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旅游业前景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22-82051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2 12:52: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旅游业前景

背景:

中国旅游业已经从传统的旅游转入了以自助旅游为主的大众旅游发展时期。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旅游业交易)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旅游收入份额将近15%。(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自助旅游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日益成熟的旅游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对传统旅行社的依赖性逐渐弱化,网络成为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在线旅游目前存在着四种不同类型的运营模式:

第一种是以“同程网”为代表的旅游站点平台模式,它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顾客提供机票、酒店预订以及旅游线路比较搜索等全方位服务。

第二种是以“携程网”为代表的“机票+酒店”的网络分销模式。

第三种是以“去哪儿”为代表的垂直引擎搜索模式。

第四种就是传统的直销预定模式,直接与景点、旅社、酒店实时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类旅游网站层出不穷。但是,纵观整个在线旅游行业,没有一个网站能够为自助旅游者提供最为详实、可用性高的旅游信息。“我爱游”将网络旅游信息进行整合,致力于为自助旅游者提供一个集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方案策划、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景点历史文化特色介绍、乘车路线选择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海量信息服务平台。

市场分析及项目简介:

根据自助旅游者的计划时间灵活性,可以将游客分为两种,由此产生三种迎合市场需求的计划。

第一种游客的计划自助游时间不够充裕,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游览更多景点。针对这种游客,我们在强大的信息分析整合基础上,提供精心策划的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自助游行程计划,A计划。游客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消费能力,从景点特色、地域分布以及消费水平等方面搜索到最适合自己的自助游行程计划。

另一种游客的计划自助游时间稍微灵活一点,可以根据期望的观光景点调整旅游时间。这种游客往往侧重于期望观光的景点,对时间的要求不甚严格。对于这种游客,我们会提供两种自助游行程计划:

B计划:基于已有信息整合结果,推荐最受欢迎的自助游路线,同样地,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消费能力进行挑选。

C计划:针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也提供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的服务。游客只需要输入期望的观光景点,网站会生成最优的旅游线路方案,同时提供各景点的详尽信息。

无论是A计划、B计划还是C计划,我们都会提供最人性化的线路选择方式,提供不同性质的搜索入口,例如文化历史类、自然景观类、宗教特色类等。所有的自助游行程计划,都将着重于各旅游景点及其周边信息的具体性、可用性,尽量为游客提供最详细的信息,让游客只需要浏览“我爱游”就可以秒杀所有必备信息。

第二篇: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是山东省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而且是一个商贸城,有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的批发市场,城区日流动人口量达37万人。目前,我市国内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1998年至2002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至2003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8%和29.1%。在全省的位次逐年提高,2000年,我市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居全省第9位;2001年均提高到第8位;2002年人数提高到第7位,收入居第9位;2003年人数提高到第6位,收入居第8位。去年虽受“非典”影响,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比2002年有较大增长,2003年我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1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和34.7%;接待入境游客9196人次,增长34.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06.7万美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3.36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2%。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加快。预计2004至2010年我市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将加快,预计2004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960万人次,2005年1200万人次,2006年150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本世纪头10年,临沂市的旅游业将是快速发展的10年。

2、国内游客结构进一步优化。预测全市国内旅游人数在数量提高的同时,国内游客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的国内旅游者以省内游客为主,比例占到六成。随着我市主要景观的开发和软硬件的改善及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省外游客所占比重将会稳步增长,预计到2010年省外游客的比例将由目前的四成提高到八成。

二、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临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集中表现在以蒙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资源;以沂水地下溶洞群、沂蒙石林、指动石、莒南卧佛等为代表的自然奇观资源;以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山东战工会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人民政府诞生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红嫂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大书法家颜真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的银雀山汉墓为代表的人文历史资源;以盛能农牧观光园、费县石林梨乡、莒南万亩板栗生态园、郯城万亩银杏园等为代表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我市旅游资源的规模、种类、品位和布局均居上乘水平,素有“沂蒙山区好地方”、“天地造物钟沂蒙”之称。

