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推进
以三产服务业为主导
推进西街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调研报告
晋城市城区西街办事处位于市区西部,面积3.75平方
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92亩,总人口41590人,总户数15597户,流动人口8711人,下辖18个社区居委,其中包括2个企业社区。辖区内共有驻地单位68个(其中,包括晋城宾馆、市城镇集体联合社、泽州县政府及部分县直单位、市二中、市四中、62190部队家属院、63988部队家属院等;市直亏损企业8个:晋钢、太印、春光热电、市酒厂、市气门厂、市综合食品厂、市皮革厂、市风源食品厂;区直亏损企业2个:针织厂、色织厂),现有改制企业8家,规模以上企业3个,为:恒光热电、新华线缆、中晋药业,第三产业有金太阳家具汇展中心、泰森工矿机电城、华都文化娱乐公司、伊甸园娱乐有限公司以及一大批高档次娱乐场所,各类个体经营网点1000余家。
一、西街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十一五”以来,西街的工业企业受到环保及产业政策的限制,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逐步萎缩,工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202_年底,全处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期间相比;完成工业增加值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期间相比;工业经济上缴税收完成了,与“十五”期间相比;利润达,与“十五”期间相比;职工 1
总数,与“十五”期间相比;平
均工资,与“十五”期间相比;
“十一五”期间,全处工业企业数量家,规模以上
企业家,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下降
了%和%。
与此同时,社区经济在城市化改造过程中,受到了极大
冲击,面临着严重挑战。“十一五”期间,社区集体经济收
入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
期间相比;辖区内共有门店家,与“十五”期间相比;就业人员,与“十五”期间相比。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三产服务业迅猛发展、龙头带
动优势逐步显现。今年随着金太阳家居汇展中心的开业运营
以及近年来上马的一些三产项目的有效运营,积极带动了全
处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进程。202_年底,全处三产服务业实现
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比“十
五”期间增长了%,占全处经济总量的%,三
产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通过以上三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一、工业经济在西街经济发展中,逐步萎缩。一是工业
经济总量少。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处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约
为1/4强。新型工业化程度较低,现有工业企业发展障碍重
重,发展前景堪忧。二是产业层次低。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企业占相当大比例,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产业链
不长,产品附加值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基本
为0。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及传统
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轻工业所占比重偏低。如受产业政策调
整影响,传统工业受挫,全处工业经济后果不堪想象。四是
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这一情况严
重制约了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
设,科技服务体系机制建设、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体系
建设基本没有起步。如:202_年恒光热电工业总产值共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万元,销售收入完成万
元,实现利润-万元,上缴税金万元,发电量万度。各项指标均呈下滑趋势。中晋药业工业总产值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万元,销售收入完成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上缴税金万元,产品产量
山楂总黄酮吨,成品药件,总体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但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缺少自己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
连续下滑;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装备差,经济效益不高;
区域经济产业层次低,传统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滞后,缺乏发展后劲,但总量逐步萎缩。
二、城市化进程成为了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提升三产
服务业的客观条件。撤村建居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街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制约。从区位优势上来说,工业企业
占地面积多,利润大,风险高,市场不稳定,见效时间长;
从居民切身利益上来说,仅仅靠全处现存的几家工业企业已
难以解决西街大量破产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更无须谈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如何突破新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实
现新的转型跨越,成为处党委思考的战略性问题。“十一五”
期间,全处提出了“一轴双核两翼”的统筹发展战略,就是
以景西路为轴心,坚持服务城市、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景西路南部集中发展三产服务业;景西路北部集中发展三产仓储业;景西路以东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景西路以西加快现代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加快三产服务业,成为了全处推进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核心。借以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的东风,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发展商贸、科技和文化产业,要建成全区时尚商贸中心、现代商贸中心等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商贸区、中心文化区、科技区,逐步形成西街经济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良好格局。结合城中村改造发展商贸服务业,最大限度解决就业问题。
二、西街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随着城市化的改造,逐步呈现出人员相对集中,潜
力日益巨大的优势。“十五”、“十一五”以来,随着黄华街、前进路、景西路、红星街等市区主要街巷的改造,及黄华街西区改造、秀水苑小区竣工、苗孟庄社区、前书院社区的“城中村”改造等等,必然在西街辖区范围内入住大量城市居民,从3万余人发展到近10万人群体的庞大规模,必
然带来了城市购买能力和生活需求的加大。
二是随着全市城市化改造的布局,西街处于城市边缘带的位置,辖区范围内设有多处交通站点,向北向西连接着泽州县巴公、东沟、城沟等大的乡镇,形成了一个地域辐射交通群,方便郊区居民进城购置商品。
三是随着豪德物流园区、苗匠物流园的建成,西环路环
城高速的开通,在辖区发展大型仓储物流业必将为辐射城市功能上带来很大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三、西街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思路和重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三产服务业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而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大趋势,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工业经济和三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
(二)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区近年来对加快发展商
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近期来看,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成1-2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从长远来看,一要加速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以水泥厂址改造、后圪塔社区、泰安社区及书院街以北地段为主体,以沿街沿路为补充,发展仓储物流中心。以配送型物流和市场流通型物流为重点,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建设成为服务全区,辐射周边县市的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二要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十二五”期间,西街将围绕“城市建设”这条主线,以新市西街为主轴心,以人民广场改造暨国际商贸中心、丹尼斯、金太阳等一批大型商贸中心为主体的建起全功能、完备的商业股地。通过商贸流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现代商贸流通格局。目前我处商贸领域在建、新建项目个,项目建设
