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规律
浅论规律
—易经的奥秘观后感
宇宙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探寻自然规律奠定了古代哲学的基础。
中华从古自今,圣人辈出,而自伏羲氏始无一不是顺应自然,发现规律,并合理利用,而不是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强行改变。凡欲以强行对自然规律进行改变的必然导致灭亡。
水往低处流,是一个浅显的规律。鲧不顺应这个规律一味堵塞,以图强行改变水势,所以治水失败。禹顺应这个规律,对九州河道进行疏导,所以治水成功。商纣逆民心,欲奴役百姓,最终导致国灭,身死摘星楼。文王顺民心,以百姓为重,则得百姓拥护从而大治天下。更有农民种地要顺应时令,商人经商要顺应市场;花有花开花落,所以看花要注意花期;山有崎岖不平,所以爬山不走直路;水面波浪起伏,所以鱼虾得以生存,日有日出日落,所以万物得以生长。宇宙万物皆有一定规律,顺应这种自然规律,则万事大吉,不顺应则吉凶难卜。所谓吉凶,简单而言也就是由顺应自然规律与不顺应自然规律的因而形成的果。那么究竟何为规律呢?
规律就是事物的本质,就是法则,就是万物变动中那唯一不变的核心。所谓得道,也不过是了解到了一件事物的本质。明白了很多的事物的规律则称为求的大道,而掌握这些规律的人则称为圣人。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不外乎掌握了更多的自然规律,人文规律,并以此教化育人。所谓的不惑之年,更多是因为到了那个年纪掌握了更多的规律,从而有了经验,显得明智。我们人想要求的进步,进行本质的升华,就要学会去探索自然,掌握规律,并加以运用。求学问道就应去探索学问,万物的本质,即核心规律,而不应为外物所迷惑。当我们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为外物所迷惑了,求学能抓住学问的本质,就自然学的快、学的精。那些数学家、科学家之所以称为家,成为大师。就是因为他们探索到了数学的本质核心,明白了更多的数学规律,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自然科学的本质并能加以利用促进人类的认知和发展。
但欲求的更多的规律,不可避免的要以所掌握的规律去验证求新。以规律为本,进行对事物的改造,就是创新。所以掌握规律不是终点,而运用规律去发展创新是无止尽的,所以社会在不断进步,而推动社会进步一切伟大的创新就是所谓的重大发明。中外所有的发明都是一种对规律运用的创新。一个国家要强大,不可避免要进行创新。美国之所以强大,也是因为他的创新能力达于他国。诺贝尔奖的得主最多的也是美国,而中国缺乏的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但现阶段,我想更多的还要学会去掌握规律,即踏实认真的求学问道。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精神已严重缺失,人们所追求的已经偏离了正道。
以上是我通过曾教授的讲坛,及个人的一些想法进行的浅谈。望老师予以对见解错误的地方予以批评指出。
第二篇:因果规律
浅说因果规律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它和循环周期轮,宇宙生灭变化法则一起是宇宙人生的三大定律。其中循环是表现;生死爱欲是根本;因果是动力。现代枓学家说,如果没有因果律,整个宇宙、人类社会将是一片混乱。它也是佛教最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业因,也叫因缘,(缘就是条件);果就是结果,是前因在条件满足时的必然结果。„业‟就是一切的身、心活动、做为。分身、口、意三个方面。报就是对„业‟的回应和反作用。即是三因业(身、口、意三方面做为)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故业就是因,果就是报;业报就是因缘而结的果。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边;迟早总会由自己承担相应的结果。概括地说种善因得福报,种恶因得苦果。你骂人、人也会骂你,你害人、人必报复你、现在报复不了也会记住你,心里埋下恨的种子、一有机会条件必报复你。你赞誉人、人也会说你好;你对别人好、使人受益,别人感激你就对你好。正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样恰如其分。
佛说:“行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做人,下品十善做阿修罗;犯上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堕俄鬼,下品十恶沦畜生”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动力。做的好就往上升腾,做的不好就往下沉沦;六道轮回是十恶十善应得的结果(报应)。人生本是业报(因果)相续,“无老死也无老死尽”《心经》,不是你老死就没事了,轮回无尽;人生不过是借路走一程,借一付皮骨而己。先来后去作主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灵魂)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它把一个人前世所做善恶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做的善恶带到后世去。
阿赖耶识,意藏识。它包含蕴藏诸法种子;就像个仓库,储存一切前世各种信息。由上世业因到果报;再由果报到下一世的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前面业因所感、所推动。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在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做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结果。由此可见,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因不虚弃、果无白得。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现实世间铁律如此;将来的出世间法的规则也是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宇宙人生的基本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的真实揭示出来罢了。印光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一般人(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支配、治栽。
因果贯通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些人看到好人受恶报,恶人得善报;便怀疑因果、怀疑佛法。这是不明因果法则、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说明了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前世所种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做的业(事)因,又正是未来应受的(果)报应。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异。经文中:“又说假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侯,„所作业‟是自己种下的远因;远在百千劫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是指所种之因,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作用、成果。如千百年植物种子,被深埋在土里都不会坏;即使千百年后,遇水、气即萌发,成形、成果。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植物界公认的因果循环规律。
关于果报的迟早.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现报。即做即报、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
