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史练习题
中华民族史练习题
1、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初学历史者,最急迫是读《史记》、《汉书》、《后汉书》和《》。
2、有一种观点认为政书体史籍起源于三礼,即《仪礼》、《》和《周礼》。
3、《隋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经、、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存书和佚书。
4、()是中华民族凝聚结合的核心和主体。
5、西藏三大地区流行的一种圆圈舞是()。
6、()主要分布今贵州省黄平县以西至云南省东部及与广西西部连接地带。
7、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是上法《_________》的。
8、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将《__________》列为“政书类”之首。
9、元朝在藏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名为()或()。
10、匈奴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为()。
11、东北地区最早和中原地区交往的民族是()。
12、唐宋时期西南地区民族乌蛮和白蛮分别建立了()国和()国。
13、《晋书》中《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和《王羲之》的""唐太宗撰写的,故《晋书》又名为。
14、《南史》和《北史》均为唐_________所撰。
15、_________所撰的《贞观政要》,专谈唐太宗贞观时的政治,全书主要有三大部分:即朝廷之设施、君臣之问对和。
16、()是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交通要道。
二、名词解释
1、四夷
2、行国制度
3、仪同三司
4、隐太子
5、回族
6、八旗制度
7、曲笔
8、实录
9、唐卡
10、王夫之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华民族史的分期
2、简述两汉时期为加强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采取的措施。
3、运用《晋书》“牛弘传”的资料,谈古代中国图书的得失与治乱的关系?
4、从《资治通鉴》不记载屈原等文人谈司马光撰史的宗旨?
5、简述蒙古四大汗国的地域分布。
中华民族史答案
一、填空题
1、三国志
2、礼记
3、史
4、华夏/汉民族
5、锅庄
6、夜郎
7、春秋
8、通典
9、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
10、单于庭
11、肃慎
12、南诏、大理
13、论赞、御撰
14、李延寿
15、吴兢、忠贤之诤议
16、丝绸之路
二、名词解释
1、四夷:西周已有“四夷”的名称,是指“四方之夷”。是中原诸夏以夷、蛮、戎、狄配东、南、西、北四方,而与华夏居中构成五方,共称“天下”和“四海之内”的一种按地理方位的分类方法。
2、行国制度:“行国”之名始见于《史记·大宛传》。所谓行国,就是“随畜移徙”,“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主要人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匈奴国家大约形成于公元3世纪,最高权力机构为单于庭。单于庭或随人畜,或因战争时有迁徙,这是行国制度的特点之一。
3、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指非三公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汉朝只有三公可以开府,魏晋后,将军开府设置官属者就称为开府仪同三司。
4、隐太子:史称唐高祖李渊之长子李建成为隐太子。因其被立为太子,玄武门之变时被其弟李世民杀死,追封为息王,谥隐,故史称之。
5、回族:是以元代回回为核心,在中国土地上形成的民族。元以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大食、波期及东南亚的穆斯林商人定居于中国,他们也是回族人民的一部分;而主要来源是元代从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来到中国内地的人们,经元代至明代又不断涵代吸收一些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汉人、党项人等,从而形成中国的一个民族,称为回族。
6、八旗制度:努尔哈齐创立。分别以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为标帜,故八固山又称“八旗”。八旗是军事、政治、经济合一的一种社会组织,它的特点是兵民不分,“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努尔哈奇用这种制度将女真人组织起来,不仅提高了战斗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打破了氏族部落血缘和狭隘的地域关系得局限,为满足共同体的形成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7、曲笔:刘知已在《史通》中提出的。他认为古代史官记载历史有“直书”和“曲笔”两种笔法。曲笔指写史,毁誉失实,迎合权势者或出于某种目的。他提出要“惩革”。
8、实录:史书中的一种,始于唐代延续的到清。每当新君即位,都要命史官概据先君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等书篡修先君的“实录”。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华民族史的分期。
(1)中华民族的起源。
(2)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孕育时期。
(3)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发端及第一次南北朝时期。
(4)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发展与第二次南北朝时期。
(5)统一多民族中国的确立时期。
(6)中国各民族共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简述两汉时期为加强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采取的措施。
(1)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城邦诸国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名称和不同员额的官职。
(2)汉朝政府还赐予西域各君长以节传。节传是重要官吏行使职权的凭证。
(3)西域各君长部下的官吏,有当地民族中的贵族人士,也有中央政府所委派的汉人。
(4)汉代为了推动西域诸国的经济发展,积极推行屯田制度。
(5)汉朝中央政府还在西域重要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垒和连绵不断的烽燧台,除军事任务外兼管交通运输。
3、中国古代图书的得失与治乱关系极为密切。治世之时统治者都大多注重文事,讲究收集图书,建藏书之策。而乱世大多兵荒马乱,一片混乱,图书散失或遭焚烧。正如《晋书》牛弘传叙述的那样,汉朝建立,建藏书之策,置校书之官,秦时散失之书大多复得,可是王莽末年,社会混乱,宫室图书遭焚烧。东汉初年,收复天下图书,而东汉末天下大乱,图书又遭厄运。
4、屈原是一个大文学家,是楚辞的代表人物,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根本没有记载屈原的事迹,且只字未提屈原的名字。因为屈原的事迹不符合司马光指导性撰史的宗旨。司马光撰史只是记载历代君臣事迹,重在政治,讲究的是治国安邦,不符合其宗旨的当然他不能选,况且屈原没有处理好君臣关系,最后投江年历尽,这在司马光看来,未必是忠的表现。
5、简述蒙古四大汗国的地域分布。
(1)钦察汗国:领地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黑海、里海和咸海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南面与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封地相连接。
(2)察合台汉国:由畏兀儿境一直到河中的草原地带,以后又有扩展,最盛时东至哈密、西至阿姆河,北至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
(3)窝阔台汉国:最初在叶迷立、霍博,以后具有额尔齐斯河及阿尔泰山周围地区。
(4)伊利汉国: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脉。
第二篇:中华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
《中华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
1、课程编号:24030007/24030010
2、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史概要》
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
4、开课对象:历史学专业
5、课程类型:必修课
6、课程介绍:
中华民族史概要是中央民族大学最具特色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授中国东北、北方草原、西北、西藏、西南、中东南地区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活动,内容涉及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华民族历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民族史的基本史料和研究状况;分析其在中国历史上彼此交融并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使其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分析与研究中华民族史。
7、主讲教师:尚衍斌、奇文瑛、赵令志、胡绍华、苍铭
8、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与难点
东北民族史概要(21课时)
第一章 东北地区民族历史概况(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区概况 第二节民族历史概况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东北地理,以及东北分布的现代民族。重点与难点:
本讲不是简单的民族历史介绍,而是通过对东北地理环境与族系对应关系的了解,掌握民族史中民族与时、空互动的思维方法。这是本讲的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东北原始居民(1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远古人类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东北民族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东北远古人类来源,及其远古文化的了解,以理解东北四大族系雏形期的情况。难点在于东北民族与文化的形成和、及其原因。
教学要求:
掌握当堂的教学重点,翻阅介绍的书籍,预习下节内容。第三章 夫余与东胡系(8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秽貊——夫余系(3课时)1.秽貊
2.夫余
3.高句骊 第二节东胡系(5课时)
1.乌桓
2.鲜卑
3.契丹 4.室韦 教学要求:
掌握当堂的教学重点,翻阅介绍的书籍,预习下节内容。重点与难点:
夫余系的重点是通过所处地理位置的分析,掌握夫余系的政治特征及其与中原的密切关系。东胡系的要点是了解东胡系的分布与不同于夫余的(游牧)文化特;掌握其分衍各族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文化。以鲜卑与契丹族历史为重点。
第四章 肃慎系(7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肃慎、挹娄和勿吉
第二节 靺鞨与女真
1.粟末靺鞨与渤海国
2.黑水靺鞨与金朝 第三节满族的形成与发展
1.明代女真与后金的建立
2.皇太极与清朝的确立
3.入关后满族的变化 4.满族文化 教学要求:
掌握重点,预习新课,翻阅参考书。重点与难点:
肃慎系是一个历史悠久又未有间断的族系,通过对其历代分衍出的民族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一族系的历史渊源关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道理。这是重点一;此外通过掌握各族的历史文化,也能让学生理解族系文化传承和涵化关系。
第五章 明清至近代东北的其它民族(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朝鲜族 第二节 鄂伦春族 第三节 鄂温克族 第四节 锡伯族 第五节 赫哲族 第六节 达斡尔族 教学要求:
掌握重点,预习新课,翻阅参考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出近代东北民族依然是以上三个族系分衔的结果。了解各族的历史与文化及其现代状况。
北方草原民族史概要(6学时)
第六章 蒙古地区民族历史概况(1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区概况 第二节 民族历史概况 教学要求:
掌握重点,预习新课,翻阅参考书。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掌握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各族的族系隶属,及其民族文化特征。第七章 匈奴(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族源与分布 第二节 匈奴的兴衰 第三节 汉匈关系 教学要求 :
考虑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准备讨论,翻阅参考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河套的地域优势与匈奴的兴起;以及匈奴与两汉的关系。第八章 蒙古族(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蒙古族的族源与兴起
第二节 成吉斯汗与蒙古汗国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蒙古族
第四节 蒙古族经济与文化 教学要求:
翻阅参考书,思考问题。重点与难点:
蒙古族历史悠久,本讲重点以时间顺序勾勒清蒙古族历史发展的脉络,及其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文化。
西北民族史概要(27学时)第九章 月氏与乌孙历史概述(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月氏
一、月氏的名称与起源
二、月氏的居地问题
三、月氏迁徙与贵霜王朝的建立
四、月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五、月氏的文化与习俗 第二节乌孙
一、乌孙的起源及相关史料
二、乌孙国建立的时间与人口问题
三、乌孙国的经济特点与社会性质
四、乌孙的族属与语言问题
五、乌孙政权与汉朝的交往 教学要求:
学生应当阅读《史记》《汉书》中有关月氏、乌孙的史料,并结合考古文献了解其历史脉络及其在域外所建政权情况,认识二者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分析古代西北民族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
理清月氏、乌孙民族兴起的背景及其西迁的原因,了解乌孙与月氏的族源与语言。第十章 西域诸国及其它游牧民族(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域诸国
一、西域、中亚、新疆诸概念
二、西域三十六国的名称及其分布
三、西域三十六国居民的族属问题
四、两汉政权与西域各国的关系 第二节 西域游牧各族
一、羌族
二、姑师人与车师前王国
三、西域境内之柔然
四、厌哒 第三节 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的缘起
二、丝绸之路的变迁 教学要求:
学生应当掌握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统辖及西域境内各游牧民族的活动。弄清古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线路及其不同时期的变迁。
重点与难点: 难点是正确理解西域三十六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难点是西域古代居民的人种问题及其文化属性。第十一章 突厥汗国史(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突厥的崛起及其先世史
一、突厥的名称及其居地问题
二、汉文史籍中有关突厥记载的分析
三、“狼生”传说与突厥图腾崇拜 第二节 前突厥汗国
一、突厥汗国的建立及其相关制度
二、突厥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第三节 后突厥汗国
一、突厥汗国的分裂及其原因分析
二、突厥与唐王朝关系 第四节 突厥文化
一、突厥石人墓及葬俗
二、突厥制度文化对回鹘、蒙古社会的影响
三、突厥文字及其碑铭研究介绍 教学要求:
通过对突厥史料的辨析了解突厥的兴起,及其对西域古代社会的影响。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要掌握突厥历史的基本脉络及其与唐王朝之关系;突厥社会制度对其他游牧民族的影响;难点是突厥部落的分布及其与突厥语部族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十二章 回纥(鹘)汗国史概述(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回纥汗国的建立
一、名称与族源问题
二、回纥汗国建立的时间问题 第二节 回纥汗国的强盛与衰亡
一、回纥汗国强盛的原因
二、回纥汗国与突厥、唐朝之关系
三、回纥汗国的衰亡及其原因分析
四、回鹘人西迁及其对西域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三节 回纥汗国的经济与文化
一、游牧经济与城市建设
二、回鹘文及其碑铭研究
三、回鹘人的宗教信仰 教学要求: 掌握有关回鹘历史的基本史料;了解回鹘与突厥及唐朝的关系、明了汗国衰亡的原因;熟悉其西迁所导致西域社会的变迁。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要理清回纥(鹘)的族源问题及汗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难点是总结漠北回鹘汗国社会制度的特点。
第十三章 哈拉汗王朝(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哈拉汗王朝的建立及其汗统一、葱岭西回鹘与哈拉汗朝的建立
二、哈拉汗朝的名称及疆域问题
三、哈拉汗王朝的汗统 第二节 哈拉汗王朝历史概述
一、有关穆斯林文献及研究状况介绍
二、萨曼王朝与哈拉汗政权的关系
三、东、西哈拉汗王朝的分裂与统一 第三节 哈拉汗王朝经济社会制度
一、“双王制”
二、“伊克塔制”
第四节 哈拉汗王朝的灭亡及原因分析
一、哈拉汗朝的灭亡
二、原因分析
第五节 哈拉汗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一、桃花石、秦的含义
二、东部汗国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 第六节 哈拉汗王朝的经济与文化
一、经济
二、文化 教学要求:
使学生全面了解该王朝的建立、分裂与灭亡的历史过程,及其政治体制与政策、统治的特点;考察汗国与其他中亚政权的关系,伊斯兰教传入的历史背景;熟悉哈拉汗王朝时期与中原王朝交往的基本情况。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哈拉汗朝建立者的汗统、政治体制;哈拉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难点是哈拉汗王朝基本史实的考定。
第十四章 西辽王朝(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辽王朝的建立
一、哈剌契丹与“后辽”的概念
二、耶律大石与西辽的建立 第二节 西辽的发展
一、西辽的扩张与南下
二、西辽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西辽中后期的历史及其衰亡
一、西辽中后期历史基本线索
二、直鲁古篡权
三、西辽灭亡
第四节 西辽国家组织和基本政策
一、国家组织
二、基本政策
第五节 西辽社会经济与文化
一、社会经济
二、文化 教学要求:
学生要认真阅读《辽史·天祚帝纪》及前人有关西辽的研究成果;全面把握西辽时期统治的特点,学会对此进行客观评价;探讨汉文化在西辽时期所起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着重要掌握的知识点是西辽建立的原因与文化,以及西辽国家组织和基本政策的制定和变化;难点有二,一是西辽时期中亚社会的汉文化何以得到迅速提升,西辽王朝的社会制度与辽代的异同。
第十五章 西夏王朝(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项羌族的崛起与建国
一、党项羌族的崛起
二、西夏建国
第二节 西夏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生活
一、西夏的政治制度
二、西夏的经济生活 第三节 西夏王朝的文化
一、西夏文字的形成与西夏古文献
二、党项羌人的宗教信仰
三、蒙古灭西夏及党项羌人的去向
四、蒙古军队征伐西夏
五、西夏王朝灭亡及其在元朝的活 教学要求:
阅读《宋史》中有关西夏的记载文字,列举出西夏王朝的重大事件;根据《中国史纲要》中有关西夏的内容,每个学生写出约800字的西夏史概要以备查。
