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法学中央电大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C)。A.《国际劳动宪章》
B.《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C.《费城宣言》
D.《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会议》
2.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B)。A.《暂行工厂规则》B.《学徒健康与道德法》。C.《劳资关系法》D.《劳工仲裁条例》3.北洋政府于1923年公布了(B)。
A.《劳动立法原则》B.《暂行工厂规则》C.《劳动法案大纲》D.《劳动立法大纲》
4.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C)。A.工作B.生活C.劳动D.生产
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6.以下说法错误的有(C)。
A.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法律本身规定终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条件出现时自然失效
B.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颁布新的法规后而原有法规失效C.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旧法规长期闲置而无效D.劳动法可以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7.我国劳动法采(A)形式。A.成文法B.判例法
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D.判例法为辅,成文法为主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D)。A.《工会法》B.《合同法》C.《劳动法》D.《宪法》
9.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C)的未成年人。A.14周岁B.15周岁C.16周岁D.18周岁
10.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A)。A.健康检查B.劳动补贴C.设备更新D.知识教育
11.劳动者所享有的福利包括社会福利和(D)。A.国家福利B.个人福利C.家庭福利D.集体福利
1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C)。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D.劳动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13.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A)。A.用人单位B.事业单位C.企业D.团体
14.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C)。A.14周岁B.15周岁C.16周岁D.18周岁
15.(D)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A.14周岁B.15周岁C.16周岁D.18周岁
16.1900年,世界上最早的《劳动合同法》诞生在(B)。A.德国B.比利时C.波兰D.法国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D)。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D.书面劳动合同18.我国《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B)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A.5年B.10年C.15年D.20年
19.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A)。
A.用人单位B.劳动者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D.有过错的一方合同主体
20.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法定条款的是(D)。A.劳动报酬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C.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D.试用期条款
21.以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中,不属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A)。
A.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单方面拒绝续约B.过错性辞退C.非过错性辞退D.经济性裁员
22.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在集体协商中,职工民主推举的谈判代表,须得到(D)以上职工的同意。
A.五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三分之一D.半数
23.为防止集体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D)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A.2年B.3年C.4年D.5年
24.世界上最早出现集体协议的国家是(A)。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25.依照《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应当由(B)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进行审查。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
26.根据我国《劳动法》第35条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及于(D)。A.企业工会的全体会员
B.签订集体合同的职工代表C.参与合同讨论的企业职工
D.企业全体职工,包括没有参加工会的职工
27.《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要求,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备用金的数额不得低于(A)。
A.50万B.10万C.30万D.100万
28.下岗职工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原用人单位签订 “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藉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C)。A.1年B.2年C.3年D.5年
29.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B)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A.1年B.3年C.5年D.6年
30.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D)。A.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B.劳动繁重程度C.工作时间的长短D.劳动成果的多少
3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入是(A)。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入B.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的稿费
C.用人单位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D.用人单位发放的劳保工作服和劳保手套
32.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C)。A.政府高级公务员B.国务院聘请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C.企业的经营者D.企业高级技术人员33.在19世纪率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D)。A.美国B.日本C.英国D.新西兰
34.在下列情形中,仍然适用最低工资的情形是(D)。A.劳动者在工作时间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B.放长假和病休的人员C.下岗在企业内待业人员D.劳动者回家乡探亲期间
35.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实行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工时制度形式是(D)。
A.标准工时制B.计件工时制C.综合工时制D.不定时工时制
3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B)小时。
A.24B.36C.48D.72
37.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的具体长度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而定,但最短不得少于(A)。
A.半小时B.1小时C.2小时D. 3小时
38.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凡劳动者连续工作(A)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1年B.2年C.3年D.4年
39.《劳动法》第41条规定,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l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B)。A.2小时B.3小时C.4小时D.5小时
40.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劳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报告,最迟不得超过(B)。A.12小时B.24小时C.3天D.7天
41.如果劳动者未经培训即上岗从事特种行业工作而发生事故的,事故责任由(C)承担。
A.劳动行政管理部门B.劳动者
C.用人单位D.视具体情况由三方分担。
42.《劳动法》第61条规定:“对怀孕(D)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D
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43.《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B)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A.100天B.1周岁C.2周岁D.3周岁
44.《确定儿童受雇用于工业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第5号公约)是确定准予就业最低年龄的第一个国际公约,它颁布于(B)。A.1918年B.1919年C.1920年D.1921年
45.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的(B)。A.10%B.20%C.25%D.50%
46.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B)。A.用人单位B.职工
C.用人单位和职工D.专门的保险机构
47.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B)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A.10年B.15年C.20年D.25年
48.以下关于我国工会法律地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工会具有唯一性B.工会具有独立性
C.所有工会都具有法人资格D.工会经费具有独立性
49.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B)通过。A.三分之一以上B.半数以上
C.三分之二以上D.五分之三以上
50.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了(B)。A.约定责任优先的原则B.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C.客观责任优先的原则D.严格责任优先的原则
51.根据《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不属于劳动监察范围的有(D)。
A.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B.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D.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52.对于阻挠、刁难、殴打劳动监察员、妨碍监察公务等情况,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责任人员进行(C)。A.警告B.罚款C.行政处分D.拘留
53.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以分为(B).A.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B.合同争议与法律争议C.社会争议与经济争议D.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54.调解委员会主任由(B)担任。
A.职工代表B.企业工会代表C.企业代表D.企业法定代表人
55.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A)承担举证责任。A.用人单位B.劳动者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D.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
1.公约和建议书的主要区别为(AC)。A.公约需被会员国批准
B.公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C.建议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D.建议书需被会员国批准
E.公约属于国际法范畴,而建议书属于国内法范畴2.初期劳动法的特点是(ABD)。A.多数是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B.适用范围很小
C.有较多的监督条款、责任条款D.一般缺少监督条款、责任条款E.适用范围较广
3.区分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并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因素有(ABC)。A.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B.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C.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D.这些关系不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E.这些关系与劳动关系有逻辑联系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E)。
A.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B.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C.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D.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有统一的经济利益E.劳动关系发生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5.劳动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是(BD)。A.对劳动合同进行审查B.劳动管理机构的设置C.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D.劳动管理机构的职权E.对劳动争议进行审判
6.以下哪些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ABC)。A.社会救济
B.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C.军人优抚D.劳动争议E.集体合同争议
7.在我国,《劳动法》和《工会法》均确认了(BD)制度。A.集体罢工B.集体合同C.失业保险D.集体协商E.集体仲裁
8.由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具有(CE),因而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劳动法基本原则对某些劳动关系做出解释,从而解决实际存在的而法律又未明文规定的实际问题。A.细节性B.微观性C.抽象性D.具体性E.概括性
9.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之间的关系是(ABCE)。A.前者在效力层次上比后者高
B.劳动法基本原则是在劳动法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劳动法法典和其他单行劳动法规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C.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仅适用于劳动法的某个方面D.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也适用于劳动法的各个方面E.劳动法的具体原则必须符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0.劳动者个人的权益有(ABCDE)。A.劳动就业权B.报酬请求权C.休息休假权D.自主择业权E.劳动安全权
11.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划分,劳动法律关系可分为(BC)。A.工人劳动法律关系B.本单位劳动法律关系C.兼职单位劳动法律关系D.技术人员劳动法律关系E.集体劳动法律关系
12.按照行为人所处的地位和实施行为的目的、性质和职责划分,行为可以分为(ABCD)。
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行政管理行为C.劳动仲裁行为D.劳动司法行为E.违法行为
13.以下哪些法律事实会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ABDE)。A.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B.劳动者死亡
C.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变更D.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E.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14.劳动法律关系,是由以下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ABC)。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C.劳动法律关系内容D.劳动法律行为E.劳动法律事件
15.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CDE)。A.书面劳动合同B.城镇职工劳动合同C.录用合同D.聘用合同E.借用合同
1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法定条款包括(ABCDE)。
A.劳动合同期限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C.劳动纪律和工作内容D.合同终止的条件E.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17.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致使劳动合同自行终止的情形包括(ABCDE)。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B.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C.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的D.劳动者退休、退职的E.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18.除《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和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外,根据《劳动法》第2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BCDE)。
A.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已经满10年
B.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C.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E.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9.根据《劳动法》第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ABC)。A.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C.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D.用人单位的条件低于同行业其他单位的待遇E.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量不足
20.目前在我国现阶段,能够作为集体协商谈判主体的有(ABC)。A.用人单位工会代表B.用人单位职工代表
C.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代表D.数个用人单位的联合代表E.行业或者企业组织的代表21.按照集体合同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集体合同划分为(ABCE)。A.企业集体合同B.行业(产业)集体合同C.区域集体合同D.一揽子集体合同E.国家集体合同
22.根据《劳动法》第33条和《集体合同规定》第6条的规定,劳动集体合同应当包括的条款有(ABCDE)。A.劳动报酬与工作时间B.休息休假与保险福利C.劳动安全与卫生
D.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协商程序E.双方履行集体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23.从法律的角度把握劳动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
A.劳动是一种自愿劳动,而不是强迫劳动B.劳动是一种社会劳动,而不是家庭劳动C.劳动是一种有报酬的劳动,而不是义务劳动
