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22-1007537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4 12:36: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

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

发布日期:202_年09月12日

现实是此岸,梦想是彼岸。当梦想变为现实,现实又将激发出更宏伟的梦想。

对西安经开区而言,推动现实与梦想交替发展的,是20年来历届开发区人在创业创新、开放包容、服务担当中所形成的“正能量”。这种独具自身特色的精神潜质和文化内涵已转化为一种作风和传统,继续推动开发区事业乘风破浪,一路向前。

从第一家企业入驻、到11000余家企业汇聚;从一片荒芜的大北郊、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20年时光荏苒,西安经开区在懵懂未知中为古城人民绘就今天的壮美宏图,让北郊融入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核心的梦想得以实现。

这一切来之不易的累累硕果,对于勇于寻梦的经开人来说,他们并不知足,也从未停歇向前的脚步。面对未来,他们将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作为梦想彼岸,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决心为动力,以科学、创新的决策为实践路径,以此创造经开区灿烂辉煌的明天,为美丽西安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功能支撑。

清晰铺开的“经开梦”

这是一座因产业而充满活力的城市;这是一座因梦想而不断超越的城市。20年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的那天起,西安北郊的这片土地就与西安城市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后,一批批企业家纷纷来这里考察,一个个优秀工业项目加快在这里投资„„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了两番以上,技工贸总收入连续突破500亿、1000亿和202_亿“三个”大关;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500亿、1000亿;地方财政收入连续突破5亿、10亿、15亿;工业经济领跑西安,综合实力在西部22个国家级经开区中跃居第一。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经开人要谋求更新的、更大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对于开发区来说,核心任务是发展产业,根本支撑在于园区,只有把园区做实、做大、做强,才能把开发区产业发展好、城市建设好,才能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的目标。”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贾生林谈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开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招名企、引龙头,通过引进增量,带动产业聚集,扩大经济总量,同时,注重统筹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营造好适宜各类资源要素加速聚集的环境,通过环境的提升,促进要素聚

集和产业提升,实现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基于这一目标,日前,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指导和引领开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因为,国际竞争力体现水平和实力,一流开发区体现层次和标准;只有做到了一流,才能谈得上有国际竞争力;只有具有国际竞争力,才能为成为一流开发区创造基础和条件。

针对这一总目标,经开区拿出了具体的实践思路:从企业、产业、人才、环境四个层面,细化“国际竞争力”内涵。一是要有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品牌的企业、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基础;二是要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核心;三是要有高层次、国际化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关键;四是要有国际化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提高环境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保障。

同时,以“五个一流”对“一流开发区”的人才、企业、配套、产业、服务提出总标准和要求。即,要有一流的产业、一流的配套、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服务和团队。这其中,一流的人才和服务尤为关键,因为,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开发区,要有一流的工作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水平。因此,承载着投资服务的干部员工队伍建设,是决定经开区事业成败的关键。

这“四个国际化”与“五个一流”无疑是处于西安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前沿窗口的经开区最精准、确切的行动指南,同时承担着支撑西安国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的重任,经开区以想事、谋事、干事、干成事的坚强领导班子和高效团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并推动经开区从一个单纯的工业园区向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迅速蜕变。

位于经开区草滩生态产业园的博世力士乐公司

位于经开区泾渭新城的西部钛业生产车间

加速实现的“工业梦”

“工业是经开区的立区之本。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经济,是经开区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依托。”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安定表示,要实现经开区 “产业梦”,必须要紧紧扭住招商、土地这“两个牛鼻子”,加大重大项目引进,解决好征地拆迁、土地指标、发展空间等问题,充分释放、调动和激活草滩生态产业区和泾渭新城两大功能园区的功能价值和空间价值,以两个园区的快速建设发展,带动和促进经开区产业优化升级、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作为渭北工业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高陵组团将作为经开区下阶段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该组团的建设,经开区将以泾渭新城为基础,以陕煤重工、中航重机、兵器基地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在壮大商用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的同时,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到202_年,组团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努力建成引领渭北工业发展的示范区。同时,高陵组团还将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先行的发展理念,到202_年将完成辖内21个行政村、5.7万人的村庄拆迁改造,实现区域“零村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到202_年基本形成“两横一纵”快速路网、“三纵三横”主干路网格局,并将按照“一核、两心、两带、四片区、多节点”的功能布局,配合主体功能区的推动,全面启动相关的配套环境,打造集产业、商贸、酒店、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区,加快建设1所综合医院和2所中、小学校,初步建成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良的先进制造业承载地。