(二)临沂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优势。临沂是山东的南大门,处于北京、上海的中间地带;山东省两大旅游线“山水圣人旅游线”和“黄金海岸旅游线”,临沂处于联接地带。东邻青岛、日照港口,海运便捷。临沂飞机场目前为鲁南最大的民航机场。京沪高速公路和沿海铁路纵贯南北,日东高速公路和兖石铁路横跨东西。另有4条国道及18条省道结网相连,便利、快捷的海陆空交通网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三)临沂具有较好的商贸优势。人口的流动是旅游和商贸的共同点及结合点,临沂作为中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商品购销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连续8年批发城规模为全国第一位,成交额为全国第三位,日均30多万人的流动人口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有力的促进了我市旅游业全面发展。1999年底我市正式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1、旅游产业的地位明显提升。以创优为总抓手,旅游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区(点)、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和服务单位发展到200余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发展到1万余人,其中991人取得了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临沂旅游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假日旅游经济自2000年“五一”黄金周以来不断升温,成为省内旅游人员、旅游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以创优为动力,认真实施旅游产业化和旅游品牌战略,按照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和专家进行策划,设计和建设了一批规模大、特色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大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蒙山是我市近年来旅游开发的重点,现已成为生态健身旅游和展示“沂蒙好风光”旅游形象的重要亮点。其中投资3980万元、利用蒙山主峰龟蒙顶北侧高约300米的裸岩雕刻而成的蒙山寿星巨雕,高218米,为世界之最,是蒙山旅游开发的标志性景点。沂水地下奇观旅游区以其惊世神奇的旅游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五一”期间游客数量仅次于青岛海滨,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地下大峡谷可进行洞内漂流,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费县沂蒙石林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埋藏型石林,各种天然象形石,千姿百态,为国内所罕见,被专家们称为“天下

一绝”。今年4月份,石林梨乡旅游区和盛能农牧观光园以较高的分数通过了国家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验收。位于沂河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橡胶坝上游形成了回水10多公里、面积1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湖水碧波荡漾,赋予了临沂北方“水城”的灵秀风采,成为临沂城重要的观光区,并于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目前,我们正在下游投资6亿元,再建设一处回水11.5公里的水利枢纽工程。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是临沂旅游的重要名片。2003年市政府投资8000多万元对王羲之故居进行了整修和恢复性扩建,故居总面积由21亩扩大到98亩,是书圣瞻仰游和书法修学旅游的好去处。2003年10月,我市成功举办了“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临沂首届书圣文化节”。孔明文化旅游区项目以“孔明故里”为主题,力求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地体现诸葛亮成长的文化氛围,展示其一生的辉煌业绩,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是我国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画像石墓,银雀山汉墓以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而闻名世界。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经过重新整修,目前已成为展示临沂厚重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景点。依托临沂汤头优质的温泉资源,开发了以知春湖(国际)温泉度假村为主的温泉度假旅游。另外还重点抓了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都市旅游、农业旅游等,使我市的旅游既有优势性拳头产品,又有适合不同消费层面的旅游“小品”,形成了民俗气氛浓郁、各具特色、丰富多采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步,现代旅游功能逐步完善。为全面提升城市的旅游综合功能,我市不断加

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城市交通、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设,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崭新形象相结合,与建设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相结合,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游客咨询中心”和一批具有较高档次的公共厕所,有效净化、处理了城市污水和垃圾,明显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结合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接待设施和档次明显提高,开发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建成了大陆旅游商品批发城、古玩字画集邮市场、奇石根雕市场三处大型旅游商品销售市场和兰田购物步行街,发展了喜来居、九州商业大厦、广场世纪城等旅游购物商店,以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工业品、民俗工艺品等,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配套完善,接待能力大大增强,初步形成了旅游各要素完善配套的接待服务体系。

4、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临沂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沂蒙好风光”战略,突出“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三大主题,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旅游宣传促销费保持逐年增加。2003年10月,成功举办了“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临沂首届书圣文化节”,较好地宣传了临沂。市党政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分别赴日本、韩国和北京、杭州、合肥、烟台、大连等海内外宣传推介,通过多渠道开展的多种形式旅游宣传促销,扩大了我市在海内外的影响,使临沂旅游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5、行业管理水平明显加强,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新形势,我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不断改进旅游行业管理手段,旅游行业管理工作明显加强,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健全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依法加强旅游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保护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广泛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使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加快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城市旅游产业定位与扩大规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制定了旅游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临沂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从目前我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看,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与我省先进旅游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2%,对照临沂市要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目标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切实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推动促进旅游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加大城市旅游投入,加强宣传促销。近年来,我市对城市建设、旅游功能配套设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

财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我市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经费投入情况看,资金投入少,特别是与省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目前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的需要。临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宣传促销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非常重要,建议多渠道融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实行重大外宣、招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世界性的交易会、博览会,举办层次高、规模大、轰动效应强的会展、旅游节庆活动,烘托旅游气氛,营造旅游氛围,打响临沂旅游品牌。

(三)、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整体合力。目前,全市旅游景区的建设已趋于成熟,各项硬件建设也逐步得到完

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整体合力上。要以我市著名景点为龙头,以其它富有特点的景点为辅助,形成大蒙山的旅游景点网络。根据各旅游景点的主体特点及特色,制定合理及相对固定的旅游路线,统一协调和管理,重点要防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相拆台的不良经营行为,形成团结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合力。要加大各县区的协调配合,强化同周边市地及周边省份的强强联合,发挥旅行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立体旅游网络,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

