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22-1089093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2 19:48: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

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

洛阳东升三中常文佳

近年来,各种补习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为了对学生参加补习班的情况有所了解,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于202_年12月20日至202_年1月3日,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组人员有:常文佳、高茹涵、李晓瑞、杨恒秀、陈瀚霆、刘卓琛、牛文天七位同学。

202_年12月20日至25日,我们分别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随机发放102、125、102份问卷,共回收262份(被某小学老师当做发小广告的给没收了几十份)。202_年1月1日至2日,我们在书店、商场、马路等场所发放问卷139份,回收131份。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68份,回收有效问卷393份,问卷回收率为84%.现将此次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是否参加补习班:参加的有291人,占74%。其中:女生211人,参加补习班的有168人,占80%。男生182人,参加补习班的有123人,占68%.2.学生所处阶段:小学生142人,参加补习班的有103人,占72.5%;初中生136人,参加补习班的有120人,占88.2%;高中生116人,参加补习班的有68人,占58.6%.3.参加补习的科目:参加补习班的291人中,语文68人,占23%;数学185人,占64%;英语206人,占71%;物理91人,占中学生的36%;化学68人,占中学生的27%(小学没有物理化学计算时没统计在内);其他80人,占27%。(该调查不包括音乐美术)

4.每年在补习班上的花费:参加补习班的291人中,低于1000元的50人,占17%;1000-3000元的128人,占44%;3000-5000元的48人,占16%;5000-8000元的35人,占12%;8000元以上的30人,占10%;

5.是否自愿参加:参加补习班的291人中,“全部自愿参加”156人,占54%;“部分自愿参加”114人,占39%;“非自愿参加”的21人,占7%。

6.参加补习班效果:“效果很好”的108人,占37%;“效果一般”的151人,占52%;“作用不大”的25人,占9%;“无作用” 的7人,占2%。

调查结果分析:

1.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大多数

学生(调查人数的74%)选择上补习班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其中女生上补习班的比例(80%)高于男生(68%),这与当前各阶段女生成绩优于男生的现状相符。

2.在参与补习的科目中,英语和数学两科补习人数最多。英语热与当前的出国热有关,现

在不少国外大学开始对中国招生,香港的几所大学招生时也十分重视英语,每年出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这些都使家长和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期就开始重视英语。而数学是因为比较难学,而且不少学校招生时过于看重数学竞赛成绩,因而补习人数较多。中学的物理和化学补习人数也相对较多,一方面是高考理科招生比例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感觉理科知识有一定难度。统计结果与社会上补习班的招生宣传基本吻合。

3.参加补习班的学生中,初中生比例最高(88.2%);高中生比例最低(56%)。这应该是

与高中生自学能力增强有关。

4.学生每年在补习班上的花费以1000-3000元的为最多(44%),5000元以下的占78%,因为多数学生只需补习一科或两科。但也有少数学生补习科目较多,有的甚至采取名师一对一辅导,费用自然就很高了。课外补习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经济支出,加重了一些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5.多数学生自愿参加补习班,非自愿参加的只占参加补习的学生的7%。充分说明了当前

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这与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完全相左,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6.多数同学认同补习的效果,“作用不大”和“无作用”的只占11%,这一方面说明补习

班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能解释近几年补习班疯长的现象。

调查结果的思考:

首先,从参加补习班的学生的比例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在现行高考制度下所面临的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除了正常的上课、写作业,学生还要利用晚上、周末、节假日到处上补习班,所以现在的学生成绩上去了,身体素质下来了,跑不动,跳不远,没时间玩,没时间思考,装一脑袋死知识,与国家现在提倡的“中国创造”如何对接?

其次,参加补习班不仅占用了学生运动、休息、娱乐时间,也增加了家庭经济支出,减少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时间,一些学生在上不上补习班及费用问题上与家长产生矛盾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对社会上的补习班我们也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它的存在确实能办助学生查漏补缺、总结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前的人们的需要。但要防范那些没有执照、虚假宣传、骗取钱财的不良补习班。

202_.2.26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班的作用

浅谈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班的作用

课外补习班是指专业人士(特殊专业教师、退休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等),对个别学生进行的一对一或者小班化的学业辅导。其工作性质不同于在校的老师,课外补习面对的是一个或几个学生,工作的场所是指家里或家教机构,工作的内容是答疑解惑。

课外补习定义主要是指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提供学校之外的课外辅导,对中小学生专门实施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服务的校外辅导,是对正规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

1、弥补学校教育

我国的基础教育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是依据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和行为能力基础而设置的,校内的课堂教育只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正常情况下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不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解决。课外补习:第一,有针对性的辅导有学习疑问的学生,及时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第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第三,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好上加好。

2、弥补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教育知识的拓展更新,家长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家长关注教育方面的知识非常有限,所以众多家长对于辅导孩子显得力不从心。而课外补习的辅导老师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正好解决了家庭教育的不足。

