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四大名著的女性形象
专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
妇女从遥远的他方,从常规,从“没有”中回来了,从还住有巫婆的荒野回来了,从文化的潜层和彼岸回来了,从男人拼命使她们忘却的诅咒它去见阎王的孩提时代回来了。——[法]埃莱娜.西苏
近年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给世界文坛带来一股旋风,使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本专题以批评古典文学、尤其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为主要内容,以揭示文学作品中女性居从属地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为主要目的。
一、封建时代的女性
1、汉魏六朝至唐代的女性——“先时而婚,任情而动”
汉魏六朝至唐代,女性的生活环境比较宽松。
葛洪《抱朴子外篇.疾谬》,有一段文字专“疾”西晋妇女交游之“谬”:“今俗妇女,休其蚕织之业,废其玄沈之务。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舍中馈之事,修周旋之好。更相从诣,之适亲戚,承星举火,不已于行。多将侍从,炜晔盈路,婢使吏卒,错杂如市,寻道亵谑,可憎可恶。或宿于他门,或冒夜而反。游戏佛市,观视渔畋,登高临水,出境庆吊。开车褰帏,周章城邑,杯觞路酌,弦歌行奏。特相高尚,习非成俗”。
那个时代的妇女已经不愿执守蚕织玄沈、中馈酒食一类的妇业,更不愿终其一身幽居深处,密潜户庭。她们常常结伴而行,举火而游,佛市是她们游戏周流之所,山峦和泽畔是她们怀春羡鱼之处。她们不仅敢在各种公开的场合抛头露面,而且大胆地与男士交际,其亲密甚至到了“促膝之狭坐,交杯觞于咫尺”的程度,无怪乎正统而古板的抱朴之士要骂她们“背理叛教”了。若在游玩途中遇见像潘安仁这样的美男子,她们还敢“连手萦绕,投之以果”,友好而亲热地与之戏耍。
婚姻方面,寡妇改适亦不遭人非议,魏曹丕娶了袁绍次子袁熙甄氏为妻,还立为皇后。唐高宗娶了太宗的妃子武则天为妻,亦立为皇后。玄宗夺了儿媳杨玉环做了自己的妃子,还封为贵妃。
2、理学钳固下的宋元至明清时代的女性——恪守妇道,抑情静志
(1)贞节观念浓厚——“臣不事二主,女不事二夫”。
随着理学的盛行,宋代贞节观念极为浓厚,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不能为自己选择对象。如果女子不从母命,自由恋爱,一旦发生情事,则视为丑闻,父母深感羞辱,千方百计加以掩饰。如才女朱淑真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自己爱上了一位意中人,并写了许多情诗,但终究顶不住封建礼教的高压,忧郁而死。父母立即焚诗焚尸,以灭“不贞”之迹。
(2)刑法不平等。
《宋刑统》:
“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
“诸妻殴夫,徒一年。若殴伤重者,加凡斗伤三等,死者斩。媵及妾犯者,各加一等”。而“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
二、政治斗争的工具——《三国演义》中的女性
貂禅: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所谓“四大美女”的约定俗成,但是如果综合考察一下,就发现,《三国》的貂禅在四大美女中,最缺乏个性,最少光彩。
《三国演义》中说,貂禅是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侍婢,幼年丧父,随母亲到王府服役。母死后被王允收为义女。她不但天资国色,且天性聪慧,精史通经,明事理。其时王允不满董卓专权,就利用貂禅的美色离间董卓与他的义子吕布的关系。王允先将貂禅许配董卓,再暗许骁勇善战的吕布,令貂禅将他们两人弄得神魂颠倒,勾心斗角,最后竟使吕布手刃董卓,娶貂禅为妾。
貂禅跟西施一样是美人计实施者,但一点儿没有《浣纱记》所表现的西施爱国与爱情不可兼得的苦闷,没有“飞梦绕浣纱溪口”、“归心一似钱塘水”柔肠寸断的动人描写。她跟王昭君一样,和自己并不爱的人去生活,但却没有显露先侍董卓后随吕布的复杂内心,就象王昭君是塞外和亲还是留宫廷等汉王的反复斗争,还有出塞的悲切,以及嫁父子两代异族之主心情的苦楚。曹操杀了吕布后,“操将吕布妻小并貂禅载回徐州”,一句话,就结束了貂禅的文学生命。显而易见,《三国》作者并不想把貂禅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写,而仅是当作政治斗争的筹码,离间董卓、吕布的使命一完成,就得赶快退出舞台。
《三国演义》里,还有两则美人计。一则是孔明用“美人计”激周瑜,说曹操早就对“二乔”心怀不轨,周瑜若将“二乔”送给曹操,即可退曹兵。周瑜大怒,于是吴蜀联合抗曹。另一则便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美人计。吴国声称将孙权的妹妹孙仁嫁于刘备为妻,暗中想加害刘备,以抑制西蜀。但弄巧成拙,被刘备占了大便宜。
“在这部作品中,女人们都心甘情愿以身体为钓饵,引男子上钩,且明白秀色可餐,只要貌美便行,舍此无他。这是从男性心理观察、揣度女性的必然结果,一种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策略”。
三、红颜祸水——《水浒传》中的女性
马瑞芳提出,〈〈水浒传〉〉作者下力气写了三类女性:一是以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为代表的淫荡的青年女性;二是以阎婆、王婆为代表的恶俗的市井老妇;三是以母大虫、母夜叉为代表的狰狞的巾帼女性。在此,本讲座重点讲解第一类。
《水浒传》里,很多女性都是作者预先设定的陪衬符码,“她们的存在旨在烘托男主人公的„真正的男子汉‟的形象,即所谓使男人成其为男人的作用,而不在于表现她们自身的解放和个性意识的形成”。婆惜即是其一。因此,在传统的“阳物批评”中,婆惜连同金莲、巧云被简化成了一个类概念:淫妇。随着时代的进步,妇女地位也逐步得到提高,因之,学界从人性的角度重新阐释经典中的女性形象便成为一种必然。
《水浒传》中,最具个性的女性当属婆惜,她的死,有别于金莲、巧云,是以鄙视对抗鄙视的有尊严的死,本文以宋江为背景对婆惜的言行予以层层剖析,以期发现婆惜身上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因子。
《水浒传》成书之前,婆惜的死大致有着两种版本:首先是《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亲眼目睹婆惜与一个叫吴伟的男子暧昧的场面一怒之下结果了奸夫淫妇,她死于情杀;再就是高文秀的杂剧《黑旋风双献功》,其间婆惜是被“带酒”(醉酒)的宋江误杀。婆惜的死,于人们看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此乃宋江所为,那么,婆惜因何而死就关乎“孝义黑三郎”的人品和名节了。如果《水浒传》作者采用“情杀”这一情节,别的尚且不论,很明确的一点,就是要和扬雄杀巧云的场景相犯。同时,也不能显示出梁山头领与一般好汉的区别。至于误杀婆惜,说明宋江没有酒品,如此之有杀人倾向的莽汉与英雄形象相距甚远,《水浒传》作者弃之不用,也不算意外之举。《水浒传》中的婆惜,缘何而死?
