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初二数学提高--证明2大全
初二数学202_编号:M08000
证明二 之 三角形内角和
【学习目的】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5.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知识要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也称一个平角)是三角形的一个基本性质.从它出发可引出下面两个事实:
(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此三角形中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经典例题】
例1平面上六个点A,B,C,D,E,F构成一个封闭折线图形.求:∠A+∠B+∠C+∠D+∠E+∠F.
例2 如图,求图形中∠A+∠B+∠C+∠D+∠E的大小.
初二数学202_编号:M08000
例3 如图,在△ABC中,∠B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且∠D=30°.求∠A的度数.
例4 如图,∠A=10°,∠ABC=90°,∠ACB=∠DCE,∠ADC=∠
EDF,∠
CED=∠FEG.求∠F的度数.
例5 如图,△ABC的边BA延长线与外角∠ACE的平分线交于D.求证:∠BAC>∠B.
初二数学202_编号:M08000
【经典练习】
1、△ABC中,∠B=45º,∠C=72º,那么与∠A相邻的一个外角等于.2、在△ABC中,∠
A+∠B=110º,∠C=2∠A,则∠A=,∠B=.3、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20º,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4、如下图左,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B=50º,∠C=70º,则∠EAD=.A
A
B
D
C
B
D
E
C5、如上图右,已知∠BDC=142º,∠B =34º,∠C=28º,则∠A=.6、把下列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7、如下图左,已知DB平分∠ADE,DE∥AB,∠CDE=82º,则∠EDB=,∠A=.A
A
D
F
G
D
B
E
C
B
E
C8、如上图右,CD⊥AB于D,EF⊥AB于F,∠DGC=111º,∠BCG=69º,∠1=42º,则∠2=.9、如下图左,DH∥GE∥BC,AC∥EF,那么与∠HDC相等的角有.A
A
DF
E
E
M
B
F
CB
D
C10、如上图右:△ABC中,∠B=∠C,E是AC上一点,ED⊥BC,DF⊥AB,垂足分别为D、F,若∠AED=140º,则∠C=∠A=∠BDF=.11、△ABC中,BP平分∠B,CP平分∠C,若∠A=60º,则∠BPC=.12.如图所示.求∠A+∠B+∠C+∠D+∠E的大小.
13.如图所示.求∠A+∠B+∠C+∠D+∠E的大小.
14.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大小.
15.如图所示.求∠A+∠B+∠
C+
∠
D+
∠E+∠F+∠G的大小.
16.△ABC中,AE是∠A的平分线,CD⊥AE于D.求证:∠ACD>∠B.
证明二 之 三角形内角和作业
1、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A=∠CB、∠A:∠B:∠C=2:3:5C、∠A=2∠B=3∠CD、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一个内角
2、如图,∠ACB=90º,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1=∠2C、∠1和∠B都是∠A的余角D、∠2=∠A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4、如下图左:∠A+∠B+∠C+∠D+∠E+∠F等于()A、180ºB、360ºC、540ºD、720º
A
C
D
B
A
F
B
E
C
D5、如上图右:AB∥CD,直线HE⊥MN交MN于E,∠1=130º,则∠2等于()A、50ºB、40ºC、30ºD、60º
6、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A、0º<α<90ºB、60º<α<90ºC、60º<α<180ºD、60º≤α<90º
7、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锐角大于它的余角B、锐角大于它的补角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
8、已知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互补的角就是平角;③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命题
AB的个数为()
A、0B、1个C、2个D、3个
E9、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式为()
A、α+β+γ=360ºB、α-β+γ=180º
CD
C、α+β+γ=180ºD、α+β-γ=180º
21、如图,BC⊥ED,垂足为O,∠A=27º,∠D=20º,求∠ACB与∠B的度数.B
E
O
A
D
C
第二篇:初二数学怎么提高
初二数学怎么提高