重点与难点: 明确羌与党项羌的区别,了解西夏王朝建立的原因及其与宋、辽、金诸朝代的关系以及西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十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西北各族(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的维吾尔族
一、元代畏兀儿人的历史文化及贡献
二、明代畏兀儿与明代的关系
三、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与清王朝的统一 第二节 回族史概述
一、回回一词的含义
二、回回的族源问题
三、回回民族形成的时间问题
四、回族的文化特点与宗教信仰 第三节 哈萨克族
一、名称与族源
二、哈萨克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其他突厥语族各民族
一、柯尔克孜族
二、乌孜别克族
三、塔塔儿族
四、塔吉克族
五、撒拉族
六、保安族 教学要求:
阅读元明清时期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史料,总结元代畏兀儿人的历史贡献;理清维吾尔族在清王朝统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梳理西域突厥语诸民族的突厥化过程及其宗教特点。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系统理解元明清时期突厥语各民族的历史线索;难点是正确判断天山南路维吾尔族与其他游牧民族及清王朝之间的关系;回族形成的时间等问题。
西藏地区各民族(12学时)
第十七章:西藏地区各民族基本情况(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藏地区各民族基本情况 第二节 西藏地区各民族的族源和族称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西藏地区有几个民族和各民族的族源和族称。重点与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在族源。
第十八章 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历史简述(9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门巴族、珞巴族古代历史简述 第二节 藏族古代历史简述 第三节 藏族近现代农奴制社会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西藏3个民族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藏族近现代社会的特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吐蕃奴隶制政权的形成和发展;封建农奴制的形成和发展;元、明、清中央王朝对藏族地区统治不断加强;近现代藏族的社会政治制度。难点是吐蕃奴隶制政权的建立及治理措施;清朝对藏族地区统治的深入;近现代藏族社会的特点。
西南地区各民族(30学时)第十九章 西南民族的起源(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南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起源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西南民族地区主要分布有17个民族以及这17个民族的族源和族称。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要掌握17个民族的起源以及各个不同时期的称呼。难点是17个民族的起源较难掌握。第二十章 秦汉时期的西南各民族社会(8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南民族的原始社会 第二节 西南夷
第三节 南中夷帅大姓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西南夷的族属、汉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汉朝实行的初郡政策及其该政策的历史作用。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西南夷各民族的族属,汉朝实行的初郡政策的内容和历史作用。第二十一章 唐宋时期的西南各民族社会(7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南诏国 第二节 大理国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南诏国的建立、南诏的对外扩张、南诏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大理国的建立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南诏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南诏国对唐朝的影响;大理国的经济发展。第二十二章 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各民族社会(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云南行省的建立 第二节 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改土归流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西南各民族社会的发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云南行省建立的经过、土司制度的建立和明朝土司制度的内容,土司制度的影响;改土归流的条件、经过及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内容以及土司制度的历史作用;改土归流的条件、影响;对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 西南民族的近代社会(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南各民族近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节 西南各民族的原始社会残余 第三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 第四节 傣族的封建领主制社会 第五节 西南民族的文化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近代西南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保留的原始残余、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各种社会形态的特征以及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保留原始残余、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的特征,这些特征对西南民族产生过什么影响。
中南东南地区各民族(12学时)
第二十四章 百越族系民族(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百越族系民族的分布及其特征 第二节 俚僚
第三节 壮侗语族各民族社会的发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百越族系民族的来源、特点、百越民族的社会发展情况。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百越系统民族的共同特征,壮族、侗族、布依族社会的发展。第二十五章 苗瑶语族各民族(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苗瑶语族各民族的来源及分布 第二节 苗瑶畲各民族社会的发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苗瑶畲各民族的来源,苗瑶等族社会的发展情况。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苗瑶语族的族源和苗瑶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十六章 土家族、京族、高山族(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家族 第二节 京族 第三节 高山族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土家族的来源和土家族社会的发展,京族的来源和台湾的9种人。
9、作业与考核方式
一:期中布置论文写作或者读书报告。占总成绩的30% 二: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 三:平时考核多样化:课堂讨论;实践教学考核;指导学生课件制作及试讲;指导学生撰写研究综述或资料综述,占总成绩的10%。
10、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陈连开主编:《中华民族史纲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王钟翰主编:《中华民族史概要》山西教育出版社202_年版。
以上都可以作为教材。《中华民族史纲要》是本系民族史教研室老师合作撰写的,不仅内容体例适宜用于教材,还是诸位教师的多年研究成果和教学心得的集合。《中华民族史概要》为后出,体例与前书一致,又注意到文化内容的充实。近几年前书难得,遂又以后书为教材。
参考书目: 东北部分
(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古典刊行会本 1931年。叶隆礼〈契丹国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注〉中华书局 1986年。阿桂等:《盛京通志》,民国六年铅印本。万福鳞等:《黑龙江志稿》,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长顺等:《吉林通志》,光绪十七年刊本。吴廷燮等:《奉天通志》东北文史丛书本。张穆:《蒙古游牧记》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魏源:《圣武记》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王钟翰:《中华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金毓黻:《东北通史》上编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翻印本。
林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满族简史》编写组:《满族简史》,中华书局1979年。
