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力转移培训——外出务工法律常识
劳动力转移培训
(三)——务工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
培训人数:
主 讲 人:
培训内容:
1.什么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包括哪些种类?
行政处罚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如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有权给予处罚的行政机关给予一定处罚的行为。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行政处罚。
2.什么情况下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
(1)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2)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行政执法人员依据什么程序作出的当场处罚才是合法的?
(1)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否则当事人可以拒绝接受其行政处罚;
(2)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3)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申辩。执法人员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执法人员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4)执法人员应当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5)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6)如果执法人员不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7)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机关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是什么?
(1)公安机关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后,会迅速指派警察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察现场。
(2)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将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当事人对该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公安机关在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确定事故造成损失情况后,将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
(4)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将制作调解书,由当事人和有
关人员、调解人签名,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并送达当事人后即行生效。
(5)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的,公安机关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5.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什么?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的,还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6.什么是管制刀具?公民能否持有管制刀具?
无弹簧但有自锁装置的单刃、双刃刀和形似匕首但长度超过匕首的单刃、双刃刀等以及其他形似的单刃、双刃刀、三棱尖刀等都属于管制刀具的范围。
对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公安机关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镇**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调 查 报 告
调查人:罗** 调查时间:202_年* *月 调查地点:*****村
近期,我们按照县统计局的安排部署,对我镇*******村202_年1—9月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两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的现状
****村同位***库区,发展水产养殖和边贸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版图面积 *** 亩,耕地*** 亩,总人口2714人,实际从业人员为1457人,占两村总人口的53.68%。其中:在本乡镇从业人员634人,占两村实际从业人员的43.51%,同比减少2.42%;外出务工人员823人,占两村实际从业人员的56.49%,同比增长2.42%。外出返乡人员46人。其中选择在本地从事二、三产业16人,占返乡再就业人员的34.78%;再次外出就业30人,占返乡在就业人员的 65.22%。两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具有特点:
1、省外就业人员比重高于省内就业比重。从两村调查结果看,省内就业的有293人,占 35.6%;省外就业的有530人,占 64.4%。从外出务工就业人员地区分布情况看,镇外县内的有40人,占 4.86%;县外省内的有253人,占30.74%;省外的有530人,占64.4%。
2、外出务工人员以东部发达地区向中部转移。两村调查结果表明:到东部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有287人,占34.87%,同比减少23.75%;到中部务工人员有477人,占57.96%,同比增长1
32.03%;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有58人,仅占7.05%。
3、外出务工农民受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影响以中低收入为主。两村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在1001—202_元的有367人,占 44.59%;202_—3000元的有420人,占51.03%;3000元以上的只有36人,仅占4.38%。
4、再次外出就业人员多。从两村返乡再就业调查情况看: 外出务工返乡46人。返乡再就业46人。其中再次外出就业30人;在本地从事二、三产业16人。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外出务工人员以18-50岁青壮年为主,50-60岁年龄段为辅,60岁以上的也有 ;外出务工人员以亲友帮带自发为主,企业招为辅,收政府组织或中介组织介绍的很少;外出务工人员以从事第二产业为主,从事第二产业为辅,技术水平低,劳动强度大。
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农民外出务工不仅缓解了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优化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少数人无事生非,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大部分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更新了观念,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许多人成为用工单位技术能手,不少人打工回乡后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农村外出务工户收入是无外出务工户收入的三倍以上,且外出务工户消费水平也高于无外出务工户两倍左右,外出务工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消费档次,缩小了城乡差别,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但也存在以下不可护送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两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66 %,而高中以上的只有
%,参加过2
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 9 %。由于打工者少知识、缺技术,使得外出务工只能从事纯体力、技术含量低的廉价职业。
2、农民外出务工缺乏制度保障。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等方面的差别,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无法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有社会福利。农民工往往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一旦出现工伤事故,多数也只能协商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3、农业发展还是慢。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已制约农村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留守农村的弱势群体因受思想观念、体力等因素的制约,在科技推广、产业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上失去了主要的依靠力量,产生农村新技术新信息推广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慢、农村社会面貌改变慢的系列问题。
4、农村工作还是难。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一般都是年轻劳动力,留在家的大多是“38”“61”“99” 弱势群体,许多农户少了“顶梁柱”,给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衍生出系列社会问题。诸如老人赡养、留守儿童教育和身心健康、公益事业发展等诸多问题。
5、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相对来说还是低。由于农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受农资价格等因素影响农业投入大,回报低。尖角村姓周老人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他种了6亩田,每亩一年两季毛收入1500元,刨掉种子、农药、化肥、耕地等投入每亩在1000元以上,年成好每亩一年可以纯赚500元,6亩一年好的话搞3000元,仅相当外出务工人员两个月的收入,相当机关工作人员一个多月的工资。
三、对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进一步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条件成熟可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二是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增加职业培训基地,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三是按照市场需求,突出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从业收入。
2、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交流,保证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联系畅通。一是随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了解外出人员数量、分布地区、工作状况等方面情况,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和沟通;二是应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输出关系,及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劳务信息。
