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多给孩子一点关爱1
请多给孩子一点关爱
儿童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过着阳光般的生活。可是当了老师之后,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开心。有些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笑容,有些孩子性格古怪,行为怪异,有些孩子没有自尊,没有羞耻心等。作为老师,这些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促使我不断地探究其中的原因。我多么希望这些孩子能拥有健全的人格,享有快乐的生活。
在现在社会中,有这样两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因为自身原因离异,而这些孩子却留在家里,多数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当别人的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时,他们却忍受着对父母的思念,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感受父母的存在。孩子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孩子。
离异不仅是夫妻关系的结束,而且也表示家庭面临解组,对子女而言,更是特殊的生活经验。这个时候受影响最深的往往不是双方当事人,而是子女。当一个家庭破碎的时候,家里的孩子是最不幸的,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帮助。我们班小志很调皮,话语一点也不像从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嘴里说出的,还经常说脏话。那天中午,他妈妈来看他,给他买了羽绒服和蛋糕,因为第二天小志要过生日,她说好长时间没见儿子了,不知道穿着合不合身。还嘱咐小志回家告诉奶奶要给小志勤洗澡。我当时就纳闷,也许她在外面上班,不经常回家。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原来小志的爸妈离婚了,小志由爸爸那边抚养。小志的妈妈看小志的眼神,把他揽在怀里疼爱的样子,令我的心里酸酸的。我突然对眼前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怜爱。上学期教过的班里也有一位孩子父母离异,孩子的奶奶不让孩子的妈妈把孩子从园里接走,有一天孩子的妈妈来看孩子,给孩子买了好多好吃的,老师给了他们母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在睡眠室里母子俩抱头痛哭,让人看了为之动颜。真的是花样的孩子,草样的年华!如果婚姻真的不可救药,离异也是对自己、对孩子负责的行为。可是不要让孩子变成离异家庭的问题儿童。父母之间少一些攻击和指责,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让孩子所受的伤害降到最低,让他快乐度过童年,健康的成长吧!
孩子需要关怀!父母的离异带给他们极大的心灵的创伤,在他们最需要关爱和理解时,如果老师们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只能使他们关闭“心门”,概不接受,适得其反。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作为教师,首先要真心地爱他、帮助他,让他在感情上能接受教师,愿意亲近教师。其次,教师要了解孩子,信任孩子,真诚地与他们交谈,在交流感情,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生表现不好的“症结”,“对症下药”,尽可能地想办法帮助他们,把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不但学习上比较散漫,作业经常不能完成;生活上更是如此,衣服没有一件穿出来是清清爽爽的,鞋子就更不要提了。班里有一位孩子,他爸妈常年在外开饭馆,把他和他姐姐交给他姥姥抚养,孩子整天穿得脏兮兮的,也没人给收拾一下。老师给他爸爸打电话说了说情况,他爸爸还不耐烦的挂掉了电话。
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故,刺痛了我们的神经。有位母亲,听闻事故发生连夜返家,她说,她和丈夫在上海打工,竟然三年没见过女儿,一直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在正宁县的农村,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
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留守儿童基本分上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寄养,二是隔代监护,三是单亲监护。由于亲情关照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令人担忧。这些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进过学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一些教育方法,易与教师、孩子沟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了便利。但他们的年龄大都集中在三十到四十这个年龄段,正是壮劳力,大都在外务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重任偏离到祖辈肩上,家庭
教育几乎成了空白,这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大都溺爱孙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对孩子的要求不严,甚至有的放任自由,长期如此,自己动手,吃苦耐劳等品行就出现了塌陷;而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能接受新生事物,很难与孩子沟通,更不会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另一方面,现在家庭组成人员比较单一,孩子缺少交流对象,易产生心理封闭,与外界隔绝,不能有效地接受外来思想。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再次是心理问题。长期生活在孤独环境里,留守儿童的思想健康受到影响。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还容易走上迷途。
我们老师们应多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孩子。抓住特长,特别关爱,增强孩子自信。用赤诚的爱心和真势的情感为他们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做一名爱心妈妈,多给孩子一点关爱,陪着他们长大,看着他们变得优秀起来„„总之,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需要才能有效地帮助他、关怀他,他也才会接受你的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父母离异和留守的孩子,教师们任重而道远!也借此呼吁即将离异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为孩子多想一点,多做一点,给孩子一个美满快乐的家!