(还包括五套丛书中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简史》),林幹:《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林幹:《东胡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2_年版。西北民族史部分
王明哲、王炳华:《乌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荣新江:《小月氏考》《中亚学刊》总第3辑,1990年。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冯家升等编:《维吾尔族史料简编》民族出版社,1981年。
耿世民:《维吾尔古代文献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程溯洛:《唐宋回鹘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张广达:《关于马合木·喀什葛里的〈突厥语词汇〉与见于此书的圆形地图》《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2期。
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魏良弢:《西辽史纲》,人民出版社,1991年。
周伟洲:《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尚衍斌:《西域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西藏、西南、中东南部分
《二十五史》有关南方民族史料,中华书局标点本。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局,1962年。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
胡起望等《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杨武权《岭外代答校注》,中华书局,1999年。李京《云南志略》,铅印本。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铅印本。李思聪《百夷传》,铅印本。《土官底簿》,清刻本。
黄奋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9年。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胡绍华《中国南方民族发展史》,民族出版社,202_年。张雄《中国中南民族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第三篇:《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B)。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
2.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D)。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B)。
A.洋务运动时期
B.清末的1905年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C)。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
5.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D)。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6.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D)。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重庆
7.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A)。
A.君主
B.丞相
C.三公
D.士族
8.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C)。
A.太仆
B.廷尉
C.典客(大鸿胪)
D.奉常
9.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C)。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
10.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A)。
A.布政使
B.学政
C.提督
D.按察使
11.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D)。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2.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B)。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3.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D)。
A.夏商西周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4.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A)。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5.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B)。
A.太平天国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6.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C)。
A.领主封建制
B.地主封建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
17.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D)。
A.戊戌变法
B.清末君主立宪
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中华民国的建立
18.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C)。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
19.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B)。
A.军事制度
B.政治制度
C.教育制度
D.法律制度
20.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A)。
A.丞相、御史大夫
B..丞相、太尉
C.太尉、御史大夫
D.丞相、大司马
二、多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按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为最后达到
“授权于民选之政府”,中国需要经过的三个时期(BCD)。
A.议政
B.军政
C.训政
D.宪政
E.参政
2.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ABC)。
A.司土(司徒)
B.司马
C.司工(司空)
D.司士
E.司寇
3.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ABD)。
A.联俄
B.联共
C.民族
D.扶助农工
E.民权
4.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E)。
A.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管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
5.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AD)。
A.君主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内阁制
E.王权制
6.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ABD)。
A.省(军政府)
B.道
C.市
D.县
E.州
7.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曾有(ABCD)。
A.帝
B.天子
C.王
D.皇帝
E.诸侯
8.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梁启超
E.张之洞
9.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ACD)。
A.地方割据势力
B.君主制
C.贵族元老
D.宗教信仰
E.法律
10.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A.蒙古人
B.色目人
C.突厥人
D.汉人
E.南人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
答: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答案:
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二次形成性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B)。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
2.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D)。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B)。
A.洋务运动时期
B.清末的1905年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C)。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
5.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D)。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6.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D)。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重庆
7.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A)。
A.君主
B.丞相
C.三公
D.士族
8.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C)。
A.太仆
B.廷尉
C.典客(大鸿胪)
D.奉常
