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22-1120234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8 13:27: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政府执政能力研究

2.政治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3.现代社会对行政机构领导者素质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领导机构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4.论领导权力的有限性

5.我国领导体制改革趋势前瞻

6.试论领导环境对领导主(客)体的影响

7.领导决策失误的原因探讨

8.领导角色与危机处理

9.谈领导者的影响力

10.浅谈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11.浅谈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

12.浅述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

13.浅谈领导干部权利信用的缺失表现与重建对策

14.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5.浅议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16.完善基层民主选举的一些思路

17.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社会问题

18.行政管理现代化评价系统初探

19.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

20.提升政府公共行政职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

21.浅论企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

22.谈我市党政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对策

23.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思考

24.牢记为民服务宗旨 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25.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

26.乡镇政府体制改革之我见

27.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28.试论依法行政

29.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30.浅论“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31.行政效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2.当前行政违法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与矫治

33.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

34.信息技术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35.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探讨

3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37.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38.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

39.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探析

40.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1.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转制度建设的思考

42.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43.浅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其要求

44.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45.浅谈管理中的“人本”问题

46.浅谈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工作措施

47.关于加快城镇化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系之我见

48.我市目前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措施

49.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50.浅谈当前我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51.关于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思考

52.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内部开发

53.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优先的原则

54.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中村”改造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55.农村基层行政科学化思考

56.浅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

57.谈我市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措施

58.从农村社会分层看村民自治与配套制度

59.论社会公正与公共政策

60.浅谈行政监督体制改革中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原则

61.提高现代企业管理者全面素质之我见

62.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63.行政功能转变的意义与途径

64.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65.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关系初探

66.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67.行政监督的民主化与法制化

68.试论政府职能及其政府职能的转变

69.浅析××单位行政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可泛论或就某一侧面)

70.试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71.试论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公共政策目标决策

72.试论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

73.试论当前中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特征

74.试论当前中国对非官方政策智囊的支持性政策

75.试论当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分配

76.试论当前如何推进对公共政策的科学评价

77.试论公共决策思维的新特点

78.论论“系统分析”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79.试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理念转型与创新

80.略论当前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新改革

81.试论社区治理的主要策略和当前选择

82.试论我国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化趋势

83.试论郑州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84.对xx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趋势研究

85.浅议新时期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86.论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87.依法行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88.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89.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适度

90.当代中国改革与政治稳定问题研究

91.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个问题

92.当前村民自治实施的现状分析

9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94.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析

95.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96.浅析行政文化在行政发展中的作用

97.民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

98.政府机构改革的现状和发展

99.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00.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01.浅议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102.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思考 103.当前对扩大政治参与的思考

104.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05.完善基层民主选举的一些思路 106.行政改革的动力和阻力系统研究

第二篇:202_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所列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专长选择其他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但必须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要求;

2、所列选题题目一般较大,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内容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但应避免题目相同;

3、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将考虑学生选题、教师职称与研究方向、学生综合排名以及学生意愿等多个因素综合确定;

4、毕业论文撰写应严格遵循学校与学院的规定,并实行论文集中开题、定期定点指导、中期检查、公开答辩等制度;

5、学生最迟应在3月20前确定论文选题,并由各班班长汇总后统一上报行政管理系;论文选题经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研究确定,不准随意更改。

选题范围:

一、政府改革、政府职能转变

1、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2、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3、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4、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5、县级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7、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8、中外行政组织体制比较研究

9、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

10、美国各州独立管理机构的地位、组织和职能研究

11、英国地方政府组织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12、德国、加拿大联邦制比较研究

1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二、公务员制度、企事业人事管理

17、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18、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19、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1、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22、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3、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

24、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 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 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

基于激励机制视域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行政能力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组织带来的深刻影响 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致思理路

20.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2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22.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 23.公务员考绩研究

24.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25.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6.建立社和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 27.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 28.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29.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30.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 3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32.民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 33.论社会主义国家政民关系的本质研究 34.试论政府公关与企业公关之异同研究 35.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府公关的必要性研究 36.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研究

三、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沟通

29、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研究 30、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31、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32、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3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34、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35、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36、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37、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7.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 38.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39.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40.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41.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42.我国传统决策文化对当代行政决策的影响研究 4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44.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45.“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46.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47.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48.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49.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 50.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 51.舆论监督研究

52.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53.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54.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55.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56.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57.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58.“会议”与行政决策研究

59.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60.行政文化研究

61.事业单位分类与管理研究

62.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63.企业人事管理研究

6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65.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四、治理腐败