课外补习班大不同教育是一家致力于中小学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习潜能开发及学生个性化心理培养的教育课外辅导机构。作为一家心理辅导兼课程辅导的现代化的教育科技机构,主要致力于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培训创新型人才,确保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哲瀚教育本着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教育的宗旨,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训练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营造生动活泼、主动进取的学习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篇:中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报告

以焦作市某学校为例

【摘要】本调查是关于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通过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各个群体对课外辅导班的了解和认知的程度,核心在于了解学生对辅导班的态度——他们是否真正出自己的意愿、是否真正喜欢所开放的各类科目,旨在将他们的现状进行还原。

【关键词】 课外辅导 现状调查 了解 认识的程度 意愿

一、调查的背景以及调查的概述

本调查是以焦作市某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老师以及课外辅导班为对象,主要应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讨关于辅导班的现状为人们提供一个对辅导班大致的宏观的认识。

(一)关于调查地点的选择

本调查的地点选择在焦作市区内笔者的母校,选择本地方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本地的辅导班相对的较为集中,且办学的类型有所不同,能够多方面的获取信息。二是笔者对母校更加熟悉,这样可以很轻松的和老师进行相应的沟通,并能后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二)关于调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禁忌和猜疑,这就需要及时的化解遮蔽,或者利用其他的方式掩盖的遮蔽其真实的调查的意图,所以在获得真实的信息和维护调查者的意图利益之间就存在以个灰色的地带,这是较难的把握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要灵活的处置,采取变通的方法,技巧。

首先是以一种诚恳的口吻和语气来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以及是否会他们造成利益上的损害,其次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被调查者的耐心,合作和态度都是比较的重要的,相对的比较极端的一个案例是,如果被调查者真的很忙,但是你还在那儿软磨硬泡,这就难免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能察言观色,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去调查,最后的一点也是比较的重要的,这牵扯的关于伦理以及情感方面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对他们的名誉,以及以后的发展和当前的利益造成任何的损害。

(三)关于本调查的意义

对于本调查不仅有理论方面的意义,而且也有实践方面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理论研究都是纯理论化的,在某种情况下他忽略了问题的现实的价值,通过本调查,可以给我们一个实际的认识,那就是当前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到底什怎么样的,是否真的就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这样就可以把我们所调查的相关结论应用于关于辅导班的实践当中。

我国中小学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老师、家长在学生正常接受的教育教学之外,还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奥数班、网校、家教等辅导训练。而此类辅导训练往往是有偿服务。虽然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并出台一系列减负政策,希望减轻学生额外负担,但现实生活中课外有偿辅导却屡禁不止,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几乎人人都有参加课外辅导的经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其利弊对当前及今后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有深远意义。最为重要的是,中学生作为祖国最有朝气的一个人群,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辅导班现状呈现在打中面前,让社会对这种现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确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初中生,共发放问卷24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我们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类型、时间、形式等方面:

(一)目前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情况

被调查初中学生参加的比重接近九成,占88.1%。从数量上看,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学生参加了一个辅导班,参加两个课外辅导班的占26.1%,有22.7%的学生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辅导班,可以看出,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说明在大多数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起到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

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比重

40%30%20%10%0%初中生二个一个三个及以上没有(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类型

调查发现,选择语、数、物、化等纯文化类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占74.1%,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选择第二位的是各类学科竞赛班,8.0%;艺术绘画类,7.4%;体育运动类,5.5%;科学活动类,2.5%;其他包括棋类、外语类、记者班等的占1.8%。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学子在选择课外辅导时将目光投向了文化课补习与提高,将其作为一种巩固课内基础、学习主课知识的途径,这仍然是多数学生与家长的主要认知。其次,选择考级考证、竞赛辅导两项的比例也占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不乏一定功利性,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的应试能力,学习针对性较强。再次,选择音乐和艺术的共占19.5%,体育运动的7.4%,由此证明中小学生和家长对培养艺术情操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越来越开始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作业辅导选项鲜有人问津,意味着多数学生的补课着重讲解知识而非只做习题,这一点值得称道。素来是冷门项的科学类辅导班得到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这当归咎于中国教育的重心在传授而非鼓励创造力,比起自主探索,中国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课堂知识。此题的结果与预期大体相符,在注重对文化课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同时,中小学生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副课”项目更多关注,这对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培养兴趣裨益更大。

(三)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

1、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段

调查显示,在周六周日上辅导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为79.6%,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五和寒暑假的分别只占9.3%和11.1%。可以看出,有近八成的学生将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设定在周六周日,这样可以跟紧学校课程的进度,更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是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上的首选;而由于周一至周五的补课只能安排在放学以后或晚上,这对全日制课程的学生而言,强度过大,而且如果课时较长,还会影响听课效率和正常睡眠,因此选择参加的比重较小;寒暑假期,虽然应是学生们放松休息期间,但仍有超过一成的学子利用假期,学习新知识或预习之后的内容。

