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塑造德育的艺术魅力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21-22886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07:35: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塑造德育的艺术魅力

铸造德育的艺术魅力

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对学校德育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要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化的观念,正视道德冲突,解决思想困惑。我们要透视变化发展的现实,把握发展的脉搏,拓宽视野,对学校德育的工作进行整体性和战略性思考。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必然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我们平时提到的“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反思中小学德育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却遗憾的发现,在德育这一关涉及人的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领域,竟存在着不少误区,出现了教学与德育脱节,学习和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1、德育目标华而不实,使之失去可信度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性的 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对学生而言如似空中楼阁。有些德育目标与中小学生的认识視野及道德倾向性差异太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就直接导 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过远,进而导致了德育内容大而不当,宽而无边,并最终导致了德育的失效。科学的朴素的德育目标 “应该是生命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什么东西”。

2、德育的灌输和德育情境的缺失,使德育苍白无力 德育的缺失,是指教育者不创设情境,不顾及受教育的心灵体验而生硬的对其进行德育观念灌输的一种浅层化的现象。长期以来这种现象,在我们的中小学德育中已是司空见惯了,人们对这种现象表示反感、否定,学生表示厌恶、抵触后,仍有人继续称“德育就是灌输”,这实在令人费解。德育“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为她的美德”。德育要借助于德育内容、德育目标相关的境界,要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心灵体验,要靠特定的情景中的受教育者的内语、反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观念,进而转化为外显的道德行为。现行的教育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忽视了只有特定的情景下,受教育者可以将道德观念内化为道德行为这一规律,人们总是在远离受教育者极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隔靴搔痒式的说教,这必然会使德育变得苍白无力,是教育误如歧途。

3、道德语言的泛政治化,使德育缺乏亲和力

语言的功能是神奇的。道德语言的泛政治化,是指把从属于个体道德品质范畴的精神话语,与宽泛的社会政治理念硬性的捆绑在一起,从而使本来易被主体生命所接受的东西变得生硬,并最终导致教 育过程的“油水分离”---------德育语言无法渗入学生的心田。道德语言的泛政治化倾向给中小学德育造成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些语言无法创设教育环境,更无法激活生命个体的审美意识,激励生命个体奋发向上的道德行为。在许多情况下,反而是生命个体无动于“心”,或产生排斥情绪,导致生命个体的道德意识窒息。而优秀的教育语言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觉“话语接纳”和道德自律意识,能强化学生的内在生命体验,激活学生的自主性道德要求,使学生感到真、善、美,从而更易打动得人心。

4、德育主体的失落,使德育目中无人

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有肉体和心灵两部分组成。肉体是生命的载体,心灵是生命的本质。就人的生命的本质而言,它渴望尊重、理解、关怀和帮助,渴望个体的张扬;然而,长期以来,部分教育工作者,无视青少年鲜活生命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灵魂深处的喜怒哀乐,从而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目中无人”使本来极富生机和灵性的德育,变成一种游离于精神之外的硬性附加,而无法与生命水乳交融。如果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尊严、精神、心灵,人的个性的张扬和生命的关怀为根本前提,那么,这项工作必然会焕发出无限生机。

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运用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讲究策略,讲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审美化,努力使德育充满艺术魅力。

1、运用艺术手段,让德育充满艺术魅力 造成青少年困惑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如果在交换一下方法,采用艺术的形式,寓道德教育与高超精湛的艺术陶冶中,就可以有效的淡化刻板的说教的痕迹,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乐教的优良传统。大教育家荀况的《乐论》中有这样的描述:音乐“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可见,音乐很久以来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许多艺术作品系的欣赏的审美活动或审美情感的发生过程本身就是道德感的培养过程,许多艺术作品之所以直接进入德育过程,原因就在于此。

2、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培养德育的“人格”魅力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德育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作为教育和熏陶学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教师美的人格须伴随着某种信仰和激情,要信奉自己的职责,并努力履行它,意志坚强,办事果断,对真善美由衷的敬仰,对假恶丑的愤怒鞭挞,也可以折射出教师人格美的光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教师要加强知识修养,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语言必然是矫揉造作,令人难以忍受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德育价值,加大感情投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频共振”。教师引起学生的 共鸣的感情,必须是真诚的,因为只有真诚的感情才是感人的。学生十分细腻的感受到教师言语中的真实性,敏感的回应诚挚的言语。所以,决定教师言语效果的主要东西是言语中的诚意。教师指向学生的情感必然是纯洁的、高尚的、无私的。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变化和趣味性,让语言充满艺术魅力。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幽默感,因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更为人接受”。