学好数学是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常常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②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二、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抛物线”三个字,你就会想到: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抛物线有几个方面的性质?关于抛物线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数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保证数量就是①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②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③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④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
保证质量就是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现思维活动经过,分析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②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③复习:“温故
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比如,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比如,在一些数列问题中,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外,还可用归纳推理。应该说,领悟数学思维中的哲学思想和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只要我们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聪明地做题,并且能够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就一定能把数学学好
我上初二了,数学在班上是前三名,你不会的问题可以问
| 评论
第三篇:初二几何证明2
18.2(5)证明举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证明举例的学习和实践,懂得演绎推理的一般规则,初步掌握规范的表达格式;了解证明之前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简单问题;
3、了解添置辅助线的基本方法,会添置常见的辅助线;
4、了解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数学语言形态.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析基本思路,掌握规范的表达格式.难点:辅助线的添加.教学用具准备
黑板、粉笔、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 例题讲解
例题9 已知:如图,在△ABC与△A’B’C’中, AB=A’B’,BC= B’C’,CA=C’A’.求证: △ABC≌△A’B’C’.证明:设边BC最长.如图,把△ABC与△A’B’C’拼在一起,使边BC与B’C’重合,并使点A、A’在B’C’的两侧;再联结A’A.∵AB=A’B’,AC=A’C’(已知),∴∠1=∠2, ∠3=∠4(等边对等角).∴∠1+∠3=∠2+∠4(等式性质).即∠B’A’C’=∠BAC.在△ABC与△A’B’ C’中,AB=A’B’(已知)
∠B’A’C’=∠BAC(已证)
AC=A’C’(已知),∴△ABC≌△A’B’C’(S.A.S).【说明】本例是补证“边边边”定理,证明的思路是通过图形的运动把一些分散的元素集中在一个图形中,然后利用已有的“边角边”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利用图形的运动的方法,学生以前从未遇到,在后面的例题11中还会用到,要注意分析和引导.例题10 已知:如图17-14,四边形ABCD中,AB=DC, ∠B=∠C.求证: ∠A=∠D.证明:分别联结AC、DB(如图17-15).在△ABC与△DCB中,AB=DC(已知)
∠ABC=∠DCB(已证)
BC=CB(已知),∴△ABC≌△DCB(S.A.S)
得AC=D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ABD与△DCA中,DB=AC(已知)
AB=DC(已知)
AD=DA(公共边),∴△ABD≌△DCA(S.S.S)
∴∠BAD=∠CD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说明】 本例是证明两个角相等,比较自然
地会想到利用三角形全等.但通过分析,发现需要
证两次三角形全等,有一定难度.对本例还介绍了
通过构造等腰三角形来进行证明的第二种方法.两种方法都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第一种
方法的证明过程相对复杂些,但较第二种方法容
易想到.
怎样添置辅助线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实践、探索、领悟,要重视图形的运动对添线的启示,而构造基本图形以及补全图形是常用的添线方法.2.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1)已知: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且AC=BD,AD=BC.求证:OA=OB.(第1题)B D E C(第2题)
(2)已知:如图,点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3、课堂小结
你能讲一讲,证明角相等,一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吗?
4、布置作业
练习册.