作为经开区二次创业初期启动建设的功能园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将依托区位优势,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为特征,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聚集效应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总部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衔接中心区产业梯字转移并与高陵组团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互动提供功能支撑。在项目推进中,加快中科院西安科技创新基地、中国重研院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还要不断加快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与育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并尽快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抓好专业园区建设中,将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中国电子西安产业园、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的招商选资、项目引进和产业升级,让专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链条延伸的“乐土”,让“园中园”模式深度发酵,成为带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到202_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亿元,较202_年翻一番以上;实现服务业收入150亿元。到202_年再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将草滩生态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滨河城市新区。

将“产业梦”分解到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而无论是草滩园区还是高陵组团,都是“经开梦”的主战场,而经开区中心区则将成为承载、支撑“经开梦”的城市梦想。按照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到201

5年,经开区将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000亿元,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0家,跨入国内一流开发区行列。到202_年,力争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8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0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产城融合的“城市梦”

经开区的中心区是其起步区、建成区,更是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和国际化大西安新中心。站在历史新的起跑线上,这样一个区域该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这成为外界最大的猜测和期待。

按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战略目标,中心区将充分发挥城市“中枢效应”,与草滩、泾渭新城形成“以南带北,上下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构建以“都市型工业+智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助推中心区建设大提速,促进城市新中心加快建设,同时,通过推进中心区的全面改造提升,让城市功能更具“国际范”,以此来推动和实现城市、产业全面“双升级”。

“我们下一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朱宏路区域拆迁改造,加大剩余企事业单位及小区的拆迁力度,促进中航重机、湖北大厦、陕西镁业等11个总部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形成大开发、大招商、大建设的局面。同时,实施未央路以东区域提升改造,加快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整个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管委会规划局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城中村的拆迁工作已基本圆满完成,涉及村民安置及腾出的空地的集约化利用将成下阶段工作重点。我们以安置楼建设和回迁为核心,尽快启动区域内剩余村庄的改造工作,加快安置楼建设和集体土地确权,确保区域内剩余15个村、2万余村民顺利回迁。同时对闲置用地进行全面调研摸底,加大清理、整合力度,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商务、办公、总部、研发、金融、商贸等业态,壮大服务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

在坚持推进产业、城市“双升级”的基础上,经开区中心区将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坚持城市建管并重,高标准推进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布局特色化、管理精细化、环境生态化。通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夜景提升工程和渣土车专项整治,实现城管、市政、市容、公安等联动和“大城管”模式和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深入落实“缓堵三年行动方案”,集中改造、拓宽、打通一批城市道路交叉口、拥堵点和断头路,新建公共停车位,加强交通秩序整治,保障区域安全畅通。抓好治污减霾,狠抓大气排放物和扬尘污染防治,加快实施燃煤锅炉拆改,减少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集中开展中水利用,推广清

洁生产,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企业、群众提供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环境。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的全新使命,将使经开区中心区的功能辐射半径显著扩张,并将其在全区的核心作用变为带动大西安发展的核心版块,成为大西安建设发展的运营中枢,其功能定位已被推向‘国际城市’建设的前沿。”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随着西安新中心建设不断推向纵深,作为城市资源配置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润滑剂”的现代化服务业,还必将向经开区进行大规模迁徙,这将成为支撑区域转型升级和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安开发区——

第二篇:高新区建区20周年

创新发展 成就辉煌

高新区举行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

王雪峰陈国鹰致信祝贺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齐庆锋、贾荣革、杜庆君)4月10日,唐山高新区隆重举行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市委书记王雪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国鹰发来贺信。副市长曹全民出席庆祝大会。原副市长、原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冯国安参加大会。

