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化进程的人口问题
城市化关于人口的问题
1、难以实施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形成的“盲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需要大量的民工,大量的民工流入城市,有的住所相对固定,而有的住所不相当固定;有的工作相对固定,也有的工作不相对固定,这必然给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带来了错综复杂的情况。对于流动人口来说,流出地尽管有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但毕竟流出他乡,动态难掌握,思想难了解,沟通难进行,容易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流出地有力使不上,流入地有力不想使的“真空”状况,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容易出现“流动中超生,超生中流动”的现象。
2、户籍难管理的问题。由于现在国家对农业户口的人实施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的要求不一样,农业户口可以生二胎,而非农业户口只能生一胎。在医疗等补助方面都有不同的政策。致使农业户口的人不愿意转为非农业户口,不利于真正的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常住人口急剧增长,但在现行的制度下,长期在城市生活就业的农村人口并没有同步城市化,或者只能是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为浅层次的城市化,大部分富余劳动力没有实现真正转移,这实际上是对经济规律的扭曲。
3、人口流动量大。“城中村”成为村民、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的混合社区,尤其是成分复杂的大量外地流动人口的涌入,加上管理的滞后,使“城中村”的社会治安问题十分突出、复杂。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租金低廉,“城中村”容易吸引外来人口,出租房中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且职业构成和宗教信仰十分复杂的人员,因此可能成为滋生“黄赌毒”的温床和违法事件发生的策源地,这种状况的存在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问题日益突出,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区资源环境的承载带来巨大的压力;商品房大面积开发,行政管理盲区显现,近30个“城中村”、4万多户家庭的拆迁,大量村民变为居民,使得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难度加大;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健全,群众的生育观念比较强烈,思想教育以及法律、经济等制约手段显得苍白无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相当艰巨。要解决上述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进行综合改革。为此,我区于202_年全面启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统筹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在具体实践中:
——我们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放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下发了《关于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的意见》(津辰党发〔202_〕43号),把统筹解决城市化建设中的人口问题,纳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格局之中,围绕着构建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调控体系、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依法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利益导向等方面建立了11个综合改革项目文本,以项目形式推进综合改革。202_年,我们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列入《北辰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之中,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同步推进。
——我们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上去落实。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逐年稳定增长的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宣传教育、流动人口、优质服务、奖励扶助、人口早期发展等专项经费得到保障。202_年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1701.4万元,人均投入31.5元。村级干部工资纳入区镇财政统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纳入镇财政预算。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多元化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退二胎指标奖励费、长效奖励费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率均达100%。
——我们坚持把群众的权益需求和保障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对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再认识,牢牢把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主动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初步形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我区先后获得“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法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做法
实践证明,人口计生工作是在改革创新中前进的,只有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应对和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口计生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主要手段,努力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
1、部门联动,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统筹协调机制。全区牢固树立“大人口”理念,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大宣传”格局、精神文明创建、评先评优之中。成立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施治。建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违法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出生人口信息核查工作制度、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联动等多项制度。针对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确定一个综合治理专题,协调相关部门予以综合施治。我们先后开展了流动人口警计联合清理、征收社会抚养费、计划生育药械市场、非婚生育、出生性别比偏高等方面的专项治理工作。28个综合治理成员单位与区政府签订三年一周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年一考核,三年兑现奖惩,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部门年度联绩考核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首位意识在我区凸显。
2、宣传带动,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舆论导向机制。我区探索建立了“宣传环境温馨化、群众参与广泛化、开展活动经常化、媒体宣传立体化”的计划生育宣教模式。组织、纪检等部门把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纳入党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的内容;教育系统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办人口理论、计划生育知识和青春期保健知识等专题讲座;农业、科技部门在开展农民转移性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时,安排了计生政策和科普知识课程;司法部门把计划生育“一法三规”纳入普法规划;宣传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四位一体”的媒体网络平台,将人口计生宣传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计生部门采取“区带镇”、“镇带村”的模式分批培训镇、村计生宣传报道员。开展优秀宣传品征集和评选,提高宣传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全区各镇街建成了精品宣传一条街,生育文化园,形成了具有北辰特色的“生育文化风景线”。充分利用“5•29”纪念日和“7•11”世界人口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大规模的计生宣传活动,连续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人口大讲堂”、“计划生育新家庭创建”、人口文化艺术作品评选、人口文化舞台作品展演以及“兴辰天使”宝贝大赛等系列活动,大力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3、服务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了区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的改扩建和7个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布局调整。开展了村居级示范服务室创建活动,共计投入210万元,提升了105个村居级服务室的服务环境和功能,健全了区镇村三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为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在各镇服务站和村居服务室设立了避孕药具展示柜,在流动人口聚集居住地和农贸市场、建筑工地以及主要繁华街道设立避孕药具自取箱,方便育龄群众选择适宜的避孕药具。对大型企业定期送药具上门,消除药具发放盲点,确保免费药具全覆盖。坚持开展情感式系列访视服务。全区各村居普遍开展了“四道四送”访视服务活动。即:新婚时道一声贺喜,送一份新婚保健知识光盘