9.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C)。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
10.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A)。
A.布政使
B.学政
C.提督
D.按察使
11.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D)。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2.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B)。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3.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D)。
A.夏商西周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4.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A)。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5.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B)。
A.太平天国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6.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C)。
A.领主封建制
B.地主封建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
17.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D)。
A.戊戌变法
B.清末君主立宪
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中华民国的建立
18.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C)。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
19.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B)。
A.军事制度
B.政治制度
C.教育制度
D.法律制度
20.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A)。
A.丞相、御史大夫
B..丞相、太尉
C.太尉、御史大夫
D.丞相、大司马
二、多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ABC)。
A.司土(司徒)
B.司马
C.司工(司空)
D.司士
E.司寇
2.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ABD)。
A.联俄
B.联共
C.民族
D.扶助农工
E.民权
3.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E)。
A.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管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
4.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AD)。
A.君主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内阁制
E.王权制
5.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ABD)。
A.省(军政府)
B.道
C.市
D.县
E.州
6.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曾有(ABCD)。
A.帝
B.天子
C.王
D.皇帝
E.诸侯
7.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梁启超
E.张之洞
8.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ACD)。
A.地方割据势力
B.君主制
C.贵族元老
D.宗教信仰
E.法律
9.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A.蒙古人
B.色目人
C.突厥人
D.汉人
E.南人
10.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ABCDE)。
A.十六国时期的“族兵”
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金代的“猛安谋克”
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利弊。
答:
(1)监察职能较完善,作用较明显,但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监察制既有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又有对下的监督弹劾,还有左右牵制监督,故较全面和完善,作用较明显。但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对下的监督弹劾既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监察官员的政治素质。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安排,也有一定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给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一是历代多使用职位较低、较年轻的一线监察人员,虽有血气和责任感,但监察官员御任后常奉调到各部门和地方任中下级行政官员,这使得作事便缺少原有勇气和果断。二是授予监察官员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常发生监察官员本身腐败失控。
(3)采取多途径的监察制和多种方式监督法,在中央集权制完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二面的不同影响。各种监察系列相互交叉渗透,一切以君主为中心,不但当时监察效果降低,且不敢得罪当权官贵而存在很大局限。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
答:
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三次形成性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C)。
A.领主封建制
B.地主封建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
2.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D)。
A.戊戌变法
B.清末君主立宪
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中华民国的建立
3.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C)。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
4.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B)。
A.军事制度
B.政治制度
C.教育制度
D.法律制度
5.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A)。
A.丞相、御史大夫
B..丞相、太尉
C.太尉、御史大夫
D.丞相、大司马
6.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发展的清代军机处创立于(B)。
A.康熙朝
B.雍正朝
C.乾隆朝
D.嘉庆朝
7.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是(C)。
A.国民政府委员会议
B.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行政院
D.国民政府
8.尚书正式以“台”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独立机构的时期是(B)。
A.魏晋南北朝
B.东汉
C.曹魏
D.西晋
9.隋代改革国家政务体制,所设三台包括谒者台、御史台和(C)。
A.都水台
B.殿内省
C.司隶台
D.少府监
10.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置(D)。
A.特别行政区
B.市制
C.首席县长制
D.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1.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D)。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2.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B)。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3.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D)。
A.夏商西周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4.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A)。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5.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B)。
A.太平天国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6.我国近代工商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的(B)。
A.戊戌变法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民国初期
D.五四运动以后
17.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属于(C)。
A.私人荐举
B.自荐
C.制度荐举
D.官府荐举
18.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C)。
A.乡举里选制
B.简选制
C.世卿世禄制
D.军功、事功选拔制
19.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A)。
