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组:郭金芳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应试教育引发的数学学习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教师及学生.由于过分注重升学率合格率,使得学习已成为巨大的压力,让人望而生畏,再之,数学课枯燥无味,学起来困难——这一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无兴趣。兴趣是人的特殊的心理机能,是人们发展智力索取知识,走向成功,进而达到理想境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决定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6
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体系,并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品质为宗旨,以学生认识、情感、技能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的构建与运用; 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3)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4)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5)合作技能的形成、熟练;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 6
(4)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教师的角色
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三、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教学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四、实施过程及一些成效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
/ 6
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我们这个课题是我们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首次进行的理论研究,我的课题是针对17、18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定具体实施研究计划。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每月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五、研究成果
1、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
/ 6
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2、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4、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 6
5、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总之,本学期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自已的学习兴趣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我也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
/ 6
第二篇:提高学习物理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学困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孩子们成长的内在动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上表现出困难、畏惧等各种各样行为及心理问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学困生是教师平时教学中难以回避的一个教学难题。无论什么样的班级里,无论哪门学科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给教师的教带来了一定的不和谐音符,给自己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本课题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和心理困境。通过研究,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师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可塑的,在一定的补救前提下,他们是可以转化“不良”现象的。
本课题研究重在帮助学困生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诱导,培养他们学习动机,重新唤起他们物理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物理学习主动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实际情况并能使学困生爱好物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困生,让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收获”,再到“乐于学习”,最后到“爱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培养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困生学习欲望。创设条件,促其参与,多为学困生搭建展示平台。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愿望的持久性。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座位的排列让中、好生与他们搭配,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困生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以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以我教的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1)资料文献法
收集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综合分析文献内容。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收集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2)行动研究法
对于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学习中只要有闪光点就适当的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部分学困生不爱动脑但爱动手,那就通过自己动手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单独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个案研究法 对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学困生在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撰写学困生教学策略、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拟定课题,完成课题立项申请,制定实施方案。
(2)深入实践了解学生,确定学困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尝试培养。(3)带着目的上课,注重成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课前课后严格按步骤执行,并及时进行总结。
(2)以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进步,进行阶段性小结,写出阶段性报告、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根据方案,进一步实施研究,并不断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实践活动材料,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的整理。(2)撰写专题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实践,我发现当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发生变化,当教学、学习环境上升,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将被大大激发与放大。对物理课堂教学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帮扶学困生。
1、初步找到了影响学困生物理“学困”的原因,并探索出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措施方法,它们是:培养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困生良好的物理习惯;培养认真的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
2、经过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学困生物理的学习兴趣的提高产生的效果:学困生对于物理的兴趣正逐步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在逐步增强。学困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增强对物理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了,物理成绩也就随着提高了。经过摸索与努力,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参与课堂的人数明显增多了,而且已不是偶然,可以肯定地说,学困生们已经形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了。原先从不积极发言的,现在能积极举手了;原先作业马虎的,现在作业干净整洁了;原先成绩不理想的,现在能考到合格了!
