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创新 引领发展
坚持创新 引领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总书记在202_年领导干部工作学习会上强调的,突出了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创新是“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从顶层设计上肯定了创新的主导地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塑造“创新大国”、“创新强国”名片,必须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推进创新发展步伐。
坚持创新,有助于实现农业融合发展。农业融合发展是从“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引擎,也是新时代、新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创新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乡村振兴、农业兴国”战略的实施下,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的“农业+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也得到普及。然而,却也面临着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产品同质化、农产品质量偏低等问题。因而,应在农业发展中融入创新元素,推动农业融合发展,丰富产品,提升消费者旅游感受,也让“中国碗”盛“中国粮”。
坚持创新,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创新、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企业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如果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模式,一个企业也就无法创造新产品,也就无法提升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就无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现代化产业,都应走创新之路,在创新的道路上转型升级,走上时代的巅峰。
坚持创新,有助于文化产业繁荣兴盛。无论是通过众筹资金火爆屏幕的《大圣归来》,还是由百度大数据支持上“百发有戏”的《黄金时代》,亦或是对接阿里“娱乐宝”获得成功的《小时代》,这都是通过创新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影视文化产业不一样的成功之路。通过创新,为其他公司提供了借鉴经验,也为其他影视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因此,传统影视文化产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突破,必须坚持创新、不拘成法、不落窠臼,才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美国注重创新,开启航天新视野;德国重视创新,创造制造强国盛况;日本强化创新,享誉电子科技大国称誉……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密匙。所以,在新时代的中国,也应跟随潮流,将创新立国战略放在首要位置,开启农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等发展新征程。
第二篇: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引领发展
——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发展纪实
段高贵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执法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执法理念,为全市道路运输市场规范有序、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组建于1997年,主要职责是代表政府负责道路客运市场、货运市场、机动车维修市场、驾驶员培训市场以及客货运站(场)的经营业户、参营车辆、从业人员的经营资格、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组织、引导和培育道路运输市场,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近年来,在省稽查总队、市交通运输局和处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处稽查支队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源头、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紧跟公路建设步伐,依法行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经营者的一致好评。
队 伍 篇
202_年以来,市稽查支队重新组建稽查队伍,以创建“稽查队伍一流、稽查保障一流、稽查业务一流、稽查形象一流”为奋斗目标,突出抓制度、抓学习、抓业务、抓创新,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树立运政稽查执法新形象。
一是抓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票证管理制度》、《稽查车辆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流程图》、《执法文-1-
书及档案管理制度》、《运政稽查信息异地抄(报)告制度》、《运政稽查执法公示制度》等13项制度,做到了用制度来管理执法队伍,用制度来约束执法人员,用制度来规范执法行为。
二是抓学习教育。每周一上午坚持学习,三年多来雷打不动。除组织稽查人员学习《行政处罚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外,还要对上周的稽查情况进行小结,对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对执法当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棘手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抓学习教育,逐步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运政稽查工作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提升稽查工作的理论水平。
三是抓业务培训。202_年9月,我们针对运政执法队伍中存在的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风纪不严整、执法语言不文明、执法文书不统一等突出问题,组织了全市103名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稽查业务的执法培训,有效地推进了全市运政稽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省局稽查总队、法制办的同志先后两次深入市处稽查支队查看了执法文书案卷,现场指导了文书的制作和案卷整理。
四是抓工作创新。近年来,稽查支队的工作亮点频现,成绩突出:
“亮点”一:202_年6月2日挂牌成立了榆林市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处稽查支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派驻两名干警在稽查支队办公,同时启用了“榆林市打击“黑车”等非法客运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联合执法、联合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的长效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亮点”二:自行研治了执法文书制作和运政稽查违章信息查询软件,并于今年3月份开始开始试用行,改变了以往手工制作文书的落后状况,实现了文书电子化制作的梦想,既规范了文书制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将于今年6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逐步规范各县区稽查大队执法文书的使用、制作和归档工作。
“亮点”三:转变思路,强化监管。明确“市处管县所,县所管市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全市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强化运政稽查队伍建设,规范运政执法行为,加强部门联合、区域联合、上下联合,逐步形成全市运政稽查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形 象 篇
如果说物质文明是一个机关的形,那么稽查形象就是这个机关的神。打造一支形神兼备的运政稽查队伍,既要强筋壮骨,更要凝神聚力。我们始终在精心铸造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行政、廉洁奉公”的灵魂。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给力。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和运政稽查队伍的壮大,原来的办公条件已不能满足稽查工作的需要。09年处领导对稽查工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彻底改变了榆林运政稽查支队形象,改善了办公环境,并设立了案件受理室、联合执法办公室、档案室、学习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各种制度、职责、处罚依据、稽查人员监督台、行政处罚流程图等制作规范,统一上墙,为执法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办公环境,极大地调动了运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稽查装备配备一应俱全。运输市场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违章运输行为复杂多变,配备科技装备,为稽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此,稽查支队配备了4辆专用稽查车、3台笔记本电脑、3台台式电脑、2台打印机、一台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2台数码摄像机、2台数码照相机、10支录音笔、12个执法记录仪等稽查设备,切实解决了运政执法人员长期面临的执法难、取证难、查扣难等棘手问题,大大提高了稽查支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工作成绩硕果累累。202_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被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评为‚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文明执法单位‛和‚‘利剑一号’打击‘黑车’等非法违规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先进集体‛;202_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202_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在市处举办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第一名;202_年,被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评为‚陕西省道路运输源头治超先进单位‛和‚源头治超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榆林市恒泰集团、长运集团、榆林汽车站等运输企业和广大经营者分别送来了“秉公执法、为民解忧”、“ 扬运政雄威、保市场安定”、“为民排忧解难、时代服务楷模”、“ 乘客安全的卫士、非法营运的克星”、“公正严明、依法整治”等锦旗。《中国交通报》、《陕西电视台》、《陕西交通报》、《榆林电视台》、《榆林日报》、《榆林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对运政稽查工作进行了详实的报道,榆林运政稽查有了自己的地位,有了自己的执法尊严和形象。
