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析荆州的旅游的发展的优势与劣势(5篇)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21-86355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7 12:35: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荆州的旅游的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2_------202_学年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荆州的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班级:10旅游管理

学号:20101105812

姓名:杨天浩

指导老师:哈斯敖其尔

浅析荆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因素

摘要:荆州,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国务院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600年楚都,三国时期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之地,有着近3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完整的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改革开放以来,荆州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经济在荆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一定贡献。通过本篇论文,笔者初步阐述了荆州市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与发动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基本思路,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荆州市

旅游业

优势

劣势

一.引言

产业发展的劣势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长期从根本上制约产业发展进程和产业发展方向的约束条件;产业发展的优势是指能从根本上突破限制性条件,推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对这两方面因素的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的前提。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长江中游和汉江下游的江汉平原腹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时期的重要战略要地。荆州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我国史界和考古界称为“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有的自然景观,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良好的先决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限制性因素,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对荆州市的旅游业发展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影响。

二. 荆州市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1. 交通发展明显滞后

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四种交通方式,而荆州仅仅具备了其中两项。铁路一直是荆州人的心中之痛,近十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取得飞速发展,荆州周边的岳阳,常德,宜昌,荆门以及襄阳等同等级城市都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铁路枢纽,而荆州只有一小段货运专线;在当今时代的客运体系中,内河航运的所占的比例已经微乎其微,旅客前往荆州主要依托于从武汉,宜昌等地的公路交通。

从航空方面来看,上世纪80年代,沙市(荆州市下辖区)机场曾经是国内重要航空港口,但从1995年以来,邻近的宜昌与常德分别建了三峡机场与桃源机场(分别服务于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与张家界景区),且上述两机场与沙市机场的车程均在100公里以内,对沙市机场的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长时期机场营业处于亏损状态,于202_年,沙市机场正式被取缔。交通事业的发展的严重滞后成为了荆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硬伤,使得游客很难将荆州选择作为第一旅游目的地,更多的是成为游客前往长江三峡景区或者神农架景区的旅游停靠点,因而旅游经济效益有限。

不过可喜之处在于,荆州的交通事业滞后有望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里得到大的改观。国家发改委202_年予以批准的沪蓉(成都)与荆岳高速铁路于202_年正式动工,其中沪蓉高铁上段(成都至武汉段)与荆岳高铁已于202_年十二月成功实现通车。此外,湖北省政府已与湖南省政府达成共识,于202_至202_年之间,修筑常(德)汉(阳),宜(昌)岳(阳)两条省际高速公路,两条呈丁字形分布的高速公路交汇处正好处于荆州市江陵县(距荆州城区仅20公里),加上原有汉(口)宜(昌),荆(州)襄(阳),京港澳等高速公路,荆州境内将交织成一巨大高速公路网络,辅助以107,207,318等国道,荆州将成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2.经济落后,政府投入力度不足 一直以来,荆州都是一个农业大市,长期以来都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虽然上世纪80年代,沙市区(当时还作为独立地级市存在,未和原荆州市合并)一度作为闻名全国的轻工业基地,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有“小上海”之称,但荆州在90年代后期以来的全国经济发展大潮中逐渐没落,在202_湖北省地级市GDP与人均GDP排名分别位于倒数第三名与倒数第四名。经济发展的滞后,对荆州市的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近年来荆州市政府一直主张“旅游兴市”,打造“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之都”,但在实际投入上却总是不足。荆州旅游的硬件设施也是多年未得到系统的有效的改善,诸多亟待改善的历史文化遗迹只能一天天破败。景区附近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更是无法配套,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旅游业飞跃式发展的要求。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整体素质偏低

导游是旅游业中与游客接触最多,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服务人员。笔者从荆州市旅游局得到数据,1988年至今,市内34家旅行社注册备案的具备相关资格证书的导游人员218名,而根据现今阶段荆州市每年的游客接待人次,需要至少400名导游,旅游旺季则需要更多,实际上则形成了旅游市场上导游人员稂莠不齐,绝大多数不具备相关合格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荆州市内酒店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行业的从业人员情况也是大同小异。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给荆州市旅游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城市卫生环境与人民旅游宣传意识欠佳

上世纪末,荆州市长期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然近10年来,城市卫生环境不仅未能更上一层楼,反而严重恶化,连作为城市名片的北京中路与江津路都是遍地白色垃圾。同时,政府为了大力发展经济,招商引资,不惜牺牲环境来大力发展工业,“工业三废”已经成为荆州市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脏”成了外来游客对荆州的第一印象。此外,荆州人民的旅游宣传意识也是极为缺乏,确实足够的城市自豪感,对家乡旅游景点了解有限,与其他旅游发达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荆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厚重的文化积淀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拥有者一般旅游城市不具备的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名胜古迹众多。在荆州这片土地上有着四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古城文化以及治水文化。