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65年前,八路军一一五师从延安挥师挺进沂蒙山,与这里的抗日军民一起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山东抗日政权,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在当时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中,有120多万群众参军支前,6万多名革命先烈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这块奉献的热土逐渐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她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革命老区珍贵的政治资源和文化品牌。

1、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临沂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在中国革命史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外界增强对其“革命老区”的认识。特别是要弘扬沂蒙精神在继承革命传统,振奋革命精神方面的积极影响,使临沂作为“革命老区”更进一步为世人所景仰。通过宣传,进一步拉近临沂与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的距离,使之亦成为国内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

2、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协作。为了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构想,即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具体设想是,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推进“红色旅游”意义重大,既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更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临沂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同江西瑞金、赣州、井冈山、于都等红色旅游区的协作,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逐步解决交通、体制等各项障碍问题,形成粤东、闽西、赣南红色旅游协作区,打造一条中国最长的红色旅游线。

3、向延安等较知名的红色旅游区学习。延安是较早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区,取得了较好的经验。革命纪念馆

是延安最主要的景点之一,该馆在国内首创“说、唱、跳”相结合的讲解方式,使珍贵的史料成为鲜活的延安精神传统教育课堂。他们还组建“延安精神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宣讲,受到广泛好评;在学校里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小小讲解员”,请他们利用节假日为观众做义务讲解,得到了参观者的普遍赞誉;聘请研究延安精神的专家、学者和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组织开展报告会、读书会、“重走转战陕北路”等活动,增加大家对延安这座红色城市的了解与热爱;挖掘、整理一大批革命史料,丰富陈设内容,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采取场景复原、雕塑、绘画等各种形式,使广大观众身临其境。我们要以多种形式丰富临沂的红色旅游。

4、积极开拓思路,在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进行红

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各种渠道引进外部资金、融集民间资金,保证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资金的充足,采取合作、合资、租赁、转让等多种灵活的经营方式,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尽快产生红色旅游的带动效应。

(五)、进一步规范城市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市始终把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发展旅游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顿,打击各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不断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旅游商品无明码标价,城市“一日游”服务存在站点少、发车密度低,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建议适当增加“一日游”车辆和站点,进一步方便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搞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服务水平;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强化“亲旅”意识,营造“亲旅”氛围,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不断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展开中国地图,齐鲁大地宛如一只雄鹰:东西绵延700余公里,构成雄鹰的“躯体”;南北展开420公里,鲁北、鲁南就像雄鹰的“两翼”。雄鹰背依广阔腹地,面向浩瀚海洋,振翅欲飞。最近,省委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按“一体两翼”的布局展开。“一体”,就是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聚集了我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

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要全省一盘棋,一体推进,两翼展开,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8月29日,在由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社科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大学五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构筑“一体两翼”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一体两翼”构想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省情认识的不断深化,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从“横向”到“纵向”——区域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比较发达,西部相对滞后,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部过渡带,这是我省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在认识和决策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颜世元在发言中指出,我省从上世纪80年代即着手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形成了适应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从“东中西”梯次推进,到“五大板块”竞相发展,再到“一体两翼”统筹把握,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1年,提出并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主要内容是搞好点片开发,实行横向联合;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2年,提出并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战略,其基本要点也是自东向西,梯次推进;第三阶段,2003年到2007年4月,提出并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战略。所有这些,都着眼于统筹东中西部发展,是一种横向坐标的思维和布局。在8月7日举行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和8月13日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省委领导同志就新起点上全省区域发展格局讲了重要意见,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新概括。这一概括,在过去主要从“东中西”横向坐标考虑全省区域发展的基础上,侧重于从“北中南”纵向坐标观察和思考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我省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这一概括,深刻揭示了各区域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区域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我省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启了新的思路,对于加快实现工作指导的进一步转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指出,当前,我省区域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就全国而言,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文件,将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一体化的轨道。就区域而言,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如火如荼,苏北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中原城市群加速崛起,我省南北两翼如不抓紧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将面临着被“抽离”和边缘化的危险。就我省自身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到今天,既有一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显神通、竞相发展的问题,更有一个围绕增强全省总体实力,统筹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一体两翼”构想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部署,符合我省区域发展的实际。下一步,我省将抓紧制订、优化黄河三角洲和鲁南经济带等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开发。“一体”带“两翼”——“五大板块”连成有机整体具体来讲,“一体”主要是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两翼”则分别是北临渤海湾的黄河三角洲和南接苏豫皖的鲁南经济带。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张华从板块经济的角度对“一体两翼”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海洋经济“五大板块”,“一体两翼”是对五大板块的进一步科学概括和提升:“一体”是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乃至海洋经济的整合,形成山东经济的脊梁;“两翼”是山东的两大软肋,亟待加快发展。“一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其区域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7.1%、59.5%和71.1%。专家形象地把这一区域称为“七带”:交通发达带、主体产业带、城市连绵带、创新密集带、前沿开放带、资本聚集带和人才荟萃带。“两翼”是我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傅汝仁认为,欠发达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发展优势,而是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省南北两翼,具有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等特点,是“一体”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托和重要支柱。这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农业、能源、电力、建材、盐化工及海洋化工等基础产业比较发达,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好的基础,是全省可开发利用土地最集中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为“一体”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对外开放和竞争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一体”和“两翼”,不仅各具优势,而且“体”、“翼”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具备互动基础,在发展要素、产业层次、功能定位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整体。不仅如此,这“一体”与“两翼”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面临海洋,具备发展以港口为龙头,以疏港铁路、公路为骨干交通体系的出海大通道。这非常有利于内陆欠发达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一体两翼”撬动区域协调杠杆“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合力撬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但由于“一体”与“两翼”区位不同,资源条件与发展水平有别,因此在具体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模式上也必然不同。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庆林认为,对于“一体”,主要是做优做强。只有“主体”强壮了,才能带动“两翼”。除了要高水平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动胶济铁路两侧产业聚集带建设外,针对外围层经济欠发达的实际,还必须加大要素投入,促进资源开发,推动紧密层和外围层良性互动,提高一体化水平。率先突破“北翼”,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今后实现突破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国家区域发展重心由南向北梯次转移,环渤海经济圈开始呈现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北翼”面临的机遇不言而喻。记者近日在采访时看到,无棣等地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已经颇见成效,东营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潍北开发也搞得有声有色。“南翼”需加快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地区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增长势头也不够强劲。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落后地区有后发优势,必须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争取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较高位置,把“南翼”打造成我省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南北两翼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专家们提出,要以港口和疏港铁路、公路建设为重点,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提升能力,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关键在于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加快共同市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加强政策制定、组织协调、沟通联系工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在规划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协调动作,统一行动,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第三篇:浅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内容摘要:关于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前景,和研究组员对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规模概况;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建议