和优生宣传资料;生育后道一声祝福,送一份避孕药具和优育宣传资料;节育术后道一声问候,送一份保健品和补助金;康检时道一声叮咛,送一份生殖保健知识宣传资料和治疗药品。全面启动“家庭健康惠民”行动,大力实施“三促进”工程,对新婚及高危孕妇进行孕早期干预及跟踪服务,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叶酸免费发放。建成虚拟智能孕育保健系统服务平台,运用现代网络科技手段为新婚家庭、怀孕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孕前孕期保健指导服务。将服务对象拓展到母婴、青春期学生及青年农民工,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特色服务。启动青春健康校园行活动;以项目为载体,深入企业对青年农民工进行恋爱与家庭、生殖健康、安全与维权为内容的生活技能培训;区服务分中心设立优生咨询门诊、专家门诊、准妈妈培训室,开通计生QQ、优生优育网站、短信平台和优孕通、孕事通、育婴通、育儿通等服务平台,为怀孕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生殖保健、优生指导等服务。
4、奖励驱动,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我区202_年全面启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率先在全市建立了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救助制度。202_年在全市率先制定了“一非一农”独生子女家庭奖扶制度。坚持区镇村三级联动,在不断完善区级奖励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镇村普遍建立了晚婚晚育奖励、退二胎指标家庭奖励、独生子女升学奖励、采取长效措施奖励等措施。在新农合报销、老年人退休费方面提高了5—15个百分点的奖励。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拆迁还房、占地补偿、土地入股、集体分红、养老保障等新情况不断增多。在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政策时我们始终坚持不让计划生育家庭吃亏的原则,避免按人头分配,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分配标准高于其他家庭10%—20%的比例。202_年我区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对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600元养老金。各镇村在此基础上每月向独生子女父母多发放100元。202_年我区制定政策,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标准由每月10元提高到20元;对于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按照农村五保户落实供养待遇;对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由区政府每人每月给予500元的生活补贴。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整合利益导向政策并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进行衔接,各政府部门在制定子女入学、参加新农合、推荐就业、技能培训、科技立项、资金扶持、法律援助、社会救济等方面政策时,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倾斜。我区连续多年开展了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十百千”工程,累计帮扶资金达到800多万元,全区有1万多户独生子女家庭受益。大力实施“生育关怀民心工程”,全区60多个区属委办局和公司每年都要帮扶1-2户特困计生家庭,多年来各单位共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达144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氛围。202_年到202_年,区财政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建设方面投入达到了581.5万元;镇、村投入达到1200余万元。202_年截止到目前,我区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建设方面投入达400万元,镇村投入达到890万元。
5、关怀感动,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在全市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队伍。制定下发了《北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暂行办法》,印制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卡》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手册》,开展了“五免费”服务,即技术咨询免费、健康检查免费、上取环免费、流产术免费、办理孕情检查免费,全面落实了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待遇。对采取长效、带环流产、结扎的外来育龄妇女落实一次性奖励政策,对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待遇。建立了区行政许可中心,对外来流动人口申请行政审批进行一站式服务;在东西两片分别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大厅,对流动人口登记注销、建立档案、审批办证等进行综合服务;在农民工聚集的工业园区,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站,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登记办证、健康查体和劳务中介等服务;在流动人口聚居的村和社区还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室,形成了流动人口全方位网络式服务体系。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需求问卷调查,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技术咨询、生殖健康检查和疾病跟踪治疗。连续多年广泛开展了针对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四海一家亲送温暖”活动,集中在两节前后,走访慰
问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平均每年走访流动人口家庭近千户,发放慰问品近50万元。率先在全市创办了集捐赠、慰问、便民于一体的“爱心超市”,实行民政、计生、残联、计生协部门联动,把过去单一的、阶段性的“送温暖”活动变成常态化、社会化的爱心行动。积极落实流动人口政治待遇。外来流动人口在我区民主政治建设和参与企业、村务、社区事务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到目前,已有30 余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被聘入镇街治安协管、市容执法队伍,有800余名农民工加入企业、社区党组织。在部分工业园区为流动人口建成了公寓楼,实行公寓式服务。实施“百万职工技能培训计划”,3.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取得初、中、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在岗培训和市民教育,落实财政补贴249万元;202_年全区中小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0.6万人,减免学杂费35万余元,尤其是全市唯一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生源的杨嘴小学升学率位居全区前列;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9%。
二、取得的成效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城市化建设中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确保了我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形势的稳定。连续多年完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符合政策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8以下,为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
