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毛概辨析题缩印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22-672636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3 09:48: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毛概辨析题缩印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此观点正确。第一,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辨析题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

1、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碍,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这句话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在二三十年代,为了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修修补补,而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会主义新体制。第三,改革在对“旧的那一套”的抛弃的同时,是党的路想路线,开创了不同于苏联城市中心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建国线、方针、政策的重新选择。第四,改革不是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后,毛泽东同志在胜利面前冲昏头脑,骄傲自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听不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五,改革 是使中国摆脱贫穷进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不同意见,并冠之于“走资派”,对党和国家落后状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引起了我国社 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严重违背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说经济、政治生活和人们观念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第六,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可见制度建设对保障党的思想路线至关重要。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也影响世界。正因为如此,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改造后形成的。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句话是错误的。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此此观点正确。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前更多的是照搬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虽然毛泽东同志曾提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出“以苏为鉴”,但并未做根本 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既不适合苏联国极力维 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情,也不适合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对旧体制进行 了根本性改革,坚决主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张走自己的路,才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家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走市场经济之路都是邓小平同志的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 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创举。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 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

3、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拨乱反正就是完全否定毛泽东时代的一切体制。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 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这句话是不对的。3.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拨乱反正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以采,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一再强调了发看,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 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 著名论断,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遗留的很多历史问题,认真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第一,发展才 是硬道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义的理论和政策,这并不是对毛泽东时代一切体制的否定,而是扬弃。毛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 东时代的体制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好的方面,我们当然要保留。和谐社会建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 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设的政策无不体现着毛泽东思想“人民性”的光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坚决的需要.主张要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工作生活4 中国加入 WTO 也是改革。

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对。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入WTO则是对外开放的最重要

1、解放思想就是敢于否定一切。举措。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

1、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思主义的胡思乱想; 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做最高权答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努力。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会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能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先进,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富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绝对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所以,解放后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思想并不是敢于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是一样的。

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命题错误。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具有共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理论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与实际相统一。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义市场经济是可以接轨的。

本命题错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理论体系的精髓。一方面,他们都是把握和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成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果;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的全过程,并体现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 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此观点正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邓小平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 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从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结果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 标,共同此命题正确。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富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高度统一的结果。这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上全面 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既走出了几十年来流行于国际共运中片面追家的权力。

求抓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而忽视生产力决定性作用的误区,又防止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了那种单纯只讲生产力,不讲生产关系,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此命题错误。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指的错误倾向。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多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是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此观点正确。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历史角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度来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起点。搞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生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开放,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化,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逻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辑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和根本。它是实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曾行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建立全国政权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具有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政权性质,但它是过渡性质的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这种职果,它制约规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道路,使生产力的成果属于人民,能立即中止。人民政协按其性质,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不具有国家权力机同时,它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关的权力与职能。但是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各民主党派能达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解放和发展生产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实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共事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这三个基本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各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离开哪般的人民团体。

一方面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先把物质文明搞好了,有了物质基础,然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再去抓精神文明就容易多了。

(1)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此观点错误。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联系人为地割裂开来,否定精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能动作用,孤立地对待物质文明,片面地抓经主义体系。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济工作,这既违背经济规律,又不符合历史辩证法。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段。两者既有历史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在理论上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实践必然延误、弱化和虚化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主要有:①经济结构发生了神文明建设。实践已经证明,撇开精神文明建设而孤立地抓物质文明,不仅根本变化,社会 主义所有制占了绝对优势。②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不能真正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反因增加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而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基本消灭。变得极不经济,最终限制经济的发展。因此,两个文明建设绝不能分先后。③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而已成为人民日益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也相应地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从阶级斗争转变为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

3、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是完全一致的。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此命题正确。(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精神生活、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社会风气,你不抓,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2)广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对人民的法律权利的切实保护是依法治国的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重要目标。(3)因此,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是完全一致的。本命题错误。(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 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 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 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精髓。(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 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事实求是思想路线本身。

第二篇:毛概缩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内涵: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都属于同一个科学体系。

两次飞跃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内在联系和历史继承性,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一是统一的理论基础;二是统一的思想精髓;三是统一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标准;四是统一的方向和路径;五是统一的历史任务和根本手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2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硬标准和目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践意义: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过渡性社会?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3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力方面,包含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关系方面,包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 提高效率,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来体现社会公平,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充分体现。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时,还要注意理解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关系。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等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它们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途径与方式。只有坚持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才能使生产力更快发展,才能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实现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4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设新型工业化道路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统筹区域发展6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文化建设的内容:1坚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加强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文化的作用 从文化角度

对社会: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社会发展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提高文化软实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解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额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对个人积极向上的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文化软实力: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简言之,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内涵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我们党必须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产生剥削的根源,解放全人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作是根本宗旨。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一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二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三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实施党的建设这项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切实加强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的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就是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其中包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三大作风

