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观音缘来不肯去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22-109213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5 14:21: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观音缘来不肯去

观音缘来不肯去

作者: 徐滇庆 | 发表时间:202_.08.2

3如果说美国是个大拼盘,中国就是个大熔炉。不管什么民族进入中国,时间久了,就给同化了。恐怕宗教也是这样。佛教一进中国就被改造、同化。不管远在印度的祖师爷愿意不愿意,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喜好重新安排了神仙世界。

如来佛至高无上,这一点不容动摇,否则就不是佛教了。

仅次于佛祖的是四大菩萨。据说,开始的时候只安排了文殊、普贤和观音。因为中国人喜欢成双成对,美女要选四大美女,发明要选四大发明,于是将地藏王菩萨补了进来。反正又不要菩萨投票,是否单数并不重要。他们各有道场,分别在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号称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除了董事长佛祖远在印度的灵鹫峰之外,实力派的总部全搬到中国来了。有了四大菩萨之后,佛教在中国才实现了本土化。

为何观音不肯去?

佛教《严华经》记载:“观自在菩萨至普陀洛迦山”,这是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根据。普济寺是观音道场的主刹。初创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原名“不肯去观音院”。《普陀山志》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偷了一尊观音像,打算运回日本去,船到舟山时,海面涌现无数铁莲花,堵塞了航道。一连三天三夜。慧锷心知不妙,连忙跪在观音像前忏悔,船立即飘到潮音洞旁停下。慧锷便在此修筑“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山开山祖师。

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她从西方来到中国,干了数不清的善事,当然也愿意跨海去日本传道。在慧锷之前,鉴真大师于742年从扬州起程东渡,曾经被大风吹到舟山和海南,先后六次,历尽风险苦难,最终于753年登上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初祖。他去日本弘扬佛法,肯定带去了观音宝像,菩萨并没有怪罪,更没有刁难。为什么菩萨不让慧锷带走观音像?毛病就在慧锷身上。

在鉴真和尚之后150多年,日本肯定已经有了许多观音菩萨像,慧锷羡慕五台山的观音像,并没有错,错在不该偷。好说好商量,何必当个梁上君子?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理应友好相处。偏偏有些人喜欢狗盗鼠窃,弄得大家不愉快。明代戚继光打的倭寇就是日本海盗。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多次侵略中国,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如今还有些日本人闭眼不承认史实。他们真的应当来普陀山拜拜慧锷。固然慧锷偷了五台山的观音像不对,可是人家能够知错就改,立地成佛。

皇帝与观音

作为观音道场,普济寺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取代前门广场的是池塘、小桥和古色古香的“定香亭”。

这个池塘可不简单,号称“莲花池”,学名“海印池”,比喻观音大士所证之理,如同海印一样放光。由于观音脚踏莲花,在普陀山,莲花格外神圣。山路石板上刻着莲花,连普陀山周边海域也叫做“莲花洋”。普陀十景中“莲池夜月”就在这里。我们来时,晴日当空,反正在白天也看不见月亮,池塘中喷泉涌如莲花,别有一番景致。

普济寺正门不开开侧门,这说起来有些奇怪,但细想想也对——哪家闺阁让人直进直出?尽管如此,仍然挡不住川流不息的朝拜者。

普济寺的中轴线上,御碑亭首当其冲。方丈很聪明,突出了御碑亭,也就是突出了普济寺。并不是所有的庙宇都跟皇室有关系,能够拿皇上的钱来修庙的更是屈指可数。别的寺庙如果有一块御碑就不得了,普济寺有三块。第一块立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第二块,康熙四十三年,第三块雍正九年。三块御碑对照起来看,还挺有意思。

万历皇帝是个庸才。碑文平淡枯燥,即便如此也未必出自万历自己的手笔。昏君下面,大多废物。他在碑文中说,皇太后信观音,叫他带头捐钱,然后官员们跟着捐,说了一堆空话、废话。

康熙皇帝的碑文大不相同。康熙说,“稽考梵书,普陀洛迦山有三。”康熙在写作之前还查阅了外文文献,指出一共有三座普陀山,点明这个是南海上的普陀山。康熙肯读书,有学者风范。