D.劳动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劳动,而不是无保障的劳动E.劳动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24.下列论述中,符合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的有(ABCDE)。A.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B.劳动就业的主体仅需要具备劳动权利能力C.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D.劳动就业必须是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E.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25.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劳动部的规定,下岗职工的特征主要有(ACD)。A.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而下岗B.原用人单位已经破产倒闭
C.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D.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E.在社会上已经另谋职业
26.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工资形式具体包括(ABCD)。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C.奖金D.津贴E.抚恤金
27.我国相关的劳动法规规定,属于计时工资制度包含的形式有(BDE)。A.年工资制B.月工资制C.周工资制D.日工资制E.小时工资制
28.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的规定,劳动者不属于工资范围的劳动收入包括(ABCDE)。A.丧葬抚恤救济费B.计划生育补贴C.劳动保护费用
D.稿费、讲课费和翻译费
E.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
29.随着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目前试行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主要有(ABCDE)。
A.工资指导线制度B.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C.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D.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E.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度
30.根据我国有关劳动法的规定,适用最低工资制度的主体包括(BD)。A.农民B.乡镇企业的职工C.军人D.残疾劳动者E.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工
31.在最低工资的计算过程中,不得作为职工的最低工资进行计算的收入有(CDE)。
A.职工按照工作数量或劳动进度获得的工资B.职工的奖金C.加班加点工资
D.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E.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32.劳动法上的工作时间包括(ABCDE)。
A.生产或工作前从事必要的准备和工作结束时的整理时间B.因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的等待工作任务的时间
C.参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并有法定义务性质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时间D.连续性有害于健康工作的间隙时间
E.女职工哺乳的往返途中时间、孕期检查时间以及未成年人工作中适当的工间休息时间
33.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缩短工时制在现阶段的主要适用范围包括(ABCE)。
A.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和过度紧张的体力劳动职工B.从事夜班工作的职工
C.哺乳未满12个月婴儿的女职工
D.工资收入低于国家最低收入标准的职工E.16岁至18岁的未成年劳动者
34.根据劳动部《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的规定,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有(ABCDE)。A.实行计件工作的人员B.出租汽车司机
C.企业高级管理人员D.外勤人员E.推销人员
35.我国现行的工时制度形式有(ABCDE)。A.标准工时制B.计件工时制C.缩短工时制D.综合工时制E.不定时工时制36.根据1991年5月10日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及1991年7月25日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有关问题的解释,伤亡事故分为(ABCE)。
A.轻伤事故B.重伤事故
C.死亡事故D.轻微死亡事故E.重大死亡事故
37.我国有关矿山企业劳动安全方面的技术法律规范主要包括(ABCD)。A.矿山设计与建设的安全规范B.矿山开采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
C.矿山设备仪器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D.作业场所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E.电器设备方面的安全技术规定
38.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下列要求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ACD)。A.安排工作岗位之前B.工作满半年C.工作满一年
D.年满18周岁,距前次的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E.年满18周岁,距前次的体检时间已超过一年
39.根据《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企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经过教育或行政处分无效的职工,可以辞退(ABCDE)。A.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影响生产、工作秩序的B.违反操作规程,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C.贪污、盗窃、赌博、营私舞弊,不够刑事处分的D.服务态度很差,经常与顾客吵架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E.无理取闹、打架斗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40.《企业职工奖励条例》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职工应当由企业给予奖励,这些条件具体包括(ABCDE)。
A.在完成生产任务或者工作任务、提高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节约国家资财和能源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B.在生产、科学研究、工艺设计、产品设计、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有发明、技术改进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重大成果或者显著成绩
C.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对国家贡献较大的D.保护公共财产,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E.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对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维持社会治安有显著功绩的41.按照1993年实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的要求,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包括(BCDE)。A.建立证券基金进行证券投资B.银行定期存款C.购买国库券
D.购买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
E.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
42.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第10条的规定,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支出项目包括有(ABCDE)。A.失业保险金
B.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C.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D.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E.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43.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工会的法律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D)。
A.工会的唯一性,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B.工会的独立性,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依据《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C.全国所有的工会组织都具有法人资格
D.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E.工人可以自由组织各类工会组织
44.在各国工会立法的实践中,职工民主管理与民主参与的形式主要包括(ABCD)。
A.机构参与B.个人参与C.岗位参与D.代表参与E.政府干预
45.在我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应当严格执行劳动法问题的批复》,无过错责任原则只适用于用人单位对(AE)的民事赔偿中。A.工伤B.违反劳动合同
C.违反社会保险法规D.非法招用童工E.职业病
46.对于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处理形式有(BDE)。A.警告B.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D.责令改正E.吊销营业执照
47.有权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的主体包括(ABC)。A.劳动行政部门B.工商行政部门C.公安机关D.工会E.人民法院
48.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监察机构及劳动监察员享有的权利包括(ACDE)。
A.检查权B.检举权C.调查权D.建议权E.处分权
49.仲裁裁决书送达的方式包括(ABCDE)。A.直接送达B.留置送达C.委托送达D.邮寄送达E.公告送达
50.下列文书中,可以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有(CDE)。A.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协议B.基层调解协议C.仲裁调解协议D.仲裁裁决E.法院判决
五、简答题
1.简述19世纪下半叶劳动法产生的原因。见教材第4页2.简述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见教材第21页3.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见教材第21页4.简述劳动关系的种类有哪些?见教材第22页
5.试列举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主要有哪些?见教材第23页6.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见教材第30页7.简述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见教材第31页8.简述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见教材第31页9.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见教材第33页
10.简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有哪些?见教材第39页11.简述劳动者个人的权利有哪些?见教材第43页12.简述劳动者集体的权利有哪些?见教材第48页13.简述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有哪些?见教材第50页
14.简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见教材第62页15.简述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见教材第75页
16.简述劳动合同的成立与劳动合同的生效的联系与区别。见教材第85-86页17.简述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有哪些?见教材第89页18.简述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见教材第118页
19.简述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有哪些?见教材第124页20.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见教材第138页
21.简述劳动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142-145页22.简述特殊群体包括哪些人?见教材第146页
23.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原则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什么?见教材第176页
24.简述我国工资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见教材第192-194页25.在我国缩短工时制的适用范围。见教材第207页
25.劳动者的休息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见教材第209页26.简述休息时间的种类。见教材第209-212页
27.国家关于职工探亲假都有哪些具体规定?见教材第210-211页28.简述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特征。见教材第221页29.简述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特征。见教材第229页
30.简述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制度的特点。见教材第255页31.简述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的意义。见教材第255页32.简述我国职业纪律的基本特征。见教材第268页
33.简述我国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见教材第273页34.简述职业纪律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275页35.简述社会保险的涵义。见教材第283页36.简述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见教材第287页37.简述失业保险的基本特点。见教材第298页
38.简述工伤保险制度的特点和作用。见教材第304、305页39.简述职工福利的特征。见教材第318页
40.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见教材第319页41.简述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见教材第336-339页42.简述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作用。见教材第345页43.简述劳动法中行政处罚的几种形式。见教材第359页
44.简述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的特殊性。见教材第361页45.简述劳动监察的基本属性。见教材第379页
46.简述群众监督的形式和主要特点。见教材第388-389页47.一般性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见教材第389页
48.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意义。见教材第401-402页48.简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范围。见教材第406页
49.比较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与仲裁和诉讼中的调解的异同。见教材第411页50.简述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有哪些?见教材第414-418页
六、论述题
1.试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见教材第21页2.试述劳动关系的特征。见教材第22页3.试述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见教材第24页
4.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见教材第30页
5.根据各项劳动法律制度,试述劳动法体系。见教材第32页6.试述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见教材第38页
7.试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42-43页8.谈谈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见教材第63页
9.谈谈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见教材第64页10.试述履行劳动合同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见教材第94页
11.试述劳动合同终止和劳动合同解除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96-101页12.试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见教材第119页13.试比较职业培训与普通教育的异同。见教材第152页
14.试述我国目前的职业培训包括的具体形式。见教材第155-156页15.试述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职工的区别。见教材第165-166页
16.如何理解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工资分配的按劳分配原则。见教材第175页17.试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论述工作时间的显著特点。见教材第201页18.试述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见教材第204-205页
19.试述我国的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见教材第243-244页20.试述职业纪律的调整范围。见教材第269页
21.试述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联系与区别。见教材第273页22.试述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见教材第284页
23.试述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见教材第285页24.试述社会保险法律调整的原则。见教材第288页
25.试述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的区别。见教材第286页26.试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共同点和区别。见教材第284页27.试述工会的性质。见教材第335页
28.试述工会的法律地位。见教材第336页
29.试述我国目前职工民主管理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见教材第349页
页
30.试述违反劳动法责任的归责原则。见教材第357-358页 31.试述劳动监察机构及劳动监察员的职权。见教材第383页
32.试比较劳动监察与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之间的区别。见教材第38633.试述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见教材第401页 34.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见教材第403-404页
第二篇:202_中央电大劳动法学作业答案
202_中央电大劳动法学作业答案
作业1
(1)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民法上的加工承揽关系,加工承揽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2)吴某不能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因为其与加工厂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签订的不是劳动合同,而是普通的民事合同,故工艺厂单方面解除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吴某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作业2
期中小论文范文
论劳动法的概念与功能
一、劳动法的概念探析