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段比重寒假暑假11.1%周一至周五9.3%周六周日79.6%周六周日周一至周五寒假暑假

2、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长短

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每周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在4至8小时之间,比重占总数的51.6%,位居第二的是每周少于4小时,为33.8%,在8至12小时之间的,为10.7%,占4.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每周大于12小时。如果以每周参加2个辅导班,每门以2小时计,粗略估计每周用时4小时左右较为合适。

(四)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形式 %50403020100老师上门辅导教师家上课49.432.413.94.3教育机构上课其他

可看出,多数人还是青睐在专门课堂学习或去教师家补习,调查数据显示,在教育机构上课的人数比率居第一,为49.4%,将近一半;到教师家去上课居其次,占32.4%;而请老师上门辅导多以分析作业、复习旧知识为主,此种形式仅占13.9%;此外包括在校补课、临时求助等其他方式的占了4.3%。还有部分学生同时多种形式并行。

四、总结与建议:

课外辅导训练与目前学校的教育现状一样,目的跟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其实际效果也是褒贬不一。但它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真真实实存在了,原因主要存在于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几个方面。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将从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访谈式调查方法随机对这三方进行调查。

从学校因素方面看,每年的升学率是卡在学校脖颈上的一道枷锁。升学率高不高,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声誉,进而决定着学校的生源,最终直接关系到该学校能否在名校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所以,大多数学校都在搞解难班、奥数班、奥语班等类似的辅导班。即使校内不组织,大都也支持学生在校外参加类似性质的辅导班。而现在学校内许多老师开始在校外以家庭教学模式收纳自班的学生,以及外班的学生作课外辅导班。辅导班的教学内容与上课内容无异,可能是更为细化,而这部分上课的学生一般认为还是自己的老师,上课水平,教学方法也都比较了解。一般情况办这种小班的老师,教学水平都比较好,比较受学生的爱戴。

从学生及其家长方面看,大致分三类情况:一是学生学习能力强,课堂学习有余力,此类家长们当然不愿让孩子课余时间花在游戏和休息上,给孩子加压也是顺利成章的事。不过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一般此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放心不会插手过多。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很大。二是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校教的东西“消化、吸收不了”,家长们便急着到处找老师、家教、培训班给孩子补课,不惜一切代价为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而努力。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相当上心,只要有一切的可能都会去三是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并没有补课的必要,也无余力学习新知识,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纷纷参加,往往有攀比心理。而一些本不打算给孩子额外负担的家长们为了不影响孩子前途,迫于无奈随大流,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这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过高的期望值和从众行为,成为课外辅导有偿服务存在与发展的温床。建议:

(一)课外辅导用时要合理,不宜过长

我们建议,每周用时不宜过多,8小时以上应当偏多,如果一门课上时间太久或课数太多,不但使人疲倦,使听课效率打折扣,而且会渐渐降低学生对所学项目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依赖课外补习,课内不认真听讲,课外又不重视,造成无益有害的后果。适度适量才能将知识掌握量最大化。

(二)选班慎重,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水平和弱项不同,不一定都需要课外辅导,然而有些人,盲目跟风,不了解自己的综合情况,结果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对症下药,自然对原有问题无甚帮助。选择辅导班时,应清楚分析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和需要,不能随大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育质量需要提高

大多人对教育机构的质量相当满意,但不乏个别组织无序、临时聘请教师、不负责任的机构。希望我们的课外培训教育机构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设置更合理、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学生获取更好教育的需求,学生和家长也要善于选择,不能盲目跟风。同时对不正规教学机构希望教育部门加以整顿。

(四)学习动机应予改变 许多学生被家长或受周围风气逼迫,参加辅导,心中有抵触情绪。我们认为,主动自愿,非强迫,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取得进步的心情本是无可厚非,但不可急功近利,施加强压,使孩子被动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应放平心态,鼓励孩子扎实长远地投入学习。因升学压力或日后规划不得不参与辅导的同学,必须调整心态,尝试用主动姿态投入学习,才能改善情绪,获得较大的收益。

(五)形式合宜,对症下药

单独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形式各有千秋。在辅导机构中,传统的多人课堂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结识有相同目标的伙伴,然而各人薄弱环节不同,上大课缺乏针对性,听课效果也不如一对一强。请家教单独辅导,方便老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查漏补缺,但是可能造成较大压力,而且费用一般较高。应该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五、结束语

课外辅导班的本质与初衷无非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但是在家长的殷殷关切之下,更应该注重的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素质能力。在巩固学校知识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素质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宜昌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现状分析

开题报告

学生

张妙良 指导教师

喻坚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1.通过对宜昌市周边的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试图了解宜昌市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

