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初二数学讲义命题与证明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22-1098119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0 01:02: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二数学讲义命题与证明

初二数学讲义(5)证明(3)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语句:①若直线a∥b,b∥c,则a∥c;②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是鱼;③作两条相交直线;④AB=3,CD=3,问AB与CD相等吗?④连结A,B两点; ⑤内错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是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 2.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A.垂直B.两条直线C.同一条直线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3.下列各组所述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两个等边三角形D.各有一个角是40°,腰 长都为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4.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A.4:3:2B.3:2:4C.5:3:1D.3:1:

55.如图,如果AB∥CD,那么角α,β,γ之间的关系式为()

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

6.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P是BC上任意一点,连结AP,则AC2AP2()A.CPBPB.CPBCC.BPBC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题3分)

7.如图,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与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EFD60,EPFP,则BEP

8.若一个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一边平行,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9.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时应首先假设.10.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CDE=150°,则∠C=__________.11.把命题“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C=AD,若CAD=76°,则CBD度.

三、解答题:

13.如图,在RtABC中,∠

ACB=90,AC=BC,D是斜边AB上的一点, AE⊥CD于E,BF⊥CD交

CD的延长线于F.求证:

ACE≌CBF.14.如图,点B在AC上,△ABE与△DBC是等

边三角形,M、N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MN是等边三角形.E

ABC

15.如图,在△ABC中,∠C=90°,点D、P分别在边AC、AB上,且BD=AD,PE⊥BD,PF⊥AD,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PE+PF=BC.

A

EB

16.已知如图,在△ABC中,CH是外角∠ACD的角平分线,BH是∠ABC的平分线,∠BAC=58°.①求∠BHC.②求∠CAH

17.在△ABC中,AD平分∠BAC,DE=DC,AC=EF.求证:EF∥AB.A

F

CBED

18.如图,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求证:CE⊥BE.

19.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EP=3,求EF的值,20.操作:在△ABC中,AC=BC,∠C=90°,将一块等腰三角形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D、E两点.图①,②,③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3种情况.三角板绕点P旋转,观察线段PD和P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

选择图②、图③中的一个加以证明.A

DC

AP

P

EB C①②

21.用反证法证明:设a,b,c是不全相等的任意实数,若x=a2-bc,y=b2-ca,z=c2-ab.求证:x,y,z中至少有一个大于零

E

B

D

第二篇:初二数学讲义证明

初二数学春季讲义(4)证明

一、识点归类 知识点四证明

1、从一个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得出它的结论成立,这个过程叫作证明。

注意: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是举反例,即找出一个例子,它符合命题条件,但它不满足命题的结论,从而判断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知识点五反证法

步骤:①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得出“反面”②从“反面”出发,推出矛盾,因此否定“反面”③既然假设是错误的,所以原命题正确。举反例(用来证明假命题)

1.要想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个反例。举反例的要求是:命题的条件,而命题的结论。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对于不为零的实数c,关于x的方程

3.如图,AB // CD,MP // AB,MN平分AMD,A35,D40,求

4.点为O,E是AC•交BD于F,则OE=OF.(1)证明上述命题.

(2)对上述命题,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G⊥EB交EB的延长线于点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图形,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若成立,请你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x

c

c1的根是c。x

(2)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题(直接证明)2.已知:如图,AD⊥BC于D,EF⊥BC于F,交AB于G,交CA延长线于E,∠1=∠2.

求证:AD平分∠BAC.填写分析和证明中的空白. 分析:要证明AD平分∠BAC,只要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知∠1=∠2,所以应联想这两个角分别和∠

1、∠2的关系,由已知BC的两条垂线可推出________∥_________,这时再观察这两对角的关系已不难得到结论. 证明:

5.在Δ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 ⑴求证:PE=PF。

⑵已知AF=12,CF=5.求ΔPEF的面积。

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以对角线BD为边作正三角形BDE,过E作DA的延长线的垂线EF,垂足为F。

(1)找出图中与EF相等的线段,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AF的长。

7.如图,ΔABC中,∠A=60°,BE、CD分别平分

∠ABC和∠ACB,交点为P。请证明:BC=BE+CD。

A

E

B

D

C

8.如图,等腰Rt△ABC的直角边AB=2,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作直线运动.已知点P沿线段AB运动,点Q沿边BC的延长线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B时两点即停止运动),PQ与直线AC相交于点D.