3、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外出人员自身的维权意识;二是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对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加强与当地政府维权部门的联系,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4、坚持“送出去”与“请回来”并重。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转移的同时,还要注重“请回来”,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政府应当给予关注和关心,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
5、优化社会服务,切实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帮助“留守户”解决好生产生活的困难,可适当成立生产“互助组”,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兴国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证明
兴国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证明
兹证明
同志,身份证号码 为
,为我公司(厂、基地)全日制工作的职工,自
年
月至今一直在我公司(厂、基地)稳定工作,从事
工作,该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为人民币
元,我公司(厂、基地)已按时足额发放。
特此证明
声明:我公司(厂、基地)对该职工和务工及 收入证明内容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第四篇: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do__+c
薛城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如何有效地转移和安臵,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怎样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近期,薛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薛城区统计局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外出务工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全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及特点
全区总人口41.08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61%;农村外出务工总数3.76万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2.5%。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2.41万人,占64.2%,人均月收入1050元。目前,我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处在较为低级的层面上,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外出农民以青壮年为主,人员呈现稳定性。据调查,在全区外出务工人员中,20岁以下0.79万人,占21%;20—50岁的2.79万人,占74.2%;50岁以上的0.18万人,占5%,外出务工以青壮年为主,且这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基本是常年外出,相对稳定。
2、外出农民受教育程度平均较低,就业层次较低。在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0.55万人,占14.6%;初中文化程度的2.73万人,占72.6%;高中文化程度0.39万人,占10.4%;大中专及以上文化0.08万人,占2.1%。外出务工人员以1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从调查结果看,从事工业人员为
1.14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30%;从事建筑业人员为0.94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25%;从事交通运输业人员为0.38万人,占外出
务工人员10%; 从事批发零售业人员为0.27万人,占外出务工人
员7.2%;从事餐饮业人员为0.28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7.4%;从
事其它行业0.75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20.4%。从长远看,随着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外出务工人员必将越来越窄。
3、省内就业比重高,省外就业比重低,就业半径小。从调查
结果看,在202_年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中,省内就业的占85.9%,省外占14.1%。从就业人员地区分布情况看,乡外区内占48%,区
外市内占25%,市外省内占12.9%,省外的仅占14.1%。我区农村
外出劳动力仍以市内就业为主,市外就业流向地主要为青岛、烟台
等胶东地区,省外就业主要流向地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说
明大部分农民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导致就业半径较小
4、外出农民以中低收入为主,增收存在制约性。由于文化素
质、劳动技能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在500元以
下的有0.19万人,占5.1%;501元—800元的有0.81万人,占21.5%;
801元—1000元的有1.46万人,占38.8%;1001元—202_元的有
1.03万人,占27.4%;202_元以上的只有0.27万人,仅占7.2%,外出农民工仍以中低收入为主,其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影响了收入增
长的空间。
5、外出农民以亲友帮带为主,外出具有自发性。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
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足流动总数的20%。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部分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
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
务工人员总数的9.8%,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
6、外出务工镇街之间不平衡。通过调查,发现经济欠发达的南部镇街如沙沟、周营外出较多
分别为9855人和6800人。而出
2329人,省外的以周营镇居多为
占全区出省的比重为44%。常庄、,分别张范和临城外出人员较少
为4182人、3078人和580人。
二、发展外出劳务经济的作用已初步显现
1、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打工经济的渐趋成熟,打工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2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2_年增加469元,增长10.5%,而同期全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就
增加了86元,占绝对额的18.3%,起到了支撑作用。
2、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大部分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开阔了视
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更新了观念,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
高,许多人打工回乡后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3、优化了资源要素的配置。从经济学观点看,劳动力的合理
流动、转移,改善劳动力与资本结合的比例关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臵。而农村富余劳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一,农民外出务工不
仅缓解了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优化了农村资源要素的合理配臵。
4、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据统计,农村外出务工户收入高于无外出务工户收入15%,且外出务工户消费水平也高于无外出务工户16%,外出务工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消费档次,缩小了城乡差别,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三、制约我区农民外出务工的问题和因素
农村劳动力的双向转移,实现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为商品,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农民外出务工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3%,而高中以上的只有12.7%,参加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19.8%。由于打工者少知识、缺技术,使得外出务工只能从事纯体力、技术含量低的廉价职业。同时,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思想保守,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再创业精神。从事纯体力劳动仍然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而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快速转变,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据调查统计,从事此类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外出劳力的70%以上。
2、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化水平较低。当前在农民外出务工过
程中,各级政府部门虽然创造了一些条件,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累计已安排农民工外出就业5.66万人次,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化水平还很低。一方面是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尚处于一种自流状态。据调查,目前仍有373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未就业,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6.8%,20周岁以下的人占了近五成,而且文化程度绝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劳动力转移的任务相当繁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农民外出务工缺乏制度保障。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等方面的差别,使得进城的农民工还无法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有住房、医疗、失业保险、劳动保障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农民工往往是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条件差,一旦出现工伤事故,多数也只能协商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4、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当地一般都是文化水平较高、身体素质较好,且有一技之长的年轻劳动力,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许多农户少了“顶梁柱”,村组公益性体力活无人干,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家庭和社会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下步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进一步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二是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增加职业培训基地;三是加大职业培训宣传和力度,按照市场需求,突出培训