《水浒传》作者为婆惜之死精心设计了三部曲:
1、不安身守命。
《水浒》第二十回如此写到:
王婆听了这话,次日来见宋江,备细说了这件事。宋江初时不肯,怎当这婆子撮合山的嘴撺掇,宋江依允了。就在县西巷内,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
从上述情节中,我们可以捕获到如下信息:首先,婆惜既是母亲为报宋江周济之恩而送给宋江的礼物,又是母亲用以获取钱财的工具。“从女性主义理论而言,女人作为一种商品,在传统上被男性中心社会视为一种使用价值功能,并以一种交换价值流动在男性联盟之间。”当然,就婆惜而言,其母也成了“男性联盟”成员,或者说,出嫁后的女人一步一步被男权所异化乃至归其麾下。其次,婆惜是宋江在外包养的小妾。程颐云:“娣之卑下,虽贤,何所能为?不过自善其身,以承助其君而已。如跛之能履,言不能及远也。”在程颐看来,娣媵与妾即使再怎样贤能、柔顺,不过是跛子,是会说话的充当生育的工具,是走不了远路的。“跛子”一词,是对诸如婆惜类女性(媵妾)的蔑视比喻,在男权社会中,她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无条件地消解自己的人格,心甘情愿地供夫君玩弄蹂躏。
但是,婆惜却不认命。在别人都把光环套在义薄云天的宋押司头上时,她却移情于常随宋江之后的张文远。“这张文远却是宋江的同房押司”,“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平昔只爱去三瓦两舍,飘蓬浮荡,学得一身风流俊俏。更兼品竹调丝,无有不会”。在作者的笔下,一个是“酒色娼妓”,一个是“酒色之徒”,张文远既没有宋江的名望,“他有些不如你处”,也缺乏宋江的财势,但婆惜在他身上领略到了两情相悦的鱼水之欢。“婆惜自从和那小张三两个搭上,并无半点情分在这宋江身上”。这就是不愿意做“跛子”的婆惜,她要挺起腰杆踏寻自己的天然而起的情感之归宿。但是,“文化不许女人承认和满足她们对成长和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潜能的基本需要,即她们的性角色所不能规定的需要。”
在该小说中,还有一位与婆惜命运相似的女子,即金翠莲,她与婆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氏被鲁达救后与父流亡到代州雁门县为赵员外收作外室,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金翠莲以为这就是天堂,从她对鲁提辖“若非恩人垂救,怎能够有今日” 的感激之词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她对赵员外的感恩戴德及死心塌地。如果婆惜像金氏一样易于满足,安心做宋江的外室,我想,在她母亲的经营之下,被珠翠点缀、绫罗包裹的日子或许会永久下去。
因之,追求封建文化所不许的女性的性需要是婆惜踏向毁灭的第一步。
2、公然挑衅夫权。
婆惜渐近死地的第二步是威胁强迫宋江写休书,且公开承认她与张文远的关系。
通过王婆,婆惜的领属权被母亲转给了宋江,这使她只能和张文远偷偷来往。但是,她并未曾像金莲一样走极端之路谋害宋江,也没有如巧云乐此不疲地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她只是故意地疏远怠慢宋江,希望宋江能休掉自己,因为《宋刑统》规定:“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而宋江采取了拖延政策,始终未能如她所愿:“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后来,她抓住了宋江的把柄(晁盖的信)主动出击,迫使宋江同意写休书。“第一件,你可从今日便将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婆惜这种具有女性意识觉醒征候的行为不啻是对夫权的最大亵渎,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夫为妻之天”,“夫有去妻之理”,而“妻无去夫之义”,更何况地位低妻一等的妾。婆惜深谙个中曲道,她想以晁盖之信为自己加砝码。但是,她选错了对象,宋江是仁义的君子,地位卑下的婆惜冒犯宋江这样的伟丈夫,是自寻死路。更何况,要宋江亲口承认她与奸夫的关系,“妻嫁人,夫主婚”,即使宋江不难堪,而《水浒》作者也会替宋江打抱不平。或者说,婆惜的言行伤害了包括《水浒》作者在内的男人的尊严。“士可杀不可辱”,妻妾本为男人的私有财产,是不容他人觊觎的。男子可以忍受胯下之辱(这是男人之间强弱之争的正常结果),但决不能容许妻妾榻上有他人之鼾。因此,虽然宋江答应休之,可《水浒》作者乃至当时的男人们是不会同意的。婆惜必死。
3、因贪而死。
婆惜从晁盖的信中误以为宋江得到了一百两黄金,便强行索要之,这颇有现代夫妻离异时要求分割财产之色彩。在此,《水浒传》作者故意布设了一个局:一方面,他安排义字当头的宋江如数退回晁盖酬金;另一方面,他又使婆抵死不信:“„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导致双方矛盾升级。婆惜急中生狠,以报官要挟宋江。仁至义尽的宋江一时怒起便顺理成章地杀掉了该死的婆惜。而且,作者早已替宋江想好了退路,要么逃之夭夭,要么见官自首,但绝对不会有生命之忧。夫杀妾,唐律规定,仅处流刑,宋承唐制。
婆惜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说到底,婆惜是自取灭亡。一是对法律制度钻研不够;二是对宋江了解不够。作者借她施一“逼”字。《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是被逼上梁山的。林冲为高衙内所逼,而宋江是被婆惜所逼。
当然,要想发现婆惜的不同一般,就有必要将她和同被贴上淫妇标签的金莲、巧云加以对照。为了行文的简洁,我把这三位女性圈定在《水浒传》的情节中。
三位女子生活在礼法极端钳制妇女的时代,她们的血液里仍流淌着生命的野性,为了追求丈夫所不愿或不能给的性爱而红杏出墙,最后都死在丈夫(或夫家人)的刀下。这无疑宣告女性对性爱的追求不能超过夫权的范围。但是,这三位女子面对婚姻和性爱,走出了三条不同的路,这使得她们的死因又有了些许差异。
潘金莲死于其毒。丫鬟出身的潘金莲严词拒绝欲强行求欢的主人所表现出的勇气着实可嘉,但她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嫁给了“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武大也许是位好男人,但决不是个合格的丈夫。后来,潘金莲喜欢上了武松,但武松不爱她;再后来,她就遇到了西门庆,面对貌神皆不合的婚姻,在西门庆的唆使之下,她选择了极端的处理方式——杀夫。武大的忠厚及惨死反衬出潘金莲在追求一己之欢时的盲动及可恨。金莲在任何时代都是死路一条。
巧云是寡妇再嫁,依程颐的观点,是一个“失节”之人。杨雄给了她第二次婚姻,让她衣食无忧,她本应心怀感激,忠心侍奉杨雄。可是“于女色不打紧”的丈夫由于职业的限制不能让巧云满足。于是,她在和尚如海身上找到了情欲的归宿。这两个男人对巧云来说是一个也不能少。她想明奉杨雄,暗合如海。在男子可以一妻多妾而女子只能以一夫为天的礼法统摄的封建社会,巧云想逢源于两个男子之间是不可能的。故其死在对生活的奢求。
“男女之最不平等惟中国,而《水浒》之巾帼,压倒须眉,女权可谓发达矣。即如潘金莲,必写其为婢女;阎婆惜,必写其为流娼;潘巧云,必写其为醮妇:托根小草,笔墨便不嫌亵。……则中国之女权,发之又早有耐庵;耐庵可比达尔文”。从前人的这段评论中,我们或许可以做如此引申:《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和淫妇是用不同的手段共同发出了对父权体制的明目张胆的攻讦。
四、色欲考验的工具——《西游记》中的女性
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佛教内典中的这句话和西方禁欲主义理想的战斗旗帜——胜利孕育在垂死的挣扎中——共同昭示出禁欲的艰难,表明色欲是禁欲成佛的最大天敌。因此,在佛教经典和佛教文学中,高僧与美女的故事层出不穷,其目的就在于揭示高僧战胜色欲诱惑走向西天极乐世界的艰难而又可敬的历程,引导信徒看破红尘皈依佛教”。
《西游记》中的女性(观音菩萨除外)大多充当的是唐僧师徒证道成佛的色欲考验工具。八十一难中就有“四圣试禅心”、“西梁国强婚”、“琵琶洞受苦”、“棘林吟诗”、“七情迷没”、“辨认真邪”、“无底洞遭困”、“天竺招婚”等难跟色欲考验密切相关。
1、贾老夫人及其三个爱女——貌美、财广:
贾老夫人半老不老,“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真真、爱爱、怜怜三个女儿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贾夫人公姑早亡,夫君物故,家中再无个眷族亲人,“舍下有水田三百余顷,旱田三百余顷,山场果木三百余顷,黄水牛有一千余只,骡马成群,猪羊无数;东南西北庄堡草场,共有六七十处;家下有八九年用不着的米谷,十年来穿不着的绫罗,一生有使不着的金银。
2、女儿国国王——稀世之美、托国之富:
女儿国中,温柔多情的女王愿招赘唐僧为夫,坐南面二称孤。
3、妖精们——想为唐僧所想:
琵琶洞的蝎子精:“我这里虽不是西梁女国的宫殿,不比富贵奢华,其实却也清闲自在,正好念佛看经。我与你做个道伴儿,真是个百岁和谐”。陷空山的老鼠精:“我知你不吃荤,因洞中水不洁净,特命山头上取阴阳交媾的净水,做些素果素菜筵席,和你耍子”。
在女色的诱惑面前,唐僧确实心动过,确实害怕过,但唐僧自始自终意识到自己是个高僧,性正修持不坏身,是一个真正的圣僧。
因此,我们说,《西游记》中的女性,只不过是为唐僧师徒预设的色欲考验工具。
五、“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红楼梦》中的女性
1、概述:《红楼梦》返回女性自身,但展现的是众女儿的悲剧。
在作者笔下,“金陵十二钗”都归入“薄命司”。才选凤藻宫的元春,闷死于深宫,迎春误卖中山狼,被折磨而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贾府“四春”,免不了“原应叹息”的命运。还有如“竹篱茅舍自甘心”的寡妇李绾,“心如槁木死灰一般”,正常的人性被扭歪了。遁入空门、带发修行的妙玉,“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还有奴婢制度造成了不少女奴的悲剧。晴雯之死与叛逆者的悲剧有直接的联系。她是个卖身奴,“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这个野性未驯的丫头,具有泼辣明朗的性格,没有林岱玉的悲苦,也没有袭人的卑屈。她支持贾宝玉的行事,并与宝玉建立了相互尊重的的情谊。“撕扇”“补裘”等情节,即是这种情谊的表现。抄检大观园时,她爆发出反抗性格的火花,显示出女性的尊严,真如夜空的“霁月”,蓝天的“彩云”。鸳鸯是家生奴。她为反抗贾赦的逼婚,竟在贵族主子面前发出铮铮誓言:“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我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杀了,也不能从命”(第46回)。在那个欲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晴雯的“抗抄”,鸳鸯的“抗婚”,都在于维护独立的人格和生活的权利,表现了女性的人生价值。
