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名词解释与论述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22-107020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8 19:25: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名词解释与论述

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具体环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5.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6.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国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7.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机关和制度的总和。

8.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9.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0.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接线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周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4.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5.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6.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7.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8.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9.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0.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1.人事行政:人事行政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中的人事管理。22.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23.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所谓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24.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5.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6.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27.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28.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29.行政执行:也称行政实施,是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形成最早的概念。

30.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31.行政协调:是指高速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32.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33.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佥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34.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3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3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宝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37.国家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短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38.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用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精神和规范。

39.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这个定义是指一般情况而言,不包括某些国家的行政机关内部的再授权。

40.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

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41.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 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简称规章。42.行政复议:是指分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 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 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硬骨头依法对该具体行 政行为进行佥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 为。

43.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 任追究,是指国家行政机智用其 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 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佥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 害人赔偿的制度。44.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 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 现代管理方法。

45.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 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46.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 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 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 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 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 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47.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 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 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 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 关系。

48.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 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 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 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 施。

49.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 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 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过程。

50.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 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权力结构 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 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 成这种转型过程。

5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 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 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 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 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

论述

1、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2、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3、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的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公有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4、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答:(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

5、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6、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

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7、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答:(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

8、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地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9、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答:(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的重要标志。

10、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11、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12、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辞的目和;(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

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想、新价值的推动。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 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

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进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13、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14、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15、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16、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17、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18、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

第二篇:汽车营销论述 名词解释

汽车产业为什么会对国名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1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汽车产业具有高引发性,高关联性,高辐射性,可以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是拉动国民经济的杠杆:作为龙头产业,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资料统计,汽车对工业的影响率可达20%,汽车工业每增长1元,回归上游企业带来0.65元的增值,会给下游企业带来2.63元的增值。2是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单位价值高,批量大,因此产值很大。试论述市场无差异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性?对同质市场可用。优点:大规模单一产品生产线,广泛和大众化的销售渠道,可树立超级产品形象;生产,储运,营销及管理成本较低。局限性:需求多样化的满足不够;易形成同行间的激烈竞争;易被异质产品胜过而陷入被动。

试论述市场差异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性?对异质目标市场不同的营销组合。优点:多样化的营销较好的满足需求,提高竞争力;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局限性:业务内容增多,量大,成本高,力量分散,汽车产业为什么会对国名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1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汽车产业具有高引发性,高关联性,高辐射性,可以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是拉动国民经济的杠杆:作为龙头产业,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资料统计,汽车对工业的影响率可达20%,汽车工业每增长1元,回归上游企业带来0.65元的增值,会给下游企业带来2.63元的增值。2是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单位价值高,批量大,因此产值很大。试论述市场无差异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性?对同质市场可用。优点:大规模单一产品生产线,广泛和大众化的销售渠道,可树立超级产品形象;生产,储运,营销及管理成本较低。局限性:需求多样化的满足不够;易形成同行间的激烈竞争;易被异质产品胜过而陷入被动。

试论述市场差异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性?对异质目标市场不同的营销组合。优点:多样化的营销较好的满足需求,提高竞争力;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局限性:业务内容增多,量大,成本高,力量分散,汽车产业为什么会对国名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1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汽车产业具有高引发性,高关联性,高辐射性,可以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是拉动国民经济的杠杆:作为龙头产业,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资料统计,汽车对工业的影响率可达20%,汽车工业每增长1元,回归上游企业带来0.65元的增值,会给下游企业带来2.63元的增值。2是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单位价值高,批量大,因此产值很大。试论述市场无差异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性?对同质市场可用。优点:大规模单一产品生产线,广泛和大众化的销售渠道,可树立超级产品形象;生产,储运,营销及管理成本较低。局限性:需求多样化的满足不够;易形成同行间的激烈竞争;易被异质产品胜过而陷入被动。

试论述市场差异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性?对异质目标市场不同的营销组合。优点:多样化的营销较好的满足需求,提高竞争力;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局限性:业务内容增多,量大,成本高,力量分散,汽车产业为什么会对国名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1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汽车产业具有高引发性,高关联性,高辐射性,可以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是拉动国民经济的杠杆:作为龙头产业,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资料统计,汽车对工业的影响率可达20%,汽车工业每增长1元,回归上游企业带来0.65元的增值,会给下游企业带来2.63元的增值。2是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单位价值高,批量大,因此产值很大。试论述市场无差异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性?对同质市场可用。优点:大规模单一产品生产线,广泛和大众化的销售渠道,可树立超级产品形象;生产,储运,营销及管理成本较低。局限性:需求多样化的满足不够;易形成同行间的激烈竞争;易被异质产品胜过而陷入被动。

试论述市场差异营销策略的特点和实用性?对异质目标市场不同的营销组合。优点:多样化的营销较好的满足需求,提高竞争力;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局限性:业务内容增多,量大,成本高,力量分散,管理难度大;需要有雄厚是我资源的支持。

论述目标市场集中性营销策略的特点及实用性。集中进入,高度专业化经营,力求取得支配地位。优点:易取得优势地位,提高知名度;力量集中,效益较好。适用于小企业。局限性:业务单一,存在较大风险。

论述汽车市场营销观念及其转变。分六中: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整体营销观念。1汽车生产观念:重生产,轻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卖方市场。2汽车产品观念:强调生产优质产品,患“近视症”。卖方市场。3汽车推销观念;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大力推销,刺激购买。4汽车市场营销观念: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进步了。5汽车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汽车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统筹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6汽车整体营销观念:既要进行外部市场营销,又要进行内部市场营销。包括职能部门的配合和营销机能的配合两个方面。

