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姓名:刘旭红
单位: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
地址:辽宁省北镇市满族高中
电话:1884160190
1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姓名:刘旭红 单位:北镇市满族高中 联系地址:辽宁省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电话:***
【摘要]】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本文重从计算机课程特性出发,通过对高中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提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旨在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 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探索;实践
引言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随着年龄递增,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反而递减,这些学生课堂上反应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
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四、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抛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开始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勤思考,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自主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沦、小组合作、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成果欣赏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允许他们犯错误。学生通过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到不断吸取教训。
五、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在技能上取得进步,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同时,让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扩大同学视野,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求知欲。然后带学生分析作品,最后学生实践,时间允许还可以再在学生作品中选一些优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如前面所说的网页制作,就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和老师
共同当评委,让学生在失败和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此外,在展示学习成果时,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发现新问题,展示新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交流。
结束语
总之,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为核心,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乐于学习计算机课程。那么,教师就必须使用学生易为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到计算机技术是学习、生活中所必需的技术,必须学好,也只有这样,计算机课程才真正发挥了其作用。
第二篇: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分析与实践
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分析与实践
来源:http://
摘要: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本文重从计算机课程特性出发,通过对高中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提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旨在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 课堂教学 探索 实践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 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随着年龄递增,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反而递减,这些学生课堂上反应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
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 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圃的需求——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 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耍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四、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抛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开始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激励
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勤思考,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自主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沦、小组合作、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成果欣赏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允许他们犯错误。学生通过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到不断吸取教训
五、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在技能上取得进步,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同时,让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扩大同学视野,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求知欲。然后带学生分析作品,最后学生实践,时间允许还可以再在学生作品中选一些优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如前面所说的网页制作,就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当评委,让学生在失败和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此外,在展示学习成果时,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发现新问题,展示新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交流。
总之,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为核心,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乐于学习计算机课程。那么,教师就必须使用学生易为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到计算机技术是学习、生活中所必需的技术,必须学好,也只有这样,计算机课程才真正发挥了其作用。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进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他们把学习状态解读成“课堂生存状态”,狂欢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而不在于形式本身——动或者静,一旦课堂执迷于动,那么这样的动和静一样都显得可怕。课堂即生态、课堂即情感、学习即自然生长和自由选择,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为例,他们推进“快乐不达标”一票否决制,用“直观判断”来厘清快乐的内涵——一察表情、二看动作、三听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自主课堂构建的三个参照——自主指数、合作指数和探究指数的评判。高效课堂教育围绕自主性、主动性、生长性来建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的隐语是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狂欢的隐语是生命的状态——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
四、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 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讲究“先学模后教,以学定教”,要课前延伸,进行预习;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课后提升,拓展延伸。学生通过自己的说与做,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交流去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亲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才是真正着眼与学生终生发展的有效策略。优质高效课堂模式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挑战。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深入挖掘、透彻理解,没有对学情的深入洞察,没有对自己知识结构的组合,仅仅凭借备课中的预设,生硬的“照读”备课,无视课堂鲜活的生成和课堂的多变性,就难以实现“以学定教”,不能达到“三讲三不讲”“精讲点拨”的要求。用高效课堂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解救”我们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五、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问题和自己存在的困惑。
1、导学案的适度性与适量性。难度往往过难,量往往过大,加之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就不好把握操作的尺度。
2、巩固检测与反馈。当堂检测落实时间不足,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
3、小组口头汇总,交流展示发现对于疑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明显把握不足。特别是像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及函数等章节,在理解和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在应用高效教学模式时学生的反馈意见比较大,要求老师细讲、精讲以致形成了老模式满堂灌。
4、学生多分组讨论受制约。
