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俄关系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在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外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俄罗斯不同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等等。
1994年9月2日至6日,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3。这次最高级会晤,使得两国相互信任得到增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推进。此后,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务实进取,不断探索新路子;两军互访增多,军技合作坚强;外交合作领域拓宽,对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解决,中俄关系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这样,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如果包括普京总统这次访问在内,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八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总理进行了四次定期会晤。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来之前,俄中边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确定,且98%以上已得到标定。”6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而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二、中俄两国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及周边环境,中俄两国作为两大邻邦,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受命于危难之机的普京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现状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投资严重不足,且每年须偿还大量巨额外债,“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几乎下降了50%”。针对这个现象,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一纲领性文章中明确指出:“俄罗斯在和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的危险。”并认为,“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经济造成的后果,”“这些年来的改革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棘手。”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普京在就任代总统期间,成立了由200多名经济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中心”,着手制定俄罗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强国富民”的竞选纲领。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以后,普京依然认为俄罗斯的当务之急在于振兴经济,并陆续提出了一些治国方略,探索强国之路。譬如适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空,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作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高拉动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柱;整顿和税收体制,改善投资环境等等。7月8日,普京在其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其中,他尤其强调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才能振兴经济,主张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经济;在外交方面,突出强调国内利益,强调国内利益高于国外目标,外交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求俄罗斯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伙伴、互利、非对抗关系,以求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埋头进行经济建设,重振大国雄风。
由此可见,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俄两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战略,俄总统普京上任后所肩负的使命及其治国方略,要求两国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同时,由于两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和地缘优势特点,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化,成为两国的共同愿望。双边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对各自争取国际和平、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前不久普京总统在给江泽民主席的信中强调的,俄罗斯为了实施制定好的10年经济改革计划,尤其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密切合作。
事实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启动。1992年两国贸易从1991年的约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亿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也达到了68亿美元。但是,此后至1999年底,两国贸易依然在60亿美元之间徘徊,离开两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达到200亿美元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双方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俄罗斯在经济上的困难和频仍的金融危机,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个体倒爷和小作为易货贸易主角以及包括投资、信息和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不利条件都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同时两国面临都因要加入世贸组织而必须削减其易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两国贸易增长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两国贸易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以及联合开发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经贸发展从长远看,其前景依然广阔。譬如,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从(俄罗斯)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的基础”9;中俄合作的最大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已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也为两国开展大中型长期项目合作树立了典型范例;此外在航天领域,在农业开发及轻纺家电产品方面,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显而易见。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普京总统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俄中贸易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从现阶段看,具有战略意义的的长期任务是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让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
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我们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并有牢固的基础。普京总统与江泽民主席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鉴于普京实行“强国富民”政策,力图实现经济振兴,经济务实主义压倒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要求外交为经济服务,因此,俄罗斯在与不断发展两国关系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与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占有优势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孤立于欧洲以及我们常说的„文明世界‟之外。”
注释:
1.《人民日报》2000年8月19日
2.《人民日报》1992年12月19日
3.《人民日报》1994年9月4日
4. 钱其琛:《纵论今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人民日报》1996年2月31日
5.《人民日报》1996年4月25日
6.《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新社莫斯科(2000年)7月16日电
7.《人民日报》2000年8月19日
8.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俄《独立报》,1999年12月30日
9. B.II卢金:《俄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可以预见的现实》,转引自徐葵、马胜荣主编的《跨
世纪的战略抉择90年代中俄关系实录》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84页
10.16.《发展中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载《暸望》2000年7月10日第28期,第11页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0页
第二篇:中俄关系
论文
摘要: 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加在一起几乎占亚洲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两国之间有4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5个核国家中的成员,中俄两国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也有着深厚的基础,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俄关系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政治关注 发展