劳动法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在外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学中,德国的学者和专家认为劳动法是与劳动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与雇佣劳动相关的全部法律原则和规则,大致和工业法相同。它规定的是雇佣合同和劳动或工业关系法律方面的问题。”史尚宽在其《劳动法原论》中把劳动法定义为“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日本劳动法是调整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种雇佣关系在日本经济学中被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受雇主雇用,并在其指挥下从事劳动者的被动性劳动关系。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实际上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而下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关于劳动法概念,我们要明确几点:第一,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第二,劳动法与民法理关系密切,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它与工厂立法亦有密切联系,它也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来的。第三,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国立的法律部门。
二、劳动法的功能
1、协调功能。劳动法的调整方法不同于民法的私人主体意思自治,也不同于传统劳动法的行政指令管理,它是国家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在调整重心上平等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突出重点保护;在权利义务的设定上通过立法确立基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加以具体化来实现;在责任追究上综合采用民事、行政、刑事三种责任模式,强化对职业劳动关系的保护。劳动法的发展历史展现的就是国家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三方不断博弈、妥协的过程。劳动法诞生于人类社会完成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19世纪初叶,在此之前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各国曾制定了很多劳动法规,但这种劳动法规不是为了保护劳动者,而是迫使劳动者进入工厂成为廉价劳动力,并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从而使资本获取高额利润。随着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逐渐开展了有组织的运动并组成工会,这也就形成了社会力量。工人的斗争,社会力量的作用使资本家妥协,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开始积极地进行立法,并以英国1802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为开端,诞生了劳动法。至今,三方力量的平衡与协调构成一国劳动法发挥作用的基础。劳动法的调整方式在现行立法上首先表现为劳动基准,即法律许可的对劳动者的最低保障标准,如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等。在劳动基准的基础上,通过劳动者组织(一般是工会)与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劳动合同,在法定基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劳动者的保护水平。为使劳资关系平衡,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违反上述法定基准或合同约定要承担民事责任,严重的要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这也是国家力量介入劳动关系的表现,从而协调了劳资关系。
2、解雇保护功能。雇佣契约向劳动契约转向之前,基本上将这类契约视为私法上的一类契
约,对于雇佣契约纠纷之处理,司法程序中契约当事人地位平等,缔约、解约,乃至违约,皆以一般契约关系处理。产业雇用的发展使劳动契约制度与理念逐渐形成。面对劳动契约一方之劳动者,其弱势地位决定许多倾斜性的法律对其予以特殊保护。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无制定解雇保护法律的任何动议,如果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现实看,既有制定此类法律的必要,也有此类法律出台后负面影响较大的担忧。一方面,我们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期限相对地延长,保持劳动者相对的职业稳定感;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至退休而失去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活力,同时,还担心部分劳动者职业稳定期过长,另一部分劳动者失业期随之延长。因此,出台这样的法律时机尚不成熟。在此情形下,《劳动合同法》在发挥契约法功能的同时,也在发挥其解雇保护功能。通过规制劳动合同短期化、使劳动合同期限适当延长,尽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须符合法定情形,构建经济补偿金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劳动合同法》发挥了其解雇保护功能,使一般民众即可理解。对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而言,劳动者解约相对宽松,用人单位解约则“障碍”不少。这就是中国《劳动合同法》所发挥的解雇保护功能。
3、维权功能。法的功能,亦称法的作用或法的职能,一般是指法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所要达到的效果或实现的目标。当法被创制为规范性文件时,法的功能往往体现在该法的立法目的上。因此,分析一部法律的功能,首当其冲应当分析该法的立法目的。我国劳动法侧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功能首先体现在立法目的,比如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的三个立法目的,即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首要价值取向。我国目前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客观上需要有劳动法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一方是现代化的企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是劳动者,以分散的个体出现,而且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通常供大于求,又由于劳动与劳动报酬对于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导致劳动关系双方事实上的非均衡性,使劳动者在市场活动中容易受到伤害。劳动者永远是弱者,法律的功能应当是维护公平,体现社会正义,因此劳动法应当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功能。
作业3
一.选择选择题
.1.C2.A3.D4.A5.B6.D7.B8.D 9.D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CD3.ABCD4.ABCD5.CD6.AD7.ABC8.ABCD9.ABD
10.ABCD
三名词解释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职业安全卫生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劳动法是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的,它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劳动法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这些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
(2)它有特定的主体。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之间的主体关系是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
(3)劳动法具有独特的任务和作用,即保护劳动者;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劳动制度。
(4)劳动法具有独特的完整体系。其体系包括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法律责任等等。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所不能包容的。
综上所述,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简述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遣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的招收和使用发生了分离,即招工和用工的分离。传统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导下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用人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遣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派遣到另一个用人单位,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出现了所谓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情况。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区别
第一,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故又称为团体协约。
第二,目的不同。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即在其效力范围内协调劳动关系。
第三,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一般包括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集体合同以集团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可能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可能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个方面,即签订专项集团合同(如工资集团合同)。第四,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并且集团合同的效力大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当个人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标准低于集体合同规定时,以集团合同规定的标准为准。
第五,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一般各国采用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劳动法》第84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
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六.案例分析题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并且其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而本案中,劳动者李某已经工作满1年,其工作地点与配偶的居住地不在一地、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因此符合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李某在几次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都未获单位同意,于是李某擅自出走,使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影响。企业给予李某行政警告纪律处分,并扣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探亲往返路费不予报销的决定。
首先,本案的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范围,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本案中企业不给予职工探亲假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并且应该承担李某探亲假往返路费。而李某擅自出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的行为是不对的。
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第一,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
第二,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
第三,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
(1)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发给工资。
(2)探亲路费的承担。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B4.D5.A 6.C7.A8.C9.C10.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3.ABCD 4.AC5.ABCD6.BCD7.ABD8.ABCD9.CD10.ACD
三.名词解释题
1.就业服务国家和社会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有机结合的一种社会服务。目的在于帮助解决失业、待业等社会问题。
2.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3.特殊群体劳动保护主要是指国家包括对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的政策扶持和保护
4.集体协商又称集体谈判,是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其特点:①集体协商代表的身份和人数对等;②集体协商双方代表的法律地位平等;③集体协商是公开、公平、平等的协商;④集体协商是和平协商;⑤集体协商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协商。
5.劳动法监察检查是指依法享有监察检查权的机构 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 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1)、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2)、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以强制性规范为主。
3)、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五.论述题
试述社会保障与商业人身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劳动者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主要是以保障社会安全为目的,具有物质帮助性和非营利性质;而人身保险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它由专门的经济实体,即保险公司进行经营,具有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第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有职工身份的劳动者;而人身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公民。
第三,费用负担不同。社会保险费用由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共同分担,社会保险缴费率由法律规定,整个社会有统一标准;人身保险费由投保人承担,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缴费率,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
第四,实施原则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上,只要履行了劳动义务,就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国家队社会保险采取强制性原则;而人身保险则是建立在商业契约关系上,以“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和自愿性为原则。第五,保险关系确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关系的确立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双方当事人不能另行约定;而人身保险关系通过保险合同确立,当事人直接之间可以约定。
第六,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依据物质帮助和保障基本生活原则确定保障水平,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保障水平是法定的;而人身保险根据经济补偿原则和当事人的投保情况确定保障水平,以合同约定保障水平,差别较大。
第七,经营(管理)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由政府指定;人身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保险公司。
第八,受益人不同。社会保险的受益人是法定的,一般为被保险人的法定亲属;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则可由投保人任意指定。
六.案例分析
王某大学毕业后未找到正式工作,为了减轻家人负担,他在一家出版社找了一份文字校对的兼职工作。工作时间自由,也没有固定工作量要求,王某可在家工作,最后按量计酬。可第一份校对成果上交已经数月,出版社未给王某支付任何报酬。王某致电询问,出版社却支支吾吾。最后,王某决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利,于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试分析: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如何处理本案?请列举出相关的法律规定。
王某与出版社的纠纷属于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本案属于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本案中,王某在出版社兼职,双方约定工作时间自由,也没有固定工作量要求,王某可在家工作,最后按量计酬,因此出版社应当在王某上交第一份校对成果后支付给王某文字校对的报酬,不得拖欠。
第三篇:法学概论 选择题
选择(单选、多选):
1、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2、法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3、王甲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处死刑,并于3月15日执枪决。试问:王甲因犯罪而最终遭到惩处,最能体现下列法的哪一个特征?(法由国家强制义保障实施)
4、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称为(法律关系的内容)
5、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18周岁)。6、1982年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4)部宪法。
7、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进步性的资本主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公民权中最基本的是(人身自由权)。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是(人民法院)。
11、我国民民族自治地方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2、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13、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4、以下(省政府的厅长)属于公务员。
15、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6、下列肯定不属民法气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小张与所在单位因劳动权益发生纠纷)。
17、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表现形式)。
18、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19、王某今年17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王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0、(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
21、某厂采购员甲外出采购一批水泥,某甲是该厂的(委托代理人)。2(合同)是产生债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发生根据。
23、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队段。
24、甲厂向乙厂发一电报称:“尚有250克玻璃瓶装的菠萝罐头2吨,每吨2500 元,需否?”乙厂回电:“需250克听装的午餐肉罐头2吨,以市场价结算。” 乙的回电是(要约)。
25、某日,甲路过一照像馆,发现两个月前他儿子在该照像馆拍摄的一张儿子一周岁照片悬挂在该照像馆的厨窗内。该照像馆侵犯了(甲的儿子的肖像权)。
26、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期限为(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10年)。
27、张某死亡时遗留下的遗产有近30万元,他尚有妻子、女儿、儿子、哥哥、孙子、媳妇等亲属,张某未留有遗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哥哥、媳妇和孙子都不享有继承权)。
28、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29、小张因急需用钱,于202_年2月3日向小王提出借款。小王当即将5000元现金借给了小张,两人约定,小张应于202_年9月1日前还款。假设,碍于情面,小王从未向小张催款,小张也不再主动与小王联系,那么小王的这一债权自(202_年9月1日)起将不再受法律保护。