(二)生报(跨越一生)即今生做好、做恶;来世受福报、苦报。
(三)后报。既现在作善、做恶。到第三、四世,乃至百千万劫后;才受到善报、恶报。后报,虽然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报应的。所以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浅说因果律
(二)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由于他过去生活中培植的善根厚深,现在又因缘成熟;因此享福报。但是,他这一世迷失了心灵,或者环境的引诱使他做坏事。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后报就会更好。至于他今生所种恶因,也不会自行消失。将来因缘会遇时,必然受到应得的恶报。如像富贵人家的子第,吃喝嫖赌、任意挥霍,可是他并没有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原故,不过照这样一直乱花下去,纵有亿万财产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受到罪报。
至于善人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罪业大。来原罪、还债了。而现在因缘(条件)已成熟,故恶报。这一点全世界都相通。西方哲学、基督教有原罪说,千百年来民间还债说。就是千百万劫以来所欠的,令今世还债。如果他今世不行善,恶报会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种善因并没有失未,来必定受到相应的福报。如像一个重罪犯人没有被立即处死,他有悔改立了,但是功小罪大,不能完全赦免其罪;只是将重刑改判轻刑,如能继续立功,结果的功劳又多又大;则不仅全部赦免其罪,而且还会受到奖赏;改命致福、受到好运,获富致贵。所以做人处事,一定不要亏欠别人。身、口、意,三个方面都不能伤害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住:„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恒古不变,中外皆通。
唐代大法师玄藏(唐僧)的师父,印度高僧戒贤;是佛教最高学府的住持。他戒行精严、德高望众。但他患病巨重;甚至无法忍受,准备绝食自杀。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经多次做国王,做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应受长期坠地狱的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扬佛法,度众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小苦,来抵消掉长期下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然消失。”戒贤法师依照执行,后来疾病全愈。这件事,人们如果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会说戒贤不是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的人,还患这样大病遭这种罪;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转为后报,有的重报转为现报、轻报;有的转现报为后报;转轻报为重报。这点必须了解清楚!正因为报应和果实,可以变化;所以命运可以改变和改造!命运即在自已手中,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一次起心动念中。说好话、做好事、使好心,天不负!必有好报。
转变和改造命运,全由心念。自已的心念正了、觉了;心境马上就变对了、好了。因果律是宇宙大法则。它是活泼、生动地贯彻于一切事理中间!决不是庸俗的„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注定不可改变)和死板的„定命论‟(认为命由客观决定,努力也不行,让人消极)记住:因果循环规律: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 ‟!业„因‟既能随时变迁;„果‟报自然能随着转变。如前所说,轻变为重、现转为后;重也可变轻、后也可转为现在。人们常说的„命运‟实际就是:因果循环报应;自已的所做、所为,受到他人和社会、环境报应的结果。弄清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 过去、现在和未来互为因果循环不断、轮回不止。并具体分析自已、亲朋、社会的业因果报、循环轮回;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现状就明白了、清楚了。自已也觉醒了,方知“相由心生”、“命由自造”。
浅说因果规律
(三)从十二因缘的道理知道: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一个人相貌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苦、通达、福报;都属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活享用的厚溥、多少;属于依报(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这些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这并不是从外来的;全是自做自受。一个人的„命‟、„相‟,正是这些业因成果,做业报应的体现。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命‟和„相‟的原因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求签、问卜;因为这是舍本求末,徒劳无益的。因为„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前世做的„业‟已形成,无法更改;只有今生现在多做好事,改变现在的因;或改造现在的缘(条件);才能转变、转化未来的果。转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就是转变自己的心态!。因为一切唯心造。主动权在你手(心)里。心既能造业;也能转化业。心态好了,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即是转变,由„向恶‟转成„向善‟。如果只是知命、安命,还是消极的、无益的;必须改造自已的命运,掌握自已的未来。才是积极的、有益的。
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自立”;“福由自求”。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已的心;从自已的心田去寻找,没有得不到的、不感通的”。古往今来,多少事实以及我们人类五千年的道路,都反复证明了这些道理!真实不虚。明代人袁了凡,被云南孔先生算,某年考试中第几名,某年当贡生,某年做知县,都一一应验。因此确信:人生一切遭遇,全是命中注定;自已无能为力。后来遇见高僧云谷禅师,讲因果命理,才知能改命。从此以后,每天记自已的功过格、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诵持经咒,以求感通!。从这以后,孔先生所算的命全不灵验了。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没有儿子;结果他活了七十岁,不但有儿子、并且很成才;晚年他将自已改造命运的经验和体会,写成书;大家可查看《了凡四训》。