38、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39、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研究

40、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41、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42、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43、新加坡行政监察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44、舆论监督研究

五、电子政务、行政文化

45、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46、行政文化研究

47、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48、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电子政务对县级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三、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1 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效率提升 2 加快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电子政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网上沟通民意为例 4 电子政务:问题与对策 提高行政效率视野中的电子政务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 6 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立法的问题与思考 7 推进电子政务与提高行政效率 8 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理论思考 9 推进电子政务与提高行政效率 论电子政务与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 电子政务与发展韦伯官僚制的解构性分析 12 电子政务服务知识协同需求及对策分析 13 电子治理:电子政府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提升民族地区行政理念 15 基于政务电子化背景的公务员录用制度研究 电子政务在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中的作用及运行策略 17 试论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8 电子决策:预防行政领导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 数字社区公共服务系统对发展社区服务业的作用研究 20 政策网络分析述评 实名注册的网络投票对民主选举的促进作用及其实施策略思考

六、政府与法院、人民代表大会关系

49、我国法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50、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

51、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52、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研究

53、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54、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

55、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浅谈我市党政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对策

1.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2.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3.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4.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5.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6.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 7.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8.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9.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 10.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11.系统政治理论的原则与运用研究 12.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13.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14.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15.中外行政组织体制比较研究 16.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7.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8.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 19.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七、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

56、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57、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8、我国中等学校的人事改革与激励机制

59、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60、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61、我国地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62、企业人事管理研究

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社会组织支撑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研究

公共服务视阈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多维思考

97.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98.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 99.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八、村民自治、社区管理

63、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4、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65、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66、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7、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8、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9、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70、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腐败问题研究_论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作用 1 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缺失及对策 2 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的变化研究 **省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 农村民间组织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 当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对策 6 农村劳动力低市场化流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7 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改革的政府责任 8 论提高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9 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困境与转轨路向 10 乡镇机构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提高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投资乡村社会资本的策略研究 13 当代中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新农村建设要在培育和创新农业市场化上下功夫 15 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思考 论新农村建设中服务型政府改革发展的新路向 17 浅谈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18 乡财县管对乡镇政府影响探析 19 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选择及政府作用 地方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职能 21 农业主导县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角色分析 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反思 23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24 合法化机制与组织化制度:以合作医疗为例 25 晏阳初、温铁军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 试论“后农业税时代”下基层政府如何主导新农村建设 27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29 论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的阶段性与层次性 30 论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职责担当

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政府响应 32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的提高 34 我国新农村制度建设的路径探讨

提高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3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服务性职能的实现 37 积极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38 珠江三角州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 39 政府主导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论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构建和谐社会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42 浅谈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43 农村公共财政视域下的村级治理 4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农民参与 45 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

提高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浅析 47 社会资本: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创新的路径 48 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社会救助中的作用空间探讨 49 由上访村的民意疏导看政府行政管理 50 新农村治理模式探讨?——以***为例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作用的路径选择 ——以***为例 52 我国农村金融要素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53 提升政府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的动力机制分析 54 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55 56 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 57 论提高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论政府在保障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中的主导作用 59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逻辑与路径

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市领导干部环境政绩考核的实践探索 2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悖论及其消解 浅论如何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4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机制建设 5 基于战略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模式构建 6 基于流程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机理研究 7 政府公共管理中公平与效率的评估 8 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分析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人文GDP指标体系初探 10 略论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11 行政成本与政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的政府绩效评估 13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问题与对策 甘肃模式——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的实践探索 15 试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 16 浅析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特征 17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绩效评估 18 行政效率评估的质、量观 19 政府绩效评估与和谐社会建设 对领导干部政绩评价问题的几点思考

21传统行政文化影响下的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特征 22 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若干问题的探析 23 推行绩效管理 建设和谐机关 基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5 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运行过程存在的误差及影响因素分析 26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县级公安机关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7 试论政府表现评估中的“政府层级越低,满意度越低”现象 28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 29 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创新社会治安环境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31 浅析绩效评估对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促进作用 32 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分析

精细化行政是政府服务的发展趋势——从公众评议政府绩效谈起 34 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系统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四、创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体制 1 2 论全球善治理念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3 4 和谐社会视野下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机制、模式的建构路径 5 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体制的创新 6 服务型政府的技术支撑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 推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制创新 9 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构建和谐陕西