论述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特点1车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建国60年来汽车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出台,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高速发张阶段。2以私人购买为主的A级及以下产品比例逐渐增加3三四线城市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营销增长贡献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汽车增长主要来自一线城市,就是所谓各省会城市增长的拉动。4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消费开始启动,近年持续的惠农政策,是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品有了显著提高。202_年由于汽车下乡政策,有效启动了农村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汽车消费人群无论从人口统计学结构,还是从社会学结构和地理结构都呈现出加大化的趋势。

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以满足人类各种需求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产品:产品是能够用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欲望的东西,可有形或无形,可触摸或不可触摸。

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为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的行为。

交易:交易是个过程,是交换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由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所构成的行为。

商流:货币(支票、汇票、期票、信用卡、现金等)的流动。这是基本和主要的。

物流:实体(原材料、零部件、汽车商品等)的流动,是实现商品流的必要条件。

完全垄断:国家垄断、专利权、规模经济等造成的没有其他企业参与竞争的。。。。

完全寡头垄断: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同一无差别产品的行业,如同一款汽车。

垄断性竞争:是由许多提供有差别产品并使产品具有特色的企业组成的行业,可以利用产品的差别在某一市场部分地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但余度很小。完全竞争:是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组成的行业,难能有所差别和对市场有所改变。竞争主要是心理和降低成本由易方面。市场领导者(40%市场份额):在价格变动、新品开发、分销渠道宽度和促销力量等方面处于主宰地位,为同业者所公认。地位自然形成,并非固定不变。市场挑战者(30%):处于二、三位的企业。可挑战争取主导,也可“共处”求稳。

市场追随者(20%)可跟进。当然也可争取成为挑战者

市场利基者(10%)专心于被大企业忽略的细小部分,专业化经营。如汽车装饰

市场营销组合:对目标市场运用各种可控制的营销手段进行组合以求取得最佳营销效果 批发商:批发后再销售的中间商

零售商:是将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

市场细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不同消费者化为不同购买者群体,进而根据目标市场设计有效的营销组合以求最大利润

目标市场:企业决定要进入的市场

分销,分销渠道:将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所有权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转移所进过的路线,即为分销或销售渠道

公共关系:是实施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服务本机构和公众利益的艺术和科学

促销:是指企业营销部门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及购买途径传递给目标用户,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强化购买欲望,甚至创造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

管理难度大;需要有雄厚是我资源的支持。

论述目标市场集中性营销策略的特点及实用性。集中进入,高度专业化经营,力求取得支配地位。优点:易取得优势地位,提高知名度;力量集中,效益较好。适用于小企业。局限性:业务单一,存在较大风险。

论述汽车市场营销观念及其转变。分六中: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整体营销观念。1汽车生产观念:重生产,轻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卖方市场。2汽车产品观念:强调生产优质产品,患“近视症”。卖方市场。3汽车推销观念;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大力推销,刺激购买。4汽车市场营销观念: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进步了。5汽车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汽车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统筹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6汽车整体营销观念:既要进行外部市场营销,又要进行内部市场营销。包括职能部门的配合和营销机能的配合两个方面。

论述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特点1车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建国60年来汽车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出台,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高速发张阶段。2以私人购买为主的A级及以下产品比例逐渐增加3三四线城市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营销增长贡献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汽车增长主要来自一线城市,就是所谓各省会城市增长的拉动。4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消费开始启动,近年持续的惠农政策,是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品有了显著提高。202_年由于汽车下乡政策,有效启动了农村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汽车消费人群无论从人口统计学结构,还是从社会学结构和地理结构都呈现出加大化的趋势。

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以满足人类各种需求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产品:产品是能够用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欲望的东西,可有形或无形,可触摸或不可触摸。

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为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的行为。

交易:交易是个过程,是交换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由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所构成的行为。

商流:货币(支票、汇票、期票、信用卡、现金等)的流动。这是基本和主要的。

物流:实体(原材料、零部件、汽车商品等)的流动,是实现商品流的必要条件。

完全垄断:国家垄断、专利权、规模经济等造成的没有其他企业参与竞争的。。。。

完全寡头垄断: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同一无差别产品的行业,如同一款汽车。

垄断性竞争:是由许多提供有差别产品并使产品具有特色的企业组成的行业,可以利用产品的差别在某一市场部分地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但余度很小。完全竞争:是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组成的行业,难能有所差别和对市场有所改变。竞争主要是心理和降低成本由易方面。市场领导者(40%市场份额):在价格变动、新品开发、分销渠道宽度和促销力量等方面处于主宰地位,为同业者所公认。地位自然形成,并非固定不变。市场挑战者(30%):处于二、三位的企业。可挑战争取主导,也可“共处”求稳。

市场追随者(20%)可跟进。当然也可争取成为挑战者

市场利基者(10%)专心于被大企业忽略的细小部分,专业化经营。如汽车装饰

市场营销组合:对目标市场运用各种可控制的营销手段进行组合以求取得最佳营销效果 批发商:批发后再销售的中间商

零售商:是将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

市场细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不同消费者化为不同购买者群体,进而根据目标市场设计有效的营销组合以求最大利润

目标市场:企业决定要进入的市场

分销,分销渠道:将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所有权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转移所进过的路线,即为分销或销售渠道

