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周玉毛概小论文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21-58639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9 09:46: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周玉毛概小论文

毛概小论文

系部:物流信息系 班级:物信1111班 姓名:周 玉 小组:第八组 时间:2012.6.1 内容摘要:本论文由六名小组成员在李旭荟老师的指导下合力完成。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文化

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谐社会”历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史伯在议论周朝兴亡这一重大政治问题时,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著名论断。孔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其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差异。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始终能够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哲们的这些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史实现和谐社会的坚实物质基础;第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适应,其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第四,和谐社会的表现形式“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意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虽然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但是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五个符合: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求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符合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振兴中华民族,洗雪一百多年的殖民史给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发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社会发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三)符合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理念

近代史上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崛起。以英国为例,大英帝国——“月亮和太阳不落的帝国”,因为它的殖民地遍布地球一圈。它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最早的产业主要是毛纺业、呢绒,需要羊毛,对外实行“炮舰外交”疯狂的侵略、掠夺,对内搞圈地运动造成羊吃人的现象,在我国近代史上首先打开中华大门并第一个签订不平等条约就是英国侵略者;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俄罗斯,曾先后侵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内蒙古的面积(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给予我国灾难深重的是日本的全面侵华,八年抗战牺牲的人员和物力数量巨大。21世纪后半叶起,中国将成为世界大国。因为时代不同,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不可能走殖民主义老路,只能走和平崛起之路。构建和谐社会,亲和中国人民、亲和世界人民,呈现中华民族泱泱洒洒大气概,这是民族的理想、民族的光辉。

(四)符合民族文化传统

1、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大系有三:一是儒家、二是老子的道家、三是佛教。儒家理论主要的成就体现在《论语》、《中庸》,中庸之道,“和为贵”,“和”的要义是辩证法,是协调发展,平衡,不走极端,是和谐。老子的《道德经》被世界称誉为社会道德规范的典范。“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道,产生了世界万物,道就是自然规律,得道就是获得真理和道义,得道就是人的身心融合于自然万物,这是和谐对称的美。他的理想是小国寡民,社会和谐有序。佛教的依正不

二、天地轮回。教佛相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具有包容和平的理念。

2、古代吏治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在世界上最早实行相对的民主决策制度:即内阁代议制度,皇帝虽然总揽全局,议事制度由内阁(大司徒、大司马、宰相、丞相、总理大臣)组织内阁成员议事后奏请皇帝裁决。司法系统相互制约“三堂会审”:大理寺、宗人府、刑部一起审理,以示公正。这两项相对保障了朝廷决策的民主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封建社会充满黑暗、罪恶和人民大众的苦难。

3、民族风情、民间生活习俗

中国人的哲学观和人生观,注重家族、注重伦理、注重亲情、注重和解、注重社会生活的合群和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文人气息中有崇高的理想,“大同世界”,“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热爱和平,厌恶杀戮,崇尚和平、恬静的生活。饮食文化中的烹调、酒文化、茶文化,重友情,尚清谈,追求一种和谐相处的情趣。民间文艺体育运动也重在情趣,蔑视争斗,不推崇冒险,如国外的探险、绷极、过山车、拳击、斗牛、决斗、赛车等运动。

(五)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伐树木,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之肺”功能减弱,致使空气污染、水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一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要学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三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样抓下去,就一定能够积极地促进社会越来越和谐。

需要指出的是,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候,有许多问题是要深入探讨并加以注意的。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靠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一腿长、社会一腿短”的问题,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机地统一起来。因为,不讲发展的发展观绝不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不在发展的基础上求和谐不可能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上。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还是要牢记十六大报告中一句十分有影响力的话:“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将极大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强调,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要在全社会营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决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可以这样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提出的目标和口号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往往是欲速不达、群众不满;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则发展迅速、人民满意。只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开拓前进,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和社会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以安定有序为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诚信友爱为品质,以充满活力为状态,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以民主法制为保证。确实解决好现实社会中的医疗、上学、买房、就业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出版社2005年3月 第1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 编

