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诗歌论文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23-940114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8 19:08: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诗歌论文

顾城之诗歌小论

【摘要】:关于顾城,他的故事总和杀妻、自杀、英儿等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不再关心那些诗歌之外的往事。诗歌,才是诗人顾城留给世人的真正影响。

【关键词】:顾城,诗,朦胧诗派,诗歌魅力,《奠》,誓言,爱情,《假如》,爱国,《小巷》,寻找,灵魂,经典,精髓

一生以生命为诗,以诗为生命,“黑夜给了我黑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纯粹、至情至性的诗歌,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

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后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 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烨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旧体诗、寓言诗手稿集》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

关于顾城,他的故事总和杀妻、自杀、英儿等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不再关心那些诗歌之外的往事,诗歌,才是诗人顾城留给世人的真正影响。,“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关于顾城诗歌的价值与意义》/吕刚),顾城的诗歌魅力在哪呢?“他的诗作为一种固化的精神产品继续延续着诗人的精神生命。在现代节奏的日日劳顿之后,读读顾城的诗我们便独得一片心灵的纯净。”(《一个童话的彼岸》/乔淑英).奠

我把你的誓言

把爱 刻在蜡烛上

看它怎样 被泪水淹没 被心火烧完

看那最后一念 怎样灭绝 怎样被风吹散

顾城的诗,就是如此简短,如此经典,把精华都浓缩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像这首《奠》,用一种象征性的语言把奄奄一息的爱情描写的淋漓尽致。“我把你的誓言,把爱,刻在蜡烛上”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用了“刻”一字,足以表现诗人对爱情的认真,而爱情的虚无缥缈有被诗人形象的比喻为蜡烛,爱情之火只要一燃烧,那么爱情的寿命也意味着要缩短了,“看它怎样,被泪水淹没,被心火烧完”这句描写了诗人对爱情的绝望,眼睁睁的看着誓言淹没,爱情化为灰烬却无能为力。“看那最后一念,怎样灭绝,怎样被风吹散”就连爱情最后的一点希望也要消失了,被风吹散了,这是多么绝望而悲情的一幕!以“奠”为题,是祭奠消亡的爱情的意思,它从另一方面赋予了爱情以生命,爱情是活的,当爱情的火苗熄灭的时候,诗人也不得不绝望的祭奠爱情。爱情的保鲜期如此短暂,并不是不同寻常的,而是像蜡烛燃烧似地普通平常,这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大众爱情观,这首诗是非常现实的,但却又是多么的唯美!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刻骨铭心和忠贞不渝,但却又与蜡烛燃烧形成对比,表现了一种无人能代替的悲凉感和孤独感,这就是顾城!

假如„„ 假如钟声响了 就请用羽毛 把我安葬 我将在冥夜中 编织一对 巨大的翅膀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继续飞翔

顾城的诗并不偏爱于爱情,像这首爱国诗,《假如》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爱国的赤子之心,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假如死亡之钟敲响,那么就为我用羽毛安葬,我要在黑夜中用羽毛编织一对翅膀,用这双翅膀继续在我眷恋的祖国上自由飞翔。即使死亡,也要落叶归根,誓死报效祖国。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我用一把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被历史抛入黑暗中的一代青年,一旦站在阳光下,自然会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这种迷惘,这种失落感,在北岛的诗中表现为“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迷途》),在舒婷的诗中表现为“隔着永恒的距离/他们怅然相望”(《船》),在梁小斌的诗中表现为“我的钥匙丢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顾城没有叹息,也没有去寻找钥匙,而是拿起钥匙寻找自己的房间,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抒情主人公是坚定的,那个“我”在顽强地敲着,边走边敲。诗人只选择了几个简单意象:“小巷”、“钥匙”、“墙”,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画面中那个敲墙的主人公,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不,也包括中年、老年。这个世界上的许许多多人不是终生都在寻找吗?