2.通过比较分析,为不同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而且也为提高宜昌市中小学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质健康以及各学校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3.通过分析为宜昌市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做出努力,为增强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提供一些积极性帮助和建议。

(二)、研究的意义

张燕、万传金在《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研究》中认为身体活动喻意为动态,课堂坐姿喻意为静态,动与静构建了学校学习的环境。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而根据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坐姿静态,身心都备受压抑。如何调整精神压抑感,课外体育活动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一些学校却将课外体育活动放任自流,并没有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一些学校给学生布置的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减少,学习的压力也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降低了兴趣。为探索符合现代素质发展要求的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对策,帮助宜昌市的体育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活动,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为宜昌市中小学生有关课外体育锻炼研究提供一定研究背景。为有关部门对制定干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措施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二、文件综述、国内外学术动态、本课题主攻方向

通过索检发现,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和论文有很多,他们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都不尽相同,都对宜昌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联系。

(一)、国外体育活动现状

1、美国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美国政府1980年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报告中重申了学校体育—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还根据美国学校体育的现状,确定了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即到1990年以后,要有60%以上的少年儿童(l0一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活动。美国是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在教育上所持的态度是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的目的是向着青少年提供使其能在自由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的机会。因此,美国的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的指导思想表述为:“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便借助健全的身体来最好地进行生活和服务于社会。”具体表现在:①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维持与发展;②社会有效性的维持与发展;③娱乐能力、智力、文化的维持与发展。美国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形式是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开展越野跑、游戏、游泳、田径、高尔夫球、篮球、摔跤、曲棍球、自行车、网球、足球、民间舞蹈和登山活动等,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俱乐部受当地社区环境影响较大,如野营、射击、打猎和垂钓在有些社区相当普及。冬季一般流行滑雪和冰上运动,夏季则是游泳和水上运动。

美国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男生比女生长。5一12年级学生平均每周课外体育活动时问12.6小时,其中7~9年级最长,为13.2小时,10一12年级则减少为12.1小时。在美国,体育课外活动时间一般放在下午3:oo一6:00,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内容和活动形式。美国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通常是以比赛方式进行的,间断性地安排了竞赛项目有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田径、游泳、曲棍球和网球等,以年级、班级、年龄等级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美国一向很注重课外体育活动在促进人的个体社会化方面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体育课时间的分配常常是极为有限的,那么指定课外体育活动就成了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的好办法。在美国,虽然不同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各具特色,从总体上看,仍可把课外体育活动分成以下三种形式:班级课外体育活动、校际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俱乐部。班级课外活动是指在一所学校范围内组织进行的体育活动,主要以班级为集体进行。校际课外活动是指几所学校的学生进行的体育交流,如传统项目竞技、行军、越野长跑、体育联欢,或校际间运动会等。而运动俱乐部是指按学生的运动特长与兴趣,以自由加入的方式,把学生组织起来,纳入到各类专项俱乐部中去,进行有组织的训练和比赛。与校际间课外体育活动重合之处在于,校园内出现的各类运动俱乐部间比赛可在一所学校内进行,可在不同学校间的同类运动俱乐部中进行。后者同样也属于校际间课外体育活动。美国中小学体育必修大纲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课外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其功能与体育课有所重叠。但课外体育活动的独立功能则更加突出,集中体现在除可借助课外体育活动完善学生的身体、熟练运动技术外,还可以完成更广阔的社会教育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①学生养成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②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及各种能力;③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和睦友善的处事态度;④儿童的个体社会化。据美国的专家统计,现在美国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特别多,大约占总人数的86%。一些学者认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很灵活,学生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②所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可以的,不取决于他们身体训练的水平;③活动的多样性;④课外体育活动的个别针对性。美国明确规定了课外体育活动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运动水平,借助健全的身体来服务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2、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英国的中小学生都是早上9:oo上学,下午3:00~4:00放学,因此,他们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利用放学后和周末时间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各校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被挑选为本校的传统项目运动队(如,足球、橄榄球、游泳等)的训练,有的学生是当地体育中心举办的运动队(如体操)的队员,这些学生是为了参加校级或更高一级运动会做准备的。有的学生参加学校或地方组织的培训班,有的学生放学后在本校或外校的PlaYGround玩,由看管小孩的人带他们做一些包括体育项目在内的活动,还有的学生周末或假期则由家长带领到郊外骑自行车或爬山。由于英国的天气雨水较多,因此学生们大多在室内活动,每个学校都有大小不一的室内运动厅或运动日,运动的项目多是英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如:女孩通常有网球、曲棍球、体操、室内网球、羽毛球和田径;男孩有足球、橄榄球、室内网球、篮球和田径。