八、存在问题与实践启示
虽然研究学困生取得一定成绩,但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去研究比较单薄。学困生的出现不单是教学内部造成的,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多方面,如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家庭社会背景,身体与心理健康等内因和外因,促成了学困生的“诞生”。对于我校来说,由于学生家长对孩子习惯等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有许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看管,他们只有溺爱,却没有现代教育新理念新思维,从而使转化学困生的重任就落在教师一个人身上,这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使老师陷入孤军作战尴尬境地。要想从根本上转化一个学困生行为习惯,他需要老师、家长、社会三维一体共同长期的努力,方能见成效。
九、结束语
在学困生理论的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提高物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工作,使学生从“厌学”到“学有所获”再到“乐于学习”,最后摆脱学“困”,是我们每位物理老师所面临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在平时的工作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都给学困生以更多的温暖与关爱,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耐心与恒心做他们永久的朋友,从而让他们在温暖的怀抱中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学习成功的喜悦。愿所有学困生早日“脱贫致富”,成为祖国未来的苍天大树。
第三篇: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课题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人员:郝炳英 周维波 曲乃龙 刘锴
一、研究背景
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难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高,所以都不愿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师也感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所以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寻找一种良好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我校是一所非重点中学,导致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之近年来优秀生源不断的外流,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校年轻教师活泼、富有创新精神,中老年教师沉稳、富有经验优势,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治学生的情操场,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说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的课题。
2、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3、和学校教育相反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4、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
5、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研究的永恒的课题。本课题试图完善我数学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这一环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锻炼和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提升我校的“校本教研”水平。
三、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的创造、发展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必须体现出尊重和关爱,关注个体的促进和需求;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主体精神。
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原有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对象兴趣不高甚或反感,对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不感兴趣,那么,素质教育的实现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同时,社会的现实要求是对考入高一级学校学生的值(重点、名牌高中)与量(高中录取率)的不断提高,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中考成绩的前提。因此,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从教育教学新理念、社会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做法
1、注意情感因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生生互动。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中下生要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他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变单一的师生交往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全方位的立体交往。如在教学《分数有理数减法》一课时,教师先出示题目:一块布长9/10米,用去6/10米还剩多少米?引导学生列出版式,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后,一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这时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小组中的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想出得数后再举手。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弄懂?于是中、上等生为了小组能获胜,不厌其烦地为学困生讲解,全班同学的激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教师随意点名一个学困生回答。结果那个学困生竞会说出想法,学困生讲得好,该组的其他学生也为之高兴,因为他们小组获胜了。之后,由班上的学生点名学困生来回答,学困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悦明显写在他们的脸上。
2、开发、利用教材,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力求趋近的认识倾向,对学生有深厚兴趣的学生,能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能自觉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化难为易,转苦为乐的作用。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的学生,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满的学生成绩高出20%左右。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说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作为教师应该开发、利用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如教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平移、翻转、对折以及轴对称变换等方法来完成美丽图案的设计,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堂到了成功喜悦。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大的好处。
3、运用好教师的表情和语言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而这些又是与教师的课堂表情密不可分。根据所教年段的问卷调查统计,82%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最关注教师的表情。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认为课堂表情的运用技巧主要有:
1、亲切真诚的微笑表情;
2、热情自然的认真表情;
3、信任鼓励的眼目表情。对于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情感化,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一些常用语言,有些话虽然经常说,但仔细推敲起来,还真缺少了情感成分,如“看谁做得最快”、“我早就料到会出错”、“你这样解题不规范”等。
4、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难度较大,他们学习信心不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水平,不急于求成,从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1)、注意“主动”活用教材,消除两极分化
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新教材抛弃了一些偏难的概念、公式,如: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差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平面几何的证明难度等。对这些已省的难度大的知识,不应该再去挖掘、讲解。对于课本上较难的概念,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采用层层突破的方法,使大面积学生理解掌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这节课,概念较多,有单项式、多项式等有关概念共八个,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掌握这8个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下列步骤教学,分解教学难点:
(2)、转换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打击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新课标的练习设计应不仅具有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科学性,而且要针对信息量,思维量和深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例如:“反比例函数”作y=1/x 和y=-1/x 的图象时,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怎么作函数的图象?作函数图象时应突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能采用基本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列表格中的数值与图象,从中发现规律:函数y=1/x 和y=-1/x 的图象自变量取值相等时,函数值应为相反数,对于函数y=1/x的图象,自变量取值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也互为相反数,这说明了什么?可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实现了图象的和谐统一。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转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功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