教师高尚的品德,卓越的个性,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情感,娴熟的语言技巧,就像画家的如橼巨笔,点石成金,点睛成龙,引导学生从今天的“小我”,走向理想的“大我”。这就是为人师的人格的无穷魅力。

3、运用课堂语言的审美化,让德育充满艺术魅力

学校德育的工作主要渠道在课堂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是去手段的目的”。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在各科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必然是各科教学过程的设计审美化,要注意教学艺术感觉的审美化,切实在知明晰感和问题的模糊性上下功夫,注重教学艺术想象的审美化。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各个层次的想象力,并使学生的想象升华为真正的想象--------创造性的想象,从而最终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 勇于创新的品质和能力。

教师语言的也应审美化。教师语言决定教师的气质,教师语言要行形象、要富有色彩、要使学生感到惊讶,从而对认知产生兴趣,对获得知识感到喜悦。通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坚定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理想和信念。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是审美化的较高层次。作为教师,应努力将学生引向生活,到工厂、到车间、到农村、到田野,向生产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为题,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满足他们遵循道德理想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过程是十分生动的、非常有效的。

如果说良好的道德风范永远是人的立身之本那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则永远是教育的第一要旨。新的时代正在呼唤用科学的知识和现代道德观念装备起来的人才,而知识的传播与道德的培养从来都不是矛盾的。美以辅德,德以促美。让课堂审美化,让德育永远充满艺术的魅力,也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信我们的教育事业会走的更加稳健、更加辉煌。

第二篇:艺术的魅力

各位同学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果说春天的第一朵花开是人间最美的画卷,那么明媚阳光中的第一声鸟鸣便是世上最美的音符!春天,似乎注定就是属于艺术的季节。

那么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能使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大地重新为艺术张开怀抱,艺术的魅力又在于何呢?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绝非只是少数人的“阳春白雪”,它是大众的,只要是真心追求真善美、敞开心扉欣赏艺术的人,艺术的大门始终为他们敞开着。艺术不该让人望而生畏,更不该让人不屑一顾,艺术更应该真实地走近每个人的身边,走进每个人的心里,成为心灵与心灵沟通的语言,成为感悟生活、体验成长的工具。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美的代表,是生活的延伸。它是生活中提炼出的精髓,正如矿石中千锤百炼而得的精钢一样。故而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美是不纯的、分散的、平淡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纯粹的、集中的、强烈的、理想的、令人难忘的。这让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亲近艺术呢?

艺术的魅力,还在于其内在的深刻。艺术家们的创作绝不是对世界的简单描摹,而是通过感性的创造表达对宇宙、历史及人生的深度诠释与意义重建。正因为如此,我们欣赏艺术品时,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心理与文化修养,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对社会、政治及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看到艺术家对宇宙、万物及人生的体验与感悟!

到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对于我们自身学业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艺术对于文科生来说,这种相辅相成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理科生,艺术的熏陶不但有利于细腻情感的培养,还有助于缜密逻辑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给我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学习美术的好处:

艺术是修身养性的东西,当然可以陶冶情操,大的方面有两点: 一,提高自己的修养.二,提高个人素质.美术是追求美并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如果没有美术,世界就会变得简陋而枯燥

任何东西和事物在最原始状态下经过人为的修饰和装潢,它将变得光彩夺目,令人赏心悦目.所以美术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升华为美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对物质的改造来达到服务于人的精神意识享受的目的

说通俗一点,美术可以让事物变得美丽,让人们生活的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对个人的发展来说,学好了美术可以让你在这个竞争激烈又极为残酷的社会有了更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学好美术后,你既可以从事平面设计类工作又可以做一些室内装潢或者是游戏开发方面的事情,如果会一点机械方面的知识

你还可以搞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前途不小哦....而且美术这个东西的覆盖面很广,渗透力也是相当强