《和谐社会研究·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1版 张国清/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1版 主编 李君如 副主编 严书翰 卢先福

第二篇:毛概论文(小编推荐)

我国虽然总体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资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此外,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因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

而当前,环境恶化已经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向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大量增加,环境质量逐步恶化。目前,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一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中国仅为燃煤造成的疾病就将支付3900亿美元的费用,占GDP的13。而之前当全社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入哈尔滨全市停水,这场因吉化公司爆炸引发松花江水体污染而导致的事件时,湖南冷水江市十多万市民也遭遇了类似的全城大停水。一化工厂储存池意外垮塌,废水流入资江,导致资水污染物严重超标,冷水江市被迫停止供水12个小时。与此同时,重庆开县天然气主管道发生爆炸,两万人紧急疏散。接连发生的三起事件,孤立看是个案,但把它们放在一个大背景下去观察,实际上是我们20多年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恶果。换言之,近期密集的环境事件,预示着我们为环境付出惨重代价的时刻到来。

在我的家乡,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引进了外来企业,建立了工业区。然而,他们却没有关注引进这些企业后,所带来的相应的环境问题:电镀厂的废水,废渣被偷偷地排入河流;冶炼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直接排到空气中;塑料厂生产完后的废弃模具直接堆放在垃圾场……这样所带来的后果是GDP增长的同时,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这种以消耗资源,破环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候:

一、节约用水,加强水污染防治:发展农业节水,推进雨水集蓄,建设节水灌溉饲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重点推进火电、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开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矿井水利用。加大“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对主要河流和湖泊排污的管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资源:抓好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利用。推进秸秆、禽畜粪便等循环利用;推进废纸、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和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对产能过剩而且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行业,要通过确定严格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较高的环境准入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效抑制产能的进一步扩张,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四、以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发展新能源: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尽快实现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转变。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五、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必要条件,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踊跃参与,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长久的和更好的发展。

第三篇:毛概论文(小编推荐)

2013大学生毛概论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东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晨 南京 211100)

【摘要】 本文叙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过程,以及我理解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同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偏离“实事求是”的若干表现,阐明了通过学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提升大学生素质及道德修养,形成严谨治学、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突出指出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意识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思想修养,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实现人生价值。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确立创新意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志向,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力求把自己塑造成知性,脚踏实地的人。【关键词】 “实事求是”

当代大学生

思想品德

实事求是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并在不同时期丰富和发展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是人们治学、工作、处世的基本要求。对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想修养,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实现人生价值。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内涵

“事实求是”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的一条思想路线,并且以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1929 年12 月,毛泽东同志在主持起草《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教育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并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1]。古田会议体现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重要原则。1930年5 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要到群众中去做实际调查[1]。后来,毛泽东通过《实践论》《矛盾论》系统批判了教条主义,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作了深入的哲学论证。至1941 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

2013大学生毛概论文

是提到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而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位领导人又在不同时期强调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并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赋予它新的含义,提出新的要求,深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使其更适应时代发展。

在我看来,“实事求是”的内涵主要指一种重实际、重考据的严谨的治学、求学态度,而不是简单的“客观真实”。我们更需要去注重的是“求是”,一种包含创新和追求真理精神的科学探求过程。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事实”,它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求是”的基础,只有我们去探求这些事物才能追寻到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所以说,“事实”、“求是”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二、“事实求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影响

1、通过学习实事求是,避免盲目攀比

当今社会崇尚物质享受,在校大学生也喜欢攀比。我们羡慕成功人士的成就,渴望出人头地、出类拔萃,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有些人在渴望成功的同时,也畏惧摸爬滚打的艰辛,我经常会在同学之间看到他们在看介绍成功之路的书籍,他们热衷于从书本上获得他人的成功之道,而不太重视通过实践来取得一手的经验。在我看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虽然必要,但毕竟无法代替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奋斗。企图通过捷径,随随便便获得成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经常有媒体报道大学生求财心切,不知辨别,上当受骗的事例。这都告诫我们: 缺乏尊重实践的科学意识是不可行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明白,成功之路千万条,我们可以借鉴但无法复制。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万事万物都具有独特的规律性。我们要成才要成长必须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去寻找自己合适的成功路线。