碑文记述,康熙二十二年“荡平台湾,海波永息”,然后开放海禁,僧人重建普陀山。他很坦荡地承认,“朕自弱龄,诵读经史,以修齐治平为本,未暇览金经贝叶,空寂泡影之文,所以不能窥其堂奥。” 康熙毫无掩饰,坦承自己对佛法欠缺研究。只有那些有大学问的人才敢于承认自己知识还不完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为什么要捐款修普陀山呢?他在碑文中说:“上天好生,化育万汇,大士慈悲,度尽众生,亦无二也。朕求治勤民,四十余载矣,今者,兵革已销,而民生未臻康阜。梗顽虽化,而民情未尽淳良。皆因水旱靡常,丰歉各异,此朕寤寐孳孳不能释也。以大士之力,庶几慈云法雨,甘露祥风,使岁埝人安,万姓仁寿。是朕之心也夫。”

康熙哪里是在求神拜佛?他纯粹是在和观音商量着办事。由于有的地方闹水灾,有的地方闹旱灾,老百姓不得安生,我给你修庙,你帮我耕云播雨,让老百姓风调雨顺,过上好日子。行不?康熙真厉害。

雍正也算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皇帝。在他的碑文中歌颂了观音,将佛法比作无边的大海。词藻虽然华丽,但是缺乏内涵。和他老子相比,相差悬殊。清代各帝,从乾隆以后,一代不如一代。也许是历史必然趋势吧。

第二篇:不肯去观音

“不肯去观音”来源于一则历史故事。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她的渊源可追溯到岛上的“不肯去观音院”。相传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取道现今的普陀山回国,就在如今的“不肯去观音院”院址处下海,驶入莲花洋。第一天他遇到了强台风返回,第二天又遭遇暴风雨返航,第三天虽风和日丽,但船行不远却又像生了根似的进退不得。转眼间洋面上布满了朵朵铁莲花。慧锷突然悟觉,难道观音大师不肯去东瀛?有当地居民张氏目睹此灵异,遂舍宅供养佛像,称为“不肯去观音院”。这也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遂成为观音道场。

MACD是看盘的常用技术指标,它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指标,专心研究好MACD指标,严格按照MACD的规律操盘,跑赢大盘是没有问题的。下面重点介绍MACD不肯去观音的猎马绝技,请看定义。

(1)超级大牛股在暴涨前MACD长期在零轴上运行,有时能达1年以上。

(2)就算经过短线的调整,MACD也不破零轴。

(3)若把零轴下比喻成大海,那么零轴就是海平面。

(4)MACD长期不破零轴说明操盘主力不想回到零轴下的空头市场,而想成就大牛股!

符合上述条件的股票就是走出了【不肯去观音】的大牛图形。

用“不肯去观音”寻找大牛股并操盘,有两个方法:一种是发现目标股MACD在零轴上横盘1个月以上,当MACD指标中DIFF金叉DEA时买入;另一种是结合前面讲的生命线理论操作,绝大多数“不肯去观音”牛股都有自己的生命线,可按前面讲解的生命线理论买卖这只牛股。正因为“不肯去观音”的例子非常少,出现的多是大牛股,大家在实战中遇到这样图形的股一定要毫不犹豫地介入,必有斩获!

第三篇:不肯去观音观后感(精选)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在穿越剧,碟战剧,3D影片,都市爱情片大行其道的当下,人们享受到的不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就是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而《不肯去观音》显得兵微将寡,难以与之并驾齐驱。其实不然,《不肯去观音》虽然没有《西游降魔篇》的鸿篇巨制,也没有《建党伟业》强大的明星阵容,更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剪短而有感染力的台词,以及一幕幕朴实却又细腻的画面。慧萼求佛,莲妹济世,光王登基,余善人之死,就是这些借纯粹的表相刻画出来的人生百态才更打动人心,催人泪下!

