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国家认同1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22-706422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1 09:38: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家认同1

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是个政治概念。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

定义

基本概述

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只有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才能得以存在。因此国内外对国家认同的研究也主要有两种范式:国际层面的国家认同和国内层面的国家认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是从国际层面对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变化进行分析的。他们认为国家认同是一种国际社会的政治构建,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合法性逐步得到认同的过程,即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力量对比此消彼涨的情况下确立适当的国家地位和自我身份,进而明确其利益,决定其对外政策和行为。国内层面的国家认同研究认为国家作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是一种政治、历史、文化、族群等多种因素复合的共同体,而这些因素及其它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也影响着国家认同的构建。对于国内层面国家认同的研究,目前多见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大多以某个国家或者地区为个案,从历史、文化、族群出发,在理论上或者实证角度研究影响国家认同形成与变迁的因素。

发展历史

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一词最早出现在1953年列文森论梁启超的名著《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中。美国政治学家白鲁恂对国家认同所做的经典定义是:国家认同是处于国家决策范围内的人们的态度取向。郑永年认为national identity这一概念,就是民族国家认同,即人们对建立在自己的民族基础上的国家的认同。台湾学者江宜华则认为国家认同问题试图分析的是一个人如何决定其国家归属、如何看待国家归属与私人生活秩序的关系。也有台湾学者将国家认同定义为“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一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心理活动”。大陆学者郑富兴则将国家认同感定义为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佐斌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指出国家认同是人们对自己的国家成员身份的知悉和接受。郭艳提出,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是一种主观意识和态度,表现为个人和国际两个层面。就个人而言,国家认同指的是个体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国家这样的政治共同体,心理上承认自己具有该国一员的身份资格。贺金瑞则将国家认同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国家认同的定义众说纷纭,而对国家认同的内容更是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族群认同、宗教认同、历史认同,这些概念与国家认同相互交错,剪不断理还乱。

学术争论

许纪霖指出,对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国家的认同研究,有两种观点的争论:这一民族国家究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历史文化共同体?公民们对之认同的基础是政治法律制度,抑或公共的政治文化,还是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文化、语言或道德宗教?对于这一争论,许纪霖给出的答案是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共同体。不仅要有基于民族本身的历史宗教语言的文化认同,也要有对法律和政治制度的政治认同。江宜桦认为民族国家的民族并不是严格意义下的单一族群,而是某种文化想象的投射,是“想象的共同体”。他在《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一书中还指出,国家认同是一个含有多重意义的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族群血缘关系”、“历史文化传统”与“政治社会经济体制”,即所谓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与“制度认同”。而由于民族国家的民族是一种建构出来的文化想象,因此文化认同成为民族国家确立其国家正当性的重要凭借。新加坡学者符懋濂在《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一文中指出,族群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基石,文化认同是族群认同的胶合剂,而国家认同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是属于高层次的认同感。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三位一体的,三者之间存在着的是相辅相成关系。

编辑本段分类

国家认同可以分成三类:

一、含有文化认同成分的国家认同;

二、不含文化认同成分的国家认同

三、不含族群认同成分的国家认同。

编辑本段中国现状

中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是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

差异

民族认同是在民族聚居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而国家认同则由国家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进程逐步建构而成,因而,民族认同往往先于国家认同而出现。国家认同的出现需要民族国家能够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上,不断生成各民族人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要素,并使这些因素在人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积淀中实现固化。然而,这一过程是复杂的,需要各族人民在一定的理性力量(如国家意识)支撑下逐步弥合差异而形成共同的目标与追求,倘若理性力量不充分具备,人们还是会习惯性地把民族作为情感的归属对象和行为的依托对象,从而出现民族认同超越国家认同的现象,这也是民族价值观出现分化的重要原因。

从利益表达的层面来看

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各民族作为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群体,通常也各有特殊的群体利益需求,而这些需求由于法律、政治、经济等的因素制约又可能难以得到实现,因此,一些未能实现特殊利益的民族群体,就会强化民族成员对其利益特殊性的认识,从而也强化了对其身份特殊性的认识,这些认识的出现是导致民族价值观分化的重要思想因素。同时,在利益需求不可能完全满足的前提下,或者当某一民族的利益被威胁或是受减损的情形下,则就更容易导致民族观念和行动的分化和冲突。