楚文化因其发源于荆山周围的楚地而得名,“惊采艳绝,阴柔浪漫”是楚文化的显著特征。国学巨匠季羡林先生曾认为“中国古代历史应该重写”就是认为“楚文化至少应当与中原文化并驾齐驱”,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楚文化的灿烂无媲。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六种表现形式分别是:青铜冶铸工艺,丝织工艺和刺绣工艺,漆工艺,老庄文化,屈(原)宋(玉)楚辞风尚和音乐美术等艺术。目前,荆州对于楚文化的内涵挖掘的比较好,向外界推广较多的一般是楚乐歌舞以及青铜器和漆器。

三国文化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三国演义》120回中72回提及荆州,19回事直接围绕荆州展开,三国时期三次大的战役(官渡,赤壁与夷陵)后两次都是围绕荆州的归属问题而发生,荆州堪称中国楚文化的殿堂。诸如“刘备借荆州”“大意失荆州”等故事也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荆州境内的三国遗迹分布广泛,关公跑马泉,阅马场,刮骨疗毒处,放曹坡,乌林古战场等都伴随着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里的盖世豪杰们的英雄事迹,也是游客解读三国怀古的好地方。

荆州城又称作江陵城,这里保存着完整的古城墙,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4.5公里,总面积约在15平方公里,荆州城墙最初相传为关于镇守荆州时修筑,当时为土墙。现代人们所观为清顺治3年时修建,其中以糯米灰和石砖的修筑方法为当时建筑业创举。城外环绕着护城河,绵延30余公里,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城墙。荆州古城是荆州古文化的重要依托,对游客的吸引力度较高,也是目前游客游览的核心地带。

荆州依傍长江,地势险要,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自古就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一说。一代代荆州人为了避水患,创造了水里工程的辉煌成就,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北宋时期,荆州就有了万里长江第一矶——观音矶,1952年为了保障武汉及整个江汉平原安全,修筑了荆江分洪闸,毛泽东周恩来均为荆江分洪纪念碑题词。经历了50余年的荆江大堤因在1998年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中经受了考验而举世瞩目,水利文化已经成为荆州吸引国内游客的一个重要亮点,也成为了荆州旅游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2.三国文化的广泛影响力 一部《三国演义》影响了不知多少代中国人,荆州被广大国人认知也得益于此书,不仅仅是在国内,在日韩,东南亚,荆州也为人熟知。旅居欧美的很多华侨都对有一种三国情节,因而荆州也成了港澳民众以及海外侨胞感受三国文化尤其是缅怀关公的最重要产所。3.秀美的自然风光

荆州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水系众多,湿地生态环境优美,湖泊风光秀丽诱人。位于荆州西南的洪湖,因一部歌剧“洪湖赤卫队”而扬名四海,也是当年贺龙周逸群等革命先驱建立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是湖北省面积最大,有机物最为丰富的湖泊,也是国内著名的淡水养殖基地。基于洪湖的秀丽风光,结合洪湖市内的温泉,现今阶段,荆州市已将洪湖打造成为了在国内具备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度假风光带。

位于松滋市内的洈水风景区是融山,水,林,洞,泉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86平方公里。景区内的洈水水库,由亚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坝围制而成,库水湛蓝,水质优良。景区内树木参天,溶洞成群,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景区内还有战国古墓遗址群,吴三桂屯兵遗址,晋代古刹灵鹫寺,湘鄂古驿道,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此外,石首境内的天鹅洲是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和麋鹿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四结语

综上所诉,荆州市具备了发展旅游业所需的历史文化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一定的知名度,有着较好的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荆州市的旅游业发展依旧处于景区分散,缺乏文化内涵,旅游项目单一的低端发展阶段。收到了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人力资本稀缺,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以及资金短缺,配套设施落后,社会环境较差等诸多方面因素因素的限制。针对上述问题,以历史文化为核心,整合地区优势旅游资源,突破其限制性因素,提升地区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荆州市经济在今后的一个阶段内保障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主要动力。

参考文献

周 霄 马 勇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

甘志茂 马耀峰

陶 伟

荆州市旅游局 202_

旅游资源与开发 南开大学出版社 荆州旅游的20年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荆州旅游发展报告 江汉晚报

第二篇: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优势和劣势分析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优势分析

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具有独特的优势:

1.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旅游业更需要电子商务,也更易于推广电子商务。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储藏性的特点,其生产和销售的过程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完成的,在电子商务的实现上不需要配送的环节,旅游产品销售的过程就是把各类产品信息组合在一起,传达给有旅游需求的人群,所以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2.旅游产业具有高关联性,它是由若干性质截然不同的行业组合起来的貌似松散的综合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要牵涉到广泛的社会经济架构。旅游电子商务可以迅速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各行业间交叉联合、优势互补,将原来分散的利润点集中起来,走向系统经济的新水平。形成旅游中介商、旅游产品生产者、旅游者共赢的局面。