无论是商场的大小商品还是繁华街市上的广告招牌都多多少映射出美术的魅力

兴趣这个东西是可以培养的多看一些名人名家的艺术作品

还有要多留心你身边的东西,哪怕是别人送给你的一个精致小巧的礼物

你都不要错过对它的察看与鉴赏

因为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希望你对自己要有绝对的信心,这样干什么都不会很累的而且你会尽快的挖掘出你的艺术潜力.画画使人聪明,增强了理解力.可以提高人审美能力,生活到处到是美的,自然就陶冶了情操,人就变得快乐,变得乐观.通过画画可以看透生活中很多东西~~~(三)学习美术的重要性:

美术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现代社会中已经很难想象到没有美术会是怎样?所以在全球经济中占据越来月重要的地位,美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并且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美术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其他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由于在科技发展是呈加速度发展的,所以只有学习才是跟上时代步伐的方法,在未来也不例外,在那时候,人们一觉醒来,也许世界将会变一个模样,这不奇怪,所以人们对于学习的习惯是不经意间形成的,所以在美术 上,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将会受到欢迎,这样将会在内容新、奇、巧上下功夫,这在现在好像比较容易,在未来就很不容易了,因为在那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能够敏锐的洞察这些变化,然后学会再教给自己别人,这就需要付出比一般的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在那个时候也可以借助软件来进行整理,这种科技的发展也是整体性的推动,不仅仅是在某一个方面进行发展,在学习上的发展也是同样要能够跟上,我们高中的学习很重要。

第三篇:塑造销售的语言魅力专题

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

销售人员是靠嘴吃饭的,所以,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一定有出色的口才。只有有了出色的口才,才能够让客户感受到你的魅力,才乐意购买你的产品。

好的口才能够充分展示一个销售人员的个人魅力,同时也给自己的顾客带来愉悦的享受。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二次大战的时候,美国军方推出了一个保险,这个保险是什么内容呢?如果每个士兵每个月交10元钱,那么万一上战场牺牲了,他会得到1万美元。这个保险出来以后,军方认为大家肯定会踊跃购买。结果他们就把命令下到各连,要每个连的连长向大家宣布这种险种已经出现了,希望大家购买。

这时其中的一个连,按照上级的命令,把战士们召集到一起,向大家说明这了个情况,可是这个连没有一个人购买这种产品。连长就纳闷了说:“这可怎么办?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大家的心理其实也很简单,在战场上连命都将要没有了,过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了,我还买这个保险有什么用呀?10美元还不如买两瓶酒喝呢!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购买。

这时连里的一个老兵站起来说:“连长,让我来和大家解释一下这个保险的事情。我来帮助你销售一下。”

连长很不以为然:“我都说服不了。你来能有什么办法呀?既然你愿意说,那你就来试一试吧。”

这个老兵就站起来对大家说:“弟兄们,我和大家来沟通一下。我所理解的这个保险的含义,是这个样子的,战争开始了,大家都将会被派到前线上去,假如你投保了的话,如果到了前线你被打死了,你会怎么样?你会得到政府赔给你家属的1万美元;但如果你没有投这个保险,你上了战场被打死了,政府不会给你一分钱。也就说你就等于白死了,是不是?各位你们想一想,政府首先会派战死了需要赔偿1万美元的士兵上战场,还是先派战死了也白死的不用赔给一分钱的士兵上战场呀?”

老兵这一番话说完之后是什么结果?全连弟兄纷纷投保,大家都不愿成为那个被第一个派上战场的人。

当然,这个故事有点黑色幽默的成分在里面,不过,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士兵,处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听了这老兵的这番话,你会购买吗?估计你也得乖乖地把钱掏出来吧?

“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由此可见销售语言的重要性。一个销售人员要想让产品介绍富有诱人的魅力,以激发顾客的兴趣,刺激其购买欲望,就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向客户展示你的语言魅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

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所以,你在语言使用上要多用通俗化的语句,要让自己的客户听得懂。销售人员对产品和交易条件的介绍必须简单明了,表达方式必须直截了当。表达不清楚,语言不明白,就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就会影响成交。此外,销售人员还应该使用每个顾客所特有的语言和交谈方式。

我的公司刚搬到一个新的办公区,需要安装一个能够体现我们公司特色的邮件箱,于是便咨询了一家公司。接电话的小伙子听了我们的要求,便坚持认定我们要的是他们公司的CSI邮箱。

这个CSI搞得我一头雾水,我问这个销售人员这个CSI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

这个销售人员对于我的疑问感到很不解。他对我说:“如果你们想用金属的,那就用FDX吧,每一个FDX可以配上两个NCO。”

CSI,FDX, NCO这几个字母搞得我一头雾水,我只好无奈地对他说:“再见,有机会再联系吧!”