公共关系:是实施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服务本机构和公众利益的艺术和科学

促销:是指企业营销部门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及购买途径传递给目标用户,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强化购买欲望,甚至创造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

管理难度大;需要有雄厚是我资源的支持。

论述目标市场集中性营销策略的特点及实用性。集中进入,高度专业化经营,力求取得支配地位。优点:易取得优势地位,提高知名度;力量集中,效益较好。适用于小企业。局限性:业务单一,存在较大风险。

论述汽车市场营销观念及其转变。分六中: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整体营销观念。1汽车生产观念:重生产,轻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卖方市场。2汽车产品观念:强调生产优质产品,患“近视症”。卖方市场。3汽车推销观念;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大力推销,刺激购买。4汽车市场营销观念: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进步了。5汽车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汽车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统筹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6汽车整体营销观念:既要进行外部市场营销,又要进行内部市场营销。包括职能部门的配合和营销机能的配合两个方面。

论述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特点1车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建国60年来汽车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出台,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高速发张阶段。2以私人购买为主的A级及以下产品比例逐渐增加3三四线城市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营销增长贡献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汽车增长主要来自一线城市,就是所谓各省会城市增长的拉动。4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消费开始启动,近年持续的惠农政策,是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品有了显著提高。202_年由于汽车下乡政策,有效启动了农村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汽车消费人群无论从人口统计学结构,还是从社会学结构和地理结构都呈现出加大化的趋势。

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以满足人类各种需求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产品:产品是能够用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欲望的东西,可有形或无形,可触摸或不可触摸。

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为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的行为。

交易:交易是个过程,是交换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由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所构成的行为。

商流:货币(支票、汇票、期票、信用卡、现金等)的流动。这是基本和主要的。

物流:实体(原材料、零部件、汽车商品等)的流动,是实现商品流的必要条件。

完全垄断:国家垄断、专利权、规模经济等造成的没有其他企业参与竞争的。。。。

完全寡头垄断: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同一无差别产品的行业,如同一款汽车。

垄断性竞争:是由许多提供有差别产品并使产品具有特色的企业组成的行业,可以利用产品的差别在某一市场部分地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但余度很小。完全竞争:是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组成的行业,难能有所差别和对市场有所改变。竞争主要是心理和降低成本由易方面。市场领导者(40%市场份额):在价格变动、新品开发、分销渠道宽度和促销力量等方面处于主宰地位,为同业者所公认。地位自然形成,并非固定不变。市场挑战者(30%):处于二、三位的企业。可挑战争取主导,也可“共处”求稳。

市场追随者(20%)可跟进。当然也可争取成为挑战者

市场利基者(10%)专心于被大企业忽略的细小部分,专业化经营。如汽车装饰

市场营销组合:对目标市场运用各种可控制的营销手段进行组合以求取得最佳营销效果 批发商:批发后再销售的中间商

零售商:是将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

市场细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不同消费者化为不同购买者群体,进而根据目标市场设计有效的营销组合以求最大利润

目标市场:企业决定要进入的市场

分销,分销渠道:将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所有权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转移所进过的路线,即为分销或销售渠道

公共关系:是实施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服务本机构和公众利益的艺术和科学

促销:是指企业营销部门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及购买途径传递给目标用户,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强化购买欲望,甚至创造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

管理难度大;需要有雄厚是我资源的支持。

论述目标市场集中性营销策略的特点及实用性。集中进入,高度专业化经营,力求取得支配地位。优点:易取得优势地位,提高知名度;力量集中,效益较好。适用于小企业。局限性:业务单一,存在较大风险。

论述汽车市场营销观念及其转变。分六中: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整体营销观念。1汽车生产观念:重生产,轻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卖方市场。2汽车产品观念:强调生产优质产品,患“近视症”。卖方市场。3汽车推销观念;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大力推销,刺激购买。4汽车市场营销观念: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进步了。5汽车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汽车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统筹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6汽车整体营销观念:既要进行外部市场营销,又要进行内部市场营销。包括职能部门的配合和营销机能的配合两个方面。

论述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特点1车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建国60年来汽车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出台,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高速发张阶段。2以私人购买为主的A级及以下产品比例逐渐增加3三四线城市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营销增长贡献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汽车增长主要来自一线城市,就是所谓各省会城市增长的拉动。4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消费开始启动,近年持续的惠农政策,是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品有了显著提高。202_年由于汽车下乡政策,有效启动了农村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汽车消费人群无论从人口统计学结构,还是从社会学结构和地理结构都呈现出加大化的趋势。

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以满足人类各种需求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产品:产品是能够用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欲望的东西,可有形或无形,可触摸或不可触摸。

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为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的行为。

交易:交易是个过程,是交换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由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所构成的行为。

商流:货币(支票、汇票、期票、信用卡、现金等)的流动。这是基本和主要的。

物流:实体(原材料、零部件、汽车商品等)的流动,是实现商品流的必要条件。

完全垄断:国家垄断、专利权、规模经济等造成的没有其他企业参与竞争的。。。。

完全寡头垄断: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同一无差别产品的行业,如同一款汽车。

垄断性竞争:是由许多提供有差别产品并使产品具有特色的企业组成的行业,可以利用产品的差别在某一市场部分地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但余度很小。完全竞争:是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组成的行业,难能有所差别和对市场有所改变。竞争主要是心理和降低成本由易方面。市场领导者(40%市场份额):在价格变动、新品开发、分销渠道宽度和促销力量等方面处于主宰地位,为同业者所公认。地位自然形成,并非固定不变。市场挑战者(30%):处于二、三位的企业。可挑战争取主导,也可“共处”求稳。

