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记叙文教学指导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22-91993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2 00:47: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记叙文教学指导

记叙文教学指导

记叙文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

1、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3、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4、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二、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

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三.记叙文的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四.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

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受贿”、“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202_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9.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称呼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己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六.记叙的顺序

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我们学过的《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4.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

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

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散文的写作

一、什么是散文:

不讲究韵律的文章,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悍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二、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作者的感情体验。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荷塘月色》不是要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而是要吐露在当时环境下的作者的一种“淡淡的郁闷”“淡淡的喜悦”的情怀。《拣麦穗》不是要追忆“我”与老汉的“恋情”,而是通过两个梦的破灭:姑娘拣麦穗时生出的对未来生活的种种美好愿望;我的儿童强烈的模仿心理梦的破灭。而是以此来对幸福生活,对纯正友谊的呼唤。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

三、散文的外在结构的核心――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四、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一方荷塘,一缕月光,一片云霞,一个梦境,一堵断垣,一件故人的遗物,一封远方的来信„„都可以拨动你心灵的琴弦,引发你这样或那样的联想和感悟,唤起你对宇宙认识或多或少的情趣和沉思)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1、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

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3、联想,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古诗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苏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第三篇: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一(2)部语文期末复习作文材料

202_-1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鸢飞鱼跃,草长萍移;虫行兽奔,叶绿花开;日升月落,潮来汐退。在四季的轮回中,生命荣枯消长,呈现出千姿百态。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生命的姿势是丰富多样的。芸芸众生,或优雅,或猥琐,或柔美,或阳刚,或从容,或拘谨,或顺从,或横行……纵观古今,采菊东篱,举杯邀月,横刀立马,舌战群儒;易水悲歌,赤壁豪情……遇风雨而穿行,迎风浪而镇定;舞横槊以赋诗,坐空城以抚琴;发兰舟,濯沧浪,匆匆乎夺路而走,郁郁然举步投江:生命的舞台上,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各异的剧情。

这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姿势,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以“生命的姿态(姿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仅限于记叙文,写其他文体则视为偏题;

②所写内容必须在本话题范围之内;

③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字。

范文:

夕阳下的呼啦圈

我无法昭示生命的姿势,只知道那天下午,那个呼啦圈留下的是永恒。

——题记

门前聚了许多人,他们肆意喧笑着——爸爸在摇呼啦圈。爸爸肚子大大的,所以呼啦圈只能在他的屁股上转,一圈又一圈,他们笑着指着爸爸评点着,让自己满足地笑着,而爸爸什么话也不说,也只是咧嘴笑着,呼啦圈在屁股上打转,一圈又一圈„„

爸爸的姿势的确很滑稽——笨笨的身体无序的扭动着,双举过头顶,还呵呵地笑出声来。我无法释怀:这是昔日严肃的父亲吗?是那个霸道无理的男人吗?他现在在做什么?小丑吗?我甚至感到有些愤怒,但也只能无声地望着他,看似熟悉,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爸爸是老了,还是小了?呼啦圈摇晃着,仿佛在说“不知道,不知道„„”

他们仍然放声大笑着,过路人也聚扰过来,呵呵地笑。在我看来,爸爸的姿势是那么的生硬,那举起的双手像是在向岁月求饶。

我想,父亲是老了,不然他怎么肯放下那张严肃的脸,用自己的滑稽动作供人们玩笑?我想,父亲是老了,不然怎么会在中秋之夜给我打电话时带着哭声说:“你回来吧!爸爸想你了!”我想,父亲确实老了,为我而老了,为我而向时间投降了,乖乖的,像个小孩。父亲老了,我想„„

呼啦圈挣扎了几下,掉在地上,周围的人又是一阵哄笑。父亲笑着弯下腰去捡,那一刻 1

我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爸爸的背微弓着,肚子大大的,只能屈腿在地上摸索,当他摸到呼啦圈时,我不敢看,我害怕,我害怕他支撑不稳身体而栽倒在地上。他头发上的银丝太重,我承受不起,爸爸呢,承受得住吗?呼啦圈又开始转了,一圈又一圈,是否是它将父亲的身上勒出了一道道坎,勒出了一条条皱纹?我是否就是那个呼啦圈,让父亲承受着生命之重?

人群散了,爸爸捡起呼啦圈笑着对我说:“走,吃饭去!”便走进了屋,手中的呼啦圈还没有放下。

太阳红了眼圈,我湿了脸„„

点评:一个姿势,一种人生,可能是我们最先能想到的话题。在这个背景下往往易往气节、骨气、德性、修行、人情性灵上引,虽刚健恢弘,看完了却又嫌韧劲不足。这篇文章,作者抓住“爸爸摇呼啦圈”这一姿势,用长短镜头切换的手法,再现了一个看似诙谐却让人始终笑不起来的生活场景,细腻地绘出了“我”不能抑制的感伤和对父爱的深切理解,字里行间的父女之爱感人肺腑。别致的构思,细节的捕捉,灵动的情思,细腻的笔墨,成就了这篇难得的佳作。

写作技巧: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写作方法。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让小事“出彩”,恰如一句妙语所描述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那么,如何让小事“出彩”呢?