2、通过学习实事求是,避免诚信缺失

在大学校园里,各种诚信缺失的行为屡见不鲜,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学风浮躁的现象十分突出。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忽略掉了诚信,认为这些小事无关紧要,只要不被抓住就万事大吉。但相对而言,社会上能成功的大企业都是以诚信和优质闻名,当一个企业失掉了诚信,就如三鹿奶粉,它便失掉了客户也最终走向了终结。这也告诫我们:缺乏严谨和诚信的态度是不可行的。

邓小平曾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2]。可见,实事求是

2013大学生毛概论文

与真诚、踏实、诚信的品质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些优秀品质对我们大学生的成长影响重大。我们要求知求学必须根据实证,求索真相,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风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而并非应付考试,草草了事。

3、通过学习实事求是,做到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一类人,每天对未来抱有幻想,但又只生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他们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情况,因而会出现好高骛远或妄自菲薄的心理,无法制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或自惭形秽、自轻自贱,学习效果很不明显。还有些人每天读死书,等到毕业走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无法实地操作,没有办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这都是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表现。

我们知道“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偏离实际。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定位自己,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奋斗。“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重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统一,既要重视理论的学习,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不能忽略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大学阶段是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然而理论学习的意义在于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若是偏离了实际,脱离了对现实的关照,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而在大学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是要死记硬背理论,而是要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们要走到社会上去,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服务于社会的优秀品质。

三、“实事求是”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

通过学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在时代前列的党。这样的党,是值我们大学生信赖的。这一认知,会让我们大学生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从而确立坚定不移跟党走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通过学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能够使我们大学生确立自主创新的思维方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我们要将世界的普遍性和中国的特殊性联系起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国家兴旺发达竭尽全力。我们要富于创造性,不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而是直面现实,从中揭露矛盾,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2013大学生毛概论文

实践和新的发展。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其所包含的优秀品质对大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我们年轻人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虚度人生,形成严谨治学、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同时我们也要放眼世界,不断从学习中去积累深厚的理论知识,去开拓视野,提高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意识和增强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修订版 [2]毛泽东选集: 第1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 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4] 李春香.大学生实事求是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途径[J].高教研究.2006(8)[5] 刘爱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

第四篇:毛概小论文关于反腐

提纲

关于反腐问题

反腐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态要进行反腐败斗争,随后一系列官员的落马也让我们看到国家高层对于反腐败的决心!

首先我们要知道产生腐败的原因有哪些:①权利过于集中 ②制度流于形式 ③监督疲软缺乏 ④社会环境影响 ⑤人的贪欲放纵

其次应对这些原因应该从何下手,第一:就是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主义廉政法律体系,并且还要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法律条文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第二:要有一套健全的法律监督体制,这样才能保障监督的疲软缺乏;

第三:做好法治的宣传,让每一位都了解到廉政法律,这样便可形成一个连号的社会环境,不给腐败现象生存的空间,这样人的贪欲也会随之减弱,腐败现象也就能随之减少。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让依法治国成为惩治腐败的国家利器,实现制度腐败和法治腐败的突破 综上,可以看出反腐要依靠法律;

论文正文

腐败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期更容易出现。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也是腐败的多发期和群发期。反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地进行和推进,并且还要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的权利制约机制,依法对权力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以依法治国,这也是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会议,其目的就是让依法治国成为惩治腐败的国之利器,实现制度反腐、法治惩腐的突破。继此次会议之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25日在北京召开),就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精神如何在反腐领域进一步落实进行讲述。因此可见,反腐的重要性。

