难解决。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采用合理方式及时解决,为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九十年代后期,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和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素质和技能,而这其中,心理素质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工作中重要部分来抓无可厚非。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所以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学阶段,这个时期,是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对某些方面也比较懵懂,这时候是需要有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变化,解决他们的好奇和疑惑,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个青春期。只有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解决这个时期他们心理所出现的矛盾性和不平衡性,才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有助于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中学生在这阶段就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冲动,自控力差,承受能力不强和受暗示性强,比较容易做出错误的事情。所以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提高自控力,提高心理素质,改正错误思想,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良好的品质往往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这个黄金时期,青少年正经在生活和学习中是最容易遇到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
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上这几点是我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的看法。我认为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第四篇: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正常心理,纠正偏态心理,治疗变态心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中和个性形成时期的小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2.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①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质、政治倾向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青少年时期,思想品德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二是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优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直接组成部分。所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会正确地对待周围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积极、乐观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思想开阔,能在任何环境下乐观地对待现实,以进取精神面对现实、正视自己、适应社会,努力创新。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在集体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都可能成为集体的嫌弃儿;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孤僻、任性和不听话;他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表现出高傲、狂妄;他们缺乏活动愿望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这样的人很难形成良好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③ 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近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将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淫秽东西的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现实意义重大。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定向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使其从小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并以意志力约束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共产主义方向。
二、可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集结着150亿个神经细胞,其功能相当于一台10攩14攪的电子计算机,正常人的脑力够用三百万年。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有待开发,而唯有心理素质教育能担当此任,它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尤其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动机、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成功之路。
三、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素质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四、可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对学生良好品质予以正强化,对其不良意志品质予以负强化,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并养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坚韧性和顽强性。
五、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人们从事工作、进行学习的巨大动力。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反之,那些品学不佳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积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因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操,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
因此,根据情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智情操、美的情操。
六、可塑学生的个性
研究表明,个性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前苏联科瓦列夫曾对一双胞胎女大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她们外貌酷似,但个性迥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教育要求有别所致。原来小时候母亲指定,姐姐要照顾妹妹,作妹妹榜样,对妹妹行动负责;而妹妹必须听姐姐的话。久而久之,姐姐形成独立、主动、果断、善交际等个性特征,而妹妹却养成顺从听话、性格内向等特征。由此看出,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影响下,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因此说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塑造个性的功效。
第五篇: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2.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①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②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③ 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3.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识与冲动出现;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具体为四个方面:
① 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② 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③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④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时期这些特定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许多成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得到解脱。同时,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动能量,对以上的矛盾系统又起着激发作用,容易使矛盾爆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4.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近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将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淫秽东西的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现实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