正文: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山水相依的邻邦,两国的地缘关系将是永久的,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也可以成为最大的敌人。与其它大国关系相比,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源自双方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双方在战略需求、地缘政治因素和安全利益的需要、以及中俄处理相互关系新的观念、一致构成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现实基础。两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它们的关系发展如何,不仅对中国和俄罗斯至关重要,而且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产生深远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不断发展,双方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国关系的典范。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分析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历程,全面审视了中俄关系在各个领域,以使人们能看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对两国关系历史的简要回顾。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二、中俄双方合作范围进一步广泛。
(一)从全球战略需求方面来讲
最近几年,随着伊拉克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 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两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主张建立世界多极化格局,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而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的合作中,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合作中,都共同维护了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同时两国也相互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真正做到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承诺。
(二)在地区安全稳定发展方面
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三股势力”。国犯罪和防止外来势力渗透和插手各国内部事务,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的基本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双方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符合本地区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本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必将对促进各成员国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上海合作组织的的建立也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国与国之间解决争端、发展合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它昭示着一种新型安全观、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三)两国双边合作越来越密切。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1、经济合作前景光明
中俄经贸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96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为68.3亿美元,1998年曾下降至54.8亿美元。但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在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的促进下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署,为两国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中俄双边贸易额也正是在这一年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此后,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12.3亿美元,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进入新世纪的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是惊人的,尤其是近几年均以30%多的幅度增长,2005年的增幅为37.1%,远高于中国全年外贸增幅的23.2%。
在2006年3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时强调今后双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尽快提高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的贸易规模;加大在家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油气、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等领域的双向投资;开展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核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和人才交流。中俄经贸发展的新篇章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2007年胡锦涛主席出访俄罗斯,直接推动中俄经贸的合作进程。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国家展开幕式上,中俄两国的企业签订了21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近43亿美元。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
2、军事合作日益密切。
冷战结束后,中国同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共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却因战略利益趋同反而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中俄两国军事交流有着很长的历史。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国军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逐步加强。
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俄罗斯军售最大的客户,有近60%的俄罗斯军售是出口到中国。除了军事贸易作为重要纽带,两国军队交流频繁,并于近些年上升到共同演习的层次。从中国下一步发展军事技术的需求来看,寻求同俄罗斯加强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自2003年以后,法国、德国曾连续两年努力推动欧盟对 华解除军品禁售规定,中国曾一度对此抱有较大希望,希望能实现军购渠道多样 化,改变俄罗斯所持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心态。然而自去年以来,随着德国、法国大选后执政者政治倾向变化,推动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动力又已大减,不仅近期不能指望买西欧武器,高端技术引进的限制也大大增加。究其原因,除了美国继续保持压力外,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威胁论”在欧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中欧之间不存在现实的安全利益冲突,然而充斥世界各地市场的“中国制造”,也已经使西欧工商界感到有些不快。中国下一步的科技强军,有力的合作伙伴也只能是俄罗斯,军贸仍将是中俄两国加强关系的重要纽带。同时中俄两军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自1992年以来,中俄之间国防部长之间的会谈洋进行了九次,两国的军事合作也在人员之间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例如解放军的中高级军官在俄罗斯军事院校里接受训练等。同时两国下级军官的交流项目也逐步活跃。
在未来,两军军事合作将促进中俄两个伟大国家、两支英雄军队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文化合作内容进一步丰富
中国和俄罗斯都拥有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双边文化交流驶入快车道,交流方式渐趋多样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两国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可喜局面。2003年,中国文化部主办亚洲规模最大的“相约北京春季国际艺术节,俄罗斯成为“主宾国”。同年和 次年,两国又成功互办大型“文化节”。为庆祝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双方互派艺术团体参加在对方国家举办的庆祝活动。中俄民间文化交往更是如火如荼,每年都有大批中俄艺术家应邀互访、演出,两国音乐戏剧表演团体、艺术院校以及图书馆、博物馆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中俄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中国在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绘画、戏剧等许多艺术方面都汲取了俄罗斯文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中俄互办的“国家年”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交流。无论是在规模、形式还是内容上,中俄两国的文化合作都将是史无前例的将对进一步深化中俄文化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三、决定中俄关系走向的主导因素