我们要想创造未来的幸福,掌握自已的命运。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无量寿经》。因为佛陀在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后,悟到得就是:因果、循环、报应规律!。他看到了所有众生的前生(因);得知了:现在世界为什么如此?悟到了宇宙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因果循环规律。才到处说法,普度众生。谈经三百多会,说法四十九年。总结一句话:不外因果、循环、报应而已。所以修学做人,要深信因果、循环、报应规律,知见才正确。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错;行善、对。不种恶坏因;勤行十善好。广种善因、结良缘。这样就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错业。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幸福、德能。这是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自利、利他,有益家庭、社会之道。从更高境界上讲,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真要解脱生死;自生净土。才能度众生,成佛道。这也须从深信因果做起!。
第三篇:组织工作规律:
不断把握组织工作规律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陈高英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是组织工作的职责所系、价值所在。为使组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不断探索和把握组织工作规律,包括干部工作规律、党建工作规律、人才工作规律,即把握组织工作内在本质必然联系的东西,并按此做好组织工作。把握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组织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有特色有亮点,也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一、增强大局意识,做到主动作为
组织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作的好坏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是关系大局、影响大局的事。做组织工作要增强大局意识,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大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谋划、来推动、来创新,并在中心工作中不断检验组织工作成效。围绕科学发展的大局做工作,看问题的站位就比较高,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比较强;围绕科学发展大局做工作,才能在实现科学发展中体现组织工作的作为,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才有强大的生命力。首先,要想到科学发展的大局。制定组织工作或具体的干部工作、党建工作、人才工作的规划、计划、思路时都要想到科学发展的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如何为科学发展,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每项组织工作也要紧贴科学发展的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寻找工作的载体和平台,尤其是党 1
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这第一要务开展行之有效的党建活动,以党建工作促进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体现党建工作的作为。其次,要融入科学发展的大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主动作为,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干部队伍的科学设置。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实现工作模式从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做到深入基层服务、热情服务、主动服务,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使组织工作的职能发挥到最大化。同时根据中心工作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再次,要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局。从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对干部人才需求各不相同的实际出发,精心抽调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锻炼,同时经常组织组工干部到基层一线走访,一方面加强对调配干部的考核,不断完善在中心工作中锤炼选拔干部的机制;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各部门之间、各部门领导班子之间是否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加强协调,并帮助解决问题,不断形成推动中心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经常深入基层,做到心中有数
组织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事情比较繁杂,如果只坐在办公室里,光是看看文件、听听汇报,就不可能掌握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不能有效开展好工作,也很难有创新、有亮点。这就要求我们组工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党建、干部、人才工作的真实情况,了解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做到心中有数。多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经常到街道、社区、非公企业、学校、机关走访调研,采取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个人访谈、发放意见建议表等多种形式摸清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依据、制度文件、具体举措、工作要求。多接触干部群众。定期接待干部群众,经常到基层找干部群众谈心,听取他们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听取他们的利益诉求,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了解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看法,了解群众对干部品行、能力的反映,为更好地配班子、选干部提供重要的依据。多关心人才。经常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技术产业所需的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经常找人才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安心工作,为留住人才及发挥作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多帮助解决问题。主动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遇到的困难,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帮助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体现组织工作的作为,取得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对组织工作的支持,形成推动组织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明确工作思路,做到忙而不乱