3、日本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在日本,文部省制定了从1990年开始实行的新教学大纲与体系。学校提出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指导方针:①根据生涯体育(终身体育)理论,课外体育活动应从单纯的追求比赛优胜转向青少年愉快地从事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乐趣的方向;②应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充分体验失败与成功、痛苦和快乐等多种情感,以培养和恢复逐渐失去的人性和社会;③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安排运动量,进一步搞好场地设置管理,以防伤害事故;④进一步加强学校和社会以及体育团体的相互配合,把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据1993年文部省对中小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最新调查,有55%以上学生参加了不同项目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开始朝向学校体育新思路来实施。据日本文部省体育局统计,日本公立学校的98%开设了俱乐部,全国共有25.2万多个俱乐部,平均每所学校就有十多个。在俱乐部中,学生凭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小学必修俱乐部人数最多的是垒球,其次是乒乓球、羽毛球,中学最多人数选择的是日本象棋、围棋;其次为排球、乒乓球、网球、篮球、垒球、棒球、田径、足球、剑道、柔道等,高中阶段则增加手球、硬式棒球、器械体操等。日本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平均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日本的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一般有三种:①俱乐部,由学校制定整体活动计划,由学校教师指导进行自主的、协同的活动,成员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具体活动计划由部内成员自己决定、执行;②运动部:代表年级、学校参加比赛,由教师推荐和选拔;③同学会:有一些志趣相同的学生自发形成,一般以娱乐、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日本的学生是自愿选择俱乐部进行活动的,大部分学生选择在课后参加体育运动俱乐部,活动时间分别由俱乐部安排。在安排竞赛内容方面,他们认为运动竞赛只是较高水平的运动队任务,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一校内运动竞赛目的应是增进身心健康和交际,加强合作和娱乐。现代日本的学校体育中,围绕课外体育活动,各学校形成了二类活动形式。一类被称之为特别活动,或称必修俱乐部活动,另一类为自由体育俱乐部。必修俱乐部活动主要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该俱乐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由学校作为相对固定活动内容编入课表,事先由学生在艺术、科学、体育三项中选择其一参与活动。从日本中学生的选择结果看,选择体育的学生居多。必修俱乐部一般在同一时间展开,各种不同选择的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在特定时间里,分别到自己喜爱俱乐部参与活动。那些未参加必修俱乐部的学生想参加体育活动,则可选择自由俱乐部活动形式,即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由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这一般针对高年级,有一定自我组织能力的学生,他们在体育或其他科目教师的帮助下,以更加自由和自主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日本把课外体育活动与生涯体育联系起来,通过对学习体育的习惯培养,把体育活动贯穿于人的一生中,增进健康和生活乐趣。日本的学校竞赛活动主要在各俱乐部或俱乐部内部各队之间展开,他们的目的虽不是提高运动水平,但通过竞赛这种有趣的形式,调节课外活动气氛,促进交往、合作,并带来集体娱乐情感。日本是在合作、团结、一致中取胜的国家,故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了更多的个体娱乐性,运动合作性、集体性和社会性,因此课外体育的目的主要是利用体育活动服务于个体,培养终身意识,并在集体性运动中带来乐趣和荣誉感。现在以知识、技能和体力教育为基础上,把人的情绪、态度、理想、意识、价值也作为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要领域,提倡知识发展与情感发展的统一,以形成完整的人格。

(二)、我国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己有近百年的历史。考究中国学校体育发端于光绪二十三年,由美国传入。当时只有教会学校,开风气之先,有足球、棒球、田径运动等作为课外运动,有的学校竞设课外运动一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的健康的决定》,其中规定“学生每日娱乐体育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1小时至1小时半为原则”。1954年,《劳卫制》的颁布,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955年,为配合小学教学计划的执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课,坚持做早操、课间操,安排好每周2节课外体育活动。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保证每一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建国以来至八十年代初,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而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以及培养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开发不足。1983年n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一文,这是我国首次公开提出了`第二课堂'这一命名。随后展开了关于`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也有人提出`第二渠道')的讨论。这是因为在研究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研究学校教育方式的演变,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过去被称为`课外活动'的那部分内容,对于培养现代社会的人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当赋予它应有的地位。对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应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式,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1987年以前课外体育活动没有纳入周课时总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活动时间的安排。1987年首次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周课时总量。1988年规定为体育活动课,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将活动进行了分类,与学科并列纳入课程体系,体育活动是其中的一类。