通过对中俄关系历史的回顾,和对这几年中俄关系发展现状的分析,联系到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的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决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原因,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几个主导因素决定的。1.中俄两国从过去中苏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的经历,和总.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共同认识到,作为相互毗邻而居的两个最大的邻国,只有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增进信任,保持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才有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种睦邻友好关系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之上,必须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其核心就是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这几年,不管俄罗斯国内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始终如一地尊重俄罗斯人民自己的选择,尊重俄罗斯的主权和统一;不管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俄罗斯也始终如一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统一,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睦邻友好关系同时必须具有不结盟、不对抗和不针对第三国的特征,只有建立这样的睦邻友好关系才能避免过去两国关系中发生过的曲折和顺应新的国际关系潮流。中俄两国决心建立具有上述内涵和特征的睦邻友好关系,这是两国在总结历史教训后共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这种新型的两国关系模式是有生命力的,能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向前发展。
2.中俄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共同利益,这是推动两国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相互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关系的强大动力。首先,两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中俄两国都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在经济方面各有自己的优势,所以两国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又有十分有利的发展经济合作的地缘条件。充分发挥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和体现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推动相互接壤的中国北方的广大沿边地区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朝着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目标前进,这是完全符合两国的根本经济利益的。其次,中俄两国在发展经济和推 进经济改革的历史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全的有利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安全和稳定的周边环境。所以建立和发展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也完全符合双方各自为保证本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而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的需要。这里也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第三、中俄两国为了本国的发展,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都需要推进东北亚和整个亚洲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合作。加强两国的平等信任的、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可以更好地实现双方在东北亚和亚洲的共同利益。中俄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目标,都不是在短时期内所能完成的,这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就决定了它们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关系 的需要也决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
3.中俄两国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冷战后世界发展的潮流,而且是冷战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加快发展,这对保证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有利的。但世界上有些势力违背历史潮流,仍然坚持冷战思想,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这种形势下,就更应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保证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贫富大小,和所有力量中心都能平等地参与世界事务。中俄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在这个历史时期实现世界上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有利于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4.中俄两国人民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反对法西斯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后来两国关系中发生的曲折和对抗,并不是两国人民所愿意看到的。现在,在谋求和平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本国的发展、扩大本国的国际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的斩形势下,中俄两国广大人民深切希望发扬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相互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目标。这是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得以不断发展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决定中俄关系今后走向的上述主导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不会因为两国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综上所述:为了推动中俄关系全面、稳定、深入的发展,双方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两国政府继续依靠和保持现阶段两国关系发展的良好基础,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携手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深刻变革,有效的维护世界和平与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2、继续大力发展两国的经济合作,这是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合作中要着重解决能源合作问题,包括石油管道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大相互投资,通过相互投资来提高两国经济合作的层次和规模。
3、双方要加强了解,互信互利,共同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把两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问题形成过程中,不要等到问题成堆后再解决。
4、加强双方在科学、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虽然现在已开始在作,但步子要大一点,投入要多一点。
第三篇: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的发展
从中俄两国本身看,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而且是地缘接近的两大邻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搞好或不加强双边关系。历史证明,中俄关系的惟一最佳选择就是和睦相处,和则两强,分则俱弱,从世界范围看,中俄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关系到国际政治的发展走向,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迁,特别从长远看,随着中俄两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从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两国的关系上了三个台阶:从1992年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确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提升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两国元首北京会晤最终解决边界问题。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关系在冷战结束后能够实现上述阶段性的发展,其背后有深刻的动因,两国共同面临的来自国内、国外的压力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促动因素;两国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国家首脑频繁的交往和互动为两国关系发展起了助推作用。
一、从国内方向来看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两国都将面临着确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繁重任务,因此,中俄关系保持长期稳定,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改善地缘政治环境,确保彼此周边安全的重要环节。
第一、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的国内政治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民主制度的确立到真正成为民主国家,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阻碍,如何实现“大国复兴”的政治发展战略是俄罗斯头等的政治问题。在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保住社会主义阵地并发挥其制度的优越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则是中国政治必须解决的难题。