我们要买的是办公用具,而不是字母。如果这位小伙子说的是英语、法语或日语,我也许还能听出点道道,但是这些代码使我一头雾水,而且我也不大好意思承认自己一点也搞不懂这些代码,算了吧,给自己留点面子,我去其他家买吧!

所以,一个销售人员首先要做得就是要用客户明白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商品。

(2)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如果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产品,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场调研,我来到海尔冰箱的柜台前,我装做顾客的样子对海尔的销售人员说:“你们的质量有保障吗?”

这位销售人员倒没有说那么多,只是给我讲起来海尔的总裁张瑞敏上任时砸冰箱的故事,一个故事讲得我立马对于海尔冰箱的质量肃然起敬了。

任何商品都自己有趣的话题:它的发明、生产过程、产品带给顾客的好处,等等。销售人员可以挑选生动、有趣的部分,把它们串成一个令人喝彩的动人故事,作为销售的有效方法。所以销售大师保罗·梅耶说:“用这种方法,你就能迎合顾客、吸引顾客的注意,使顾客产生信心和兴趣,进而毫无困难地达到销售的目的。”

(3)要用形象地描绘来打动顾客

我在做培训的时候,总要给学员讲这样一句话:“说话一定要打动顾客的心而不是顾客的脑袋。”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顾客的钱包离他的心最近,打动了他的心,就打动了他的钱包呀!

而打动客户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用形象地描绘。就像有一次我和太太一起去逛商场,那位买衣服的小姐对我太太说了一句话,使本来没有购买欲望的她毫不犹豫地掏出了钱包,我是拉都拉不住。这个销售人员对我太太说的什么话竟有如此魔力呀?很简单,那句话是:“穿上这件衣服可以成全你的美丽”。

“成全你的美丽”,一句话就使我太太动心了。这位女店主真的很会说话,很会做生意。在顾客心中,不是顾客在照顾她的生意,而是她在成全顾客的美丽。虽然这话也是赞誉之词,但听起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4)用幽默的语言来讲解

每一个人都喜欢和幽默风趣的人打交道,而不愿和一个死气沉沉的人呆在一起,所以一个幽默的销售人员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所住的小区总有两个销售保险的销售人员,他们属于不同的两家公司。有一次,我在做咨询的时候。我对保险公司的办事效率保持怀疑态度。这时A公司的业务员说他的保险公司十有八九是在意外发生的当天就把支票送到投保人的手中。而B公司的业务员却对我说:“那算什么!我的一位客户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还没有落地的时候,我已经把赔付的支票交到了他的手上。”

最后,我选择哪一家保险公司应该不成什么疑问了吧?

幽默可以说是销售成功的金钥匙,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迅速打开顾客的心灵之门,让顾客在会心一笑后,对你、对商品或服务产生好感,从而诱发购买动机,促成交易的迅速达成。所以,一个具有语言魅力的人对于客户的吸引力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出色的销售人员,是一个懂得如何把语言的艺术融入到商品销售中的人。可以这样说,一个成功销售人员,要培养自己的语言魅力。有了语言魅力,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第四篇:浅论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浅论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一般指中国人所作的画,但我认为在广义上我们可以把中国画理解为有中国风味、具有中国的画作魅力的画。

中国画也许不会被商人看重,所以在市场上中国画的价值不到西方画的1%,然而在内行看来,中国画一直处于世界的前端,而且举世公认。当毕加索见到张大千的时候,他说:“我最不懂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而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中国;第三是非洲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根本不懂艺术。”毕加索还曾拿毛笔学中国画。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耶西斯曾对林风眠先生说:“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优秀的传统啊。怎么不好好学习?”苏联艺术科学院院士B.H.彼德洛夫教授惊叹:“喜马拉雅山般宏伟的中国画。”他还说过,“中国画是哲学,是诗歌,是寓意的顶峰”。吕无咎女士在高雄办画展的时候,曾有著名的法国印象派大家拿着《六祖坛经》请她讲解,而吕女士却木讷不置一词,最后惭愧的说她不曾学过。法国画家大惊:“你们中国有这么好的绘画理论,你都不学,跑到我们法国来,究竟想学什么呢?”