组织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如何在有限的精力、有限的人手情况下把各项工作做好,这就要求明确思路,有步骤、有次序地开展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一要制定计划,做好安排。每年都要制定组织工作和具体的干部工作、党建工作、人才工作的计划和思路,制定的计划和思路既要有高度又要结合实际,既要有具体的内容又要留有余地。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做好具体的工作安排,科学地安排工作的开展。二要抓住重点,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工作都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不同时期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为了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资源,一定要以辩证思维来开展工作,学会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抓住能够牵动全局的大事、要事,重点突破,强力推进,才能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抓出特色、现出亮点。三要扎实开展,件件落实。无论是做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还是开展党建工作,都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途径,要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不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同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计划,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组织工作开展起来既有条不紊又与时俱进。四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理顺组织部门内部机构间的工作关系,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干部、党建、人才工作,使之协调运转,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注重加强与相
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托相关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组织工作。
四、敢于坚持原则,做到公道正派
组织部门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都是重要的工作任务,组织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一要重规范建机制。要严格按照规范办事,在实践中养成重规矩、守纪律的严谨作风,在选拔干部、发展党员、推荐人才等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及时把工作经验总结提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二要讲诚信重承诺。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因此做组织工作要说实话、重实情、办实事。对干部群众绝不能搞空洞许诺、开空头支票,凡是承诺干部群众的事,就要认真实践诺言。对创造条件能办理落实的要帮助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办理;对确实因政策原因不能办到的,要耐心地给予解释,不能漠然置之。在对干部的考核上,要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准确、客观地反映干部的优缺点,实事求是地兑现对干部的奖惩,形成诚实守信的组织工作作风。三要讲公正树正气。公平公正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原则,做组织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决不能因个人私利而动摇科学决断,特别是干部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秉持公心、恪守公道,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用公平公正、客观准确的机制考察干部,用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机制评价干部,用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机制使用干部,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要抓细节求实效。组织工作是一个讲究严谨细微、政策性强的工作,不管是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是工资审批、军转干部安置、来信来访处理、大型会议组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对全局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要时时处处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日常行为上严格要求,养成讲原则、重小节的良好习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对每一个工作程
序、步骤等都要认真对待,慎之又慎,确保每一项工作不出差错,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五、勇于开拓创新,做到亮点频现
组织工作是一项严肃、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工作,需要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更需要创新的勇气,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才能不断取得成效。一是观念理念创新。无论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还是干部人才工作都要时时刻刻想到是否有创新,是否能创新。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流动党员管理、非公企业党建等一直是我们探索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制约组织工作上水平。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些热点、难点就会转化成组织工作最大的亮点。二是思维方式创新。多学习,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多实践,丰富工作经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切实改变固守摊子、被动适应的习惯,对每项工作、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超前谋划、超前准备、超前拿出对策和预案,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工作起来才会游刃有余。三是工作方法创新。组织工作要在贯彻执行上级和领导指示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抓落实,找准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同时不断拓展已取得的成果,对组织工作中经过实践检验,并取得成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始终坚持,在巩固深化中进一步创新。四是工作机制创新。对组织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反复查找原因,对好的经验成果要加以总结推广,对实践证明成功的创新成果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不断强化制度的针对性、完善制度的科学性、细化制度的操作性,努力将党建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所有操作环节和技术层面都制度化,真正把靠制度管人理事落到实处,做到用好的机制来规范工作,用好的机制来推动工作。