“念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第1回),作者对众女儿的“行止见识”,是非常赏识的。
2、黛玉与宝钗:
黛玉是一首灵性的诗,宝钗是一篇华美的散文。
(1)黛玉:
A尊重自我,尊重别人。
B敏感、笃实。
C尖刻、宽厚。
D孤傲、谦和。
E脆弱、坚强。
(2)宝钗:
A才貌双全。
B温柔敦厚。
鲁迅小说《伤逝》中涓生说过:“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的那样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
(本专题由秦军荣老师主讲并供稿)
第二篇: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
课程名:小说阐释学导论
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
姓名:
秦翔 专业: 信管09一班 学号: 2009082270
小议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不论是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还是在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都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所学比较浅薄,故在此只是浅谈一下四大名著中涉及到的女性。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的身份地位是很低的,这种社会现象将不可避免的表现在文学作品里,很值得人玩味。在四大名著中,女人自觉不自觉的按照男性的要求规范自己,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是男性生活中的另类,其结局主动或被动的被男性毁灭。纵有些贤淑善良的可以帮助男人成就一番事业的,最多也成为男人生命中一摸流云,或是盛宴之余的一道果品,甚至算不上一道菜。直至曹雪芹那才有所改观,唱出了一曲女性的赞歌。
[关键词]四大名著 女性 形象
一
首先我们从《三国演义》说起,《三国演义》可以称得上一曲乱世英雄的颂歌。是一部男人纵横战场、横槊赋诗的大戏。里面出现的女人虽然不多,也就那么几个,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比之《水浒传》里的女人虽好的很多,但细究身世同样可怜,她们大都沦为男人政治游戏的牺牲品。这里面首举貂蝉,貂蝉本是王允的婢女,年方二八,色艺俱佳。王允以亲女相待,貂蝉也时刻不忘王允的知遇之恩。所以当王允要她施美人“连环计”时,貂蝉便义无反顾的答应了。并说道:“妾万死不辞,如不报大义,死于万仞之下。”貂蝉就这样一个懂得报恩与感恩的勇敢女子。她作为一个普通的艺妓勇敢的穿梭于董卓与吕布
这两个奸贼与猛将之间,需要多大智谋与胆识啊,但最终她成功的将董、吕变为对方恨之入骨的人,并很快反目,最后吕布杀董卓,夷其三族。貂蝉的出色表演,使王允的计划实施得天衣无缝,顺利地铲除了当时朝中一大祸害。使毛宗岗不得不叹曰: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刘关张不能生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可谓女将军哉!纵然是最后出色的完成了司徒王允的任务,但她在王允眼中终归是一颗可利用的棋子。她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来说,身世是悲哀的,因为一个计策她成了吕布的妻子,当吕布战死之后,她又将归向何方?罗贯中没有告诉我们,不过也可以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闭月之貌的聪慧女子
却是这样结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另一个政治牺牲品就是孙尚香了,孙策孙权同父异母的妹妹。虽然出身王侯之家,亦不能改变自己被别人安排好了的命运,她与刘备的婚姻是纯粹的政治联姻。说到这位孙夫人人没出场前动静可是不小,用周瑜的话说她就是,“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虽男子不及。”。媒人吕范给刘备描述说,“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多么豪迈的一女子,即便做女子如此,她还是没有摆脱政治交易的阴影。孙权为了要回荆州将她嫁与刘备,可惜孙权的美人计没成功,最后单是妹妹一人回来,被诸葛亮讥笑为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中另外两个女子也是不可不提的,那就是大乔小乔,这也绝对算得上是绝世佳人了,不然曹操也不会急切想铜雀锁二乔了。大小乔一个嫁孙策一个嫁周瑜,可谓是郎才女貌,令人艳羡。可惜在小说中孙朗与周郎都早年丧命,一个二十六岁,一个三十六岁。留下两位美女过早的守寡。在那个乱世,一个弱女子,失去了丈夫就是失去了强有力的靠山,活得自然是不容易。若是生的花容月貌,却又遭他人垂涎,甚至身家性命难保。大小乔也是两位苦命女子。书中还谈到另一些女子,不过都着墨不多,如文采超群的蔡文姬,也是一生飘零。深明大义的糜夫人为了赵云突出重围,投井自杀,刘备也没有感念与她,真真如他所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丝毫不疼惜。可以看出女人地位之卑微。其中还有黄夫人、祝融夫人、樊氏等女性。但处于封建社会,大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二
在《水浒传》中女人更是被谴责的对象,这是女人的悲哀。中国的文学对女人大多是诋毁的。多数文学作品中,女性总难脱却附属品、牺牲品的卑微地位。在《水浒传》对女人的丑化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貌美女子必淫荡不守妇节,这其中首推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是个娼妇,被宋江养在乌龙院中,与张文远私通。潘金莲则是即淫且荡了,与西门庆勾搭成奸。还被延伸成《金瓶梅》中的故事。玉麒麟卢俊义的夫人与管家有染,病关索杨雄的夫人潘巧云与和尚私通。难道这些女人果真都是一些男盗女娼之流?恐怕不是这样吧!其实这完全是话语权的问题,封建社会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将女人写的如此不堪,完全是对女性的歧视。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早已把女性压迫的难以翻身,她们若想改变自己的境遇就会扣上淫妇的帽子。这对她们来说是何等不公!我们暂且将反面人物搁在一旁,看一下水浒中的正面女性人物,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就从这些绰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母大虫母夜叉式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描写顾大嫂长的大眼粗眉,胖面圆腰,不拈针线,好持枪弄棒,人称母大虫。这样的女子,真有点难为孙新了。且说孙二娘长的是粗手大脚,横眉凶眼,喜欢打扮得满脸脂粉,满头钗环,袒胸露臂,卖人肉馒头。比之顾大嫂有过之无不及。做了悍妇便罢了,还极其凶残,在我看来,禽兽不如。她与丈夫张青在上梁山之前,是在孟州十字坡开黑店,将人用蒙汗药迷倒,做成人肉馒头,想想真是凶残极了,我想这与劫富济贫沾不上半点边吧?真不知她怎么就上了梁山还成为好汉之一。与这两位不同的是扈三娘,她原为祝家庄祝彪的未婚妻,美貌超群,武艺高强,两口日月双刀,马上挥洒自如,人称一丈青扈三娘。宋江杀她全家,还将她掳上梁山,嫁给又矮又丑的王英。应该说她与宋江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怎知其竟然变为梁山一猛将还为征讨方略牺牲掉自己性命,真是有点不解和悲哀。
《水浒传》不能不称作是一首女人的悲歌。
三
《西游记》可以称得上是神魔小说中的极品了,是一部以男性为中心的小说,全书具有浓厚的男权主体意识, 女性人物基本处在边缘和陪衬的地位,但也因此丰富了《西游记》的内容。而在众多女性人物形象中, 女妖是比例最大的群体,、其中有二十七回尸魔白骨妇人、三十四回金角大王的母亲九尾狐、五十五回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五十九回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牛魔王的小妾玉面公主、六十四回荆棘岭树精杏仙、七十二回盘丝洞七个蜘蛛精、七十八回比丘国美后白面狐狸、八十回陷空山无底洞金鼻白毛老鼠精、九十五回天竺国假公主玉兔精等。除了这些妖魔之外,世人和神仙占一小部分,如多情的女儿国国王,还有观世音菩萨、黎山老母、嫦娥仙子之类。其中除了女神仙之外,剩下的大多说女性可以分为两种:
1、要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的;这类以白骨精和蜘蛛精为代表。
2、想与唐僧结成百年好合的;这类以女儿国国王和玉兔精为代表。作者苦心孤诣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可以缩成五个字:欲望的化身。她们分别代表着色欲、食欲、和情欲。在当时的社会意识中欲望是丑恶的,所以这些象征着欲望的女子便成为与唐僧师徒对立的反面角色。在吴承恩看来,欲望是万恶之源,女人是欲望的化身,所以女人是丑恶的,是祸水。坚守贞烈,以死守节,没有七情六欲,才是封建社会中一个还女子的标准这是作者的女性观,充分展示了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和对女性的鄙视。
《西游记》中的女性虽然多是邪恶的化身,阴险歹毒,自私自利,工于心计,但个个娇娆妩媚,楚楚动人,本领高强,粗犷直率, 毫不做作。白骨精古怪美艳,蝎子精率性专情,杏仙文雅会意,蜘蛛精狡诈活泼,老鼠精刁钻多情,玉兔精风情万种,但常令人心生怜爱,几无厌意,女儿国国王貌比西施,温柔多情。就是因为在她们无奈飘逝的背影中依然镌刻着悲剧的烙印。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里面的女性是一个可恶而可悲的美艳女性群体。