(1)设AP的长为x,△PCQ的面积为S.求出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问是否存在x的值,使S△PCQ=S△ABC?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作PE⊥AC于点E,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是否改变?证明你的结论.

2用反证法证明专题 14.求证:若n为自然数,则nn2不能被1

59.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必有一个角不大于

整除 60°”,第一步先假设

10.已知:如右图,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且l1∥

l2,13与11相交于点P.求证:13与l2相交.

证明:假设,即∥,又∵∥(已知),∴过直线12外一点有两条直线11,13与直线12平行,这与“”

15.证明:2不是有理数

相矛盾,∴假设不成立,即求证的命题成立,∴13与12相交.

11.已知:a,b是实数,且满足ab=0, 求证:a、b中至少有一个为0

12.求证: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

16.已知实数p满足不等式(2x1)(x2)0,用反证法证明:关于x的方程x22x5p20无实根.17.求证:当x+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实数根时,必有bc≠0.

13.求证:两条相交直线只有一个交点.

第三篇:初二数学讲义统计与证明(模版)

1、频数和频率:频数分布表的绘制步骤

(1)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极差的概念。)

(2)确定组距、组数。x =94.5,下面是5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频数分布表.

极差25,为了使数据组距0.4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我们把数据分成6组,且边界

值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特别指出: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通常按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2、介绍频数和频数分布表。

频数:我们称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

数为频数;(结合表中数据)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频数分布表: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频数分(1)在这次抽样分析的过程中,样本是___________ 布表,也称频数表。(2)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a= ____,b= __________.

频数(3)估计该校初三年级这次升学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

3、频率的概念:频率=数据总数约为 ___________分.

4、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4)在这次升学考试中,该校初三年级数学成绩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90.5~100.5范围内的人数约为 __________人.(1)画频数分布表(2)写标题

8、某中学进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3)画坐标:横坐标是什么?纵坐标是什么? 成绩,结果如下(分数为整数,满分为100分)

(4)画小长方形:长是什么? 宽是什么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练习】 下列问题:

1、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45,若选取组(1)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同距为10,则这组数据可分成(•)学有;

A.5组B.6组C.8组D.4组(2)已知成绩在91~100分的2、将50个数据分成5组列出频数分布表,其中第一同学为优秀者,那么优胜率

组的频数为6,•第二组与第五组的频数和为20,那么为;

命题与证明综合提高

一、识点归类

注意:定义必须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语

言,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

例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概念:(1)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_; 例2 叙述概念的定义

(1)数轴;(2)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命题

知识点一命题的概念 注意:(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事情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二者缺一不可。

例 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A 明天可能下雨B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C 直角都相等D 中国是202_年奥运会的举办国知识点二真命题与假命题

注意:真、假命题的区别就在于其是否是正确的,在判断命题的真假时,要注意把握这点。例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 锐角大于它的余角B 锐角大于它的补角 C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 锐角与钝角等于平角 知识点三命题的结构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出“如果------,那么-------”的形式。有的命题表面上看不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但可以写成这种形式。如:“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例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条件与结论。

1、同角的余角相等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知识点四证明

1、从一个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得

出它的结论成立,这个过程叫作证明。

注意: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是举反例,即找出一个例子,它符合命题条件,但它不满足命题的结论,从而判断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证明题 1.已知:(如图)MN//PQ,AC⊥PQ,BD、AC相交于点E,且DE=2AB. 求证:∠DBC=

∠ABC.

3MDAN

2.如图,已知△ABC中,AD平分∠BAC,AB+BD=AC,求证:∠B=2∠C.

BDC

3.如图,△ABC中,AD平分∠

BAC,BE=CE,过点E作GH⊥AD,交AC、以及AD、AB的延长线于H、F、G.求证:AC=2BG+AB

A

DH

F

C

4求证:

5.DC(2)

6.如图,已知AB // CD,B100,EF平分BEC,EGEF,求BEG和DEG的度数。

9.求证:形如4n+3的整数P(n为整数)不能化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

第四篇:初二数学教案:命题与证明

初二数学教案:命题与证明

第二十四章 证明与命题(一)复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会在简单情况下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了解证明的 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4、会根据一些基本事实证明简单命题。

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6、初步会综合运用命题、证明以及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

三、教 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一 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分为真命题与假命题。

2、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只用找出一个反例,但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用推理的方法,而不能光凭一个例子。

(二)说一说

1.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有两个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

(2)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作A的平分线;

(4)若a=b 则 a2= b2

(5)同位角相等 吗?