第四篇:初二数学份证明
八年级证明
(一)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命题“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真或假)命题
.图6-77
2.如图6-77,AD、BE、CF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2+∠3=________.3.在△ABC中,∠C=2(∠A+∠B),则∠C
=________.图6-78
4.已知,如图6-78,AB∥CD,BC∥DE,那么∠B+∠D=__________.5.已知,如图6-79,AB∥CD,若∠ABE=130°,∠CDE=152°,则∠BED
=__________.图6-79图6-80
二、选择题
1.下列语言是命题的是
A.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B.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C.延长线段AO到C,使OC=OA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图6-80,△ABC中,∠B=55°,∠C=63°,DE∥AB,则∠DEC等于
A.63°B.62°
C.55°D.118°
3.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A.同角的补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D.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三、解答题
1.举例说明“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图6-8
12.已知,如图6-81,AE∥BD,∠1=3∠2,∠2=26°,求 1∠C.2四、证明题
1.已知,如图6-82,AD⊥BC,EF⊥BC,∠4=∠C.求证:∠1=∠2.图6-8
22.已知,如图6-83,△ABC中,∠C>∠B,AD⊥BC于D,AE平分∠BAC.求证:∠DAE=(∠C-∠B).12
图6-8
3参考答案:
一、1.两个角都是直角这两个角相等真
2.90°3.120°4.180°5.78°
二、1.D2.B3.B
三、1.如:60°和50°都是锐角,但它们的和是钝角.2.解:∵AE∥BD.∴∠1=∠
3∵∠3=∠2+∠C
∴∠C=∠3-∠
2∵∠3=∠1=3∠2
∴∠C=3∠2-∠2=2∠2 1∠C=∠2=26° 2
四、1.证明:∵AD⊥BC,EF⊥BC(已知)
∴AD∥EF(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C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C(已知)
∴DG∥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等量代换)
2.证明:∵AD⊥BC于D(已知)
∴∠ADC=∠ADB=90°(垂直的定义)
∵AE平分∠BAC(已知)
1∴∠CAE=∠BAC(角平分线的定义)2
∵∠B+∠BA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B+∠BAC+∠C)=90°(等式的性质)2
∵∠1+∠DAE=∠CAE(已知)
∴∠DAE=∠CAE-∠1 1=∠BAC-(90°-∠C)2
11=∠BAC-[(∠B+∠BAC+∠C)-∠C] 22
1111=∠BAC-∠B-∠BAC-∠C+∠C 2222
1=(∠C-∠B)(等式的性质)2
1即:∠DAE=(∠C-∠B).2∴
第五篇:初二数学几何证明
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延长线上一点,以A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DE。连接CE.求证:CE平分∠ACD
E
A
BCD
2.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是AB边上的一点,AE=AC,EF∥BC交AC于点F.求证:∠DEC=∠FEC
.3.已知△ABC、△DBE、△CEF是等边三角形,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A
D
F
BC
4.如图,已知在△ABC中,∠A=90°,AB=AC, ∠B的平分线与AC交于点D,过点C作CH⊥BD,H为垂足。试说明BD=2CH。
A
21C
5.在△ABC中,∠C=90°,AC=BC,过C点在△ABC形外作直线MN,AM⊥MN于M,BN⊥MN于N.
(1)求证:
MN=AM+BN
(2)△ABC内,∠ACB=90°,AC=BC若过C点在△ABC内作直线MN,当MN位于何位置时,AM,BN和MN满足MN=AM-BN,并证明之.
6.“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1)根据上述命题,画出相关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加以证明.
7.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0,D、E、F分别是AB、BC、AC上的点,DE、DC、DF将△ABC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ABC的周长是1 2厘米,求由DF、CD、DE所分成的各个小三角形的周长.
8.如图,∠ABC=∠ADC=90°,E是AC的中点,EF⊥BD,垂足为F.求证:BF=DF.
B
FA
D
C
9.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F和DE交于点P. 求证:
CP=CD
10.如图△ABC中,BD⊥AC,CE⊥ AB,垂足分别为D、E,BD、CE相交于H,∠A=60°.DH =2,EH=1(1)求BD和CE的长.
(2)若∠ACB= 45°,求△ABC的面积.
11.如图,△ABC中,AD是∠BAC内的一条射线,BE⊥AD于E,CF⊥AD于F,点M 是BC的中点.求证:EM=FM
A
B
E
C
12.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你能根据这幅“勾股圆方图”证明勾股定理吗?(图中4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3.如图甲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简称ICME~7)的会徽,会徽的主体图案是由如图乙的一连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其中OA1A1A2A2A3A7A81,如果把图乙中的直角三角形继续作下去,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
A8
A
3ICME-7
21图甲图乙
()12,S1
;(2)13,S2
;(3)14,S3
;„„
(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10的长;
2222
(3)求出S1S2S3S10的值。
1.如图,在△ABC中,∠
A=90°,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AB2cm.求:AD的长,2.在Rt△ABC中,∠C=90°,中线AD的长为7,中线BE的长为4.求:AB的长 3.四边形中,∠A=60
°,∠B=∠D=90°,AB2,CD1.(1)求BC、AD的长(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