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从规划入手,建设生态城镇,创造最佳生活、工作环境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2-100922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5 13:08: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规划入手,建设生态城镇,创造最佳生活、工作环境

从规划入手,建设生态城镇,创造最佳生活、工作环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建设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而小城镇的建设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此,建设生态城镇,创造最佳生活、生产环境必须从规划入手。

主题词:生态 规划 环境

我们洋口镇自98年以来,先后四次由四镇一场合并而成,随着洋口闸的下迁,洋口渔港的启动,洋口镇镇区和洋口开发区合二为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中,我们认识到有否正确的指导思想很重要。过去,我们往往采取比较单纯的想法,只重视建筑的设计。随着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提高,如何以生态的方式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统—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镇自然景观,已成为城镇建设规划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从实践体会到:

一、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相互依赖,必须同步发展。

过去,我们国家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政策上的原因,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管经济、抓生产,对小城镇的生活环境管理重视不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的时期,小城镇建设也相应起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洋口镇是全县唯一的新兴城镇。新型的农业区沟、渠、路、闸、桥、站等工程配套,形成净增耕地6535亩;工厂化养殖区绿树成荫,形成养殖水面1295亩;一条宽48米的洋兴大道不久将建成通车;匡围800亩的生态食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整洁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还规划发展了南黄海生态旅游区,配套和建设了水厂,改造了敬老院等,绿化、美化工作亦同步跟上。一个开放繁荣、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富庶的小城镇的雏形已在洋口港初步形成。

实践证明:如果不注意生态城镇的建设,就难以实现社会总产值的高速度增长,也不可能有客商来我镇投资兴业。如果我们只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城镇建设的综合规划和同步建设,势必削弱城镇功能,影响经济的发展,企业还得各自搞基础设施配套,出现重复建设,以致造成非生产性投资大量增加,必将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说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是与发展生产力紧密联系着的。

二、创造最佳生活、生产环境,是我们规划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要本着这个宗旨,充分发挥小城镇多功能作用,从而使人们感受到城镇文明进步,环境优美舒适,服务周到热情,文化娱乐丰富健康,生活美满幸福。这些应是我们规划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规划的内容要全面协调,而现代的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哨阵地,示范之点。因此把小城镇规划好,建设好,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千秋大业。

那么小城镇的社会综合发展,以什么为前提来进行规划呢?我们认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应当坚持围绕提高人的素质来考虑,而我们人类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理想、情操的提高和身体的健康。这两者都离不开环境条件的影响:而环境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人体健康素质的提高,就要求我们考虑居住、工作、卫生、交通、食品等方面的需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坚持规划的起点应该高一些,目光远一些,建设一个生态型城镇。日前,美国一客商出巨资在我镇工业园区内新上“铝轮股”项目,但又舍不得在环保污染处理上花大钱,镇党委、政府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合作。在生态城镇建设中,尤为重要的是城镇绿化,我们利用比较理想的模式“环状 楔状”绿地系统。在镇区各功能环状布置绿化,以利于改造城镇生态环境,而且对镇区有一定的装饰性;楔状绿地沿渔港两侧及洋口大道分布,这样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形成,保护镇区环境,为城镇 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规划应在发展中逐步完善,进而继续指导发展。

规划是建设的依据,是一段时期发展的目标。过去我们搞规划是为了防止布局不合理、不科学和盲目建设、重复投资等情况的发生,强调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必要的,也是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农村的社会发展还很落后,要赶上和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较长时间。为此,我们的规划要适应较长时间的需要是困难的,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必须切合实际在不违反科学合理的前提下,经过调查、总结,定期进行检查、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镇规划从1993年到现在10年里,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993年搞了总体规划,当时按一个普通的集镇进行规划,98年洋口、光荣合并两乡合并,镇区选择在洋口闸,在县建委支持下,邀请

东南大学制订了《洋口乡镇区总体规划》。202_年洋口乡与南渔乡合并,建立洋口镇,县委、县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借洋口闸下迁、洋口渔港的启动,将我镇镇区和洋口开发区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以港兴城,建设一个生态型港口大镇。我们看到,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观代化小城镇,为我镇人民提供一个最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