管 理 篇
榆林运政稽查始终将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经营秩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近年来,稽查支队先后组织实施了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利剑一号‛、“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源头治超“春雷行动”、道路运输运输市场秩序集中整治等大型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线路的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由市处稽查支队牵头,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抽调各县区稽查大队业务骨干共同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多次深入榆阳、靖边、定边、府谷、神木、大柳塔等县区进行交叉稽查。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稽查人员6000余人次,稽查车辆2.4万辆,查扣无牌无证货车1500余辆,查扣超限超载车辆280辆、违规货运站场7家、违规营运驾驶员180名,卸货400余吨,对5个运输企业进行了停业整顿,吊销了20名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同时对30家源头装载企业罚款100余万元,沉重地打击了超限超载非法经营的嚣张气焰,全市超限超载率由过去的5%下降到现在的1%以下。奥运、世博、世园和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运等重大节假日,稽查人员都能深入一线,紧紧围绕‚安全、畅通、有序‛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共聚合力,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保障任务。
运政管理长路上的岁月是一首歌,运政稽查人员用奉献谱写着动人的旋律;运政稽查的日子像一幅画,稽查人员用汗水描绘出了靓丽的色彩。事业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努力为全市道路运输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2_年与虎丘区合并,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区域西临万顷太湖,东依苏州古城,面积223平方公里,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特色。202_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5%。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和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均列第2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好创新引领发展主动仗。大力引进创新载体和平台。我们把大院大所作为重要创新策源地,与北航合作建立苏州创新研究院、北斗丝路学院,先期开展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202_年,我们还引进了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21个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全区累计集聚大院大所超过80家。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和团队。在硅谷建立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澳洲建立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设立1亿元海外天使投资基金,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当前,我们还在欧洲、日本展开布局,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全区已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800个,人才总量超过21万人。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内自主培育的苏州国芯,是国产高性能嵌入式CPU超过3亿颗级别应用的唯一品牌。天准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项目,使我国在高精度测量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目前,全区集聚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574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件、是省平均水平的4倍。
二、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打造先导产业创新聚集区。我们依托清华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国信优易、阿里云等重点项目,建设苏州工业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产业应用(苏州)基地、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同时,集聚了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苏州研究院、中兴克拉、山石网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安防应用”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依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投资3亿元建设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培育诸如胜利精密、华数机器人“纯国产装备、纯国产数控系统、纯国产工业软件”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数据集成核心,加快探索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的国产化新路径。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先后引进了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集聚了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培育了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形成了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先后为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苏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打好促进质量变革组合拳。评价转型。依托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亩产、创新和绿色指标论英雄,探索通过用能、用地、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低效企业加速转型,今年将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20家左右,努力实现土地资源“零增长”发展。政策激励。先后研究制定了创新引领发展意见和15项科技专项政策,制定了新人才政策和16个实施细则,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金扶持;设立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形成优质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金融支撑。着力打造苏州金融小镇,充分发挥“太湖金谷”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国内首家委托服务机构的核心优势,延伸拓展路演、培训、大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VC、PE投资,加快建设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高地,为企业提供投、研、咨、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一年内,已落户私募机构300多家,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成为独具特色的金融小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娄书记讲话要求,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继续集聚领军人才和高成长性企业,继续推进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和先导产业发展,继续营造适宜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把苏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最前沿!