(1)、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例如,学习公理“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一般乘火车路程约为1811米,也可以坐轮船航程约为1690米,还可以搭飞机,只有约1200米。学生仔细阅读后教师可引导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最短呢?”然后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发现并得出公理内容,进而启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教师构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2)、教会学生学会“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中。例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①学生动手练习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c(c>a)作△ABC,使∠C=90,一条直角边CB=a,斜边AB=c;②学生小组讨论思索:满足上述条件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唯一,还是形状大小唯一;③学组讨论思索:为什么对一般三形来说,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而当其中一边的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解除了困惑,认识了数学,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课间实施专项,分层练习测试,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不重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每节课中很少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即使检查,也是出几道认为学生应掌握的综合类题目,因此话多学生尽管听了一节课,也掌握了一部分内容,但在课堂测验或单元测验中却反应不出来。这样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现在从数学知识入手,把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分成几个过程,并对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测试。
(4)、课后制作数学错题集,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为了解决由于教师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数学学习障碍提出不能再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必须把学生当成和教师平等的人的设想,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数学错题集”,强化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意识,并给其参与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错题集卡的内容按评价内容可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两大部分,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和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6、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针对新教材注重生活体验的特点,从设计教学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应紧贴生活,从身边找素材,或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应该学会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帮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数学知识,也能够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数学,成为学生们的需要,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减轻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7、注重课堂总结的艺术
一个恰到好处的课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练升华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结尾设计:由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AB=CD,(2)AD=BC,(3)AB∥CD,(4)AD∥BC(5)∠BAD=∠BCD,(6)∠ABC=∠ADC,(7)AO=BO,(8)BO=CO 教师: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八条性质,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四边形满足(3)、(4)两条,就是平行四边形(定义),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一种猜想:是否一个四边形满足了上述八条中的任意两条,都可以判定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课后探究。
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的延伸,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探究,由于条件、结论的开放性,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或多或少能说出自己的组合方式,并进行有效的推理说明。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后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完成大部分猜想的证明,在这期间,学生体验了平行四边形判定依据的过程,更激起了学生对下一次学习数学的强烈渴望。
8、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这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与学习情感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五、课题效果分析
1、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开始喜欢数学。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具体表现在:
(1)、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2)、课余充满了数学气息。(3)、完成作业的浓厚气息。
2、促进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的理解
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枯燥、抽象的理论与个体形象的事物相联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1)、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使原先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简单、易懂,学生自然就学得认真,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2)、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许多学生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生活和数学是不相干的两码事。但通过此课题研究后,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的数学问题又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更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
3、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学生由原来的无备而来改变为预习后的有备而来,能跟随教学进度;随着数学错题集制作和随堂的专项,分层练习测试,学生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方向,时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数学成绩。
4、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学生的世界无边无垠,要教育孩子,还需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随时积累、更新、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使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课题组的所有老师无论是课题研究的本领还是课堂教学的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授课理念实现更新,课堂效益得到新突破。全体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变,主要表现在:一是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课堂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三是教师课堂授课艺术得到极大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交流者合作者,对学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堂的40分钟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40分钟。
六、思考与建议
学生的学习意志不强,存在反复性。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去解决。中差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我的记忆力不如别人”,“我的脑袋没别人灵活”等,往往产生自卑和畏难情绪,缩手缩脚,固步自封,他们经不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为培养学生学好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意志,虽然经常结合教学,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理想的教育,但总有学生反复。
课题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课堂,面对学生。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教学方式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越深入其中,就发现有更多的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当面对同样的材料,不同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差异巨大,如何拉近差距,减少学习障碍?怎样落实预习,复习的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每堂教学的吸引力?是我们还需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jy20140201
项目负责人:廖新元
参与人员名单:何云富、肖奎兴、左永胜
李成松、高昌明、杨通书
饶高琼、艾如青、邱瑞伦
孙维莲。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景阳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高效课堂是从学生出发的教育。从学生出发,也就是要从学生的权利、兴趣、基础、能力出发,变教中心为学中心,这个变化很耐人寻味,它的基本隐喻是:
1、捍卫学生学习的权利;
2、为学习提供一切必需的条件;
3、一切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的核心教育思想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它的目标和追求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建设未来!