A.君主
B.丞相
C.三公
D.士族
20.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C)。
A.太仆
B.廷尉
C.典客(大鸿胪)
D.奉常
二、多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ABCDE)。
A.十六国时期的“族兵”
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金代的“猛安谋克”
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
2.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ABC)。
A.司土(司徒)
B.司马
C.司工(司空)
D.司士
E.司寇
3.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ABD)。
A.联俄
B.联共
C.民族
D.扶助农工
E.民权
4.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E)。
A.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管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
5.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AD)。
A.君主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内阁制
E.王权制
6.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ABD)。
A.省(军政府)
B.道C.市
D.县
E.州
7.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曾有(ABCD)。
A.帝
B.天子
C.王
D.皇帝
E.诸侯
8.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梁启超
E.张之洞
9.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ACD)。
A.地方割据势力
B.君主制
C.贵族元老
D.宗教信仰
E.法律
10.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A.蒙古人
B.色目人
C.突厥人
D.汉人
E.南人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简述中国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
(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5)越诉和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事人依照审级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判机关。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答】:
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四次形成性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D)。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B)。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3.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D)。
A.夏商西周B.春秋
C.战国
D.秦朝
4.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A)。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5.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B)。
A.太平天国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6.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C)。
A.领主封建制
B.地主封建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
7.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D)。
A.戊戌变法
B.清末君主立宪
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中华民国的建立
8.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C)。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
9.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B)。
A.军事制度
B.政治制度
C.教育制度
D.法律制度
10.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A)。
A.丞相、御史大夫
B..丞相、太尉
C.太尉、御史大夫
D.丞相、大司马
11.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发展的清代军机处创立于(B)。
A.康熙朝
B.雍正朝
C.乾隆朝
D.嘉庆朝
12.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是(C)。
A.国民政府委员会议
B.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行政院
D.国民政府
13.尚书正式以“台”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独立机构的时期是(B)。
A.魏晋南北朝
B.东汉
C.曹魏
D.西晋
14.隋代改革国家政务体制,所设三台包括谒者台、御史台和(C)。
A.都水台
B.殿内省
C.司隶台
D.少府监
15.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置(D)。
A.特别行政区
B.市制
C.首席县长制
D.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6.我国近代工商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的(B)。
A.戊戌变法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民国初期
D.五四运动以后
17.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属于(C)。
A.私人荐举
B.自荐
C.制度荐举
D.官府荐举
18.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C)。
A.乡举里选制
B.简选制
C.世卿世禄制
D.军功、事功选拔制
19.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B)。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
20.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B)。
A.洋务运动时期
B.清末的1905年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二、多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ABCDE)。
A.十六国时期的“族兵”
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金代的“猛安谋克”
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
2.按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为最后达到
“授权于民选之政府”,中国需要经过的三个时期(BCD)。
A.议政
B.军政
C.训政
D.宪政
E.参政
3.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ABD)。
A.联俄
B.联共
C.民族
D.扶助农工
E.民权
4.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E)。
A.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管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
5.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AD)。
A.君主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内阁制
E.王权制
6.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ABD)。
A.省(军政府)
B.道
C.市
D.县
E.州
7.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曾有(ABCD)。
A.帝
B.天子
C.王
D.皇帝
E.诸侯
8.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梁启超
E.张之洞
9.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ACD)。
A.地方割据势力
B.君主制
C.贵族元老
D.宗教信仰
E.法律
10.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A.蒙古人
B.色目人
C.突厥人
D.汉人
E.南人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简述中国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
(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5)越诉和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事人依照审级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判机关。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
答:
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
第四篇:外国广告史练习题
第七章 外国广告发展的演变
一、单选
1、世界第一家正式注册的广播电台(),以报道美国总统竞选开始正式的商业广告营业。A、WEAF