3.旅游电子商务非常适合于开发散客和小团体旅游市场,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由于传统的随团旅游方式缺乏特色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已逐渐被旅游者放弃,更多的旅游者开始倾向于选择散客游和小团体自助游(例如当今国内旅游者只有5%选择跟随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但是旅游景点、服务设施和旅游者 在空间上都是分散的,要把这些分散的资源组成一个服务体系,必须要有一种便捷而且成本较低的方式。过去,旅行社一直在担当这个任务,但由于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旅游者不仅自身利益常常得不到保护,而且由于旅行社经营线路有限,往往不能在一家旅行社里任意选择。而电子商务把旅游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为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富有个性的旅游方式提供了方便。

4.旅游电子商务技术提供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在内部管理、网络预定、信息咨询等方面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旅游企业的内部成本,克服了传统旅游服务的缺憾,用很少的人力为旅游者提供了科学、全面的信息服务。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使旅游企业大大拓展了经营规模(客户的数量和地域范围),大规模的购买势必进一步降低旅游产品的成本,从而为旅行社进一步占领市场、获取利润打好了基础。例如当今国内旅行社业务平均利润率只有1% 左右,而上海的携程旅游网(现更名为携程翠明国际旅行社)在202_年,该公司完成净营业收入3.33亿元,净利润1.33亿元,净利润率为40%。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劣势分析

1.旅游电子商务的全面使用首先会减少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流。旅游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十分需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这不仅存在于旅游活动中导游与客人的沟通中,在网络预定、咨询服务、售后服务中同样存在。

2.目前国人的消费习惯不利于电子商务大规模的开展。付款是交易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衡量交易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志。中国人使用现金交易的习惯根深蒂固,如果不能大规模的使用银行卡从网上交付,那么网络的便捷又从何谈起? 3.我国旅行社目前信息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与饭店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部门之间联系的系统尚不发达,与世界上影响巨大的计算机系统的联网工作也是刚刚起步。这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速度是不相符的。一方面旅行社自身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政府也应对此予以较大扶持。我国加入WTO 时曾承诺:202_ 年12月之后国外旅行社可以在国内设立独资旅行社。国外大型旅游企业的资金优势、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水平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给国内旅游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竞争的残酷可想一斑。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的旅游企业必须认识到:旅游电子商务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旅游业一方面需要先进的网络技术,一方面更需要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质量、内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业务能力上。如果仅仅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形式而去做,无疑是舍本逐末,最终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关网站: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SCXH200614103

第三篇:劣势与优势

劣势与优势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3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着,小男孩有点不明白大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终于忍不住发问:“我是否以该再学学其它招?”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会这一着就够了。” 小男孩仍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师傅的教导练了下去。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急躁,并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顺利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要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小男孩一度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并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比下去!”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所有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凭一招就能赢得冠军呢?”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基本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1、文中“劣势,优势”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最大的“劣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短文内容,概括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文章结尾一段的横线上,把师傅说的赢得冠军的第二个原因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5、读了这篇段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用两三句话写出来。

参考答案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基本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就是_【抓住你的左臂】_。孩子,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1、文中“劣势,优势”的含义是:_【劣势指生理缺陷,优势指生理缺陷衍生的自我保护功能】_

2、小男孩最大的“劣势”是_【缺少左臂】_,最大的优势是__【缺少左臂避免对手对左臂的攻击】__.3、根据短文内容,概括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小男孩:___【坚持不懈,身残志坚】____.师傅:__【老练聪慧,足智多谋】__

第四篇: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56588/56612/3949370.html

吴忠民

202_年12月16日14:2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作为同先发国家和地区相对应的后发国家和地区,既存在着独特的“后发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独特的“后发劣势”。这些,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应予以全面的把握。否则,如果只是注意了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的话,那么,便会对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方案的设计以及具体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一 后发优势:六个方面的表现