四
老实说我不敢评价《红楼梦》,无数的名人大家已经给出了太多的评价和解说,如因之产生的所谓的红学。可是既然说四大名著,就不能不谈红楼,只好说一下自己浅陋的一点见解。《红楼梦》之所以是伟大的,不仅在于向我们展示了世间百态,是古典小说的巅峰,还在于它第一次将女性的地位抬到了一个从没有过的高度,就是把女人当人看,尊重女性。如曹公自己所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他就是为着这个目的写的,而且成功得
创造出了这部巨著。他笔下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王熙凤、惜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几十个青年女子,她们不仅像以往小说中的女性一样有美丽的外表,而且聪明有思想,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的。她们展示了女性的觉醒,而且她们中有贾宝玉这样一个优秀的男性爱她们尊重她们,这是这部小说比之以往小说最进步的地方。但是《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关于《红楼梦》中女性的外貌,相比早已深入人心了,什么娇花照水、肌骨莹润、腮凝新荔、俊眼修眉等,能形容的词都被曹雪芹用尽了,我也不必赘言了。这里面最特殊的女性就是林黛玉了,她幼年失怙,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一样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因此她能够爱自己之所爱,恨自己之所很,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我行我素,很少顾及什么得失与后果,这样经历形成的性格最不易寄人篱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眼相逼”是她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真切感受。出于这种环境下,她最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尤其是宝玉的爱。这是她唯一并最珍爱的东西,因为这样她才会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执著热烈的要求宝玉爱情的专一。薛宝钗是继林黛玉之后着墨最多的女性了,她绝对是一个世俗中的完美女子,她的出身和家境决定了她的性格,追求富贵荣华,她爱宝玉但不满宝玉无意仕途。她能够察言观色,全力讨好贾府的中心人物,如挑戏她会专拣贾母喜欢的热闹戏,故意说元妃的灯谜难猜,当王夫人对金钏的死有愧意时,她竭力安慰。但是她的结局也是可悲的,至终没有得到贾宝玉的爱。其他女子尽管都是秀外慧中,也是无一不落的悲惨结局,史湘云、李纨青年守寡,贾迎春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贾惜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家,鸳鸯、秦可卿含冤而死,司棋撞壁而死,晴雯斥逐羞忿而死,妙玉被强盗抢去......她们都是”薄命司"册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
《红楼梦》作为对女性的颂歌,一改女性以往的形象,而且写出了酿成悲剧的原因,根本是社会制度。曹雪芹之所以能洞察这些,就是因为他把女性当人看,尊重女性。
五
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之所以是这样的,不是某一个人的错,也不是那些文人的错,而是因为处于封建社会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产生于男权社会,总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在那个时代固然有花木兰、梁红玉那样的巾帼英雄,但在男权时代,女子作为社会的附属品和男子玩物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生活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个人的社会地位,女性之所以在封建时期作为社会的附属物出现,是因为几千年来,男子是家庭的主人,是社会、经济的支柱。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便是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男权文化。四大名著中的女性是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性视角来塑造的,往往很容易掉进他们设计的道德陷阱。
男性文化充斥着对女性的歪曲和歧视,孔子就毫不掩饰的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把女人与“小人”并列,为中国文学女性形象模式的定性开了新河;这句话也成为否定女性的经典话语,使这些地位卑微、命运凄惨的女性负载了太多复杂的中国女性的传统主题。好在这种现象随着社会性形态的改变和女性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女性的地位,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也在不断的发生着转变。
第三篇: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
《水浒》女性形象研究
08中文1班20083021003吴娟
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它为我们描绘了宋末官逼民反起义英雄的壮烈悲歌。整部作品中不乏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不管是一百零八个英雄豪杰中的巾帼之才,还是作为反面形象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形象刻画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作者的思想观念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女性形象 传统思想
一、男人世界中卑微的女人
男人依照自己的需求去规范女人,女人则遵照男人的期待去创造自己。由于私有制的产生,“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男子成为生产的主要劳动者,是社会和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女子从事无足轻重的家庭劳动,日渐沦为男子的附属物,这直接导致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许多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是以男人为主角,女子为配角附庸进行创作。
如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创造了一个男人的世界,精雕细写了108将的英勇威猛,豪放不羁,浪荡不拘,侠肝义胆。他们是一伙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绿林豪杰,是一伙闯荡江湖、替天行道的男儿好汉,其中描写的只有三位女性,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另外还描写了像林冲娘子、阎婆惜、王婆、潘金莲等这些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都是具有典型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烙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文化内涵,施耐庵创作的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而从这三类中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着鄙视女性、带有封建阶级烙印的妇女观。
我认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这几类,一是被损害欺辱的形象,二是英雄女豪杰的形象,三是淫妇荡妇的形象。
二、花不堪摧残人何以堪
凄风苦雨,花不看摧残人何以堪? 古代的中国不乏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貌的女子,而这些女子的下场基本上都是殊途同归的,人言常道:红颜祸水,误国误民。古代文学小说中的故事题材经常都是以貌美女子为开端,或是卖身葬父,或是被恶霸看中,或是嫁为人妇,或是守寡多年,或是守闺带出等等,而发展不过同样会经历被恶人所欺侮,这个发展是必然的,社会现状女性地位的低下决定了女性的命运,只是男性的附庸,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被摆布的命运。
同样,不落俗套的在水浒传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被损害被欺辱的女性形象,典型人物的代表是林冲之妻张氏。
张氏在《水浒传》一出场时,便遭到了高衙内调戏。其时,林冲陪娘子来岳庙烧香,正好看到隔壁大相国寺里鲁智深在使禅杖,便叫娘子与女使锦儿到岳庙里还香愿,自己却看得入了神,因此而与鲁智深结义。二人正在叙谈之际,却得女使来报,娘子与人在庙中和人合口(吵嘴)了。林冲奔到庙里时,看到娘子红着脸说:“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从这句话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林娘子是一个恪守妇道、行端言正的良家女子。这句话寥寥十多字,没有带半个脏字,须知这是林娘子在被人轻薄时候盛怒之下说的话,要按一般的人,还不破口大骂,脏话连遍了。林娘子却只把大道理来讲,而且语言不多,这说明林娘子根本就不善于和人吵架,说她和人合口都有些言重了。而且说这番话时还是红着脸。红脸,一是林娘子因怒红脸,二是林娘子因羞红脸。在林娘子看来,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调戏,也是一件丢人的事,故而红了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林娘子是有很好的教养和修养的,她平时也是断不会和人吵嘴的,就是在又气又羞的情况下说出的话也是那样有涵养,有分寸。仅仅从这句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林娘子与泼妇、荡妇无缘,她是一个性情温和,能谨守妇道的贞洁女性。