市场追随者(20%)可跟进。当然也可争取成为挑战者

市场利基者(10%)专心于被大企业忽略的细小部分,专业化经营。如汽车装饰

市场营销组合:对目标市场运用各种可控制的营销手段进行组合以求取得最佳营销效果 批发商:批发后再销售的中间商

零售商:是将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

市场细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不同消费者化为不同购买者群体,进而根据目标市场设计有效的营销组合以求最大利润

目标市场:企业决定要进入的市场

分销,分销渠道:将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所有权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转移所进过的路线,即为分销或销售渠道

公共关系:是实施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服务本机构和公众利益的艺术和科学

促销:是指企业营销部门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及购买途径传递给目标用户,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强化购买欲望,甚至创造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

第三篇:适航名词解释 简答论述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适航名词解释 简答论述

1适航性:民用航空器在预定的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条件下,能满足最低安全标准,并能顺利飞行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2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1定义: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标的技术管理,是政府适航部门在制定了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2分类:初始适航管理;持续适航管理 3管理方法:以航空器的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适航证等证件的管理为中心,通过颁发证件前的审查、鉴定,以及颁发证件后的监督管理等方式对适航性进行控制。4主要内容:立法、定标;颁发适航证件;监督检查。5特点:权威性和法规性、国际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动态发展性、独立性

3适航管理机构:1立法决策层-负责适航立法工作,并全面负责我国民用航空器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环节的管理。目前我国适航管理立法决策层为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和飞行标准司;2执行层-执行层在适航司领导下负责相应地区的适航审定、适航监督等工作。目前我国适航管理执行层为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及民航各省级航空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3基础层-适航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实施适航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就是建立“委任代表”制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我国适航管理法规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①1995年10月30日由八届人大常委会16次会议通过②是从事民航活动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的根本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①国务院1987年发布②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法规③概括了适航管理的基本要求,对航空器适航的宗旨、适用范围、性质、管理者、管理方法、权限和处罚作了明确规定。3《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①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定、发布②涉及范围:适航管理、人员执照、机场管理、航务管理、航空运输、航空保安、搜寻救援、事故调查等各方面4《适航管理程序AP》:是适航管理规章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程序5《资讯通告AC》:是适航部门向公众公开的对适航管理工作的政策以及某些具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的解释性、说明性和推荐性文件或指导性文件6《适航管理文件AMD》:是各级适航部门就某一具体技术问题或工作,与运营人、航空产品设计、制造人以及有关部门进行工作联系时所用的形式7《适航指令CAD》:指当某些产品已经民航局审定,但后又发现有不安全情况,由民航局发出加以纠正的文件形式8《技术标准规定CTSO》:指民用航空器上的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的最低性能标准

5飞行品质:1定义:飞行品质指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和实现预期的任务所必需的飞机飞行特性,包括操纵性、稳定性和配平。好的飞行品质使飞行员飞行时感到舒适、操作简便、能准确安全的完成任务。

2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组成:配平,稳定性和操纵性。3配平:①为了飞机保持在所要求的定常飞行姿态,对各操纵面配平片所进行的调整,目的是使经过配平的飞机驾驶力为零。②关键配平状态:起飞、进近、平飞;4稳定性:①飞机在定常飞行状态,如水平直线飞行时,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突风),使飞机偏离原运动状态。如扰动消失后,飞行员不需干预飞机,飞机能自动恢复到原先的飞行状态的能力。②按照运动性质可分为飞机纵向静稳定性、横航向静稳定性、纵向动稳定性、横航向动稳定性;5操纵性:①广义的讲是指飞机“听从”飞行员操纵杆、舵、油门、襟翼、减速板等而改变其飞行状态的特征。②主要涉及杆力、杆位置和跟随性;

7飞机防范能力:1结冰危害①影响飞行气动特性和飞行特性显著变化②升力减小、阻力上升,使失速提前,操纵性恶化、稳定性变差③引起喷气式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振动,损坏发动机甚至导致熄火2防冰①机翼前缘:影响升力系数、阻力系数②涡轮发动机进气口前缘内侧:使进气分布不均引起震动,冰层脱落进入,造成机械损伤③螺旋桨结冰:效率下降④活塞式发动机汽化器结冰: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⑤风挡:影响视界⑥天线:影响通讯⑦总静压口:影响高度表、空速表等3防火①要有足够数量和类型的手提式灭火瓶/固定式灭火系统②座舱、货舱、行李舱材料不易燃,能自灭③可燃液体防火④动力装置防火⑤氧气系统、电气设备等防火4防闪电雷击①要有防闪电装置②金属要搭接到机身上,有放电③非金属要分流④燃油要布置在闪电不易击中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地方

8发动机台架实验主要试验项目名称、要求、目的:1活塞式:①校核试验:确定功率特性②振动试验:输出轴的弯曲、震动特性曲线,不因疲劳而损坏③爆震试验:不允许出现爆震(独有)④持久试验:150小时试车,不同转速不同时间要求,交替组成⑤工作试验:起动、慢车、加速、超速、点火2涡轮发动机:①校核试验:确定功率特性②振动试验:确定可能受机械或空气动力导致激振的部件的振动特性③超温试验:最大转速5分钟,燃气温度超过最大限制值,不损伤发动机(独有)④持久试验:150小时试车⑤工作试验:起动、慢车、加速、超速、点火、螺旋桨功能