发展的新格局,需要逐步实施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靠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当前在规划问题上要研究的是规划如何有利于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全镇工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强竞争力,扩大外向型经济。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上下功夫,“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镇投资兴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农村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小城镇的建设者,我们要敢于改革,勇于探索,从实际出发,规划和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城镇。

第二篇:城镇建设规划(定稿)

202_到202_期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将遵循“规划引导、环境优先、拓展新城、完善老城”原则。

一是继续深入和完善各类规划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扩大和深化规划的覆盖面,增加规划指导性和实施性。首先完善县城周边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铁路线型走向及站场的选址和景观保护区的控制,着手编制县城东片区概念性规划;结合新城区建设及周边景区规划建设,着手编制城南片区运动休闲、旅游配套区的概念性规划;结合县开发区北扩和县政府所在镇规划发展要求,着手编制城北片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商品房小区项目建设,着手编制城西片区概念性规划;启动县城西中大街旧城改造区域的控制性规划。

二是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新城道路框架建设。在过去新城道路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道路工程建设;建设新城区城东干道、城西干道、城南区干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实施辅助道路改造。

三是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强化环境景观工程建设。重点整治农贸市场沿线环境整治,完成棚户区地块拆迁,实施公园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县内绿化景观改造,力争全面完工;启动体育公园建设;完成县门入口景观工程;加大城市市政、绿化设施的养护力度,计划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

四是启动老城区拆危拆破改造建设。对等老小区的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出新,适时启动城边村屯改造建设。

五是极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完善城区休闲、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结合开发改造建成一批公厕、停车场、休闲小广场等;新增路灯10公里,强化城区市政、绿化养护力度;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计划新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0万平方米;积极营造县城优美的人居环境。

第三篇:从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从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尊重、激发、鼓励和保护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策和体制。

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的社会: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社会是停滞的社会。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社会的目标,“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

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社会财富说到底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是马克思肯定的配第的名言。充满活力的社会,会使人人想干事,人

人能干事,人人可以干成事。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在不影响他人同样权利的情况下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每个人的创造愿望与创造才能、创造成果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只有这样,全社会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社会财富才能充分涌流,通过每个人的自由创造达到社会的普遍繁荣与福祉。

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全社会创造活力发挥的障碍。这些障碍既有体制上的,也有观念上的。比如,社会阶层之间在人才流动和才华认可方面还存在鸿沟。过去长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划分方式,使得其他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的社会身份和创造性认可度有待提高。又比如,在一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这些城市最具活力的创造群体,然而他们所处的地位、所享受的权益却同他们创造财富的贡献不相称。

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在制度建设上,就是要建立健全保证一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劳动与价值都能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保证劳动、知识、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从而使每个人的创造权益都能得到社会的保障。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实现和保证社会公平的体制。

一个稳定、和谐、政通人和的社会,其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不存在悬殊过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机会均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拥有平等获得收入的机会。从社会公平的两个方面来看,机会均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公平。当前的突出矛盾是机会不均等。今天社会存在的许多怨气和矛盾,根源在于政策体制上没有完全提供机会均等的机会。在政策体制上,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财

政支持等关系到大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存在“锦上添花”多,而“雪中送炭”少的情况,某些群体或明或暗被剥夺了平等争取机会的权利。

必须看到,完全平均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一个社会贫富有差距,是人类历史上客观存在的现象。试图建立一种“均富贵”、人人过着一模一样生活水平的社会,只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正因为如此,针对计划经济时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改革开放中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同时又要看到,由于存在劳动者劳动的差距、社会成员对生产要素占有量的不同、二元经济结构和自然地理位置差异,以及政策体制上的某些不完善,导致我国社会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不

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衡量社会公平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必须引起执政党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警戒水平。

因此,构建实现社会公平的和谐社会,需要抓紧解决社会公平制度建设。当前最为重要是抓紧做好以下两条:一是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加强和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再分配注重社会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财政投入要更

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二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通过清晰界定产权、明确权责关系和依法严格保护产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企业、经营者和各阶层劳动者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实现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推动社会资本实现优化配置,保护和促进各个阶层人员、各类企业和各个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进发,使一切创造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四篇:从解题入手寻找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内容摘要:选择切入点是阅读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而课文的题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由解题入手寻找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本文在教学实践和案例研读的基础上通过解题来选取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地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解题 阅读教学 切入点