林冲放过高衙内,高衙内贼心不死,却定计叫林冲的朋友陆谦赚林冲出来吃酒,然后诱骗林娘子到陆谦家,再肆机骗奸林娘子。陆谦到林冲家,故意对林娘子说请林冲到他家喝三杯酒解闷,林冲出来时,林娘子赶到布帘下叮嘱了一句:“大哥,少饮早归。”这话是说给陆谦听的,意思是不要劝自己的丈夫多喝,让他早点回来。一片爱夫之情溢于言表,也说明二人感情很深。出来后,陆谦又说别回家去了,不如就到樊楼上喝两杯。二人喝酒之际,高衙内依计派一个叫富安的闲汉冒充陆谦的邻居跑到林家对林娘子说林冲和陆谦吃酒时,一口气不上来,便倒下了。林娘子爱夫心切,更兼陆谦来林家时说过就在自家喝酒,因此林娘子带上锦儿和富安直奔陆家。上到楼上,不见林冲,却见高衙内在楼上相候,方知中计。却得锦儿跑下楼去,寻到林冲,林冲奔至陆家,却见楼门紧闭。只听得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这和第一次受侮时的话如出一辙,再一次表明林娘子是一良家妇女。林冲大叫开门,林娘子知是丈夫来了,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吓得跳墙跑了。林冲问被这厮点污没有?林娘子说没有。林冲痛恨陆谦,砸了他家,并拿了一把刀要找陆谦算帐。林娘子劝他道:“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林冲不依,林娘子苦劝,怕他惹事,还不肯让他出门。可见,林娘子是一个息事宁人的人,这与她温和善良的性格是相符的。
高衙内得不到林娘子仍不死心,高俅又定计陷害林冲,使他误入白虎堂,被发配沧州。行前,林冲觉得自己已是犯罪之人,而娘子正值年少,怕误了娘子的青春,便狠心写下一纸休书,任从改嫁。林冲写完,正付与岳父之际,林娘子号天哭地而来。林冲见了,将休妻之意对她说了,林娘子说:“丈夫,我不曾有半点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林冲的岳父张教头劝解说,他写归写,我是不会让你再改嫁的。这事由他放心去,他便不来时,我也安排你一世的终身盘缠费,只教你守志便了。两相比较,林冲是爱妻而教妻改嫁,张教头是爱女而教女守志。由此可见,这一家人感情是何等融洽,何等真挚。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张教头家教是很严格的,故张氏能严守妇道也是很自然的事。“好女不嫁二夫”在今天来说是有些封建残余思想,但在当时来看,还是值得称道的。林娘子当然是好女,她怎么可能再嫁二夫呢?故而她听得说,心中哽咽,又见这封书,一时哭倒,声绝于地。半天才被救醒,也自哭不住。这一幕生离死别的场景就是铁人也垂泪。我们既为林冲的有情有义而敬服,更为林娘子的贞洁刚烈而称叹。
最后的结局令人扼腕。林冲自刺配沧州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还屡遭人陷害,终至忍无可忍,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在初上梁山的那段日子,他由于受到王伦排挤,本想搬取妻子上山,因见王伦心术不定,难以过活,就把这事给耽误了,家里的情况也无从知晓。到火并王伦时,他才一吐心中闷气,想派人下山搬取家人上山。得来的消息是娘子被高太尉威逼成亲事,自缢身亡,已故半载。张教头忧虑过度,上月前也染病身故,只有女使锦儿招赘丈夫在家过活。林娘子威武不屈,以死维护自己的贞洁,称得上是一名贞烈女子,令人感佩。这也是《水浒传》中难得一见的贞妇烈女形象。但同时也纰漏了当时社会对女性不公的待遇,没有人肯为这位可怜卑微的女子做主,任由其在在凄风苦雨中凋谢,可悲可叹。
三、巾帼不让须眉
所谓须眉是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含义就是女子当仁不让不输于男子,这一方面体现出了女子的气魄英姿,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体现出封建传统歧视女性,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所要提及的《水浒传》中第二类女性形象是英雄女豪杰的形象,典型人物代表:孙二娘、扈三娘。
孙二娘是张青的妻子,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在武松发配路过险些槽毒手,最后被武松生擒,孙二娘之后随着张青上了梁山开西山酒店,迎来送往,负责打探消息,人称母夜叉。招安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阵亡。孙二娘艺高人胆大,粗鲁野蛮杀人成性,却也精明豪放,在作者笔下是一个被雄性化的女性形象。总的来说,孙二娘呢,她是一黑道行走的老板娘,做不正当的生意。她是家庭的主子,丈夫在很大程度要听她的,但她决不是对丈夫不讲理的那种女子,对于张青“不抢囚犯,不杀僧戒,不掠粉头”的建议她还是很赞成的。对待江湖豪杰,她绝对是个热心肠的好嫂子。对武松极好,这在《水浒》中为数不多的好叔嫂中,被描写得十分入胜。她是个侠女。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惨死在敌人刀下,不由的令人为之惋惜。
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但是我认为她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扈三娘功劳显著。扈三娘高挑美丽,她武艺高强,她出身富裕之家,可是嫁给了矮脚虎这样好色丑陋、品行不堪的人。而这一切的源头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宋江的乱点鸳鸯谱。宋江把扈三娘当成一只羊羔,送给了王矮虎这只色狼。而梁山和扈三娘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李逵将她家上上下下杀个干净,就剩下她哥哥扈成逃走。因为在梁山英雄里边阵前交战,当场活捉敌将,数字最大的就是扈三娘。但是就是这样的赫赫战功,扈三娘的待遇不高,不公平。排座次的时候她居地煞第二十三位,整体排名五十九位,她那个不中用的丈夫,在她前边第五十八位。她阵前活捉的两位将军,郝思文,第四十一位,在她前面十六位。彭玘,第四十位,也高她十四位,所以她的待遇不公平。我们只能说是梁山对扈三娘的不公平,换句话说是作者对扈三娘的不公平。
扈三娘的结局也是悲惨的,人最终死于江南。是遇到了一个做妖法的郑魔君。被郑魔君的镀金铜砖砸在面门上,倒下马死去。我们说死得不值。为什么作者对梁山战死的五十九位好汉里边,五十七位都是正常的战争死亡,而就他夫妻两个人是这样一种结局呢?莫名其妙。所以我们说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什么?能征惯战,美貌佳人。所以呀,连她的死都写得如此潦草,那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态度。
四、风花雪月奈何天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最后是淫妇荡妇的形象,典型人物代表:潘金莲。
潘金莲作为一个淫妇的形象,这是社会的公认,罪名怕是不好洗脱了,但我总是在想,是谁制造了潘金莲,潘金莲悲剧背后的黑手是什么,假如潘金莲嫁了武松,结果又会怎么样?
还是从潘金莲的际遇说起,潘金莲自小命运堪怜,七八岁就被卖到清和县的张大户家做使女,岂料长大之后,穷人家的女儿,偏偏生有一段姿色,肌肤胜雪,妩媚生香。羊肉落在狗口,可怜金莲是个怀春的姑娘,我想彼时的她一定也有梦想,有自己中意的情郎,但作为一个使女,运命由人,有自己的爱情又能怎么样?好女不吃眼前亏,潘金莲应该顺着张大户才对,说不准凭着自己的姿色和聪明,将来还极有可能“转正”,享一世的荣华富贵。然而,遗憾的是潘金莲是个个性的女人,暗中答应了张大户,却又偷偷的告诉主人婆,适时拿奸„„我们亲爱的张大户,狐狸没捞着,反惹了一身骚,他怎么会善罢甘休,他一定得想出一个最恶毒的法子报复,最终,张大户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武大郎,张大户欣喜若狂,于是倒赔一些嫁妆,一文钱不要,把潘金莲白送给武大郎。这是潘金莲悲剧人生的第一幕。
武大郎是个丑陋的侏儒,人称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老百姓常说,武大郎显魂,就是说这个人一点人样也没有。这也罢了,关键的是武大郎没有性能力,连“爱情”一下的能力都没有,既不能满足潘金莲的肉体,也不能满足她的精神,更不能保护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莲常常受到无赖的戏弄,肉体、心灵、精神上都疲惫不堪,真是窝囊透顶了。
我不知道潘金莲是如何忍受别人歧视的目光,如何煎熬新婚过后的一个个漫漫长夜,但我确乎知道,在夫贵妻荣的风习之下,潘金莲有一颗多么受伤的心!潘金莲是一个使女,她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但她是女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要过正常的生活。于是,她选择了红杏出墙,也选择了她人生的悲剧。
潘金莲在追求武松未果的情况下,终于鬼使神差的撞上了司门庆,在王婆的唆使下,司门庆闯进了潘金莲的芳心。一开始,潘金莲也不是没有顾虑,但那司门大官人是何许人?那是烟花巷里的祖宗,风月场上的班头,潘金莲如何不上钩,一番云雨,百般恩爱,两个贼男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但潘金莲并非不知廉耻之人,也知道给武大戴的帽子,颜色不对。所以,对武大越发尽心尽意。要知道,此时潘金莲并没有接受司门庆的钱财,我们就此推断,潘金莲自愿红杏出墙,决非为了钱财,这也决非妄断,那她为了什么?也许她是为了填补苍白的爱,也许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女人的完整。我甚至认为,是武大成就了潘金莲的“淫荡”,尽管这个推断有点残忍,但要知道物以稀为贵,武大郎越是无法满足潘金莲的性,潘金莲越是对性热衷,欲望加上欲望,欲望无限膨胀,可怜的潘金莲终于有点性饥渴,终于有点变态,终于成了人尽可夫的“淫妇”。至于以后武大捉奸招打,武二完差将归,司门庆买药,潘金莲毒夫,那已是箭在弦上,欲罢不能了。因为以武松的秉性,决饶不了两个贼男女,不是武大死,就是自己忘,潘金莲不是傻子。潘金莲终于被吴松凌迟剖心,并留下万世的骂名,成为淫妇的代名词。悲夫!