---**市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医院网页建设应以“关爱生命,以人为本”为宗旨 11 浅谈服务型政府建设 公共服务与社团主义研究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14 完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 15 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转变政府职能 16 公众需求导向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 17 论作为公共管理职业活动基础的服务价值 试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与路径选择 19 创新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制 界定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对策性思考 21 顾客满意: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石 政府服务理念的根源探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 23 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推进公共服务改革 24 公共服务的营销策略及目标模式探析 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体制的创新 26 创新政府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与公共服务体制 27 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服务型政府 28 美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现状及有效路径 30 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合作网络研究

基于治理理论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改革探讨 32 建立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探讨 33 论分层建构我国服务型地方政府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

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6公共服务市场化、民营化、私有化:概念评述与辨析 37 政府转型: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 38 论社会公正及政府公共服务制度改革

如何构建一个服务型政府——来自国企改制中的社会问题思考 40 和谐社会取向下政府服务质量:缺口与完善 41 创新和完善机制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42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角色新定位

基于行政环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服务创新

双向市场化:国内公共服务性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模式研究 45 论我国人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财政保障 46 创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

五、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构建语境中的政府转型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广东的实践与探索 2 武警森林部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功能与地位作用 3 和谐社会视野中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4 论基层政府决策伦理的失范与制度安排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生态责任运行机制研究 6 城市市区门店招牌设置共性问题与应对之策 7 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 8 社会冲突控制与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第三部门善治的价值向度 10 建构我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链模型 关于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责任与行为的思考 共青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改革和创新的方向 13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挑战与政策选择 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中的非法人化现象:问题与应对 ——基于***街道的调查与分析 15 政府与居民:合作供给社区公共产品 1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中国慈善组织 17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性政府管制

19健全行政监督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行政协调职能 27 治理视角下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及其实现机制 28 **省流动劳动力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9 浅析社会治理体系的网络结构 30 论行业协会的发展动力

健全财政约束机制 建设节约型政府 32 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公益组织发展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变革:构建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协作共生机制 34 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健全和完善 35 和谐社会愿景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6 继续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考 37 深入认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 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38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模式创新

危机管理:

试论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策略 微博给政府公共关系带来哪些影响及如何应对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博弈机制研究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与舆情演变 中国地方政务微博信息传播的效果研究 微博与社会管理相互作用 网络反腐的理性思考

网络时代的政府危机管理研究 群体事件中的网络作用机制研究 电子政务与行政生态

网络社会的兴起:善政的机会与挑战 络“意见领袖”现象:影响及治理

社会转型经济风险与网络舆论相关性研究

政府教育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 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规制研究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有序引导研究

微博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中地方政府政务微博管理机制研究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传播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务微博运行机制研究 突发事件和微博舆论关系研究 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 微博谣言综合治理研究

微博时代政民沟通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对网络问政公众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政府逻辑:困境与重塑 中国网络反腐中公民参与机制构建研究 网络时代政府信息影响力问题研究 论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

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风险社会视域中的“网络暴力”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助燃机理与阻燃机制研究 网络时代的社区参与和社区治理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动态监测预警模式研究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政民互动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大数据时代挑战网络执政能力

电子政务下一站:政府在线服务2.0的构建策略 “三公经费”的网络舆论监督研究 网络问政在“群众路线”中的作用 大数据对于电子政务效率提高的体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政府问政研究 电子政务视角下舆情监测思考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成因与处置 政府2.0——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的趋势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第三篇: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实施细则

附件三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教学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1.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的组织管理

根据中央电大文件规定,中央电大负责编制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此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对省电大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估,对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成绩进行终审。

省电大根据中央电大有关文件,负责制定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工作实施细则和相关管理制度,部署和落实全省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工作,对市电大(教学点)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估。

市电大(教学点)成立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领导小组,负责对试点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工作全面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内容主要有:

(1)根据省电大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实施细则的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作好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动员工作,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处理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审批指导教师、答辩(评审)委员的资格,安排组成答辩评审小组,检查答辩(评审)情况。

(3)负责组织对指导教师和答辩(评审)委员的培训。

(4)根据有关规定,检查、执行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的评分标准。(5)负责审核所属各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成绩。(6)负责上报有关材料。

2.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选题原则

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本、专科的选题在深度和广度上要有所区别,选题难度、大小适中,以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可完成为宜。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初步选题后,由教学点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教学点加盖公章后,报市电大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市电大教学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并存档(见附件1),并报省电大备案。

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特殊情况必须修改的,须报省电大审批。

一个选题在被选用两届后,一般不再作为选题推荐。

3.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要求

凡修完本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的任务量要适中,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毕业作业的时间一般每学分不少于1周。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保证各自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杜绝抄袭、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

