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1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如下:
1、记忆能力强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2、计算精度高与逻辑判断准确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务。也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以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从而保证计算机控制的判断可靠、反应迅速、控制灵敏。
3、高速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运算速度,其速度以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例如,为了将圆周率兀的近似值计算到707位,一位数学家曾为此花十几年的时间,而如果用现代的计算机来计算,可能瞬间就能完成,同时可达到小数点后200万位。
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计算机是由内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将事先编制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三、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诞生,及其飞速的发展,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问世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可现在人们很难设想没有计算机的生活会怎样。
有人会问,如此高性能的计算机与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从应用的角度看,计算机的应用是潮流,更是财富。以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业为例,由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这两个国家的造船工人人数从十几万下降到2万多,年造船排水量近千万吨,我国有30万造船工人,年造船300万吨排水量,效率相差数十倍。在当今时代,制造业,拼人力是不行的,一定要靠计算机技术提高产业水平。
在谈到计算机的应用时我们总会提到普及率,这与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然有。简单理解,计算机普及率低说明应用水平落后。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率不到10%,而美国是50%以上。从统计上来说,任何一项技术
普及率到50%时,才可以说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效益。在美国波音公司,飞机从设计到制造,全部是计算机来完成的,整个过程看不到一张图纸,日本的造船也是如此,从船的设计到造完全是无纸化的。
计算机的外形也不是我们过去熟悉得样子,对我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未来计算机不仅具有非凡的记忆功能,而且具有判断能力,真正成为人脑的延伸。但目前的计算机的功能与人脑相比还相差很远。现代计算机虽然“智商”很高,具有人无法相比的计算速度,但“情商”很低。
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就像今天的电网一样,我们一按开关,信息就流进来。
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化,使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复杂。但无论系统有多复杂,任何一台计算机系统都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计算机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机电的或光学的元件/装置,或者由它们所组成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由输入设备、主机和输出设备组成。
例如,计算机的机箱、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大底板(母板)、各类扩充板卡等都是计算机硬件。
下面一一介绍:
CPU: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电脑处理数据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决于CPU。通常用主频评价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Ⅲ800CPU,表示主频为800MHz。主板:也称主机板,是安装在主机机箱内的一块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有电脑的主要电路系统。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主板上安装有控制芯片组BIOS芯片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件、扩充插槽及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CPU、内存条插接在主板的相应插槽中,驱动器、电源等硬件连接在主板上。主板上的接口扩充插槽用于插接各种接口卡,这些接口卡扩展了电脑的功能。常见接口卡有显示卡、声卡等。
光盘驱动器: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是多媒体电脑不可缺少的硬件配置。光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保存时间长,适宜保存大量的数据,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光盘驱动器主要有三种,CD—ROM、CD—R和CD—R W,CD—ROM是只读光盘驱动器;CD—R只能写入一次,以后不能改写;CD—R
硬盘等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和相关的数据文档。相对于硬件而言,软件用来扩大计算机的功能和提高计算机的效率,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
软件和硬件是密切相关和互相依存的。没有软件的硬件机器,称为裸机。当代的裸机只有极为有限的功能,甚至不能有效的启动和正常的进行最起码的数据处理工作。
软件与硬件在逻辑上有着某种等价性,即软件功能可以用硬件设法加以实现,硬件功能也可以用软件加以模拟。
第二篇:计算机发展史简介[定稿]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如下:
1、记忆能力强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2、计算精度高与逻辑判断准确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务。也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以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从而保证计算机控制的判断可靠、反应迅速、控制灵敏。
3、高速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运算速度,其速度以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例如,为了将圆周率兀的近似值计算到707位,一位数学家曾为此花十几年的时间,而如果用现代的计算机来计算,可能瞬间就能完成,同时可达到小数点后200万位。