第二篇:请给孩子多一点关爱
请给孩子多一点关爱
近日由于天气阴冷多雨雪,学生生病的较多。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父母般的爱心,不要以为让学生写了请假条老师就可以没事了。其实,这种做法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属于老师的道德良知问题。试想:一个生病的孩子,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途中,万一出了意外(急症导致的危险或是车祸),老师是否能推卸掉责任呢?退一万步说,即便于没有谁去追究你的责任,那么你作为老师又于心何忍呢?老师的爱心又从哪里去体现呢,学生又怎么去尊重老师?据说,有位学生得病了,老师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说:孩子有病回家了,但家长是在外地,家长给孩子的监护人打电话,得到的信息是:这孩在学校寝室睡着呢!家长再给学校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却说那孩子早就回家了,根本就不在学校寝室里。从中让我们所体会到的,这是一种冷酷的、没有任何感情的师生关系。老师们,请多给孩子们一点关爱吧,有了爱,他们才会健康成长啊!
第三篇:多给孩子一分关爱
多给孩子一分关爱(徐元春)
户外活动时,当孩子们听说要玩切西瓜游戏时,都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宁宁小朋友既没有笑,也没有和别人拉手,一旁的宝宝主动拉住了他,他轻轻的挣了一下,没挣掉。游戏中西瓜切到了他,按照游戏规则,被切到的幼儿要比赛跑,但他没有跑起来,只是绕着圆圈快走了一圈,默默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无巧不成书,西瓜有切到了他,这次他轻声嘀咕了一声“又是我”,很不情愿的样子,我想激起他比赛的兴趣,就带领小朋友为他喊加油,但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他照旧走了一圈,看着同伴飞快的跑着,他似乎不着急也不在乎。平时的宁宁在活动中总是默默站在一旁,既不参加游戏,也不打扰别人,如果老师喊他几遍,他立刻把头低下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也总是同伴像老师提出来,是个十分被动的孩子.在切西瓜游戏中,面对同伴的竞赛,他没有激起丝毫竞争的兴趣,而是采取消极的应付态度,表现得很勉强,根本不象其他孩子一样兴高采烈。我想,作为明幼儿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幼儿,多给他一分关爱.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变样和肯定;我相信给他足够的发展平台,他很快就会走向自信,活泼之路。
失 败 也 快 乐(王静)
“豪豪,怎么了?”其他小朋友都陆续从午睡室出来,豪豪却仍坐在床上,眼泪汪汪的。原来他的小背心的扣子太紧了,他揿不进去。孩子的荣誉感强,不愿承认失败,因此每每遇到困难,他羞于求助别人,可自己又没办法解决。
类似的情况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有发生,每次我们都告诉孩子遇到困难别害怕,并把这一切归咎于孩子自理能力差、胆小等原因。可仔细想一想,让孩子害怕困难、害怕失败的却正是我们自己!我清楚地记得从我从教的十年中,我所看到的活动预设教育目标中,只见过“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从没有谁写过“让孩子体验失败也快乐”;许多教师包括我,也常常抓住一些“成功的例子”加以肯定、表扬、宣扬,以次激励孩子的兴趣。是的,这种成功感确实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可这种片面的引导,也把孩子引到“成功光荣,失败丢人”的误区中,孩子们把“求助”看作了“失败”的代名词,羞于求助,引出了许多象豪豪一样的情况。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失败的经验往往要比成功的经验多,也正是许多失败的经验给我们指出了成功的方向。而当你遇到失败,却得到别人的安慰与帮助,你不快乐了吗?试问,一个从不需要帮助的人,和一个乐于承认困难、失败,乐意接受别人帮助的人,你更喜欢谁呢?答案当然是更人性化的后者。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不光“成功”有教育价值,“失败”也有许多的教育价值,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寻找这些价值,去认识“失败也快乐”的秘密!