一、旅游资源和产业规模状况

素有“北国江城”美誉的吉林市,地处长白山与迈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横跨松花江中上游两岸,四面群山环绕,城中松花江蜿蜒而过,形成了“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我市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使其拥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估计建筑、休闲健身、购物等6大类旅游资源。松花湖、白山湖、红石湖、拉法山、官马溶洞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吉林雾凇、吉林陨石、吉林文庙、天主教堂、北山古庙群、阿什哈达摩崖碑、金日成读书纪念馆等人文资源赋存丰富;乌拉街满族民俗村、兴光朝鲜族民俗村、庆岭活鱼、白肉血肠、满族八大碗等民俗风情资源品位独特;北大湖滑雪场、莲花山滑雪场、朱雀山滑雪场、北山滑雪场、铭山绿洲滑雪场、麒麟山滑雪场、五家山滑雪场等冰雪资源优势突出。

吉林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创优活动中,吉林市以高分入围,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松花湖、北大湖、拉法山和北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丰满发电厂、化纤厂、左家特产农业生态园和东福神农庄园被列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松花湖风景区被评为全国文明旅游景区示范单位和创建全国文明旅游景区先进单位;作为东北特色旅游城市,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纳入“黄金周”预报系统,进入全国31个重点旅游城市行列。我市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又先后荣获了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称号。2005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适合开设工厂的榜首城市。2007年,又入选央视《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1中国名城》。目前,全市已发展旅行社72家。星级饭店20家,A级旅游城市15个,待评景点50余个。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对吉林市旅游业的支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在思考“十一五”期间如何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时,把它列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奋斗目标之一重点研究,要求加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早已为我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市人大积极推动旅游法制建设,制定了我市全面系统的地方性法规《吉林市旅游条例》。

(二)培养整体形象,提高旅游项目的知名度

一是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已形成了春季松花湖开奖鱼美食节,夏季松花湖休闲度假旅游节,吉林雪花啤酒节,秋季长白山金秋红叶旅游节、冬季雾凇冰雪节等五大节庆品牌,并带动了各地节庆活动的相继举办。红叶节、白桦节、采摘节、经贸洽谈会、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展会等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成为我市旅游也得重要载体,广泛招揽了游客,有效的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积极参加世界旅游推广峰会,组织举办新闻发布会以及分赴重点城市和客源地市场开展线路对接活动,使外界对我市特色资源和产品得到了广泛的认知。与各级各类媒体以及中国网通广泛合作,开展大密度宣传促销。精心策划和编辑制作宣传品。如《北国江城之旅》,《吉林市旅游地图》,江城冰雪旅游指南等系列宣传品。组织开展旅游商品设计评选大赛,引导开发和生产销售以满族风情人偶、手工木雕、剪纸等以为主题的系列商品纪念品。三是开发新兴专项旅游产品和线路。如组织开展冬季旅游线路示意图、吉林市旅游图的设计制作和推广。配合开江鱼美食街推出“踏青品鱼和谐城乡迎春游踏青线;围绕“城市建设年”新推出了我市“老八景”和“新八景”旅游线路。依托各县市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关东金王和插树岭影视拍摄基地等旅游新型品。