1、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为终身学习提供心理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社会自然人在世界之林中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新的基础教育课改核心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个核心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必须以学生学习兴趣(广义)的激发和培养为前提。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当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能使其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兴趣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时,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被人强迫的事,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达到“乐学――学乐”境界。
2、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外在乐趣,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主动发展,就必须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好学、乐学、善学,激活学生思维,体验学习乐趣,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欲望(潜移默化)。
3、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智力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学习,它是一项高度智力化的脑力劳动,它要求学生同时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专心致志,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极大地提高。这种积极脑力劳动本身就是对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锻炼,并且,学习的积极性越高,主动性越强,大脑的使用频率和幅度也就越大,相应地学生智力的被开发程度也就越大。
4、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泛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广泛的学习兴趣会推动学生广泛地猎涉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从而使他们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潜移默化,融合百家,自成一家。既丰富了知识又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积极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开阔视野中,明辨是非,识别真假,分清美丑,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浓厚的兴趣会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广泛、积极、浓厚的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还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心理变得健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教育理念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的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这些教育理念的变化都充分说明了现代教育教学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兴趣、情感、信念的培养和激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二、概念界定
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成份。兴趣是人们从事或探究某种事务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源。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动力。它是在人的生活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满足各种需求而产生的。人的绝大多数动机都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动。无论是物质的需要或精神的需要,只要它以意向、愿望或理想的方式指向一定的对象,并激起人的活动时,就可构成活动的动机。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
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人们进行什么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心理活动要有效地进行,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觉醒水平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能量状态,它可以吸收、分析、判断、储存信息。这是心理活动的最起码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觉醒水平表明大脑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神经细胞则处抑制状态。这样,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就保持高度畅通,因而“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的传输达到最佳状态。从心理活动的视角看,这种最佳状态只有在兴趣浓厚,情绪热烈,聚精会神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在强迫、压制,程度不同的苦恼和烦燥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过信息的传输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因为上述干扰(紧迫感、苦恼、烦燥)必然会使神经细胞中应当抵制的部分变为兴奋,应当兴奋的部分则受到抑制。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要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需要较好的智力,还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以及顽强的毅力,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2、学习心理学理论
学生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遇事总好问个为什么?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积极主动参与并能获得心理感应。
快乐教育理论: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快乐。快乐是人与外界事物或与他人处于和谐境地,使人处于超然自由的状态。而快乐的情境常常伴生兴趣,兴趣使人产生接近或愿意接近事物(的情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愿望,从而又孪生快乐。也正因为这样,快乐为智慧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感背景。在实践中,一旦兴趣衰退趋势出现时,由兴趣引起的快乐情感状态对维持兴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维护、激活作用,用快乐的松懈活动解除兴趣集中带来的紧张,用快乐的向往提供兴趣再生和巩固的动力,而这种效应是一切学习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知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情感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学生兴趣、态度和自我观念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态度会防碍学生的学习。苏霍姆森斯基教育思想也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知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出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养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服务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六、实验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家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实验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现状与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本课题以个案分析和问卷分析为主,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七、研究过程
(一)通过调查找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方案、规章制度的制定,实验经费的预算与落实,确保课题实验研究正常开展。其次,我们实验教师每学期都要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实验活动,进行实验小结,并把它们纳入到教师考核中。
第三,我们从调查学情入手。确定6个班的36名学困生(学习失趣),长期跟踪调查他们的学习行为、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个人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学困”原因是受家庭影响的4人(父母在外打工靠寄读或是单亲家庭);受社会影响的5人(进网吧打游戏或打工也能挣钱思想影响);受智力因素影响的2人(生理障碍);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25人(想玩、不想学,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他们中间有兴趣特长的35人(这些兴趣特长都不稳定,不突出)。然后我们针对这36名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不良表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不良表现主要表现在:
1、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2、焦虑过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