每个国家现代化的起步时间都不相同。现代化起步时间早晚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现代化类型:先发类型(或称为早发类型)的现代化和后发类型(或称为晚发类型)的现代化。对于现代化建设来说,后发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少潜在的“后发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容易形成一种强大的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只要一个民族没有灭亡,那么它的一切重大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其自身体内,外部的因素是无法予以取代的。毛泽东所说的“自力更生”一语,至今看来仍是蕴意很深,对于后发国家与地区来说更是如此。问题是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后发国家和地区自身的动力。必须看到的是,在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之中,开放是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必然抉择,也是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动力的重要源泉。在现时代,只有通过开放,面临着强手如林的外部环境,才能对后发国家和地区保持着有益的压力感,从而诱导出一种民族的超越精神,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原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启动。后发国家和地区只有通过开放,面对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以及其他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其自身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民族意义,从而变压力为动力,获得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其一,在发达国家和巨大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压力面前,后发国家和地区可以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民族向心力。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广大社会成员、各个利益集团、群体与阶层,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凝聚力。由于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和简洁性,本国家和地区内原有的某些隔阂、离心因素可以消弥,至少可以不同程度地有所减弱。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本国家和地区体内现有的动能可以略去不必要的磨损,而集中在一个方向、一个点上释放,从而最大限度地收益;另一方面,本民族体内所具有的许多潜在动能本来有可能在无形中消隐,而在这时,极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动能,并进而最大限度的收益。其二,在外来的压力下,本国家和地区深感有自省的必要。自省的结果,会使自身的许多积弊得以剔除。这样,就更有利于民族动能、原动力的有效释放。其三,由开放所引起的压力感,相对说来,可以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动能、原动力以较快的速度持续释放。如果仅仅是依靠本民族新旧因素之间的冲突与替代的纵向启动,那么就后发国家和地区体内原动力、动能的释放来说,其程度和范围是相当有限的。相对说来,一个民族“封闭”的纵向发展,在更多的时候是以稳定、平缓积累为主。但是,由开放所形成的压力感却是长时存在的。这是因为,世界范围的竞争是急剧进行的,一个占有优势的民族一旦衰落下去,那么,往往是意味着另一个具有强大实力的民族崛起,然后又会对别的民族形成新的压力。这样,相对恒常存在的压力感,便会持续不断地启动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原动力、动能的释放与再生。相比之下,后发国家和地区如果只是封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环境中,是无法获得十足的民族意义的,因而其动力来源将是十分有限的。

第二,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汲取必要的而且是大量的参照与借鉴。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必定是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奋斗与创造。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属于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如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与规则、社会保障的理念与具体内容、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法治社会的建构等方面的经验以及片面的经济增长、贫富分化悬殊、拜金主义、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教训。这些,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人类是有相同之处的。后发国家和地区完全可以以此为参照和借鉴,追则有目标,戒则有所鉴,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首、故步自封是愚蠢的。” 相比之下,早发国家所能借鉴和参照的范围要小得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代社会需要有一整套严密、合理、有效的规则与章程,用以维系正常的运转。中国是一个后发大国,面临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中国必须有一整套严密、有效的规则,以顺利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产品的平等交换,并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从事现代化建设,又要求中国社会必须有完整的运作章程,以便及时消除社会机体紊乱的隐患,缓解众多的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局面。必须承认,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创造,在这些方面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中国可以吸取、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并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创新,以尽快形成有效、合理的规则与章程。

第三,可以吸收大量的外来资金,以弥补现代化建设所需资金的匮乏。欠发达的后发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均收入的低下。人均收入的低下,使得资本形成过程很容易陷入两个难解的恶性循环之中,即:在供给方面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在需求方面是,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严重的资本短缺,成为经济起飞的制约性条件,进而会拖累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如何才能获得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本,提高投资率,便成为大多数后发国家和地区所关切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除了提高国内的储蓄率,还有一个重要途径,这就是应当尽可能地吸引外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存在着资本相对过剩的问题,再加上生产国际化的取向以及其他种种动机,也会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流向欠发达的后发国家。至于流入的渠道,既有官方性的,也有非官方性的。从绝对量看,发达国家流入后发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基本上呈递增的状态。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是(主要是对后发国家和地区),1985年为294亿美元,1990年为545亿美元,1991年为586亿美元,1992年为627亿美元,1993年为560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于外资的引进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在1984年为27.05 亿美元,1985年为46.47亿美元,1990年为102.89亿美元,1993年为389.60 亿美元,1995年为481.33亿美元。1997年为644.08亿美元,1999年为526.59亿美元。90年代,中国引进的外资总额仅次于美国而居于世界各国第二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则居于第一位。这些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四,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本国本地区的物质技术基础。科学技术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直接改变生产力的状况,促进经济结构的变革,提高经济产值和经济效益,提升社会生活的质量,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能否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学技术基础的状况。后发国家和地区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和短缺,也是其现代化建设的阻碍性因素,因此,后发国家和地区必须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有所突破?从历史上看,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三次巨大的飞跃。对后发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基础的成长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复制这一过程。后发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高起点、实用化的原则,直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再创造。“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假如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能获得工业国的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可能趋于相同。” 后发国家的这一潜在优势,可以使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少走许多弯路,从而取得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时,一定要防止为引进而引进、盲目求新求全的错误作法。