1、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执法必严)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现行宪法是建国后的第(5)部宪法。
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定合同,约定违约金为20万元,后甲公司违约,造成乙公司损失15万元,那么甲公司应当向乙公司实际支付:(20万元)
5、某甲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202_年7月2日执行完毕,202_年4月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则甲是:A、累犯
6、某甲犯盗窃罪判有期徒刑8年,犯抢劫罪判有期徒刑10年,合并执行12年,刑法执行一年后,甲又犯新罪,该判10年,则甲犯还应执行的刑期幅度应为 B、11-20年
7、假释不适用于C、管制
8、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C、公平、诚实
9、被告人某甲,15岁时犯抢劫罪,17岁时又犯盗窃罪,被捕后,至审判时某甲已满18岁,则本案应:A、公开审理
10、有权决定批准逮捕的机关是:C人民检察院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公民从(C、出生)到死亡为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3、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于(A、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4、某甲犯盗窃罪被判15年徒刑,服刑6年后又犯新罪,判4年徒刑,依明数罪并罚原则,该犯还应执行的刑罚应在(A、9-13年)幅度内确定。(A)
5、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则A、原判刑法不再执行(A)
6、某男的父亲和某女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则某男和某女:A、不能结婚
(B)
7、刘某5岁时,随母亲改嫁,刘某的继父形成抚养关系,则刘某与生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B、不能消除(AC)
8、人民法院在被告人是的(A、聋哑人C、未成年人)下,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A)
9、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由A、法院管辖。
10、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时是死体,则其份额由(C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B)
1、引起意外事件的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A)
2、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 A、担任国家机关或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D)
3、代理人和某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 D、由代理人和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BC)
4、民事诉讼法有关回避的规定,除适用于审判人员外,还适用于:B、鉴定人、翻译人员 C、勘验人、书记员
(B)
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B、不可以
(A)
6、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家庭义务有: A、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按照送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B)
7、某甲因盗窃罪被盘有期徒刑15年,服刑6年后,发现甲犯在6年前有伤害罪,应判处有期徒刑6年,衣数最并法原则,对该犯决定还应执行的刑罚应在哪一幅度内确定:B、9年-4年
8、法律规定有继承权的人的范围包括:A.配偶、父母、子女B.兄弟姐妹 C.祖父母、外祖父母
(A)
9、某甲购得一条电热毯,在使用时因该电热毯漏电而受伤害,如果甲向法院起诉,法律保护其请求权的的时效期限为 A、一年
(C)
10、甲钱财大输,便将乙托其保管的录象机拿到集市上出卖,丙以合理价格取得,乙在丙处发现该机,便向丙讨还,丙不给,此机应C、归丙取得,乙只能向甲请求不当得利
1、(D、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
3、法律关系的核心部分是(C、法律关系的内容)
4、我国公民从(A、年满18周岁)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5、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驶职权的负责人为(B、法定代表人)
6、管制的期限为(A、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
7、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存在于(A、故意犯罪)过程中
10、某甲因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服刑2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则某甲应继续服刑(A、12年以上,25年以下)。
11、某甲因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则甲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实际时间是(D、十年)
12、在缓刑考验期满,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再犯新罪,那么(A、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15、在法律上,享有双重继承权的是(D、继子女)
1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ABCD)A、劳动权B、休息权C、物质帮助权D、财产所有权
17、《刑法》规定的附加刑包括(A、剥夺政治权利B、没收财产)
18、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包括(A、自诉案件)
19、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A恢复原状B罚款C赔礼道歉)20、正当防卫的条件有(ABD)A、不法侵害在进行之中
B、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D、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2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ACD)
A、罪刑法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罪刑相适应原则
22、犯罪未遂的特点是(AC)A、已经着手犯罪C、犯罪未得逞
23、下列人员(D、辩护人)属于诉讼参与人
24、下列遗嘱中,必须有见证人员在场的是(ACD)A、录音遗嘱C、口头遗嘱 D、代书遗嘱
25、缓刑适应对象是(AB)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C)。C、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活动
2、丈夫甲为杀死妻子,在妻子饭碗中投毒,明知孩子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与丙的主观态度分别是(B)。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3、1994年1月1日晚张某被人打成重伤,经长时间的访查于1995年6月30日张某掌握确凿的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李某,这时,张某后在()前向法院提出要求赔偿的请求。
A、1994年1月1日B、1994年6月30日 C、1995年6月30日D、1995年1月1日
4、当几种继承方式发生冲突时,按其效力(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B遗赠抚养协议、遗赠、遗嘱继承、法定继承
5、甲家具厂向乙油漆厂订购油漆300桶,每桶20元,合同违约金为100%,后乙单方毁约,使甲家具厂停工待料损失350元,延误工期损失200元,为此乙厂应向甲厂支付B、600元
6、司机张某下班时间开车外出,撞倒农民李某,本案被告为(A、张某)
7、因(ACD)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 A、加工承揽合同C、保管合同 D、运输合同
8、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罪的,应负刑事责任。B、强奸D、贩毒E、投毒
9、某甲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则他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时间为(B、13)年。
10、缓刑适用于(AD)的犯罪分子 A、拘役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我国对公民国籍取得主要坚持的原则是: D、出生地主义与血统主义相混合原则
3、法人的权利能力取决于(D)D、成立的宗旨和经营的范围
4、下列属于诉讼参与人的是(D)D、辩护人
5、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主管。
6、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指(C)
C、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叔、伯、姑、姨、侄、甥
8、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时,就是死体由谁来继承(C)C、被继承人的继承人
9、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份子如果犯新罪,那么A、原判罪刑不再执行
10、下列属于刑罚主刑的有(B)B、拘役
11、疏忽大意的过失,同意外事件区别的关键在于(C)C、对危害结果预见与否的情况
12、被告A因强奸罪(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10年,盗窃罪判6年,根据数罪并罚原则,具体执行的刑期应为(D)D、10年以上,20年以下
13、根据宪法规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B)B、民族区域自治
14、悬挂A国国旗的轮船停泊在我国港口,乘客A国公民因斗殴伤害了B国公民,依据我国刑法对此犯罪行为:(A)A、适用A国刑法
15、下列人员中(鉴定人)适用法律回避制度
16、法律的基本特征是B、产生上的国家意志性
17、民事权利中的人身权是指A人格权B身份权
18、下列属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的有(ACD)A、配偶、父母、子女
C、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D、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19、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CD)
A、罪行法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20、下列属于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应尽的义务有(ABC)A、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器材 B保守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 C、及时报告,提供情况、证据 多选:
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内容)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3、在我国,最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
4、我国法律解释中正式解释包括(任意解释)
5、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多项选择题
8、构成行政法律关系戏剧片不可少的要素有(主体;客体;内容)。
9、行政法特有的基本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社会公益性原则)。
10、下列人员中属于公务员的是(区长;区长办公室秘书)。多项选择题
11、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自然人;国家 ;其他组织)。
12、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有(民事权利能力终止;婚姻关系消灭)。
13、以下哪些人可能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14、财产所有权包括四项权能,除了战友有,还包括(使用;收益;处分)。
15、以下所列四项中,属于法定孳息的有(租金;利息)。
1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亲属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叔叔、舅舅;孙子孙女)。
17、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只能发生在法定中;无论是否再婚)。
18、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A法的遵守B法的执行C法的适用
19、法律效力:包括:A法的时间效力B法的空间效力C法对人的效力
20、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而一般的法律制度和修改只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1/2)通过即可生效。
21、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方面::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22、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公开、公正原则4“一事不再罚”原则5保障当事人原则。
23、法人的分类:1企业法人2非企业法人
24、(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构成了完整的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
25、财产共有权的种类(按份共有)(共同共有)
26、债的发生根据:1合同所生之债2侵权行为所生之债3不当得利所生之债4无因管理所生之债5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所生之债。
27、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1不可抗力2正当防卫3紧急避险4受害人过错
28、诉讼时效的种类:1普通诉讼时效2特别诉讼时效。
29、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定金责任)30、结婚条件: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龄3结婚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结婚的禁条件:1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2禁止结婚的疾病。我国《婚姻法》把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离婚的(法定条件)
31、法定继承有称无遗嘱继承是指直接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将遗产转归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
一、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二、代位继承的四个条件:1被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且先于被继承人死亡。2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且不受辈数的限制;3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人应得的遗产份额;4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
32、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生前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制度。其中,立遗嘱的公民称为遗嘱人,接受遗嘱指定继承遗产的人称为遗嘱继承人。
33、遗嘱的形式:(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
34、公民力遗嘱的无效条件:(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35、构成犯罪具备的四个要件:(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36、国刑罚分为:(主刑)(附加刑)
37、民事诉讼中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
38、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第三人)。
39、上诉的提起。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裁判的,依法可以提出上诉。不服裁决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5日不服裁定提起上诉的期限为10日。
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7、李某是某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遇到了有关回避的事项。现李某向你咨询以下问题:(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适用于哪些人员?答: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2)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请你向他解释。答: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例的。
第四篇:中央电大行政法历年试题法学
中央电大《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历年真题
202_-02-14 14:56:52| 分类: 电大试题及复习题 |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律、法学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
202_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
2.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3.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
4.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及其()
5.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6.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审核和()审核
7.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8.《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9.行政救济以行政()为基础
10.行政赔偿范围包括()的违法行政行为和()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种,对这两种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
11.确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等三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行政行为
2.行政强制执行
3.行政处罚 4.行政救济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即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
A.选任 B.聘任
C.委任 D.调任
2.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
A.特殊行政监督 B.舆论监督
C.一般行政监督 D.执法监督 3.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有()
A.强制拘留 B.强制传唤
C.遣送出境 D.强制履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属()
A.创制性立法 B.授权立法 C.实施条例立法 D.职权立法 5.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A.判决、裁定暂时停止执行
B.但判决、裁定必须停止执行
C.判决、裁定中止执行
D.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6.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D.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7.在我国,国务院是()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中央人民政府
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最高国家机关
8.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主要审查对象是(A.行政处理行为
B.行政决定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9.下列原则与规定中为行政诉讼所特有的是()
A.不适用调解制度
B.合议制度
C.被告负举证责任
D.当事人在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
10.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
A.书面解除
B.单方解除
C.协议解除 D.口头解除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简述行政相对方的义务 2.简述行政复议的原则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论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2.试述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基本依据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权利 义务
