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几何证明中的证明思路和方法(一份)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22-78267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4 12:52: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几何证明中的证明思路和方法(一份)

几何证明中得证明思路和方法

知识点1证明中的分析

证明步骤:

(1)仔细审题分清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或“已知”和“求证”;

依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标出字母记号,并把条件用明显记号表示出来,有时因观察、书写需要用<1,<2 等来简化角的表述。

(2)探索证明方法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和图形的性质;

采用从“已知”到“未知”综合地推导,或者采用“未知”到“已知”进行分析推导,也可以采用两头同时进行,达到思路沟通;有时还需要有目的地添加辅助线,能把不易直接证明的命题转化为另一个较易证明的问题。

(3)写出证明过程经过探索,找到证明的途径,用综合方法,层次清楚地有根据地从已知到未知,把证明的全过程写下来。

知识点2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

(1)证两线平行——利用平行性质和判定;到目前为止,只能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

其推论来证,这是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说,证明两条直线平

行问题的关键是证有关的角相等或互补。

(2)证两线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质和判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证明线段相等的四种常用方法:

一、如果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那么可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当缺

少条件时,可再证一对三角形全等。

二、如果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但是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可

以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常作的辅助线有:平行线,垂线

或连结线段等。

如果两线段是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那么可证它们所对的角相等。

证明两线段都等于第三条线段。有时还需要添加第三条线段作媒介。

三、四、(3)

(4)注意:有时需要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法才能奏效。证两角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质和判定、利用平行线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证两直线互相垂直——利用垂直定义、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一、直接运用垂直定义,证两条直线的夹角是900;

二、三、使要证的垂直关系归结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去,证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

(5)

其中方法一可转化为方法二。无论哪种方法,最终大多转化为证两个角相等的问题。证一线段等于另一线段的二倍(或一半)——利用加倍法、折半法,常常要作辅助线。

第二篇:几何证明思路与方法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不存在太多的难点,按照南京中考数学试卷的难易比例7:2:1来看,90%都属于基本知识点的考察和运用,剩余的10%则是分配在平面几何的证明和一元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上。接下来我就简单分享一下如何应对平面几何证明这个问题!按照以下的思路来走,可以使我们最大程度地拿到平面几何证明题的分数!

平面几何证明一般按以下三个思路来解决:

(1).“顺藤摸瓜”法

该类问题特点:条件很充分且直观,一般属于A级难度的题目,直接求解即可。

(2).“逆向思维”法

该类问题特点:一般已知条件较少。从正常思维难以入手,一般属于B或C级难度题目。该类问题从求证结论开始逆向推导,一步一步追溯到已知条件,从而进行求解。

(3).“滇猴技穷”法

该类问题特点:题目很简明,表面上看不出条件和结论存在什么关系。也就是在自己苦思冥想,死了几百万脑细胞之后依然无解。该类问题属于你痛不欲生的C级难度的题目。

方法:①从已知条件入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就写出什么结果,与结论相关的辅助线能作就作;

②再从结论入手,运用逆向思维,看能推导出什么结果就写什么结果;③合理联想,看看两次推导结果之中有没有关系紧密的,如果发现则以此为突破点解题;若发现不了,马上放弃,绝不浪费时间!

注:该类问题在写出各种推导结果是需注意条理性,忌杂乱无章!这样能保证我们如果“瞎蒙”对了某一正确步骤后者推导出一个重要条件时,能拿到相应的分数!所以考试时遇见不会做的题目,不能留“天窗”!

第三篇:几何证明方法总结

方法总结

1、首先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然后证明这几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1〗 证点共线:由公理2可知,这些点都在交线上 

2、首先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另一点在此直线上

1、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

〖2〗 证点线共面:

2、过有关的点、线分别作多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

3、反证法

〖3〗 证线线平行:常用公理

4、线面平行的性质、面面平行的性质、两直线与同

一平面垂直

〖4〗 证线面平行:



平面相交的交线经过直线作或找平面与在平面内作或找一

1、根据面面平行的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5〗 证面面平行: 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

5、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

理

1、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

2、求两直线所成的角为直角〖6〗 证线线垂直:

3、线面垂直的性质

4、面面垂直的性质

1、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

2、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7〗 证线面垂直:

3、两平行线之一垂直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8〗 证面面垂直:面的平面角是直角

1、定义法:证明两个平

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

〖9〗 求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直线和直线所成的角:常先作出要求的角,然后组成三角形,通过解三角形求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1、找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而找射影关键是找垂足和斜足

1、用定义法

2、找二面角的平面角

2、利用垂面法要注意以上各种角的范围 



3、利用三垂线定理





3、无棱二面角可考虑用射影面积法





4、直线和直线所成的角用公理4找出所要求的角

〖10〗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直线和平

面平行时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常先作出垂线段,然后解由垂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或利用体积相等的方法求垂线段的长 〖11〗利用向量判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利用向量求角、距离、证明

平行垂直等问题:先选定一组基底,其它向量都用这组基底表示,再利用向量的法则进行计算

〖1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判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求角、距离:先

把点、线段、向量坐标化,然后用向量的坐标进行计算

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A1=4,点D是AB的中点,【1】 求证:AC⊥BC

1A1

【2】 求证:AC1∥平面CDB1

【3】 求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D、E分别为BB1、AC1的中点。

【1】 ED为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 D 【2】 设AA1=AC=2AB,求二面角A1—AD—C1 的大小.