领域涵盖了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合计投资万元。三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主题,完善提升社区商业功能。重视社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建设,促进商业网点布
局合理化。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需要,合理配置超市、便民店、菜市场(或生鲜超市)、快餐店、药店、理发店、洗衣店等社区商业必备性业态和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美容美发厅、咖啡馆、酒店等选择性业态,努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支持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整体经济平稳运行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理念。要认真研究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发展定位等方面要素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提倡自主创新,主动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先进理念,通过优化商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健全商品市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与水平。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三产服务业走上稳定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第二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
李克强指出,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社会生产的林林总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服务业息息相关。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居民消费的扩大,主要要靠服务来实现。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增加服务业供给,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平衡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尤其应当看到,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和社会重要的稳定器,现代服务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特点。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由大变强。
李克强强调,“十二五”服务业规划既是发展的规划,也是改革的规划。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领域,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发展。推进社会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在政府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时,把非基本服务的运行更多地交给市场调节。深化财税、价格、金融等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开放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第三篇:如何发展三产服务业
如何发展三产服务业
1、科学谋划促发展
一是着眼全局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着眼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联动器,促进为一产、二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相关业态的发展;着眼于扩大就业、增收富民,通过发展服务业,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开发利用周边物流、仓储等资源作为城市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以生态休闲旅游的效益支撑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推动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
二是结合实际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从发展阶段看,射阳湖镇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加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加速,中心城市的潜力在进一步发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许多服务行业都进入大众消费时代。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资源禀赋看,射阳湖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把发展三产服务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充满活力的支柱产业。
三是根据产业特点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把握三产服务业的本质
特征,遵循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是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三产服务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的特点,要把发展三产服务业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促进三产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根据三产服务业竞争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将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第三产业中。
2、围绕关键抓落实
在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围绕关键环节,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努力促进中心城区向中心商贸区转变。
一是实施“两大战略”。为了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要积极实施政府主导招商战略和精品发展战略。实施政府主导招商战略,要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和“一号工程”,把招商重点与产业特点、城市特色有机融合,以产业选项目、以项目选地块、以建设促环境,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结构升级换代、城乡环境面貌的根本改变。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就是在原先重点企业发展和招商选商基础上,坚持把打造“品牌经济”作为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行业政策,制订行业标准、建立行业协会、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并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大胆实施“一企一策”,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框架,扶植培育行业的品牌。
二是夯实“两点支撑”。要夯实批零贸易和专业市场两大传统支撑。批零贸易要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综合商业广场等现代流
通组织形式和总代理、总经销、连锁配送等现代销售经营方式为目标。主要引进外资零售企业,引进颇具竞争力的国内大型连锁企业,引导本土企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等。专业市场则要加强与区域支柱产业相互结合,促进市场朝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扩建一批”着力优化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调整市场总体布局,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市场网络。
三是完善“两个配套”。要完善社区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两个城市配套产业。完善社区服务业就是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加快社区服务由公益性向产业化转变,福利性向经营性转变,建立起若干个服务门类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的社区服务中心。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社区服务经济体系。完善休闲旅游业,一是围绕荷园和温泉等,在继续做好景区开发的同时,把市场开拓摆在重要位置,以整体形象宣传为重点,以主要客源市场开发为突破口,努力开拓省外、市外市场。二是以田园风光和农家乐为载体,初步形成以休闲、避暑、度假、科研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尤其是发展以“农家乐”为品牌的乡村旅游,开辟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三是做好旅游产品文章。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塑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精品。