3、注意力分散。学习动机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不惜花时间,常常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4、厌倦、冷漠的情绪。
5、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
6、学习无目标无计划。
(二)通过研究、归纳、总结得出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动机不纯的策略
实验教师主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与个案分析。(1)调查学生喜爱的学科,从学科的内容、性质上找途径。我们对全校1305名实验学生统计得出:喜欢语文学科占86%、数学82%、自然98%、社会90%、体育100%、音乐100%、美术100%、劳动98%,心教97%、活动课100%。
这组数据说明了:那些趣味性强、娱乐性大、活动性强的学科学生喜欢上;那些知识性强、思维密度大的学科,学生兴趣不太高。这就给我们课题组带来了探究的课题,如,如何让语文、数学、思品、社会等知识性强、思维密度大的学科,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艺术化(融合音乐、美术、艺术)、趣味化,才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
(2)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
通过类比,我们发现:那些活泼、宽厚、教法灵活、尊重学生、善于创新、责任心强的教师受学生欢迎;那些教法呆板、性情偏激、训斥学生、没有创新、表情麻木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精神,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主快乐和谐地学习生活,更要要求教师的行为更加规范、文明,素质更高,爱心更宽更广。在实践中,每学期,我们都要举行教学技能大比武、擂台赛,提高教学艺术,组织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评选学生心中最喜爱的教师,提高竞争。
(3)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观察、讨论研究、调查探讨等;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背诵记忆和练习,而对用以体验、切实感受等感悟类型的学法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倡导推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时间、空间和自由。
(4)调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 交流,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除去家庭背景和个体生理影响,我们发现学生在以下情境中,学得最好、最快、最轻松。
①学习兴趣浓厚时; ②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③教学内容用多种方式呈现时; ④遇到疑难问题又急于求解时;
⑤自己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重要意义时; ⑥能主动、自由参与学习活动时; ⑦能充分得到别人赞赏、信任时; ⑧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时; 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时; ⑩遇到自己喜爱的学科或老师时。
这次调查分析研究为第二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让学习兴趣走进课堂,构建“趣味学习“(趣在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保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立志教育,提高学习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要注意从正面人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讲述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建国初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层层封锁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受到期“四人帮”迫害时仍在祖国各地推广优选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国外的著名数学家欧拉一生完成论文著八百多篇,且很多是在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通过这些感人事迹的介绍,可培养学生努力攀登、勇于探索,使其树立远大志向,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兴趣之芽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参天大树。
2、热爱学生,密切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情感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切实际的讽刺挖苦学生,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向师性”,尤其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很难想象,学生会对厌恶的老师所教得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看来,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
3、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制造悬念
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着意把一些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激起情趣,使学生产生欲解不能,欲罢不舍的心态,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动机都积极地凝聚在一起,以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教学中,通过尝试让学生大胆猜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激发兴趣的效果。
(3)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感觉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面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兴趣。
(5)引起争议
利用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设计问题,引起对不同结论的争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最为有效,既能引起学生寻求真理的兴趣,又能对问题实质得以深刻的理解。
(6)制造矛盾
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这些问题能否起到揭示矛盾、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难度适当;新颖且有趣;富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不单单靠提问,它还可以是生动的讲解、美妙的实验、精练的板书、自然的手势、恰当的表情、直观化手段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等。
4、赏识激励,体验成功的快感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比如每次检测,凡是学生有进步我都进行表扬予以肯定,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同学更是给予了较多的表扬,此外,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次习题时,对某些综合性的习题都是先讲一两种解法后征集学生跌优秀解法,几学生的解法中有可取辶处,我当即予以肯定,同时表扬该同学的钻研精神,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特别是当基础差的同学一旦有了闪光点,我总是大加赞赏,这样学生的劳动得到承认,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2)故事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3)创设问题情景法
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4)教具法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6、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抓住最佳时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例如在教《春》一文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意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感受。首先根据课文的描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等迷人的录像画面,使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强烈的美感教育学生对春天的期盼和向往,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
(三)实践验证
课题组在调查分析的同时,又将我们所得到的结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分别在高一年级(1)班和(2)班进行了《再别康桥》一课的比较教学。在(1)班我们采用传统式教学,在(2)班则采用激趣探究式教学。结束后我们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查,(1)班的合格率在52﹪,(2)班在58﹪,教学效果相差不大,教师的辛苦程度大致相当,学生上课兴趣程度也相差不大。课题组成员又集中在一起议课,就激趣引题,自主探究、引导点拨,实验探究、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激励评价,引申探究、大胆开放、调整视角,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等方面提出建议,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并制作了课件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后在(4)班和(5)班再次进行了课堂教学效果比较,(4)班采用实验教学,(5)班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这次的比较结果很令人鼓舞,检测结果显示(4)班同学的合格率高达90﹪,远远高于(5)班的57﹪.(4)班同学课堂活跃程度、合作效率远远高于(5)班,教师教学也显得很轻松。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八、研究取得的成绩
1、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构建高效课堂,提高了教师为学生创造“乐学”环境的意识。