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组织部门面临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性质越来越复杂,工作头绪越来越多,如果不具备理论思维能力或是理论
思维能力不强,就很难对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就会制约组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指导工作;要认真学习党建、干部和人才工作的基本理论,成为精通组织工作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行家里手”;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善于运用理论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运用党建理论、人才和干部的理论来思考当前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要运用理论来推动工作创新,不断有亮点,有特色,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开展;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看组织工作,做组织工作,把组织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不断取得新实效。三要不断将组织工作的经验加以理论总结,不断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要坚持多动笔,动笔能够帮助理清思路、梳理工作,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出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并加以总结。要多深入基层调研,从繁忙的工作中摆脱出来,真正沉下去、蹲下来,尽可能多的接触干部群众,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深入基层、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要多开展党建和干部工作经验总结和理论研讨会,在听取他人的工作总结和理论探讨中吸取长处、拓宽眼界,使组织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和广阔。
(作者系中共台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四篇: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
刘 艳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套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所现规律稍复杂一些。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通过了解学习效果很理想,大家兴趣浓厚,总想跃跃欲试,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我比较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猜测去发现规律。从而得到了与人合作的机会,或得了亲身体验。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简单的循环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就此激趣导入新内容——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魔法儿童房,欣赏儿童房地面砖设计,感知规律。(1)先看一下儿童房什么样的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
(3)引导、总结、评价、演示。(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颜色的地砖?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行和第„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块砖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的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魔法水果乐园,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1)继续摆。
(2)学生自由观察水果图,观察前三组的水果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3)再次边观察边思考: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摆水果呢?能不能用地面砖的规律来找水果的规律呢?
(4)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5)质疑: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6)观察后回答问题。
(7)教师引导发现并揭示“循环”概念。3.魔法游戏乐园到了,游戏中进一步验证规律。(1)指名四人到台前进行排队游戏。
(2)教师依次指同学当排头,问:原来的排头应挪到什么位置?(3)学生自己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订正。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数学魔法乐园)玩儿的开心吗?可是老师这儿出了点烦心事儿,咱们都这么熟了,要不帮帮咱?我们家牛牛昨天请假了,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帮他补习一下课程?
2.教学例1 出示例1:◇◆□■ ◆□■◇ □■◇◆ __ __ __ __(1)请学生按规律摆出第四组图形。(2)请学生说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师:经过了几次变换,从第五组开始又重复了前面的排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做循环排列)
3.画一画。(完成作业纸)
☆★◈● ●☆★◈ ◈●☆★ __ __ __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创作游戏:谁是小小设计师。)
太好了,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牛牛带你们一起去了创意魔法乐园,那里的世界精彩极了,(课件显示一组组有规律的图,请生欣赏。)你们也想有这样的创作作品吗?
每一位学生用准备的正方形纸(当作小手帕或桌布)设计美丽的花边或图案,要求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借助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可以画可以利用学具摆。)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适当评价和鼓励。
3、互相欣赏作品。
五、总结
1.学生自由说收获。
2.教师结语: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也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有信心吗?来吧,一起加油!