B、CNN
C、KDKA
D、NBC 2、4000年前古()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可以说是早期的户外广告。A、巴比伦
B、希腊
C、罗马 D、埃及
3、迄今发现并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现存于()博物馆。A、法国
B、英国
C、埃及D、美国
4、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内容是()。
A、悬赏缉拿逃奴
B、宣传商品的文字
C、颂扬国王功德
D、补鞋匠广告
5、下列广告形式没有在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出现的是()。A、招牌
B、新闻信 C、音响
D、壁报
6、()标志着西方印刷品广告的开端。
A、纸张与印刷术的发明
B、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
C、1472年张贴在伦敦推销宗教书籍的广告
D、十五六世纪在威尼斯出现的手抄报纸 7、1609年,()出版了世界最早的定期印刷报纸《报道式新闻报》。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8、享有“法国报业之父”美誉的是出版人()。
A、托马斯·阿切尔
B、威廉·坎克斯顿
C、本杰明·哈里斯
D、雷诺道特 9、1666年,英国()正式在报纸开辟了广告专栏,报纸广告从此占据报纸的一角,并成为报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A、《伦敦报》
B、《信使报》
C、《新闻周报》
D《时事要闻》 10、1769年日本人平贺源内受托为一种新产品命名和写出宣传文稿,平贺将新产品起名为“漱石香”,这种新产品是()。A、香水
B、牙粉
C、肥皂
D、咖啡 11、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前,为原始广告时期,以()为主要传播媒介,逐渐向文字商标演变。
A、陈列展示
B、印刷品
C、口头叫卖
D、户外广告
12、广告的代理商最早出现在()世纪的英国。A、14
B、15
C、16
D、17 13、1841年,()在美国费城开办了第一家广告公司。A、罗威尔
B、帕尔默
C、艾尔
D、富兰克林
14、世界上最早的挂历广告是由()公司创作的。A、可口可乐
B、百事可乐
C、BMW
D、麦当劳 15、1853年,纽约的()第一家采用照片为一家商店做广告。
A、《华尔街时报》
B、《每日论坛报》
C、《太阳报》
D、《纽约时报》
16、被誉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的一家美国广告代理公司其创始人是()。A、罗威尔
B、帕尔默
C、艾尔
D、富兰克林
17、近代广告时期(1445—1850年),世界广告中心在()。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18、中世纪时期,标志广告最为流行,也最具特色,一个盾形的纹章通常表示()。A、首饰店
B、纺织厂
C、铁匠作坊
D、客栈19、20、1841美国人()在费城为各家报纸兜售广告版面,自称“报纸广告代理人”,至此宣告广告代理业的诞生。
A、帕尔默
B、罗威尔
C、艾尔
D、富兰克林
21、商品细分的广告代理制以()为代表。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2、媒介细分的广告代理制以()为代表。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3、国际广告协会(IAA)总部设在()。A、华盛顿
B、洛杉矶
C、纽约
D、旧金山
24、总部设在伦敦的(),由全世界著名的广告公司组成。A、国际广告协会
B、亚洲广告协会联盟
C、世界广告行销公司
D、世界广告代理商商联会 25、1907年,()颁布了世界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广告法》。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26、1963年国际商会通过的(),是目前国际性共同广告法规的主要形式 A、《普令太因克广告法草案》
B、《国际广告从业准则》
C、《国际电视广告准则》
D、《国际商业广告从业准则》 27、191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广告管理的政府机构(),使广告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A、美国广告联合会
B、联邦贸易委员会
C、美国广告联合俱乐部
D、全国广播家协会
28、以下关于虚假广告的若干说法中,()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的界定不符。A、含有虚假表述,即广告的陈述与事实不符
B、省略了有关信息等作法,致使行为理智的消费者遭受损害
C、仅指造成消费者受骗事实的广告
D、广告给理智正常的消费者留下错误印象,不管有否造成消费者受骗的事实 29、1988年,美国出台了一部(),填补了以往对比较型广告缺乏限制的漏洞。A、《商标法修正案》
B、《食品药品法》
C、《贸易描述法》
D、《食品标贴规则》 30、在美国管理电波广告的政府机构主要是()。
A、联邦贸易委员会
B、邮政管理局
C、专利局
D、联邦通讯委员会
31、英、美等国的广告预审工作主要由()承担。A、政府
B、媒介
C、广告自律机构
D、广告公司 32、1986年,由BBDO环球、DDB和Needham harper三家广告代理公司联手组成了()集团。
A、APP
B、萨奇萨奇
C、奥姆妮康
D、李奥贝纳 33、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广告中都以()来强调产品的特色,即在广告中突出本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最优越的方面。
A、AIDA
B、3B
C、Positioning
D、USP 34、1986年5月,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广告协会第30届广告大会上,中心议题是探讨广告走向21世纪的发展趋势。
A、华盛顿
B、芝加哥
C、旧金山
D、纽约 35、1989年2月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城举行的第16次亚洲广告大会,大会主题为()。A、“共同迈向明天”
B、“21世纪广告 ”
C、“广告的未来”
D、“发展中国家广告”
二、名词解释
1、空中广告
2、《叫喊人法则》
3、霓虹灯广告
4、AIDA法则
5、国际广告协会
6、商标字号广告
7、销售点广告(POP)
8、误导性广告
9、矫正广告
10、商品细分广告代理制度
11、媒介细分广告代理制度
12、USP
13、软性广告
14、AE制
15、“一对一”广告原则
三、简答题
1、世界广告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广告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
2、简述西方早期叫卖广告产生的背景以及有哪些形式。
3、广告代理制中,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介各自具有什么功能?
4、世界各国对证人广告做了哪些主要规定?
5、简述国际广告管理的重点内容。
6、广告国际化是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高科技发展将为广告业带来哪些巨大变化。
8、跨世纪广告新观念在哪些方面对传统广告观念进行颠覆和改进?
9、广告的人格价值如何体现? 10、21世纪会有哪些新的广告媒介?
第八章 美国广告发展史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历史上第一则广告刊登在()。
A、《波士顿新闻通讯》
B、《宾夕法尼亚日报》
C、《民众杂志》
D、《华盛顿邮报》 2、184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开办了第一家广告公司。A、帕尔默
B、罗威尔
C、艾尔
D、富兰克林
3、美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公司是()公司。A、帕尔默
B、罗威尔
C、艾尔
D、富兰克林 4、1729年,被成为美国广告业之父的()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日报》。A、帕尔默
B、罗威尔
C、艾尔D、富兰克林
5、美国第一家商业电台于()年开播。A、1917
B、1918
C、1919
D、1920
6、美国新闻界人士有感于广告收入在报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曾说过:()。A、“广告是报纸的粮食”
B、“广告养活了报纸”
C、“广告是报纸的血液 ”
D、“广告是报纸的污点”
7、在美国四大国际性杂志中,创刊最早的杂志是()。
A、《国家地理》
B、《读者文摘》
C、《时代》
D、《新闻周刊》 8、1922年,美国WEAF无线广播电台给长岛一家()做广告,开启了美国无线电广播广告的先河。
A、药品公司
B、食品公司
C、玩具公司
D、房地产公司
9、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英文缩写分别为()。
A、CBS
ABC
NBC
B、ABC
NBC
CBS
C、NBC
ABC
CBS
D、ABC
CBS
NBC
10、用电脑控制,将广告图文输入程序,以多色的图形、文字不断地从上向下或从左至右显示的户外广告形式是()。
A、电动三面广告牌
B、立体模型广告牌
C、电子显示广告
D、户外流动广告
11、美国()已与商品推销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称为“隐蔽媒体”。A、邮戳
B、电话磁卡
C、电影
D、出租车 12、1989年9月生效的美国(),开始对比较广告做出一些限制,它支持那些商标牌号受比较广告打击的公司,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A、《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
B、《修正广告法案》
C、《普令泰因克广告法案》
D、《商标法修订案》 13、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的商品生产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广告业也进入了所谓()。A、创意策略时期
B、整合营销时期 C、科学发展时期D、“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时期
14、早期广告教育正规化的主要推动者是成立于1905年的美国()
A、广告商协会
B、联合广告俱乐部
C、广告主协会
D、广告审查委员会
15、美国最重要的行业自我管理机构是()。
A、4A广告协会
B、ANA广告协会
C、广告联合会(AAF)
D、全国广播协会(NAB)
二、名词解释
1、肥皂剧
2、联邦贸易委员会
3、美国广告联合会
4、引诱性广告
5、印刷油墨法规
三、简答题
1、简述美国广告的一般流程(试述美国广告公司的主要运营经验)。
2、杂志作为一种广告媒体的优势是什么(特别是与报纸进行比较)?