1982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对学校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开展多种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1990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教委下达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都对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正在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这些皆为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政策基础,确保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与地位。关于我国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94版)中指出:①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②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③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丰富课余生活;④培养社交能力;⑤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包括作息制度中的体育活动、全校性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等。作息制度中的体育活动内容是:①早操(15分钟~20分钟),也称为早锻炼,是早晨起床后或课前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一般以徒手体操为主,也可开展如跑步,太极拳、气功、游戏等活动;②课间操(巧~20分钟)也称为课间体育活动。这是学生在上午第二、三节课之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③班级体育活动,包括课后体育锻炼则由班干部和体育小组长负责,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各项体育教学技术和达标锻炼,活动时间一般是下午课后。竞赛活动的安排主要也在课后体育活动中,由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虽然内容比较单调,但对激发体育兴趣、宣传体育意识却起到不少作用。全校性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是指作息制度体育活动以外的全校性体育活动。一般有“体育周旧)”和“体育节”两种形式。我国中小学日常开展的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全校性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保证了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进行,多年来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学校课外活动也强调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力求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促进青少—一一—-止选兰竺哩些全堕型竺垫塑塑壁些选醚年的身心健康,并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各种课外活动配合各种教学活动,构成校内教育的完整体系,二者都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从功能上看,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使体育课内外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功能大致为五方面:①满足青少年身体发展的需要;②为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奠定良好基础;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④具有文化传递作用;⑤培养体育骨干。

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目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在各级学校也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主体运动,发展个性,发挥特长。②针对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说明学校在项目上的转换,形式上的改变,内容上的更新,可以大大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生机活力。③采用规定和志愿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内容、项目、人员、场地等进行适当调整,对学生练习有很大的帮助。④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这种形式虽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但很容易造成学生只凭着“玩玩”而已的心态,没有目标,从而影响锻炼效果。⑤大课间体育活动,202_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回答记者提问“今后我国学校体育将会哪此方面进行改革”时,其中就指出在加强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在人们的观念中,传统课间操等于广播体操。但早在加世纪70年代后期,学生人数激增,一些学校由于场地原因不能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全校集体广播操,在课间操活动时就开始了以多种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活动。如1977年3月份的《新体育》就有图片报道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坪小学丰富多彩的课间操活动。江苏体育科技1982年第三期也报道原南京化学公司职工子女第一中学自1979年9月开始,课间操集中在操场上交替做广播操和自编的身体素质操、艺术体操等。可以说,70年代末期就已成为我国开展和研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端倪。1979年刘绍曾先生译自苏联《学校体育》杂志上的“日本中小学体育”译文中出现“课间大休息”一词,文中介绍了日本中小学课间大休息活动的方式。这是目前已找到的最早使用与“大课间活动”相近说法的资料记载,之后上海市学校体育界也开始将课间操称为“课间大休息”,如1985年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外体育活动》一书中就有该市某小学“课间大活动的安排。”我国1982年第1期的《学校体育》杂志上报道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小学“保证学生每夭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文中,有了“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除外)”说法,这可能是我国“大课间体育活动”最早出现的说法。1999年教育部正式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课间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如“课间大活动”、“课间大锻炼”、“间操课”等不同的说法。如202_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教育局就曾下发文件,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改为“间操课”,中学40min,小学35min,并列入课表和作息时间表,要求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都必须按照文件要求执行。1978年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印发、《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lh体育锻炼的通知”等文件颁布后,为了认真落实每生每天lh体育锻炼的精神,一些学校已开始了由传统课间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转变。如北京古城二小、上海育才中学、辽宁台山一中等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80年代初就开展的有声有色。到90年代初,天津和辽宁的营口市已着手进行大面积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并进入了在该市推广这一经验的阶段。早在1992年,天津市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都将开展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系统工程,长抓不懈。为推动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19%年,该市教育局先后在津南区实验小学、河北区育婴里小学、河西区二师附小、河西中学和河西区微山路中学召开了推广中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现场会。该市把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作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在保证落实上午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后又在下午增加了一次大课间活动时间的实验,中学15min,小学20min,1998年该市开展上下午两次大课间活动的学校达到30%,到202_年全市中小学基本落实了两次大课间活动。1999年5月25日~28日来自全国教育系统的300余名代表观摩了辽宁省鞍山市、营口市和大连市27所中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该省教委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自19%年起至1999年5月连续四年举行了四届全省中小学课间操体育现场会,通过几年的不断总结经验,该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了该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早在1999年10月马林:兰州市西固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5日,国家教育部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改革开放2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就确定了将辽宁营口市提出的“以操促德、以操辅智、以操健体、以操审美”的主题作为全国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做出了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决定。河北省唐山市从1999年开始,以体育活动改革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全市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中,大胆进行改革,把原有的课间操延伸为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明确安排在学校的课程表中,即上午第二节课后的30min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第二节课后30min大课间活动。进入21世纪后,大课间体育活动被提升到活动课程的层面;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普及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省教育厅、鞍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于202_年10月10日一12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会议代表先后参观了鞍山市铁东区钢都小学、二一九小学、华育中学、铁西区居义小学、立山区中华小学、鞍钢高中和鞍山一中等七所学校优良的体育硬件设施和自制的百余件体育器材以及“快乐园地”、体育文化长廊,观摩了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展示课,在闭幕式上观看了鞍山市中小学大型体育、艺术、国防教育汇报展示。汇报的体育课外活动,有特色运动队(足球队、轮滑队、乒乓球队)、传统运动项目(篮球、排球、键球、软式排球)、体操运动(广播操、小垫子操、自编健身操)以及几十种丰富多彩的快乐运动(花样跳绳、动感竹竿、呼啦圈、键球、攀岩、蹦蹦床、双轮飞扬)、快乐游戏(扁担、踏板、攻城、跳房子、早龙舟、红白球、跨钻轮胎、快乐迷宫、少儿投篮、少儿射门、高低梅花桩、四人二足鞋)等。为代表们展示了运动与健康、柔韧与健美、技巧与艺术、游戏与快乐、整齐与韵律、紧张与活泼、提高与普及、传统与现代的大课间活动,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