顾城的肉体已远去,但他的灵魂,他的诗的意念,他的诗的信仰,他的诗的精髓永留迷恋他的人得内心深处,犹如经脉般四通八达,贯通着过去和未来。

学院: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专业:202_级教育技术学专升本

姓名:王芸芸

学号:2010234524

诗 歌 论 文

第二篇:诗歌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也是我国文学中的瑰宝,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以及诗歌语言的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怎样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情感,在丰富的诗情中受到陶冶,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常规的教学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以其特有的集声、像、图、文为一体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困难。本文从多媒体创造意境,以景激情;用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触发情感,用心感受诗歌;声像结合,烘托气氛,用心体会诗情;增加诗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等四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 诗歌教学诗歌意境诗歌情感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也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壮志和遭遇,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的诗歌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诗歌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讲的多,诗歌的味则太淡,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课堂效率很难提高;讲的少,味是浓了,只怕学生体会不透。由此看来,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有一定困难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困难。

多媒体课件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无疑是挖掘诗歌意境、体味诗歌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扩大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意境,以景激情:利用图片,再现形象,用心描绘意境,激发学生的学知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想象和思考

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性,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解诗歌“景语”中所蕴涵的“情语”,将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在常规的教学

过程中,通常是由文字引发想象,虽然说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这种想象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但语言文字同时又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难理解难应用。再考虑到学生实际知识储备和有限的生活阅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在头脑中设立了一个抽象的学习环境,往往脱离实际。而在多媒体课件中,由于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如果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感受清晰的形象,与文字,主要是诗词互为衬托,借助景物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将比较容易地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扬州慢淮左名都》为例,在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组画面:

1、“春风十里”——春暖花开,莺飞草长

2、“尽荠麦青青”——西风萧瑟,荒无人烟

3、“废池乔木”——废墟乱石,枯枝败叶

4、“二十四桥景致”——热闹繁华,游人不断

5、二十四桥景致——美景仍在,游人无踪

通过1与2、3画面的对比,突出景色的荒凉,体会作者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慨;

4、5画面以往昔的繁盛,反衬今日的萧条,体会作者无限的伤感,在此基础上加上教师的讲解,诗的意境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油然而生。像这一类触景生情、情由景生的诗歌,如果单纯讲解,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往往没有切身体会,无法与作者引起共鸣,利用图象帮助学生再现诗人所见,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引入到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情景之中,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再如《送元二使安西》的图像背景可以是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的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画中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对饮。此情此景能体现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

二、借助声音,用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触发情感 用心感受诗歌

上好诗歌课,对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但有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歌是需要多读的,古代诗歌、现代诗,特别是抒情诗,尤其需要多读,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诗歌总是采用教师范读、点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等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朗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读得索然无味。这便使多媒体有了用武之地。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利用多媒体技术,紧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合适的乐曲配乐朗诵,录制成朗读录音,使欣赏课程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韵味无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配乐可以是萨克斯曲《送别》。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感,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这门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由于采用艺术化的朗读,鲜明地表达出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不仅能省去教师由于无法尽情表达而产生的教学困难,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全诗的感情变化中掌握诗的情感脉络,为学生用心感受诗歌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丰富的诗情中受到陶冶。

再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前,我深入了解了诗歌创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遭遇,认真领悟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选用瞎子阿炳那如泣如诉的《二泉印月》作为背景音乐,以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语调、时而舒缓时而激越的语速反复诵读,然后录制出来。课堂上,学生听完朗诵录音后,深受震憾,一再要求重播。他们表示,听着声情并茂的朗诵,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仿佛进入了伟大诗人那忧国忧民的灵魂深处。