9飞机最低设备清单和飞机构型偏差单:1目的:①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降低了飞机延误率和成本②也防止一些忽视安全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任意放行的做法③帮助运营和维修部门在各种非标准情况时开展运营④帮助在转场飞行时得到技术指导;2组成:最低设备清单(MMEL)、构型偏差单(CDL)、最低设备清单(MEL)、签派偏差指南(DDG);3MMEL:①按照CCAR-121授权进行②规定在一定飞行条件下,可以允许某一机型飞机带有不正常工作和不工作的仪表、设备可以飞行的具体项目以及受到的限制和飞行前应完成的一些工作内容③较简单,没有必须的准备和运行的具体程序,航空公司使用起来有一定困难;4CDL:①是FAA批准的飞机飞行手册(AFM)中必须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含的一个部分②规定在一定飞行条件下,某一机型可以飞行所允许缺少的零件及应付出的代价和限制;5MEL:①由于MMEL缺少具体使用程序,不便使用,为此,航空公司在MMEL基础上制定自己的MEL,加入自己的需要,如飞机的配置、公司航线具体操作程序和自己的维修实践②要求只能比MMEL更加严格,因为MMEL是基于最低安全标准制定的;6DDG:①由于MMEL、CDL应由营运人提交,作为航空公司营运人从技术上不可能完成,通常由飞机设计制造商代为编写②包括MMEL、MEL、CDL③经FAA批准后供营运人使用

10持续适航管理:1定义:民用航空器得到适航证并投入使用后,为保证其始终处于适航状态所实施的管理;2目的: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发展;3意义:①保障飞行安全,促进民用航空事业发展②有助于学习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有利于民航事业改革开放和发展③有利在民航领域增强政府监督管理职能,提高和完善管理水平④使使用和维护的机构和人员有法可依,并鼓励竞争与发展,有利于推进民航事业整体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4责任方:适航当局、设计制造部门、使用维护部门5主要工作内容:①对航空器的使用机构进行合格审定②对航空器的运行进行监督管理③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资格审定和监督管理④对航空器的维修机构进行合格审定⑤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资格审定和监督管理⑥对航空器适航性的监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1起飞航迹:从起飞静止点起,延伸到下列两点中的较高者:起飞过程中高于起飞表面1000英尺,或完成从起飞到航路爬升构型的转变并达到规定的速度、爬升梯度要求

12空中最小操纵速度:是在该速度时,一发突然停车,能用正常技巧及力对飞机进行操纵,保持航向及不大于5度坡度的最小速度

13动稳定性/对纵向动稳定性和横向动稳定性要求:1动稳定性:指处于平衡状态下的飞机受到扰动而偏离其原始状态时,在因此而产生的力和力矩作用下其后所发生的运动的性质2对纵向动稳定性要求:从VS-VMO出现的任何短周期震荡,在主操纵面处于松浮或固定状态,都受到重阻尼3对横航向动稳定性的要求:从VS-VMO出现的荷兰滚,在主操纵面处于松浮或固定状态,都受到正阻尼,用主操纵可控制,正常操纵技巧

14规定一套法规文件原因/内容/作用:1原因:适航管理是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以保证飞行安全为目的的技术鉴定和监督,必需执行规定的适航标准和程序①对飞机、发动机、螺桨、材料、零部件的适航审定,需要相应的适航标准和管理规章、程序②对航空器运行的审定、监督需要③对有关机构人员的资格审定和监督需要2主要内容:①航空法②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③中国民用航空章程(CCAR)④适航管理程序(AP)⑤咨询通告(AC)⑥适航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理文件(AMD)⑦适航指令(CAD)⑧制定修订规章的征求意见通知3作用:见第4题

15机动载荷包线定义/限制/用途:1定义:又称飞行包线,是垂直作用于飞机纵轴的气动力分量与飞机重力之比,是运输类飞机设计强度、刚度的依据;2限制①空气动力限制:小速度范围内,主要受到失速升力系数限制②正过载系数限制:速度增大直到Vd为止,即对于民用运输机规定了其结构限制的最大机动能力范围③负过载系数限制:在襟翼收上为-1.0,放下为零,即不允许作负升力系数的机动飞行;3用途:飞机机动包线边界上和边界内的空速和载荷系数的任一组合,均需满足强度要求,飞行载荷因子限制反映了允许的飞机机动能力范围,在此范围内,不会造成机体结构损坏和不允许的变形,法向过载与飞机机动飞行时倾斜角关系式如下:n=1/cosΦ

16起飞着陆中,适航管理对哪些主要参数作规定1对于起飞①起飞速度:各种起飞速度定义及限制②起飞距离、起飞滑跑距离及加速停止距离③起飞飞行航迹的定义,总航迹与静航迹的梯度差,净航迹越障要求。起飞航迹定义、分段及梯度要求;2对于着陆①进场复飞爬升及着陆复飞爬升梯度要求②着陆数度及着陆距离

17FAR起飞距离:一发停车的继续起飞距离(实际起飞距离)和全发起飞距离(1.15倍实际起飞距离)中较大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8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宗旨和适用范围:1宗旨:保证民用航空安全,保护公众利益,促进民航事业发展2适用范围:①境内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单位和个人②向中国出口民用航空器的单位和个人③境外维修我民用航空产品的单位和个人