不经意的表扬李霞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午睡时如果有一个孩子要上厕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休。只要有一个孩子醒了,接二连三其他的孩子也醒了,再要让他们睡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天,轮我值班,班上的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经过我的批准,他悄悄地下了床,穿好鞋,蹑手蹑脚尽量不发出声音的轻轻的打开门去了卫生间。我非常感动,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替他人着想。我们总以为现在的孩子们太不懂事了,从来是不会替别人考虑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通过这件事,我彻底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之处,不能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否定这个孩子的优点。原本想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专门表扬这个孩子,并让其他的孩子向他学习。在交接班的时候我和班上的那两位老师说起了这件事,并说这个孩子很懂事。当时小朋友们正在唧唧喳喳地叠着自己的小被子,也许是我们说话的声音大了一些,或许是孩子们想知道老师在谈论谁的事情,反正当时午睡室一下子特别安静。第二天,我忙别的事情把此事忘了,一点也没想起我曾经说过的话。(惭愧)而再轮到我值班的时候,小朋友们上厕所的表现却让我大吃一惊。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轻,那么的慢,生怕吵醒了睡觉的小朋友„„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收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直接的表扬就像直射的阳光,使人感到不舒服,而且刺眼。当太阳落下山光芒散去的时候,事情也就平平淡淡的过去了,根本起不到好的示范作用,而且会使孩子进入骄傲的误区。所以,表扬,要抓住时机,抓住机会,让表扬像不落的太阳一样永远在孩子们心中发光。
空间郭蓉
今天区域游戏,我们投放了新的玩具材料—钓鱼游戏。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许多孩子都围到桌子旁边,一下子显得那里很拥挤,我在旁边看了看,想看看孩子们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终于我听到有一位小朋友喊道:“太挤了!”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谁都没有想到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这是介入到孩子们中间,我问道:“有什么问题啊?我可以帮你们解决吗?”孩子们看到我来了,都觉得老师会有好办法,所以全都对我说:“这里太挤了。”我笑了笑,我不想剥夺孩子们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笑了笑说:“那为什么会挤呢?”我很自然的摸了摸在场孩子的头,要孩子们注意到这里的小朋友的数量,然后又指了指我们的玩具,让孩子对应的看看,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矛盾所在,果然孩子们通过我的手势,自己说出了原因:“小朋友太多了!”我马上给予了肯定,夸他们很聪明,“但我们要怎样解决呢?”我又马上反问孩子,这是孩子很有信心地在想办法,有的说:“可以几个小朋友先玩,再有几个小朋友再玩。”
我点了点头,并鼓励其他小朋友说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我提示他们,“除了减少小朋友的数量,我们还可以怎样让好多小朋友一起玩呢?”这是樊陆璐说:“可以加一些玩具啊。”我摸了摸她的头,对她说:“你真棒!”我们就按着小朋友的方法解决吧。
通过此事,我从中发现两个问题,首先,要给孩子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空间;其次,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应该为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设。
爱是启开心灵的钥匙邵燕
凯丽是班内一个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忧郁的小女孩。除了上课和有组织的活动时说些话并表现出一点开心的表情外,自由活动时间几乎不说话,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儿,独自坐在位子上,任凭小伙伴们尽情游戏,一动不动,连头都不抬,满脸的忧郁实在与一个五岁的孩子极不相称。我观察她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当她这样时,就去亲近她,问她一些关于爸爸妈妈的话题,她总是用点头、摇头来回答,再就是低低地“嗯”一声。再问多了,她就干脆不理我。我一直为这事发愁。我想让她开朗起来。
我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她,并采取多种办法与她亲近,我想看到开心、快乐的凯丽。有一天上午,班里小男孩阳阳说肚子疼,我把他抱到怀里,给他揉揉肚子,又让他喝了点水,一会儿阳阳说不疼了,高兴地跑出去。这个小淘气儿,我断定他刚才肚子不是很疼。他平时很善于表现自己,就是有意让我抱抱。他整天就是这么快活。凯丽看到阳阳肚子疼这一幕后,眼里充满了羡慕,小嘴往上翘着,要笑出来的样子,因为平时非常关注她的一言一行,她刚才的情感浮动和表情变化我全都看到眼里。要是凯丽也会以不舒服为由主动让我抱抱,我一定会