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涉及社会背景、作者思想发展阶段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学生对此又不很熟悉,在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体味诗歌意境这一点上,借助录音带无疑是一条捷径。课前准备好配乐朗诵该诗的磁带,先让学生细读诗歌初步体味,然后听录音进一步体味,学生讨论:可听出该诗体现怎样的心情。之后教师点拨,这些心情在文中怎样体现,引导学生脱离录音从文字上去分析,分析完后,再听录音,尽量模仿名家朗诵并化为自身体验,达到深入体会用心感受的目的。在这一节课中,录音带起了桥梁作用,一方面在开始时把学生带入诗歌意境,一方面在结束时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融为一体,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三、声像结合,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心体会诗情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了声、光、电、影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能够将静止、抽象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意象、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体会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以诗人自己为代表的一代青年,诗人通过选取平凡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和祖国的血肉联系,真挚、委婉地抒发了对祖**亲的拳拳深情,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儿女对祖**亲不可遏止的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文中由“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可借助名家配乐朗诵体会,四组表达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的意象群,可用一系列相关画面展现。授课时,由《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导入,同时打出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氛围当中。在讲课过程中,将四组意象群的画面依次再现于屏幕:“贫穷、落后的祖**亲的形象,就像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希望渺茫的祖国,就像飞天袖间的花朵;从苦难中奋起的祖国,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雪白的起跑线和正在喷薄的黎明;和我不可分割的祖国,„„”,随着画面的展开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呈现电视诗歌的效果。学生听得到、看得到,触景生情,感受到女诗人对祖国的爱,感受到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对祖**亲的爱。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再略加点拨,学生就能化难为简了。

再如指导《天上的街市》在加强朗读的同时,反复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鸣奏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想象天上美丽的世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诗歌,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要想在诗歌教学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多媒体无疑能助一臂之力。诗歌是需要用心读的,利用录音,可弥补朗读的不足;诗歌是需要用心体会的,可借助图像增加感性认识;声像结合,更是相得益彰,学生将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如此看来,多媒体对优化诗歌教学作用不小。

四、增加诗歌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常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我国古代和现代的诗歌浩如烟海。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并不能真正意义上使学生举一反三,进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因此现代诗歌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这就需要我们现代语文课堂必须要有较传统模式大得多的课堂信息量,并通过尽可能形象的手段传达给学生们,让学生感知并掌握。

而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信息量和课堂形象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综合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其中的信息量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所接触和利用到的信息量和课堂之上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利用来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节省了传统教学因板书或费口舌也难讲清的内容的时间和精力,相同的时间内,课堂信息量增加学生求知欲增强,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知识点的遗忘可能比传统教学少得多。增强教学效果。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诗歌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增加诗歌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我的具体想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扩展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诗词,可以在学习课本所选篇目的基础上多学习几首课外名篇,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如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给学生补充《无题》、《送友人》,并配以讲解,让学生欣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设想。如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诗歌欣赏真正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维中注入“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眼前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一来,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促进身心健康。进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图、文为一体,以其特有的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使诗歌课堂教学大放异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显而易见,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诗歌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诗歌鉴赏论文

中国历代爱情诗词的经典魅力

学完中国历代爱情诗词赏析,从中对爱情了解了不少。体会很多,古代人对爱情有的也有忠贞不渝,有的也有海枯石烂,更有失信于爱情,在外寻欢。

谈恋爱我是外行,但谈论恋爱我还可以。其实象我这样的年龄站在这里与你们探讨这个问题我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似乎谈恋爱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有些人来讲,他们一生都在谈恋爱,比如,少年人有早恋,青年人有热恋,中年人有婚外恋,老年人有黄昏恋。世界上一些大人物在这方面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象雨果、歌德、罗素、萨特、郭沫若、郁达夫、李敖,毕加索也可以,希腊船王奥科西斯等等。雨果5岁就开始谈恋爱,歌德80多岁的时候还爱上了一个18岁的姑娘,生命力真是旺盛。而且有些人生来就似乎是为谈恋爱来的,比如徐志摩、叶塞宁。这些人好象都是男生。不过女的也并不逊色比如伊莉莎白泰勒、索菲亚罗兰、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乔治桑、莎乐美、刘晓庆等。

其实在爱情上我们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早熟的民族,得出这个印象是我读《诗经》的结果。这种早熟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模式上,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基本上完全具备了我们现代人所具有的所有的爱情情感模式;一是我们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十分成熟深刻。这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非常明显。这种成熟深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贞《柏舟》、对对方的尊重《关睢》、认识到美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汉广》《蒹蕸》、爱情要以物质为基础《木瓜》、《静女其姝》。(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的故事。)一是对于爱情的表现,也非常之成熟。诗经的高度的艺术成就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看,爱情悲剧多于喜剧。从文学角度来看,爱情喜剧多于悲剧。二者合起来,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喜剧多于悲剧。如果从对于人们的震撼力来看,悲剧要远远大于喜剧。