二是保障了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从创新服务理念,整合部门资源,形成社会合力入手,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和运作模式,推动落实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努力使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覆盖到流动人口,促进了全区人口协调健康发展。
三是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进一步完善了分类指导、分线考核的目标管理体系,强化辖区负责,就近管理,消除了计划生育管理盲区,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四是具有北辰特色生育文化初步形成。坚持“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深化,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列为第四批示范区。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社区、新家庭创建、特色楼门(胡同)创建和生育文化园建设成为创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基本建立起了满足事业发展和群众需求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家庭健康惠民”行动得以深化,初步形成了“民意我应,民需我为,民乐我求”的优质服务模式。
三、几点体会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
1、思想认识是前提。开展综合改革,首先必须解决为什么改的问题。只有思想问题解决了,才能激发改革的内在动力,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改革,把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作为创建和谐北辰的必然要求,作为统筹解决我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全局中来抓,并广泛组织了大学习、大调查、大研讨活动,进一步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我区人口计生系统注重理性思考,开展了系统大调研活动,坚持调查在前,决策在后,不断探索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为顺利推进改革创造了先决条件。
2、领导重视是关键。多年来,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综合改革亲自抓、负总责,亲自参与研究改革方案,帮助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作出了许多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重要决策。在撤乡并镇和机构改革工作中,切实稳定和加强了基层计划生育机构和队伍,确保了必要的工作经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级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同志充实
到计划生育部门。通过高层倡导和高位推动,落实了计划生育党政职责和部门职责,推动综合改革深入开展。
3、以人为本是主线。坚持在综合改革中贯穿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促进了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转变:一是工作思路由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奖励扶助、优质服务、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二是工作方式由政府管理、行政干预为主向依法管理、基层群众自治转变;三是工作内容由以人口控制为主向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四是工作重心由政府要求、强制命令为主向群众需求、自主选择转变;五是工作对象由已婚育龄妇女为主向扩大到包括男性、青少年、婴幼儿、老年人群转变。六是工作职能由单纯行政管理到寓管理于服务中,推进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转变。
4、建立机制是核心。我们始终围绕建立新的工作机制这个核心下功夫、求突破。在综合改革项目设计上,我们规划了11个方面改革,基本覆盖了新的工作机制要求的所有重要内容,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工作部署上,我们根据各镇街不同情况,把项目分别落实到基层,分类指导,有所侧重,一个机制一个机制地突破,进而上升为总体的机制创新。在改革推进上,我们以项目运作的方式组织实施,每项改革都有项目文本,并有专门项目组具体负责,明确规定了项目目标、项目要求、项目周期、推进步骤、保障措施和考核评估指标,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由于我们的综合改革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同时又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做保障,使得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
5、群众参与是根本。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综合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看它能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能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我区在推进改革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作用,从改革方案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始终把满足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让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成为推动改革深入的强大动力,经过几年的实践,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热情高、觉悟高、满意程度高,一个有利于综合改革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第二篇:城市化进程
目 录
一、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况„„„„„„„„„„„„„„„1
二、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1
三、我国城市化特点„„„„„„„„„„„„„„„„„„„„2
四、我国为加快城市化水平采取的措施„„„„„„„„„„„„2
五、农村城市化的经济作用„„„„„„„„„„„„„„„„„3
六、城市化存在的突出问题„„„„„„„„„„„„„„„„„4
七、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浅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摘要:城市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的集中地,也是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密度载体。城市化———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正在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同时,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农村经济就业
一、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总之,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复杂过程。改革开放近30 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极为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已由 1978 年的 18.6%提 升到 202_ 年的 43.3%,到 202_ 年已达到 5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我国城市化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据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资料,202_ 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47%,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在50%以上,高收入国家为79%。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三、我国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四、我国为加快城市化水平采取的措施
(1)加快工业化中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的进程,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当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有利的因系。
(2)大力发展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意义。因为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以城市就业机会的增长为前提的。大规模农民进城的前提是城市必须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3)农业向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转换
1.在中国较发达地区的某些国际化大都市中,更适宜并可能促进我国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实现进一步城市化。
2.在中小城市中,在这些中小城市中,鼓励工商企业 开办发展商业连锁、物资配送、农副产品批发、大众化餐饮、旧货调剂等第三产业,对促进和吸纳农村人口效果更为理想。