给她更多的爱„„
第二天上午第一次活动后凯丽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她的位子上,不过不像以前那么不开心,而是看看我,低下头,再看看我,再低下头。这时到了孩子们喝奶的时间,我正忙于发牛奶,也没怎么再去顾及她,等我腾出手来坐下后,凯丽像下了很大决心,朝我走过来。“凯丽,有事要和老师说吗?”“老师,我不舒服。”声音依旧是很细很低,我赶紧把她揽到怀里,问她那儿不舒服,她说肚子疼。我一边给她揉一边问她那个地方疼,早上吃什么了等。这时她显得有点局促不安,我一边给她揉肚子一边安慰她:“不要急,不行老师就带你去卫生院让医生看看。”我发现她由局促不安变得笑眯眯的。她笑得那么满足,那么开心,完全不像是肚子疼的样子。我把她抱在怀里和她说了我们班里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这次她不再只是点头、摇头,而是积极配合我有问必答。再问她肚子还疼不疼,她趴在我的耳朵上和我说悄悄话:“老师,我的肚子不疼了。”凯丽第一次和我这么亲热,说这么多的话,一向郁闷的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此时我明白了,她的肚子并不疼,只是也想让我抱抱。我终于找到了开启她心灵的钥匙,昨天抱阳阳一事对她触动是如此之大,她需要的是老师多爱抚、多关怀,她需要的是像妈妈一样的爱。平时情感的积累使心灵之锁瞬间打开。
这以后,凯丽开心快乐多了,活动积极参加,上课主动举手,也很少坐在那儿想“心事儿”了。有时还与我说说悄悄话。昨天还给我了我一块糖。我像攻克了一道大难题,轻松多了。她终于成了一个快乐的凯丽。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小的世界。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享受着不同的父母之爱,也有着小小不同的社会经历,性格千差万别,心理特征各有不同。有的孩子能够表达出对爱的需求;还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尽管对爱的需求同样的强烈,但很少言行于表,但他们都渴望得到爱的滋润。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爱每一个孩子吧,让他们在爱的阳光里快乐地成长。
赞美时刻(季珍)
从一篇文章中读到台湾某幼儿园“赞美时刻”活动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便在我班也开展了这项活动。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得到全班幼儿的热烈响应。
我把这一“赞美时刻”选在下午放学时间举行,因为这个时段的孩子情绪最不稳定,也是老师最难管理的时刻,只有深深吸引幼儿的活动才能在此时展开。开始时,我先让幼儿想一想,今天谁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赞美谁,为什么。柳桉潞说:“我要赞美陈煜贤,因为今天她的画画得最棒。”孩子们就一边拍手一边大声说“陈煜贤、陈煜贤,你真棒,我们大家赞美你!”被赞美的孩子咧开嘴巴,有的小嘴巴笑嘻嘻,有的羞涩得低下头。看得出他们是非常高兴和幸福的。等到、所有的孩子都得到赞美时,整个活动室都沸腾起来。
孩子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看着那一张张笑脸,我感到了由衷的高兴。孩子们不只是带着欢乐回家,更是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是生活得愉快的。同时还能让幼儿慢慢调整对自我的评价,特别是某方面能力相对薄弱的孩子,使他们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能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交往、去生活,并且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向着目标努力,然后再得到新的赞美和肯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让孩子变得聪明、乐观、自信,使他们更加健康的发展。
正确把握帮助的“度”(陆亚芳)
孩子间发生纠纷,这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我觉得正确把握帮助的“度”很重要。
首先,对于一般的小纠纷,我们老师可以让孩子尝试着自己解决,或者请其他小朋友帮助解决,老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孩子们处理纠纷的经过。当发现孩子们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纠纷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当孩子处理纠纷有一些困难时,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帮助,提一些建议,协助孩子解决纠纷。当然,当发现孩子的欺负行为时,老师应该及时上前阻止。