第五,有利于本国本地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现代化建设是靠人来进行的,现代型人力资源的开发是现代化进程有效推进的重要保证。如果缺乏大量的现代型人才,现代化建设便成为一句空话,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不能想象一个严重缺乏人才的国度能够实现现代化。现代型人才包括现代型的劳动力、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决策者以及教育者等等。就现代化建设而言,后发国家和地区不仅缺乏必要的资金与技术,更缺乏现代型的人才。虽然后发国家和地区不能指望其全部的现代型人才皆由发达国家培养和提供,但是如果借助于某些适当的方式,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途径,还是能够培养出一定数量的现代型人才的。以中国为例,1992-1997年引进外国专家44.7万人,派出培训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为20.1万人。这些外国专家以及学成回国的人才,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发国家和地区还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在本国投资企业的机会,培训一定数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这方面,崇洋轻己固然不可取,但放弃有利的培养人才的机会也同样不可取。第六,有助于创新能力的生成,并进而推动后发国家和地区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诚如前面所谈及的那样,同先发国家相比,后发国家与地区具有着更容易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汲取必要的而且是大量的参照与借鉴、可以吸收大量的外来资金、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本国本地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等诸多的“后发优势”。这些,就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众多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基本的“发展平台”,后发国家和地区可以进一步培育自身现代化的“内在生长力”。这里所说的现代化内在生长力是指,同后发国家和地区社会机体相吻合的、具有内源性和有机性特征的发展能力,而不是外在的硬性拉动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化进程能否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其基本的前提就在于是否具备了这种“内在生长力”。后发国家和地区一旦具备了现代化的内在生长力,那么,更进一步的事情就应当是着力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创新来说,具有许多客观上是有利的条件:它们所面临的复杂多样的问题为其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们所面临的种种外在压力和自身对于发展的迫切要求为其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它们所能借鉴、参照、汲取的空前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资源”则为其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思路和广阔的选择余地。后发国家和地区通过在模式、体制以及发展道路等重要方面的创新,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可以以相对较小的社会成本和代价来取得相对较大的发展收益。当有效的创新达到一定地步时,后发国家和地区就会实现历史上的巨大进步,即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东亚的一些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后发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进行创新努力的同时,必须防止冒进的、不切实际的作法,否则,所要付出的实际代价将是巨大的。在这方面,许多后发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刻的教训。

