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国际结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21-98938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6 20:17: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际结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际结算》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结算又称为 有形贸易 非贸易结算又称为 无形贸易。

2、国际结算的历史发展,首先是从 现金 结算发展到 非现金 结算,再从直接结算发展到 以银行为中心 结算,现在的凭 证结算正朝 电子 结算过渡。

3、非现金结算的基础是 票据,非现金结算的两个前提是:(1)交易票据化;(2)交易单据化。

4、信用证的出现使进出口商的授受信用成为可能。

5、国际结算方式大体上可分为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三大类别。

6、国际结算方式的付款时间可分为:预先付款、装运时付款和装运后付款三种。国际结算中银行的付款时间可分为(1)交 单前预付(2)交单时付款或即期付款;(3)交单后付款或远期付款。

7、国际结算中使用可兑换的货币,它们可以是(1)出口国货币(2)进口国货币;(3)第三国货币。

8、港澳和近洋出口售定交易采用更单托收方式结算,远洋出口含定交易采用 更单信用证方式结算,易货贸易采用对开信 用证方式结算,出口信贷扶植的资本货物交易采用开立信用证与进口买方信贷相结合的方式结算。

9、国际结算中的票据通常是指狭义的票据,即本票、汇票和支票。

10、广义票据的流通形式有:(1)过户转让或通知转让;(2)交付转让;(3)流通转让。狭义票据的流通方式是流通转让。

11、本票、汇票、支票、国库券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采用流通转让的完全可流通证券。

12、目前国际结算中适用的法律系统有:(1)票据法;(2)国际支票公约;(3)日内瓦统一法和国际汇票与本票公约。

13、票据的特性包括:流通性、无因性、要式性、提示性、返还性。

14、汇票抬头有三种:限制性抬头、指示性抬头、持票人抬头。

15、汇票在出票时的当事人有三个,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16、汇票进入流通领域后出现的当事人有:背书人、被背书人、承兑人、保证人、持票人、付过对价持票人、正当持票人。

17、狭义的票据行为是指:出票、背书、承兑、参加承兑、保证。

18、狭义票据行为中的主票据行为是出票行为,附属票据行为是指背书、承兑、参加承兑和保证行为。

19、背书有五种:(1)特别背书;(2)背书;(3)承兑;(4)参加承兑;(5)保证。

20、提示有两种:一是远期汇票向付款人提示要求承兑,另一提示是即期汇票或已承兑的远期汇票向付款人或承兑人提示要求付款。

21、汇票的承兑有两种,即普通承兑和限制承兑。

22、退票也称拒付,一般是指持票人提示汇票时遭到拒绝不获承兑和拒绝付款,另外,在持票人提示汇票时付款人避而不见、死亡,或宣告破产,以致付款事实上已不可能,也称为拒付。

23、汇票贴现时发生的费用有承兑费、印花税和贴现率三种。

24、汇票按三个当事人的居住地不同可分为国际汇票和国内汇票;按付款时间不同可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按收款人的 不同可分为持票本人汇票和记名汇票;按付款人和出票人的不同可分为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按是否附有单据可分为更单和 光票汇票;按使用的货币不同可分为本国货币汇票和外国货币汇票。

25、依法获得票据的持票人按票据关系可分为付过对价持票人和正当持票人。

26、汇票的实质是由债权人在提供信用是所开出的付款命令。

27、本票的付款人就是出票人,因而本票无须承兑。

28、一般本票的出票人是付款人,银行本票的出票人是银行。

29、国际汇兑又称为国外汇兑,是两国之间的资金的调拨,是两国间债权人与债务人间债权与债务了结的过程。30、国际结算方式又称为支付方式,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债务人对债权人偿还债务的方式。

31、结算方式按.资金的流向和结算工具传送方向可分为顺汇和逆汇两大类。

32、顺汇称为汇付法,逆汇称为出票法。

33、汇款业务中的四个基本当事人是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

34、汇款按支付工具的不向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

35、电汇使用的支付工具一般有电报、电传和票汇。

36、电汇汇率是各种汇率中的高汇率,它比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高,电汇汇率的卖价与现钞价的卖价相同,买价比现钞价的买价高。

37、SWIFT 具有的三个特点是安全可靠、高速度和自动加核密押。(低费用)

38、作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员银行必须具备两个号码,分别为 ABA 码和 UID 码。

39、美元电支付系统有三条渠道,分别是 CHIPS、FEDWIRI 和本行内部转账。40、信汇使用的支付工具是信汇委托书和支付委托书。

41、票汇汇款中使用的支付工具是银行即期汇票,票汇中常使用三种即期汇票:一是划线不可流通汇票,二是无划线可流通 汇票,三是磁性数码汇票。

42、在证实结算工具时,电汇方式下用密码证实,信汇和票汇方式用签字证实。

43、预付货款对进口商有利,对出口商不利,货到付款对出口商有利,对进口商不利。

44、货到付款在国际贸易中可分为售定和寄售两种。

45、托收结算中常用的结算工具有两大类,一是金融单据,二是商业单据。

46、托收的荃本当事人有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和付款人。

47、托收汇票的收款人可能是受益人,也可能是托收行,还有可能是代收行。

48、跟单托收的交单条件有四种,分别是凭承兑交单、凭即期付款交单、凭远期付款交单和凭其他条款交单。

49、银行在托收业务中的资金融通方式有托收出口押汇、贷款、使用融通汇票贴现融资和信托收据。50、信用证结算方式与汇付和托收结算的根本区别是在商业保证的基础上添加了银行的信用担保。

51、信用证是开证行向受益人作出的书面的付款承诺。受益人通过信用证结算要获得货款,必须以提供符合信用证要求的 单据为前提。

52、信用证结算的中心内容就是单据买卖,充分体现了凭单付款的交易规则。

53、信用证业务中的基本当事人有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和受益人。

54、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55、开证行付款后才发现单据不符,其对己付款项无追索权。

56、通过议付,买入票据和单据的银行称为议付行。

57、只有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才能保兑。

58、保兑行通常就是通知行,也可以是其他信誉良好的银行。

59、凡开证行在信用证上指定偿付行,信用证开出后应及时向偿付行发出偿付授权书或类似的授经指示。60、即期付款信用证是指凭跟单汇票或单纯凭单据付款的信用证。

61、不可撤销信用证一经开出,非取得受益人以及有关银行的同意,开证行不能单方面撤销和修改。62、保兑信用证对受益人收款提供了双重保障。

63、延期信用证不一定要求必须提交汇票,只规定交出货运单据即可,特别是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信用证多有此习惯,因为 这些国家对汇票要征印花税。64、开证行对远期汇票作出交单承兑和到期付款承诺的信用证就是承兑信用证,使用这类信用证结算时必须以汇票作为结算工具。

65、议付信用证是开证行在信用证中授权其他银行买入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汇票和单据,以此作为结算中一个环节的信用证。66、被授权执行议付的银行对受益人有追索权。

67、背对背信用证是一张信用证的受益人以这张信用证为保证,要求原通知行或其他银行开出以他为申请人以实际供货商为 受益人的另外一张新的信用证。68、可转让信用证是第一张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分别又是第二张信用证〔俗称“回头证”)的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

69、循环信用证允许受益人在部分或全部使用了信用证的款额限度后,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反复使用该限额,亦可重新装货交 单,一直到规定的使用次数或规定的总金额用完为止。70、承运人和托运人是海运提单的基本关系人。

71、海运提单按其收货人的表示可分为不可流通形式和可流通形式。

72、可流通形式的海运提单可分为三种:可流通的来人抬头提单、可流通的指示抬头提单和可流通的记名抬头提单。73、海运捍单的转让属交付型,票据的转让属流通型。

74、原来的港至港海运提单只有三个运输项目,即装货港、卸货港、船名。现在已演变为两用的运输单据格式,运输项目增 加了三项,即前段运输、收货地或接受监管地、交货地或最终目的地。75、在海运提单的注意事项中,以托运人自己的名义出具的提单银行不接受。

76、在使用集装箱的基础上形成多种运输的联合,把原来港至港的运输扩大到门至门的运输。77、常见的多式运输有集装箱和托盘两种。多式运输单据分为可流通和不可流通两种形式。

78、亚欧陆桥的一端是我国的连云港,经新疆的乌鲁木齐车站到阿拉山口、俄罗斯至另一端荷兰的鹿特丹,可将货物从太平洋沿岸运至人大西洋沿岸。79、北美洲陆桥一端是美国西雅图等西海岸港口,经铁路运输至陆桥另一端美国波士顿等东海岸港口,货物可从大西洋沿岸 运至太平洋沿岸。

80、航空运单不是物权单据,仅是货物收据和运输合约,只要证明身份货物即可交给收货人。

81、公路、铁路、内河运输单据是货物收据、运输合约,不是物权单据,不可流通,这类单据不能控制货物。82、即期信用证和议付信用证可要求或不要求汇票。

83、议付信用证如需汇票,应开出远期汇票,承兑信用证必须要求开具汇票。84、我国银行习惯以交单银行作为信用证下汇票的收款人。

85、即期付款信用证要求汇票时,汇票的付款人是信用证指定的开证行,承兑信用证的汇票付款人是指定的承兑行,议付信 用证要求汇票时,汇票的付款人是议付行以外的一家银行,通常是开证行。86、商业发票是全套单据的中心,是记账单据,也是卖方向买方索取提供货物或服务价款的单据。