《不肯去观音》这部影片是发生在唐朝武宗灭佛的那一段血腥历史,影片忠于历史,还原传说,表面给人们描述了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建院的由来,实则真实客观地描述了生死别离、命途多舛的坎坷与心酸,及传递了大善大爱的正能量。

“要把所有的人都当亲人”,无论处境如何,都要保持善心善愿。影片中李纯饰演的莲妹,充满爱心,热情大方,乐善好施,至清至纯。当她想到别人的痛苦时,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去帮助别人。无论是挺身为素不相识的尉迟挡剑,或是看到慧萼和尚跪求无尘大师,风雨交加陪他长跪石板,还是坚持零晨采露水为深受重伤的光王治疗,都可以体现主人公莲妹的善良与大爱。放眼今日之社会,当听到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就“岁月号”,船长和部分船员在事故发生后没有救助乘客时,我们的心,酸了;当昆明恐怖分子砍人事件举国震惊时,我们的心,冷了。“请把所有的人都当亲人”,逃狱后的莲妹对海生说:“我要回大牢,我不能为了自己活着而连累其他的人!”爱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念善行,让至善至美的精神入驻心灵。不肯去观音,不是不肯去,而是心中舍我济世的愿力还不够强大,不肯与大慈大悲的善与爱为伍。就像影片中的橘皇后,有感本国战乱难息,两次迎请密色观音宝像,但她又可曾懂得:若没有大慈大悲,大善大爱的精神,即使把宝像请回日本也难以平息战乱。当每个人心中都有大善与大爱,社会才能实现大和!

“心不洗不白,志不磨不坚。”东瀛和尚慧萼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前来大唐历经千辛万苦,两次前请密色观音像,最后长跪殿外披星冒雨绝食三日才感动皇上。坚守心中的信仰,成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一个人只有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才能达到目的。慧萼求佛告诫我们: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的狂热。

再看命途多舛的光王,从小就饱受苦难的他为了躲避皇权的迫害,多年装疯卖傻,藏躲古寺;被迫追杀受重伤,在外历经千辛万苦,几经波折最后终于登基称帝。人生要走的路,总是充满荆棘,不可能一如既往的百里平川。正是这一波三折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光王不折不饶的王者形象,为他之后登基管理社稷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心浮气躁的青年啊,残酷和无情,有时也会成为我们步入卓越的一张入场券。

影片剧情虽然很简单——余善人之死,慧萼求佛,莲妹济世,光王称帝,但从表相看实质,故事中有尘世的灾难和死亡,也有心灵的祥和与美好,有生死别离的苦,也有大慈大悲的爱与善,有生命的凄风苦雨,也有暴风雨过后的绽莲和彩虹。在如今越来越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可曾驻足想过,我们是否也需要一部类似《不肯去观音》的影片来做一次心灵的清扫?

——曾玉祥

第四篇:《不肯去观音》经典台词

《不肯去观音》经典台词

1.你要善待每个你见到的人,要把他们当自己的亲人。

2.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3.观音是没有性别之分的,男像女像是为了方便示众,度人而已呀。

4.菩萨亦度有罪之人,坏人放下屠刀,也能立地成佛。

5.火中的莲妹圣洁、美丽,在莲妹冲入火堆中救助光王的那一刻,我发现了一个深藏久远的秘密:那就是在生死轮回的大海上,如果每个人都像莲妹般善良,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祥和景象啊!

6.缘合故有,缘尽则灭。

7.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一个恶人,就算他狠得过天下人,但狠不过因果。

8.心中的贪念让我误认为,我这次能够请走观音圣像,真的是冥冥中的注定和机会。其实,失去慈悲的心任何行为,带走的也不过是一尊美丽的瓷像而已。娑婆世界因为不完美,才要我们努力修行啊。

9.一灯之明,亮及方寸。若能以一灯相传,燃亮万灯,万灯之明,定能普照四方。

10.“莲妹,你说观音菩萨一直站在这儿吗?”