(4)在适当地区建立小城镇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5)积极发挥政府作用以加快城市化进程。政府一方面作为国家的行政主体,另一方面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自然独特且不容忽
视。
(6)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长应注意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并健全对城市的管理,协调城市规划,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城市化的经济作用
(1)农村城市化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市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缓解了农村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2)农村城市化有利于拉动有效需求。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农村城市化可以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成为启动农村市场乃至整个国内市场、解决需求严重不足问题的切入点。
(3)农村城市化有利于推动了农村工业的集聚发展和结构升级。农村城市化成为乡镇企业集约化发展、农村非农化及其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农村城市化延长了农村链条,拓展了农业化发展的空间,孕育和培植了大批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成为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的“助推器”。
(4)农村城市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农村城市化打破了原有城乡格局,使农民既发生职业转变,也实现异地转移,使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农村城市化既可以克服大城市过度膨胀所形成的“城市病”,又可以消除分散的乡村工业化带来的“农村病”,成为我国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调节剂”。
(5)农村城市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城乡收入差别的表现是:大中城市高于小城市,小城市高于普通农村,农村兼业户高于一般纯农户。农民迁居到小城市居住和进入二三产业就业,收入渠道和收入来源增多,收入水平将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大批农民进入小城市就业,减少了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相应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自然资源,有利于扩大农民经营规模和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全面小康。
六、城市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小城镇缺乏科学规划。长期二元结构下的管理体制,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2)开放程度不够,封闭式发展。长期以来,乡镇经济发展以自我为中心,乡
镇之间竞争有余,互补不足。
(3)发挥各种经济成份的作用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的作用,对推动农村城镇化是非常重要的。
(4)缺乏对农民实现非农就业的引导、帮助。实现城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民就业向非农产业转化,而农民以往只有农业型技能,缺乏在城镇中谋生的城市型技能,同时也缺乏就业指导信息,他们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帮助,而在这一点上,各级政府做的还不够。
(5)政策不配套、不协调。首先是户籍政策改革步伐缓慢;其次,在小城镇建设中,大量耕地被占用,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政策不到位,农民的利益难以维护。
七、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努力提高城镇规划的科学水平。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对城镇远期发展进行科学预测、系统布局和综合指导。城镇规划要高起点,围绕区域经济、市场经济、城市功能,充分考虑城镇资源的配套、优化组合和可持续发展,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
(2)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革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必须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适度超前、高质量地建设一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3)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正确定位小城镇功能。小城镇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环境、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特点合理选择发展模式。
(4)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在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在解决进入城镇农民的就业稳定性、降低迁移成本、优化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新一轮政策创新。
(5)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逐步做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基础设施和城市接轨之时,就是农村城市化之日。要进一步加快道路、水电设施建设,加大生态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城乡经济一体化。
(6)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注重土地节约和生态环境。要高度注意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严格控制新规划区中城市建设对土地占用。尽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和
有偿使用、转让制度。
(7)不断提高调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能力,整合劳动力培训市场。稳定就业是农村劳动力能够留在城市并愿意成为市民的关键。
(8)以产业为依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首先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工业。有条件的地方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企业的集聚,努力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谷延方等,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段学芬,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资本与农民工的市民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2_,(3):70—77。
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城市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孔祥智。英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是怎样处理工农关系的?[J ].前线,1999。
第三篇:浅谈城市化进程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必然的过程,所谓城市化便是伴随着经济增长、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经济集中发展的过程。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并不一定是一直向前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就城市化进程这一话题,做浅显的讨论。
【关键字】含义、衡量指标、过度城市化、快速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集聚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城市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变化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和内容是多元化的。而城乡关系的转型,则表明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
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崛起。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1.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2.为城市工业提供原始积累资金3.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4.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5.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后续动力
一、城市化指标
