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四川大学介绍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23-813309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7 00:56: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四川大学介绍

学校简介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和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和毛英才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0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6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2年年底,有专任教师429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18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5人(含“青年项目”11人,“外专项目”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和讲座教授9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1人(原A类),“973”首席科学家10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14人(15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四川省“百人计划”与“青年百人计划”入选者39人。

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0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9项、国家精品(视频)课程36门,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1篇。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9项。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8.45亿元,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第7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积极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50余家。近年来,学校与江苏、四川、西藏、新疆等50多个省(自治区)、市和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近百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学校接受了全国上千家企业委托进行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1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干部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卫生部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的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共建了4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联合建立了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同组建了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美国文化中心,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共同组建了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与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原西部开发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共同组建了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620万册,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5.4万余套(8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4余万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25余万卷(其中珍藏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等,主办有49种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刊物。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展望未来,四川大学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历史前沿

师资队伍

截至2012年12月,四川大学现有教职工10637人,专任教师4292人,科研人员371人,教授(级)1414 人,副教授(级)2061 人。学校建立了“以学院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立了教授委员会制度,强化了竞争激励机制,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海纳人才工程”,汇聚了一批优秀拔尖人才。目前,我校有两院院士13人,外籍院士1人,特聘院士29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5人(其中外专千人1人,青年千人入选11人),高端外籍教师1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3人(其中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原A类)41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1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首席专家12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引进了各类高层次拔尖人才300余人。

交流合作概况

2000年以来,四川大学加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在巩固和发展原有交流院校的基础上,新签和续签了一批校际交流协议,已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及基金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仅2005年,与四川大学进行“2+2”、“3+1”等形式合作的国外著名高校已就有10所。

2000年以来,学校主办和承办各类重大国际学术会议106次,仅2005年就承办了3次大型高层合作交流活动:6月份成功承办了教育部“中美公立研究型大学校长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10月,美国加州大学总校校长戴恩斯教授带领6位分校校长访问四川大学并作专题演讲,这是加州大学总校长第一次到中国的大学进行演讲,以此为契机四川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签署了“10+10”联盟合作协议,成为我国与美国加州大学系统10个校区筹建“10+10”合作科研联盟的国内10所高校之一;12月6日,英特尔公司董事长科雷格·贝瑞特来学校演讲、交流。

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建立科研中心,共同开展更高目的、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科学研究。2006年,学校与加州大学、美国优山美地国家公园、九寨沟管理局联合组建了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共同牵头组建立了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美方有5所大学参加,中方有6所大学参加;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了中德能源研究中心。

5年来,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2200余人次,接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各类人员来访6815人次;派出教师出国出境3644人次;引进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等国际项目29项,引进各类项目资助和资金累计1.26亿元。

在校境外学生(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人数也有了较大增长,目前在校境外学生人数已达1042人,尤其是医学的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境外学生的学习专业有所拓展,攻读学位的人数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川大学将认真总结学校教育国际化取得的初步成绩、经验及差距,从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增强学校国际竞争力的高度,加快教育国际化的步伐,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合作。继续做好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班”和法国泰瑞斯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班的招生及培养工作,积极做好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密西根大学、巴黎第六大学、法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合作办学的新模式,进一步做好与美国、荷兰、英国、德国、韩国及日本等国高校的留学生交换工作以及与俄罗斯等欧洲国家院校的合作,并巩固和发展医学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使对外交流和合作达到新的规模和水平,争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争取将开展“2+2”制或“3+1”制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的数量新增10~12个,使出国学习的本科生人数达到800~2000人,使校内和海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达到300名。每年聘请境外长期专家学者80~100人次、短期900~1200人次来学校讲学、授课或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要在校内举办15~20次高层国际学术会议;扩大留学生规模,使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3000人;加大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在海外建立2~3个孔子学院。

同时,大力发挥学校百年名校的品牌、资源和校友优势,调动学校老领导、院系和知名校友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校董会和校友会的运作机制,探索校董会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途径,通过项目、技术、人才和培训等,大力加强与国外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举办校董会和校友会企业家沙龙、编发校董会及校友会简报、建立完善校友会各分会,加强同海内外校董会单位及校友的广泛联系,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更大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运作机制和体系。

招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四川大学认真落实进行教育部关于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强化管理,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以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为突破口,在招生工作中大力推进“阳光工程”,把切实维护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作为招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以“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招生工作“六不准”,切实做到招生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更加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学校的招生工作面貌一新。根据教育部的计划安排,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在保持生源质量优秀的同时,连续五年扩大招生规模。到2006年全日制本科生招生总计划达10200人,比2001年增长了36.5%。根据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目标的要求,在巩固招生并轨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调整招生层次结构,形成了“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为重点其他办学形式为补充”的办学新格局。五年来,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在注重规模扩张的同时,狠抓生源质量,由于学校声誉提升,在大多数省、市,第一志愿报考川大的考生均大大超过学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从而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平均分提高,高分数段考生增加,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0%以上,新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已建设了网上录取的专用机房,购买了专用软件,且每年对招生录取工作人员进行招生工作业务和招生工作制度、纪律培训,实现了网上远程的规范录取,招生录取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了“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为就业工作重点”的就业工作理念和“一个中心(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两个市场(以用人单位招聘为主体的校内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无形市场)、三个服务(为学生、用人单位、学院服务)、四化建设(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就业工作目标,积极规划建立与用人单位长效联系机制,构建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的就业开拓模式,积极完善“两个市场”,加强“四化建设”,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切实为学生、用人单位、和学院服务,实现了就业工作实现向个人、向课堂、向网络、向前、向后延伸的“五个延伸”(即把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到毕业生个人,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入课堂、入教材,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入网络,对低年级特别是大三和研二的学生提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延伸到学生毕业之后),开创了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2004年和2005年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技人才贡献奖”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十五期间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四川大学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从2000年至2005年以来,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博士招生规模为479人,硕士招生规模为1479人;2005年博士招生规模为1037人,硕士招生规模为4564人。从2000年至2005年,博士招生增长了116%,硕士招生增长了209%。截至2005年底,在校研究生已达到18293人,其中博士生3710人,硕士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14583人。这为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大学将在稳定本科生规模,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把研究生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扩大研究生数量,大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设置

