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21-28695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2 08:36: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尹庄实验小学 张维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

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践行评价体系的研究实施方案

老坪石中心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成功教育从习惯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以有效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避免口号式、强压式的教育模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深思的问题。

从家庭环境看: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和附近街道,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使得家长的精力侧重于物质追求,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引导与监督;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程度又造成了对孩子的关心重在看成绩,而忽略了好习惯的养成;打工大潮衍生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在祖辈的宠爱或放纵下,更阻碍了好习惯的养成。从学校教育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缺乏系统的要求和内容;教育方式只停留在班会、队会、升旗仪式等集会上说教式的表面层次,缺少鼓励、榜样带来的激励与示范作用;对学生的监督只依靠值日教师和班主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延伸。

以上原因造成我校学生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文明礼仪和卫生习惯等方面时常出现各种违纪现象,在校在家表现不一致,即使在教育后也有较大的反复性。为了提升学生自制力,让学生

行为习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较全面的监督,快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提出践行“评价体系”的教育方式,把家长、教师、同学都参与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中来,用具体的评价细则来督促学生,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看。结合阶段性小结、班级评比、全校评比,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意义

(1)让学生正确认识良好习惯的准则与意义。通过学习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细则,结合“好习惯的养成”主题讲座,首先能让学生对“习惯”有一个较细、较深的认识,明白好习惯的意义,使学生从原来被动的接受教育、监督变为主动的自我控制和养成。其次,利用行为细则,可让学生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从而在生活、学习中的各方面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可端正思想,又能提高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

(2)增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力量。在学校、家庭的共同评价过程中,加强了家校的联系,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在方式方法上都能有较深的认识;反之,在家校的经常性合作中,又给了家长一个督促教师的平台,使教师不得随意对待学生、对待工作。践行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就无形中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力度,提高了教育水平和质量。

(3)培养学生公正、公平、大度的人生观。在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中,尤其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较严格或不公的评价,也或多或少地会在学生单纯的内心世界激起

不平、难过、愤怒、甚至嫉妒、报复的心理。但经过教师的讲解、引导以及反复的训练和使用评价细则,结合阶段性小结、树典型、找漏洞的教育形式,能较大程度地疏导形式心理,培养学生公正、公平、大度的健康心理。

(4)有效促近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运用评价体系,让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与评价,使学生在校、在家、课余、课内都能接受到评价,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较全面的监督,推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速度,有效地解决习惯养成的反复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习惯: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再次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叫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小学生习惯养成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课题研究内容只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

评价体系:评价是为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测,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判断。它有水平性评价(监控、比较)、发展性评价(激励、导向)

和选拔性评价(比较、典型)三种形式。评价体系则是为了在时间、空间上全面监督学生的行为表现,让教师、家长、学生都参与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的一个整体机制。它包括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方法、评价时间、评价作用、评价结果以及评价反思、评价改进、经验总结。

践行:指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运用、操作评价体系,以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行为习惯特征的研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本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家在校的习惯表现及其原因。

2.小学生行为习惯内容的研究。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项目、具体细化要求。

3.评价内容的研究。包括评价项目、细则、标准,评价的方式、具体要求、作用以及结果分析。

4.评价操作的研究。根据评价细则设计评价表,研究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方式以及课题理念的传达、讲解,对整个过程的监督、提醒、指导。

5.习惯养成成果的研究。研究评价体系的等级、阶段设计,小结各阶段的成果、得失、原因及改进措施,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小结各阶段工作,总结、提炼经验。

四、研究的对象及时间

对象:老坪石中心学校1——6年级学生

时间:2013年9月——2015年7月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深入学习小学生行为习惯特点和评价功能、意义,熟悉习惯与评价的分类、具体要求;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掌握小学生养成习惯的路径、方法和心理特征。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家长、班级统计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在家、在校的行为习惯表现,并按评价的具体项目分类,查找薄弱环节,分析原因。

3.行动验证法:根据方案,不断在评价过程中小结经验,结合实际中出现的漏洞调整策略,寻找最佳方法。

4.综合分析法:让家长、学生、教师参与评价,用具体的评价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并综合三方面的表现,不断改进方法,提高要求,加速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5.经验总结法:针对小学生在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小结经验,形成案例。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撰写研究总结。

六、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目标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完成对文献资料的学习、整理,制定课题方案。

2.调查学生在家、在校的行为习惯表现,包括举止文明习惯、尊

重他人习惯、勤俭节约习惯、遵守秩序习惯、勤于动手习惯、讲究卫生习惯、懂得感恩习惯等内容,分门别类以便有的放矢。

3.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各项具体要求,根据参与评价对象设计评价表,确定评价的操作过程。

4.做好专题讲座教育,让学生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2月)

1.组织家长、教师、学生认真学习评价体系的有关知识,明确评价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2.全面评价学生,监督学生,收集评价结果,统计分析,交流评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调整细节,积累经验,对比、提高。