在精神生活的层面上

中国各民族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是客观现实,民族地区之间在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各民族成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容易出现分层与分化,甚至还会在内部和外部各种复杂势力的干扰下形成新的冲突,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需要指出的是,就当前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分化与冲突而言,从其内容、性质和程度来看,应该说都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各民族在国家的政治认同、民族利益的表达和民族精神生活的追求等方面,一致性和协调性远远大于矛盾性和对抗性,许多正在出现中的问题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当然这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规划把价值冲突控制在局部的、非本质的范围之内,在民族价值观协调与分化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努力在运动和变化中寻找新的平衡点,以实现民族价值观的整合,从而形成高度的国家认同。[1]

统一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有一定区别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又是统一的。在现代社会,每个个体一定属于某个民族,同时也一定属于某个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应该共存于个体的观念和意识中,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而不是非此即彼。在一般情况下,国家认同作为一种共性和共同利益的理性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同胞情感,应该居于首位;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如民族内部有人故意制造出分裂要求,民族认同才会超越国家认同。

1、以文化认同为纽带,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

2、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个人是认同的主体,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必须通过个体的思想行为表现出

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个人的道德素质密切相关,是公民道德的基本体现。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重要基础。对现代国家公民来说,任何一个人在拥有国家赋予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同时,也都对国家负有基本的法律与道德义务。其中,爱国是最基本的义务。应努力培养各族人民的公民意识,增强国家归属感和认同感,认识到作为国家公民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的根本义务,只有首先维护好国家的统一、国家的根本利益,才能维护好自身的利益,从而做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3、创新形式手段为关键,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新形势下,针对“三股势力”在世界不断蔓延的情况,必须创新形式手段,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比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大、加快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往来,形成和巩固各民族人民之间融洽相处、和谐相处的局面;通过有效的历史教育,使各族人民深刻了解和认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辉煌的历史,了解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融合、荣辱与共、共克危难的团结协作历史,强化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意识,将对本民族的认同与国家认同、公民身份认同协调统一起来;将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尤其是不断创新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培育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使爱国主义融入每个公民的血液之中。

第二篇:四个认同

深入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实

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3-12-11 文章来源:党办 此文章点击:398 次

为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 “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切实增强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感,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

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线,在全国特别是重要节假日时间,通过扎实开展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三史”教育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四个认同”教育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化解心理隔阂,凝聚人心、增进团结,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为推进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活动时间

2013年5月15日—2013年12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我校实际主题教育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3日—5月30日)由党建办负责牵头,学

生活动由政教处、团委负责。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立地区二中“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成人

员如下:

组 长:员淑萍(地区二中党委书记、副校长)副组长:孙长波(地区二中校长、党委副书记)成 员:袁 俊(纪检书记、党委委员)

何小贵(副校长、党委委员)阿不来提(副校长、党委委员)

贺杰(副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区二中党建办,办公室主任由汪利生同志兼任。办公室职责:贯彻落实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有关指示精神,研究有关重要事项,对主题教育进行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抓

好方案各项工作的落实。

2、层层动员,做好思想发动。拟定在5月10日召开动员大会,对主题教育作出安排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3、大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校园广播、《青春地带》、宣传栏等载体,对“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校园网站开通专栏,号召全校学生发表自己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交流参与教育活动的心得,探讨教育活动的创新思路。

(二)学习教育阶段(6月1日—7月31日)由党建办负责牵头,学

生活动由政教处、团委负责。

1、开展专题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有关材料。要做到“六个至少”,即:集中组织学生至少观看一次“新疆三史”光碟,至少读三本“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有关内容的书籍,至少学习三篇自治区和地区关于“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内容的材料,至少撰写两篇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至少开辟一个学习专栏,至少张贴一份心得体会,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入思考,牢固树立“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大团结好”的思想,增强学习效果。

2、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学习《“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简明读本》。把《读本》内容列入民族团结和思想教育课程,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课堂集中学习、课余自主学,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领会《读本》内容,切实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3、全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做好校内宣讲工作安排,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学校内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将宣讲活动覆盖到每个班级。通过讲解理论、讲述身边实例、畅谈理想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

培养朴素情感,树立远大理想。

4、把学习教育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学习载体。把“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学习教育内容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入团前、入党前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活动阵地作用。结合青少年学生实际,在业余团校、业余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档案馆等教育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用“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要内容丰富团活动柜,使每一名青少年学生都能受到

教育。

5、深入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大讨论。结合学习教育要求,密切联系实际,紧紧围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座谈会、专题讨论会,采取征文、征集心理话等方式,营造大讨论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把思想统一到新疆大团结、大发展、大跨越的要求上来,真正做到认识有深度,工作