3、总结经验上台阶
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在深化
认识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市民满意为目标,努力打造都市型经济。树立精品理念,按照高标准打造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精品,努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实现存量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永续利用作为促进三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要适应三产服务业结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局面。把完善政策法规作为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把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其规范、引导和推动发展的作用。三是创新体制,完善机制。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大企业、大集团投资三产服务业,形成内外资并进、民营个体并举、市场配置资源的新机制。完善宣传促销方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提高越城区知名度。创新投融资体制,以项目为载体,以资产为纽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遵循发展规律,探索具有本地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的有关产业及行业发展模式。四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就是使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全区、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把三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保护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三产与一、二产业良性互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态势。重点突破,就是集中力量做大做精内部各行业龙头,充分发挥其在行业中的领军带动作用。
第四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领温岭经济发展202_-01-09 08:55:46|分类: 政治经济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区区
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实际上一直在走以工业化为主导,优先发展现代工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道路,利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进而做大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台州前列。
202_年温岭实现工业总产值843亿元,占全市GDP的半壁江山,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9.2:52.9:37.9。温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只占37.9%,不仅比浙江省平均水平40%低2.1个百分点,也低于台州市内路桥、仙居、天台2.4、1.8、0.5个百分点,这与温岭经济大市的地位很不相协调。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温岭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资源要素瓶颈的制约日益突出,制造业的经济增长日趋乏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落后已成为温岭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后劲支撑。为此,我认为,温岭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就是要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把它作为未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
生产性服务业,即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其内涵主要是指制造业的中间分离环节和上下游延伸链,它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被定义在包括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从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培训咨询等),换句话说,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中。
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健是保持“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因为贯穿于生产三个阶段的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远远超过物质生产阶段,实践证明,从原料到消费的全部价值链中,用于制造的仅占1/4,用于流通服务的占3/4。美国著名的NIKE公司,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能力,NIKE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销售上,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和销售NIKE牌运动鞋,产值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利润率高达30%。这与目前温岭制造性企业5%-10%的利润率,形成很大的反差,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温岭生产性服务业的低水平发展。
温岭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和产业提升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温岭先进制造业基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温岭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的突破点。
1、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20多年来,我市国民经济以15%的速度高速增长,但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高产出是以高
能耗、高污染、低利润为代价的。实践证明,这种不健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而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通过发展“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的生产性服务业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减少物质资源的“硬性投入”,增加智力资源的“软性投入”,优化产业升级。
我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发展温岭总部经济,实现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城市发展、东部产业集聚的重大举措。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市西部城市(包括中心城区、泽国镇、大溪镇、新河镇组成的“金十字”都市区)已经不再具备原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给趋紧,价格上涨,大量外来劳动力也给西部“金十字”都市区的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矛盾。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国际产业转移面临新一轮的高峰期,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转移重点,这为我市西部都市区加快产品、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东部滨海产业带可以有选择性地承接西部都市区的产业转移,利用土地、能源方面的优势,而西部都市区同样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支撑第一、二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全球石油价格一路飙升,显示了人类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消耗的恐惧。我国消耗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之多已经引起全世界的警醒,如果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不仅中国的资源环境难以承受,就是全世界都无法承受。但是,社会前进的步伐不会减缓,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能降低,那么,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关系呢?