2.固有职权 授予职权
3.国家行政机关
4.行政主体 工作人员
5.依职权行政行为 依申请行政行为)6.程序性 实质性
7.普遍的行政指导 个别的行政指导
8.两次
9.争议
10.侵犯人身权 侵犯财产权 11.列举式 概括式 结合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C 3.ABCD 4.B 5.D 6.B 7.ABC 8.C 9.AC 10.BC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3分)2)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3分)3)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2分)2.1)合法原则;(2分)2)公正原则;(2分)3)公开原则;(2分)4)及时原则;(1分)5)便民原则(1分)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依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4分)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4分)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既可依法自主作出;(3分)4)行政行为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3分)2.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单方作出的,因此由行政机关举证证明其所作出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符合公平合理原则;(4分)2)依据法治原则,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因此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后,行政机关应有责任证明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的;(4分)3)被告行政机关的举证能力比原告强,被告因具备技术、人员等方面条件,举证较为容易;(3分)4)与原告相比,被告行政机关对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等有更充分的了解,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原告并不完全清楚被告所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因(3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律、法学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 202_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 ——及——
2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3——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4.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5.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6.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和——
7.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或行政——·
8.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救济和——救济
9.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L行政委托 2.即时强制 3.行政监督 4.行政不当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
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
A.故成为行政诉讼的共同被告 D.故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巴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n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2.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加以实现的A.时效制度 B.代理制度 C听证制度 D咨询制度 3.行政诉讼确立受案范围的原则是()
A.尽可能扩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B.妥善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C.人民法院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 D.既借鉴他国经验,又考虑自身实际 4.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
A.民间团体救济 B.行政机关救济 C.民政救济 D.司法机关救济 5.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D.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6.根据我国宪法,()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
C国务院各部委 D国务院
7.行政赔偿的方式有()A.恢复名誉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支付赔偿金
8.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A.周某对海关的扣留决定不服
1),.某市居民对市政府发布的征收绿化费的规定不服
C某村民对县土地局强行拆除其房屋的决定不服
1),.张某对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不服
9.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主要有()等
A.收容审查 D.强制传唤
C强制戒毒 n强制扣留
10.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
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00一2l:00,非机动车辆不得上桥”,落款为该
市公安局
B.某公安局对违反规定驾驶人力三轮车上大桥的人员处以50元罚款
C某劳动局规定,本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报经本局鉴证
D某劳动局对辖区内某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予以鉴证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
2.简述在行政诉讼中诉讼阻却有几种情形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论述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2.论述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律、法学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2_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企事业单位 其他社会组织
2.行政立法行为 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司法行为
3.行政许可证
4.招标 拍卖 邀请发价
5.规制性行政指导 调整性行政指导 助成性行政指导
6.警告 通报批评
7.违法 不当
8.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2.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3,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
4.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D 2.AB 3.ABCD 4.BD 5.C 6.D 7.BCD 8.ACD 9.ABCD 10.AC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
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3分)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3分)3)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2分)2.
1)延期审理;(1分)2)延长审限;(1分)3)撤诉;(1分)4)缺席判决;(1分)5)诉讼中止;(1分)6)诉讼终结;(1分)7)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1分)8)移送(1分)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
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3分)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分)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丑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3分)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2分)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3分)2.
1)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权力失衡与变异 按照平衡论的观点,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权,必须受到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的监督与控制,才能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否则就失去平衡 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4分).
2)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员专制独裁 民主替代专制独裁的重要标志就是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因此要加强政府官员的自律教育,同时要不断强化外部系统的监督,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评价政府行为的层面,把评价方式、手段和步骤纳入法制化轨道(4分)3)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扼制腐败 为了扼制腐败,必须改革行政体制,控制个人专权,加强监督机制,适当提高薪金待遇,健全法制强化反腐力度,严明法纪 力争做到使官员们不能腐化、不敢腐化、不愿腐化的反腐机制、行政体制与法制(3分)4)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僚主义 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接受来自政府内部和 外部的监督,并为监督实施创造条件,实行行政公开,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活动有充分的了解,为有权机关监督提供条件 在阳光下的行政行为既可以接受监督,克服官僚主义;又可以克服办事拖拉,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勤政为民的行政目标(3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题
202_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和——三大要素构成
2.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的问题
3.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规定,——规定和——规定
4.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5.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6?——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7.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
8.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国家行政机关 3.行政相对方
4.行政不当 5.被追偿人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1分,共6分)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A.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B.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C.行政处罚的原则 D.行政法治的原则 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A.财物 B.行为能力和人身自由 C.行为能力 D.财物和人身自由 3.()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A.人身罚 B.行为罚 C.财产罚 D.中诫罚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C.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 D.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5.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B.停止裁定的执行
C.裁定执行与否由当事人决定 D.中止裁定的执行 6.国家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A.免职 D.辞职 C.辞退 D.降职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4个正确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4分)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物 B.行为
C.事实 D.精神财富
2.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加以实现的A.时效制度 B,代理制度 C.听证制度 D.咨询制度
3.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等几种
A.过错责任原则 B.危险责任原则 C.违法责任原则 D.行政赔偿原则
4.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A.民间团体救济 B.行政机关救济 C.民政救济 D.司法机关救济 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参与行政管理的义务
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D.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6.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D.天气预报
7.在我国,国务院是()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中央人民政府
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最高国家机关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简述行政法的作用 2.简述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3.简述在我国行政处罚的分类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2.试述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试卷代号:21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2_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主体 客体 内容 2.适当
3.概括 列举 折衷 4.独立
5.职权立法 授权立法 6.行政许可证
7.行政性 强制性 执行性 8.不动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3.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4.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5,被追偿人实施是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1分,共6分)1.D 2,D 3.A 4.A 5.A 6.B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4个正确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4分)1.ABD 2.AB 3. ABC 4.BD 5. ACD 6.BC 7.ABC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3分)(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分)(3)促进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分)2.(1)法律依据;(2分)(2)隶属关系;(1分)(3)职责权限;(1分)(4)任职期限;(1分)(5)机构设置;(1分)(6)人员编制(1分)3.(1)人身罚;(2分)(2)行为罚;(2分)(3)财产罚;(2分)(4)申诫罚(1分)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4分)(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动机正当要求行政机关不能以执行法律的名义,将自己的偏见、歧视、恶意等强加于公民和社会组织;(4分)(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如果在具体处理案件时,重者轻处,轻者重处,显然违反常规和处罚要求,不符合行政合理性的要求(4分)2.(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3分)(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分)(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2分)(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2分)(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2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题 202_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 和行为能力
2.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划分,可分为 机关和 机关
3.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 是由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
4.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中,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玫监察机关 和 行政机关
5.《国家赔偿法》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6.我国赔偿诉讼的举证制度依《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由 负免责、减责的举证责任 7.《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原则
8.《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9.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包括、、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10.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七种形式的判决,即、撤销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和确认判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2.公务员
3.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监察
5.行政机关救济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1分,共8分)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赝发营业执照,属于()
A.行驶处置权 B.行政合同的签订权
C.行政许可权 D.行政确认权
2.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A.判决、裁定暂时停止执行
B.但判决、裁定必须停止执行
C.判决、裁定中止执行
D.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3.()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 A.行政司法 B.行政立法 C.行政指导 D.行政执法
4.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D.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5.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 A.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B.该社会组织的行为
C.该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的共同行为 D、既是该社会组织的行为,又是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主要审查对象是().