2.说出一个已学过 定理:

说出一个已学过公理:

3、下列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不相等的角不可能是对顶角.(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两个无理数的乘积一定是无理数.(三)练一练 1.用反例证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若x(5-x)=0,则x=0;

(2)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就是这条边上的高;

(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

(4)若x2,则分式 有意义.(四)例题分析

例1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用符号语言写出已 知和求证

(3)分析证明思路;(4)写出证明过程;

例2已知:如图,△ABC中,C=2B,BAD=DAC.求 证:AB=AC+CD

还有其他方法吗? A A E

B D C B D C

(第三题)(第二题)

例3已知 :如图D,E分别是BC,AB上的一点,BC、BD的长度之比为3:1, △ECD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求证: BE=3AE[来源:学|科|网]

4、已知:如图,直线AB,CD,EF在同一平面内,且AB ∥ EF,CD ∥ EF,[来源:学科网]

求证:AB ∥ CD。

证明:假设AB∥CD,那么AB与CD一定相交于一点P

∵AB ∥ EF,CD ∥ EF(已知)

过点P有两条直线AB,CD都与直线EF平行。

这与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而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矛盾。[来源:学科网]

AB ∥ CD不能成立。

AB ∥ CD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来源:学科网]

1.反设(否定结论);

2.归谬(利用已知条件和反设,进行推理,得出与已学过的公理、定理、定义或与已知条件矛盾);

3.写出结论(肯定原命题成立)。

练习:

如图,已知:AB=AE,BC=DE,AFCD于F.求证:CF=DF.(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练习一份

B= E,

第五篇:初二数学期末复习——命题与证明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命题与证明

初二()班姓名责任人:张志堂

一、知识回顾:

1.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

(A)直线AB和CD垂直吗(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

(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D)连结A,B两点

2.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不分组成。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题设:

结论:

(2)对顶角相等;

题设:

结论: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题设:

结论:

3.命题分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和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

(1)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若a⊥c,b⊥c,则a⊥b(B)若a∥b,b∥c,则a∥c

(C)若a⊥c,b⊥c,则a∥b(D)若a⊥c,b∥a,则b⊥c

(2)下列四个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A)互补的两角必有一条公共边(B)同旁内角互补

(C)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D)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4.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证明。

证明的三个步骤:(1);(2);(3)。

5.要想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举反例的要求是:命题的条件,而命题的结论。

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对于不为零的实数c,关于x的方程xcc1的根是c。x

(2)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反证法的步骤:假设命题结论

。用反证法证明:在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已知:∠A,∠B,∠C是△ABC的内角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证明:假设,即∠A___60°,∠B___60°,∠C__60° 则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矛盾.所以______不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7.例1:如图,ΔABC中,∠A=60,BE、CD分别平分∠ABC和∠ACB,交点为P。请证明:BC=BE+CD。

例2(1)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E

B

D

C

(2)直接运用这个结论解答题目:一个三角形一边长为2,这边上的中线长1,另两边之和为

二、回家作业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C、x与y的和等于0吗?D、对顶角不相等。

2.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

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垂足

为D,如果AB=5cm,BC=3cm,那么AEDE的值为()A、2㎝B、3㎝C、4㎝D、5㎝

4.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角平分线AE交CD于H,第3题图

EF⊥AB于F,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EA、∠ACD=∠BB、CH=CE=EFC、AC=AFD、CH=HDH

5.已知下列命题:①锐角大于它的余角;②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

ADB

③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0B、1个C、2个D、3个

6.在下列命题:①钝角的补角是锐角;②两个无理数的商仍为无理数;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④若x是实数,则x2 + 1>0;⑤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真命题的有。(用序号表示)

7.把命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改写如果,那

么。8.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BC为斜边,将△ABP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BP重合,如果AP=3,那么PP的长等于。

9.命题“直角都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结论

是____________.

10.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是直角”时,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11.求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不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已知: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所截,∠1+∠2180°。求证:l1与l2。证明:假设则∠1+∠2180°

这与矛盾,故不成立,所以。

/

/

12.已知如图,在△ABC中,CH是外角∠ACD的角平分线,BH是∠ABC的平分线, ∠A=58°.求∠H的度数.13.如图在Δ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 ⑴求证:PE=PF。

⑵已知AF=12,CF=5.求ΔPEF的面积。

1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以对角线BD为边作正三角形BDE,过E

作DA的延长线的垂线EF,垂足为F。

(1)找出图中与EF相等的线段,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AF的长。

C

初二数学讲义命题与证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