从这门选修课中,了解了许多悲剧,例如:《节妇吟》、《无题》、清朝的红楼梦等,这些作品里所展现的爱情悲剧基本上或则是美丽的爱情不能成就美满的婚姻,或则是男子始乱终弃,或则是恶势力硬生生拆散爱侣。

再说喜剧,简直可以说数不胜数。唐传奇里的有一些;元杂剧里有一大批,明戏剧小说里有一大批;聊斋志异里有一大批。最著名的有西厢记、牡丹亭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喜剧的剧情结构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个模子。

感情需要用心去维护 用心经营啊 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对对方诸多要求;是浪漫,但不要浪费;可以随时牵手,但不要轻易放手。爱一个人,爱到八分刚刚好,剩下的两分要用来爱自己

爱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是尊重他(她)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她)全身心的把精力投入到为自己的理想事业的奋斗中去,并督促他(她)充分利用好,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在彼此相处短暂的空间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同甘共苦,为彼此的理想事业添砖加瓦,为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正所谓如今的爱情是要双方进行的,只有一方付出,结果很显然。所以要守住真挚的爱情,就要一起奋斗,为你们的未来努力。

学生:朱玉麟

学号:2012512137

院系:农学院植保系

第四篇:论文---诗歌鉴赏

古诗词的鉴赏及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古典诗词)是文学作品中文字最精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评价,是高考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一个亮点。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较容易,切入点较小,回答起来应不是很难,但学生答题的结果是年年失分较重,究其原因,应是学生答题不够规范,泛泛而谈,易露要点,只能大致上做到整体 “意会”,而做不到“言传”到位。

下面我从两个部分来谈谈如何做好诗歌鉴赏题。

第一部分:领悟诗歌

要想真正理解古诗词,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调,分清类型。

鉴赏古诗词,首先应当明确,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意

象,即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事物,如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月亮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雁与乡愁有关„„了解通过这些意象所创设的生活图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愿和客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相融合的,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是喜悦欢愉还是凄苦悲凉,是豪迈壮观还是闲适淡雅„„最后根据诗词内容

将其大致分为五类:

1、咏物言志诗

这类诗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景物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一种是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如唐·李忱的《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中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艺术形象——瀑布,作者就是借瀑布的形象,表达出自己一往无前的豪情壮怀。又如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也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的品格。还有,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也是借苔不为环境所限依然青春焕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苔不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弃、敢于争先的品格,寄托了自己自适其乐、不甘示弱,高雅俊洁的人格精神的。

2、送别诗

送别诗或是叮咛对方、劝慰对方,或是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是表达别后的思

念等等。如2002年全国卷语文试题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设题是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我们知道,“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

别之词。本诗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即“折柳曲”的省称)诗所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诗人正是通过“折柳”(即“折柳曲”的省称,柳又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3、怀古诗

这类诗主要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抒发昔盛今衰的感

慨。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战争诗和思乡诗

一般来说,战争诗中除了有一些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阔主题的少数诗词

外,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前者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者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5、闺怨诗和羁旅诗

这类诗大多与妇女有关,有的是通过写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愁

别绪,忧郁伤感,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的是写妇女对在前线

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如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二、赏析语言,辨明风格,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作家,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质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含蓄等等。正是这些体现了作家卓尔不群的风格,如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杜牧的清新俊拔,李贺的奇谲险怪,李商隐的精工绮丽„„读唐诗就要分清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社会政治不同导致的诗风的巨变,同时还要注意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差别;读宋词就要弄清柳永和苏轼在词的发展中的地位,知道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全才、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不能驰骋疆场、因而词作中充满着悲愤之气的爱国志士;要知道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还要知道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不同诗作风格迥异,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情感的呢?其实很简单,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就是直接抒情;类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就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还包括借景抒情(也可叫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等。

我们要明白,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往往是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