a)人口指标
人口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这
些变化又是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诱因。因为城市生活水平高于农村,于是吸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排挤出了农业生产领域,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不得不去非农业领域特别是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b)城市化的量
i.城市化的“量”,是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方面,如城镇的数量、城
镇的规模、人口和产业集聚的程度、人均GDP,可以用多种指标
来衡量,区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一个最常用的指标。
c)城市化的“质”
i.从区域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否与区域经济发
展的速度同步。从内部来看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素质的高低、城
市景观是否丰富而协调、城市文化是否多样、城市环境是否优美、社会治安如何、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观和地段是否得到有效
保护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
二、过度城市化
(一)人口快速增长、无序流动并缺乏管理
国际上通常以居住在城镇内的人口总数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在操作上比较简便,也利于横向比较,但这种城市化的内涵缺乏全面性,容易产生重城市化数量,轻城市化质量。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应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吸收他们进城市定居,改变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实质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不是单纯的人口城市化。
而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不能在城镇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解决,还可能出现新的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这正是城市化质量不高的表现。也表现了管理的欠缺。
(二)城市化不等于城市建设、城市无限扩张。
现在有一股风,一说加速城市化,就是加快城镇建设与扩张。城市无限扩大,小城市要迅速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要加速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尽快成为特大城市,甚至国际城市。
城市化必然会促进城镇发展和规模扩大,但是,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城市建设数量增加,而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在不降低城市生产力的前提下,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
(三)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
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城市化不能不顾条件,一味追求速度。要知道城市化速度越快,出现的问题会越多。而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是一种“双向互促共进关系”,即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步伐,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过分强调城市化率会使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甚至破坏这种双向互促共进关系,给城市化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如城市贫困化,失业率提高,环境污染,社会治安问题以及人们的精神压力问题。
三、我国城市化的新变化
a)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经济快速崛起,经济成分趋向于多元化。目前
我国城市化动力结构为:公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外资经济为辅助,三者大体上成鼎立之势。这样的动力结构,就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条件。
b)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c)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进。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了科技创新,信息
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增强,城市化质量有了大的飞跃。
城市化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同时城市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人口集中只是城市化的表面特征,经济结构转换,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更才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和实质内涵。城市化是伴随着经济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变迁的一个发展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民意识和生活模式的重大转变的文明过程。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既要考虑其发展速度,也要注意在加速过程中保证其他各个方面能跟上城市化进程。避免导致因为只考虑发展速度,而使质量上发生根本性问题。
第四篇:城市化进程日趋完善
城市化进程日趋完善。
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都市早已成为时下城市生活的写照。地铁、高铁、磁悬浮,公交、构成了一个城市的交通命脉。立交、绕城高速、天桥、隧道、地下通道一切只为市民的出行便利。我们的城市真是越来越多姿多彩,然而这种浮华的背后我们更应理性的来看待这个城市的发展。
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加上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早已成了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就像巴黎、伦敦、纽约,自然也包含我们的上海、北京、西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每一次出门真可谓是人潮涌动,尤其是像上海、北京等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无论何时地铁里的人总是满满的,或许这就是身处大城市的奥妙。走过一些城市总体的感觉一个字“赌”。
就拿去年十一来说吧,我和爱人从萧山出发去湘湖玩,乘公交原本20多分钟的路程,那天却足足开了将近2个小时,真是比走路还慢。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交通现状,一个字“赌”。北京就是“首赌”自然其他城市也不例外。除了“赌”我想更令人头疼的还有“热”。这种“热”我可是亲身体验了的。就拿去年暑假的杭州、上海等城市来说,那可真是热的够味,热的发毛。地面温度足足可以将鸡蛋烤熟,人们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一个劲地吹着空调都还嫌热,那滋味真是难熬„„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城市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改善,我们也坚信我们的城市定会越来越美好,生活越来越富足。每每走进一个城市看到的几乎都是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看多了也就一个调子,渐渐的我们的视觉开始出现了审美疲劳。每一个城市都有的独特性,江南的柔美、朔方的粗犷,江南的小桥流水、北方的城墙宫殿早已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走过几个城市,心理也开始产生了一丝依恋。深圳、中山、广州、上海、杭州、武汉、西安、绍兴、太原、郑州、苏州„„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家乡,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叶落归根”吧。
老区与新区的和谐
交通秩序的混乱自是不必言说,据来自上海交警总队的数据显示:行人乱穿马路是行人交通事故首位诱因。近年来,每年行人和骑车人的死亡人数大约在400人左右,其中因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导致死亡的占七成左右。自06年4月17日开展乱穿马路集中整治以来,一周之内,全市共处罚违规行人2149起。不乱穿马路、在公共场所注意说话音量、乘车主动买票。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最新所做的一项有关未成年人社会公德的调查显示,与两年前相比,上海中学生更加注意在公共场合维护自己和城市的形象,社会公德显著提高。
以下题目任选一题,作业字数500左右。
1.如何看待数字化时代的文字规范?怎样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汉字学习?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请你谈谈什么样好的城市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好的生活?