目前我国课间操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间操形式,即课间操仅做一套部颁广播操。另部分学校己开始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陕西、山东、湖北、浙江、四川、广西、广东等省的中小学校。组织方法有:一种是一天开展一个大课间,即将原来上午第2节课后的课间操延长为30~45min不等;一种是一天开展两个大课间,即上、下午各组织一个大课间,如天津市、河北唐山市各中小学。活动内容大都以徒手操(广播操、素质操、健美操、武术操等)、轻器械操(健力操、绳操、哑铃操等)、舞蹈、队列训练和游戏等为主。如某市中学的活动内容是从跑跳操、健美操、韵律操、武术操、太极拳、游戏、广播操、舞蹈、模仿操、部位操、队列训练等11项中选择其中5一6项进行轮换。某市小学课间操的内容安排及顺序是:无声操、队列操、小学生系列广播操《初生的太阳》和《雏鹰起飞》、哑铃操、二部操、韵律操、放松操、结束。

最近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体育上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响亮口号,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贯彻这一口号的一项实招、硬招和高招。

台湾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与休闲运动,台湾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很重视,制定了相关规定与计划,如《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学校体育教学发展中程计划(202_一202_)》、《体适能优异学生奖励要点》。其中,《体适能优异学生奖励要点》明文规定,凡每学期规律参与运动达12周以上,每周至少3次且每次运动30min以上,经体育授课老师审核通过者,核发运动参与奖章。根据台湾《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学校体育应启发运动兴趣,体验乐趣与效益,建立规律运动习惯,开展多元化课外体育活动;并要求中小学每周至少进行晨操或课间健身3次。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亦可列入弹性课程,必要时得与综合(社团)活动配合实施。同时也要求各级学校应运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定期举办体育乐营,充分提供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机会。但从相关调查资料的情况看,台湾中小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程度不高,大部分中小学生觉得参与的运动不够,没有形成运动习惯,想参加运动社团的人很多,但实际参加的人很少。目前台湾中小学正在积极推广多元化的早操及课间操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学校也积极辅导学生成立运动社团,以扩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层面与范围。在青少年休闲运动方面,有青少年周末假日休闲运动,寒、暑假青少年休闲运动育乐营和海外参访队。同时,亦要求和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社区休闲运动。从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看,台湾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学校推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也不够,相关的调研也较少。在课外休闲运动方面,台湾学校体育娱乐与休闲运动开展的较为普遍,中小学生经常参加由学校、社区和家庭组织的各类校内外休闲运动。同时,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时间,邀集家人或邻居、朋友,一同到户外从事身体活动。台湾很重视学校体育,其相关体育立法比较完善,在经费上也相对充裕。台湾对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亦非常重视,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优秀竞技运动选手的摇篮,学校竞技运动水平也较高,通常在台湾奥运体育代表团中有3成以上的中学生选手,这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在中小学体育竞赛方面,台湾每年主办一次中学生运动会,并积极组织中学生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台湾小学没有统一的运动会,由各县、市、地政府教育部门自行安排。3.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已有的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影响宜昌市中 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和提出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方案。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进度

1.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已有的资料和文献以及调查问卷找出宜昌市羽毛球大众参与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归纳并作出解决思路和方法。2.研究的对象

宜昌市所有中小学生 3.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件研究法找出宜昌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调差,确定统计对象,进行抽样调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

采用综合法就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方法。4.研究的进度

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初稿交给老师修改。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并打印成稿。毕业论文资格审查,接受指导老师布置的论文正文写作任务,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查阅。