3、遵循初中生学习心理规律,把握学习兴趣基本特点,为学生学习服务。
4、探索了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实践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
5、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共收集论文28篇,论文发表8篇,论文获奖12篇,调查报告13份。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研究型的教师。
九、问题思考
在这两年的实验过程中,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有极大的提高,个人素质得到加强。为振兴我们景阳中学的教育事业,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习兴趣走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教改实验目标已初步完成。今后,我们还要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实践“兴趣课堂”,创建“快乐学习”。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家庭都有义务、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而此次调查,由于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调查的浓度还远远不够,有待今后进一步详细加以分析。
第二、如何从多方面入手,选择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值得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心理教育在乡镇教育中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教师有关心理教育专业知识水平?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等问题仍需迫切解决。
注:肖奎兴、李成松、杨通书三位老师曾于2012年12月到山东昌乐二中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及管理。
撰写:肖奎兴
第五篇:文言文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文言文更是古人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历经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化中的经典,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优秀民族文化。在如今的中学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更是占到了40%。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是每个学校和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要让文言文阅读教学提高效果,必须要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如何才能让学生爱文言文,那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感受到文言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操,美的人文思想。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初中语文组教师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此课题于2014年5月申请立项,2014年7月通过了汉滨区教研室审批,得以立项研究。经过系列实践活动,在这一年里,在区教研悉心指导下,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果,现在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做以下总结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继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作为中学生必须学好文言文。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现代语言相差甚远,所以,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其次,我校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一,文言文的底子更是薄,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学生处在学习文言文颇不感兴趣的困境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何才能让学生爱文言文,那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感受到文言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操,美的人文思想。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加之在现代语言环境中要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厌学文言文,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
目前我校采用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学生的兴趣性、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实施新课程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发展多样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倡导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信任的师生关系。注重以调动兴趣为中心,实现由学会文言文到会学文言文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结合我校学生阅读面狭窄,知识面窄的现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中学生有哪些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对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2、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切入点有哪些?
3、寻找出适合农村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一般路径。
4、怎样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来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5、如何有效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有效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6、总结提炼出学习文言文较好的实践经验。
2、课题研究内容:
对象:农村六到九年级-学生,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农村中学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获取信息较少,视野相对狭隘。
文言文:这里主要指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的中国古代的优秀文言文及教师推荐篇目。
兴趣培养:这里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导入、引导、巩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文言文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课题研究重点:
怎样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如何有效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有效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寻找出适合农村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一般路径。
三、确立课题的理论依据。
1.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她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而文言文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重要的实际使用价值,在一定意义来说,学好文言文,就能为学生学好国学打下良好基础。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开展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正是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文言文过程中激发灵感,培养国学语感。同时,借助文言经典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结合我校目前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教学状况,更急需要开展这样一个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1、主要思路:
(1)召开全组课题研究会,确定课题思路,学习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明确组员分工情况,各尽其职。
(3)全组讨论,形成初级阶段研究成果汇报总结,撰写开题报告。(4)讨论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分析,撰写问卷调查总结报告。
(5)将初期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组长和组员进行第一轮成果汇报课,教师撰写相应教学反思,组员进行讨论第二步汇报课类型。(6)进行第二轮成果汇报展示、实践、反思。
(7)开展系列的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文言文情景剧表演实践、文言文学后感征文活动展示活动。
(8)组员讨论,形成第二轮经验总结。
(9)各组员结合自己查阅资料、实践情况,撰写教学论文、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形成文本总结汇报资料。
(10)汇编材料,集结成册。
2、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新课改下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方式的内涵研究。
2、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发现。
3、调查研究法:设计问卷,对农村初中学生五文言文学习方式的选择进行现状调查。
4、经验总结法:针对调查结果,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