87、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特别是半制成品和初级产品普遍给予减税待遇的一种制度。它有三项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88、国际结算中的单据分为基本单据和附属单据,基本单据包括提单、汇票、保险单和发票。89、在审单尺度中,根据单证一致的要求程度不同,单证一致可分为严格一致和实质一致两种。

90、在信用证结算中,开证行等银行审单的合理时间是不得超过从其收到单据的次日起 7 个银行工件日来审单,以决定接受 或拒受单据并相应地通知寄送单据的一方。91、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有关银行的单据审核要点清点包括对汇票的审核要点清单、发票审核要点清单、产地证审核要点 清单、包装单审核要点清单、检验单审核要点清单、保险单审核要点清单、运输单据审核要点清单及重量单/证书审核要点 清单、其他杂项单据审核要点清单、寄送单据面函审核要点清单。92、在信用证结算中,指定银行可以在有效日期以后办理审单、议付、付款和承兑工作,但不得超过 7 个工作日。93、信用证有两个交单有效日期和一个装运有效日期,合计三个有效日期。

94、在单据传递中必然涉及到风险,当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在信用证有效期内被提交给指定银行时,无论信用证是付款、延期付款、承兑、指定或自由议付方式,风险从受益人转移至开证行。95、受益人在既可交单给指定银行,也可直接交单给开证行的两便情况下,通过分析可知,受益人交单给指定银行优点更多。

96、审单的一般工件方法为:处理好审单记录表、查看信用证可用性、横审、纵审、背书。

97、常见的单据不符点包括时间方面、转运方面、金额方面、汇票方面、发票方面、保险方面、提单方面、单据与单据之间、信用证方面的不符点。

98、一般情况下向开证行寄单和索偿的是议付行,该行寄单时随附 BP(HILLS PURCHASHD)通知书,或称为出口押汇通知书,又称寄单面函.99、议付行的寄单索偿路线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向开证行寄单、向开证行索偿,另一种是向开证行寄单、向偿付行索偿。

100、寄单索偿的常见方式有:凭单付款、向第三家偿付行付款、主动借记、授权借记。

101、偿付授权书有即期付款信用证项一 F 偿付授权书、远期信用证项下偿付授权书及即信用证项下授权书要求开出偿付承 诺和远期信用证项下授权书要求开出偿付承诺四种情况。102、索偿分为即期索偿和远期索偿两种。

103、开证行偿付分为直接偿付和使用第三家银行偿付两种。104、开证行在对外付款时有即期付款和承兑付款两种。105、银行对出口商装运前的融资有预支信用证和打包放款两种。106、银行对出口商交单时的融资有贴现和承兑两种。

四、问答题

1、试述现金结算是如何演变为非现金结算的? 答:现金结算指在商品交易、劳务供应等经济往来中直接使用现金进行应收应付款结算的行为,是货币结算的形式 之一。非现金结算也叫转账结算,是指不使用现金,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直接划转到收款单位(或 个人)的银行账户的货币资金结算方式。

由于现金结算具有不安全性、易宏观控制和管理、费用较高,因此逐渐由现金结算过渡到非现金结算。

2、简述国际结算方式的内容。答:国际结算方式包括:汇款、票据、托收、信用证结算方式。

汇款是指进口商委托银行将款项支付给国外出口商的一种结算方式;票据结算是指通过汇票、本票或支票进行结算的方式; 托收指出口商根据合同发运货物后,通过提交各种单据来委托银行代为国外付款人收款的一种业务方式;信用证指进口方银行 应进口商的申请向出口商开出的、要求出口商提供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各种单据,并据此由进口方银行进行付款的保证文件。

3、票据的特性有哪些,其各种特性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票据具有流通性(可背书转让)、无因性(票据是否成立不受票据原因的影响)、要式性(格式一定)、提示性(需要 提示承兑或付款)及返还性(票据最终会返还付款人)。

4、票据行为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答:票据行为是以票据权利义务的设立及变更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广义的票据行为是指票据权利义务的创设、转让和解除等 行为,包括票据的签发、背书、承兑、保证、参加承兑付款、参加付款、追索等行为在内。狭义的票据行为专指以设立票据 债务为目的的行为,只包括票据签发、背书、承兑、保证、参加承兑等,不包括解除票据债务的付款、参加付款、追索等。

5、试述汇兑结算中,电汇汇率比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高的原因。答:①电汇汇率。电汇汇率是经营外汇业务的本国银行在卖出外汇后,即以电报委托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给收款人 所使用的一种汇率。由于电汇付款快,银行无法占用客户资金头寸,同时,国际间的电报费用较高,所以电汇汇率较一般汇 率高。但是电汇调拨资金速度快,有利于加速国际资金周转,因此电汇在外汇交易中占有绝大的比重。

②信汇汇率。信汇汇率是银行开具付款委托书,用信函方式通过邮局寄给付款地银行转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种汇率。由 于付款委托书的邮递需要一定的时间,银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因此,信汇汇率比电汇汇率低。

③票汇汇率。票汇汇率是指银行在卖出外汇时,开立一张由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的汇票交给汇款人,由其自带 或寄往国外取款所使用的汇率。由于票汇从卖出外汇到支付外汇有一段间隔时间,银行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占用客户的头寸,所以票汇汇率一般比电汇汇率低。票汇有短期票汇和长期票汇之分,其汇率也不同。由于银行能更长时间运用客户资金,所 以长期票汇汇率较短期票汇汇率低。

6、试述票汇与电汇、信汇业务处理程序的区别。答:(1)电汇:债务人为了清偿债务,把款项以电汇方式汇给债权人,在汇出汇款时: 1)汇款人填写电汇申请书,并交款付费给汇出行,取得电汇回执;

2)汇出行以加押电报或电传作为结算工具支付命令,发电委托汇入行解付汇款; 3)汇入行收到电报,核对密押相符后,缮制电汇通知书,通知受款人取款; 4)受款人持通知书一式两联到汇入行取款;

5)同时,汇入行将付讫款项的借记通知寄给汇出行,完成一笔电汇汇款。

(2)信汇:信汇的处理与电汇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不用电报而以信汇委托书或支付委托书加其 签章作为结算工具,邮寄给汇入行,委托后者凭以解付汇款。后者核验签章相符后,即行解付,亦以借记通知给汇出行划帐。(3)票汇:债务人(汇款人)为了清偿债务,将款项以票汇方式汇给债权人(受款人)。1)汇款人填写票汇申请书,并交款付费给汇出行;

2)汇出行开立银行即期汇票交给汇款人,由汇款人寄给受款人; 3)同时,汇出行将汇票通知书寄汇入行;

7、试述汇兑结算和托收结算中各家银行对账务的处理。答:汇兑结算方式下:头寸调拨的方式按汇出行与汇入行的帐户开设情况不同,有四种头寸调拨的方法:(1)汇入行在汇出 行开立了往来帐户;(2)汇出行在汇入行开立了往来帐户;(3)汇出行与汇入行双方在同一代理行开立了往来帐户;(4)汇出行与汇入行双方在不同银行开立了往来帐户。托收结算中:如果托收行在代收行设有账户:托收指示可注明这样的文句:upon collection, please credit the proceeds

to our account with you under airmail/cable advice to us.(请将托收款贷记我行在你行的账户并通过航邮或电报通知 我行)

如果代收行在托收行设有账户:托收指示可注明这样的文句:Please collect proceeds and authorize us by airmail/cable to debit your account with us.(请代收货款并通过航邮或电报授权我行借记贵行账户)在代收行与托收行无账户联系的情况下,可找一家与托收行和代收行均有账户关系的代理行

如果托收行在该行设有账户:则托收行可在托收指示书上作这样的交款指示:Upon collection, please remit the proceeds by airmail/cable to …Bank for credit our account with them under their airmail/cable advice to us.(请 将托收款通过航邮或电报寄往某某银行,以贷记我行在他行的账户,并通过航邮或电报通知我行)

如果代收行在该行设有账户: 托收指示上可注明:Please collect proceeds and reimburse us through … Bank by asking them to authorize us by airmail/cable to debit their account.(请代收货款并通过要求某某行以航邮或电报授权我行借记其账 户的方式偿付我行)

8、试说明可转让信用证的运作程序。

答:① 签订合同。中间商以出口商的身份与进口方签订买卖合同,在合同中商定进口商开立可转让信用证进行结算。②申请开证。进口商签订买卖合同后,作为申请人按约定向其所在地银行(开证行)提出开立可转让信用证的申请 ③开证。开证行依据开证申请人提交的开证申请书开立可转让信用证,得到开证人的确认后,将信用证交给出口商(中间商)所在地的银行。④通知信用证。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通知行)将信用证通知给第一受益人。

⑤申请转让信用证。第一受益人向银行(转让行)申请转让信用证给第二受益人。即以开证行开立的可转让信用证为基础,开立一张新的信用证。

⑥转让信用证。转让行按照第一受益人的申请转让信用证(即开出新信用证),并通知第二受益人。⑦第二受益人按照转让来的信用证的要求,发运货物,取得相应单据。

⑧第二受益人开立汇票并附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交单日内送交议付行办理议付。⑨议付行按照信用证审核单据无误后,对第二受益人付款。并通知第一受益人换单。⑩第一受益人按照原证要求向议付行换单。