如果潘金莲当初果真嫁了武松,使美有所养,色有所归,潘金莲不但不会成为淫妇,甚至成为历史上的第五大美人,供我们怅望低徊。
五、女性形象的分析
在罗贯中笔下,不管是被损害欺辱的形象,英雄女豪杰的形象,还是淫妇荡妇的形象,都是带有着负面的形象特征,负面影响。在水浒传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是有着相同的悲惨境遇,是美貌出众而惨遭欺辱,是逃荒逃难孤苦无依,是家仇灭门悲惨痛苦。而最后的结局都是以悲剧收场,死于非命。这不得不说是作者对于女性狭隘的偏见。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重男轻女的现象也屡见不少,而在水浒传中就深切的袒露了这一思想观念,甚至是加深贯注了。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得不说它有着深刻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但是在刻画女性形象这一方面,却存在着偏颇。
被损害欺辱的形象可以接受,毕竟在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低,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被男人当做了一种附属品,名门出身的小姐都尚且被约束管制,成为联姻的牺牲品,更何况是平民出身的女子,其命薄命贱可想而知。当时英雄女豪杰和淫妇荡妇的形象就令人费解。
首先是英雄女豪杰的形象,母夜叉孙二娘,作品中是这么形容她的“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一个凶残妖艳,故作姿态的女子,行动野蛮,举止粗俗,杀人成性。在作者笔下就是一个雄性化的女人,性格形象描绘的生动犀利,但也蕴含了对其的嘲讽。女子的形象,或是温婉娇弱,或是贤良淑德,或是优雅大方,或是俏丽动人。而孙二娘却是一个极端的反差,令人叹为观止,望而却步,大家在看这个形象的时候,一笑了之,心里也有些许惧意。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创作是对传统形象的离经叛道的挑战,也是对女子正面形象尖酸刻薄的侮辱。
其次是一丈青扈三娘,这个美丽睿智的女子是矛盾的,她出身极好,原本可以有着幸福的生活,有英俊的丈夫,或许还会有着可爱的儿女,她与祝彪可谓是男才女貌佳偶天成,但是作者不允许,于是祝彪死了,祝家庄灭门了,扈家庄也惨遭灭门,她被梁山抓去许配给了猥琐不堪的王矮虎,在梁山她履立功劳,却始终不得重用。最后随宋江出征惨死。作者刻画的扈三娘是令人费解的,当年出国灭亡息国后,美丽的息夫人被俘虏,纳入楚王后宫,三年后连儿子都生产下了,可息夫人为了表示对故国的怀念,表示自己的迫不得已,从不开口说话,从不欢笑。后人感慨,千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连如此文弱的息夫人尚且无声的反抗,而能上马杀敌的扈三娘却甘于被灭门仇人驱使?
淫妇荡妇的形象更不言而喻了,阎婆惜,潘金莲无一背着丈夫做着出轨的勾当,但是她们的处境也是令人同情了,潘金莲的貌美如花,却嫁给卖烧饼的武大郎,心有不甘出轨试图谋害丈夫。阎婆惜与父逃荒,父死卖身葬父,嫁给宋江也是出于以身相许的报恩,带着些无奈。她们在背负毒妇荡妇的同时,身后的凄苦却也是明显的。谁不愿意嫁个儿郎,本本份份的过完一生,奈何命运不由人,身不由己随人,于是不折手段的抗争,这是对传统赤条条的挑战。最后终是落得声名狼藉,香消玉损。
三、总结
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列,其艺术价值是世人所公认的,然而作者在其中有 意无意流露出来的蔑视妇女等的封建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该书的思想价值。观照书中仅有的几位女性人物,不是淫妇、长舌婆,就是男性化了的女性,基本上都是脸谱化类型化了的人物,没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作为一个正常女人的个性,充分可见作者的封建意识之深。引发读者在阅读该书时的思索。
参考文献: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2_年版
第四篇:浅析《简爱》中简爱女性形象
浅析《简爱》中简爱女性形象
学号:080212009012 姓名:施航工业设计202_级
摘要——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本文主要从小说《简爱》的内容入手,浅析简爱这一女性的光辉形象,关键字—— 简爱女性执着反抗成长
一、小说《简爱》简介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
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
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失去一只胳膊,一只眼睛)。简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二、《简爱》中简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的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或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其中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三次不屈服的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
1.第一次反抗
小说刚开始写到简小的时候父母双亡,自幼寄宿在舅母盖茨海德家中,里德先生去世后,舅母对她态度转变很大,对她咒骂甚至毒打,甚至将他关起来当牲口一样圈养,这些幼小的简都默默的记在心中,她不去反驳反抗不是因为她的懦弱,而是没有一个好的时机。直到,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出现,将她带出了舅母家。临上车的时候,简在舅母家大门口将她这几年的怨恨全都说了出来,用最恶毒的话诅咒了虐待她的舅母和表弟。这是简第一次勇敢对自私,冷漠,恶毒的报复。
2.第二次反抗
从盖茨黑德“出逃”后,简来到了罗伍德。她本以为逃出了“地狱”,但是她所面临的又是另一个噩梦。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是个外表正派,却极度虚伪的人。从第一次见面,布罗克赫斯特对简就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简刚来时,他让简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当着所有孤儿的面批斗她,说她是个罪人,只有主才能拯救她,洗涤她的灵魂。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简的内心是无比的愤怒的,她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喉咙紧缩”的状况,然而,海伦的出现和坦普尔的教诲及时了制止了这个有极强自尊心的女孩子的愤怒。就是这样两个对简来说极其重要的人并没有一直陪伴在简的生活,而正是由于他们的离席,成就了简又一次的抗争。海伦过早的逝去,这是简一生中直面的第一场死亡,但是与海伦的最后一场谈话让简明白死亡并不可怕,这给这位本就勇敢的女人生命中加入了更多的无畏。加上坦普尔的教诲,简再一次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和面对自己。
这一次的反抗相较于第一次而言更拥有一种自主意识。简在身边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时候,敏锐的意识到应当到更大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一种主动的反抗正是女权主义极力提倡的。
3.第三次反抗
简遇到罗彻斯特后,面对他喜怒无常,蛮横无礼的性格脾气时,简总表现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因为简的这种性格罗彻斯特也慢慢的喜欢上了简,而简也对罗彻斯特开始产生好感,继而一片痴情。但是因为伯莎梅森的存在,想到自己根本比不上伯莎梅森,她无时的不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无时无刻的不与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做着斗争,因为这些想法她的内心做着挣扎,最终决定离开。
如果说,前两次的反抗是基于情感支配下的冲动,那么第三次的反抗是简建立在理性思维后的反映。这种理性依然依附于其本身对于自由而平等的爱的渴望之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理性思维结果。
4.第四次反抗
面对圣•约翰的求婚,简从惠特克劳斯逃走了。这一次的逃走意味着简的两种反抗。一种是对宗教的反抗。圣约翰.里佛斯是一个野心勃勃,洋洋自得、个人英雄主义想法极强的基督徒。他企图简牺牲自己的情感需要去成就道义上的责任。简的反抗是对虚伪的宗教的反抗。另一种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反抗。简回到了桑菲尔德,回到了已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的这一举动是一个颠覆,颠覆的是传统的门当户对、颠覆的是以往的童话故事。最终,她在追求真爱和独立的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简在其抗争的一生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巨大飞跃,更成就了一个伟大了女权主义的诞生。简的反抗不仅是对一些人,一些事的反抗,而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些制度的反抗。
三、结语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虽然受尽磨难,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却让人们震撼。其中,简爱独特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有了这样的爱情信念,她在追求个人幸福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简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于她来说,爱情是纯洁高尚的,罗切斯特的财富与他们的爱情无关,她之所以衷情他深爱他,就是因为他能与她坦诚相见,能够读懂简爱身上不平凡的气质、才学、美德,简爱成了他生命中难求的知音。而罗切斯特用来对待简的那种正直又热诚的友好坦率也使简深深爱上了他。
这部小说中也描写了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有力的批判了但是社会时代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而追求独立的人格的简爱,同时也更注重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即使她的经历不艰辛但仍热爱生活,坚定自己爱的信念,等待平等纯粹真实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已久的爱情,并最终经历磨难后与自己爱的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这部小说塑造的简爱的形象是高贵的,困窘的环境改变不了她的高贵,艰难的命运也改变不了她的高贵。简在不幸中实现了自我超越,追求自由平等,实现了人生价值,而对于当代的女性,更应有自己的信念,为自己创造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英)著,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简•爱》.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_.4版.[2]彭凌丽《浅谈一个女人抗争的一生对《简爱》女权主义的思考》