毕业论文(作业)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作业)提出。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专业所需的图纸、测试数据以及计算机程序清单、软盘等相关材料。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字数本科一般不少于6000字,不超过10000字;专科一般不少于4000字,不超过8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侧面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定稿时要求有印刷稿和电子文稿。本科论文具体要求执行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4.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条件:

(1)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电大教学情况。

(2)具有相应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

(3)专科毕业作业指导教师条件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各试点教学点将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指导教师名单报市电大初审,经省电大复审后确定(见附件2)。

指导教师职责:

(1)根据毕业作业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2)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对学生毕业作业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写作中的有关问题。

(3)指导学生制订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

(4)对每位学生毕业作业进行分阶段指导,本科不少于4次,专科不少于3次,总计时间本科不少于8小时,专科不少于6小时,每次指导需进行较详细记录(见附件3)。

(5)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写作工作情况,鉴别并制止抄袭、剽窃等造假行为。

(6)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见附件4)。

指导教师工作量:

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多于15人,兼职教师不多于10人。专职教师同时指导的各类学生数一般每人不超过30人;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各类学生数一般每人不超过20人。

5.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答辩(评审)

(1)答辩学生

A.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答辩;专科毕业生是否答辩根据各专业实施细则而定,由省电大报中央电大备案。

B.组织全部本科毕业生答辩确有困难的电大可抽取部分论文进行答辩,但申请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和论文初评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拟采取采取部分答辩的形式的市电大须向省电大提出申请,并报经中央电大教务处批准;抽取比例不得低于30%;参加答辩的学生随机抽取,不得指定;学生要求参加答辩的,所在学校应予许可。

(2)答辩(评审)的组织

答辩(评审)工作由市电大具体实施,市电大根据上级电大的有关要求,制订答辩(评审)工作计划,填报答辩(评审)申报表(见附件5),报省电大审批后确定。

(3)答辩(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

A.人数须为3人及以上单数,由具有相应专业较高业务水平的专家组成。成员需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不少于1名。

B.主要职责:监督检查并解决答辩(评审)过程中出现的专业学术问题,对当地有争议的答辩(评审)成绩进行审议。

(4)答辩(评审)小组组成与职责

A.人数须为3人及以上单数组成。具体小组成员结构:答辩主持人1名(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持有中央电大颁发的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答辩教师1名及1名以上单数组成,秘书1名(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负责汇总答辩题目及答辩评语、成绩)。有条件的地区应注意加强答辩小组的人员构成。

B.指导教师不能担任本人指导的学生的答辩(评审)工作。

C.主要职责: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和文字材料,为学生评定答辩成绩和毕业实践成绩。

(5)答辩(评审)教师

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经验。答辩(评审)教师应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并依此在学生答辩时提出问题,对学生答辩情况进行现场点评。

(6)答辩程序

A.答辩教师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

B.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程序和要求,确定答辩人抽取方案。

C.答辩人用10~15分钟介绍毕业实践选题理由、研究思路及毕业设计(论文、作业)主要成果(或结论)。

D.答辩教师审查判断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的真实性,在答辩人的研究范围内,当场提出3~5个相关问题,由答辩人答辩。

E.答辩教师对答辩人答辩的情况进行当场点评,并给出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记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见附件4)。

6.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设计(论文、作业)文字材料撰写后,根据《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初评成绩评分标准》(见附件6),以百分制给出初评成绩。

(2)答辩结束后,由答辩主持人组织答辩教师对学生设计(论文、作业)、答辩过程进行评议,根据《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初评成绩评分标准》和《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判标准》(见附件7),结合学生答辩过程情况,参考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指导教师的初评成绩,以百分制或专业实践教学文件规定的形式给出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的最终成绩,并记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答辩(评审)成绩’(即 ‘论文成绩’)栏中。

(3)答辩(评审)小组对不参加答辩的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业)进行评审,以百分制或专业实践教学文件规定的形式给出毕业论文(作业)的最终成绩。

(4)凡文字材料未达到基本要求、抄袭造假者,按不及格处理。

(5)凡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成绩未达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试点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7.抽查与评议

省电大根据本省实际,按适当比例组织对反映学生实践成果的文字材料和影响学生成绩的毕业实践各环节工作进行抽查复审及评议,写出分析报告。

8.成绩验收

(1)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成绩评定结束后,由市电大和试点教学点进行汇总和初审(见附件8)。

5(2)市电大和试点教学点将《教师指导记录表》、《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成绩汇总表报省电大,省电大对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成绩进行复审。

(3)中央电大对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验收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中央电大验收终审后确定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9.其他