⑪议付行交原证金额与转让信用证的差额支付给第一受益人。⑫寄单索汇。议付行将与原证相符的单据和汇票寄给开证行索偿。

⑬开证行偿付。经审核单据无误后,开证行向议付行偿付款项。并通知申请人付款赎单。⑭申请人付款赎单。⑮开证行交单。

⑯申请人(即进口商)凭单据向承运人提货。

9、如何控制有效的款项让渡? 答:信用证款项的让渡是指将收取信用证项下款项的权利授权或转让给他人。根据 UCP500 号的规定:“信用证虽未表明可 转让,但并不影响受益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将信用证项下应得的款项让渡给他人的权利。本条款所涉及的仅是款项的让渡,而不是信用证项下执行权利的让渡。”

款项让渡必须得到开证人的确认,否则开证人没有义务执行款项让渡;其次规定即使款项让渡得到开证人的确认,受让渡 人的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后,开证人或指定人可以对其确认款项让渡设置条件限制。

10、试述信用证的作用。答:

(一)银行的保证作用。

对进口商来说,信用证可以保证进口商在支付货款时即可取得代表货物的单据,并可通过信用证条款来控制出口商的性 质、按量、按时交货。对出口商来说,信用证可以保证出口商在履约交货后,按信用证条款规定向银行交单取款,即使在进 口国实施外汇管制的情况下,也可保证凭单收到外汇。

(二)资金融通作用。对进口商来说,开证时只需缴纳部分押金,单据到达后才向银行赎单付清差额。如为远期信用证,进口商还可以凭信托

收据向开证行借单先行提货出售,到期向开证行付款。对出口商来说,在信用证项下货物装运后即可凭信用证所需单据向出 口地银行叙作押汇,取得全部货款。

13、试述海运提单、多式运输单据、航空运单和公路、铁路、内河运物单据的作用。答:海运提单与多式运输单的作用:货物收据、运输合约及物权凭证。

航空运单、公路、铁路、内河运输单据的作用:货物收据、运输合约。

14、试述不可流通转让海运单的基本作用及其与海运提单的区别。答:①提单是货物收据、运输合同、也是物权凭证,海运单只具有货物收据和运输合同这两种性质,它不是物权凭证。

②提单可以是指示抬头形式,可以背书流通转让:海运单是一种非流能性单据,海支单上标明了确定的收货人,不能转让流通。③提单的合法持有人和承运人凭提单提货和交货,海运单上的收货人并不出示海运单,仅凭提货通知或其身份证明提货,承运人凭收货人出示适当身份证明交付货物。

④海运单和记名提单(StraightB/L),虽然都具名收货人,不作背书转让,但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记名提单属于提单 的一种,是物权凭证,持记名提单,收货人可以在提货却不能凭海运单提货。

15、试述银行可接受的运输行单据。答:可接受的有:海运提单、多式运输单据、空运单据、陆运公路、铁路或内河运输单据、专递和邮政收据。

16、试述商业发票、海关发票、领事发票及保险单的作用。

答: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是出口方向进口方开列发货价目清单,是买卖双方记账的依据,也是进出口报关交税的总说明。商业发票是一笔业务的全面反映,内容包括商品的名称、规格、价格、数量、金额、包装等,同时也是进口商办理进口报关不可缺少的 文件,因此商业发票是全套出口单据的核心,在单据制作过程中,其余单据均需参照商业发票缮制;海关发票(customs invoice/certified invoice),进口商向进口国海关报关的证件之一。是根据某些国家海关的规定,由出口商填制的供进口商凭以报 关用的特定格式的发票,要求国外出口商填写,供本国商人(进口商)随附商业发票和其他有关单据,凭以办理进口报关手续;领事发 票(Consular Invoice)是由进口国驻出口国的领事出具的一种特别印就的发票,是出口商根据进口国驻在出口地领事所提供的特定格 式填制,并经领事签证的发票。这种发票证明出口货物的详细情况,为进口国用于防止外国商品的低价倾销,同时可用作进口税计算的 依据,有助于货物顺利通过进口国海关;保险单简称为保单,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正式书面证明。保险单必须完整地记 载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保险单记载的内容是合同双方履行的依据,保险单是保险合同成立的证明。

17、试述多式运输单据与海运提单的差异。答:(1)多式运输单据签发人是多式运输经营人,或承运人,或船长,或其代理人。海运提单签发人是承运人,或船长,或 其代理人。(2)多式运输单据是在多式运输经营人收到货物时发给单据,故单据印明“收妥(货物)”字样。海运提单强调 海运贸易必须船上交货,故提单应该印明“on board”,或者加上“on board” 批注。(3)多式运输单据经常用到六个运输 项目(前段运输、收货地、装货地、卸货港、交货地、船名),海运提单只用三个运输项目(装货港、卸货港、船名)。

18、举例说明最迟交单期限的三种情。

答:1)最迟交单期限短于有效期限,则不能使用全部长度的有效时间。

2)最迟交单期限长于有效期限,则不能使用全长的最迟交单时期。

3)最迟交单期限就是有效期限,则有效期限和最迟交单期限均可使用两者的全长,这是较好的开证。

19、试比较受益人交单给指定银行和交单给开证行的优缺点。.答:交单给指定银行优于交单给开证行,具体为:直接自己寄单给开证行,存在以下风险: 1)寄单时间若超过信用证有效期限,则风险由受益人承担 2)寄单中若单据丢失,风险由受益人承担

3)开证行收到单据后若发现单据有问题,不容易与受益人沟通。

20、试述指定银行对不符单据的处理方法。答:指定银行对不符单据的处理方法如下: 1)将所有单据退还给提交人更改,以便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和最迟交单期内再交单

2)仅仅退还不符单据。

3)在交单人授权下将信用证项下不符单据以等待批准方式寄送给开证行,要求它审查和批准接受单据或拒绝接受单据。4)将所有单据退还交单人,请他采取直接行动寄单给开证行。

5)如果交单人准许,以电报、电传或电讯发至开证行,要求凭不符单据授权付款、承兑或议付。6)受益人出具银行保函

7)根据实际经验,并征得受益人同意,办理“保留权利”的付款、承兑或议付,即如果开证行凭着不符单据而拒绝偿付时,可追偿。

21、试述申请担保提货的程序。答:提货担保是指进口信用证项下,当您的货物已到达目的地,而仍未收到正本货运单据时,您向我行申请由我行出具的书 面担保,交给运输公司先予提货,待您取得正本货运单据后,再换回原书面担保交还我行销保的一种融资方式。办理程序为: 1)申请提货担保:您在收到运输公司到货通知后向我行申请提货担保; 2)签发提货担保:我行向运输公司签发提货担保,您凭此担保提货; 3)赎回提货担保:收到国外来单后,我行以正本运输单据赎回提货担保。

22、试述银行间偿付规则的适用范围。答:国际商会关于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间偿付统一规则(简称“规则”)国际商会出版物第 525 号适用于将本规则列入偿付 授权书正文的所有银行间的偿付,除非偿付授权书另有明白规定本规则对有关各方均具有约束力。开证行负责在跟单信用证

(简称“信用证”)注明索偿受到本规则的约束。

23、简述开证行和通知行承兑汇票的步骤。答:1)填写申请资料 2)银行调查客户情况

3)银行审查承兑

24、何谓打包放款?试述防碍打包放款归还的不正常情况。答:打包放款是卖方凭收到的信用证作为还款凭证和抵押,在装船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为了吸引客户有些银行甚至以此 代替出口押汇,加大了打包放款风险,其表现为:1)开证人与受益人恶意串通, 开立高额信用证后向银行骗取打包贷款,将货款 挪作他用,贷款无法按期归还。2)没有落实担保,打包放款实质上是无抵押信用放款,如果银行忽视有效保证,以后买方提出单 证不符就导致信用证不能执行,打包贷款逾期不能收回。3)客户资信不详。打包放款大都在银行国际部办理,客户背景复杂,银 行缺乏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对客户没有统一受信额度的限制,使那些资不抵债的客户仍然能在信用证的掩护下得到贷款融资。

25、比较打包放款和红条信用证的异同点。

答:1)基础不同: 打包放款:出口商凭着一般的不可撤消信用证和销售合同,申请打包放款。

红条信用证:出口商申请开证行开出红条信用证和出口商一定出口保函预支款项。2)责任不同:

打包放款:出口商如不能装货出口,应由出口商负责在放款到期日还款。

红条信用证:出口商如不能装货出口,议付行垫款最后由进口商负责归还。3)与开证行、开证申请人关系不同:打包放款:不增加开证行和进口商(申请人)的责任。

红条信用证:增加开证行和进回商(申请人)的责任。

4)资金性质不同; 打包放款:发放出口国本币资金贷款。

红条信用证:预支信用证货币资金。

第二篇: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会计作业

三、简答题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会计主体不同⑵具体工作目标不同。⑶基本职能不同⑷工作依据不同。⑸方法及程序不同。⑹信息特征不同。⑺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⑻观念取向不同。2.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答: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