四是纵深培育和发展区域旅游。积极与北方主要城市联手,开发打造“冰雪香格里拉”东北旅游新干线品牌。如在2008年,与香港中旅集团、深圳华侨城

积极联合,共同在深圳锦绣中华景区举办了“中国狂欢节暨吉林市风情周”活动。在十五期间,吉林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32万人次,年均递增12%;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73.5亿元,年均递增24.23%。2007年,我市旅游业发展出新的突破,共接待游客10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8亿元。2008年共接待游客122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92亿元。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交通运输能力差,严重制约旅游业发展。“游客进得来,出不去”是当前影响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景点景区档次不高,历史文化内涵不够突出。多年来,我市虽然对部分名胜古迹和经典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和整理,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筹划和包装,没有在突出记忆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优势上做文章,使部分景点显得空洞无物。我市有近百个知名旅游景区,但是开发的不足三分之一。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还没有开发,难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我市的宣传促销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只能参加少数几个展会和推介活动;从而导致了我市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现象。

(四)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管理和保护不能落到实处。

四、对我市旅游业建议

(一)编制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邀请大家,大手笔绘制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充分体现我市旅游业优点和总体特征。搞好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包括核心区规划、保护区规划以及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二)全力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夏季避暑、冬季滑雪、一年四季泡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建设以品位高、特色突出旅游展品。如星级酒店建设、温泉开发建设、高端体育娱乐项目开发等。

(三)高标准策划组织各项节庆活动

抓好“第十四届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第三节吉林市雪花啤酒节”等标志性节庆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工作。丰富节庆活动内容,提高节庆活动档次,大力打造“滑雪之城”旅游品牌,在挖掘内涵、扩大影响、塑造品牌上下功夫。

(四)全面抓好旅游宣传推介工作

创新旅游产品,以春季踏青品鱼、夏季休闲度假、秋季观枫赏桦、冬季赏淞滑雪为主线。开发主打产品,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市场,借鉴国内外旅游目的地成功经验,邀请专家开展专题研究,确立我市旅游整体形象和独具魅力的旅游宣传口号。借鉴发达省份成功经验,引导宾馆、旅行社和景区合作联动。把握市的旅游产品融入到东北全线游产品中,共同打造东北大旅游强势品牌。利用不断的宣传造势,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宣传效果,强化城市旅游感染力和诱惑力,让旅游者充分感受吉林市的神秘、神奇和神韵,提高城市旅游吸引力。

第四篇: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概况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我市拥有全部7大类的旅游资源,其中人文旅游资源83处,自然旅游资源24处。目前已建成开放的旅游景区(点)20多处。其中: 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现已形成以雷台、文庙、罗什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沙漠治理志愿者基地和马路滩林场为代表的大漠休闲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等三大旅游精品线路。

2.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武威现辖三县一区,93个乡镇,1125个行政村,总人口191万人,居住汉、藏、回、蒙、土等38个民族。因武威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独有的地理位臵,使武威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非常丰厚。藏、土等民族风俗习惯保留原始风貌,武威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3.乡村旅游方兴未艾。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兴起,“农家乐”旅游休闲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乡村农户依托旅游景区、果林苗圃、沙产业和交通环线等资源和区位优势纷纷投资开发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全市初步形成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的乡村旅游格局。据统计,全市现有“农家乐”235家,其中:凉州区144家,古浪乡56家,天祝县12家,民勤县23家,全市“农家乐”项目总投资6331.8万元,旅游从业人员达1043人,年营业收入1944.98万元。

4.旅游商品琳琅满目。全市现有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33家,旅游商品经营网点25家,已开发以“马踏飞燕”文物复仿制品为代表的文物复仿制、轻纺编织、酿造、医药保健、农副特产、旅游纪念工艺品、图书影像等7大系列千余种商品,其中:“马踏飞燕”及“铜车马阵”复制品系列荣获“2009年甘肃省首届旅游商品展示评选会名优产品”第一名和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5.文化艺术不断创新。我市创排的以五凉文化为题材的大型历史秦剧《暮色西凉》,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重点创作剧目参加国庆献礼会演,创编的大型诗乐歌舞剧《梦幻西凉》在第七届“天马”旅游节参加展演,凉州区《攻鼓子》表演艺术团已成为独俱武威特色的文化品牌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大型展演,我市创编的文艺节目先后在全省首届农民文艺调演、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全省第四届群星艺术节、全省新创剧目调演活动中荣获奖项。

二、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臵,位居我国大陆中心地区,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臵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的重要门户,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区位优势。