凡是有造诣的艺术家对中国画都评价颇高、刮目相看,那么中国画的魅力到底何在呢?有两句经典的古话道出了中国画的真正魅力,一句是“画者,心印也”,另一句是“画者,文之极也”。

中国画,画的不仅是人物花鸟,更是心,是一种根据物像的神态情韵、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酝酿于心、行之于笔、留存卷轴的意境。见过大家作画的必然知道中国画作的惊人之处,灵感既来,挥毫泼墨,霎时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山野白鹤、古今人物便现于缣卷。不必像达芬奇作画那般在案几上摆个鸡蛋观察临摹,若如此,画的就只是案几上的鸡蛋、教堂里的大钟;而中国画家画竹画的是胸中之竹,画人便是画心中之人。中国画,状物传情皆传神,以形写神、以物达意。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神论”。“传神论”从微观上讲,在描绘传达人的气质、气息、本质及神韵; 从宏观上讲,是通过画面的整体效果,体现画家创作以及审美体验中喻知观众的精气神。

中国画的美在意境,而意境之美在于作画者所散发的文墨之气。文化人本清高重修养,再加上道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天人合一的影响,大朴、简约、清静、无为便贯穿于中国画发展脉络的始终,意境就出来了。一副佳作,赋一首好诗,题几个大字,戳一方印章,你看,那味道是如何的高雅芬芳。看着画,你便能想象那作画者是怎样一位风度翩翩的文人骚客了。中国的画正是加入了这些文人的文气情韵才得以让无数西方大家叩拜。

从画实物到画意境,从画物到画心,从形似到神似,再到现在的情与致、道与理的统一,中国画作体现的是中国画家轻物质、重感觉、重精神的魏晋风骨,是他们潇洒不拘、超凡逸尘、高远放达的清野情趣,是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精神境界的必然需要。

中国画被商人贬低正是因为外行看不懂中国画的魅力,因为他们追求的人生境界与中国画传达的情趣不投。一个十二分重物质的人,你如何教会他重感觉,你如何教会他看懂高雅者的画、诗、心,以及那卷轴上端的哲学。而另一部分认,人们眼里潜在的艺术家,竟也在乎一幅画值多少钱,所以他们贬低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他们开始丢掉自己的传统去拼命模仿别人。乐于中国画博远的艺术魅力,痛在一群人在艺术上的无知。

第五篇:班主任的艺术魅力

班主任的艺术魅力

张学东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方方面面的事,大到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小到关心学生何时应剪指甲,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要想带好班级,我想首先自己要做一个手脚勤快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腿脚勤快些,要勤进班、勤进宿舍。在学生的自治能力还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班主任就应该多深入班级,一般来说是三个时间:早读、午练、晚自学,无论早读由哪位任课老师负责,班主任都必须提前进班,查看出勤情况、卫生情况、作业收交情况,并组织好学生进入早读状态;午睡是一种习惯,班级里总有个别同学不午睡,这时候班主任就要进班维持秩序,确保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午休环境;自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学习,本来是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可是实际上往往纪律得不到保证,班主任的“进班”就不能是一味的守着、盯着,而是蜻蜓点水、浅入辄止,不定时“顺便经过来看看”,及时发现问题,纪律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自觉性,纪律不好时要找到原因,既确认了学生在自习课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具有维护自习课纪律的责任感,又不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勤进宿舍,班主任一周至少保证有三天进宿舍检查内务,首先是对学生宿舍内务的督促,其实能保证经常与宿管处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也是对住校生的关心。冬天摸一摸被褥是否保暖,夏天看一看蚊帐是否挂好,虽然都是一点芝麻小事,但我们就是要在小事上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作为班主任,手也要勤快些,对家长要勤发短信,对学生要勤写批语,对自己要勤写反思。

虽然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但我仍感到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因为接触的学生不同了,就是一个班级,也会出现各种情况。班主任工作中,有看到班级进步时成功的喜悦,也有遇到学生不听话时的困惑与苦恼。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去做,勤勤恳恳去做,不容半点虚假的形式主义、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并且提高自我要求,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塑造德育的艺术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