5、合作讨论法:组员之间,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小组讨论,形成文本材料。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5—2014.7)研究的准备阶段。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2014.9-2015.4)组织实施研究阶段。按计划实施研究,教师完 成阶段性调查分析报告,典型的教案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2015。3-2015.5)整理和分析有关实验资料,进行评估。
第四阶段(2015.4-2015.6)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研究。课 题负责人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
五、课题行动研究的过程及途径 课题组成员在对《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时,不但对文言文学科在学生中目前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而且还对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开始前,每位成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初步听课、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等。从而真实地了解我校中学生目前学习文言文的实际状况。我们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广泛深入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
课题《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还未立题、开题之前,我们就开始了有关课题研究的规划,首先就是加强对课题研究前的理论学习,我们全面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还请了学校优秀教师、区级优秀课题获得者丁礼伟、陈志武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和学习,如:课题研究应该着手的点,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等等。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开发教学资源。由于我校初中学生较少,七八九年级都是单班教学,完全不能开展平行班级之间的教学商讨研讨,那么我们就无法更好确立教学重难点等。针对这种实际现象,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交流,而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同课异构活动、优质展评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文言文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积极性。
3、积极商讨改革,借力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研究。借助于“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带动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给课堂注入新的学习活力和生气。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的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了预习的重要性,课堂更多的交给了学生,赋予了他们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团结协作,组内实行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六、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1.此次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对影响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得出了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切入点的基本理论和对文言文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促进了我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改革。自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因此充满了生动的局面,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情境,同时还开阔了学习方面的视野,拓展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知识面,尤其是我校八年级,也就是组长李锦存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2015年4月份恒口镇七八年级联考中,该班语文成绩名列恒口镇第一名。所在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成都更是空前高涨。在八年级学习第五六单元文言文时,学生们课前认真预习导学案,课上积极思考,积累,做批注,课上积极展示,课堂效率很高,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激发和提升。
2.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成效,在经过过课题研究以后,我们组成员的语文教学水平、文言文教学技巧有了较大程度提升和改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下对语文中的”老大难“——文言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也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真正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发展了学生在口语方面的特长,而且不断使学生学习语文、文言文的兴趣更加浓厚。
3.课题组成员的三位骨干老师(李锦存、陈平、李丽)在课题研究开始至今,他们紧紧围绕“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这一主题各自在自己所带的年级进行教学实践,一边实践一边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将自己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在每周星四的听课评课活动中,供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和探索,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课题组组长李锦存老师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段课中不断进行探索,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她纵观课题研究的全局,在她所带班级积极进行探索。在课题研究中她撰写了《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乐学”课堂》和《议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方法———创设情景、抓住机会、多样朗读》教学论文等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她在分析本校本班学生文言文学习基础和习惯的实际状况下,结合小组教学的特点切实做到了在课堂上多形式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进行文言文课堂教学。她不仅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归纳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枯燥的文言文知识学习,由此变得更富有生动性,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不但能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深厚,经常上课时候,不知不觉下课了,或者举手发言展示的学生太多老师无法公正给与机会的局面。分充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互互动式的教学理念,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得了到锻炼,也给老师提供了发现学生潜能的一个机会,更更好地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平台。
课题组成员李丽老师她所任学科主要是中学高端语文,在她不懈努力下,她撰写《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教研论文。运用她几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如《论语十则》、《桃花源记》等,准确表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良好途径,在她的教学中起到非常直观的作用。成员陈平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执教了汇报课《出师表》的观摩课,积极参与课后研讨,并形成了系列的文本资料。
学生的文言素质得到一定锻炼和展示。在有几堂成功案例课中,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对学过的文言文进行反思总结,写出了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学后札记。例如曹阳写的《智子疑邻》学后感、九年级史光桥同学写的《孟子》两章读后感。八年级罗小娥同学在游览中巴大峡谷后用文言文写的山水游记,在一定程度上,都展示了他们良好的文言素质。
七、在研究中有以下问题仍然值得继续探讨:
1、文言文教学中,读、背固然十分重要,那以此类推,是否文言文练笔、写作活动也应该有效进行?
2、在选编文言文课文时,能否在教材中补充更多的与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链接,让学生能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启发思考?
3、文言文教学中,究竟是“咬文嚼字”?还是“不求甚解”,重在广泛朗读积累?
4、相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将文言文作为单独一门学科开设?
5、文言文究竟怎么样与现实社会,实际利用接轨?不让其仅仅存在于课本当中? 以上几个问题是我们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
总之,在此次《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全组成员更坚定了课堂改革、教学教研活动、小组合作教学的信心。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更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地继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真正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敬请上级教育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