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计算机是由内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将事先编制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1.2 计算机分类简介
计算机按照其用途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照1989年由IEEE科学巨型机委员会提出的运算速度分类法,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计算机。
按照所处理的数据类型可分为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型计算机等等。
1.大型通用机
这类计算机具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极大的性能覆盖面。在一台大型机中可以使用几十台微机或微机芯片,用以完成特定的操作。可同时支持上万个用户,可支持几十个大型数据库。主要应用在政府部门、银行、大公司、大企业等。
2.巨型机
巨型机有极高的速度、极大的容量。用于国防尖端技术、空间技术、大范围长期性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方面。目前这类机器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这类计算机在技术上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开发高性能器件,特别是缩短时钟周期,提高单机性能。
二是采用多处理器结构,构成超并行计算机,通常由100台以上的处理器组成超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它们同时解算一个课题,来达到高速运算的目的。
3.小型机
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维护。它们己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大型分析仪器、测量设备、企业管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也可以作为大型与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辅助计算机。近年来,小型机的发展也引人注目。特别是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缩减指令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顾名思义是指令系统简化、缩小了的计算机,而过去的计算机则统属于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RISC的思想是把那些很少使用的复杂指令用子程序来取代,将整个指令系统
限制在数量甚少的基本指令范围内,并且绝大多数指令的执行都只占一个时钟周期,甚至更少,优化编译器,从而提高机器的整体性能。
4.微型机
微型机技术在近10年内发展速度迅猛,平均每2~3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1~2年产品就更新换代一次。平均每两年芯片的集成度可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
目前还有加快的趋势。微型机已经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并且开始成为城镇家庭的一种常规电器。
第三篇: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第一章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一.先驱者的贡献
帕斯卡(Biaise Pascal,1623~1662)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19 岁受机械时钟的启发发明第一个齿轮式机械计算器(1642 年),只能做加、减法 巴贝奇(C.Babbage,1791~1871)
英国数学家
公认的计算机之父 研制出差分机和分析机 提出程序控制的思想
提出了完整的通用计算机的设计方案,已经有许多的现代计算机的元素在里面,最终100 年后由艾肯实现
爱达.拜伦(Ada Augusts Lovelace,1815~1852) 英国数学家
为巴贝奇的分析机编制程序
虽然还没出现¡°循环¡±,¡°子程序¡± 的概念,但其中已经蕴含了现在程序的思想。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艾肯(Howard Aiken,1900~1973) 美国数学教授
制造出第一台机电式计算机MarkI,后又制造出MarkII MarkI 的一些参数:
以机电的方法代替机械的方法实现分析机,1944 年完成,在哈佛大学用了15 年 15.5米,高2.4米,75万个零部件
乘法速度是3 秒
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 英国科学家
现代计算机诞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 人物之一,另一个是冯.诺依曼 他对现代计算机的贡献有两个:
建立图灵机理论模型
提出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
冯.诺依曼(Von.Neumann,1903~1957) 美国数学教授 现代计算机之父 两个方面的重要贡献
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
在EDVAC设计中提出的计算机结构奠定了现代 计算机体系结构框架,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二.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1946 年美国制造
是现代计算机的里程碑,是第一台采用电子技术的计算机 ENIAC的性能
占地170平方米、重30 吨、耗电140 千瓦 18000 个电子管、70000 个电阻、10000 个电容 10 位数的乘法时间3 毫秒
与IBM 的超级计算机¡°白色选择¡± 相比较
18000 个真空管---33 万亿个晶体管,18 亿倍
存储容量800 字节---4 万亿字节,50 亿倍
计算速度5000 次/ 秒---12.3 万亿次/ 秒,25 亿倍
ENIAC的缺陷
ENIAC 使用的是十进制数
存储容量很小
程序不是存储在计算机内部
使用的是电子管,耗电量大,性能不太稳定,冯.诺依曼与EDVAC 首次设计了存储程序计算机EDVAC EDVAC(1952 正式投入使用)
人类第一台具有内部存储程序功能 的计算机
采用二进制,速度比ENIAC 快240 倍
EDVAC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直到现在还是主流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三.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代的划分(代表计算机纵向的发展)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9)—— 电子管 5 千~4 万(次/ 秒)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3)—— 晶体管
几十万~ 百万(次/ 秒)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5)—— 集成电路
百万~ 几百万(次/ 秒)
第四代计算机(1975~ 至今)——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几百万~ 百万亿(次/ 秒)
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计算机)
80年代初,日本曾提出寻找一种非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希望计算机能理解人的自然语言,但最终失败