2.文化底蕴深厚。武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是五凉古都和西夏陪都,保留了大量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8处。拥有馆藏文物47347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一般文物46063件。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3.综合实力增强。近年来,全市共投入4亿多元,完成了雷台、白塔寺、西夏博物馆、天梯山石窟、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苏武景区、马路滩林场、天祝三峡旅游景区及步行街、三大广场、凉古公路等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综合实力得到提升。目前,全市现有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三星级宾馆6家,二星级宾馆4家,其他社会宾馆、饭店、招待所50多家。国际国内旅行社18家。4.品牌效应显现。近年来,通过连续举办七届“天马”文化旅游节,逐步形成了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为标志的武威文化旅游品牌为代表,以雷台为重点的汉唐文化景区,以文庙古代建筑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景区,以罗什寺、海藏寺、白塔寺、天堂寺为重点的佛教文化景区,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为重点的大漠休闲旅游景区的四大特色旅游精品板块。

5.旅游商品丰富。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理位臵优越,在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甘肃省的文物大市,馆藏文物4.7万多件,在悠远的历史传承中,孕育了灿烂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是陆路交通的枢纽、民族大融合的熔炉,域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具有开发历史文化类旅游商品的相对优势;近年来,着力实施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推动了生态农业、绿洲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绿色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酒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利于开发“酒文化”类系列旅游商品。

三、存在问题

1.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薄弱。武威作为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于投入不足,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相当落后,一是外部交通设施薄弱,旅游可进入性差,主要体现在客运列车停靠车次少,没有国内直达机场。二是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接待档次有待提高。目前,全市旅游宾馆、饭店、招待所床位数量不足10000张,而且没有4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酒店,无法接待国内大型旅游活动,不能留住高档次旅游客商。三是旅游娱乐还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武威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局面仍在延续,旅游业无法进行更大的发展。

2.城市形象塑造不到位。武威是历史文化名城,但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与旅游产业相关的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特色民居没有很好地保留下来,此外在城市规划中拟建和保留的几处文化景区,如文庙历史文化景区、大云寺黄土民居区、罗什寺佛教文化景区、雷台汉文化景区至今没有规划建设到位。特色文化市的形象从总体上讲不突出。

3.历史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一是我市原成立的“五凉文化”、“西夏学”、“藏学”研究会等民间研究组织,因人员、经费得不到落实和保障,基本上名存实亡。二是高级专业研究人才缺乏,使我市大量珍贵的文物得不到专业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文物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掘利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三是文化挖掘没有与导游员、景区讲解员解说词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导致旅游解说内容贫乏,缺乏吸引力。

4.宣传推介力度不够。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天马”文化旅游节,加强对外宣传,不断提升了武威的知名度。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形象宣传,武威文化旅游大市的形象没有真正展示出来。文化旅游产品内涵挖掘不足,形象设计跟不上旅游者的需求,地方特色不明显,开发水平较低,品牌形象塑造和整体宣传模式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我市旅行社业务大多为向外组团旅游,没有形成地接业务,加之景区与旅行社之间缺乏必要协作营销手段,无法对外地游客形成吸引力。

5.文化旅游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历史文化研究、文博研究等方面专业人才匮乏,文博、旅游窗口单位导游讲解人员年龄老化,旅游服务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旅游营销人才不足,都制约了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影响武威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形象。

四、发展思路

2010年至2015年,全市围绕文化大繁荣、产业大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以“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城市形象塑造为主线,以武威历史文化游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集团化经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鼓励民间投资办旅游等多种方式,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沙漠探险、民俗风情”三大品牌,积极培育乡村休闲观光游和“农家乐”度假体验游市场,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进旅游企业发展,促进武威市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全面提升武威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使我市成为全省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城市之一。

发展目标:至2015年,把武威建成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管理有序、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全市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四星级旅游宾馆2家,星级农家乐200家,旅游接待床位达到12000张。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到232万人次,年均增加14.5%;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年均增加8.1%。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0000人次,旅游创汇310万美元,年均增加10.1%;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03%。

五、主要任务

1.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组农家书屋续建工作。至2010年,力争完成全市94乡镇综合文化站,111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任务;二是完成书画院内部装修及文化墙、雕塑、石刻、绘画等绿化美化工作;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武威市公共图书馆、市博物馆、五凉文化艺术中心、天马艺术剧院和“天马苑”等建设项目。

2.加强全市文物的保护、维修和建设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城乡建设工地文物清理发掘和日常巡查工作,对出土和馆藏的文物及时进行修复保护。二是做好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分完成田野文物普查任务。三是加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争取力度,加快西夏历史文物陈列馆、文庙保护修缮、市博物馆建设、儒学院恢复重建、雷台三期建设工程、鸠摩罗什寺、亥母洞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莲花山寺、皇娘娘台、古钟楼、长城遗址、瑞安堡等项目保护维修工作。四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力争于2015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项。