其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平时,孩子间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是孩子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且好多都是因为自私自利、抢夺东西或者专横霸道而引起的。所以我们老师平时要注重此方面的培养。我们可利用故事、谈话、情景表演等各种形式将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纠纷再现,让孩子们一起进行分析,使孩子们具有初步的是非观,对一些性格懦弱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对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要循循善诱,使其具有初步的同情心,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当然,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来自于家庭的纵容和宠爱。当孩子发生纠纷时,家长能够正确对待,不姑息纵容,当然也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味忍让。而是要从小让孩子与同伴多一些友好的交往,在交往中帮助他们自己学习处理纠纷的正确方法,知道遇到纠纷以理服人,家长要正确把握帮助的 “度”,孩子自己能解决的,要让孩子自己解决。这才是现代家长应该教孩子的。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当把教会孩子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纠纷看作是对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孩子健康的人格、提高分辨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机。在处理孩子间纠纷时应该正确把握帮助的“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发展。
让幼儿真心地表达歉意徐元春
下课了,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忽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那个好动的许义豪把庄婷婷撞倒了,许义豪这时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许义豪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以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
于是,我连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庄婷婷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庄婷婷,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
庄婷婷说:“疼”。
“许义豪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
“还疼。”庄婷婷噘着嘴巴地答道。
于是我问许义豪:“你摔过跟头吗?”许义豪点点头。
“你摔跟头时有什么感觉?”
“好疼!”
“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办呢?”
“帮我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
接着马上对庄婷婷说着:“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
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庄婷婷,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许义豪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庄婷婷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她摸一摸、揉一揉来减轻疼痛。这样,小朋友才会真正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第四篇:请给孤独的星星多一些关爱
请给孤独的星星多一些关爱
由于工作原因,接触“自闭症”、“ 孤独症”这些词语大概也有半个多月了,而我对与自闭症的了解也是只止于字面上的了解,只是知道自闭症的症状主要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而且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脾气也是非常暴躁,甚至会乘着你不注意,偷偷的咬你一口等。但是,当我真正的接触到自闭症儿童时,还是让我大吃一惊。
昨天,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了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这里的孩子大都是父母陪着来做自闭症康复训练的。下课时间到了,我也随着这些父母们在旁边坐着,和父母们聊了会。这时,一个小朋友也做到了我的旁边,开始没注意,突然,这个小朋友抓住我的胳膊,张口就叫咬我,幸好,旁边他的妈妈动作快,把他的拽了过去,当时我愣了好一会,久久不能回过来神。
“明明(化名),那是阿姨,快叫阿姨”,明明妈妈的话让我回了神,然后明明妈妈的满怀歉疚的说:“对不起„„”,“没事,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孩子,所以没有反应过来,没事”。明明妈妈满怀感激的看着我,“谢谢你的理解”。
在快要上课的时候,明明妈妈说“孩子患有自闭症,不光孩子不能享受快乐的童年,我们我母亲的也有苦难言,每当看着周围的人们用异样、鄙视的眼光孩子,我们有苦难言,只能往心里咽,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自闭症儿童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关于自闭症,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自闭症母亲是伟大的,他们不仅要承受着经济、社会、心理的多重压力,有时甚至还会受到亲戚的冷落,但是他们都不会放弃,这是一种怎样的刚毅与坚强。也请社会能够给予这样的一个孤独的群体更多的关爱!