反腐败,既是一项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长期斗争”,又是一道影响政党合法性和体制优越性、考验治理智慧和治理能力的“必答题”。从腐败的生成机理看,体制机制的缺陷造成权力难受制约,是腐败滋生的主要原因。反对腐败的法律不足,惩治腐败的力量分散,制度建设上怠慢疏漏,也让惩治腐败停滞在了“割韭菜”阶段。因而,运用法治手段惩治和预防腐败,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基本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打掉了***、徐才厚、蒋洁敏等一大批老虎和苍蝇,遏制住了腐败上升的蔓延势头,破除了社会上流行的腐败潜规则,为反腐治本赢得了先机。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的利益格局尚未完全打破,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上的漏洞尚未全面补牢,反腐败越来越受到来自体制机制的束缚。可以说,两年多来的铁腕反腐、高压整风,已经到了反腐败由破到立、由治标到治本的关键转折期。早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总书记就曾强调,“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党中央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等高官腐败案件的公开审理,也表明了我们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循着这些思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完备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成为摆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面前的现实任务。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必然会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也会侵蚀我们的干部和党员队伍,甚至毁掉一些意志薄弱者。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现在的大案子很多,性质都很恶劣”。江泽民说:“腐败现象的蔓延,严重破坏了党和群众的联系,而且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我政权的借口。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他还说:“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而反腐败斗争又具有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求我们及时而有毅力去做这项工作。首先,反腐败斗争具有紧迫性。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保持清正廉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产生了官僚主义、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贪脏枉法、执法犯法、任人唯亲、裙带关系、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等腐败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就会使党变质、国变色,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毁于一旦。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丧失,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党内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根治,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要保证党不变质、国不变色,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惩治腐败。

其次,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惩治腐败斗争,不能搞一天两天,一日两日。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产生腐败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这就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从思想上看,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还会对我们一些党员和干部产生腐蚀作用。从制度上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可能被某些腐败分子用于谋取个人的私利。因此,清除腐败要通过长期的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这些都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最后,反腐败斗争具有艰巨性。惩治腐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但腐败是一个历史性的顽症,反腐败斗争必然要遇到腐败势力和分子的抵制和反抗。同时,腐败斗争涉及到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法律的诸多方面,由于它又是一个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开展有效的反腐败斗争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实践证明,反腐败不能通过“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往往出现大轰大嗡的情况,而且容易使腐败分子漏网或反腐败斗争扩大化的问题。因此,只要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轨道,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第五篇:毛概论文

论在“中国梦”引领下——当代大学生的强国梦想

论在“中国梦”引领下——当代

大学生的梦想

系别:城市艺术学院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班级:12级工业设计(2)班

小组:第二组

指导老师:郑建松

小组成员:毕生峰1208020204梁文婧1208020223

吴静1208020213熊倩倩1208020212苗玥1208020225张小雨1208020227赵雨菲1208020228白凯利1208020229于雪松1208020226李维夫1208020203完成时间:2014年5月5日

在“中国梦”引领下——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强国梦想

摘要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重任在肩,责

无旁贷。为了实现大国向强国的转型发展,我们同心同向、携手并肩,把科技智慧化为创新

力量,把爱国热情化为实干行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创新创造中国梦青年大学生实干创新富国强国复兴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一个大国崛起的使命,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源自一段漫长的屈辱的历史,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位中华儿女的期盼。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

起,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随之西方的坚船利炮的侵略给

中国带来一场灭顶之灾,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那段历史给我中华儿女心中免不了留下一份沉重,更多了一份豪情,一份期盼。

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为青年实践创新创造更

广阔的舞台,而广大青年也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

积累经验、取得成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揭示了创新创造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内

涵,创新是中国梦实现与飞翔的重要一翼。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

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创新的禀赋集中体现在青年身上,广大青年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在青年身上,涌动着创新的梦想、创新的冲劲、创新的勇气。广大青年用青春激情扛起时代创新的旗帜