为使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工作能顺利进行,要求各单位在以下规定时间将有关材料报省校教学指导中心。

(1)每学期考试前布置下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工作,上报领导小组名单、工作计划、《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指导教师申报表》(一式三份)。

(2)每年4月和10月中旬安排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答辩(评审)工作,上报《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答辩申报表》(一式三份)和时间安排,并将《初步选题申报表》报省校备案。

(3)每学期考试前,上报《教师指导记录表》、《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成绩汇总表(一式三份),同时报送成绩为优良的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的电子稿。

(4)每年9月10日前,报送上一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教学工作总结。附件: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初步选题申报表

2.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指导教师申报表

3.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教师指导记录表

4.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5.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答辩申报表

6.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初评成绩评分标准

7.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答辩成绩评判标准 8.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成绩汇总表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

策措施

[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

[关键词]:

存在的问题 具体的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式

202_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与城镇投资相比,差距明显。(1)投资的不足,一是严重影响农村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二是影响农业投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旧是以“锄头加扁担”和家庭单干为主的传统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太少,特别是农业研究和推广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影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3)城市与农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村在教育资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河南省202_年全省生均教育事业费城市初中平均值为601元、小学为768元,而农村则分别为539元和728元。河南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4)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大量农村学生失学辍学。据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已有5%到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入小学,更有15%到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5)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30%.(二)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需要国家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种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二是农村原有教师的调离和农技人员的改行。三是通过高考,使农村特别优秀的人才跳出了农门,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政策,使这部分人返回农村。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首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其次,农民工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这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民工的处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如征地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门和企业征地过程违规操作等现象。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不协调的严重问题。据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农村能源短缺。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 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于自己致富和迎来送往上,对村党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时紧时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会和一般号召、发文件上,缺乏具体措施和督促检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一把手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可以采取党员选举与上级组织举荐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2_年2期27卷 [2]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202_

[3]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2_年01期

第五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

策措施

[摘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具体的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式

202_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与城镇投资相比,差距明显。(1)投资的不足,一是严重影响农村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二是影响农业投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旧是以“锄头加扁担”和家庭单干为主的传统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太少,特别是农业研究和推广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影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3)城市与农

村在教育资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河南省202_年全省生均教育事业费城市初中平均值为601元、小学为768元,而农村则分别为539元和728元。河南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4)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大量农村学生失学辍学。据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已有5%到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入小学,更有15%到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5)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30%.(二)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需要

国家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种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二是农村原有教师的调离和农技人员的改行。三是通过高考,使农村特别优秀的人才跳出了农门,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政策,使这部分人返回农村。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首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

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其次,农民工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这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民工的处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如征地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门和企业征地过程违规操作等现象。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不协调的严重问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文件公布的数字,我国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具体到农村的话,每年增长近750多万人。同时,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忽视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急剧

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农村能源短缺。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

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第三,用人机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从体制上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党在政策上对城市实行倾斜,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政策的倾斜。第二,设置严格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设置将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禁锢在农村的土地上,农民不得随意迁往城市。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的不健全。农村干部中大量存在不重视、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敢于坚持真理、说真话、办实事、讲实效的人才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甚至受到打压排挤。

(二)改革的负面影响

第一,造成了农技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后,农村地区的农技站几乎成为一个空壳,主要原因是工资得不到保障。第二,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比农村发展要快,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要快,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在工资待遇上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教师待遇普遍低于城镇或城市教师,部分农村教师生活比较困难,许多青年教师都想方设法离开农村,或“攀高枝”调离农村,或以升学的方式脱离农村教育事业,造成骨干教师的严重流失。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

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力是农村建设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第一,农村党员年龄偏大,青年党员新增人数不多,因此,一些支部班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新的矛盾的能力不强。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不健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力,凝聚力不强。第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威信不高。第四,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存在严重的知识贫困,不能摆正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把主要精力用

于自己致富和迎来送往上,对村党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时紧时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会和一般号召、发文件上,缺乏具体措施和督促检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一把手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可以采取党员选举与上级组织举荐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第三,基层党组织成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带领群众致富,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必须把农民的利益作为建设新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工生存和生活条件恶劣,是农民所面临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必须关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生存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已制定的各种保护性的政策法规,要贯彻落实,已经落实的则要不断完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就业优势。对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的选择,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创造性。

(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充分利用。一要不断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加大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力度,确保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农村的总体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要不断发展针对农民所设置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二是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人才资源。针对农村原有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笔者认为,党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2_年2期27卷

[2]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202_

[3]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2_年01期

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