王雪峰、陈国鹰在贺信中说,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在一片田野上建起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技新城,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紧抓住唐山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高新区金字招牌,继往开来、拼搏进取,努力把高新区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自主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输出基地,成为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唐山创新发展中当先锋、做表率,为唐山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1992年4月1日建区以来,一批批创业者、建设者以高昂的创业激情、披荆斩棘的创业勇气和锐意开拓的创业胆识,在一片城郊原野上建起了一个创新活跃、产业兴旺、人才集聚、环境良好的科技产业新城。20年来,高新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区以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0%和32%以上。202_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以占全市0.03%的土地,创造了1.7%的生产总值和4%的财政收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20年来,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了唐山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归国留学人员创业

园、高校科技园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唐山焊接产业基地和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批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领域创造了24个“全国之最”。目前,该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61家,涉及日本、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和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20年来,该区从建区初期的281亩起步,到目前总体规划面积已拓展至31平方公里,建成了以建设路、龙泽路、华岩路等为主体的“四横四纵”城市道路主框架,同时,“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高科总部大厦、盛世花园五星级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品牌性建筑拔地而起。202_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市第一家也是当前唯一一家国家级开发区。

副市长曹全民在讲话中要求,高新区要深入总结20年来的发展经验,发扬20年磨练的创业精神,统一思想、认清形势,高举打造一流国家高新区的大旗,瞄准更高目标,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全面推进高新区各项建设。

高新区负责人就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上,还对高新区建区2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创业企业家、优秀创业者等创业功臣进行了集中表彰,并举办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第三篇:南昌经开区

南昌经开区(202_)

近年来,南昌经开区坚持“五个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规划与立体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把规划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盘”。坚持“规划一张图、管理一盘棋”,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建立土地立体开发机制,向“空中”“地下”要地。

投资强度与产出效益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江西省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建立项目申报预审制、项目落地准入制,不断提高工业用地项目的准入门槛,有效提升集约用地水平。对入去企业的投资强度从202_年200万元/亩、每年税收10万元/亩提高到现在投资强度300万元/亩,税收提高到每年15万元/亩。

高效产出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对供多用少、投资强度不足的土地,鼓励企业内部挖潜,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低效利用且企业无力实施二次开发的土地,建立采取退出机制,由管委会重新配置。例如,经开区将经营不善的两家台资企业闲置厂房和用地整体盘活给某产业群使用。截至目前,该产业群项目总投资已达58亿元,产值将达6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以上,明年产值规模可超120亿元以上。

部门联动与供后监管相结合。所有招商项目入区前必须提交招商项目协调会研究,经发、财政、规建、招商、国土等部门从项目发展、产业政策、供地政策、投入产出效益、用地规模、布局等方面进行论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供地政策,达不到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依法处置与创新机制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对新供用地抵押期限和金额进行控制,引入区管委会法律顾问参与闲置土地及用而未尽土地清理工作,采取行政、法律两条途径推进经开区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大大降低成本优先收回,目前我区已基本杜绝了新的闲置土地的产生。

数据统计

202_年1-5月

1-5月,南昌经开区新批外资项目12个,合同外资1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8333万美元,其中现汇1267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23.03亿元,同比增长17.32%,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工业项目12.07亿元,同比增长33.31亿元。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3.2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6.23%

第四篇:建区20周年专题片脚本

建区20周年专题片脚本

时间:20分钟

形式:标清拍摄+特技制作 片名:《崛起与跨越》

整体策划:

把20年的发展史,比喻为一曲雄浑豪迈的交响乐,每一个成果都是一个响亮的音符,每一段辉煌都是一曲华彩的乐章-----分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幕曲等五个部分;

序曲—----回眸的瞬间;(2分钟)第一乐章—踏上新征程;(3分钟)第二乐章—崛起与跨越;(10分钟)第三乐章—辉煌的成果;(3分钟)幕曲—----战略与未来;(2分钟)

在专题片内容的发展脉络上,以经济发展作为主线,串联起政、科、文、农等方面,全方位展现。

开篇黑屏白字:

仅以此片献给所有为历城区发展奉献的人们。崛起与跨越

——历城建区二十周年回眸

(开篇由一群小学生唱诵沁园春,营造意境深远、朝气蓬勃的氛围)沁园春《历城》

日出泰山,黄河东流,齐鲁首邑。观历山之城,天上人间; 物华天宝,钟灵毓秀。

四门塔前,绿水青山,避暑自然醉翁意。农家乐,品山珍野味,怡然自得。省城花园畅游。平地万丈起高楼。

见人文科技,和谐交汇; 车水马龙,政通人和。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看富民强区争一流。新纪元,决胜千里外,未雨绸缪!