4、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重要的使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制度化,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制度。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五位一体”,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范畴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 领导能力执政水平为什么加强党建?1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领导。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3从党的自身来看,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第三篇:毛概辨析题

1、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

答:错误,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正确,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复杂。在新世纪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和伟大历史进程中,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3、社会建设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统一体

答:正确,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4、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党制

第四篇:毛概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此命题正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专指我国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起点低,它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极端落后的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当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逾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不能逾越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特定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此命题错误。(1)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属于社会主义体系。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俩这既有历史关系也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社会主义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有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了绝对优势

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基本消灭

3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认为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的道路的矛盾,而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认为也相应的从阶级斗争转化为已发展力为中心。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正确

这里讲的革命是广义上的,是指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多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社会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此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转为开放,以及似的社会生活的其他芳名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吧一个落后的中国转变为一个发达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阶级成分的划分来作为我国工作的得失是非标

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中国形成以“以三个有利于为中心死刑的战略思想,即:有利于发展赎回注意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体制上积累的弊端已到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这是我们时代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中遇到和积累的矛盾与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6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此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7、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有效地想到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错误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也有盲目性,国家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对市场活动加以管理和正确引导,不这样经济就会出现混乱,这表明,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发展个整个经济的稳定的增长。8、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这句古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就会 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紧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不会自然而然的好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

9、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理效率民主法治意志,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的积极性个自觉性,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同时市场的吱声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效率和公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的个人个合法权益,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错误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遵循的原则,但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10、在当代中国,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中心

错误1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好了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不好人心涣散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因此必须把经很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2)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的发展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张提供精神动力支持(3)但是 社会的全面进步 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是错误的

11中国要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标准来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

错误 我国处理国家的关系不是以一时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划分的,对一切的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中国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是它是都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友好合作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可以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外交知道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工人的准则。一锅俩只构想把它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用来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俩个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地区的关系问题,取得了成功。可见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的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用“一个国家俩个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意问题,这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3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帆风顺

正确 改革开放是世界这回主义运动处于帝豪,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体质上积累的弊端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唏嘘坚定不移的向前推进,是时代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助于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符合当心民心 顺应时代哦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公鸡是不容否定的其中的遇到和积累的矛盾与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 才能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第五篇:毛概辨析题

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绝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具体地说,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2)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

3)新的社会生产力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决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的理论大厦。

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菱是它的集中概括。2)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独创,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3、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答:正确。

1)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农民阶级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历史证明,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在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答:错误。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原因是: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因为自身的许多特殊优点,能够担负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这种领导地位不是“天然”地落到无产阶级及其肩上,资产阶级会尽一切力量来争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通过不断的斗争来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无产阶级“天然领导权”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

答: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和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了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不是简单的农民战争,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经过共产党)下的人民革命斗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7、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答: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2)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

3)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8、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本命题错误。

(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

(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3)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 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错误。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3)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基于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邓小平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12、“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

(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13、先富不会带来共同富裕。

(错误)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 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 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 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 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 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14、讲效率优先就不可能兼顾公平。(错误)

(1)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能够做到既提高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因为,一方面,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分配最终要取决于生产,取决于能够分配的产品。没有效率 的提高,不能生产出大量可供分配的产品,社会公平就失去了它的基础。社 会主义要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就离不开 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 动力。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2)效率与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

15、中国共产党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本命题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十六大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 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大公无私、最先进的阶级。它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从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始终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 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进也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利益的庄严使命,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 本利益。党既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又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16、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

(错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2)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 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3)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 图谋的。

(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

17、“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错误)

(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 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地区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主体,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但不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坚持“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 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 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要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3)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 前提和根本保证

18、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确)

(1)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 武力。(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一种战略考虑。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 则,反对分裂,反对任何公开的或隐蔽的“台独”,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 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外国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有助于和平统一的。

(3)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 同胞的。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本命题错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 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在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包含“社会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 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 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的过程,在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20、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本命题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 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活 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2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 “欲灭 一国,先灭其文化。” 本命题正确。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 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

(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 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 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 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 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 “文化决定论”。

22、人权高于主权。本命题是错误的。

第一,各国的情况不同,对人权的认识和实施也各有不同,各国内 部的问题,应该由各国自己解决,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当前世界各国不仅 有大小强弱,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人权极需主权来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里来的人权。邓小平说: “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主权是最大的人权。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把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 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为借口,推行它们的强权政治。

2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 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 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 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 标。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 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 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 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 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 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 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 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2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本命题错误。(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 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 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 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 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 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 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特别提示:要清楚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 命相互之间的关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概辨析题缩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