专家认为,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生产之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而要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就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绿色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对第一、二产业有着强大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这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面向生产者提供服务,使其能在生产前更深入地了解市场供求状况,经过充分的信息交换,生产更具针对性,使原材料的采购费用降低以及产品更合理,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社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为了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更多的企业把自己所不擅长的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等业务外包出去,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也能提供更加专业、优良的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根据IDC公司的预测,此类外包市场到202_收入将达到1.2万亿美元,美国在这一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占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60%的份额。
科研、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机构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能高效地整合生产“内力”和技术“外力”,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降低资源要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提升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渗透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我市已经发展到必须由现代服务业来引领经济增长的阶段
从我市近几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明显。加快经济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人才等要素瓶颈的制约,项目推进缓慢,投资增长乏力。全市产业低、小、散的局面目前难以改变,产业升级任务繁重。只有跳出一、二产业发展一、二产业,充分利用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联动效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实现产业升级已超出了产业本身。只有赋予生产性服务业充分的发展空间,才能在研发、创新、降低物流成本、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取得突破。我市已经发展到必须由现代服务业来引领经济增长的阶段。
我市经济社会要实现转型,就须在西部城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东部滨海产业带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形成强大创新能力的产业,把另外一些传统的、较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区外转移。我市产业选择方面必须要有所发展、有所不发展,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在市内为其提供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
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具有广泛的联动效应,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绩效,对提高生产率至关重要。
二、正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市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传统服务业仍占据重要地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据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制造业、轻服务业
当前,我市在经济发展中,片面强调工业的主体作用,忽视服务业对农业、工业的联动效应,“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旧思维模式和政策取向十分明显。我市虽然成立了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市发展和改革局设办公室,但作为承担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职能部门,职责与力量均难以到位。有的乡镇和部门把工业当作硬任务、把服务业当作软任务,错位和缺管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当前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政府投入明显不足,近年来,政府用于扶持工业发展资金每年达4000多万元,而同期用于服务业发展的扶持资金不足300万元。
2、量多质弱,生存艰难
我市现有的传统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现代物流业发展尚未启动,绝大多数为生存而挣扎,无力承担为制造业服务的重任。信息、咨询等新兴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虽然加快,但增加值所占的比例偏低,缺乏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经营,竞争能力不强。
3、自成体系,各自为战
我市的传统物流企业,在“购进、销售、调拔、储存”方面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没有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同样,我市的大部分工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也是“大而全,小而全”,致使制造业物流成本很高,效率降低。两者严重脱节,既影响了各自竞争力的提升,又相互消耗资源,相互制约发展。
4、潜在优势,未能利用
我市产业基础雄厚,农业有品牌优势,工业有集群优势,市场有特色优势,交通便携,铁路、高速公路在我市设有站点、出口处,但这些潜在优势,我们至今没有充分发挥。温岭注塑鞋在全球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有关鞋革市场的选址迟迟不能落实,增加了鞋革企业的交易成本,限制了本地物流业的发展。还有我市工业企业中的汽摩配、水泵、电机等有特色优势的凸现也不理想,在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等方面缺少有效办法,目标不明确,资源的配套服务也不够有力。
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总体思路
1、制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为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协同发展的格局,以渗透、延伸和拓展各生产环节为突破口,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地发展,政府要有战略上的前瞻性,高起点编制“十一·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依托我市九大支柱产业,致力于提高研发设计、信息、金融、现代物流、管理咨询、营销等生产性服务项目,实现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与联动发展,构筑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把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摆到比农业、工业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优先发展。
2、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建议市政府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尽快制定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一是在税收优惠方面,我市已免征农业税,对第二产业也给予诸多税收优惠,而对第三产业几乎没有优惠政策支持,建议采用增值税的方式来改革营业税,至少要给予生产性服务业相当于第二产业的税收优惠;二是在财政支持方面,专项国债大部分用于第二产业发展,而给予第三产业的支持却不足,建议建立和规范使用我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三是在用水用电用气用地方面,给予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同等的待遇。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对工业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资源可直接为收益,如生产性服务业中就有信息技术服务业;二是信息化可大大节约交易成本,促进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如绝大部分的金融产品创新都极度依赖信息技术;三是信息化能大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使提供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四是信息化能帮助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全球化、网络化拓展。
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这种天然的联系,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
4、以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为载体,形成产业联动、互动效应
以我市九大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为依托,重点加强集群和园区的生产性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政策优惠,引导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入驻园区,实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对接,形成规模型的产业联动、互动效应。温岭先导电机研究所立足于年产值120多亿的温岭泵业,产学研结合,以服务引导温岭泵业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而温岭泵业的发展壮大也为先导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发展目标和重点