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4, AB=5,BC=3,AC=4,D,E分别CC1、AB上的中点,【1】 求证:平面B1C1E⊥平面ACC1A1 【2】 求二面角D—AB—C的大小 【3】 求点D到平面B1C1E的大小

4、如图,直三棱柱AB1C1---ABC中,BC=CC1=CA= =2,AC⊥BC,D、E分别为棱C1C、AC的中点,【1】 求二面角B—A1D—A的大小

【2】 若F为线段B1C1上的任意一点,试确定F的位置,使EF⊥平面A1BD

B1

D B

E 1

B1

B

A1

C1 D

C

A

B1

B

第四篇:几何证明

几何证明

1.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 o,求∠EAD、∠DAC、∠C的度数

2.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位置关系

3.如图,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

4.如图,已知AB//CD,AE//CF,求证:BAEDCF

AEFCD B

5.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求证:

AD//BC。

6.如图,已知AB//CD,B40,CN是BCE的平分线,

A

D

F

B

C

E

CMCN,求BCM的度数。

7.如图若FD//BE,求123的度数

A

N

M

C

D

E

第三题

o

8.如图已知CAOC,OC平分AOD,OCOEC63求D,BOF的度

第四题

9.已知如图DB//FG//EC,若ABD60,ACE36AP平分BAC求PAG的度数

第五题

10.,已知如图AC//DE,DC//FE,CD平分BCA,那么EF平分BED?为什么?

B

11.1)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4,5,6-x,求x的取值范围

(2)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m,m-1,m+1,求m的取值范围

oo

12.在ABC中,B70BAC:BCA3:2,CDAD垂足为D且ACD35

oo

求BAE的度数

A50oD44 13.已知AC,BD交与O,BE,CE分别平分ABD,ACD且交与E,o

求E的度数。

E

o

14.ACE90AC=CE,B为AE上的一点,EDCB于D,AFCB交CB的延长

线于F,求证:AF=CD

第22题

15,已知AB=CD,BC=DA,E,F为AC上的两个点,且AE=CF,求证BF//DE

第23题

16.AD,BC交于D,BEAD于E,DFBC于F且AO=CO,BE=DF,求证 AB=CD

o

17.中AB=AC,BAC90分别过BC做过A点的直线的垂线,垂足为D,E,求证DE=BD+CE

第25题

第五篇:几何证明

龙文教育浦东分校学生个性化教案

学生:钱寒松教师:周亚新时间:2010-11-27

学生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教材研学】

一、命题

1.概念:对事情进行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2.组成部分: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每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的内容部分是题设,“那么”的内容部分是结论.

3.分类: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判断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反之称为假命题.验证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验证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可以举出一个反例.

二、互逆命题

1.概念: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

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2.说明:

(1)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它们互为逆命题,“互逆”是指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2)把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

(3)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反之亦然.

三、互逆定理

1.概念: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即真命题),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2.说明:

(1)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如“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这是一个假命题,所以“对顶角相等”没有逆定理.

(2)互逆定理和互逆命题的关系:互逆定理首先是互逆命题,是互逆命题中要求更为严谨的一类,即互逆命题包含互逆定理.

所以∠C=∠C’=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点石成金】

例1.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然后再利用互逆命题的特征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1)题设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同旁内角互补”;逆命题是“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题设是“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结论是“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逆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题设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逆命题是“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课题:几何证明

对顶角”.

名师点金:当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不容易写时,可以先把这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再把题设和结论倒过来即可.

例2.某同学写出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你认为他写得对吗?

分析: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把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但有时需要适当的变通,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不能写成“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为我们还没有判断出是等腰三角形,所以不能有“底角”这个概念.

解:上面的写法不对.原命题条件是直角三角形,斜边是直角三角形的边的特有称呼,该同学写的逆命题的条件中提到了斜边,就已经承认了直角三角形,就不需要再得这个结论了.因此,逆命题应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名师点金:在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时,千万要注意一些专用词的用法.

例3.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等式:① AB=AC;②AD=AE;③ ∠1=∠2;④BD=CE.请你以其中三个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

解:选①②③作为题设,④作为结论.

已知:如图19—4—103,AB=AC,AD=AE,∠1=∠2.

求证:BD=CE,证明:∵∠1=∠2,∴∠1+∠CAD=∠2+∠CAD.

即∠BAD=∠CAE.

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AD=AE,∴△BAD≌△CAE(S.A.S.)∴BD=CE.

名师点金:本题考查的是证明三角形的全等,但条件较为开放.当然,此题的条件还可以任选其他三个.

【练习】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1)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任何一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升级演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言是命题的是()

A.画两条相等的线段B.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C.延长线段AD到C,使OC=O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直角都相等B.钝角都小于180。

龙文教育浦东分校个性化教案ABDEC.cn

C.如果x+y=0,那么x=y=0D.对顶角相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正确的B.命题“如果x<0,y>0,那么xy<0”的逆命题是正确的C.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

D.定理、公理都应经过证明后才能用

4.下列这些真命题中,其逆命题也真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则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5.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有__________.

6.将命题“所有直角都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

7.举例说明“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

二、探究提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个命题不一定都有逆命题B.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c.真命题的逆命题仍是真命题D.假命题的逆命题未必是假命题

9.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

c.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拓展延伸

10.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锐角大于它的余角B.锐角大于它的补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

11.已知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互补的角就是平角;③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龙文教育浦东分校个性化教案

几何证明中的证明思路和方法(一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