[3]董菊.《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2_.03.[4]杨玲谭贤军.《<简•爱>中的宗教、社会等级和两性等级的分析》.《大众文艺》.[5] 刘伯香.“我就是我自己”——论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_(04)
第五篇:水浒传中女性形象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它集纳、吸收了民间传说与平话中水浒英雄的传奇故事,创造了梁山起义军主要英雄人物精彩的性格传记,广泛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复杂的生活面貌,塑造了林冲、鲁达、武松、李逵等一系列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和鲜明形象。它的韵味的确可谓品之不尽。例如: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它在历史上为何多次遭到查禁?宋江的招安路线该如何评价?水浒英雄的许多行为举止,尤其是他们动辄诉诸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该如何看待?难道所有的水浒英雄都不得不上梁山吗?水浒英雄到底是贼寇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压迫阶级?他们所谓的“义”和“忠”是可取的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南征方腊的举措?民间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之说,为什么?……..可以说,每当阅读一次,对以上诸多问题都会产生新的看法和感受。我想,作为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魅力也许恰恰就在这里。《水浒传》主题内涵的不一而足和百家争鸣的历史和现状,正是《水浒传》由一部小说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成一门被专门研究的学术的根本原因。在此,本人想简单地谈一谈该书对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问题。《水浒传》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她们大多都是美丽的,然她们全部又都是丑陋的,在我看来既美且丑是《水浒传》绝大多数女性形象共同的特点,而丑陋又是她们最主要的特点。根据作品的描写,她们的美似乎都是外在的,而她们的丑主要是内在的,可以说,作品中的主要女性都丑不忍睹!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另一半,对人类的繁衍、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塑造女性形象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是本人以为,从该书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来看,我们应当看到作者的主观思想对作品中的女性都赋予了原罪!可以说,她们之所以丑陋,是因为她们的性别。下面,我就这个主题重点分析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水浒传》女性人物分类的问题;第二是《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分析;第三,试谈一下作者如此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
一、《水浒传》女性人物分类的问题 《水浒传》的女性人物很多,主要的有:林娘子、潘金莲、潘巧云、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李师师、王婆、阎婆惜等。这些女性形象我认为可以分这么几类,第一类是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第二类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即二潘,一个是《水浒传》中最主要且最著名的女性形象潘金莲,还有一个是杨雄的妻子潘巧云。再就是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夫人贾氏。第三类是京城名妓李师师。第四类是《水浒传》里面描写的一个贞节的女性,林娘子。第五类就是面目可憎的王婆。此外还有其她一些女性形象,比如张督监家的丫鬟玉兰,还有那个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等等。在《水浒传》的描写中,这几类人物各自的分量,也就是做为一个艺术形象是不同的。当然,对《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分类的观点很多,比如徐江博士在CCTV-10《百家讲坛》栏目演讲时将她们分为三类,即第一类自然是梁山的三位女英雄;第二类是四个淫妇;第三类是贞节的女性形象林娘子。然而,面目可憎的王婆在《水浒传》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被塑造得非常真实而成功的女性形象;李师师尽管形象不太丰满,但在整个《水浒传》中,她出场的频率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是很有分量的。我以为,此二人情况特殊,应各为一类的好。因为,李师师做为京城名妓,她和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夫人完全是两回事,不能相提并论;而王婆,不但无外在之美,且其内心也极其丑陋肮脏。她对家长里短异乎寻常的热心、她对别人(尤其是对青年男女)心思过分的好奇和揣测、她对钱财的贪婪(如不断向西门庆加码索要)、她损人利己的品行、做牙婆的下贱本事和手段以及在作品中那“高超”、“精彩”的表演都使她与《水浒传》中的其他女性俨然有别。王婆灵魂的丑恶可以说,在《水浒传》所有的“坏女人”中是登峰造极的。她是一个非常真实、丰满、鲜明的艺术形象,是一个以那种方式牟利的社会闲人。作者将她塑造得很典型,所以完全有资格单列一类。
二、《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分析 《水浒传》中主要的女性形象都是美的,又都是丑的(王婆除外);美的是她们的花容月貌,而丑的那一面却情况各异。根据作品的描写来看,或品行、或感情、或职业、甚至是因为美貌本身所至。首先谈一谈最热门的人物和话题——潘金莲。潘金莲本是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金莲不肯依从,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妆奁,不要一文钱,白白地嫁于“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潘金莲的美貌和婚姻使清河县的浮浪子弟们感叹说:“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嘴里!”我们再通过武松的眼睛看看她。兄弟重逢后,武松来到哥哥家,“只见芦帘起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应道:大哥,怎地半早便归?……..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如果抛开作者描写的褒贬色彩偏向,我们不得不承认,潘金莲的确生得很是美貌动人。那么,她最后为什么堕落了?丑陋了呢?或者说潘金莲的美为何最终死亡了呢?我认为《水浒传》中许多女性的美的诞生本身就注定了她们的美的死亡!何以如此?罪恶的世道环境和作者的主观思想早就注定了她们的命运。对她们而言,出淤泥而不染,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之又难!她们的美丽一旦诞生,可以说,就是以死亡为目的的。我们从潘金莲之“宁嫁武大郎,也不从张大户”的选择上可以判断出她的基本品行,她还“颇识些礼数,又作的好针线,烧得好菜,”用她自己的话说,也是“响当当的婆娘!”;用今天的话来说,她也是既有本事又有自己活人的原则和理想的。很可惜,她被张大户残酷地惩罚式地嫁给了武大——如果潘金莲嫁的即便不是武松似的英雄俊男,哪怕是一个身材相貌正常的普通人,而不是“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一个侏儒,按潘金莲的基本品行分析,我想她不至于走上与西门庆私通,乃至于毒杀亲夫之路的。浮浪子弟们的骚扰罪不在她;世道的险恶不公、潘金莲的美貌动人和武大郎的弱小无助,都决定了兄弟重逢前他们夫妻坎坷的际遇。即便这样,她还是整天足不出户,与武大郎过着安生的日子。武松的出现唤醒了潘金莲沉睡的心灵,使她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命运的极大不幸;从而使她不断自觉地审视自己所得到的极不人道的婚姻家庭生活,并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寻求改变或者哪怕是一点点的补偿。潘金莲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武大)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得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是她在此后的时日里对武松问寒嘘暖,操持饮食,无微不至的伺候含有了别的心思,以至后来发展到多次挑逗武松。然则,武松自小没了爹娘,由哥哥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他视兄若父,与兄感情笃深;再加上武松是极重义气,名播江湖的打虎英雄。无论从个人情感、家庭伦理,还是社会道德而言,拒绝是他必然而唯一的抉择。且不要说是他的嫂嫂潘金莲了,哪怕是一个不相识的人的浑家,按照武松的性子,都是万难从命的。潘金莲尽管必然地遭到了武松的拒绝,但被唤醒了的心灵再也未能就此甘心。失落的痛苦从此开始咬噬她的内心,同时也使以后她的堕落成为可能。后来,武松因公事出差东京数月,王婆贪贿说风情,从中牵线,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西门庆跟潘金莲一段苟合之事。潘金莲的越轨行为本不至于丧了武大郎的命,但武大和郓歌一起捉奸,致使武大被西门庆一脚踢伤,这就完全改变了他们一干人命运的发展方向。在武大郎养病期间,王婆出了个最坏的主意,并在王婆和西门庆的操纵威吓下,潘金莲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毒杀了亲夫武大郎。我们也可以看到,潘金莲最初还是有追求的,而张大户的垂涎和报复、所嫁非人的不幸婚姻、心灵的觉醒和欲望的膨胀、外人的挑唆和威逼,终使她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渊。尽管武大郎说潘金莲“颇识些礼数”,但是一个使女出身的人,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的,也许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最终走向了毁灭。潘金莲的毁灭是美的毁灭,是古代女性以自己的方式抗争命运,反抗男权社会的一次挫败,客观上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吃人本性的一次大暴露,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其次,我们以扈三娘、孙二娘为例,分析一下《水浒传》里的女英雄形象。梁山上三位女英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扈三娘。