19为保证最低安全水平,从飞机设计对性能有哪几方面要求:1速度限制:①低速限制:失速、失速定义状态、失速速度试飞及修正、失速特性、失速警告要求、最小地面操纵速度、最小空中操纵速度②高速限制:几种高速速度的定义和用途、对高速限制的要求、增速特性和速度恢复特性应考虑的四种情况及要求2对爬升梯度的要求:全发情况下对着陆爬升的梯度要求,一发停车情况下四种情况的梯度要求3对飘降的要求:总、净航迹梯度差,净航迹越障要求

20无意中增速的运行状态和应对:1四种情况:突风颠倾、偶然的操纵动作、重心移动、从爬升转入平飞而推力尚未改出2应对:以上各种情况,在发出警告后,给予反应时间(3秒)后,以正常操纵技巧应可恢复到Vmo/Mmo,且其间不超过Md/Mdf及各种结构限制,也不致因抖动影响到观察仪表和操纵

21简述飞行签派员需具备理论知识:1与航线运输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相关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适用的规定2气象知识3气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和航行通告资料的收集、分析、分发和适用4气象图表、地图、预报、顺序报告、缩写和符号理解和使用5在相应的空域系统内运行时,有关的气象服务职能6风切变和下沉气流的认识、识别和避让7仪表气象条件下的空中导航8与航路运行、终端区和雷达环境下有关的运行以及与仪表进场和进近程序相关的空中交通程序和驾驶员的职责9航空器载重与平衡、航图、图表、表格、公式和计算的应用以及对航空器性能的影响10与正常和非正常飞行状态下的航空器飞行特性和性能有关的空气动力学11人为因素12决策和判断13机组资源管理,包括机组交流和协调

22纵向稳定性原理和基本要求:1原理:当飞机受到扰动迎角增大时,尾翼产生的升力增大,从而使机头下沉,迎角减小,恢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反之亦然;2基本要求①为获得并维持比规定配平速度低的速度,必须拉杆,反之推杆②在允许速度范围内的任何速度,缓慢松除操纵力,则飞机自动恢复到原配平速度的7.5%以内(爬升、进场、着陆),巡航在10%以内③杆力-速度曲线的平均斜率不得低于每6节1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论述简答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生产开发使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导向协同各项职能活动,保持竞争力和达到目标

3: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为了目标,通过培训发开,促进员工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绩效,实现战略。

4:潜能:指人限制没有,将来可能会有的潜在力量。

5:职业计划:确立目标并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

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企业为实现目标而需要的员工数量的计算。

7: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只有做好工作分析,才能有效完成具体工作。指系统分析工作内容,环境等信息的过程。

8:工作描述:用书面形式对组织中职业性质,责任,环境做统一要求。

9:选拔录用:用手段对招募到的求职者考察,区分水平,挑选企业需要的。

10:同测效度:对现有职工做测试,将结果与工作表现得分比较。

11:薪酬: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

12:薪酬管理:企业在战略和规划下,考虑内外因素,确立自己的薪酬能力,并调控薪酬的过程。

13:养老保险:国家为社会成员所建立的老年收入保障,达到法定年龄退休时,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14:职业: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为社会创造出财富以获取相应报酬的工作。15:职业选择:人们对职业的意向出发,依照自己的兴趣,凭自身能力挑选职业。

16: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为自己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发展计划,为目标确定未来行动。

17:职业决策:个体在职业进入过程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职位,制定职业计划。

18:员工培训:组织将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相结合,有计划的组织员工学习和训练更新他们的能力,使员工胜任将要承担的工作。

19:挫折: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干扰而使其不能完成时的情绪状态。

1: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获取,整合,奖酬,调控,开发

2: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作用:增强竞争力,提高绩效,利于可持续发展

3:人力资源理论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作用:确立了人力资源的重要地位,促进了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的形成,理论与管理与开发结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超越了微观。

4:人力资源规划包括:环境变化,对象是组织内外人力资源,文化的体现,全局性,长期性。

5:人力资源规划体现:利于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利于调动员工创造性与主动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6: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人员稽查,技能清单,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科夫模型 7:工作分析原则:战略导向,现状为基础,分析为重点,假设为前提

8:招聘的意义:获取人力重要手段,增强内部凝聚力,影响人力管理费用,推销企业,管理工作基础。

9:招聘影响:经济,法律,招聘政策,预算,形象,薪酬水平

10:招聘原则:任人唯贤,公开公平公正,符合国家政策,双向选择,竞争,确保用人的质量与结构。

11:有效人员选拔意义:投入在员工身上得到回报,节省费用,提供竞争机会。

12:背景调查原则:只调查与工作相关,征得书面同意,不涉及个人隐私,尽量求职者主动,避免忽视主观评价内容。

13:招聘评估作用:节省费用,分析不满足需求的原因,提供规划资料,对绩效,行为有影响。

14:招聘管理意义:吸引与保留优秀员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提示绩效,塑造良好企业文化。

15:设计薪酬制度步骤:职位分析,薪酬分析,设计薪酬结构,确定薪酬水平,薪酬体系的修正。

16:员工福利特点:补偿,均等,集体。

17:规划特征:发展,阶段,互动,个性。

18:培训内容:知识,技能,思维,观念,心理。

19:培训意义: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发现人才,利于改善工作质量,利于获取竞争优势。

20:激励原则:以人为本,目标结合,物质与精神结合,适度公平公正,正与负结合,明确性。

21:绩效考核:制定规划的一句,员工安置的有,员工培训的一句,确定薪酬与奖罚的一句,侧重对结果与过程,利于形成高效的氛围。

1:人力资源特点:存在状态的生物性,开发对象能动,生成过程时代性,使用过程时效性,:使用开发的再生性,闲置过程的消耗性,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2:内部招聘优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加强了企业文化。内部员工能更快的开始工作,一个内部人员晋升会引起多个内部人员晋升,减少了费用。