3、推进旅游景区配套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向上争取、招商引资等形式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一是重点做好武威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武威市“天马之都大酒店”、天马宾馆会展中心、天祝三星级宾馆等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工作;二是做好清水玫瑰园、清源王庄小康住宅村、威龙葡萄酒堡、莫高葡萄庄园、黄羊绿色食品观光区、天乙生态园、金羊果木烤鸡农家乐、高坝休闲农家菜馆、枣园生态休闲美食园、五一乡韵度假村、松涛柳湾湖旅游度假区、永昌石碑滚灯、四坝攻鼓舞艺术、下双休闲餐饮园、张义休闲避暑观光区、新华生态农家、高沟堡祭祖项目、长城沙乡农家乐、西营镇农业多功能开发、丰乐8000亩生态植物园等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工作;三是做好武威市沙漠旅游综合开发、凉州风情园、武威市旅游景区改造提升、西郊公园、武威四十里堡西路红军战斗遗址、古浪烈士陵园、沙漠公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雕游艺城、动物观赏项目、民勤苏武牧羊旅游区、红崖山水库旅游、马牙雪山天池景区、石门沟药水神泉景区滑雪场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四是做好武威沙漠探险旅游道路、天梯山石窟旅游公路、亥母洞景区旅游公路、重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改造、本康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和石门沟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是做好武威市旅游商品综合开发、民勤旅游商品开发、天祝藏区特有白牦牛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天祝县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古浪旅游商品开发项目等旅游商品开发项目。

4.做好全市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依据《武威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分实施计划,指导各县区编制完成区域旅游开发规划,逐步启动武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雷台文化景区、文庙历史文化景区、大云寺黄土民居区、沙漠休闲旅游景区、苏武景区、马路滩景区、天祝马牙雪山天池景区等重点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用规划更好地指导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

5.扶持武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发挥书画院、群艺馆的作用,坚持专业与业余相结合,调动广大作者的创作热情,集中推出一批特色展览、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组织参加全省和全国各类文艺汇演,促进我市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曲艺、文学等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繁荣。积极扶持古浪千乡万才国际会展中心动漫开发事业,在原开发“快乐星猫”、“秦时明月”等动漫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武威深厚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及当前石羊河重点治理等素材开发我市文化旅游动漫影视作品。

6.做好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争取组建武威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研究人才,充分调动业余和民间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武威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藏学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并将系统性、权威性和特殊性较强的研究成果融入武威旅游资源开发和导游词编撰中,不断丰富我是特色文化市的内涵,提升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和品位。大力引进文化和旅游业高端人才,加强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重视发现和启用民间人才、乡土人才。依托省、市内高校、旅行社,依托职业教育,抓好本市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造就一支数量众多、工种齐全、政治思想素质及文化技术过硬的文化旅游产业队伍。

7.加强区域联合,实现客源共享。

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旅游”观念,加大旅游对外开放力度,大力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加快与周边省区市构建多个无障碍特色旅游区。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旅行社地接奖励机制,大力推行旅游年卡和旅游景区淡季门票半价制度,炒热本地游市场;加强与兰州、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外地旅游集团、旅行社、文化团体的联系,把武威旅游线路向周边区域和丝路沿线辐射,把景区开发向邻近市县延伸,把武威纳入丝绸之路等重要旅游线路,通过行业协作、区域联合,加快建设大武威旅游经济圈。

8.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武威旅游的知名度。

在深入研究武威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找准亮点,选准突破口,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线路设计,提升产品形象,按照“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启动周边市场”的思路,借助报刊、画册、纪念册、风光片、旅游光碟、电视电影等对武威旅游景区(点)、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联姻作用,积极争取和吸引中央、省、市等各大媒体来到武威对文化旅游进行宣传报道、采风,摄制民俗风情片,拍摄与武威历史、文化、风情、景观有关的影视、广告等,录制各民族民歌以及曲艺节目,扩大武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9.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工作。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进一步强化对网吧、音像制品、娱乐演出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场所,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风尚。着力加强旅游市场的行业管理,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对旅游社、导游、星级饭店、A级景区及农家乐的规范管理管理,全面落实文化旅游行业质量提升计划,开展最佳旅行社评定、优秀导游员选拔、五星级旅游饭店创建、绿色饭店评定、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星级农家乐评定等行业管理工作,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产品开发