序曲:回眸的瞬间

博大精深的东方神韵,令人类神往!灿烂多彩的文明之光,铸就辉煌无数!崛起与跨越,是文明的进步、和谐的景象!崛起与跨越,是科学的发展、战略的伟力!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过去的20年,却是历城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卓越历程。

站在新起点,回眸20年发展的轨迹,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响亮音符,汇聚成气势雄浑的宏大乐章!

二十年改革开放春风沐浴; 二十年富民强区成果斐然; 二十年赤诚拼搏日月可鉴!

第一乐章:踏上新征程

历城自西汉初设县,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历史的车轮碾过了几千年,公元1987年,历城撤县建区,掀开了历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从此,历城踏上了富民强区的崭新征程!

历城人民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解放思想,树立商品经济的理念,把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作为发展的驱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改制,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拉开了经济腾飞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全区上下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施“大开放、大引进、大开发、大发展”战略,加快改革步伐,历城逐步确立起工业大区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坚持符合区情实际,提出了“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把历城作为省会济南的核心功能区,进而谋求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带两区”的发展布局,从宏观上规划了产业布局,既立足历城资源禀赋,又符合省会经济和现代产业方向;提出了“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的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目标同步实现。提出了“四个三”的工作重点,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历城发展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003年,全区开展“东部新区与历城新一轮发展大讨论”以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语汇,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体制改革,再到唐冶新区的规划建设,南部生态旅游的快速兴起,洪楼老城的整体提升,载体创新、集约发展成为历城新一轮发展的内在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由此迈入新境界。

第二乐章:崛起与跨越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引,为了更好、更快的引领经济发展,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文明的“服务型政府”。

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政府服务,在历城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历城加速交汇聚集,历城正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创业者的开拓乐园。

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6年历城三次产业发展为4.7:65.1:30.2,工业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服务业势头强劲,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从1986年的9.7:0.3调整为2006年的4.5:5.5。稳固粮食生产,重点培育蔬菜、林果、花木、奶牛等四大主导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农业协会等新兴事物逐渐被广大农民所熟知和接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农家店”超市覆盖城乡,全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省城市民日常消费中1/2的水果、1/7的蔬菜、1/3的来自历城区,可以说历城已经成为省城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工业大区的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2%,比全省平均水平调出4.3个百分点,202_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47亿元,是1986年的82倍,工业总量多年居全省首位,培育形成了冶金钢铁、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新型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645亿元,占全区工业的89.8%。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7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达41家。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依靠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适应性强的优势,正逐步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2006年增加值已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50%。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支撑越来越明显,高新技术加快发展,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11%。省级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正迎来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并将地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泛航空产业基地,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20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3%,投资比重连续两年超过工业,服务业开始强劲发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市场极大丰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22.7亿元。物流业发展迅速,盖家沟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物流枢纽,零点物流港、临港航空物流园区、郭店钢铁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基地正在兴起。

新兴的房地产业、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娱乐餐饮等行业“羽翼渐丰”,洪楼商贸中心区等八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初具规模,历城正成为消费需求最旺盛、最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

202_年之前,历城还没有像样的景区,近年来旅游景区从无到有,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起了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等14处大型景区,为市民打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省城后花园”;2006年“五一”黄金周,南部山区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的“半壁江山”;农家乐更是其中的亮点,品山珍野味,赏自然美景,既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区的好去处,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充分体现了历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成果。