二 后发劣势:八个方面的陷阱

在存在着后发优势的同时,后发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对于现代化建设来说是不利的情形即后发劣势。这些后发劣势除了人们常常提及的如人口多、底子薄等“先天性”的情形之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依附性发展的可能性。后发国家和地区一开始往往要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先发国家由于在经济方面很早就具有很强的实力,所以曾经在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中扮演了主角,从殖民地国家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并以殖民地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制成品的输出场所。直到现在,尽管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已经瓦解,但先发国家仍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着比较有利的位置。而后发国家和地区则不然。在后发展类型中,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始初往往是迫于亡国亡种的压力而走入发展进程的,因而往往缺乏“正常”的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后发国家和地区国家往往留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印记,即使在如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也往往处在十分不利的境地。在缺乏现代化建设经验以及必要的实力的背景下,后发国家和地区如果不加择别地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与建设项目,而且,如果又不考虑本国本地区的需要程度和消化能力,便很有可能会程度不同地造成本国本地区对于先发国家经济与技术上的依赖,导致经济发展自主性以及技术创新势头的减弱,从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依附性”国家和地区。这种情形一旦出现,那么,就意味着本国本地区的发展潜力被先发国家所限定,意味着本国本地区与先发国家之间的差距将无休止地保持下去。“中心国家以及对它们的依附关系并不造成贫困,”但是,“它们的确对长期保持贫困起促进作用”。拉美等许多后发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独立以来100多年的时间,拉美在国际经济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事实上,拉丁美洲独立以后依靠出口初级产品带来的100多年的经济增长,只是在帮助推进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而不是在搞自己的工业化,除了表面上经济数字的区别外,同独立以前的道路没有很大的不同。” 对此,其他的后发国家和地区应当引以为戒。第二,不平衡发展。从现实的角度看,后发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早中期阶段的发展不可能是全方位的推进,其演进轨迹必定是首先从某个部位、某个环节开始的,进而由点到面,再到整体。这样,在现代化的早中期阶段,后发国家和地区一方面是在某个部位、某个环节发展的迅速推进,另一方面则是落后的历史基础的延续。于是,后发国家和地区便出现了一种不平衡发展的情形,经济“飞地”与周围落后地带之间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便是这一现象典型的外在标志。在现代化的早中期阶段,后发国家和地区不平衡发展涉面非常广泛:一是就社会机体的各个层面来看,往往是经济领域发展较快,而非经济领域如文化、教育、政治、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够配套,容易出现相对滞后的情形;二是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工业往往是超前于农业的发展,以致于出现现代的工业体系与传统的农业生产部门并存的局面;三是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得开放风气之先以及区位优越的区域如沿海地区相对来说发展得要快一些,而内地的发展相对来说则要慢得多;四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也表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城市社会就总体而言其发展的速度要明显地快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不平衡发展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极为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社会的价值体系容易出现紊乱的情形。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形造成了多种不同的社会生活板块。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板块基础之上,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必然很不相同,致使社会的价值体系出现程度不同的紊乱情状。而社会的急速转型,会使得社会原有的价值准则失效或是部分失效,新的价值准则又难以在短时期内迅速确立起来,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处在某种真空的状态,于是许多社会成员往往只能是按照一种本能化的行为取向去行事,从而加重了社会价值体系的紊乱状态。另外,国外示范效应的存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民众心理重心外移的特有状况。民众心理重心的外移会进一步伤害民族的自尊与自信。而民族自尊与自信的伤害,又会使不少社会成员丢弃原有的社会行为规范去简单模仿、照搬西方的行为规范。更何况,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先发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渗入到后发国家和地区。这些,势必会使后发国家和地区出现一个先发国家和后发社会价值观念并存、不适甚至是冲突的局面,至少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是这样的。再者,世俗化过程片面并且急剧地展开,也会使不少社会成员信奉一种更加接近物欲的、拜金主义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加重后发国家和地区社会价值体系的紊乱程度。需要说明的是,价值体系的紊乱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并不是一回事情。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从本质上讲是同现代社会个性的多样化和选择的多元化相吻合的,是隶属于一个同一社会的。而价值体系的紊乱则是一个结构分割的社会所特有的一种非同一的、相互抵触的社会现象。价值体系的紊乱会使社会成员缺乏必要的准则和约束,从而会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第四,容易形成相对较高的社会期望值。在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始初阶段,有一个明显的反差现象,这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未来发展所可能取得的积极成果容易抱有程度比较高的期望值,而且,这种期望值极有可能呈高指数增长态势。相比之下,社会对于这些期望值的兑现能力则是相对较低的,至多只是呈正常速度增长的态势。后发国家和地区里的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层面上,人们往往热衷于经济的高速甚至是超高速增长,期望国家在短时期内就能够迅速富强;在政治层面上,许多社会成员期望通过实施改革的一揽子方案和措施,使民主化尽快实现;在社会生活层面上,社会成员容易过早地注重高消费的问题,希冀日常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失误的宽容性很弱,认为这些失误本不该出现。这些相对较高的期望值,同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相距甚远,几乎不可能令人满意地得以兑现。而期望值一旦得不到兑现,社会成员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挫折感,进而产生对于正常的社会秩序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之所以会出现前述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人们对于发展结果的适应速度要远高于生产能力自我更新的速度。比如,人们对于高消费技巧的掌握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完成,但是,高消费的生产基础的提高却必须经过若干年方可实现。因此,人们的期望值便很容易增高增大。其二,发达国家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同先发国家不同的是,后发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在开放之后,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发达国家示范效应的影响。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成员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国家和地区同发达国家作横向比较,这样,也就进而难免会使自己的期望值程度不同地脱离本国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水平。其三,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始初阶段的基数较小。在发展基数较小的条件下,相对来说后发国家和地区容易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这样,也就难免助长了社会成员对于发展的相对较高的社会期望值。