第四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调整企业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是缺乏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首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往往受制于人;其次,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薄弱,引进技术没有很好地与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结合起来;第三,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没有确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当前应从以下面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转变和改进政府职能,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投资的制度体系。这其中包括建立与创新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风险投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奖励制度、评价监督体系、科技咨询服务体系、税收制度以及与创新间接相关的政府补贴制度、分配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
第二,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应制定保护企业家利润动机的机制和规则,完善企业的产权机制和法人治理机制,促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做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紧建设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投资与技术提供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的中介服务体系有利于保证创新投资主体、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信息畅通,有效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第四,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必须花大力气,着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创新,建立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完善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投融资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第五篇:坚持科研引领 共建“创新”校园[定稿]
坚持科研引领 共建“创新”校园
一、指导思想:
202_年秋我校教科研工作以“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为指导,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的中心工作,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年”为契机,以“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全面提高教学重量。努力争创“创新校园”。
二、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落实常规,求规范发展。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一是落实学校行政巡视制度,做到“三查”:查教师、查学生、查安全。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按课程表上好每一节课。二是进一步落实巡课制度,做到每天“三看”:看课堂、看课间、看活动。切实保证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
2、加强教学常规督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组织开展常规工作大巡视。学校将结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同时进行。采取随堂听课、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个别交流、小组评议等形式进行。巡视内容包重点是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学校将通过随堂听课、巡视全校各班常规教学;查看教师的学期计划、备课本、听、评课本、理论学习或读书笔记本、学生作业本、学生考试卷、考试质量分析、辅导学生记录、参加区、学校教研组活动记录、课题研究过程记录等来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是否规范。检查结束后将及时进行反馈。对个别没有达到要求的老师要求迅速整改,再进行验收。对做得好的老师进行展示、推广。
3、加强随堂听课。行政领导继续“三深入”,听各学科、各年级的课,及时和上课老师交换意见,加强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4、严把质量分析关,确保学生都有进步。一是加强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对毕业班继续实行行政领导蹲点制,坚持“五个一”:坚持每月与所蹲点班级教师交流一次,坚持每周听或看一节课,查看一次学生作业,坚持每天帮扶一名学困生,坚持每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力争202_年毕业班成绩在全区再次取得较好成绩。二是重视单元检测。加强考后研究的力度。每次考查后,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对每一个班级的测试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每位后进生知识的缺陷,交流各自改进的措施,认真撰写质量分析。努力做到考一次,研究一次,提高一次。
(二)多元培训,促素质提高。
1、读书学习,在吸取中丰富涵养。继续深入开展“浸润书香 幸福成长”教师读书活动。定期组织“东山论坛”“名著再现”“美文鉴赏”“网络读书”沙龙等阅读交流活动,让立体多维的读书活动,使教师的学习更加深入,使教师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能力。读书活动要坚持“四个为主、四个结合”的读书策略: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相结合。
2、话题研讨,在思辨中提升智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认为在教研活动中要引导教师开展有价值的互动,引导教师剖析问题、话题研讨,质疑思辨、推进辩论, 才能让教师在问题情景中提升思维、积极判断、建构经验。本学期我们将通过“教育智慧论坛”活动,每月推出一个话题开展研讨,引导教师们深入思考在教学工作、教育管理、自身专业发展的体验和收获,促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3、辐射带动,在互动中实现双赢。继续实施“青蓝工程”,进一步推进“名师”工程,采取“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让每位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显露身手的空间;学校将通过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科研成果展示活动,教师基本功展示竞赛活动,让广大教师体会教育的成就感。
(三)比武研究,探教改新路。
1、抓备课组阵地建设。建设备课组是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将继续以行政推动,教研推进为核心,积极创设有利于备课组管理学科教学的条件,形成教导处抓教研组,教研组抓备课组,备课组抓学科的管理体系。落实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让全体教师围绕某一老师的执教课,相互交流,集体研究,发扬团队精神,共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标准,通过备课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难点,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促使执教教师反思,改进教案,使其教学质量螺旋上升,达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双赢效果。