有创新,实践有成效。

(三)活动开展阶段(8月1日—10月31日)由党建办负责牵头,学

生活动由政教处、团委负责。

1、组织参加“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知识竞赛活动。积极配合地区教育开展的知识竞赛活动,在全校各年级学生中开展知识竞赛,选拔学生参加地区教育系统组织的知识竞赛。

2、配合教育系统开展好青少年“学新疆三史,立报国之志”演讲比赛。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演讲比赛,组后优胜选手参加地区教育系统组织的“学

新疆三史,立报国之志”演讲比赛。

3、广泛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辩论会活动。组织全校各班级的辩论会,通过开展辩论会,让学生从思想上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深刻理解学习“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自觉树立“爱党爱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做到活动由点及面,广泛

覆盖,卓有成效。

4、广泛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手抄报活动。紧紧围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手抄报活动。要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将自己学习活动中的所感所悟同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紧密联系起来,把对阿克苏未来的美好展望和个人理想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在人员集中、人流量大的地方集中进行展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报送

地区教育局。

5、组织学生开展“心系祖国发展,情牵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心系祖国发展,情牵民族团结”主题,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着眼祖国发展,自觉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6、开展其他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

六、五环保日”、“

七、一”、“

十、一”等重要节假日,积极组织青少年学生观看经典优秀红色影视剧,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学唱红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文艺汇演,“我们都是一家人”民俗手工艺品制作展、黑板报比赛等活动,通过各族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用精彩丰呈的和谐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深化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成效评估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由党建办负责牵头,学生活动由政教处、团委负责。积极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自查,对活动中的经验及时总结上报,为今后更好开展主题教育奠定基础,对我校特色的教育活动积极申报地区教育局进行扩大宣传。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积极配合,深刻认识到在学生中深入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周密

安排,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好。

2、创新教育活动有效形式。要围绕主题,结合实际,创新形式、贴近生活,生动有效地组织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扩大和深化主题

宣传。

3、建立长效机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要以思想教育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

4、加强督促检查。地区二中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将围绕本次教育活动进行督促检查,争取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每个要

求落到实处,促进活动顺利开展。

地区二中开展“新疆三史、四个认同和

三个离不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第三篇:五个认同

《五个认同》

五个认同指的是:

1、认同伟大祖国

2、认同中华民族

3、认同中华文化

4、认同中国共产党

5、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篇:五个认同

“五个认同”思想教育主题活动

落脚河小学

一、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时代的呼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都做出了自身的贡献。新中国成立65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近年来一些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充分说明了反分裂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同时也充分说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这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证。民族工作做好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三、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团结的含义:

◆ 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 ◆ 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 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

四、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 一。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假、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五、开展“五个认同”活动:

1、充分认识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各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引导管理我校师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我校认真开展了“五个认同”思想教育主题活动。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是推动我校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我校学生从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将有助于增强他们在祖国大家庭团结奋斗的光荣感、自豪感、责任感,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制度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认真开展“五个认同”教育

一是我校领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园活动。我校利用升国旗仪式、班会课,各种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五个认同”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传统。

二是丰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求把“五个认同”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确保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将“五个认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加深对民族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的了解。

三是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五个认同”的感知。

四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用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2016.5.

第五篇:七大认同

七 大 认 同

我认同企业,因为我是一颗种子,而企业是我成功和成长土壤,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如果我不认同企业,我将水土不服,不的会生根发芽,难以长成参天大树。

我认同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的性格,如果我不认同企业的文化,我将与企业因性格不合而貌合神离,最终只能痛苦的分手!

我认同上司,因为他(她)能做我的上司,一定有他(她)独到的地方,如果我不认同上司,我就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上司,我就不能从他(她)身上学到东西,吸收不到营养,我就停止了成长,这将是我最大的损失!

我认同同事,因为同事是除了我的家人以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如果我不认同我的同事,那么我的工作环境将充满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我认同制度,因为我深知,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一定是为了企业更好,而不是针对我个人而设计的,如果我不认同制度,与制度作对,那将无谓的消耗我生命的能量,影响我的个人品牌形象。

我认同岗位,因为任何的岗位都有其重要的价值,如果我不认同我的岗位,那我在工作的时候是不会真正开心的,也发挥不出我的潜能和创意,无端地浪费我生命的时间!

我认同产品,因为我的产品对社会有其巨大的贡献,如果我不认同我的产品,看不到产品的价值,那我就不会贡献我生命的全部,也不能在工作中成就我自己!

国家认同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