四、计算分析题

1.某电器公司上半年各月的产销量与成本水平如下: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产量(台)4100 4400 4200 5100 4300 4800 总成本(元)230000 250000 240000 270000 230000 250000 要求:(1)要求高低点法对总成本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2)7月份预计产量5500台,用高低点法预计7月的总成本是多少? 解:高点(5100,270000)低点(4100,230000 设线性方程为y=a+bx 则270000=a+5100b , 230000=a+4100b

∴a=6600 b=40 ∴y=66000+40b 所以7月的总成本:66000+40X5500=286000 2.某家电企业生产A产品,该产品单价6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35元,固定生产成本总额30000元,推销及管理费用总额18000元,均为固定性的。该产品期初无存货,本期生产5000件,销售3000件。

要求: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贡献边际、营业利润。解:变动成本法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X本期销货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X本期销售量 =35X3000=105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X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X期末存货量 =35X(5000-3000)=70000(元)

贡献边际=销售收入-变动成本=60X3000-35X3000=75000(元)营业利润=贡献边际-固定成本=75000-30000=45000(元)

3.某服装生产企业,202_年生产某款服装共24000件,销售了20000件,单价为10元,该批产品的直接材料48000元,直接人工19200元,变动制造费用4800元,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8000元,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4000元,假定该企业无期初存货。

要求:分别按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解: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10X20000=200000(元)

单位销售成本(48000+19200)+(4800+12000)再除以247000=3.5(元)销售成本=3.5X20000=70000(元)

销售毛利=200000-70000=130000(元)销售费用=8000+4000=12000(元)营业利润=130000-12000=118000(元)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单价X销售量=20000X10=200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48000+19200)+4800再除以24000=3(元)变动成本=3X20000=60000(元)

贡献毛益(边际)=200000-60000=140000(元)固定成本=12000+8000+4000=24000(元)营业利润=140000-24000=116000(元)

4.某轴承制造公司只产销一种型号的轴承,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120000元,获营业利润140000元,假设该公司计划下一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的30%,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预测下一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解:∵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20000÷30%=400000(元)∵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400000-120000-140000=140000(元)

销售数量=120000÷12=10000(件)单价=销售收入÷销售数量=400000÷10000=40(元/件)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140000÷(1-30%)=200000(元)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单价=200000÷40=5000(件)5.某饮水器生产公司生产三个类型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销售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销售结构(%)甲 30 18 40 乙 16 8 20 丙 10 7 40 固定成本总额 19000元

要求: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类产品的保本额。

解: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X销售比例)=(30-18)÷30X40%+(16-8)X20%+(10-7)X40%=38% 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19000÷38%=50000(元)甲产品保本额=50000X40%=20000(元)乙产品保本额=50000X20%=10000(元)丙产品保本额=50000X40%=20000(元)管理会计作业2

三、简答题

1.简述现金流量的内容。

对于投资项目来讲,现金流量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发生的各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过程中,现金流量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考虑的基础性数据,也是计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的主要根据和重要信息。2.销售预测的定义?销售预测的基本方法? 销售预测的定义

销售预测,又叫产品需求预测,是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对未来特定时间的全部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作出的预计和推测。(1)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在销售预测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调查分析法、专家集合意见法、推销员判断法和产品生命周期法等。(2)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

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两种类型。根据所采用的具体数学方法的不同,趋势预测分析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因果预测最常用最简单的是直线回归法。

四、计算分析题

1.某染料生产企业9月份实际销售量为202_公斤,原来预测该月的销售量为1840公斤,平滑指数α=0.6 要求:请运用平滑指数法预测10月份的销售量。

解:10月份销售额=0.6X2000+(1-0.6)X1840=1200+736=1936(公斤)2.某服装企业生产一款服饰,今年的生产量为202_件,售价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90元/件,获利100000元。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2)明年计划增加销售10%,预测可实现的利润。

解:经营杠杆系数=〔(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200-90)X2000/100000=2.2 明年预计可实现利润=基期利润X(1+销售量变动充X经营杠杆系数)=100000X(1+10%X2.2)=122000(元)

3.某机械制造企业每年需用轴承202_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200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8000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10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其他型号的轴承,获得3000元的贡献毛益。

要求: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轴承的决策,并说明理由。相关成本分析表

自制轴承 外购轴承 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 相关成本合计 决策结论: 解:自制

变动成本=20000-8000=12000 机会成本=3000 相关成本合计=12000+3000=15000(元)外购

相关成本=变动成本=10X2000=20000(件)>15000(元)决策

自制相关成本小于外购相关成本,因此自制。

4.某电器生产企业最新购入一台设备可以生产A、B两个类型的产品,该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8000机器销售,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A产品 B产品 每台机器销售 45 60 销售单价(元/台)25 16 单位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元/台)11 7 固定制造成本(元/台)12 8

要求:用差量分析法作出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解:差量收入=25X45-60X16=165(元)

差量成本=45X(11+12)-60X(7+8)=135(元)差量利润=165-135=30(元)>0 结论:A产品获得利润大于生产B产品获得利润,所以应生产A产品。

5.某化工企业拟新建一条生产线,厂房机器设备投资总额800万元,营运资本100万元,年内即可投入生成,寿命为3年,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目固定资产残值为80万元,投产后预计每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第一年的付现成本为12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要求:计算该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

解:由题,项目建设期为0,项目计算期为3年,终结点为第3年末。项目建设期:NcFo= —800+(—100)= —900(万元)项目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税后净利— 1年折旧+年摊销 年折旧=(800-80)÷3=240(万元)

第一年:税后净利=〔500-(120+240)〕X(1-25%)=105(万元)第二年:税后净利=〔500-(120+10+240)〕X(1-25%)=97.5(万元)第三年:税后净利=〔500-(120+10+10+240)〕X(1-25%)=90(万元)NcF1=105+240=345(万元)NcF2=97.5+240=337.5(万元)NcF3=90+240+80+100=510(万元)

管理会计作业3

三、简答题

1、简述预算控制的程序与方法

预算控制的程序包括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两个环节,具体又包括(1)下达执行;(2)反馈结果;(3)分析偏差;(4)采取措施。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1)预算授权控制;(2)预算审核控制;(3)预算调整控制。

2、简述成本中心的特点

(1)成本中心的考核对象只包括成本费用,而不包括收入。(2)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3)成本中心只控制和考核责任成本。

四、计算题

1、某电动玩具生产企业预算销售量在5000~8000件之间变动;销售单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6元,固定成本总额50000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以1000件为销售量的间隔单位编制产品的弹性利润预算。

弹性利润预算 单位:元

解:项目 弹性预算

销售量(件)5000 6000 7000 8000 销售收入 400000 480000 560000 640000 变动成本 280000 336000 392000 448000 贡献毛益 120000 144000 168000 192000 固定成本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营业利润 70000 94000 118000 142000

2、某灯饰制造厂有关固定制造费用的资料如下: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按正常生产能力12000小时计算,每机器小时费用预算为2元。该厂生产A挂灯耗费的标准机器小时为2.5小时/台。本月实际生产A挂灯4000台,共耗费9500机器小时。本月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为21750元。要求:用三因素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

差异。

解: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1750-4000*2.5*2= 17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1750-12000*2=21750-24000=-22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2000-9500)*2= 5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0-4000*2.5)*2=-1000元

3、某投资中心投资额为16000元,年净利润为4000元,公司为该投资中心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8%。要求:请计算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

3、解:投资利润率=4000/16000=25% 剩余收益=4000-16000*18%=1120元 第四部分综合测试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固定成本的概念及特征,并举例3个常见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化的那部分成本,但就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其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

固定成本的特征主要呈现为其总额的不变性以及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管理人员薪金、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2、简述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

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1)下达目标;(2)编制上报;(3)审查平衡;(4)审议批准;(5)下达执行。

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包括(1)固定预算方法与弹性预算方法;(2)增量预算方法与零基预算方法;(3)定期预算方法与滚动预算方法。

四、计算分析题

1、某公司甲产品202_年3、4季度各月的制造费用与相关历史资料如下: 项目 7月份 8月份.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销售量(件)1700 1920 1200 202_ 1800 1950 制造费用(元)2450 2750 202_ 2800 2620 2680 要求:(1)用高低点不对制造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于公司对各类成本进行控制。

(2)假如202_年1月份预计的销售量为2400件,预计制造费用是多少? 解:(1)高点是10月份(202_,2800),低点是7月份(1700,2450)b =(2800-2450)/(202_-1700)= 1.167元/件 a =2800-1.17*202_或2450-1.17*1700=466元 则成本模型:y=466+1.167x(2)202_年1月份预计制造费用=466+1.167*2400=3266.8元

2、已知:某灯饰生产企业产销A、B两上类型的吊灯有关资料如下表示: 品种名称 销售数量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贡献毛益 成本总额 营业利润

A

(1)

25000

(2)

8000 12000 B

1000

30000

15000

18000(4)要求:计算表中用数字(1)(2)(3)(4)表示的项目上,列出计算过程。解:(2)变动成本总额=25000-8000-12000=5000元

(1)销售数量=(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 =(25000-5000)/10=202_件

10(3)固定

(4)营业利润=30000-15000-18000=-3000元

(3)单位贡献毛益=(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数量 =(30000-15000)/1000=15元

3、某电器生产企业最新购入一台设备可以生产A、B两个类型的产品,该摄别最大生产能务为18000机器销售,有关资料发下:

项目 A产品 B品

每台机器销售

销售单价(元/台)

单位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元/台)11 7 固定制造费用(元/台)12 8 要求:用贡献毛益法作出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根据机器的最大生产能力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

贡献毛益表

项目

B产品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总额 结论:

A产品

解:

题目不清,“这里的固定制造成本是否是相关成本”不清。从题目中的两种产品的固定制造成本金额不一样看,可以推出其不应该是一项无关成本,因为固定制造成本如果是作为无关成本,应该A和B产品共用固定制造成本。如果固定制造成本不是无关成本的话,则不能简单地采用贡献毛益法。根据机器的最大生产能力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A产品的最大产量=(18000÷45)=400台 B产品的最大产量=(18000÷60)=300台 贡献毛益表 项目 A产品 B产品

销售收入 400×25=10000 300×16=4800 变动成本总额 400×11=4400 300×7=2100 贡献毛益总额 5600 2700 结论:生产A产品比生产B产品多获贡献毛益2900(5600—2700)元,故企业决定生产A产品较为有利。

4、某饮料生产企业拟购置一种新设备,凤价为300000元,资金成本为10%,该设备可使用6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末无残值。使用该设备,每年可为企业增加营业净利20000元。

要求:(1)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2)计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3)根据计算出的各项指标判断此方案是否可行?