3、美国的户外广告有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4、简述美国广告管理的重点内容。
5、如何理解“美国电影是一个隐蔽媒体”?
第五篇:5中国美术史练习题(打印)
29.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者是清楚著名画家___石涛____ ___赵令穰____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填空题)1.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3.《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4.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朝____ 5.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____ 6.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8.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麟_____ 9.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10.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 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和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____ 11.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2.《捣练图》的作者是___张萱13.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17.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_ 19.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21.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4.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佛本生故事作品有__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_____ 25.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张萱、周昉_____ 26.唐代王维被誉为“鼻祖_______” 27.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徐熙____ 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30.殷贵族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 的故事。31.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32.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33.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洛阳___ 35.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_____ 37.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40.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____ 41.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42.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43.明代绘画是____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浙派、吴派等___ 44.《画继》的作者是__ 45.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47.“以形写神”说最早由之提出来的。48.元代王绎写过一篇专门论述肖像画创作的文章,它的名称是___49.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____ 51.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__杨惠之_____ 52.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___郭熙____《林泉高致》。(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53.“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别号。54.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___王蒙____ 55.“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56.“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57.《太白行吟图》的作者是___楷____ 58.《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___若虚____ 59.《重屏会旗图》描写的是南唐皇帝___周文矩____的故事 60.山水画《庐山高》的作者是__沈周_____ 61.“六如居士”是明代画家寅的别号。62.唐代绘画断代史《唐朝名画录》的作者是___朱景玄____ 63.俑为葬具,它兴起于期____ 64.山水画《淮扬洁秋图》的作者是___石涛____ 65.敦煌石窟开凿于66.“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 67.明代“波臣派”的代表是鲸_____ 68.清代供职于宫廷的外籍画家中来自意大利的是___郎士宁____ 69.山西永乐宫壁画是(朝代)的作品。70.清代画家通常被称为金陵八家之首。71.南齐谢赫写过一部很著名的理论著作是___《古画品录》____ 72.五代山水画《万壑松风图》的作者是___巨然____ 73.中国古代刻板印刷图画出于___?____ 74.《步辇图》的作者是_______ 75.吴道子的代表作品是___天王图》____ 76.张萱的代表作品是___图》____ 77.唐代画家韩干的代表作品是___《牧马图》____ 78.唐代画家韩滉的代表作品是___《五牛图》____ 79.《踏歌图》是南宋画家远的代表作品。80.宋代画家陈居中的代表作是___《四羊图》____ 81.清代画家郎世宁的代表作品是_____《百骏图_》_ 82.宣德时期至景泰年间,最盛行的工艺品是___ ? ____ 83.明清时期的、(工艺)已经发展到中国古代的最高水平。84.明清时期的,,至今有世界声誉。85.明代(时期)以后,徽派版画兴起,至万历年间达到了顶峰。86.文人士大夫的在北宋中后期形成独特体系。87.“ 米氏云山”的创造者是___芾____ 88.北宋擅画小景山水的画家是
89.《林泉高致集》的作者是北宋画家___郭熙____ 90.《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若虚,共6卷。91.“传神写照”的美学命题是由(顾恺之)提出来的。
92.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93、美术一般包括四大类,即绘画、工艺美术(设计艺术)___雕刻
____和___建筑______。94、工艺美术一般分为二大类,即__
实用美术____和___特种工艺品__。
95、透视学、__解剖学___和__构图学___是造型艺术的三大基础理论,或称“技法理论”。
96、纹样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隅饰纹样、__边饰纹样___、和连续纹样。97、我们党的文艺“二为方针”是文
艺为__人民服务____,文艺为__社会主义服务___。98、欧洲洞穴壁画以今西班牙境内的__阿尔塔米拉___洞和法国境内的__拉斯科___洞壁画为代表。99、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兴盛,形成了石窟、_____和____三种建筑形态。
100、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有浙江良渚文化、湖南_彭
头山文化 ____和湖北_城背溪文化___。?
101、陕西西汉霍去病墓动物石雕群,以《__马踏匈奴___》为主体,气势恢宏,是汉代纪念性雕刻的杰作。甘肃武威擂台东汉墓青铜雕塑《__马踏飞燕___》,塑造了
一匹神速的骏马,三足腾空,—足将飞燕踏地的意境。102、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
式的帛画,一为陈家大山的《__人物龙凤帛画___》,一为长沙子弹库出土的《__御龙人物帛画
__》。103、顾恺之传有后人摹临的代表作
品《列女传•仁智图》、《__洛神赋图__》和《__女史甄图__》等
三幅。104、唐代人物画家阎立本代表作品
有《__历代帝王图卷___》和《步荤图》;南唐顾闳中代表作品是
《___ 韩熙载夜宴图__》。105、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___张择端___.宋代花鸟画《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__赵佶___。
10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__王蒙___和__倪瓒___。107、“清初四王”是指__、__王翚___、王原祁和___王鉴
108、“岭南画派”代表画家有__高剑父___、高奇峰和___陈树人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