建区20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从兴办第一家合资企业,到引进世界500强,从历城以外都是外,到关注日韩产业转移升级,赴港日韩专项推介招商,历城的对外开放显示了更高层次的经济全球视野,利用外资、出口创汇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至2006年底,全区已引进外资企业97家,投资总额1.66亿美元。2006年历城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6年,全区出口创汇7.86亿美元,连续三年蝉连全市第一。出口实绩企业由1987年的3家增加到60家,其中出口额五百万美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2家。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由钢铁产品“一枝独秀”,向轻工艺制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等多元化发展,出口商品涉及8个门类,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区20年,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区以来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投资额逐年增加,“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130亿、450亿,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

在洪楼主城区,花园路已成为泉城第二“金街”;随着灯亮工程的实施,“洪楼花园文化不夜城”的形象正深入人心。

2006年全区公路总通车里程达到1536.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柏油路村村通,形成了一小时历城交通圈。从1995年历城有线电视台开播,到2006年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了90.1%,基本实现了户户通。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从1995年命名首个电话村,到2006年全区电话总装机量达23.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了96%。

历城20年的跨越发展史,是一部崭新的文明进步史。

建区20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生活明显发送的时期。优先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是各级执政者的第一追求,“多予,少取,放活”成为这一执政理念的鲜明标志。

农民人均收入从1986年的579元增加到2006年的6041元。

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健康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完成了31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启动和实施了客车村村通工程与农村街巷硬化户户通工程,让群众出行通畅便利;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建立健全了社会求助、社会保障、社会慈善三大体系,弱势群体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建立健全了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和服务体系,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明显拓宽,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计划生育由简单控制人口数量,向注重提供优质计生优质服务转变,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硬件建设带动以及文化基础建设的增强,让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魅力历城”活动声势浩大,反响强烈,荣获“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了历城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风貌,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大区正悄然兴起。

通过健全民主法制工作,基层民主不断加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处理矛盾纠纷的自觉选择。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带着感情接访”,使绝大多数反映的合理问题得到了依法及时解决,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建区20年,我们建设了和正在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历城。到2006年全区已拥有生态林35万亩,林木覆盖达到40.7%,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作为城市“绿肺”和“水缸”的南部山区林木覆盖率高达52%,居全省第一。通过开展造绿工程、容貌工程、蓝天工程、旧村改造、退路进厅、“容貌工程进乡镇”,下大力气实施全方位综合整治,如今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景更美。

建区20年,我区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历城干部已经成为一种概念,只要提起人们就会跟“干事创业”联系在一起,“想干、会干、干好”成了历城干部队伍的群体标记。

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着眼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区以搞好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大力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要求,突出取得实效这个关键,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清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全区已有90%的党委达到“五个好”党委的要求,92%的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村支部标准,90%以上的社区达到了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的标准。顺利启动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完成了镇党委换届工作,干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巩固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掌声面前,荣誉背后,我们看到了历任的历城领导班子,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他们未雨绸缪、集思广益,不断开拓进取,在历城如日中天的发展中,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第三乐章:辉煌的成果 建区20年,实现了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已由建区之前1986年的7.41亿元到2006年的431.8亿元,增长了56倍。

财政收入随着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而明显增加,1986年全区财政收入只有1.5亿,2002年突破10亿,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3.62亿元,是986年的49倍,年均递增21.6%。

全省县域经济30强排名,历城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前列,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自2001年以来,我区连续四年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荣誉称号。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这里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城; 这里是智力密集的大学科研城; 这里是四通八达的空港城; 这里是环境优良的开放新城; 这里是山青水秀的省城后花园;

如今的历城,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光十色的商场,神情怡然的市民,经过20年的发展,历城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风貌。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国家首批中美可持续发展项目之一,省城东拓战略的标志化区——唐冶新城,被誉为“大经十路产业带上的一颗明珠”。不久的将来,一座山水之城、宜居之城、三产之城、体育健康之城将在泉城东部崛起。

幕曲:战略与未来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当二十载已成为历史,未来的旅程才刚刚开启。二十年披荆斩棘,足迹难忘; 二十年励精图治,成果斐然; 二十年厚积薄发,信心满怀; 回顾过去,历城人民无愧于历史;

远瞩将来,历城区正在以一个和谐、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向更高水平、更高境界阔步迈进。

第五篇:高坪区建区20周年演讲稿

高坪区建区20周年演讲稿

先生们,女士们,所有在座的朋友们:

大家好!