阅读教学切入点选得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还会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顺畅。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抓取题目所透露的丰富信息进行切入。

一.从文题中关键词切入

有些叙事类文章的题目是主谓短语,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烛之武退秦师》等文题均有此特点。这类题目中往往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关键动词,连接“施动者”和“受动者”。抓取这类题目中的关键动词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为何”、“如何”等角度深入探究,往往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全文围绕着“说”字展开,教学时可从“说”字切入,引导学生探究“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重点研读“说”的经过,鉴赏触龙高超的劝谏艺术。又如《孙权劝学》可抓取“劝”字切人,引导学生从“为何劝”、“如何劝”、“劝如何”三方面感知内容;再如《伤仲永》重心在“伤”字,“伤”既奠定故事情感基调,又蕴含悬念意味。扣住“伤”字来切入,从“伤”何事、如何“伤”两方面进行探究,便于理顺“一事一理”的脉络。

有些文章的题目是偏正短语,由中心词和在它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如《我的空中楼阁》《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星期一早晨的奇迹》《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家的男子汉》《奇妙的克隆》《世间最美的坟墓》等。这类文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修饰限制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直入文本,一气呵成,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肖家芸老师首先请学生读题悟题,在学生有了“中心内容是写秋景,‘故都’是限定词,暗示所写之秋是故都所特有的”这一初步认识之后,顺势切人,“故都的秋有哪些特色呢?这些特色集中体现在哪些段落的描写之中呢?”直入重点段落,为学生尽快打开自读局面导引最佳航向。又如,李百艳老师在教学《了不起的粉刷工》时,紧紧抓住课题中修饰语“了不起”切入,抛出“汤姆究竟了不起在哪里”这一基础性问题,既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小说情节,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两个课例都抓住了文题中修饰限定词进行切入。当然。因为课型、内容、目标的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调焦”圈定自读重点,后者更像“路标”指引学生朝特定的方向去思考。

二.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入

阅读是一个拾级而上的思维过程。阅读者一般先要通过对词句篇章的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接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对词句篇章咀嚼鉴赏、品味推敲,明确文章是“怎么写的”;然后,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揣摩作者构思的意图;最后就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做出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紧扣文本、学情,又要符合阅读的认知规律。

有些课文,内容一望便知,语言却别具风格。“赏析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果这种独特性在题目中也凸显出来,设计教学时,可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入,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语言风格。

例如,《表哥驾到》是颇受中学生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风趣幽默是其显著特点,这在文题中也体现出来。教学时,李百艳老师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人。她首先请学生感知内容,自拟题目,然后与原题比较,通过对“驾到”的赏析初步感受“大词小用”的幽默效果;接着用“这个题目在交代文章内容的同时,也决定了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巧妙过渡,再顺势切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能体现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或语句”,进而重点品读“作者怎样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教师要善于取舍,切入点的选取事关教学内容的取舍。对于内容较浅但语言独特的《表哥驾到》,李老师没有在感知文本内容上兜圈子,而是把重心放在语言学习上。另外,切入点的选取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设置,又要和后续的教学内容发生关联,以形成一条切入路径。正因为形成了“拟题――比照――调焦――品读”的切入路径,《表哥驾到》的教学流程才会自然流畅,奔向目标。

三.从文题的写法标志切入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散文。题目一般会出现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等。作者要比拟或象征的某种精神、品格、人物、感情都寄托在该“物品”之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取此特有标志物切入,深入挖掘象征物和被象征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题目中“爱”蕴含着作者对莲的感情,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教学时可抓住“爱莲”切入,设置四个层层深入的问题:“作者爱莲,爱的程度深吗”,“作者如此爱莲,到底爱莲的什么”,“作者如此爱莲,爱的仅仅是莲吗?爱的还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作者爱莲,赞君子,是为了表达什么”这样小切口、深挖掘,既揭示了象征的寓意,又理解了作者含蓄表达出的志向和抱负,充分领略了“托物言志”写法的妙趣。

这样切入的好处就在于它顺应作者的构思,形成了一条切入路径:先分析象征物的特点,然后用“作者写的仅仅是(象征物)吗?作者写的还是什么?”巧妙过渡,转入对寓意、内涵的挖掘,最后用“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顺势再切,转入对构思、手法的领悟。整个教学流程衔接紧密,水到渠成。