一是加强对旅游产品特色的挖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马踏飞燕”为标志,重点突出“历史文化、沙漠探险、民俗风情”三大特色,集中力量做细做精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突出个性化服务和内容,深度开发、特色推介、品牌宣传,逐步建设武威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景点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高品质的旅游精品。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构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按照“面向市场、统筹规划、围绕重点、突出特色”的要求,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着力解决产品单一的问题。在充分利用丰富的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资源,在开发观光旅游的同时,鼓励各县区利用自然资源、工农科教项目等各类资源优势,开发建设各类休闲度假、科学教育、健身娱乐、乡村农家乐等大众旅游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消费兴趣旅游者的需求。三是加快旅游商品研发步伐,全面建设旅游商品市场。以武威独特的人文民俗文化、标志性景点建筑、特色饮食、土特产品、传统工艺为基础,高起点策划、研发、包装“新、优、奇、特、美”的智能化、折叠化、微型化旅游商品。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规范旅游商品市场,完善旅游商品物流体系,积极培育引进旅游商品研发专业人才,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战略,引导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武威地方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

2.加强合作,强化宣传,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借助各级宣传部门、外宣部门和各新闻媒体,在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开辟旅游专栏、专版,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旅游宣传,营造发展旅游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派驻异地推介。协调我市各类驻外机构,分派辖区旅行社专职营销人员到各类驻外机构从事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三是建立周边联系。积极探索与市外、特别是周边旅游城市、主要旅游客源地协作宣传的机制和办法。四是地接鼓励引导。出台旅游地接奖励政策,坚持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客源互送、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拓展客源市场,逐步建立区域旅游经济圈。

3.理顺体制、机制,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政府出资源、企业运作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组建武威旅游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对景区(点)进行策划、建设、包装和宣传推介。二是提升挖掘文化旅游互促潜能。利用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作用,把我市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地域文化精粹融会到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去,突出地域特色,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我市旅游产品的自身魅力和吸引力。三是全面推进县域旅游建设。通过申报旅游促进就业试点县,争取国家在乡村旅游投资、交通、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并以市旅游集团公司为市场主体,授予其投资和资本运营的权力,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四是多渠道开展投融资活动。按照国家、省旅游产业发展导向,建立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重点项目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外招商引资。五是积极研发特色旅游商品。出台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发旅游产品及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资开发旅游产品新格局。

4.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

一是从产业发展层面加大整合力度,实现多业兴旅。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体育、环保等相关产业的联系与融合,共促共赢。二是从产品开发层面加大整合力度,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有机整合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民俗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吸引力和永久生命力。三是从旅游资源要素配臵层面加大整合力度,解决产业协调发展的“短腿”现象,实现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套、协调发展,重点解决购物和娱乐不足问题。

5.健全机制,落实旅游安全监管责任

一是建立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运转有效的旅游安全责任机制。成立旅游安全协调工作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安全强制性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旅游应急管理机制。二是明确各级政府对旅游安全的领导责任,旅游、质检、航空、铁路、交通、卫生、保险、消防、防疫、公安、国家安全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旅游安全的监管责任;各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点)、旅游客运企业以及旅游节事节会主办单位的旅游安全主体责任。三是每年广泛开展旅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旅游安全监管与服务力度。深入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与隐患整改工作。四是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主要景区建立山地旅游救援系统、安全警示标牌,配备卫星电话与GPS系统,建设旅游远程监控系统、旅游应急通信项目、医疗急救站(点)体系等。

第五篇:新华农场发展旅游业前景看好

新华农场发展旅游业前景看好

图为新华农场天然旅游区的美丽景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风徐来,水面泛起阵阵微波,让人心情惬意。初夏时节,游客已是络绎不绝,一些游人乘舟荡漾在水面,阵阵欢声笑语在空中回旋。这里便是被定为国家级二类生态示范区的新华农场天然旅游景区。

这个天然的景区位于新华农场南部,北距鹤岗市22公里,南距佳木斯市36公里。三座水库互相连接贯通,如同巧夺天工一般,景区固定水面5000多亩,水库中有鲤鱼、鲫鱼、鲶鱼、黑鱼、胡罗籽、等10余种野生鱼类,人工养殖河蟹,同时,还盛产河蚌、河虾、菱角等,由于这里的鱼均属自然养殖,不投放任何饲料,所以,鱼味道独特,营养丰富。

这里风光优美,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最养眼的是那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远远望去,与天空已融为一体。成荫的绿树,倒映在水间,湛蓝的天空,鸟儿在自由的飞翔,深吸一口空气,满腹泥土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来到了仙境。美丽的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吸引了游人,还有人类的朋友—天鹅、野鸭、白鹭、苍鹭等几十种野生禽类常常迁居这里,在此栖息繁衍。

原生态的景致,俨如世外桃园一般,“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很多绘画、摄影爱好者都喜欢来此写生采景,鹤岗市的宋先生慕名来此投资开发,拟投入7400万元,建设具有民俗风格、欧式风格的别墅区,取名为“天鹅湖渡假村”。并建设有集湖景观光、野生养殖、捕捞、人工垂钓、观鸟赏花、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据悉,此项目已得到新华农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具体投资实施方案正在筹划中。

旅游业前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