I%

10%

12%

14% 16%

6年年金现值系数

4.355

4.111

3.889 3.685 6年复利现值系数

0.564

0.507

0.456 0.410 解:

(1)折旧=300000/6=50000 每年经营现金净流量=20000+50000=70000 净现值=70000*(P/A,10%,6)-300000=70000*4.355-300000=304850-300000=4850元

(2)内含报酬率

70000*(P/A,IRR=?,6)=300000(P/A,IRR=?,6)=4.286 运用内插法:(P/A,10%,6)=4.355(P/A,12%,6)=4.111 IRR=10%+(12%-10%)*(4.355-4.286)/(4.355-4.111)=10.56%(3)从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吕10%,都可以判断此方案可行。

第三篇: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早确认、保护和形式治理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商品装潢:是指在商品或其包装、容器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所进行的装饰。

3、商品商标: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分为制造商标和销售商标。

4、证明商标:也称保证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5、注册商标: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按你的理解给知识产权概念下个定义。

答:知识产权是治理成果所有人和使用人给予自己所拥有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的总和,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阀线圈、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知识产权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概念

2、请试述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这就是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3、请试述知识产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知识产权范围,为两个主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所界定。

第一:1967年签订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指出,知识产权应包括下列权利:1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2关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和广播的权利;3关于人类在一切领域内的发明的权利;4关于科学发现享有的权利;5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6 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的权利;7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8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第二: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范围,包括: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观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主要是商业秘密权.目前基本上国际上都是以这两个协议所界定的范围为知识产权的范围。

狭义的知识产权,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即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卓越人社区 o4.你认为知识产权法有哪些作用(最少四条)。答:(1)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调动了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法律机制,为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到生产建设上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为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则,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4)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现代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对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三、案例(40分)

某公司新生产一种环保型纯天然矿泉水。经试销顾客反响很好,销售业绩不断上升,为防止他人假冒并树立市场形象,取得信誉,公司决定申请商标注册。公司想起名注册商标为“神怡”,但又怕别人利用法律侵害其商标权益,如何注册也不清楚。如果你作为商标代理人将提出哪些建议,并提供注册咨询服务。

要求:写一篇咨询意见书(包括怎样注册、程序是什么、如何防止权益被侵害、可采取哪些方案。)

根据我国商标法及相关法规,我作为商标代理人,谨对贵公司申请“神怡”牌矿泉水注册商标一事,出具咨询意见如下:

一、怎样申请注册商标及申请程序。

我国商标法规定,我国国内申请人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办理商标注册,一是由申请人委托商标代理机构代为办理

注册商标申请事宜,二是由申请人直接办理。贵公司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办理。若选择委托办理,贵公司首先应当注意选择具有商标代理资质的商标代理机构就代理事项与之协商一致,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出具授权委托书,并向该机构交纳代理费以及贵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若选择直接办理,则应持企业介绍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有关申请文件,直接到商标局办理注册商标申请手续。无论采用哪种渠道,都必须填写统一的《商标注册申请书》报商标局,并提交商标图样及申请人身份证讲的复印件。商标局在收到商标注册申请之后,将依法对该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经审查,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无异议者,予以核准注册。对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驳回。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驳回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对复审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审结果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关于防止贵公司合法权益受损害的措施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贵公司一旦获得“神怡”牌矿泉水注册商标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保护的问题。关于商标保护,我国法律规定主要有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种方式。行政保护是指商标管理机关通过行政程序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来保护商标专用权。贵公司一旦发现自己拥有的注册商标权益受到损害,如市场上出现假冒产品,就应当及时向商标管理机关报告,并积极搜集相关证据,配合商标管理机关打击任何人对贵公司注册商标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司法保护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依法审理商标侵权案件,制裁商标侵权人,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来对商标专用权予以保护。如有必要,贵公司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保护。此外,贵公司也应加强注册商标自我保护,包括通过学习增强商标保护意识,配备商标管理人员,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生侵权事件后及时请求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商标事务所 商标代理人:╳╳╳ 年 月 日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王某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于1990年4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受理处有几名为“保温鞋”的实用新型申请文件,邮戳日为1990年4分月1日,中国专利局受理处收到该申请文件的日期为1990年4月6日。李某在北京于1990年4月2日向中国专利局额受理处直接递交一份与王某同样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文件,也名为“保温鞋”的实新型专利申请。

问: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本题的考点是依法判断王某与李某谁是该项专利的最先申请人,该项专利的申请权应当归谁所有。

我国《专利法》规定,两个以上主题相同的发明创造分别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的,实行先申请原则。即谁是最先申请人,谁就是请求权人。确定的方法是,以申请日作为申请时间先后的判断标准,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受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但是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在本题中,王某是以邮寄方式申请的,邮戳日是1990年4月1日,因此他的申请日依法应确定为1990年4月1日。而李某是以直接递交方式申请的,递交时间是1990年4月2日,申请日为1990年4月2日。由此可见,王某是该项专利的最先申请人,因此国家专利局应确定该项专利的申请权归王某所有。《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案例答案要点:

关于故宫博物馆国务院和某出版社纠纷的案例,考核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写以原告的代理人身份写一篇代理意见和以被告的律师身份写一篇答辩意见。本题无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予以发挥即可

代理意见参考要点:我受某某律师事物所委托,担任原告故宫博物馆的代理人,现根据《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发表以下代理意见:

1、故宫博物馆将900多套珍贵文物进行摄影、测量,编写文字形成作品并经过“两家出版社”出版,从而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理由:(1)被告非法使用的原告790张图片是经过原告故宫博物馆对文物进行摄影、编写文字而成,原告对每一张图片享有摄影作品的著作权。(2)原告对900多张图片配以文字,予以整理编辑,拥有

对900套图片文字汇编而成的汇编作品即出版物的著作权。

2、出版社侵犯了故宫博物馆的著作权,构成了权利的侵犯,应当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理由:(1)出版社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其图片,不仅是一种剽窃抄袭的侵权行为,而且是一种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原告作品的侵权行为。结合教材283页内容。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使用权,不属于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情形。结合教材314-316内容(2)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汇编790张图片,侵犯了原告的复制权和演绎权中的汇编权。结合教材288页内容论述。(3)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作品完整权,原告擅自使用790张图片,编写《宋清瓷器图录》一书,是对包含900张图片的原告出版作品的篡改。结合教材281页内容(4)被告侵犯了原告取得报酬权。原告向社会出租图片资料版权费400远,加工制作费400元,被告擅自使用图片,造成原告经济损失

3、根据《著作权法》等法规的规定,被告应当立即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原告的作品系珍贵文物,因此被告应按每张800远乘2予以赔偿,应赔偿共计元。

答辩参考要点:我接受某某律师事务所,作为被告出版社的辩护人,就故宫博物馆诉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一案,答辩如下:

1、出版人未侵犯故宫的著作权,不付赔偿责任,原告的理由有漏洞。(请对以上原告代理意见从四个方面进行反驳,阐述了个人理由,接合教材有关内容根据自己理解论述)。

2、该书有作者,出版社只是出版了他人的作品,出版社没有侵权图书的著作权。作者非法使用原告图片790张,是作者天津某教授具有侵犯原告著作权行为,应为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不应由出版社承担。原告应起诉作者的侵权行为

3、故宫博物馆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但原告故宫博物馆提出的按每张800元乘2方式予以赔偿,没有法律依据,赔偿额显然跟我国法律规定相违背。作为被告的辩护人认为这种赔偿方式是不应该成立的。就赔偿问题来说,这个价格不应该这样计算,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翻两倍的算法,对于赔偿损失范围,《著作权法》规定,以被害人的实际损失为限。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是治理成果所有人和使用人给予自己所拥有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的总和,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阀线圈、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知识产权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概念

2、商标权:根据我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

3、专利权:是发明基于发明创造,通过申请专利的方法,公开自己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经审查程序而取得的专有有权,是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享有的独占权。