来表现的。而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对比、象征、衬托,其中艺术手法中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第二部分:答题技巧

光对诗歌有了以上总体大致的把握还不够,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一般来说,高考诗歌鉴赏题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对诗歌“字”的考查。这种题型我们称其为“诗眼”题型。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对诗中的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②找出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或两个)字,并作简要分析。③该诗的某联中有的版本用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指导:我们知道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追求一字传神。我们要品味出所炼字的妙处何在,但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将其放回原句中,结合整首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技巧:①首先肯定好不好,或肯定哪个字更好。②接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义。③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好的字在句中所展现的画面、意境。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例①:

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一切景语皆情语”,该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是

、。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词语是 含、卧。诗人对自然景物不是客观地描摹,而是将它赋予了人的情态。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花的娇弱姿态,也透露了它们的满腔的愁怨,让人喜爱,让人怜惜。

一、对诗歌中句意的考查,我们称其为句意型题。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诗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某一句(联)的理解或赏析。解题指导和答题技巧:诗句往往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要结合全诗,指出其表层意思,有时要挖掘出其深层含义,同时要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例②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整首诗最震撼心灵的诗句是哪一句?说说它为什么震撼心灵。参考答案:后两句震撼心灵,它们形成强烈对比,一方已成河边白骨,一方还在思念心上人并在梦中与之相会。灾难已经降临思妇头上很久了,她仍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是真正的悲剧,使人一洒同情之泪。例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注]张耒自幼有雄才,仕途坎坷却十分刚毅。

孔子云:“诗言志。”请结合三、四两句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

参考答案:在霜风凄紧之时,几叶寒桐迎风抖动,不甘凋零,作者以桐叶自比,表现了积极斗争的人生态度。

二、考查对整首诗意境的把握,我们称其为意境型题。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诗中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②解释诗中某一联的意思,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③整体感悟全诗,简析某两句是如何创造意境的。

解题指导:意境就是诗中通过意象所营造的艺术境界展现出的诗的韵味,其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是诗词鉴赏中的核心。意境主要有物境、情境、意境三种。答题技巧:①先找出诗歌中的物象、意象。②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诗一样的语言将诗歌的画面描绘出来。③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点明意境特点,如:清新质朴、凄凉悲怆、冷清孤寂、闲适淡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等。④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给人什么样的启迪等。

例④ 观 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参考答案:风呼弓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城岸边涉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

三、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我们称其为“主旨型题”。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关于这首诗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也有人认为兼而有之,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②这首诗明写眼前之景,暗寓历史沧桑。请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加以赏析。解题指导:我们知道,诗言志,诗歌最终是要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因而分析诗歌的主旨要结合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社会意义。答题技巧:①先分析具体的诗句的内容,看其具体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深刻含义。

例⑤ 甲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乙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水殿”“龙舟”,是当年运河竣工之后,隋炀帝率众出游乘坐的船。

⑴甲、乙两首诗同为怀古之作,但起笔却不相同。试根据诗意,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甲诗从描写汴水春色入手,用柳堤飞花映衬隋宫的荒凉颓败;乙诗从议论隋亡的原因着笔。

⑵甲、乙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所发感慨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甲诗从眼前景引发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触景生情,重在抒发昔盛今衰之感。诗的后两句寓意深刻,即是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人。乙诗则是因事兴感,看似为隋炀帝翻案,但有了第三句,对亡国暴君批判得就要更为严正,更为强烈。

四、对诗歌语言特色的考查,我们称其为“语言特色型题”。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②赏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解题指导:答这类题,不可只突出个别字运用的巧妙,而应对整首诗的语言风格进行品味。回答时也应多用形容词,如简练传神、凝练雄浑、沉郁顿挫、豪放雄奇、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入木三分、对仗工整、语浅旨远、亦庄亦谐、平白如话„„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准确概括语言特色。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谩:空,徒。②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③三山:古代传说中在渤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关于这首诗的风格,清人黄蓼园说:“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你认为这首诗具有怎样的风格?请结合有关内容解说。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特点有二:一是浪漫主义色彩。词中与天帝的问答,乘风飞向仙山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二是豪放风格。天接云涛的气势,星河竟帆的壮阔,大鹏展翅的雄姿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整首诗表现了女词人才华得不到施展的苦闷,对现实的不满,充分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五、对诗歌手法方面的考查,我们称其为“技巧型题”。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如何抒发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解题技巧:我们要明确,诗人抒发情感,往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这种手段就是表现方法(也叫表现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分三类:

Ⅰ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Ⅱ 描写手法:主要有A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常见的是以

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写哀情等等);B对比;C象征;D白描;E虚实相生„„

Ⅲ 修辞手法: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等。

答题技巧:①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③诗人运用这种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题旨。

例⑦

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景喻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以云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例⑧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①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箫管”“朱门”在诗中各指什么?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两类人在天大旱下的不同行

为。“箫管”指吹打乐;“朱门”指富贵人家。②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平的不满,同情贫苦人民,憎恶为富不仁的统治者。

高考的诗歌鉴赏,设题方式主要有这么六种。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做题过程中一定要赏析完诗歌后有的放矢地答题,千万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漏掉要点,力争做到答题到位、规范、不丢失。要灵活变通,力求准确。

第五篇:论文 武夷山诗歌

谢瑜题武夷山诗词

1, 《大王峰》;横空出世柱苍穹,坐镇江山王者风。

霸业悠悠成旧梦,长留韵事自英雄。

2,《玉女峰》;花容分外靓,照影惹人憐。

四海同瞻仰,清钟不夜天。

3,《止止庵》;水碧舒禅意,林深郁墨香。

真人无觅处,犹待泊牙弦。

4,《天柱峰》;澄空擎日月,尘世啸风雷。

天柱何曾折,大块酒一杯。

5,《天游峰》;峭屹清溪畔,昂首近斗牛。

宾朋来四海,接蹱上天游。

6,《九曲放筏》;曲水通幽境,搜奇悦醉眸。

百崖涵百趣,一悟一庄周。

7,《武夷书院》;丹霞传鼓乐,白鹤立山门。

学达千秋誉,四时瞻仰繁。

8,《水帘洞》;崇山峻岭藏奇趣,断壁凌云不可攀。

洁净飞流连碧落,一帘清气在人间。

9, 《鹰嘴岩》;深山难锁凌云志,独立乾坤誉望隆。

博击惊涛今崛起,宏图大展正东风。

10,《大红袍》;清香盈秀色,盛誉动京华,御驾红袍罩,人间第一茶。

11,, 《山乡小院》;丹崖横廓外,碧水绕窗前。

闲鹤斜瞄我,春深抱瓮眠。

12,, 《水调歌头·清吟》;把酒良朋聚,浩气惯长空。纵谈天下吟事,大笑起飙风。极目江天万里,且喜冰心一片,豈肯作雕虫。香港欣题句,台北会群雄。立新论,捧金奖,气如虹。诗传国际,中外竞聘累飞鸿。勇退名山置业,书画延年益寿,开户赏千峰。携手同清唱,月色正融融。

13,《沁园春,武夷山》;峭壁悬崖,倒映溪中,胜地景幽。看清溪九曲,环峰搂抱;梳妆玉女,对镜含羞。万壑争妍,千山竟秀,云雾巉岩搁古舟。沧桑事,欲从头说起,又怕难休。武夷自古风流。岂止是佳人君子逑。有金蟾送种,鹰妖抢劫,生争死斗,叉掷鹰头。茶绿山坡,珠联璧合,双喜临门壮志酬。迎皓月,唱清歌一曲,传颂千秋/

武夷山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副集李白诗句的石雕门联 一个假日,笔者与几位文友在踏访武

夷山上梅乡白水村茶里自然村时,发现该村一座保存完好的两百多年的古宅。最有吸引力的是古宅门楼两侧的石雕门联。其石雕门联为:“宅近青山同谢月兆,门垂碧柳似陶潜”。门联石材取自红褐色的花岗石,用阳刻手法雕成,字体楷书,端庄典雅。这是武夷山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副集唐朝李白诗句的石雕门联。