5、教学设备落后,资金不足导学案、课堂检测不能人手一
第四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新课标 生活化 课程教学
摘要: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长于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将其融入课程常识,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修的念头和乐趣。要专心筛选生活素材,构建学生内在的心理体验、感悟,要创设多元化、个性化、生活的化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湖南高中新课改已经是第二届高考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作为高中政治老师的我,已经慢慢熟悉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从现实生活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应注重把政治理论和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使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从生活入手、从身边的现象入手,去学习、分析、掌握、运用教材的基本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以实现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目的。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的理念,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不断充实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和知识素养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给学生以充分地自主。由于现在的高中生知识面宽、思想活跃,所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博览群书,拓展知识面,由本专业范围内的“专家”,变成博古通今的“杂家”,才能使自己适应新课改理念,在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中同步前进,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二、积极开展课堂探究,理解生活
夸美纽斯说:“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思想政治课新课程中,设置了诸多“探究活动”如:“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如何讲效率维护公平”,“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等等。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回答、讨论和辩论;或以学生分组活动的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来掌握知识,并参与生活和理解生活。正是在这种互动交流之中,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生活,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三、开放式教学,把生活素材引进课堂
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政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把政治教学从纯粹的课堂教学里解放出来,走到社会大课堂,是政治教学真正成功的必由之路。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之外,还应成为广大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因此,就高中政治而言,在不改变课堂主体情况下,把政治教学从基本封闭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具体操作,可采用多种形式:
1、关注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实现教材理论与国家大方针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习往往没有兴趣,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当我们处于宽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加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国家政策方针涉及全国人民的生活,让学生关注和了解,不仅会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创设快乐的课堂,而且能使他们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把所学知识与政策方针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增强他们执行国家政策方针的自觉性。如:在《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的主要税种》的教学中,我列举了个人所得税修改的有关材料:2006年1月1日,我国个税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3月1日,再次提高到2000元;2011年3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提出,将“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并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会议决定,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教学中我紧密结合我国的税收的性质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分配制度等多角度思考,以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此兴致比较高,并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理论极为有用,提高了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实现教材理论和日常生活行为的有机结合。夸美纽斯说:“文字应当永远和事物一道教授,一道学习。”新课程要求政治课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四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王过生日,其他三个筹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三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生日蛋糕,有的筹备送给他一块手表,小王本人也暗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然后我实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常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了解理论常识,又同学们获得了感悟: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且接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思想去研究生活。
3、关注社会热点,实现教材理论与时代的有机结合。
政治课的时政性强,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还应结合时政,实现教材理论和时代的有机结合。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有关房价政策变化:2010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发,包括增加供应、加强监管、加快保障房建设、落实政府责任等方面的十一条措施,被业内称为“国十一条”。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40%,以“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4月,《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利剑出鞘”,这个“国十条”目标直指高房价;2011年2月16日,北京市出台落实“国八条”的楼市调控细则,细则要求,在北京市没有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在北京购房,须提供连续5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及个人所得税的证明等。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等方面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关注时政的热情和信心。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4、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现教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为此我们作为政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的原型中学习研究政治学科知识、领悟政治道理,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出社会,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如:在讲授《政治生活》“民主决策”这一课后,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学生进入本县的政府网站的书记信箱和县长信箱。为本县的发展建言献策。短短5天同学们提出了不下50条的建议。其中王甜甜同学的“如何加强对政府机关的监督”被予以采纳,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信心。生活是本大教材,老师要善于组织,善于引导,落实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
四、充分利用教学新手段激活教学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政治教学生活化。如在讲述高一《哲学与生活》的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时,举例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并于电视机内播放出来。学生在找和看的过程中思考老师出的相关的一些题目,如“嫦娥一号”的成功是谁的功劳?这是不是证明人可以改变规律来为人类服务?这可以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是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明显高涨,问题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也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人。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会把现有的典型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灌输式地逼迫学生去接受,由于脱离了理解过程,学生不会真正懂得“生活”的真正内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教法改革总体规划初探》贺瑞 2003年8月第四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夸美纽斯《论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第五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