一、把小事放到大背景中去表现

即以特定的大背景来烘衬“小事”,在特定背景之下“透视”小事所蕴含的深意,有了这份深意,文章也就多了一层深刻,所以,也就能“出彩”。如有篇文章,叙写两个小孩在放学途中做事——使出吃奶的力气盖上一处下水道的盖儿。行文安排了得当的背景衬托——“往来的行人都敬而远之”“行人只是投去一束惊异的目光。但谁也没有停住脚”“人们不再对下水道敬而远之,却对两个孩子沾满黑泥的脏手远远地避开”。两个小孩的热心、主动,在行人冷漠、麻木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晰、夺目。这样一来,特定背景下的小事就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如果没有如此得当的背景衬托,那么小事当然只是“小”事了。

二、把小事写具体、写细致

即把特定的动作、行为进行“放大”,像电影画面一样映现出来,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如有篇题为“亲情”的文章,其中详写了“我”为妈妈挑刺的情景:

„„于是,我让爸爸紧捏住妈妈的手指的两侧,我看准刺儿的部位,沿着刺儿的周围拨开皮层,使藏在里面的刺儿露出来。然后,我小心翼翼地一针一针地挑着,拨着,刺儿终于露出了头,我用针尖朝上每拨一次,妈妈便咬一次牙,眉头拧成了疙瘩„„经过一阵忙活,该死的刺儿终于被挑出来了。最后,我用手在妈妈的手指上摸了摸,捏了捏。

这个片段细致地展示了自己给妈妈挑刺的全部过程,“我”挑刺的动作细腻、具体,这

些可谓生活的再现,更是真情的流露。

三、对小事的意义要加以揭示

即运用议论的方法在记叙之中加以点染,突出小事非同寻常的意义,有“画龙点晴”之笔。如习作《助人的感觉》开头以“助人的感觉是甜蜜的”领起全篇,省俭有力;中间写了在寢室里关心同学和在放学途中帮助盲人的两件生活小事,并在记叙之后都有一句总结的话——“帮助人的感觉好甜好美”;最后,篇末这样写道:“几次尝试,我真正地懂得:助人的感觉是那样的舒心、甜蜜。”由此凸现了小事深意,让小事真正“出彩”。

写作点拨:

1.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构思点拨】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因为是“听”而不是“看”,所写有些受限。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某人的话、某书声、某故事、某教诲、某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2.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构思点拨】

此文题有三个关键词: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这里“飘雪的季节”可以是实指,以此为观照可写雪花是春的使者,雪花来了,明年的花期就近了。也可以是虚指,“飘雪的季节”指的是恶劣的环境,人生所遇到的困难、挫折等一切逆境,而“花开”则与此相反,指人生的顺境,美好的生活。以此为观照,文章要表现人的乐观、豁达、不屈、积极向上等心态。当然,写作时,也可虚实并举,以实衬虚,化实为虚,使文章更雅致,更含蓄。

3.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构思点拨】

这道作文题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限制与开放的巧妙结合,下面几种构思,有助于你写出文采斐然的佳作。

①扫描生活中感人的场景,进行镜头剪接式写作。作文题中的“其”指什么,这就是命题者留给的广阔思维空间,可以从横向思维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以镜头扫描的方式,搜集生

活中点点滴滴感人的场景,汇入笔端,以镜头剪接的方式,再现生活的精彩,最后再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中心,就能构思出佳作。

②细腻再现生活细节,探求生活中最诚挚的情感。“其实很简单”一题的言外深意就是有复杂的外观,有缤纷的表象,而要求学生写作时力求透过复杂的外观与缤纷的表象看出本质,在扑朔迷离中看出规律,所谓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应当就是这道作文题的写作要点。因此,在写作时,应当把生活中的细节放大,然后提炼出最诚挚的情感。将细节与情感巧妙合一,会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

4、请以“微笑的力量”为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微笑”在这里是一种平和、宽容的生活态度。写作时只有掌握以下技法,才能让文章脱颖而出:用细小的故事折射人物的品质,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歉疚的笑脸,一串诚恳的笑声,都是写作的好题材,要学会用细小的事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人物的品质;用细腻的描写记录心灵的痕迹,要尽量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有意义的细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让心灵的波澜在曲折的情节中放射美丽的光彩;用新颖的形式增添创新的色彩。这类文章往往具有时间跨度大、故事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尝试用日记、小故事、童话等形式进行写作。

5、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文题中的“滋味”本义是“味道”,喻义是“某种感受”。为此,本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那种通篇无事、跟着感觉走的文章只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二是多法生感。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三是用足描写。中学生的生活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很难“惊世骇俗”,很难给人以“超级震撼”。那么,要想在“平凡的世界”里生发出让人怦然心动的感受,就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地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

第四篇:记叙文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他的题目是----------不简单(题目上只能填她他或它)。

要想写好本篇文章,就需要从已有的材料出发,充分调动你们平时的生活积累。此外还要充分领会“不简单”的内涵,要选择一个新的视角,去抒写真情实感。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不简单的人和事,只要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一、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但切记所写的这些事件必须是令你感动的。用心书写的,能与读者交流的。要能打动读者,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

二、在事件的选取上:一定要有具有典型性。就是所选取的材料要能为文章中心服务,不能什么材料都用。材料要有取舍。还有事件不能写的过多,最好选取有代表性的二到三件小事来写。

三、写法上:应以记叙为主,可以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真人真事。记叙是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打动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感到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总之,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作文要求,写出“不简单”的深层原因,表现出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可以了。

第五篇: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在高考中,一篇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化虚为实。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有的同学夸张一下:“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这还不够化虚为实,你描绘出一个形象来,让别人看,让别人得出这个结论。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化情为物。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里面你都在表达一种情。

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夏天裹着燥热姗姗走来,昏黄的夕照中,我倚窗凝望那疲惫的竹,连日暴晒,叶面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叶片向下搭拉着,竹干微微倾斜,竹林似乎疏朗了许多,显得那样疲惫不堪。爸爸,这神情多像您!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就这样,您还忙着为那片竹浇水!每当此时,我心中总涌动着阵阵酸楚。我觉得您很可怜,也恨自己无能。我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使您幸福。而今,我连着唯一的心愿也未曾兑现,您就走了,永远地走了!窗外的那片竹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哀思有多深!

记叙文教学指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