江风和畅,云锦飞扬,当岁月转动不息的年轮,当旭日点燃这片热土的激情,高坪,一颗嘉陵江畔冉冉升起的耀眼的明星。是无数优秀的高坪儿女,共同抒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短短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高坪完成了世人瞩目的华丽蜕变,请让我用我的喜悦,我的激动,为大家畅诉我作为一个高坪人内心巨大的幸福。

我们高坪位于嘉陵江中游东岸,拥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让我们将目光追溯到被称为历史的时光深处,2200多年前,汉代便在这里设置了安汉县,隋朝又设南充县,素有川北“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柑桔之乡”的美誉。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名将名相、文人墨客灿若星河,老一辈革命家朱德、邓小平、罗瑞卿、胡耀邦等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岁月无痕,却有一种沉淀如此莽莽榛榛。

时光飞逝,改革开放的春潮带动了川中腹地的发展。1993年,南充市建市,市辖顺庆、嘉陵、高坪三区建区,嘉陵江畔这篇潮动的热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章篇,在改革和发展史上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下第一仙山凌云山名震遐迩,嘉陵江第一曲流举世无双,宋代白塔、淳祐故城、金城山森林公园等园林山水彰显钟灵毓秀。这里,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已探明盐岩地质储量1.7万亿吨,石油储量7779万吨,天然气储量90万亿立方米,更有滔滔嘉陵江水能资源潜力巨大。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5座大桥将高坪城区与市中心连为一体,系南充城市“跨江东进”的主要拓展区域。西距成都200公里,南至重庆150公里,处于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内,国道318线、省道南前线等上等级公路辐射全境,成南、南广、南渝、绕城高速交汇于此,达成、兰渝铁路在区内呈“十字形”交叉,设有小龙二级货站;高坪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启动,建成后可供波音757及空客321等大型飞机起降,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机场;嘉陵江航道水运上通广元、下达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站在嘉陵江畔,鹤鸣山青翠欲滴。我分明听到白塔晨钟的渺远,听到了高坪奋进的鼓点。看吧,楼群如雨后春笋次第出现,高速公路就像遨动的血脉四通八达,江东新区浓墨点染,高坪航空港工业区横空出世。站在气势恢宏的安汉广场,白天车水马龙,生机盎然,夜晚更是华灯如昼,星光璀璨。大气庄严的区委政府大楼深情的注视着高坪人的幸福和安宁。打开高坪区人民政府网,最醒目的一行红色的大字就是“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最高标准”,这样铮铮的誓言正是高坪人民力量和信心的源泉。近年来,高坪区委、区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牢固树立“民不富心不安,区不强心不甘”的责任意识,按照“立足比较优势选准突破口、抢占先机谋求后发先至”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突破、环境优化、远接近交、品牌先导、人才兴区“五大战略”,奋力打造南充制造业集聚、农业集约化经营、旅游休闲和最适宜人居“四大中心”,建设速度型、效益型、和谐型阳光高坪,加压激活,奋力拼搏,全区上下形成了“风正心齐、气顺劲足”干事创业氛围,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升、活力焕发、后劲增强、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可喜局面。一组简单的数据就足以说明高坪的巨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93年的5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01亿元;第一产业收入从93年的两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第二产业从93年的3亿元增长到现在的61亿元;第三产业从93年的一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老百姓的人均纯收入从93年的666

元增长到现在的6472元。其他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样是地覆天翻,这样的高坪速度,这样的高坪现象,怎能不会让每一个高坪儿女心潮激荡!

高坪,你在如歌的岁月里飞翔,你的变化如此深刻动人。高坪,你是古老的,如一位耄耋的智者,你的深邃值得我们一辈子仰望和解读。高坪,你是崭新的,如一位婀娜的少女,你的魅力值得我们恒久的热恋和追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六十万高坪儿女,必将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力打造实力高坪、活力高坪、魅力高坪。富民强区,时不我待,历史悠久,富饶美丽的高坪大地必将搭上中国梦的动车,在越走越宽的康庄大道上壮志飞歌。

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