3.请你参观一座美术馆或一家画廊,试着区分一下展示在那里的美术作品的门类,并请你选取你最爱的作品的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特征,并分析2-3件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第五篇:本地区城市化进程
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进程
摘要: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农村城市化适度发展、以市场化为取向、以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为依托,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农村城市化。本地区位于沿海地带,充分利用沿海资源带动城市化发展。
关键词: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农村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大力推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沿海经济发展并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因此,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尤其以开发沿海地区资源,典型的沿海风力发电站、湿地利用从而带动了沿海城市发展比如我的家乡东台。
一、农村城市化滞后的原因
1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是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2经济支撑薄弱,推动力量不足
3城市化相关配套改革滞后
4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所以随着国家加大对沿海经济开发投资沿海城市不断变化。经济力量加强、城市化相关设施改变。东台不断发展壮大,而城市效应连带沿海地区的小镇也不断发展。
二、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措施
实现农村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农村社会城市化必须在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医疗条件、社会保障、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娱乐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方面,大部分地方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如与农村居民密切相关的公路、电网、自来水供水系统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农村的医疗设备和水平、公共卫生设施、疾病防御设施以及文化娱乐设施、教育水平都与城市差距甚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同等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国民待遇。
三、本地区(沿海城市)城市化进程
1投资环境
1.区位:
东台位于北纬32°33′—32°57′,东经120°07′—120°53′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江苏省中部地区。东临黄海,位于泰州、扬州、南通、盐城四市交界处。市场覆盖半径大,被江苏省政府确立为现代化苏中沿海工商业中心城市。
2.地势:
东台市境地形比较平坦,但也微有起伏,形成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貌。少数地区最高达5.1米,最低为1.4米,大部分地区在2.6-4.6米之间,以范公堤为脊线,形成堤西与堤东两种不同地貌。其中堤西属苏北里下河平原,河港纵横,湖荡交错;堤东属苏北海滨平原,由于海流作用,仍在缓慢淤涨,是一片新兴陆地。
3.气候:
东台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44米,年平均气温15.6℃,年日照220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7天。东台市境内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土质偏沙,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
4.市情:
东台全市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4平方公里。现辖23个镇,408个村,总人口11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5万人。
2交通环境(附大图)
1.公路:
东连沿海高速,苏通大桥202_年五月全面通车,东台开发区距上海约190公里,被纳入了“上海二小时经济圈”,西接宁靖盐(南京-靖江-盐城)高速和京沪高速,一级甲型公路204国道、333省道贯穿全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2.铁路:
新(沂)-长(兴)铁路东台站坐落于开发区东区,北连陇海线,南接沪宁、宜杭线,东台设有客运站、货运站,客货运贯通南北。
3.水运:
通榆河(三级航道、通航能力1000吨位)、串场河(五级航道、通航能力300吨位)绕区而过,直通京杭运河和长江黄金水道,一小时内可抵达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南通港。
4.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距开发区均约二小时车程,70公里范围内有南通、盐城、如皋三座机场,盐城机场系国家4C级支线民航站,已开通盐城至北京、广州、温州、南通等国内航线和盐城至汉城国际航线。
3基础设施