第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中俄两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稳定的周边、友好的邻邦是确保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制度转轨和体制变革的必要条件,同时,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处理好与最大邻国的关系,确保在各自周围形成“睦邻地带”是中俄两国的共同诉求。
第三、中俄两国在首要的国家利益方面都潜伏着危机。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紧要课题。车臣非法武装谋求独立的企图对俄罗斯的国家统一提出了挑战,台湾问题的久拖未决,新疆、西藏等地民族分裂分子的非法活动为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带来了隐患。保卫国家的基本利益不受侵犯需要中俄两国互相理解,加强合作,彼此支持。
二、从国际方向来看
中国同俄罗斯在国际上都面临着西方的压力,在许多国际问题和国际事务上面临着共同的困境,有着共同的语言。第一、冷战结束后,美国以超强的实力在国际上奉行霸权主义,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无视联合国和其它大国的存在,采取单边主义的行动,严重阻挠了以联合国为平台的大国协商、共同行动的国际政治民主进程,侵犯了中国与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应有的权利,也严重损害了两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三、两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密切接触
2002年12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了“行程紧凑、内容丰富、成果丰硕”的访问。这次访问不仅是普京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及时沟通,更是向新一代中国领导人表明了俄方领导人对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普京此次访华既是中俄关系发展的继续,同时也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俄罗斯总统此时来访并与中国领导人签署《联合声明》等文件,对中俄关系的过去予以全面总结,对两国关系的现状共同“把脉”,对双方共同面临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对表”,充分体现了两国业己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2003年5月底,胡锦涛作为国家主席第一次出国访问即把俄罗斯作为首访国家,充分说明了中方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同时也是“继续巩固双方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良好征兆”。中俄两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中俄将继续大力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双边关系的实际问题,以捍卫两国的国家安全,促进两国人民的繁荣发展,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安宁。”同时特别强调“不断以新的内容充实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索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迈进的新途径,努力使中俄关系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2004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应邀访华。访问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一揽子关于边界问题的文件,完成了以法律方式确定两国边界的工作。至此,中俄边界问题彻底圆满解决。
中国和俄罗斯的边界谈判历经四十余年,《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为这项艰苦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增进了中俄双方的政治互信,丰富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睦邻合作提供了可靠保障,是对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世界各国解决边界争端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在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但中俄经济合作水平仍大大落后于政治协作水平,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远未充分发掘。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及政治互信的加深,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两国人民历史上因边界和领土纠纷而形成的心理隔阂,为进一步深化两国经济合作层次、提高经贸合作水平、拓展合作渠道莫定了坚实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两国精诚合作,中俄关系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既不因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也不因国家领导人的正常更替而受到影响,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可预见性。
第四篇: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大国关系
两国关系的过去: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在1992年12月十八号双方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外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俄罗斯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等等。1996年,“中俄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年中俄两国首脑在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年底,中俄两国又达成了包括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在内的双边关系和国防问题等广泛的战略共识和重要协议,这样,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经过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来之前,俄中边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确定,且98%以上已得到标定。”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随着各领域合作的展开,两国在已经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会晤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框架下设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和能源谈判代表会晤三大机制,机制下设的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数量不断增加,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回想中苏两国即使在50年代同盟时期,也从未举行过任何联合军演。但2005年8月,中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举行首次大规模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8月,中国首次派出成建制部队、携带重装备赴俄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两次演习在中国对外关系史和军事史上都是第一次。2008年3月,两国开通了国防部长直通热线电话。2009年7月,两国举行了“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反恐演习。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两国人民往来频繁,留学生人员数量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俄中国留学生约有18000人,在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有9000人。在国家关系中,人同样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中俄两国越来越密切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了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好感,加强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2005年7月和2008年5月,两国元首分别签署了、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声明和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特别强调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俄两国在地区问题上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典范。可以说,中俄两国在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彼此成为了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的主要伙伴和重要的战略依托。
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都可圈可点。非常值得一提的2006年在中国和2007年在俄罗斯分别举行了“俄罗斯年”和“中国年”,向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集中、全面展示了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互办“国家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是中国第一次与其他国家举办这样的活动。根据“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的宗旨,两年时间里,双方共举办了500多项活动,包括两国政治、经贸、人文、科技、教育、军事、地方等双边合作的方方面面,活动内容之丰、涵盖领域之广、民众参与程度之高、社会反响之强烈,都创下了中俄交往史的新纪录。互办“国家年”使两国民众深切体会到了中俄友好的浓烈气氛,充分领略到了中俄两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离感受到了两国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全面提升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为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声势,也实实在在的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两国未来持续合作与发展的必要性: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双方目前每年人员往来数量以已百万计。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中国已成为俄第三大贸易伙伴,俄也是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之一。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双方友好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好处之大,已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中俄不仅直接相互支持,而且还利用自身影响,带动其他国家支持对方,经常在其他国家面前替对方说话,做工作。这使两国增强了自己的国际行动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影响,扩大了自己的空间,也减少了面临的国际压力。双方已经彼此把对方视为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中俄战略协作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