第五,贫富差距容易迅速拉大。后发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的早中期阶段,社会的贫富差距容易迅速增大。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无疑,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对此可以在不小的程度上给予解释。西蒙?库兹涅茨认为,当经济水平很低的国家向中等经济水平发展时,经济不平等最初是增大的,然后到经济发展过渡至高水平时,这个不平等才会缩小。大多数后发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实际进程证实了这种判断。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如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就保持了相对说来比较成功的公平状态。后发国家和地区之所以会出现贫富差距急剧增大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体系的紊乱、社会规则的某种“真空”状态以及过高的社会期望值容易促使人们寻求种种有利于自己的短期行为,以求迅速增大自己的经济利益。于是,各式各样“钻空档”、“搭便车”等种种不正常的寻租行为便出现了,并进而使“灰色富有阶层”、“黑色富有阶层”迅速形成。各种非法收入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开始发生重要的影响,在短时期之内造成了一些相对来说是过于富裕的社会群体。另一个原因是,后发国家和地区不平衡的发展,使得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职业、一些群体领先一步地获得了较高的收入,因而使部分社会成员同其他社会成员在收入方面迅速拉大了差距。这一现象如果不予以妥善解决的话,其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而且涉面也将是广泛的,会产生许多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不稳定的因素。第六,由外延型发展方式向内涵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十分艰难。从理论上讲,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当务之急,是应当由外延型发展方式尽快地转变为内涵型的发展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转移是极为困难的。后发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业劳动者队伍中又存在着较高的隐型失业率,再加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过低,这些,必然会使劳动生产率难以尽快甚至是难以正常地得以提高。另外,为了在发展过程中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这一公正的目标,为了避免现有劳动力的浪费亦既充分开发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外延型的发展方式确实还有着某种存在的必要性。这一切,决定了后发国家和地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要想从总体上实现由外延型发展方式向内涵型发展方式的转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七,面临着以强势经济和强势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外来大众文化的侵蚀。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同民众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文化,是一个同民族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在后发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价值体系某种程度上的紊乱,由于社会整合性程度不同的降低以及经济基础的落后,大众文化处在一种相对弱势的状态。与之相对应,外来的大众文化则是以强势的经济和强势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因而也具有了一种强势的特征,并对后发国家和地区进行着大面积的侵蚀。一方面,外来的大众文化以商品文化为突出的潮流冲击着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大众文化,如麦当劳、肯德基、米老鼠、唐老鸭、柯达以及品牌汽车、品牌电器等等。另一方面,外来的大众文化以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对后发国家和地区大量地、不间断地、甚至在客观上是强迫性地输出特有的文化信息(包括价值观念)。而这些文化信息是经过发达国家有所选择和处理的。发达国家同后发国家与地区在大众文化方面的“交换”是极不平等的,一方是主动的,而另一方则是被动的。以下一组数据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80%-90%的新闻,却由美国和西方的通讯社垄断。美国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传播网)、ABC(美国广播公司)等西方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是不结盟国家集团发布信息量的1000倍;目前,美国《读者文摘》以19种语言、48种国际版本在100多个国家发行2800万份,使其在美国的发行量相形见绌;《花花公子》有16个国际版本,读者约500万;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别国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中美国的节目高达60%-80%,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的电影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外来大众文化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所产生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后发社会的青少年及儿童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它不仅仅会使后发国家和地区许多社会成员对外来文化产生一种盲目崇拜的偏好,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社会价值体系紊乱的程度有所加深,更为严重的是会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程度不同地趋于“空心化”。对此,后发国家和地区必须予以应有的重视。

第八,容易出现社会问题的并发症。在后发国家和地区,社会的急剧转型使得社会控制力程度不同地有所减弱,因而社会对于社会成员的各种行为往往缺乏一种有效的整合;国外示范效应的影响以及价值体系某种程度的紊乱,很容易诱发社会成员大量的“越轨”行为;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则会使社会问题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状态。于是,与先发国家与地区相比,后发国家和地区很容易出现社会问题的并发症,即社会问题的种类很多、很齐全,处在一种“并发”的状态。中国的实际情况就能说明这一点。无论是从横向的角度还是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问题都是非常繁多的。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大致存在着这样一些社会问题:失业问题,腐败问题,通货膨胀问题,民族心理失重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拜金主义问题,极端的利己主义问题,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平均主义问题,治安恶化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行业不正之风问题,高消费问题,贫困化问题,心理障碍问题,暴力增多问题,民工潮问题,职工劳保问题,道德问题,劳资关系问题,教育滑坡问题,宗教问题,民众参与问题,家庭问题,女性地位问题,代际矛盾问题,老年人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问题,立法滞后与执法不严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消费品质量问题,儿童失学问题,离婚率上升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卫生保健问题,住房问题,文化生活枯燥问题,经济病态问题,同性恋问题,“六害现象”亦即卖淫嫖娼、淫秽物品、赌博、拐卖妇女儿童、贩毒吸毒、封建迷信等等。这些问题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这些社会问题就其时代属性而言,不仅仅有属于传统社会的问题、转型社会的问题,还有属于较发达社会者甚至是“后现代社会”的问题。

三 扬长避短:六项对策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后发优势有助于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种强劲的动力,有助于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获取必不可少的资金、技术、资源,有助于后发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模式的选择与确定提供重要的参照和借鉴,有助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尽可能地减少成本和代价,从而最终有效地推动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后发劣势则会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质量有所降低,会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公正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有可能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出现摇摆、波动等不稳定的情形,有可能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目标程度不同地出现扭曲的状况,还有可能削弱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后续推动力。

显然,对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所持的明智态度应是扬长避短,即:尽可能地发挥、扩张后发优势,使之得以充分地兑现;尽可能地避免或者是抑制后发劣势,将其负面效应降至最低限度。如何才能做到对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扬长避短?应当以有效地培育现代化的内在生长力为基本的思路,即:要注重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内生性(内源性)的培育。就此而言,具体之,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其一,要把握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自主性,防止发达国家对于发展目标和发展过程的干预,避免陷入被动发展的境地。这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通盘的考虑。诚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其二,要使现代化内容在本国本地区社会机体中得以广泛的渗透和扎根,使之成为社会机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如此,一个国家才能真正具有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具有源源不断的后续推动力。必须防止仅仅是追求表面外观上的现代化。其三,要使现代化同民族传统融为一体,以民族传统为某种必要的框架和根基,并强化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防止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空心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育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并有效地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其四,要使现代化内容与大众的需要相吻合,使现代化内容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行为、观念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防止两者之间的脱节。如是,才有可能使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具有一种强劲的底力,具有一种真正的生命力。其五,要使现代化建设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仅仅地集中在社会机体的某一个层面或是某一个环节,以保证现代化进程协调、健康的推进。要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以致于出现“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的情形。其六,要提高社会的整合程度,应当在现代化程度和市场经济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建立起现代型的社会价值体系,并不断提升社会的控制能力,以此将社会问题并发症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从而保证社会有一个正常的秩序,使得现代化建设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原载《科技导报》202_年第6期