并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光计算机、化学和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等 摩尔定律
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2个月翻一番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
如果价钱不变的话,电脑芯片的性能每隔18 个月至两年就会翻一番
四.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微型化
进一步提高集成度,利用高性能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质量更加可靠、性能更加优良、价格更加低廉、整机更加小巧的微型计算机 巨型化
高速度、海量存储、强功能 网络化
把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用通讯线路连结起来,形成各计算机用户之间可以相互通讯并能使用公共资源的网络系统 智能化
让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
多媒体化
让计算机除能处理数字和文字信息、三维图形、动画,还可以用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种媒体形式与人交换信息
总结
计算机的产生建立在图灵机模型的基础之上
艾肯和祖思的机电式计算机为后来的电子计算机的产生积累了经验 ENIAC 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里程碑
冯.诺依曼模型明确反映现代计算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结构
第四篇:2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2
计算机发展史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如下:
1、记忆能力强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2、计算精度高与逻辑判断准确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务。也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以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从而保证计算机控制的判断可靠、反应迅速、控制灵敏。
3、高速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运算速度,其速度以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例如,为了将圆周率兀的近似值计算到707位,一位数学家曾为此花十几年的时间,而如果用现代的计算机来计算,可能瞬间就能完成,同时可达到小数点后200万位。
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计算机是由内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将事先编制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第五篇: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启示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过计算机的革新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通过计算机了解新闻大事,和远在国外的家人朋友进行视频通话,在网上进行购物,等等。计算机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很早接触计算机,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发展历史,最早的计算机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的,就是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某些运算上使用算盘甚至比现代计算机还要快捷,在此我要歌颂一下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直到17世纪,计算设备才有了第二次重要的进步,1645年,法国人Blaise Pascal发明了自动进位加法器,这项技术在现在看来很笨拙,但是他对计算设备来说是有本质突破的,从手动到自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空前释放。其中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就是最耀眼的思想火花之一。当时无数伟大的科学家为了这一目标努力着,但是局限于当时科学技术整体的不成熟,所以他们都失败了,但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探索,使“计算机”这个新兴思想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至今,使后人受益。所以,当我们感叹成功者的智慧时,也不能忘了这些探索者们的辛勤。而给我启示更多的是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计算机在当时没有发展起来,也许并不是研究计算机的科学家的思想不够成熟,而是与计算机关联的技术领域还不成熟。就像人们探测到了地底一万里有巨大宝藏,但是没有工具能让我们一下就到了埋宝藏的地方,所以只能用铲子挖,等有了挖掘机时用挖掘机挖。科学发展是这样的,整个社会也是这样的,事物与事物,人与人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在计算机学习中,我最大的启示就是:
1.乘法与加法
从上计算机的第一课,老师就开始和我们说计算机的加法运算比乘法运算快得到,可能会快100倍,因为早期的计算机乘法都是转换成加法指令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程序设计时尽量不使用乘法,i*2,改为i+i等等。但是随着CPU的不断发展,乘法运算已经是CPU的内置指令,现在CPU加法运算也只是比乘法效率快3倍,所以我们不需要害怕做乘法了。
2.PC服务器与小型机
PC简称个人电脑,PC服务器一般指采用个人电脑的技术架构生产的服务器。小型机是60,70年代遗留的名词,因为那时大型机是主角,小型机是指相对大型机更轻量级的服务器,80年代开始小型机充当大量应用的核心服务器,如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等等。
从80年代开始,PC与小型机就不是一个档次的计算机,小型机具有高性能的运算能力,PC的能力不及小型机的1/100,随着PC的迅速发展,小型机的价格高高在上,PC服务器在90年代也开始有了应用,2000年以后PC服务器开始大量普及,10000元的PC服务器也开始出现,相比上百万的小型机,PC服务器的性价比决对超值。随着INTEL及AMD的CPU双核,三核,四核的出现,PC服务器与IBM,HP等小型机的性能进一步缩小,大量评测显示现在PC的四核CPU与IBM POWER6性能完全相当,小型机在性能上的优势已经完全失去。从现在来看,小型机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及可扩展性,这些只是高端系统才会考虑,这方面同样受到PC分布式架构系统的挑战,因此也出现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小型机的没落,逐渐变成了IT领域的奢侈品,只有有钱国企还在为小型机买单。
3.拼音与五笔
1983年王永民先生发明了五笔汉字输入法,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让国人看到了汉字输入的希望,经过多年的发展,90年代国内90%以上的用户汉字输入都使用五笔输入法,一时间也让人形成不会五笔就不会计算机一样的感觉,看到别人用拼音输入法就知道这是一个小菜鸟。用五笔输入法一般人可以比较轻松的一分钟打60字,专业打字员可以每分钟到150字以上,而那时的拼音输入法也有很多种,如普通拼音,双拼,模糊音等等,但是普通人一分钟只能达到30字左右,主要是因为拼音输入法重码率太高,选字消耗的时间太多。