A、行政处理行为 B、行政决定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7.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情况下可以暂停具体
行政行为的执行 A.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 B.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第三人向法院申请停止执行的 D.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8.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屑().
A.行政立法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行政执法行为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4个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2分)1.行政诉讼确立受案范围的原则是().
A.尽可能扩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B.妥善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C.人民法院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 D.既借鉴他国经验,又考虑自身实际 2.在我国,国务院是()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中央人民政府
C.国家员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最高国家机关 3.行政赔偿的方式有().
A.恢复名誉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支付赔偿盎
4.下列哪些原则与规定是行政诉讼所特有的()
A.不适用调解制度 B.合议制度
C.被告负举证责任 D.当事人在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
5.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A.周某对海关的扣留决定不服
B.某市居民对市政府发布的征收绿化费的规定不服
C.某村民对县土地局强行拆除其房屋的决定不服
D.张某对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不服 6.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
A.书面解除 B.单方解除
C.协议解除 D.口头解除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简述行政法的作用.
2.简述执行罚的特点
3.简述行政复议的排除情况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论述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
2.诸述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权利能力
2.一般权限 专门权限 3.委任
4.审计机关 上级 5.共同行使行政职权 6.被告(赔偿义务机关也可)7.公开 公平公正 8.法规
9.当事人 诉讼代理人 10.维持判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2.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4.行政监察,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5.行政机关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为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在我国,行政机关的救济主要是通过行政复仪实现的.
三、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B 5.A 6.C 7.D 8.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BCD 4.AC 5.ACD 6.BC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3分)(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分)(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分)2(1)执行罚一般用于不作为义务和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3分)(2)执行罚主要通过滞纳金表现出来,其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2分)(3)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人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计算,可反复适用.(2分)3.(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3分)(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2分)(3)此外,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也不能申请复议.(2分)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1)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仅仅是行政机关,主体单一;而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
(2)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监督的监督对象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且还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主管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 行政监督中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就是这样
(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序不同 前者是立案、调查(或查账)、结论、处分等,后者则是听取汇报、评议、视察、质询、批评、审判等
(4)行政收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力依据不同 前者是行政权,后者则是立法杈、监督权,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2分)(5)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 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别.(2分)2.(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3分)(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的,故不能成为行玫诉讼的被告,受行玫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也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故也不能成为被告.(3分)(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2分)(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2分)(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2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等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 202_年1月 题号四五六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和
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的一部或全部授给 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
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
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和制度
5.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
理的目的,依双方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6.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三种执行方式
7.行为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的制裁形式
8.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_ _ _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592 9.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审理的办法
10.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及其他诉讼 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
11,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___ __和 12.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效率原 得分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 分.共 1 0分)1.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A,依法行使职权的公务员 C.被授权的组织 B.国家行政机关 D.其他组织
2.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A.特殊行政监督 C.一般行政监督 B.舆论监督 D.执法监督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A.行政处置权 C.行政许可权
B.行政合同的签订权 D.行政确认权
4.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A.由 国 家权力机关解决
B.向法院起诉或者向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反映来解决
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 D.向 法 院起诉
5.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的划分依据的标准是()A.行 为 适用和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 B.受 法 律规范拘束的程序
C.行 为 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 D.以 行 政行为是否以作为方式来表现
6.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直接强制 代执行 B.即时强制 D.执行罚
7.下 列 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A.查 封、扣 押 B.执行罚 C.没 收 D.代执行
8.行 政 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
A.通报批评 B.责令具结悔过 C.一定数额的罚款 D.没收财物 9.行政监督的主体是()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公安机关 D.司法机关
is.行政复议机关在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A.3日内 B.5日 C.7日内 D.10日内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4个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6分)
1.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加以实现的A.时效制度 C.听证制度 B.代理制度 D.咨询制度 2 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参与行政管理的义务
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D.遵 循 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3.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D.天气预报
4.在我国,国务院是()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B.中央人民政府 D.最高国家机关
5.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下列()案件除外
A.当 事 人要求不公开的B.涉及个人隐私的 C.涉 及 国家秘密的D.法律另有规定的 6.下列中的〔)是行政立法主体
A.全 国 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
G.上 海 市人大常委会D 北京市人民政府
7.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A.行 政 拘留 B、吊销营业执照 C、劳动教养 D、没收非法所得
8.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A.监督的主体相同 B、监督的对象相同 C.监督的内容相同 D、监督的目的相同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法的作用
2.简述行政诉讼被告的特征
3.简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五、论述题(15分)论述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
得分评卷人
六、案例分析(15分)甲某因琐事与乙某发生争吵,进而互殴某市B区公安分局决定对甲某拘留10天,对乙某予以警告,甲某不服,向位于B区的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市公安局将对甲某的处罚改为拘留1天甲某仍然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本案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 试卷代号:21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等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 参 考)202_ 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物 行为精神财富 2.行 政 职权行政职责 3.组 织
4.即 时 强制 5.意 思 表示
6.财 产 行为人身 7.行 为 能力 8.合 法 权益 9.书 面
10.人 民 法院当事人参与 I1· 材 料 事实 12.民 主 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l.B 2, C 3.C 4.C }>.L 6.C 7.C 8.C 9.A 1(7.}3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A B 2.A CD 3.I3 C 4.A 13 C 5.f3 CD 6.1 3 D 7.B D 8.1 3CD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行 政 法的作用包括:(1)保 障 行政权一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3分、597(2)贯 彻 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分)<3)促 进 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分)2.行 政 诉讼被告的特征包括:(1)被 告 只能是行使管理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 分)(2)其 作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原告指控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3分)(3)以 自 己的名义应诉,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2分)3.行 政 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1)行 政 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2分)(2)行 政 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2分)(3)行 政 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2分)(4)承 担 行政责任必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2分)
五、论述题(LJ分)(1)行 政 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仅仅是行政机关,主体单一;而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
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3分)(2)监 督 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监督的监督对象不仅
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且还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3分)(3)行 政 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序不同前者是立案、调查、结论、处分等,后者则
是听取汇报、评议、视察、质询、批评、审判等 <3分)(4)行 政 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力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后者则是立法权、监督权、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3分)(5)行 政 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 的行为 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别(3分)
六、案例分析(15分)(1)应 当 以市公安局为被告 <6分)(2)经 复 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9分)(本 题 需 要展开论述)试卷代号:21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和——
2、——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权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3.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和——
4、——是指行政相对方之间发生利害冲突,而又协商不成时,由行政机关出面调停以求达成妥协的行政指导.
5、——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6、——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下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7.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是——或者——
8.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及其——
9.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包括——、——、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10.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七种形式的判决,即——、撤销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和确认判决
二,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共20分)1.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
A.首长负责制 B.委员会制
C.选举制 D.法定制
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等同于行政主体
B.行政机关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C.行政机关不是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
D.行政主体不包括行政机关 3.审计监督属于()
A.一般行政监督 B.专门行政监督
C.抽象行政行为 D.监督行政行为
4.不属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公开进行的例外的情形是()
A.个人隐私 B.国家秘密
C.商业秘密 D.较重处罚 5.行政许可公开原则不包括().
A.公开国家秘密 B.公开实施主体
C.公开实施期限 D.公开实施程序
6.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
A.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
B.依据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
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D.依据行政行为作出是否必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耀出机构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谁为行政诉讼被告().
A.诙行政机关
B.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C.该派出机构
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8.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依照()权限,对案件进行的初次审理.
A.级别管辖 B.地域管辖
C.法定管辖 D.特殊管辖
9.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 哲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级政强制措施决定
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C.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资格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D.对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0.行政赔偿诉讼与完全的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相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前提条件必须是().
A.有明确的原告 B.有明确的赔偿要求
C.行政机关先行处理 D.不能适用调解
三、多项选择
1.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是().
A.内容 B.主体
C.对象 D.形式
2.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
A.主体合法 B.实体合法
C.客体合法 D.程序合法
3.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 B.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C.有合格的行政主体的存在 D.有合格的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
4.行政立法必须遵循民主原则,这一原则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制度实现的.