第五篇:家族企业:优势与劣势

家族企业:优势与劣势

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代表新经济力量的民营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其中占了很大比例的家族企业,其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这使得家族企业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心态是中国企业长不大的重要原因,因此社会上对家族企业持有反面意见或并不看好家族企业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家族企业并非中国人独有,自企业诞生之日起,家族不仅是稳定人心力量的源头,也是人类拓展事业及经营财务的基本单位。资料表明,全球有65%至80%的私人企业为家族企业。而在财富杂志(Fortune)五百家企业里,也有40%的企业为家族所有。本文并不发表关于家族企业任何态度上的倾向性或是否适合的意见,只想通过对家族企业所具有的普遍的优势和劣势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希望能对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在决策发展路径时有所助益。

家族企业的优势

1、凝聚力高。创业时期,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全情投入,团结奋斗,甚至可以不计报酬,能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的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2、反应迅速。以家族整体利益来看,在通常情况下,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各成员对外部环境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外部尤其是市场变化的信息能很快传递至企业的每位成员;同时,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可使得公司的决策速度最快;在执行上,由于内部信息沟通顺畅,成员之间容易达成共识,在政策贯彻,决定执行得力;家族整体利益使得家族成员本身具有更高的诱因努力工作,自然地帮助公司的价值趋向最大化。

3、心理契约成本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监控成本,因此家族企业的总代理成本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低。家族成员彼此间的信任及了解的程度远高于其它非家族企业的成员,家族企业成员之间可能负担较低心理契约成本。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家族企业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加上心理契约成本较低,再加上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家族企业的总代理成本可能较非家族企业为低。

家族企业的劣势

难以得到最优秀的人才。企业要做大,要发展需突破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专业化和规范化,家族企业也不例外。吸收大量的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的核心层是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单纯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的结果,就是选择面会变的越来越窄,可用的人会越来越少;而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会使领导者变得自负,总觉得自己是最能干的,这恰恰排斥了社会上更优秀的人才的加盟;另外,基于家族关系建立起来的内部信任,会自然对没有类似关系的员工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家族企业的劣势首先表现在深知自己的企业因缺乏人才而长不大,却又很难创建获得和留住人才的环境。

结构及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位企业老总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民营企业大了,就变成国有企业。由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介入,公司的内部结构和关系会比单纯的国企更复杂一些。从比较通用的分析角度切入可以分为:所有权人(Ownership)、家族成员(Family)及企业业务相关者(Business)如企业内员工及客户,这个模式原本是在一九八二年由戴维斯(JohnA.Davis)及德吉利(RenatoTagiuri)首创的。

由这三个关系群重叠的部份,不难看出家族企业中彼此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潜在可能引发的利益冲突,何况这当中还交织着血脉相连的情感。

家族企业领导的挑战

经营层面。家族企业的艰苦创业,往往是因为能选择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再加上家族成员的同心协力,因而遇事都能快上半拍,抓住了机遇,建立了优势,累积了财富,可谓创业成功。但打下天下,过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冯伦语)后,原先创业的家族成员很容易产生惰性,从遇事快半拍变为凡事慢半拍,于是员工有样学样,产品质量问题增加,客户抱怨投诉得不到快速处理,公司的经营危机开始了。

战略层面。由于外在环境的变迁,创业初期帮助家族兴起的主业,已经由原来日进斗金的现金牛变为需要投入大量现金的瘦狗,甚至成为导致公司亏损的主因。但家族企业成员往往会对第一产业抱有特殊的感情,即使领导者提出要调整公司发展策略,也容易遭到家族第一代成员或未参与经营的持股成员强烈的反对。因为战略上不能及时调整而导致家族企业的失败例子,同样随处可见。

处理感情关系。家族企业内形成的各类利益集团,由于夹杂复杂的感情关系,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会处于更复杂,甚至是两难的境地。家族内成员可能以私人情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帮助利益相关者获取更多利益。此时家族企业的领导者是否能处理好私人情感与企业利益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至于企业接班人的选择,众所周知,恕不缀述。

来源:http://www.teniu.cc 推荐 臂力论文网:www.teniu.cc

浅析荆州的旅游的发展的优势与劣势(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