作为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俄战略协作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双边和地区框架。首先,中俄战略协作为世界大国,特别是相邻大国如何发展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示范。中俄开展战略协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调整与变革,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普京总理谈到中俄关系时曾说过,中俄高度互信的关系是促进世界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使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的最重要的原因。这非常准确地说明了中俄战略协作的国际意义。
不管从中俄关系的过去还是现状来看,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世界发展的重大形势。它不仅对两国带来无法估量的利益外还对世界具有多方面的利益。
第五篇: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摘要: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关键词:中俄关系
经济
历史
合作
发展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
1994年9月2日至6日,我国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中俄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1996年4月25,中俄两国首脑在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越来越坚实,政治互信加深,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得到加强,互利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对双边关系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
2001年7月16日,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该条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条约是确保双边关系不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02年2月2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古昌与俄副外长洛休科夫在北京互换了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日前分别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批准书并签署互换批准书的证书,条约从即日起正式生效。
2003年5月26日—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进行国事访问。5月30日—31日,胡锦涛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
2004年10月14日—16日,普京总统应邀来华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批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至2008年)》,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关于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协议》等文件。
2005年7月1日,正在俄罗斯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普京签署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提出了建立21世纪国际新秩序的12点主张。同年8月18日—25日,中俄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
2006 年6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会见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7 3月26—2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参加“中国年”开幕式等活动。胡锦涛同普京总统和其他俄领导人会晤,就进一步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二、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及周边环境,中俄两国作为两大邻邦,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事实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启动。1992年两国贸易从1991年的约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亿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也达到了68亿美元。但是,此后至1999年底,两国贸易依然在60亿美元之间徘徊。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同时两国面临都因要加入世贸组织而必须削减其易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两国贸易增长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两国贸易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以及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经贸发展从长远看,其前景依然广阔。譬如,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从(俄罗斯)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的基础.从现阶段看,具有战略意义的的长期任务是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
美国筹划将台湾纳入在内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提出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指针并通过相关法案,在车臣事件上对俄罗斯指手划脚,使得中俄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迫使中俄在战略上的相互倚重明显加大。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弱俄、遏俄的战略企图的认识也更加清醒。俄罗斯在危机感空前加强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与我国的战略合作,以抗衡北约、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分析,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并有牢固的政治法律基础。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我们北方的邻居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关于中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俄文化的差异。俄罗斯国土的四分之三虽然在北亚地区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却是个欧洲国家,因此在文化结构及民族心理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也是阻碍,中俄交流的巨大障碍。
二,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极强侵略性和扩张性的国家,历史上的俄罗斯一开始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国,但是经过了几代君主不断领土扩张和对外征战,从而变成了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因而,它的存在对于周边的所有邻国来说,都是一个恐怖的存在。尤其是“北极熊”拥有着世界第二的军事力量与世界第一战略导弹军力和陆军实力。
三,历史上的积怨。历史上俄罗斯曾在沙俄时代侵吞过中国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二战时期主导了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并且在历史上同中国发生过多次战争。而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俄罗斯普通的民众都视中国为最大的威胁。
因为与北约集团的矛盾,俄罗斯不希望在其周边出现一个强大的敌人,因而它需要与中国的合作大于中国需要它。
但是因为历史的根源,俄罗斯肯定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国,同时俄罗斯也在加紧重新崛起。因而中国与其合作的同时也要警惕"北极熊”。
但不可否认,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
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维护和平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两国互利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中方高度重视中俄关系,愿同俄方一道,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中俄双方都重视两国立法机构的友好往来,希望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联邦会议及国家杜马充分发挥已有的对口合作关系和相关机制的作用,积极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
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
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