4、著作权:也称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5、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行为人采取不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允许他人使 用别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二、填空:

1、国家知识产权局

2、自愿注册强制注册

3、商标国际注册逐一国家注册

4、个案认定被动认定

5、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6、形状图案色彩

7、责任视为作者

8、同意报酬同意报酬

9、一种直接

三、选择

1、AB

2、B

3、BCD

4、ABD

5、ABC

6、AD

7、D

8、ABCD

四、简答

1、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申请注册的商标必须具备构成要素;(2)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备显著性;(3)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使用法律所禁止使用的标志。(4)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已经注册或者初步审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5)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一年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2、授予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我国专利法第22条也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1)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2)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3)实用性包括实践性、再现性和有益性.3、著作权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权利

答: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人身权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四项人身权利。

发表权:是作者决定是否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是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和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修改权:是指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论述无标准答案,结合自己学习体会作答,以下仅供参考。

1、原因:考虑:(1)经济因素:如剽窃他人新技术能够减少开发成本,不用支付他人新技术的许可使用费,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获得巨大的利益。如可以使自己的产品提高技术含量,使老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占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巨大的商机与经济利益。(2)精神因素:通过剽窃他人新技术,抢先进行专利申请,成为专利权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只要大家从“追名逐利” 上分析原因即可)

2、重要性:(1)保护发明创造推动技术创新,调动人们从事专利开发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促使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3)促进新技术的公开和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4)为外国投资提供保障,促进国际交流;(5)为智力成果的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保证

3、保护措施:(1)自我保护(2)司法保护: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予以展开即可)

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法学思想最早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一词,在中国先秦时被称为“刑名之学”,自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法在调整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极为广泛。法学和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各门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法学与哲学的关系

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法学都以某种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的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的。法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二者存在着极为密切并相互交错的关系。法律社会学既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又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介乎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作为法学分支的法律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的法律社会学,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青少年犯罪、家庭、婚姻等问题是社会学和法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双方的研究角度又有所不同。前者需要综合各种社会因素来研究这些问题,后者则着重研究这些问题的法律方面。

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原理,即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归根结底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而法律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学和经济学都需要研究法与经济的关系。法学从研究法律制度、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的角度(例如研究合同制度、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民事侵权行为等)出发来研究法与经济的关系,而经济学则从生产力、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和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种关系。法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在历史上,法学和政治学曾长期结合在一起。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居于主导地位,政治学和法学都从属于教会的神学。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学和政治学都摆脱了神学的桎梏,但还是一些哲学家的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中的两个环节,而且,两个学科也很难分开。直到19世纪,法学和政治学才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各自成为独立学科。

法和国家、政府、政党以及政治家的活动等现象是密切联系的。法学要研究政治,政治学也要研究法律,而且两者都要研究国家,只不过研究的对象和重点不同而已。法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在古代和中世纪,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有时很难分开。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和公元7世纪出现的《 古兰经 》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即使在近现代,一般说,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法学与伦理学已明显分开,但法学与伦理学都极为关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

《摩奴法典》(局部)法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而人的行为同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分的。因而法学与心理学也必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法学在研究法律的作用时重视人的心理活动,注意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第四篇: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P3)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P4)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旧教材P5~6)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P6)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P8~9)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P10~11)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按:应是“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P13)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18)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P31)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P21)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P33)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P36)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P37)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P40)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P43)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5×5=25分)

1.社会保障——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P7)

2.就业关联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它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P12)

3.普遍保障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补助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P12)

4.储蓄保险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它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账户,专款专用。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照规定将各账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但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P12~13)

5.社会保障体系——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P16)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P20)

A、社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B、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五保”制度等

C、社会福利——全民保健、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D、军人保障——军人社会保障、军人抚恤、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福利、军属优待。E、其他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等 或者答: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P21)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发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3.简述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P21~22)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4.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P22)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 10×2=20分)

1.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制度的基本观点(按:“福利制度”应为“福利国家制度”)(P23~24)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的大。因此主张实行均等化政策。

福利国家论的基本观点:1.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2.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国家;3.充分就业化,4.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5.混合经济论。

福利国家制度是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委托下提出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的实践。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实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2_年10月编印)

2.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P42~5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会保险的对象只是城镇劳动者,没有覆盖全体公民。

(2)初步调整时期(1957—1966)

调整重点(目标):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起来(3)停滞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①社会保障的统筹工作停止 ②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 ③影响了社会保险保险资金的积累(4)恢复时期(1976—1986)2.改革时期

(1)第一阶段(1986~1993)

改革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

改革的重点内容:国家责任得到适当控制和调整,改变单位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 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2)第二阶段(1993~1997)

以1993.11.1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

1996以来:国务院作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并部署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7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地区的试点和探索走向全国统一的制度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三:(P42~43)

①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998.3)②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③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202_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_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P49~51)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1×29=29分)

1.(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旧P37)(P55)

2.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P53)

3.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P53)

4.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P55)

5.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P55~56)6.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P59)

7.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P62)

8.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P67~68)

9.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84)

10.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P95)

11.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P104)12.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

(七)大类。(P112)

13.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P123)

14.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P125)

按:旧版本次作业的填空题共15题,其中第14题为:“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新版的第14题在旧版中为第15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 6×3=18分)

1.社会保障基金——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P55)

2.社会保障分配——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P53)

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是社会保险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P67)

三、简答题(每题8分 8×3=24分)

1.简述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P53~55)(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2.简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P55)(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3)个人的交费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

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P69)(1)银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动产投资

(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四、论述题(29分)

答题要点:(1)属何种保障类型?(2)社保体系的构成(3)基本特点(4)积极作用与存在问题 1.试比较英国、德国、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16分)答: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所包括的项目有40多种,主要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津贴、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津贴补助包括:儿童津贴、孀妇津贴、住房补贴、免费教育。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英国福利制度在给人们提供社会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其次,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一方面又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第四,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住房补贴等。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实施这样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大加重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使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削弱。②社会保障费用持续上升,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并最终影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国民经济。③两德统一后,东西部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保障待遇水平及组织管理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个人储备积累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具体内容:①保障对象:凡受雇雇员,其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上者,一律参加公积金;雇主及个体经营者也一律参加;②缴费办法:雇主和雇员均按一定比例缴交公积金;③公积金安排: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帐户:普通帐户、特别帐户和保健储蓄帐户,用途各不相同,不得串支。与许多发达国家明显不同的是,新加坡没有对失业问题的公积金的安排,政府对失业者的唯一帮助,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技能和转岗培训,使失业者尽快重新就业。

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它在国家财政没有沉重的福利包袱的前提下使人民有了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其次是在促进新加坡经济以每年平均10%的增长速度递增的同时,确保了社会保障累积基金的增值;第三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臭味相投性,克服了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过分依赖心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在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即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不能称得上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第二,其提供的保障水平参差不一,差距悬殊,特别是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第三,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同时,人们未来的基本生活保障变现将有相当的风险。第四,过高的缴费比率,降低了人民储蓄的可能性。2.试比较瑞典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3分)答: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由子女津贴、免费教育、老人福利和住房补贴组成)、社会救助。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其积极效果有:①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②居民收入的均等化;③经济和社会稳定。但其高福利靠的是高税收,并必然导致国家承担过多,包袱过重,引发“瑞典病”:①公共福利支出膨胀;②税负过重;③高通货膨胀。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老年、残疾、遗属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其特点有:①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②资金来源多渠道;③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④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保障了全体美国公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者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阶段矛盾,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费用支出日益庞大,加上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压力,政府在这方面的包袱越来越沉重,继而不得不推行赤字财政。第二,社会保障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征税,项目齐全、内容繁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简答要点:

1.瑞典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美国实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多样化和全面性特点。具体表现在:(1)社会保障内容丰富,项目繁多(300多种、七大类),但保障程度不高;(2)资金来源多渠道;(3)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4)强制和自愿相结合。

2.瑞典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收;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渠道较多。3.瑞典的社会保障水平高,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4.美国的福利支出膨胀问题不及瑞典的严重。

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1×33=33分)

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P138)

2.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P153)3.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P156)

4.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旧教材P142)(P180)

5.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P185)6.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P188~190)

7.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P197)

8.“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P198)

9.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P199)10.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P201)

1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P218)

12.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P236)13.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P236)14.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P248)

15.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P248)按:旧版本次作业的填空题共16题,其中第2题为:“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数量))和(度(贫困程度))”(详见教材P141,147)。新版中填空题2-15题在旧版中为3—16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 4×4=16分)

1.社会救助——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给予救助,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P137)

或答: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P18)

2.贫困线——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法,以社会成员为购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品或服务,而必须获得或花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所确定的一条具有法律参照意义的标准线。(P141)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3.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在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国家有关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P181)

4.医疗社会保险——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P228)

三、简答题(每题6分 6×5=30分)1.简述社会救助的对象(P139-140)(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3)城乡贫困者

2.简述确定贫困线的几种方法(P141-143)

(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绝对贫困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3)市场菜篮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援助。

3.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P181)

(1)推行保险立法化(2)筹资渠道多元化(3)享受待遇标准化 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P183~184)

(1)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强化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使养老从家庭代际反哺方式转向自我保障。