《找规律》教学反思
抱着让学生乐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愿望,我设计了本节课,《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图形中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不是易事。从学生表现来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达成度较好。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为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吸引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来揭示出其中循环排列的规律。在钻研教材和了解了白板的各项功能后,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从课堂教学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做思考,在合理的地方用上合理的技术,让两者有机的统一,利用白板的功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课堂教学跟着白板走的现象。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给学生营造氛围,大胆想象
本节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例如 根据下列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在学生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加深了理解。又如当我说:“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a、b、c三个字母排列吗?快来试一下吧。”话还没等说完,很多学生就开始动手设计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极其精彩的。有的学生都能自己总结出一行三个物体就三行一组循环一次,甚至能推想出一行5个、6个他们的循环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后,以活动的图片在白板上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让学生先猜猜再说出自己这么猜的理由,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让自己说出今天学习的规律。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如:“接下来,应怎样写?”先故意让学生猜错,再讨论:这样有没有规律呢?它的规律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加以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尤其是潘越格同学我一再鼓励她,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我还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缺少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拓展得大多,缺少一些最基本的练习。
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于求成。
改进调整: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自己的语言要简练些,尽量让学生多说。
三、素材的选择少一些,让学生研究得透彻些。
四、练习的设计面广些,关注到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位置及其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继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周期排列后第二次学习找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材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按循环规律排列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在学生探索完它们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同桌合作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全班交流的情境。
2.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本节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看、猜、操作、讨论等活动发现循环排列的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看、猜、操作、验证、合作等活动中,探寻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意识。
(2)感受生活当中隐含着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探寻“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利用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情境,整节课围绕“去懒羊羊装修的新家做客”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我做出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或是枯燥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因此,我利用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情境。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喜羊羊的房间图,让学生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这样安排既复习了旧知,又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回归课堂。
接着我出示懒羊羊的房间图(这是利用教材的主题图改编的),让学生再找找其中的规律。这时,学生会根据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发现规律,但不能发现循环排列的规律。这时,我首先肯定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告诉学生:其中还有规律!从而揭示本节课课题——找规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因此,我从懒羊羊的房间图中抽出墙面图作为例题,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看、猜、操作、验证,探寻循环排列规律。在小组汇报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正确的答案让其他学生操作验证,之后进行多媒体演示。然后,我归纳总结方法,并同时多媒体演示主题图中的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着重点明“循环排列”。最后,我把地面图作为一个反馈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上到这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有所分散,所以,我以“懒羊羊邀请大家去做客”为情境展开练习。
练习一:这是教材上的例1,我把它改成解懒羊羊家门上的新式密码锁。这样设计不仅照应课开始的情境,又让学生明白循环排列不仅可以竖着往下排,还可以横着排。
练习二:摆水果图。这一情境是以懒羊羊没想到学生们这么快就解开了密码锁,水果没来得及摆好,让同学们帮忙接着摆。这里主要是运用学生喜欢的水果做一些变式练习。
练习三:画桌布花边(这是教材上的“做一做”)。这样以桌布的形式出现,做提高性练习,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易于学生解决。