创新创造需要广大青年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中国梦是崭新的梦,是远方的梦,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从满足现状的思维中突破出来,不怕碰壁,不怕困难,勇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

创新创造需要广大青年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创新创造就是要超越

因循守旧的思维,解放思想,和时代的脉搏和谐共振。创新的道路是艰难的,其

中必然有挫折和失败,有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

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

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只有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

能打开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找到更宏大的舞台,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创新创造需要青年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创造不是空想,而是

页 第

1要立足现实,在脚踏实地的本职工作中不断取得突破。小到个人科研的创新、工

作方法的创新,大到国家科技、文化等层面的创新,都是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

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创造,在挥洒汗水的青春中实现中国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因子,这是广大青年继承的财富和超越的起点。墨守成规、踯躅不前、僵化

教条不是青年人的选择。相反,为了自己的青春梦,为了中国梦,青年人要坚定

地选择创新与创造,选择以激扬的锐气、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态度,站在时代前

列。我们相信,广大青年必定会用创新创造呼应时代节拍,青年的创新创造必将

成为实现中国梦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承担了复兴中华,强大祖国的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古代先贤曾经写下: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

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

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渐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

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是中国梦的寄托者,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看当代青年,思

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作为中国梦的寄托者,当之无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共同为之努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继续“圆梦”,需

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开拓创新。青年是中国梦的助跑者。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

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次的科技创新活动镌刻着青年人的身影;成千上万支青

年社会实践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躬身践行,获取真知;数十万青年激扬文

字、干事创业,引领社会潮流、成就行业标杆;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上,洋溢

着令人欣慰、充满希望的精气神,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青年

是中国梦的成就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

青年是中国梦的成就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

史过程。青年朋友一定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担负

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一定要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切实掌握现

代文明和技术成果;一定要自觉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仅在于她的物质资源有多么雄厚,更在于她是否有强大的人才资源,是否能够具备创新精神,是否能够实现创新想法,从而给人们创造

新的生活方式,推进到一种新的生活状态,给这个国家社会创造更有价值的物质

经济精神财富。

中国梦,这是一个集体概念,并不特指单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而是大家共同

页 第

2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梦不能脱离单个个体而存在,它依靠那些有着梦想和实

干精神的青年人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国家之梦,反映国民之梦;个人之梦,融为

民族之梦。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 梦想一

脉相承,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青年是最容易盛产梦想的花季,也是最有条件把梦想付诸实践的时期。青年梦既是个人梦,也是强国

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朝气的民族,新时期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时代,所以年轻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新的活力,每一个中国人需要把个

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作为青

年更应如此。首先,我们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鼓足中国信心,努力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锻炼

增强本领,学好专业知识,带领同学们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其次,勇于

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陈旧的思想已经适应不了只要

广大青年胸怀理想,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最终实现民族复兴。明确个

人目标,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成就自身价值。只

要广大青年胸怀理想,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用‘两个百年’的目标

激励自己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

实践,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生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最

后,我们要有扎实端正的的学习生活态度、工作作风。总书记多次强调:

‚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青年是最容易盛产梦想的花季,也是最有条

件把梦想付诸实践的时期,同时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最具创新热情和

创造潜力,但是要用这种热情和潜力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依靠脚踏实地的实

干精神。最后,我想说:只有拥有自己梦想的青年,才会不断的进步;只有创造

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

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沿着这条复兴之路,为梦想努力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中国梦,我们曾经离它如

此之远,我们从未离它如此之近。

天已破晓,黑暗已然过去;旭日将升,光明前景渐现。冲锋号已经吹响,梦在不远处招手,让我们整装出发,昂首阔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发有为,用勤劳的双手和务实的汗水浇开“中国梦”之花,拥抱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N]。人民日报,2013-03-04(04).【2】梁启超,少年中国说[A].【3】冯克利。邓小平时代[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1.19、113-113.页 第 3

周玉毛概小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