2、抓教研组阵地的建设。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本学年我校仍以主题教研、理论学习、集体备课、集中听课、反思交流的教研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一是继续坚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教改活动,学习他人的有效的教研教改经验,并做好示范课的推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掀起教研教改活动热潮。二是保证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在活动时做到把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集体备课、集中听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相应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进步。三是开展各项教学技能的比赛。通过教学基本功展示、课堂教学大比武、参与各学科的网上论坛活动,力求在开放中求发展。
3、抓立体多维活动的开展。本续期我校将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和宜昌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方案另见)。二是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工作部署。广泛开展学习活动,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要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共识;要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与展示活动,夯实教师基本功,为“课内比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认真组织“课内比教学”的“一周三课”的实况录播和展播收看工作,积极争取参加录播活动,推出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实时收看本学段教学展播课。(时间为每周四下午2:00—3:00)充分发挥收看展播课的综合效应,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深入开展评课活动,撰写评课文章、心得、体会等。四是按照“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模式,全面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学校将于202_年9月—11月开展校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每个教师都要参加说课、讲课和观课、议课两个环节的,学校将对每个教师评出等级。并将比武过程与结果纳入教师成长档案和绩效考核之中。学校将利用网站设置专栏,及时报道活动动向和活动特色,及时做好宣传报道。五是在校级的比武的基础上,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区级教学比武活动,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四)课题引领,建“创新校园”。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学校将通过“六个一”提高教科研领导力,努力打造“创新校园”,促进教育创新。
1、建立一套教科研制度。一是校级领导带头教科研的制度。校级领导应带头参与并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二是教科研职能部门管理制度;三是教研组、备课组管理制度。每学年每个教研组、备课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四是课题组管理制度。按照课题计划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五是教科研保障制度。学校将积极为教师创设好教科研有利条件;六完善教科研的奖励制度。对教科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在评优、职称、培训、外出学习等方面优先考虑。
2、抓实一支教科研队伍。一是抓教科研管理队伍。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教务处、总务处等中层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校级研究指导小组,负责教科研课题立项、评估、指导及成果推广,以教科研室为龙头,抓好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二是抓教科研骨干队伍,将进一步推进“名师”工程,采取“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在全校教师队伍中聘用一批教学骨干为教科研组长,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提升其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达到影响与培养出另一批优秀教师的目的。三是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承担学校的一个小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并承担一定任务。
3、找准一个教科研支撑。我们将按照区级引领、分片包干、片片联动、共同提高的教科研思路,运用“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模式来展开我校的教科研工作。通过课题,我们要发挥教师每个人的特长,集中优势,攻克难关,形成科研合力。学校将外引内联,充分借助专家的支持与指导来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将聘请一批省市区专家作课题研究的顾问,给予指导。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社会支持,争取更多的经费服务于教科研工作。
4、把握一个教科研落点。一是抓好教研组建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四有:有研讨计划、有活动记载、有档案资料、有阶段小结;保障集体教研活动的数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二是强化集体备课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三是以案例研究为重点,加强教研组的研究活动。要采取“找研究点、选课例、一课多上,反复磨砺”的研究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重点研究两类课:1.上好常规课。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2.打造精品课。学校将结合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打磨一批精品课。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通过阶段性研究汇报活动,如教学节活动、专题研讨会活动等进行集中研讨,得到理论的升化。
5、搭建一个教科研平台。我们将着力搭建三大平台:一是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教师开展读好书活动,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合作教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好书,并做好相关理论摘录,写好学习心得。鼓励教师上网阅览,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订购多种教学理论书籍和学科刊物,丰富广大教师教学与科研理论知识。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给教师一个开阔教科研视野的平台。二是实践创新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给老师一个展示教科研成果的平台。如参加公开观摩课、赛课活动,加入教科研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个课题组确定一个专题研究重点,组织一次专题研究学习,开展一次专题研究课汇报,组织一次专题研究座谈,撰写一篇专题研究论文)。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堂实践来提高教师新课程实践水平。三是反思交流平台---认真组织一些常规性的学术沙龙,围绕中心工作确定沙龙议题,制定学术沙龙活动方案,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6、重视一套教科研资料。学校要规范对课题资料的管理,每个课题组要认真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计划,个案积累,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研讨课教案,专题总结等内容,使每个研究专题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