A.情报公开制度 B.咨询制度
C.听证制度 D.时效制度
5.下列属于行政许可基本原则的是().
A.合法性原则 B.救济原则
C.便民原则 D.信赖保护原则
6.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有()
A.主体不同 B.监督对象不同
C.监督程序不同 D.权力依据不同
7.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理依据有().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8.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的情形有()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B.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C.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D.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
9.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赔偿义务机关
B.原告只能是拥有赔偿请求权者
C.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也可能是公民或者法人
D.原告与被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10.国家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工作人员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
恢复了原状
B.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
产或恢复了原状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提出行政赔偿的请求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四、筒答题(每8分,共16分)1.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
五、论述(14分)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六、案例分析(15分)202_年9月6日,农民甲某趁夜晚无人之机,在B市卢店镇食品经营处,屠宰了一头病死猪准备出卖.该市畜牧局得知后,遂决定立案查处.同年8月27日,畜牧局以食品经营处负责人乙某为甲某提供屠宰场所为由,依法对其处以5000元罚款 乙某不服,便将畜牧局告上了法庭.
202_年5月11日,B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B市卢店镇食品经营处的经营性质是非法人的国有经营单位,属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原告资格中的其他组织,而乙某只是该经营处的负责人,因此,被告不能直接对原告本人进行处罚,而应该对该组织进行处罚.故法院作出了因为该市畜牧局作出的处罚主体错误,予以撤消的判决.
问题:
1.本案中市畜牧局是否能够成为行政处罚的主体?为什么? 2.本案中市畜牧局应以谁为处罚对象?为什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2_年7月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中央行政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
2.行政授权
3.民主原则 效率原则
4.调整性行政指导
5.行政许可
6.即时强制
7.行政违法 行政不当
8.行政主体 工作人员
9.当事人 诉讼代理人
10.维持判决
二、单项选择题(每2分,共20分)1.A 2.C 3.B 4.D 5.A 6.C 7.A 8.C 9.D 10.C
三、多选择眉(每题2分,共20分)1.ABC 2.BD 3.AB 4.ABC 5.ABCD 6.ABCD 7.BCD 8.ABD 9.AB 10.BD
四、筒答题(每8分,共16分)1.(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当符合法律目的,(3分)(2)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3分)(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乎情理(2分)2.(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3分)(2)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2分)(3)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3分)
五、论述题(14分)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个部分构成(1分)(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5分)(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和被授权的组织中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4分)(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
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4分)
六、案例分析(15分)1.本案中市畜牧局是行政处罚的主体 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8分)2.市畜牧局应当以B市卢店镇食品经营处为行政处罚对象,不能直接对乙某本人进行处罚(7分)试卷代号:21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题
202_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一—一—一—、———一和一——一一三大要素构成
2.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 四级
3.——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4.——一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种行政惩戒措施
5.———一—一一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中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6.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审案件时必须 ——— 审理
7.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一一————-原则,是——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8.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又称法院的丰骨范围,是指法院一———一—并一一一—行政争议的范围
9.行政诉讼原告是指对一一一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系人
10.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和——————.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2 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司法机关产生
B.我国的行政机关由上级机关产生
C.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D.我国的行政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
2.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将行政机关分为()
A.上级行政机关和下级行政机关
B.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C.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D.部级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3.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依申请的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4.下列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是()
A.拘役 B.驱逐出境
C.遣送出境 D.行政拘留
5.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国务院可以设定治安拘留的行政处罚
B.北京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C.北京市人大可以设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D.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可以在其制定的《西城区市容卫生管理规定》中对随地吐痰的行
为处以30元罚款
6.吴某之子在部队演习中死亡,部队将《烈上证书》发给吴某 此后,吴某一直凭《烈土证书》领取抚恤金 1994年,民政局换发《烈土证书》时,未将《烈士证书》换发给吴某 吴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引起争议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
A.吴某 B.部队 C.法院 D.民政局
7.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哪种情况下可以暂停具体行 政行为的执行?()A.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 B.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C.第三人向法院申请停止执行的 D.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8.《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6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1年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 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哪一级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A.该行政机关 B.同级行政机关 C.下级行政机关 D.上一级行政机关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违法对公共场所醉洒者的强制约束属于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B.违法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属于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C.违法乱收费属于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D.违法对闹事者采取带离现场的措施属于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选错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B.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
C.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十所享受的权利
D.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2.以下法律规范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宪法和法律 D.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3.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参加听证的义务 D.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4.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C.适用主体足行政主体 D.是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行政合法 B.行政合理
C.行政自由 D.灵活行政
6.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B.前古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
C.前者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
D.前者不产生任何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 权利义务关系
7.下列行为中 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行政叽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D.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
8.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条件有()
A.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B.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C.损害必须足直接的,现实已经产生的 D.赔偿是法律已经规定了的
9.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
A.法律救济 B.行政机关救济 C.民间救济 D.司法机关救济 10,行政侵权行为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A.实施行政侵权行为的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其他被授权或委托行使国 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人员
B.门政侵权行为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C.行政伎权行为必须足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D.行政侵权行为必须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0分,共16分)1.简述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的区别
2.简述行政救济的特征
五、论述题(14分)试述行政法的特点
六、案例分析(15分)某县卫生局与县防疫站联合对本县食品行业进行食品卫生大检查,发现个体摊贩李某出 售已过保质期的变质酱油,双方立即共同作出决定,责令李某停止销售并销毁全部变质酱油并处以罚款3000元 李某对此处罚决定不服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减少罚款数额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本案中的被告应当是谁?并说明理由
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2_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主体 客体 内容
2.乡
3.执行罚
4.行政处分
5.行政复议
6,开庭
7.复议前置
8.受理 审理
9.具体
1o.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裁定管辖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C 2.B 3.D 4.C 5.B 6.D 7.D 8.C 9.D 10.C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BD 2.ABCD 3.ABD 4.ABCD 5.AB 6.BCD 7.BC 8.ABCD 9.BD 10.ABC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6分)1.(1)性质不同;(3分)(2)产生依据不同;(3分)(3)行为后果不同(2分)2.行政救济的特征包括:
(1)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3分)(2)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3分)(3)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2分)
五、论述题(14分)(1)没有完整、统一法典;(2)表现形式多样;(3)行政法规范数量多、内容广泛;(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易变性;(5)程序性规范与实体性规范共存
六、案例分析(15分)(1)本案应由县卫生局和县卫生防疫站作共同被告(7分)(2)因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本案的处罚决定是由县卫生局和县卫生防疫站联合作出的,因此他们是共同被告(8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 202_年7月 题号四五六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的变更
2.间接强制可以分为两种制度
3.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行政许可可分为
4.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5.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审理的办法
6.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及其他诉讼
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和
7.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和
8.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效率原则
7 得分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2 分,共20分)1.行 政 相 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
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A.社 会 团 体 B.公民 C.个 人 或 组 织 D.协会 2.某 税 务局吊销某违法经营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A.行 政 征 用 B.行政征收 C.行 政 处 罚 D.行政强制
3.制 定 行政法规、规章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A.规 划
B.征 求 意 见 C.审 查 D.通 过
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公民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A.行 政 许 可 B.行 政 确 认 C.行 政 给付 D.行 政 奖 励
5.个体户王某不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A.强 制 划 拨 B.代 执 行 C.执 行 罚 D.强 制 扣 缴
6.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A.法 律 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 政 法 规 D.省政府规章 568 7.以下关于行政赔偿特征的错误表达是()A.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