1、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改善区域金融环境
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一是规范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严格防范金融风险;二是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加快金融电子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以银行卡为依托的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产品和融资、结算手段,不断开发和完善新型中间业务;三是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探索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创业投资;四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2、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区域物流中心
抓住甬台温铁路在我市设站,龙门港和石松一级公路建设有利时机,依托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一是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联互通;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20个,中国水泵之乡、中国小型空压机之乡、中国果蔗之乡、中国高橙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中国大棚葡萄之乡等国字号行业品牌6个,水产品、汽摩配、水泵、电机、鞋革等产业均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将物流业分离出来进行整合,重点抓好松门水产品市场、塘下钢铁批发市场、泽国机床交易市场、温西工量刃具市场、泽国鞋革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联合组建为企业配套的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商品贸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运输,一旦我市区域物流中心确立后,区域贸易中心必将形成。
3、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依托我市水泵产业,先导、先科电机研究所提供技术测试和产品创新,自身也连年盈利持续增长,并推动水泵业实现产品升级,不断增强我市水泵业的区域竞争力。
发展面向我市支柱产业的技术服务业,加快形成“产、学、研”紧密合作,实现经济发展中“科技与经济”、“成果与转让”、“产品与市场”三个环节无缝对接,意义重大。为此,建议
由政府牵头,企业集资,市场化动作,联合设立温岭市汽摩配研究中心,增强我市第一大产业汽摩配行业的竞争力,加快创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针对我市产业特点,还要加快设立鞋业研究所、高分子有机物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等技术服务业,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积极发展咨询服务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科技是支撑,人才是根本。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工业企业的基础管理、技术水准普遍比较薄弱,制约了我市中小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大力发展咨询服务业,对企业进行管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我市企业家、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批现代企业家队伍、现代职业经理人队伍和现代科技人才队伍,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打造温岭先进制造业基地非常迫切。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生产性服务业的篷勃发展,则是我市实现服务业兴旺发达的突破点。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创造条件切实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努力使之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第五篇: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会展业,充分发挥大型展览馆的应有作用,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需要进一步发挥会展业的市场开拓和贸易促进功能,通过支持举办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等专业性和综合性展会,加强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带动和扩大农产品等的消费。
会展业属于服务业范畴,既包括传统服务业内容,又涵盖了现代服务业诸多领域,涉及几乎所有工业、农业等生产性行业以及商品流通等服务性行业。当前,要通过加大对外经济展览会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参展参会,为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优质平台。要进一步增强展会的市场辐射功能,加强大型展会与大型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市场的联系。要充分利用会展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以展会为平台,带动相关服务消费,有效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展览作为农产品展示、交流和贸易的有效平台,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的重要场所,是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发展空间巨大。但要看到,我国农业展会尚存在着规模小、展会组织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亟待整合提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顺应会展业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会展业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链长的规律,采用灵活务实的管理方式,主动、超前做好农业展览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丰富展会内容,创新办展形式,推动建设农业交流的品牌展会和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权威平台。
全国农业展览馆(简称“农展馆”)是我国大型的园林式展览馆,主要业务涉及宣传农业成就、传承农业文明、发展会展经济等领域,是我国农业成就展示和科技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展览市场中农产品贸易和流通的重要平台,具有信息灵敏度强、农产品交易展示集中度高等显著特点,在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推进农业科技交流、促进农产品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促销机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在长期的展览实践中,农展馆积累了丰富的办展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展览队伍。目前具有展览策划、施工搭建、展馆服务、广告宣传等相应职能,拥有包括新馆在内共3万多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4万多平方米的展览广场以及比较齐全的相关配套设施。
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业,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按照“集中领导、分类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适应博物馆和展览经营两项事业协调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以农展馆为基础,发挥农展协会的网络和辐射作用,搭建三位一体的农产品展示交易信息中心,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层次分明、健全完善的覆盖广大农村的市场网络平台和多种形式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要加大南区开发力度,加快新展馆和展览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做好场馆置换工作,逐步建设形成南部展览经营与北部博物馆业务两大功能区域,实现场馆资源的合理配置。要以“农交会”为龙头,逐步加大自办展览和各种会议的开发、培育力度,集中优势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品牌展览和会议。要加强收藏和研究等基础工作,打造精品陈列,加快国家级农业博物馆的建设。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展览会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农展馆的跨越式发展。
一要把农展馆建成全国农产品展示平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又占人口的大多数。无数的农业生产主体为农产品展示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农展馆应为农产品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可以通过名优特产品展区、各地农产品专门展区、专业产品展区、长年固定展区的设立,实现展示方式多样化,增加平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要把农展馆建成全国农产品交易平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着各种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存在地域差异性,客观上需要众多交易平台的支撑。农展馆应努力建设成为各地农产品的交易平台,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优良的流通环境。要逐步实现交易的常态化,即建立基于会展的交易平台,为买卖双方随时提供服务。三要把农展馆建成全国农产品信息平台。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非常必要。农展馆要通过各种渠道,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及时发布来自权威部门和全国各地的信息,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和相关专家,对信息加以分析处理,根据市场需求,采取不同形式予以发布,引导农民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