功能配套完善。开发区依城而建,距市区2公里,定位于城市新区,土地资源供应充沛。近年来累计投入逾8亿元,建成了总长达38公里的“五纵九横”的城市化道路系统,供电、供水、排水、通讯和土地平整已全部实施到位,各类景观绿化4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7%。区内建有热电厂一家,设有二座110KV、三座10KV变电站,日供气能力3万立方米,给排水能力15.5万吨。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华风电第一期特许权项目200MW已开工建设,202_年底并网发电,202_年可建成1000MW亚洲最大的“绿色能源基地”,电力资源供应充沛。区内现有电话设施容量80000门,英特网到户10-100mb/s,自动交换机容量80000门,汇接局与终端间均为光缆数字传输,开通数据通信。人力资源
全市总人口116万人,劳动力总量54.8万人,人才资源总量5.2万人,其中,高素质人才2504人,党政人才2600人,经营管理人才3700人,专业技术人才3.2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3万人,列为省、市三级培养对象220人,科技拔尖人才292人,优秀技能人才3920人,市级优秀乡土人才3806人。“十五”期间,共引进两院院士7人,博士49名,硕士37名,副高以上职称人才67人,本科毕业生1323人。
全市共有高等院校1家、中等专业学校5家、职业培训学校25家,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4691人,职业学校设置机械、化工、纺织、数控、服装、电子等重点专业,在校生突破13000人,全年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1500人次。开发区与市内外多家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设有专门机构,为投资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员工培训、招才引智等服务。
5发展规划
《江苏东台经济开发区规划》是依据《东台市总体规划》,由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是对总体规划的深化、延续和完善。
东台经济开发区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新区。规划总面积34.5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6.67平方公里。
启动区以开发大道为界,西侧为工业区、东侧为居住区,沿开发大道与迎宾大道,设置“十”字形景观绿带,共同构成联系城市与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工业区由南至北分为A、B、C三个组团。以一、二类工业为主,按照规划要求,工业用地容积率为0.5-0.8,建筑密度30%-40%,绿地率25%-35%,建筑高度9-16米。规划工业总用地685.94公顷,其中一类211.06公顷,二类373.92公顷。
居住区分为一、二类居住用地和拆迁居民回迁安置点三大类,其中别墅区容积率0.5,多层住宅区容积率1.2,高档住宅区容积率0.9,新建各类居住建筑日照间距大于1:1.42。居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68.35公顷,可容纳居住人口7万人。
生活区内配置商业、文化、娱乐等综合性设施,同时结合水系设置公园绿地,以增加空间景观效果。
6产业发展
开发区依照国家产业投资政策,结合区域产业布局,以及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致力加快关联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式发展,鼓励在四类主导产业进行投资合作:
(一)精密机械制造产业 世界500强意大利康茂胜集团的马佐里铸造项目、以及美资英华机械、鑫悦汽车零配件公司等10多家关联企业,构成了初具规模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现鼓励引进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纺织机械、船用机械、汽车配件、粮食机械和建筑机械,或与现有企业合作、重组,提高机械加工工艺和装备水平,做大机械制造业规模,提升机械制造业现代化水平。
(二)新材料产业鼓励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锂电池、高强合纤、喷涂钼丝和纳米陶瓷,形成以新立能源、峰峰钨钼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三)电子电气产业 以金利普电器、鑫星环保电源等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子玻璃、高清晰显示器、电子科技、环保电源等电子电气产品。
(四)纺织服装产业 以德赛化纤、伊滕服饰、金丽达家纺和五龙家纺等项目为龙头,近20家中小关联企业相配套,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化纤、纺织、印染、家纺服装产业链,今后将重点发展中高档棉纺织、丝织服装面料,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提高服装加工设计水平和生产工艺,培育知名企业,打造著名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集制造、研发和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苏中纺织品基地。
(五)商贸服务产业 鼓励投资开发房地产、酒店餐饮、大型专业市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现已有伟嘉装饰城、云峰汽车4S店在开发区落户。
四、我眼中家乡城市化变化
1基础设施
公路的建设,甚至东台采取的城乡公交一体化。
2医疗设施
农村实现了人人医保,在医院见习时大家都使用医保卡。基本一人俩医保卡。
3生活水平
破伤风针使用频繁,医院每天使用人数很多这是我个人在医院见习观察。
4投资环境
沿海湿地区原来海域地带建有11家工厂另外建设有俩家国际酒店
参考资料:百度文库《农村地区城市化发展》东台沿海开发调查资料
姓名;梅敏
学号;2010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