完成论文正文撰写,完成正文初稿,并修改,定稿与打印。指导老师批阅并评定成绩,组织教师评阅并评定成绩。

四、参考文献

[1]、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2_.[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科研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3]、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_,1 [4]、马林.兰州市西固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出及对策研究 [D]:[硕士研究生论文].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2_ [5]、陆俊.北京城区和农村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硕士研究生论文].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_ [6]、刘毅,一气开发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影响分析 [D]:[硕士研究生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2_ [7]、辛琼,宜春市中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D]:[硕士研究生论文].江西: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2_.[8]、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2_,5.[9]、汪孝英.杭州市百余所中小学课外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6 [10]、李宝凤,美国、日本、加拿大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1994,5 [11]、周丽君,关于影响中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2_年03期 [12]、孙晋兰.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太原大学学报,202_(2)75—76.[13]、谢琴,赵克宁,王念理.英国的中小学体育[J].体育师友 202_,5 [14]、李林,倪才华,张小红.中国——博茨瓦纳两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_,6 [15]、张迎春.中美日三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_,8 [16]、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_,1 [17]、兰自力.台湾学校体育概览闭体育学刊202_,1 [18]、张迎修.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校医,202_,5 [19]、骆映.对厦门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2_,2 [20]、徐晓华.我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2_年02期,146—150.

第五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科技学院

202_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202_ 年 9月 1 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很久,但是具体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经过详细的调查,我发现了一些弊端,并对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原因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建议。相信在以后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道路上,我国能够越走越好,形成良好的制度。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各个基层实施的如何,我们却不是很清楚。通过对我村及其周围村庄中小学的调查发现: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升学压力过大,学业负担过重,学校仍以“分数”作为其教育教学评比的核心和根本标准,甚至还成为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标准。所以,改变单纯以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的做法,重新建立新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师队伍,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增加教育投入,合理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监管力度,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关键词:素质教育 现状 提高 改革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过程

202_年的暑假,为了响应学校“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踊跃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的号召,在选定实践课题的情况下,我就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分工合作,从7月20号到8月25号,分别对我村小学及周边村庄加城镇的五个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详细走访调查。其中涉及了对各所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的考察,师资力量的考察,教学成绩情况,教育评价政策,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创新教育情况等诸多问题的考察与研究。我们坚持每天六个小时的工作量,骑自行车去往各自的目标学校,经过与学校领导说明来意和协商,他们基本上都能积极地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策划书的内容逐项进行参观调查,然后做好记录。然后就是对老师和家长的访问调查,由于我的婶婶就是我村小学的老师,在对她进行访问时,帮助我获得了比较真实的信息,对报告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最后,经过详细的调查,对个别老师的走访和为期五天的统一整理分析,我发现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实施仍存在很多的弊端,经过总结,得出我的报告与分析。

二.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是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严重。调查显示,认为语、数、外课程更重要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参加语、数、外课外班的学生占到了15.2%;认为考试对自己压力很大的学生占32%。

2.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级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师有80℅,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家长占59%,给孩子选择学校的首要标准是“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的家长占85.9%。很多人认为,中小学所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智力为主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发现,违背了教育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是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调查显示,现在学生最欠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多数学生已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于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

4.是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从小学生高年级到初中、高中,他们的休息时间都不充足,目前基本上都达不到要求。在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活动,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而实际上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学校生活枯燥等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5.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选拔教育“精英”教育。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人。

6.是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长,现在的家长和学校更注重学习而忽略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肥胖等现象普遍,有的学校甚至减少体育活动来进行文化课的补充学习。

三.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陈旧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使读了大学又怎样?还不得自己找工作,并且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不读书也一样可以找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家长的封建意识还是比较浓的,“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们心中难以脱胎换骨。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中,倘若在教学上没有得到几张“花纸纸”、“硬壳壳”,那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3.教育经费不足,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

教育,事关国计民生,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也就实现不了和谐社会。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拿我们调查的这几个学校来说,学生活动场地狭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活动设施,必备的教学用具及实验器材缺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只能进行部分演示实验,当然就更没条件进行学生实验了,没条件做的实验,只能由教师讲解,可想而知,这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一天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就无所涉及了,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4.教师素质的制约,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农村学校,教师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虽然工作时间长,但老龄化严重,虽然在工作中掌握了不少教学经验,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极深,信息闭塞,知识老化,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教育和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大变革也感到力不从心。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追本溯源,标本兼治,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施,才能使教育走上正常轨道。

四、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过对资料的分析,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办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申明学校工作的任务及指导思想,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师生教育观念正确、教育发展态势基本良好的难得条件,大力营造适应创新教育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学校可运用例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师管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消除制约素质教育的一大瓶颈。时下,各种针对教师的培训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大都没有多大实效,许多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有些培训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大多数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

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过去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就是看升学率怎么样,社会口碑,学生择校,领导督学,无不以此为是。由此可见,教育质量评价导向是实现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根本导向。正因为这样,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

第四,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最后,第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展兴趣阅读,以便为其奠定坚实的创新能力发展基础;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高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师负担过重,选修课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可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统筹区域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实现部分教学设施和选修课教师的共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站在一片繁荣的新世纪里,我们既要为教育事业呈现的喜人局面而满怀欢欣,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都切实行动起来,我们的教育必能趟过这片沼泽地,走向欣欣向荣。

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