因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武艺好生了得。但在《水浒传》中,对梁山三位女英雄的描写,虽然给扈三娘的笔墨最多,出场次数也最多,表现也最英雄,功劳也最大,却是一个被丑化了的很不成功的文学形象。为什么要这样说?扈三娘是毫无是非观念的。本来扈家庄和梁山已经结盟了,但是李逵把她一家全部杀光,只逃走了她的一个哥哥,结果扈三娘一点反应都没有。按理说,她和梁山有血海深仇的,可宋江让她嫁给王矮虎,她居然就答应了。同时,“一丈青”,自然个儿是特别地高,王矮虎又是特别地矮,而且王英人品又特别恶劣,但扈三娘居然就能跟他结合。这就是对她的形象丑化。另外,在整个水浒英雄的功劳中,扈三娘功劳显著。她阵前交锋,当场活捉敌将最多,一共三个,而且三将都是108将之数。林冲英雄盖世,也就捉了一将,扈三娘。但就这样的赫赫战功,排座次的时候她竟然居地煞星第23位,整体排名59位。而她活捉了的她那个不中用的丈夫王英却在她前边,居第58位;她阵前活捉的两位将军,郝思文,居第41位,彭玘居第43位,都比她高出许多位。梁山英雄排名是大有深意的,而对扈三娘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说明了什么呢?也许只能从作者的态度里找答案了。扈三娘的确长相美丽,武艺高强,战功赫赫。但作为一个文学形象,扈三娘却是个没有性格的哑美人。金圣叹批评《水浒传》说,该书写一百八人有一百八种性格。但对扈三娘除了概念化地介绍其长相、武艺和战功外,再没有作细致地刻画。她甚至是个哑美人,她上梁山之前跟上梁山之后只说过一句话,还没出声。那就是她跟王英对阵的时候,王英一看她漂亮,在马上就有点下作,所以扈三娘在抓他的时候就说了“这厮无理”四个字。从此以后,扈三娘一句话没说。她在水泊梁山上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只以宋江义妹的身份,可以说是下嫁王英。因为从人品、形象、武艺上,王英跟她都不匹配。女人一丈青,高个儿,漂亮;而男人王矮虎(王矮虎全名叫矮脚虎),他个儿低,主要是脚短,最丑。宋元人说的脚就是腿。再说,扈三娘的结局也是莫名其妙的,写得没有一点点英雄气。在征方腊这一战里,梁山好汉一共折了59位,战死59位。但是别人的战死都是正常的交战,当阵阵亡,中伏兵遇难,重伤不治而死,或者是被俘而杀。只有扈三娘夫妻死得莫名其妙。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做妖法的,郑魔君。王英是跟郑魔君做战,郑魔君使出妖法,王英一看云中有一个金甲神人,于是大惊失色,一不小心就被对方一刀砍于马下。扈三娘一看要给丈夫报仇,拍马冲上前去,被郑魔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镀金铜砖,砸在面门上,倒下马死去。为什么在阵亡的59位好汉里边,作者对57位的结局描写都是正常的战争死亡,而就他夫妻两个人是这样一种结局呢?莫名其妙。所以说,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墨浓彩,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她都是单薄的,可以说没有性格可言。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能征惯战,美貌佳人的符号而已。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态度。另外一位女英雄就是孙二娘。她是黑店老板娘,孟州道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绰号母夜叉。她的形象是什么样呢?在武松眼中,“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这是她的衣着。她的身体呢,“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倒过来的。孙二娘的丈夫武艺没她高强,而且这个店也不是姓张,而姓孙,为什么呢?因为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山夜叉孙元,在江湖上的前辈绿林中是有名的。所以我们就看到在菜园子张青跟孙二娘这样的关系里边,是以孙为主,以张为副。但是这个形象的作为,很难叫人接受。孙二娘开人肉铺子、卖人肉包子,曾害过许多客商的性命。武松、鲁智深都是在她图财害命的过程中认识的。她当年曾经用蒙汗药麻翻了一个和尚,这个和尚身材高大,也是一个英雄了得的人物。武松前后两次到十字坡,都看到孙二娘的黑店墙上挂了几张人皮,梁上吊了几条人腿。可以说,孙二娘是一个有见识的、娴熟于江湖黑道的、杀人不眨眼的女魔王。这样的“好汉”是起义的农民吗?她不仅是丑的,而且是恶的。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最后,再简单地说一说其他几个水浒女性。一个是林娘子。林娘子表面上看来被描写成了一个贞洁女性,而且长得十分美貌。而实际上,作者早就把她丑化了——她被描写成了“祸水”——是林冲不幸命运的唯一根源。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武艺盖世,社会地位不低。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于是厄运便连连落到了她丈夫林冲的头上。先是诱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野猪林险遭毒手;后是火烧草料场,被置之死地,逼上梁山……尽管林娘子主观上没有一丝的邪念,她是《水浒传》里唯一干净的女人,但是作为林冲的不幸遭遇的唯一起因,她的美招致家庭悲剧的诞生。这使她的形象在客观上被否定了!同时,作者的观点也很明显。可以说,叫人很不忍心看到的客观上实际存在的林娘子的“丑”是她的美本身导致的。再一个就是潘巧云。作品对她的描写也比较简单,只是概念化地把她写成了一个淫妇。至于她何以如此?作者并未作细致地刻画。她的淫荡,似乎只是为了让杨雄上梁山落草而设的局。潘巧云其实没有可杀之罪,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悲惨的结局。阎婆惜原本只想和宋江过一种相互斯守的小日子,由于宋江对她的存在持一种冷漠无视的态度,最后才导致她红杏出墙,命丧黄泉。总之,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水浒传》里的女性形象除了王婆外,都是非常单薄的,更加可惜的是整部作品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还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卢俊义的夫人贾氏,或者是贞节的女性,林娘子,她们大多数都生得美貌,但她们全部给读者感受到的实际形象或客观效果都是丑陋的,结局大都是非常悲惨的。这些美丽的女人在作品中的所作所为和人生悲剧,实际上否定了整个的中国古代女性!这是极其违背生活真实的,也是极其不公正的!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创作思想和态度应该受到批判!
三、作者如此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探析 为什么《水浒传》要如此塑造和安排这些女性形象呢?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由作者的思想局限所决定的。施耐庵(约1296—1330),元末明初小说家。字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属江苏)人,也有人说是钱塘人。关于施耐庵的生平记载,历史上可查到的资料很少,民间传说他曾参加过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施耐庵是在《宣和遗事》一书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了被金圣叹称之为“六大才子书”之一《水浒传》的。由于作者资料很少,我们缺少了探究水浒许多秘密的钥匙。但根据作者对女性的描写情况,我认为,处在改朝换代的大**中的施耐庵很可能由于家庭的不幸被女人伤害过,比如缺少母爱、被妻子背叛等等。这使他对女性产生了一种心理病态般的仇视和歧视。所以,水浒里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林娘子是祸水,一丈青无是非观,孙二娘是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母夜叉,顾大嫂成了杀人狂;二潘、阎惜、贾氏自不必说,就连张督监家的丫鬟玉兰也散逸着作者对女人浓厚的不信任感。她们要么是祸水,要么是妖魔,要么是淫妇或长舌妇,总而言之,就不是慈母、贤妻和好女儿。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安排先天性地充满了悲剧,那侏儒娶美女,巾帼嫁色狼等一系列古怪离奇的婚姻安排,教人不得不相信,她们之所以丑陋,是因为她们的性别。可以说,作品中的女性刚一登场,就已被赋予了原罪!——想一想,在那就连平头百姓也都非常注重家声名气的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作者甚至给累世官宦的河北玉麒麟也安排了一个毫无德行的夫人。这叫人如何相信?可以说,作品客观上透露的信息告诉我们,在如何对待女性上,施耐庵与《水浒传》里的张大户几乎有着相同的想法。作为同时代的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同样塑造了刘、关、张、赵、孔明、周瑜、孟德、孙权等无数英雄形象,但我们就未见一个被污蔑的女性——从貂禅到孙尚香,从汉宫太后到吴国太,她们都是那么的真实可亲——而《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思想主题和英雄主义气概,都是《水浒传》不可同日而语的。看来,即便是施耐庵生活的时代,并非所有的文人学者都持有他那样奇怪而落后的妇女观,鸿篇巨制更不一定非要以荼毒女性才能诞生!所以,“水浒”女性观的主因无疑是作者的主观思想在作祟。第二个原因,就是创作的需要。为了突出刻画武松这位古代英雄智、勇、力、义等一些美学特点,作者便设计了“打虎”、“杀嫂”、“斗杀西门庆” 等一些精彩篇章,也就根据需要塑造了潘金莲这么一个淫妇形象;为了让杨雄上梁山,又粗糙地突然地描写了一个符号般的潘巧云……人到中年、达官显贵的夫人贾氏被写成了与家仆私通的淫妇,可以说是最不具有生活真实性的了。然而,为了绝卢俊义落草的念想,还就这么安排了!可以说,为了梁山聚义,为了塑造“英雄”,施耐庵把《水浒传》中所有的女性就这么或深或浅(指人物塑造)地胡乱豁了出去。第三,《水浒传》集体创作的性质决定了书中带有浓厚的传统的、世俗的妇女观。施耐庵是在《宣和遗事》一书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了《水浒传》的,所以,群众的、剧作家的、说书艺人的世俗观念、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必然渗透其中。我们知道,从文化上说,信奉儒教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几千年来,妇女一直处于从属和附庸的地位,她们只被视为累赘、物品和工具。再加之由来已久的“女人祸水观”,更使她们遭到普遍地轻视和歧视。那么,文学作品中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拿女人设局是很可能的。在整个的明清小说创作中,“纣王亡国妲己担罪,幽王昏庸褒姒为祸”的观点和描写是非常普遍的。而《水浒传》对女性的歧视和污蔑尤甚!总之,《水浒传》的妇女观是非常落后的,它没有塑造出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水浒传》中的女性即便是被描写得美的一面,也是被阴险地用于功利目的,即为了反衬她们的丑和恶(同时反衬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而她们许多的丑和恶,很明显是被有意涂抹上去的。这些女性之所以遭到如此的厄运,主要因为她们的性别。性别使所有的水浒女性都被赋予了原罪,因此她们的命运也就全部惨不忍睹了。《水浒传》的妇女观应该被彻底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