3:影响面试的效果和因素:非语言行为的错误,面试考官支配与诱导,对职位缺乏认识,相对标准,招聘规模的压力。

4:薪酬影响:法律法规,当地物价水平,劳动力市场供给,其他企业薪酬,企业财务状态,企业战略与文化,员工所处职位的绩效表现,员工工作年限。

5:激励手段丶:合理的工资福利,职务晋升,持股满足,福利

信任区别对待,参与决策,危机激励,公正与工作稳定性

6:绩效考核:客观性,多样性,明确性,名感性,一致性,可行性,及时反馈,阶段性。7:绩效考核中的偏差:晕轮,弹性较大,居中,偏见,个人好恶,近因与首因,对比,暗示。

8:绩效考核办法:排序,关键事件,配对比较,量表平等,行为观察量,强制分布,评价重心法,360度考核

9:绩效考核误区:标注难以确定,偏差,信息不对称,反馈不良,绩效考核结果使用有误。

第五篇:行政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效率原则: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时,要力争以尽可能快的时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经济耗费办尽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3、4、5、6、7、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指导和规范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则。

行政机关: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行政相对人: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国家公职关系: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发生的法律关系。

※行政立法: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行政处理: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根据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8、※行政许可: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9、行政处罚: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10、※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

11、行政救济:指公民权利和利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不当侵害,有关国家机关基于相对人的请求通过法定途径和程序纠正,制止或矫正行政侵权行为,使受损害的公民权益得到恢复、补救的法律制度。它包括复议、诉讼、国家赔偿等。

12、行政法制监督: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以外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和遵纪守法的行为的监督。

13、※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复议机关依照行政复议程序重新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14、※行政赔偿: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15、行政补偿:指行政相对人由于行政主体的合法活动而遭受损失,由国家给予补偿的制度。

16、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17、一般地域管辖:行政案件一般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即以被告所在地来确定管辖法院。

18、管辖权的转移: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由下级人民法院将其有管辖权的案件移送给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由上级人民法院将其有管辖权的案件移交给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19、行政诉讼当事人:因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人。

20、行政诉讼第三人: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而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中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1、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2、行政强制:行政主体为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或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相对人个人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及为了获得行政上信息的需要,而对相对人人身或财产采取即时强制措施的行政行为。

23、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24、※行政立法

25、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处理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裁决引起的行政争议案件时,根据民事争议当事人的请求,对相关民事争议一并审理的活动。

26、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对其施政情况的工作总结,反映其在行政管理各个方面或者某个特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

27、行政规范性文件: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

28、行政裁决:依法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

29、※行政赔偿

30、移送管辖:某一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发现自己对该案没有管辖权,而将该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31、行政关系: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32、※行政许可:

33、※行政拘留:

34、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5、行政监察:指国家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纠举、惩戒违法、违纪行为的活动。

36、行政主体:指能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7、行政法规:指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8、行政确认: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甑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39、※行政复议 40、※行政立法

41、变更判决: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通过 司法裁判直接予以改变的判决。

42、说明理由制度: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时,要说明作出该决定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的制度。

43、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机关、组织、个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

44、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指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处罚事项,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程序。

45、行政追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向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或履行其他赔偿义务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或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答:我国行政法法源的种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的规章);

7、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8、法律解释;

9、条约与协定。

2、简述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答: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有:

1、行政立法权

2、行政命令权

3、行政处理权

4、行政监督权

5、行政裁决权

6、行政强制权

7、行政处罚权

3、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答: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法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要享有下述权利:

1、申请权

2、参与权

3、了解权

4、批评、建议权

5、申诉、控告、检举权

6、陈述、申辩权

7、申请复议权

8、提起行政诉讼权

9、请求行政赔偿权

10、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4、简述告知制度及其内容

答:告知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将有关事项告诉相对人的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有:①告知决定;②告知权利;③告知其他事项。

5、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答: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有:

1)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

2)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

3)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4)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

5)行政相对人不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

6、简述行政指导的意义和作用 行政指导的意义:

1、行政知道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方式的一种理性选择。

2、行政指导是对行政法治一种补充和配合。

3、行政知道是协调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有效手段。行政指导的作用:

7、简述行政救济的特征 答:行政救济的特征:

1、行政救济通常是事后的救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

2、行政救济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非经当事人申请,有关机关不能主动为之。

3、行政救济中争议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一方是代表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另一方是普通公民,除在行政诉讼之中外,大部分纠纷在行政机关内部解决,双方地位不一样。

4、行政救济是一种直接的救济,即能直接给受害方提供权利救济。

8、简述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

答: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

1、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9、简述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相同点

答: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1、两者都是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发生的,都是行政管理产生的后果。

2、两者都是行政救济的手段,都属于行政救济的范畴;

3、两者都是国家向受害人负责任。

10、简述行政诉讼的涵义

1、行政诉讼起因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2、行政诉讼是在统一的法院主持下进行的;

3、行政诉讼适用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独立的程序规则;

4、诉讼是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5、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主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

11、简述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

1、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厉害关系,即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2、在本诉已经开始,但尚未作出终审判决前参加进来,这是时间上第三人参加诉讼特征;

3、第三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

4、第三人可以自己申请参加到诉讼中来。

12、简述当事人申请执行行政裁判的条件

当事人申请执行行政裁判的条件:

1、具有执行根据,或称据以只的法律文书;

2、具有可供执行的内容;

3、当事人拒绝履行司法文书规定的义务;

4、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执行申请,3个月内。

13、简述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行为,其实施必然导致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或权益的限制或剥夺;因此,行政处罚行为自始至终都应该严格贯彻处罚法定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处罚设定权法定;

2、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

3、被处罚行为法定;

4、处罚的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

14、简述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行政机关合法行政管理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害

2、造成损害的对象是无法定义务之特定人

3、相应致害行为与结果间有因果关系

15、简述“参照”规章的涵义及规章的类别

“参照”规章: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中对规章的有条件适用,即对合法的规章可直接予以适用;对不合法(包括不符合法的原则、精神)的规章,法院可灵活处理。

“参照”规章的类别有: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

16、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7、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行为主体合法。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应通过一定会议做出的行为通过了相应会议的讨论,并相应会议由法定人数出席、相应决定由法定票数通过;

2、行为内容合法。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目的合乎立法目的;

3、行为程序合法。行为符合法定方式;行为符合法定步骤、顺序;行为符合法定时限

18、简述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

答:行政复议申请有条件有:

1)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9、行政行为有什么法律效力?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机关、组织、个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

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行政行为实施后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发生法律效力,行政主体本身费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撤销或废止。

3、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生效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所有个人、组织都要受该行为的约束,履行该行为确定的义务,不得作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为有关要求的行为。

4、行政行为的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相对人必须自觉履行相应行为为之定的义务,如其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相应行政主体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强制相对人履行,如相应行政主体不具有采取某种强制措施的法定权力,该行政主体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0、行政复议有哪些基本原则?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①合法原则 ②公开原则 ③公正原则 ④及时裁决原则 ⑤便民原则 ⑥一级复议原则 ⑦书面复议原则

21、行政诉讼法以列举方式规定了哪些可诉性行为?

1、行政处罚行为;

2、行政强制措施;

3、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的行为;

4、颁发证照行为;

5、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的行为;

6、发放抚恤金的行为;

7、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22、简述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答: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2、协助公务的义务;

3、维护公益的义务;

4、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

5、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6、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

23、简述行政补偿的适用范围

答:行政补偿的适用范围:

1、政府采取的社会、经济措施,造成个别或一部分人特定损失的,国家应予补偿;

2、国家合法采取的强制性行为;

3、公务合作者遭受损害,国家应予补偿;

4、因无过错危险事故造成的损害,国家应承担补偿责任;

5、其他间接行为所致损害。

24、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1、服务性(决定其无偿性)。

2、从属法律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从而必须从属于法律,不能违反和超越法律。

3、裁量性。行政行为在法律范围内通常有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

4、单方性。行政行为只要在行政组织法或特定法律、法规所授权范围内,即可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而无需与行政相对人协商和征得相对人的同意。

5、强制性。行政行为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如遇到障碍,可运用行政强制措施排除。

25、简述行政公开原则的内容

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

2、行政执法行为公开;

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

4、行政信息、情报公开。

26、简述行政裁决的特征

行政裁决的特征:

1、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是民事性质的且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这是行政裁决的前提

2、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

3、行政裁决程序通常依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以协商或调解为前置;

4、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5、行政裁决具有不可变更力

27、简述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事项

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是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三、论述题

1、试述行政公开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其主要要求包括:

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

2、行政执法行为公开

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

4、行政信息和情报公开

2、试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1、法定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

3、平等原则与先申请主义和通知利害关系人的原则

4、均衡、比例、适度和责任的原则

5、效率与时限原则

6、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诚信的原则

7、合理收费原则

3、试述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①合法原则 ②公开原则 ③公正原则 ④及时裁决原则 ⑤便民原则 ⑥一级复议原则 ⑦书面复议原则

4、试述行政诉讼一审判决中撤销判决的适用条件

撤销判决是司法机关纠正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最有效手段,集中体现着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制约。适用撤销判决的一般的或概括的条件是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律,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表现,《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款将之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要证据不足;②适用法律、法规错误;③违反法定程序;④超越职权;⑤滥用职权。

5、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则。

(1)行政法治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政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如果违反法律,超越法律活动,即要承担法律责任。(2)行政合理原则,这一原则主要由比例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构成。(3)行政公正原则,其基本精神是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地对待具有不同背景的行政相对人。

(4)行政公开原则,其主要要求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行政执法行为公开、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行政信息和情报公开等。

(5)行政效率原则,其涵义是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时,提高效率,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6、试述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概念、适用条件和步骤

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指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处罚事项,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程序。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

2、有法定依据

3、较少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简易程序的步骤:

1、标明身份

2、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

3、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4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交付

5、备案

7、试述行政赔偿的范围 对侵犯人身权的赔偿:

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

2、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行为;

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对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行为;

2、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务、摊牌费用的行为;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8、试述行政法治原则

1、依法行政。政府的一切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2、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对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授权控制和程序控制)和事后控制(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

3、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是区别法治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

4、保护人权、维护公司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9、试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该行为要具备什么要件才是合法的行政行为,不致被撤销或宣布无效。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1、行为主体合法。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应通过一定会议做出的行为通过了相应会议的讨论,并相应会议由法定人数出席、相应决定由法定票数通过;

2、行为内容合法。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目的合乎立法目的;

3、行为程序合法。行为符合法定方式;行为符合法定步骤、顺序;行为符合法定时限

名词解释与论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