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从业收入。
2、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交流,保证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联系畅通。一是政府应随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了解外出人员数量、分布地区、工作状况、思想动态等方面情况,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和沟通;二是应积极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政府和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输出关系,及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劳务信息。
3、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外出人员自身的维权意识;二是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对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加强与当地政府维权部门的联系,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4、坚持“送出去”与“请回来”并重。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转移的同时,还要注重“请回来”,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政府应当给予关注和关心,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
5、优化社会服务,切实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帮助“留守户”解决好生产生活的困难,可适当成立生产“互助组”,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附:全区及各镇街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统计表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镇**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调 查 报 告
调查人:罗**调查时间:202_年* *月
调查地点:*****村
近期,我们按照县统计局的安排部署,对我镇*******村202_年1—9月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两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的现状
****村同位***库区,发展水产养殖和边贸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版图面积 *** 亩,耕地*** 亩,总人口2714人,实际从业人员为1457人,占两村总人口的53.68%。其中:在本乡镇从业人员634人,占两村实际从业人员的43.51%,同比减少2.42%;外出务工人员823人,占两村实际从业人员的56.49%,同比增长2.42%。外出返乡人员46人。其中选择在本地从事二、三产业16人,占返乡再就业人员的34.78%;再次外出就业30人,占返乡在就业人员的 65.22%。两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具有特点:
1、省外就业人员比重高于省内就业比重。从两村调查结果看,省内就业的有293人,占 35.6%;省外就业的有530人,占 64.4%。从外出务工就业人员地区分布情况看,镇外县内的有40人,占 4.86%;县外省内的有253人,占30.74%;省外的有530人,占64.4%。
2、外出务工人员以东部发达地区向中部转移。两村调查结果表明:到东部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有287人,占34.87%,同比减少23.75%;到中部务工人员有477人,占57.96%,同比增长1
32.03%;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务工人员有58人,仅占7.05%。
3、外出务工农民受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影响以中低收入
为主。两村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在1001—202_元的有367人,占 44.59%;202_—3000元的有420人,占51.03%;3000元以上的只有36人,仅占4.38%。
4、再次外出就业人员多。从两村返乡再就业调查情况看:
外出务工返乡46人。返乡再就业46人。其中再次外出就业30人;在本地从事二、三产业16人。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外出务工人员以18-50岁青壮年为主,50-60岁年龄段为辅,60岁以上的也有 ;外出务工人员以亲友帮带自发为主,企业招为辅,收政府组织或中介组织介绍的很少;外出务工人员以从事第二产业为主,从事第二产业为辅,技术水平低,劳动强度大。
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农民外出务工不仅缓解了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
力,更为重要的是优化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少数人无事生非,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大部分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更新了观念,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许多人成为用工单位技术能手,不少人打工回乡后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农村外出务工户收入是无外出务工户收入的三倍以上,且外出务工户消费水平也高于无外出务工户两倍左右,外出务工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消费档次,缩小了城乡差别,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但也存在以下不可护送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两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66%,而高中以上的只有34 %,参加过
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 9%。由于打工者少知识、缺技术,使得外出务工只能从事纯体力、技术含量低的廉价职业。
2、农民外出务工缺乏制度保障。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等方面的差别,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无法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有社会福利。农民工往往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一旦出现工伤事故,多数也只能协商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3、农业发展还是慢。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农村
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已制约农村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留守农村的弱势群体因受思想观念、体力等因素的制约,在科技推广、产业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上失去了主要的依靠力量,产生农村新技术新信息推广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慢、农村社会面貌改变慢的系列问题。
4、农村工作还是难。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一般都是年轻劳
动力,留在家的大多是“38”“61”“99” 弱势群体,许多农户少了“顶梁柱”,给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衍生出系列社会问题。诸如老人赡养、留守儿童教育和身心健康、公益事业发展等诸多问题。
5、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相对来说还是低。由于农
产品价格增长空间有限,受农资价格等因素影响农业投入大,回报低。尖角村姓周老人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他种了6亩田,每亩一年两季毛收入1500元,刨掉种子、农药、化肥、耕地等
投入每亩在1000元以上,年成好每亩一年可以纯赚500元,6
亩一年好的话搞3000元,仅相当外出务工人员两个月的收入,相当机关工作人员一个多月的工资。
三、对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进一步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条件成熟可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二是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增加职业培训基地,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三是按照市场需求,突出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从业收入。
2、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交流,保证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联系畅通。一是随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了解外出人员数量、分布地区、工作状况等方面情况,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和沟通;二是应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输出关系,及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劳务信息。
3、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外出人员自身的维权意识;二是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对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加强与当地政府维权部门的联系,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4、坚持“送出去”与“请回来”并重。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转移的同时,还要注重“请回来”,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政府应当给予关注和关心,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
5、优化社会服务,切实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帮助“留守户”解决好生产生活的困难,可适当成立生产“互助组”,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