(3)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养老压力 或答:在当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具有特别重要和现实的作用。4.简述医疗保险的特征(P228~229)(1)主要为国民提供健康保障(2)保障的手段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3)涉及的关系较复杂 或答:医疗社会保险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

(4)(社会效应)见效较慢 或答:一项医疗保险制度是否成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反映出来。5.简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P243~246)

(1)全民保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基金来源,以全民为服务对象,由国家卫生机构直接组织实施的一项医疗服务制度,重点在疾病预防。(2)城镇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免费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制度。

(3)城镇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是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对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实施免费医疗的制度。

(4)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面向农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并为本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四、论述题(21分)

1.论述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10分)(旧教材P168-172)

目前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原因是:一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二是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三是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四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

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制发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规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义务人,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申报制度,并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程序进行了规范。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实行三项社会保险费集中、统一征收的办法。

只要扩大覆盖面,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加强社会保险组织管理及在适当的时候解决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偿问题,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2_年10月编印)

按照《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2_年10月编印)的答案,本题的答题提纲是:

(1)存在问题及原因(2)解决办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基本内容与重点(3)解决问题的重点及前景 2.论述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和改革。(11分)(P246~255)(1)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①各组成部分封闭独立,互不相干,致使医疗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分布不均,少数人的过度消费、无效消费及浪费,与绝大多数人的无法消费和无能力消费现象并存。卫生资源畸形分布,大中城市及一些行业企业卫生资源过剩,广大农村及落后地区卫生资源短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无法满足。

②城镇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均无费用意识,致使医疗费用持续攀升,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③单位办医疗带来不少弊病,如:医疗费用缺乏统筹互济,违背了医疗社会保险的原则和初衷;单位间医疗负担畸轻畸重,单位间医疗负担苦乐不均,一些单位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报销,因而处于虚空的状态;单位办医疗人为地设置了劳动力流动的城乡壁垒和行业职业壁垒,„„

(2)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1984年起进行了试探性改革。当年开始了部分企业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的改革的要点:通过职工个人部分承担医疗费的办法,增加个人的费用意识,抑制医疗费用持续攀升的势头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1994年国务院选择镇江、九江作为医疗保险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从1995年起进行了劳保、公费医疗保险的综合改革。1996年国务院召开镇江会议,部署扩大试点工作。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确立的“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的改革思路,我国建立起了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202_年7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一个目标、两个核心、同步推进三项改革”的方针。

一个目标: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两个核心:医疗卫生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医疗保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费用分担制尤其是强制个人承担责任 三项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医疗机构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此后,国家还批准实放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发布了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性文件。

通过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各单位分散管理、企业负担或轻或重、职工医疗待遇有好有坏等问题,从而确立了社会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但是改革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有等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矛盾和困难。如: ①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医疗保障体系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③医疗体制改革的缺陷,导致“没有民营化的商业化” ④市场失灵问题在政府缺位情况下没有得到很好矫正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1×35=35分)

1.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P299)

2.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P300,302)3.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P317~318)

4.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P261)

5.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P263)

6.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P266)

7.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P281,P283,P288)

8.“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1995)年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P286,P286)

9.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P332~333)

10.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P337)11.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65)

12.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旧教材P286)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 6×5=30分)

1.生育社会保险——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P297)2.工伤社会保险——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P308~309)

3.失业——(P260)

广义的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狭义的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应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4.失业社会保险——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P266 5.社会福利——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P332)

三、简答题(每题6分 6×4=24分)1.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P298~299)

(1)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 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已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2)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

(3)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

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看,是“小”险,从保险的支付期限看,是“短”险,从承担的重大责任看,“重”险。

2.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P309)(1)实施范围最广(2)保障性最强(3)待遇相对优厚(4)给付条件最宽

按: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3.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P265~266)(1)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

(2)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而言,失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 大量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4.简述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P266~274)(1)失业社会保险的对象

(2)享受失业社会保险的条件和待遇(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5.简述社会福利的内容。(P335~336)(1)社会津贴(2)职业福利(3)社会福利设施(4)社区服务

四、论述题(每题10分 10×2=20分)1.试述我国工伤社会保险的改革(P318~319)

传统的工伤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与发展而来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开始了对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1988年劳动部制定改革方案,于1989年在海南的海口市、辽宁的锦州市、广东的东莞市等地进行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工伤保险基金、适当调整工伤保险的待遇等方面的试点改革

1996年8月在总结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对沿用40年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办法》规定扩大了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所有企业和劳动者,包括被批准入境就业的外籍职工,都要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要统一评残标准,统一工伤待遇,实行工伤医疗期,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和工伤保险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制,工伤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地级市为主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这些规定对工伤保险由变“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残、死亡待遇偏低等问题。

由于《试行办法》毕竟只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较低,在实际工作中执行难度较大,同时,工伤保险覆盖面仍然过窄,工伤保险层次过低,工伤保险基金不能调剂,抗风险能力较弱,各地区实行工伤保险的差异很大。在这样的局面下,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权益,202_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行政法规——《工伤保险条例》(202_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基本确立,从此,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按:这是依据新教材所作的参考答案。下面的参考答案来自《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2_年10月编印)

我国在199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扩大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所有企业和劳动者,包括被批准入境就业的外籍职工,都要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2)统一评残标准(3)实行工伤医疗期(4)统一工伤待遇

(5)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和工伤保险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制

(6)工伤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地级市为主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2.试述社会优抚和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P 368~376)答题要点:

1)社会优抚主要包括优待制度和抚恤制度两项(1)优待制度(社会优待)主要包括: ①生活优待(P372)②医疗优待(374)

③交通及其他优待(P374~375)(2)抚恤制度主要包括 ①死亡抚恤(369~370)

死亡抚恤的分类(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及确定标准,一次性抚恤(具有褒扬和和社会补偿性质)和定期抚恤(具有社会救助性质)

②伤残抚恤(370~372)

伤残类别(因战、因公、因病),伤残等级(由重到轻分为1级到10级),享受抚恤待遇的条件,.致残性质的认定和残疾等级的评定权限,抚恤金标准

2)军人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①军人伤亡保险(P375)

②军人退役医疗保险(P375~376)

③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P376)

按:旧版作业中论述题第2题是:

试述我国社会优抚安置保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P284~287)答题要点:

(1)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优待 ②社会抚恤 ③离退休保障 ④安置保障(2)我国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的特点: ①优抚安置保障内容的综合性 ②优抚安置保障待遇标准具有激励性 ③优抚安置保障手段的计划性

④优抚安置保障目标的双重性(经济的色彩与政治的色彩相结合,既是经济意义上的目标,又是政治意义上的目标)

第五篇: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证据学作业1

一、问答题

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

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我国证据规则的内容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是有关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研究证据学,其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这两个关键内容,学懂弄通后,案件的事实就迎刃而解了。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

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

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的发达

程度,决定证据的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的。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古今中外的司法、执法人员在证明活

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据法学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这些证明活动的规律,并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司法和执法等活动中的证明实践。证据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是证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还是发展证据学的基本动力。

2、如何正确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动了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的原则,它为法官利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由心证制度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的自白成为对他不利的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的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的限制,都体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物证证明力的特点是什么?

答: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情况说明:一种情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外部特征,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的。所谓外部特征,是指本证物的外部形态、规格、大小、结构。商标、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的标志。另一种情况是,凡没有一定的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的鉴定结论,而确定的属性的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

4、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对证人的询问应由指定的办案人员进行。为了保证证言的客观性,询问证人时不能少于两名办案人员。

(2)询问证人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拟订询问提纲,认真分析案件,尤其是对询问的重点要明确,还要对证人与本案和本案当事人的关系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

(3)询问证人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最好到证人所在的单位或在本人住所进行。询问时必须出示询问的证明文件;必要时,可通知证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

(4)询问证人必须个别进行,不许采用讨论会、座谈会的形式启发诱导进行询问。

1(5)询问时,应当告知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实事求是作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果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6)询问时,还要查明证人的身份及基本情况,以及证人与本案的关系,不得启发、诱导、指名问证,要让其全面、客观地叙述他所了解的案件情况,然后,再根据询问提纲要解决的问题,向证人提问。(7)询问证人要制作询问笔录,并交给证人核对或向他宣读,允许补充、修正。在承认无误后,由证人在笔录上签名或捺手印。

(8)询问未成年证人时,要有他父母或监护人在场,要选择他们习惯的场所。询问的方式也要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尽量消除他们不必要的顾虑。询问聋、哑的证人,应当有懂得聋哑手势的翻译,并且将这种情况记入笔录。

5、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和运用规则各是什么?