练习四:小小设计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懒羊羊设计一幅图,送给懒羊羊。我让学生可以采用画、贴、印等多种方式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应用知识。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欣赏一系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藏着数学的很多规律,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以后学习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第五篇: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2_)》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特点:有效注意力时间短,旧知迁移能力弱,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注重为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我的教学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二是能够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三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三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游戏导入
2、感知规律
3、发现,总结规律
4、应用规律
5、延伸规律。
在设计“游戏导入”环节时,我给出两组电话号码,男孩记一组,女孩记一组。女孩记得那一组有规律,很容易记,男孩记得一组没有规律,不容易记住,引出问题冲突,让学生了解学习找规律的必要性,揭示课题——找规律。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感知规律”,通过找“熊大、熊二”和“小羊们”的规律,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初步感受规律中“一组”和“重复出现”的含义。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在心里感受规律的特点。第三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总结规律”。这一环节,出示“例1”主题图,通过彩旗的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完整简洁的话说出发现的规律。利用彩花、彩灯和小朋友进行巩固。第四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巩固练习中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通过本次赛课我的收获是:
(一)深刻体会备课从“厚”到“薄”的过程。
这次赛课让我真正明白了备课要从厚到薄的含义。在开始磨课时,教案中详细到课堂上的每一句话,甚至还要想出多个预设,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调整中,初稿教案终于写成,一共有13页,但第一次试讲还是失败告终,需要从头再来,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的过程,过程是痛苦的,这次定稿也有十页,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又因为一些细节,需要调整,终稿确定时是七页,最后一次在学校的试讲时,整个教学流程已经烂熟于心,最后登上比赛场时,教案只剩两页。通过这次赛课,让我明白,厚就是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薄就是将这些备课内容烂熟于心,完全内化吸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二)教学中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在第一次试讲中,我就忽视了孩子的认知规律,没有任何铺垫就开始讲例题,不管怎样引导孩子的思维都打不开,而且课堂气氛也很沉闷,本来可以动手实践的数学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后的效果确是孩子一张张茫然的小脸,李老师对那节课也只说了一句话,“不行,重来”。这让我深刻的明白了,遵循孩子认知规律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目标才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总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本课开始通过两组电话码号的记忆比赛,引出问题冲突,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发现规律的存在,再通过两组有规律的卡通形象,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渐渐明白,规律是一组一组出现的,为孩子们攻克本课难点(一组,重复出现)搭建了扶梯。当进入例题新授时,只需简单的点拨,就可以引出规律的表达方法。这时找规律孩子们已经内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乘胜追击,抛出找规律的学习目的是用规律。在应用规律的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要合理恰当
第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熊大熊二”等动画元素,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气氛包裹着整个课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二方面,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新授难点。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大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能把教材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弄懂教师难讲明白的内容,突出了教材的重点,从而突破新授难点。本课多媒体课件中涉及到形状、颜色、人物、数字等多方面的规律。如果没有多媒体的配合,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多类规律的展示。如:本课“一组”和“重复出现”学生不是很容易发现和理解,在出示熊大、熊二时,用虚线将一个熊大和一个熊二圈出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组,再一个一个的出示虚线画出的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复出现。利用多媒体功能成功突破了本课新授的难点。
(三)课堂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巩固环节中,孩子们需要用画笔涂一涂,涂出自己喜欢的规律,孩子们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有两种颜色一组的,也有三种颜色一组的,甚至有孩子画出了变化的规律,让我很是惊喜。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有的学生发现老师的衣服是有规律的、班级桌椅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斑马线是有规律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是有规律的。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数学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延展性、灵活性。如果孩子的数学思维打开了,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更轻松。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身为年轻教师的我,有一次参加赛课的机会,真心希望展现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赛课时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赛课时,仅有30分钟的展示时间,30分钟内要完成新授和巩固练习,任务量很大。这让我在讲课时,太注重各个环节可以按照预设准时的完成,有些环节一带而过。比如涂一涂,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时间,很多孩子还没有画完,我就开始展示点评。
第二、个别问题的表述不够准确。
第三、课堂应变能力不足。赛课是我第一次站在大课堂讲课,面对上百人的大课堂,孩子们是陌生的,内心还是有些激动和紧张,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说说生活中的规律时,一个孩子说红灯绿灯有规律,我没有听清,一时间没能给出最准确的点评。
其实综上三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底蕴不足造成的,想上好一节课,紧靠一时的热情、冲动和自信是远远不够的,对教材的把握、情感的投入、遵循孩子的认识规律、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教师综合素质都是一种考验,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需要历练,更需要不断的学习。现在的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稚嫩的,其实我还什么都不懂,我应该拿出最低的姿态来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