小说和叙事散文也常以“物品”为题,情节或事件都围绕着它来展开,起到线索作用,亦具有标志性特点。切入这类文章,可紧扣“物线”,或直接设问“请概括围绕(物品)写了哪些事”,或提取词语,梳理情节。例如,尤立增老师在《币链》的教学时,首先请学生根据情节的发展,以“项链”为中心词,提取几个动词,形成几个动宾短语。采用这种切入的思路,巧妙达成了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又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

无论是暗含象征意义,还是一线贯穿全文,这类文题都具有写作手法方面标志性特征,在切入时,我们要抓取这种独特性,“批大?,导大寂,因其固然”。

四.从文题的矛盾之处切入

有些文章,由于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作者只能采用委婉曲折的笔法来写作,命题也是别有讲究,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深沉有力。这样的文章,可以从揭示文题的矛盾之处切入,深入挖掘文章的弦外之音。

例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1933年写就的著名杂文,可如是切入:“写文章就是为了纪念,为了不忘却,而这里的‘纪念’却是‘为了忘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文本,感受作者悲愤交织的心曲。又如《陋室铭》文字简约而意味隽永,是“气出来的名篇”。题为“陋室”,文却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切入时,可抓住“陋”与“不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文章反向立意、托物言志的手法。

有些科普小品文,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文章富有“趣味”,题目巧设悬念。切入这一类文章,钱梦龙老师的《死海不死》是极好的示范。他首先请同学们猜题:“今天一起阅读一篇说明文,它的标题很能引起阅读的兴趣,请猜是哪一篇并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然后请同学回忆课文内容从而解答“死海不死”的悬念;短暂讨论“哪些可以不教”之后,便用“哪些地方引起你的兴趣?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你的兴趣?”这两个问题再次切入,把教学重点落在赏析小品文的“趣味性”上。整个教学设计既敢于取舍又善于切入,为教学科普小品文提供了借鉴。

总之,题目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概括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揭示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或蕴含象征意义。切入时要因题制宜,结合文本,针对题目的不同特点、作用,选取最准的点、最佳的路径切入文本。

第五篇:城镇规划建设

城镇规划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以完善功能、突显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为目标,抓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城乡规划

1、县城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城南新区5平方公里,湘江滨江路片区1.5平方公里,湘漓片区1.5平方公里,城北工业集中区3.5平方公里,桂兴村片太阳能产业园2.2平方公里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县城二招片、财政局片旧城改造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乡镇规划编制:在“十二五”期间完成高尚镇、界首镇、溶江镇、严关镇、华江乡、白石乡、漠川乡、崔家乡等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或编制工作。在已完成的溶江生态产业集中区、界首百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好两个工业集中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3、继续做好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力度。

(二)城镇建设

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建项目带动县城各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扩宽城市面积,完善城市功能。

着力抓好县城交通、供排水、供电、供气、电信、道路、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完成五里峡水库至县城日供水4万吨自来水水源直供水项目、湘漓日处理15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项目、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县城文化新城、投资2800万元的县城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改扩建工程、1.5公里县城滨江路建设工程以及双拥路片库区移民安置区建设。县城逐步形成以旧城区为中心的商业行政区,以灵渠景区、日月湖、慧泽园、乐满地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区,以古灵渠、水街、秦文流觞、北渠古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区,以银杏广场片区为代表的综合居住区及以城北区、城西区工业集中区为代表的工业区。积极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把乡镇的集镇中心作为生产要素集中发展和承载农村人口转移的直接区域,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重点抓好溶江镇、严关镇、兴安镇、湘漓镇、界首镇、高尚镇、华江瑶族乡、崔家乡等集镇中心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绿化、房屋建筑、集贸市场等建设管理工作。力争 “十二五”期未,全县城镇人口规模达到 18.1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7%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9 km。县城道路硬化率达到98%,人均道路面积12.5 m,路灯亮化率达98%,供水普及率99%,管道天燃气普及率达到65%以上,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2%,绿地率为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7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消防、交通、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2

2结合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三)住房建设

进一步加大住房建设管理力度,提高城乡居住环境质量,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为工业化、城镇化、创业人员提供好平台。“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住房建设85万平方米,完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500套。

从规划入手,建设生态城镇,创造最佳生活、工作环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