答: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3)孤证不能定案。即只有一个直接证据,而没有间接证据印证的情况下,不能据以认定案件事实。

(4)直接证据必须得到间接证据的印证,才能认定案件事实。

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使用。

(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6、如何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反映在真与假的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办案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审查、判断。(1)按照证人证言形成的三个阶段即感受、记忆、陈述三个阶段,判断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即使一个如实提供证言的人,其陈述的内容也有不符合客观真实的可能,这主要是因为,证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感知、记忆和陈述的过程。(2)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的关联性。如果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本身无关联,即使在内容上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也无证据价值。(3)审查、判断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具有利害关系,以确定其倾向性,判断其真实程度。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4)审查认定证人的品格、操行对其证言是否产生影响。总体而言,凡是品格、操行一贯优良的证人,其证言则具有更大的真实、可靠性;反

之,其证言的真实、可靠性较弱,即证明力不强。(5)审查、判断证人的作证能力。证人的作证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基本是相适应的。(6)综合对比,实物验证。任何一份证言必须要经得起实物验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件的质量得以保证。

二、选择题

1——

5、ABCD、B、ABD、AD、ABC 6——

10、ABCD、A、A、BCD、A

三、案例分析

1、(1)54张新版人民币、作案工具塑料桶、众多证人证言都是间接证据。(2)略

2、原始证据:证人吴镇远、李江的证言,证人王家朝的证言,证人洪广全的证言,证人孙帆的证言,证人张富叶等的证言,求租招帖,存取款凭条,证人蒋志干、吴惠琴、王希捷的证言,作案用氧气瓶、被告人的供述、物证鉴定书,估价鉴定结论,现场勘验笔录,报警案例登记表,被盗财产清单。因为这些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直接生成于原始的环境。

传来证据:无绳电话底座等作案工具的照片,现场照片,因为它不是来源于案件原始出处。

言词证据:各个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估价鉴定结论书,物证鉴定书。因为这些证据都表现为人(专家)的陈述形式。

实物证据:求租招帖,存取款凭条,无绳电话底座等作案工具的照片,现场勘查笔录、照片,被盗财产清单,氧气瓶,报警案件登记表。

直接证据:被告人的供述。因为它们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案件事实。

间接证据:证人吴镇远、李江的证言,证人王家朝的证言,证人洪广全的证言,证人孙帆的证言,证人张富叶等的证言,证人蒋志干、吴惠琴、王希捷的证言,估价鉴定书、无绳电话底座等作案工具的照片,物证鉴定书,现场勘查笔录,报警案件登记表,被盗财产清单,氧气瓶。因为它们不能单独用来证明案件事实。证据学作业2

一、问答题

1、简要论述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 答: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

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因为,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落实到具体案件上,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的要件事实进行证明。从实体的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的规定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的共同特征。三大诉讼证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采用逻辑椎理。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当事人和律师。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

第一,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原告不承担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责任。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担的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第二,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的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第三,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不同。《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楚”,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少了“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是“证据确凿”,与刑事诉讼法相比,不仅没有“事实清楚”的要求,而且也没有“证据充分”的要求。

第四,证明对象不同。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

第五,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由于证明程序是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诉讼程序具有一致性,所以,三大诉讼程序的不同决定了相应的证明程序也不同。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程序,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体现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收集证据等。

2、我国关于证明责任问题有哪些立法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没有提到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这一词汇,只有在《行政诉讼法》第32条明确提到了“举证责任”的概念,但是该条文并没有揭示举证责任概念所包含的意思。不过,我国三大诉讼法实际上也建立了证明责任制度,表现在立法上,有如下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去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64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

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3、推定与证明责任有什么关系? 答: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联表现在:

A.在特定情况下,推定决定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之所以是这样分配而不是那样分配,其原因主要在于推定的客观存在。

B.推定能够改变证明责任的证明对象。当事人之所以可对此事实而不是彼事实负证明责任,关键的原因在于在此事实与彼事实之间有推定关系存在。

C.推定决定证明责任的转移和变化。在诉讼过程中,证明责任之所以能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转移,其原因就在于推定发挥了作用。

4、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答:诉讼是司法机关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生产关系,对各种纠纷和犯罪现象进行揭示、证实、处理(惩罚)的一种司法活动。诉讼法就是对这些诉讼活动的制度化、条文化和法律化。那么,什么是诉讼制度呢了法律对于诉讼活动的任务、原则、程序、原告、被告的权利和义务,司法机关的职能和任务,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规定,这种规定的总称就是诉讼制度,也就是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总和。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它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当然证据制度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消极的,它可以影响并反作用于诉讼制度。总之,二者密切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5、在证明中如何体现诉讼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

答:只有对案件事实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导致对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结果。但是,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证明的案件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就证明结果的真理性来说,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的真实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的认识结果必须完全符合客观情况,认识才具有绝对的真理性。但是,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我们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主观和客观的两极对立永远无法消除。因此,作为主观的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或者客观发生的事情,只能达到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在诉讼证明领域,证明结果也只能达到一种相对性。

第二,诉讼证明制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结果的相对性。在诉讼领域,案件事实必须通过证据来证明,但是,证据本身仍然要通过其他证据来证明,而其他证据的真实性要其他证据证明,因此诉讼证明从逻辑上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人类的理性会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让无限推演的证明活动停下来。这是因为人们具有共同的知识框架或背景,是不用证明即可接受的经验规则。而经验规则并不是绝对的,所以诉讼证明的结论,也只能是相

对的。

第三,法律价值的冲突和协调也造成了证明的相对性。一种诉讼程序不仅要追求对案件事实的真理性的认识,而且还要在正义、秩序、效率等价值之间做出适当协调,如果以牺牲这些法律价值为代价,则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效果。

第四,司法活动与科学研究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司法活动的证明对象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包括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科学研究揭示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轻易地进行检验,司法活动证明的对象具有不可回复性,一旦发生,根本无法将其复原;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司法活动在此之外,还要协调各种价值;科学研究可以采取人类所能承受的各种手段,甚至不计成本,而司法活动则必须使用法律允许的手段,而且有严格的期间、甚至人员限制。司法活动不仅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来维护,还要靠它的理性来维护。这种理性,一方面,存在于诉讼证明的相对性之中,因为相对性蕴含着绝对性,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靠诉讼证明过程的正当性实现的。所谓正当性,就是在伦理上具有道德性。正当性有时又称为合法性。具体来说,诉讼证明的正当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证据要合法,也就是说证据要具有证据能力或者可采性。证据合法,包括两个方面:来源合法与表现形式合法。

其二,证明的程序必须正当、合法。由于证明的程序就是诉讼程序,所以,诉讼程序必须体现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守一定的原则,而且,依据这些原则建立的诉讼程序必须在实际的证明过程中被遵守。就严格的法律调查和事实认定过程来说,举证、质证、辩论以及评议等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实际上证明结果仅具有相对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正当性,才能最终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

6、我国证明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从三大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统一的,即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我国证明标准的最大特点,即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这与国外实行的不同诉讼有不同证明标准的多元化标准有鲜明区别。

我国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说明对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的要求不但是一致的,而且都是很高、很严格的。将所有案件的结论都建立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无疑是好的。但是,尽管设定这种统一化的证明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设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实际上,一些从事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学者,已经开始对这种一元化的标准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否定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实行多元化的证明标准,是符合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要求的。

我们认为,在刑事诉讼中,可以继续实行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但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则有必要降低证明标准。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可以参考国外通行的“优势证据”标准确定,而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则应介于刑事诉讼和

民事诉讼之间或者接近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二、选择题

1——

5、C、D、C、D、ABD 6——

10、B、C、A、C、A

三、案例分析

1、(1)收集的法定证据有:证人证言、审计部门勘验检查笔录、物证(集成电路、伪造发票、贿赂物品等)书证(发票)、被告人供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七种法定证据,上述收集到的四种证据属于法定证据的范围。

(2)直接证据:被告人供述。因为他们能单独证明上海岭岭公司的走私事实。

间接证据:证人证言、受贿的港币、人民币、彩电、走私的集成电路模块、发票等物证书证是间接证据。因为这证据必须和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上海岭岭公司的走私事实。

2、(1)应由县工商局承担举证责任。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2)县工商局的处罚程序是否合法,具体包括刘某是否具有经营图书的资格、刘某的行为是否符合吊销营业执照并处1万元罚款的法定情形。县工商局是否有处罚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3、1、本案中原始证据是(1)证人证言(2)法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因为它们都是来源于案件的第一手的材料其中(1)和(3)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2)是来源于原始出处;传来证据是(4)法院调查和庭审笔录,它是对案件事实的部分证据的固定,不是第一手的材料,因此是传来证据。

2、本案中言词证据是(1)证人证言,它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是言词证据;实物证据是(2)法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4)法院的调查和庭审笔录,(2)和(3)是书证,其中(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这种证据由于证人证言的主体应该是自然人,所以单位不能作为证人,(3)也就不是证人证言而是书证。(4)是物证,它们都是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是实物证据。

3、本案中的直接证据只有(4)法院调查和庭审笔录,是对整个案件证据的固定,它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因此是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1)证人证言(2)法院的民事判决书(3)石油管理局的证词,因为它们都是无法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可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属于间接证据。4、1、本案中,公安机关收集的法定证据包括:

(1)物证(作案工具面包车、联络工具手机、赃物珍稀动物的皮革250张),它们以物质的存在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属于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物、犯罪行为实施的方法和手段。

(2)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张某和王某的供述),在本案中主要是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即对贩卖珍惜动物皮革事实的供述。(3)证人证言(马某的陈述),马某因为非本案犯

罪嫌疑人,因此其所作的陈述不能作为口供而作为证人证言对待。

2、直接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张某和王某的供述)、证人证言(马某的陈述)它们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即可以直接指向犯罪嫌疑人的,因此为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包括:物证(作案工具面包车、联络工具手机、赃物珍稀动物的皮革250张)因为它们都是无法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可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属于间接证据。

《国际结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