B.范 围 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权损害为限 C.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D.义 务 主体是侵权行政机关包括受委托的行政机关 8.在我国,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限于()
A.就 行 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 B.就 行 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所发生的争议 C.就 行 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 D.就 行 政机关的普遍行政行为所发生的争议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 权 申 请 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
申请 行 政 复 议
B,有 权 申 请 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或者无法行使申请权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 行 政 复 议
C.有 权 申 请 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 可 以申 请 行 政 复议
D 行 政 处 罚 中受被处罚人侵害的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0.某 行 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公民张某的录像机的决定,张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 像机的行为()
A.国 家 承 担 行政赔偿责任B.国家承担部分行政赔偿责任
C.国 家 承 担 大部分行政赔偿责任D.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得分评卷人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多 选、少选、选错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A.适应需要原则 C.高效率原则 精简原则
依法设置的原则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物 B.行为
C.精 神 财富D.人身
3.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吊 销 企业营业执照B.自然灾害 C.物 的 意外灭失D.意外事故 4.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A.强 制 性 B.不可处分性
C 职 权 与职责的统一性D.稳定性
5.可 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A.行 政 执行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国 家 审计机关D.上级行政机关 6.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A.实 际 履行原则B.诚信履行原则
C.自 己 履行原则D.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7.我 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
A.民 间 团体救济B.行政机关救济 C.民 政 救 济 D.司法机关救济
8.下列哪些原则与规定是行政诉讼所特有的?()A.不 适 用 调 解制度 B.合 议 制 度
C.被 告 负 举 证责任
D.当 事 人 在 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 9.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A.复议机关 B.申请人 C.第 三 人 D 被申请人 10.行政赔偿范围包括()
A 精 神 损害 赔 偿B.物质损害赔偿
C.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D.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570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
.简述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通(14分)试论述行政许可的作用
得分评卷人
六、案例分析(15分)张 氏兄 弟 二人合开了一家电脑公司,经营电脑网络产品,兄弟二人为了招揽顾客,就在公
司门口打出广告,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500元者,可用本公司的IP电话免费拨打5分钟国
际长途电话 过了一段时间,当地公安局以该公司经营基本电话业务、扰乱电信市场为由,对
张氏兄弟立案侦查 并对张氏兄弟收取“保证金”600元,没开收据 张氏兄弟以公安机关违
法收取“保证金”为由,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财产
问题: 1.此案属于什么性质的诉讼?为什么? 2.人民法 院审理的对象是什么? 571 试卷代号:21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202_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2_年7月
一、填空厄(每空1分.共15分)1.主 体 客体内容 2.代执 行 执行罚
3.排他性许可非排他性许可 4.合 法 权 益 5.书 面
6.人 民法 院当事人参与 7.材 料 事实 8.民 主原 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厄2分,共20分)1.C 2.C 3.B 4.A 6.B 7.D 8.A 9.B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 BC D 2.A BC 3.B CD 4.A BC 6.A CD 7.B D 8.A C 9.B CD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1)具 有国家强制性;(3分)(2)具 有 较强执行色彩;(3分)(3)按 照 一定层次和结构组织(2分)2.行 政 诉 讼第三人的特征包括:(1)与 提 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2分)57 2 5.C 10.D 5.BCD 10.CD(2)相 对 于原告、被告而言,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2分)(3)在 诉 讼期间参加诉讼;<2分)(4)申 请 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2分)
五、论述题《14分)(1)行 政 许可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
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3分)<2)行 政 许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及民众的权益;(3分)(3)行 政 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3分)(4)行 政 许可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3分)(5)行 政 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2 分)
六、案例分析(15分)1.本案属于行政赔偿诉讼(需要展开论述)2.人民法院审理的对象为公安机关收取“保证金”是否合法。
第五篇:劳动法学
花腾011104041104《劳动法学》
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
—— 一种基于我国现行法的考察
一、劳动者休息权的概念界定
(一)休息的概念
休息,“休”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讲,人紧靠树木,从人从木,意为人劳动累了依靠树小憩。“息”喘也,从心自由,意为劳动者获得精神释放。《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劳动。所以休息在语义上讲就是指人在工作、活动后,进行的体力和脑力上的修整。
(二)劳动者休息权的概念
我国《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权利。”《劳动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②也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从工作时间与休假时间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可见,休息权不仅是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也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法定权利。关于休息权的定义学界也有几种不同观点。典型的有认为,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享受劳动的过程中,有保护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③。还有学者认为,休息权是专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经过一定的体力或脑力消耗以后,依法享有的获得恢复体力、脑力以及用于娱乐和自己支配的必要时间的权利。④从上述两种观点不难看出休息权的主体都被界定为劳动者,休息权的核心都是休息、休假的权利,都强调劳动者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恢复和放松,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以概括的说,休息权在广义上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依法享有的休息、休养或定期带薪休假的权利。狭义的休息权专指劳动者的休息权,本文的休息权是指狭义的休息权。
(三)劳动者休息权的内容
① 休整权,指劳动者在工作后获得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具体指劳动者在体能和脑能的承受范围内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半个或者一个工作日以上)后所享有的暂停工作,进行歇息和整理的权利。它包括劳动者工作一定时间后吃饭、睡觉、临时歇息,以及处理临时个人事务的权利。它是劳动者在一天的工作期间内(非假期)的休整,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前提。
② 带薪休假权,即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所享有的停止工作,带薪休息一日以上,以休闲、处理家务及个人事务或参加进修、学习等的权利。它也是一种“休整”,但它指的是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的休整;而且,这种“休整”的期限应当超过二天,是较长时间的休整。但是带薪休假是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最初源自法国,随后在西方社会盛行。在我国带薪休假被明确的规定在《劳动法》中。
③ 休养权,是指劳动者通过积极的活动或者消极的静养等方式享受闲暇的权利。劳动者通过行使该权利,使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此权利的享有以休整权特别是休假权为前提和基础,但所包括的内容和意义则与该二概念不同。休闲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休闲权的行使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公共休闲设施基础之上的。
劳动者的休息权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标准工作时间的缩短,法定休息时间的增加,休假方式的调整以及种类的丰富,休息权的法律保护体系正在被完善。
二 当今我国劳动者休息权存在问题的分析
休息权,是一种休息的权利,它是劳动者继续劳动和享有其他权利的重要条件,具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双重属性。学界对于休息权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劳动者享有的一项法定权利,主体通常是劳动者;针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脑力和体力消耗,与劳动过程紧密结合,但又不以此为根据,而是较为宽泛的劳动过程;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其基本目的是保障劳动者享有恢复体力和脑力的时间。休息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工作时间的限制和对休息时间的保障,劳动者是这项权利的享有者,用人单位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实现的义务人。休息权,诞生于资本主义时期,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从无到有,是在具备了思想、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伴随着工作时间立法和休息时间的立法而最终确立,其保障水平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日益提高。休息权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其内在价值表现为:它体现了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是实现个人人身自由的需要,劳动者可以追求个人发展,实现人生目的。休息权的工具性价值,是指它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人类追求的自由、社会正义、秩序、平等、公平等价值。
(一)劳动者休息权受侵害的表现形式
1、法定节假日期间劳动者的休息权难以保障。法定节假日是法律赋予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然而,目前能安心理得享受长假待遇的民众只有一小部分,对多数在民企或私营企业生产低档生活和生产用品的劳动者而言长假未免奢侈。
2、违法延长劳动时间,超负荷劳动现象严重。尽管我国相关法律已经对劳动者的休息权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企业往往还以工作任务紧为由,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扛着“敬业精神”大旗的加班文化让企业刷新利润的同时,劳动者的休息权、健康权却被无情地剥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劳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3、休息权“贫富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劳动者的休息出现了“贫富不均”的现象,不同人的休息权得到不同的尊重。调查显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学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般都能享受到正常的休息权,“双休日”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是在IT行业、服务性行业、部分私营和外资企业,加班加点则是家常便饭。
(二)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缺乏的原因分析
目前众多单位和部门仍然存在漠视《宪法》和《劳动法》中明确规定的劳动者休息权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1、劳动者方面的原因。首先,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是劳动者休息权缺乏的现实原因。对大多数劳动者而言,用人单位都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一方,而劳动者的劣势地位迫使他们必须努力工作,不让休假影响到用人单位对自己工作态度的评价,加剧了劳动者维护自己休息权的消极态度。其次,劳动者行使休息权的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社会中的主流思想把加班加点看作是努力工作的表现,行使休息休假权的劳动者会被视为懒散,不认真工作的人,因而,许多劳动者明知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和制度并有意愿,仍不好意思提出申请。此外,劳动者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休息权被侵犯的主要原因所在。
2、企业方面的原因。逐利心理驱使用人单位忽视劳动者的休息权。加班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超时超量劳动,使自己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经济利益,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3、社会方面的原因。首先,法律制定存在漏洞是休息权被普遍性侵害的重要原因。尽管我国的法律已经对劳动者的休息权进行了规定,但关于劳动者休息权的部分法律条文仍有诸多漏洞,如法律规定粗线条,缺乏可执行性,缺少必要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等。
其次,工会在保障劳动者休息权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应当在劳动者休息休假制度的实施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因为立法上的概括授权,工会和企业之间的隶属关系等因素,使工会虚位情况加剧,从而无法有效约束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
三、保障劳动者充分享有和行使休息权的途径
(一)及时完善保障休息权的相关立法
首先,随着《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等条例的颁布实施,应进一步修订《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使我国关于休息权的立法规定相互统一。其次,为更好地保障休息权的落实,建议国家有关立法机关在《劳动法》中对休息权的内涵以及休息权的范围做出进一步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再次,建议以法律解释的方式明确劳动主管部门的执法权限、程序手段,并且以列举加概括的方式明确针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惩处手段,丰富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同时,建议加大对用人单位故意违法侵害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力度,以此预防和减少用人单位因为违法成本低,甘愿违法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情形。
(二)建立行业工会组织,有效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得以实现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动者权利方面的职能,建议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行业工会。行业工会须有独立的运作资金,业务上受上级工会领导而不受企业管辖,薪酬由税收、立法来保证。基于此,行业工会就可以公正地开展活动,避免工会被企业操控的弊端,从而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得以实现。
(三)将普法宣传法制化,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维权意识
为了营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督促用人单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防止发生侵害劳动者休息权的违法行为,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司法部门有义务、有责任深入基层,定期、定时到劳动者身边进行维护劳动休息权的普法宣传活动,让劳动者渐渐懂法、用法,为自己建立起第一道维权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