第五篇:多给一点关爱
多给一点关爱
让“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洪泽县第二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小结 我们洪泽二中,现有高初中学生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数为689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学生数为267人。“留守孩子”成为我校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校把对“留守孩子”的教育视为“爱心活动,阳光工程”,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视作“回报家庭,回报社会”的育人窗口。近来年,我校从细处入手,德育、智育、情育并重,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犹如一缕缕阳光,照亮了“留守孩子”的心田,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现将在此方面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给“留守孩子”结对一位热心教师。
“留守学生”的性格类型和性格特征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必须重视个别帮助和指导。每学开学,我们就迅速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库,通过班主任的调查了解,掌握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心理与性格情况,挑选出一部分最需要帮助关爱的学生,为他们结对一位热心教师。要求每一位结对教师每周至少和结对学生交流一次,了解其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做到即时把握学生心理、情绪动态。
二、给“留守孩子”打造一个温馨集体。
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由于心理上的障碍使其行为表现不受其他同学的欢迎,常常被排斥于群体之外。如果这种不合群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使“留守学生”冷漠苦闷与孤僻无
援的心理会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一心理症结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是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我们首先从班主任管理这块入手,先后开展了三次全校班主任集体培育会、管理研讨会,促使班主任行动起来,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团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把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同时倡导班主任积极探索管理好办法,例如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编在一组或同座,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小组学习竞赛”、“爱好特长展示”等活动。在奥运开幕式、“神七”太空行走直播晚上,让家住县城的同学让全体学生请留守学生到家做客,共看直播,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同学间的友情、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从而弥补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给“留守孩子”添加一碗心灵鸡汤。
许多“留守学生”因远离家庭,远离父母,时间久了,比较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情绪比较压抑,如果不能得到释放,又容易形成固执逆反的性格,这个时候,心理交流与疏导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担负起心理疏导的责任,随时能给留守学生一碗心灵鸡汤。对孩子在交流中流露的思想、出现的不正常苗子,每一位教师要正确及时作出判断,并能适恰引导,善意指点,消除他们的顾虑,增强主动交往意识,让留守学生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我们要求教师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与同学共同讲述“老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长辈养育他们成长的艰辛,理解父母的苦心。我们还利用“心苑”自编小报,由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交流,谈感受,在相互沟通中认识自己,认识也人。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他们自我解决,自我释放的能力,让孤独自卑的心在合作交流中开朗,固执逆反的心理在沟通融合中化解,从而培养更加独立更加成熟的性格。
四、给“留守孩子”一些优先帮助。
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实行了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作业精批细改,每周有面批,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生活有困难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
经济上优先帮扶。不少留守学生家庭经济贫困,我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家庭经济贫困的留守学生实行优先帮扶政策,为学生解决一定的生活费、资料费、学杂费等,在物质上予以帮助。同时,还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困难留守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五、给“留守孩子”提供一个成长平台。
育人必先“育心”,育心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找到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只有让学生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其保持旺盛并持久的上进心,因此,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非常重要。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一方面开展各种竞赛,如手抄报比赛、才艺大比拼、征文、演讲比赛等。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促使他们通过比赛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增强自信心。
设立校园管理值日岗,优先吸纳“留守学生”参加校园值岗。如卫生监督岗、常规督查员、纪律巡视员、跑操记分员等,让他们参与管理,担当一定的职责,既培养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也增强了自身荣誉感和自信心。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关爱留守孩子工作纳入班主任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有了进步的学生给予进行张榜公布,拍照展示,让表彰的光环照耀他们,激励他们充满信心,再接再厉,奋发向上。
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关注“留守孩子”学校义不容辞。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教育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关爱“留守孩子”,更加扎实有效地实话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工作手段和内容,让“留守孩子”在全面发展的沃土上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