“嗯,一直都在!只要心中有善,你、我、他,每个人心中都有观音菩萨。”

第五篇:《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大家好!我学习传统文化时间有半年左右,确实发现《弟子规》中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落实的地方。上次同大家一起看了电影《不肯去观音》,这是一部有关佛家文化的影片。我尊重佛学文化。即使对于佛学文化了解甚少,但是也能感觉到其宣扬大爱、崇尚和谐的宗旨。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看过电影后及在公司学习传统文化半年多时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多多交流和探讨,如果哪里说得不对,也希望大家给予指点和谅解。

《不肯去观音》这部电影,是围绕一尊“秘制观音像”展开的,影片描述了一尊“秘制观音像”从开头的烧制缘由、烧制过程、烧成后的几处辗后到结尾的前往东瀛的途中遭遇乘船触礁而沉入大海,最终化为南海普陀山观音道场的传说故事。同时伴随“观音像”有多个人物,其中影片中的莲妹她伴随“观音像”的烧制而诞生在莲花池中,从盛开到消失,以一颗纯洁、友善之心帮助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正所谓“为善最乐”,她如同人们心目中的观音一样,将乐善好施、舍己为人的精神印烙在她接触过每一位人的心中,从平民百姓到一国君主,都被她的善良所打动。整个影片基调很平和,无论是昏君对佛学文化的迫害,还是后来新君的诞生,佛学文化的复兴,都在慢慢地启发我们的思考。慧萼和尚是来自东瀛的高僧大德,她奉橘皇后的命令前往中国请“秘制观音圣像”,以祈求东瀛战乱减少,人民安乐。我想,这不是迷信的作法,而是电影想要表达这样一种意思:战乱使得百姓活在水生火热中,民不聊生的状态令橘皇后担忧,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和谐繁荣的祖国,这是人类对于和平时代的追求和向往。

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了在唐朝,一个昏君对佛家文化的破害、盲目崇信道家,最后被长生不老丹毙命,到一个与佛家结缘,一心向佛忍辱负重的新君的诞生。这可谓因果报应,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如同血缘一样,任何一个想切断血脉的帝王,终将被时间消亡。昏君的突然驾崩到新君的闪电登位,在影片中安排的恰如冥冥之中自有上天安排一样。在新旧君王更替前后,来自“东瀛”的慧萼和尚的使命两次却一样,“东瀛”岛国还是陷入在战火硝烟之中。因为“观音像”没有被请回去,如果“观音像”被请到东瀛,她是否能给东瀛岛国带来和平呢?或许会、或许不会吧,我们不得而知。学习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要明了因果,万事万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它的原因,才有了后来的结果。“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的,东瀛的战乱是结果,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从原因处下手,佛像是否请得来在我看来对于东瀛的社会安定影响不大,东瀛的君主能否遵从自然规律和法则,做好一个君主该做好的诸多事情才是从源头处解决问题。慧萼和尚回程时,寺庙主持送的“和”字,我想才是真正解决东瀛问题的根本。正如烧制瓷像的老人所说:“佛是不分男女的,只是人们给它赋予了形体而已”,可见塑像所代表的深厚文化和精神理念才是帮助东瀛恢复和平的“观音像”。

影片中的人物留给我很多深印象:如烧瓷的老人教导孩子们“要把所有的人都当亲人”,他为了帮助别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有充满爱心的纯洁善良的莲妹,虽为女子,却在危险来临时挺身而出,她强大的内心和气场令人折服,无论是挺身为素不相识的人挡剑,还是逃狱以后想到其他人会因此被杀而投案自首,或者是看到慧萼和尚跪求住持,自己也风雨交加陪他

长跪。慧萼和尚的悟性和定力也非常可贵,在他第一次请观音像的时候,未经容许抱走了观音像,正所谓“不予而取即为偷”,当海生追上他后,他并没有暴力违抗,而是在深深的自责,他在船上说了一句话“其实失去慈悲心的任何作为、带走的也只不过仅仅是一尊美丽的瓷像而已。”让人很深思,第二次他又被派来请观音圣像,这一次,他以坚定的信念和真切的诚意,跪在甘露寺内几日不曾休息、进食,任凭风吹雨打也面不改色,最终通过了住持的考验,请到了观音像。可惜这尊观音却沉入南海,成为了观音在普陀山的到场,闻名遐迩。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们应该善待身边的每一位人,要知道为他人考虑,将心比心。就如《弟子规》中讲到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与人为善,广结善缘,才能“得道者多助”,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观音缘来不肯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