李白的这首《题东溪公幽居》诗,约作于唐朝天宝年间: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月兆,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

门联诗句中含有两位诗人名字。谢月兆(464~499年),南朝齐诗人,字玄晖,今河南太康人。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人有称其为谢宣城的。谢月兆诗歌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李白受谢月兆诗风影响,常在作品中提及谢月兆:“我吟谢月兆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清人王士稹《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陶潜(365—427年),东晋诗人,字渊明,今江西九江人。任彭泽令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李白这首诗大概意思是:杜陵来的贤人真是高洁清廉,在东溪筑室还将隐居多年。宅屋如谢月兆居所一样近邻青山,门前又像陶潜居所一样生长着养眼的垂柳。好鸟迎春在后院鸣唱,飞花伴着酒香在前檐舞旋。客人到此就留他畅饮一醉,别无肴馔时,就用一盘水精盐接待也无妨。

茶里村民并不知道此联典出自李白诗句,只是听上一辈的老人说,这副对联是一位风水先生留下的妙联。这座古宅落成时,请来撰写此联的风水先生,一定是个饱学之士。他不仅懂风水,更谙李白诗句,才集得如此佳句当作门联,谜一般地藏于茶里村两百多年。茶里村坐北朝南,东面临五夫古道,西面是巍峨壮丽的白水金鹅峰,俗称鹅子峰,海拔1002米,是武夷山市东部最高峰。茶里村静卧在幽雅的自然环境中,风水意象怡人,加上鹅子峰曾养育了宋代词人柳永和南宋理学家朱熹两位名人,茶里村自然也沾了光。

古宅户主现是一位姓袁的老人,他告诉我们这座古宅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位于白水通往五夫的古道旁。村里后山曾有人栽种过老丛水仙,茶叶生意一度兴旺过,该村故名茶里。古宅人家祖上贩过茶,经过商,是当地富户。茶里现留有十余幢老房屋,住在古村中的百余口人,仍恪守着传统的农耕作业。村中留下一条长达200余米的石砌路面,曾是五夫古镇的商人往返于浦城县石陂街墟市的过道,至今保存完好。

《武夷山》

作者:陈观 朝代 宋代 体裁:无

邮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回顾溪水中,石鼓安所置。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苍翠。一曲遽停桡,寻真步幽邃。洞天阊阖开,殿阁俨神位。秦汉纪兹山,武夷君所治。幔亭晏曾孙,遐踪久已秘。巍巍大王峰,玉女傍立侍。狮子西东来,昂藏不敢肆。我本羽衣人,憩迹升真地。珍重学仙翁,命舟行厨备。溪山偕侣游,讨论每延迟。二曲顿清奇,彼美宛临水。三曲多仙岩,峭峙罕匹类。倚空架舟函,不腐亦不坠。小泊三杯石,坐玩逸清思。石上饮三杯,昔贤同一致。四曲入云中,繁花方妩媚。春光耀亭台,灵草渐萌瑞。崖阴刻字新,往往书故事。五曲达平林,蔼然千古意。精舍瞻遗容,丰碑诵遗记。杏坛相因依,高堂揭仁智。却令闽越中,居然作洙泗。雄哉大隐屏,仙掌列其次。六曲转盼间,仰高发长喟。七曲著渔家,碧津富投饵。八曲寂尔过,楼岩无鼓吹。穷幽造灵峰,玄都矧可暨。临池数本桃,道士昔手植。感慨却回舟,烹鲜侑扬觯。九曲烟霞深,丹庭敞宏庇。即此非桃源,复何工拟议。仙客偶谈玄,主人已心醉。欢言一宿留,醺酣饱熟睡。晨兴复招邀,具我鸡黍饲。临行意有余,醇醪馈盈器。顺流睇层巅,天游冀愿遂。扪萝履崎嵚眦。

灵飚空中来,松竹舞仙帔。杖藜还高冈,夷犹不忍弃。何当濯尘缨,永兹飘笠寄。归休赋长篇,聊为斯游识。

朱子理学对其武夷山诗http://rwxy.xmu.edu.cn/exp/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00

歌的影

诗歌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