第三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收集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小学品德课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有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所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可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12个教学班,学生550余人。大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监管。隔代抚养或者亲戚监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长期以来,我校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比如不懂文明礼仪,说脏话;经常说谎话;学习习惯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书写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难情绪较严重等。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生。

根据以上校情,我们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四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严格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重视常规管理,规范学生一言一行。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为使学生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们除了让学生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规范,行为守规范,争取“习惯之星”外,还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负责检查路队、课间秩序、仪表、卫生、两操等项目,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每个方面每学期一个月),按得分高低进行考核,小干部们以身作则,公正、公平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渐增强,也增强了大家的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寓习惯养成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师,一是要将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期教学计划,二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期末,撰写一份教育个案。环境文化重熏陶,潜移默化育良习。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习惯的隐形阵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营造习惯培养的物质环境。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如名人名言,挂图,校歌、校训,楼道“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提示语。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二是营造习惯培养的精神环境。

1)通过每周一“国旗下讲话”讲习惯养成的意义、方法,每周都有训练重点。2)各班利用班队课开展主题班会,同时总结前段时间习惯培养取得的成绩,布置本周训练要点。3)每学月评选一次“好习惯之星”,表彰在黑板报宣传栏上。4)每学期期末,评选校级“好习惯之星”进行表彰。家校联系,评价激励,多方联动促养成。

家长,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教育态度,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构建家校育人平台。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习惯培养意义,介绍习惯培养方法,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2)引导家长参与评价。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体验亲情”良好习惯养成活动。活动中,学校布置系列亲情作业,引导孩子经常性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们采取“上下联动勤督查”的方法,抓反复,反复抓。上,指学校层面的督查,持之以恒地开展常规教育活动;下,指班级、学生的监督自管,主要通过班级管理员的细化分工,引导学生自查互查。班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多个班级管理员,通过这种细化分工,孩子们在互相监督自管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题。在全社会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从简单的教授知识逐渐的向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变,从细微处入手,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为祖国作出贡献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教育;

正文: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叶圣陶老先生还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在学习上良好的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在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包括与同学相处融洽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尊重师长的习惯,不说脏话的习惯,主动帮助别人的习惯;在纪律方面良好的习惯包括遵守校规校纪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从细节入手的。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是从农村来的,而且在小学,我们作为教师,就要积极主动的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对我们的学生丧失信心,他们还是孩子,还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防微杜渐,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习惯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他人品质优劣的标准。家长和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先从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入手。在本学期我调入本学校,校领导安排我代一年级的数学,四月底由于学校人员的变动,校领导又让我接手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及班主任。接手这个班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干净整齐的交上来。但我发现学生的好多行为习惯较差,如:说话不注意,一出口就是脏话;行为不好,一出手就是到处乱扔。和同学说话不注意方式,常常同学与同学之间出现纠纷,甚至大打出手。鉴于此种情况,我积极贯彻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每天做到三声问候(早晨起床一声问候、中午回家一声问候、下午回家一声问候)、两个微笑(早晨出门一个微笑、中午出门一个微笑)。每周周末提醒学生回家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收拾自己的房间,洗自己的衣物等简单的劳动。在周一返校后,要求同学们汇报,说说自己在这两天内都做了些什么。同学们的反响特别激烈,纷纷说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的同学说,回家后帮父母到田间去劳动;还有的说帮妈妈做饭。听到这些,我很欣慰。特别是在现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中,竞争如此激烈,大浪淘沙,学生不可能在父母的庇护下度过一生,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生活本领,锻炼自己,以使自己能够为以后的生活生存下去。

二、映射其他行为习惯,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自从我校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以来,使许多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学生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在家里能主动的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等自理习惯,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不乱抛废弃物等环保习惯,学生上下楼梯的礼让习惯,学生经常说“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语言习惯,学生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的习惯,学生科学用眼的习惯,学生多观察,勤动脑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三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同学的监督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他们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如:我们班有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或是到老家种田。孩子都是有奶奶或爷爷带领,由于各辈的的差异,奶奶或爷爷带领的孩子比较受到娇惯,很多事都不去做,而且懒于动手。像王紫嫣同学,有奶奶带领,娇惯的使她

一些小事都懒怠去做,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经过学校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以来,她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父母的辛劳、奶奶生活的不易,自己开始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得到了奶奶的好评。并对老师说,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非常好,将大力支持学校将这项活动持久长远的开展下去。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及“日行一善”活动进社区,在社会上也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四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学校在教室设立了图书柜,在教学楼的小广场,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读书的场所,为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是发动同学们进行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

无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臵“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总结,而且在每周都对学生进行评比,评出本周的“日行一善”小天使,在年级值周总结的表彰会上,发奖状进行表彰鼓励。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善行小故事,激励再的同学也积极主动的去做一些小的善行事情,使活动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好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阶段主要是养成教育,小学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时期,低年级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应而我特别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现在做起,使孩子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