2000年左右拼音输入法出现了新的生机,微软拼音,拼音之星,拼音加加,紫光拼音等输入法开始流行,主要原因是使用计算机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应用,五笔输入法的学习成本太高,所以很多人依然选择了拼音输入法,这时期的拼音输入法的词汇量非常多,所以词语或短语输入效率比较高,加上互联网的普及,词库更新更方便,所以拼音输入法的速率与五笔相差无几。
五笔输入法后来也推出了98版,虽然输入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要重新记忆新的字根法则比较麻烦,所以很多人还是用老版的字根法则,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软件,如陈桥五笔,极品五笔等,但是没有本质的格新。
2000年期间应该是五笔与拼音55开的局面,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也产生了智能混合输入法,就是会根据你的输入字母显示五笔码汉字和拼音码汉字,典型的代表是万能五笔,万能五笔因为这个特性也红级一时,现在也还有不少人在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大量普及,拼音输入法在2007年左右迎来了新的春天,词库的进一步加大,在线自动词库更新,智能组词等特性,一般人用拼音输入法的效率已经与五笔输入法不相上下,零学习成本让新一代网民自然选择了拼音输入法,再也没有人鄙视你用拼音输入法。随着云输入法的应用,拼音输入法将会再有一次质的飞越,但五笔输入法依然只会被专业打字员相中。
4.串行与并行
并行与串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许你会认为并行一定比串行快,但是实现上是什么样呢,在计算机系统里你可以看大量并行与串行的架构转变。10年以前,硬盘接口是并行一统天下,并行接口速率从8MB/s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到了
133MB/s后发现举步维艰,由于并行接口的总线达到80根,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传输过程中线路之间的干扰非常厉害。这时SATA(串行接口)硬盘开始登场,SATA1.0的速率就已经是1.5Gb/s,由串行接口没有传输信息号的干扰,3Gb/s,6Gb/s已经轻松实现,现在PC的并行接口的硬盘也基本淘汰,服务器SCSI也大量转向SAS硬盘。
5.CPU单核与多核
单核CPU经历了频率快速发展,在1G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坎,经过架构调整后继续前进,终于发现到了4G以后前途暗淡,通过增加频率带来了更多稳定性与功耗问题。多核让CPU重新找到了暂时的方向,2核,3核,4核,到6核,8核,CPU终于从单核正式跨入了多核时代。
6.简单与复杂
SQL语言因为简单快速普及,JavaEE里乱七八糟的框架让初学者要崩溃,但是现在依然活力四射。Google的简易让Yahoo搜索应用一路千丈,Oracle数据库的复杂架构让其它数据库只能奋力追赶。iPhone因为她的简单美让无数人疯狂,一夜之间让微软和诺基亚从智能手机的领跑者变成追随者,微软一个Office软
件你可能用了10年还只是用了五分之一的功能,以至于让其它办公软件难以超越。
我想,在未来的计算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以下的趋势:1)模块化,PC之所以有今天这么大的普及度,就是因为他的通用模块化设计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以后的PC同样也不会牺牲这方面优点,而且还会将它发扬光大,不但在内置板卡中实现模块化,甚至可以提供多个外接插槽,以供使用人加入新的模块,增加性能或功能使用起来和现在笔记本中的PCMICA有点接近。2)无线化,追求自由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计算机的无线化风潮同样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和现在笔记本讲的“无线你的无限”有所不同的是:未来的计算机将实现网络和设备间的无线连接,这将意味着未来在家中使用台式机比现在的笔记本还方便,因为显示器(当然不会是CRT的)与主机之间也是通过无线来连接的,无线显示器实现这种梦想的技术称为UWB技术,它是一种与其它技术有很大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为无线局域网WLAN和个人局域网的接口卡和接入技术带来低功耗、高带宽并且相对简单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以INTEL称他为无线USB,希望能够成为计算机与计算机或是计算机与消费电子产品(如数字相机)间的高频宽的无线连结。
3)专门化,其实并不是每一件工作都需要一部高性能的PC才能完成,甚至是有时候采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还有可能带来麻烦,因为高性能势必带来高能耗、高发热量等不良的负面效应。将来的计算机由于从事的工作不同,在性能上在外形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通用PC将逐渐由专用设备(软硬件一体化的计算机)所代替,以提高工作效率。4)网络化,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普及,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具备了智能化,这些现象将促进家电与计算机的网络化进程,家庭网络分布式系统将逐渐取代目前单机操作的模式,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控制着各种家电的运行,并通过互联网下载各种新的家电应用程序,以增加家电的功能,改善家电的性能等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遥控家中的家电,在办公室的时候就可以提前让家中的电器做好饭,煮好菜,开空调等等。5)环保化,随着计算机的性能的提高,能耗也将越来越大;而且计算机在家庭生活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运行的时间也将变长。为了不让计算机成为家中用电量最大的电器,技术人员也先进各种方法让计算机的能耗降低,比如通过上面提到的专门化的计算机,让计算机的效率大幅提高,从而可以让低性能的硬件系统具备专业的功能,减少能耗。6)人性化,未来人类的工具和家中的控制中心,计算机需要和使用人进行非常多的交流,才能更为使用人服务。这就要求计算机和人之间的交流要人性化,才能让使用人真正乐意使用计算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未来的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将会多样化,不但可以通过书写控制,还可以通过语言控制,甚至可以通过眼睛进行控制,因为智能化的提高,多数工作计算机可以自动选择操作的流程,过程无需人们参与,所以软件的界面也越来越简单,使用起来就像现在家用电器或者手机一样简单,使用人无需再进行专门的学习,就连老人都能运用自如。
我相信,新型计算机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必将推进全球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历史上的新生事物都要经过一个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随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未来的计算机一定会是更加方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好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