第二篇: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谢和平。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6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32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767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0人(含“青年千人计划”46人、“外专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9人(含特聘教授41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5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30人(32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23人。

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40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3篇。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1项。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8.6亿元。2015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335家。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

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近200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师生依托科研成果创办领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60余家。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卫生部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中英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日立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新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665万册,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28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等。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一、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口腔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学 中国语言文学 二、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药剂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肿瘤学 妇产科学 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普外)外科学(骨外)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儿科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呼吸系病)法医学

核技术及应用 皮革化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岩土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固体力学 遗传学植物学 有机化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 专门史 历史文献学 政治经济学 宗教学

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麻醉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凝聚态物理 水文学及水资源

四、省级重点学科

哲学 理论经济学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 力学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核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植物保护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关系 社会学 人口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艺术学 美术学

设计艺术学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化工过程机械 物理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建筑设计及理论 建筑技术科学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食品科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图书馆学 档案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辐射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重点实验室

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厅、局级重点科研机构

食品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期)视觉合成图形图象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辐射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口腔生物医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时间生物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力学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过滤与分离省重点实验室 核医学省重点实验室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省重点实验室 多相流传质与化学反应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功能材料物理化学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岩土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光学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系统省重点实验室

资源生物学及生物制药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靶向药物与新型给药系统省重点实验室 疾病基因组学与法医学省重点实验室 肿瘤学省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省重点实验室 妇科肿瘤与小儿血液肿瘤省重点实验室 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省重点实验室 电能质量与电磁环境学省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安全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数学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知识工程及网络智能省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与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资源微生物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分子毒理学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精神病学省重点实验室 病理研究省重点实验室 口腔医学新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学省重点实验室 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 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省重点实验室 新型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省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制药工程与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磷化学与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围产与生殖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围产与生殖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水文学及水资源省重点实验室 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点实验室 牙病防治研究省重点实验室

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第三篇:2019年广西定向四川大学招录选调生介绍

2019年广西定向四川大学招录选调生介绍

一、广西定向选调生与四川大学

1.什么是选调生?什么是定向选调生?

从高校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为党政机关储备后备力量、补充高素质人才,是党中央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发展实施的一项战略举措。经省级组织部门选调到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简称“选调生”。定向选调生也是选调生,主要的不同点在于选调对象不同,是定向部分重点高校招录的选调生。相对而言,定向选调生选拔的标准更高,培养的力度更大。

2.广西定向选调生

广西是全国最早开展定向选调生工作的省区市之一,也是持续力度最大的省区市之一。2011年启动定向选调生工作以来,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广西定向选调生业已具备成熟的选拔培养使用模式,相关政策稳定、连续,在全国的选调生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广西始终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源头工程,各级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定向选调生工作,对人才求贤若渴,对定向选调生培养实行“小步快跑”、开放包容的政策,为定向选调生搭建了广阔的锻炼平台,同时对其全程跟踪,帮助其快速成长。迄今为止,已有近2000余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定向选调生扎根广西,在八桂大地挥洒青春汗水。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出席广西2018年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讲话

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亲切接见2018届定向选调生并合影留念 2018年5月,在中央组织部召开的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座谈会上,广西作为唯一一个省份就选调生工作作了经验介绍,获得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为各省开展选调生工作提供了“广西方案”。

3.四川大学广西(定向)选调生

2002至2017年,广西共招录四川大学毕业的选调生55名。目前,成长为处级干部11名(其中正处长2名、县委常委4名),正科级干部8名,副科级干部17名,科员18名。比如,2002届本科李建君,先后担任市委副秘书长、县委副书记,现任广西自治区纪委研究法规室主任;2007届法律硕士李洪波,现任防城港市中级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2009届博士黄小雪、2007届硕士施展,现均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8届硕士高松、2006届本科杨超武,均担任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2006届本科邓必纯、2007届硕士温丽娟,均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副处级干部;2014届博士邓承梁,现任玉林市玉州区副区长。2017年10月19日,广西组织部首次进入川大校园,开启了广西定向四川大学招录选调生的第一次宣讲。有13位川大应届毕业生加入了广西定向选调生队伍(其中硕士8人,本科5人)。

四川大学李蓉军副校长与广西组织部公务员管理处刘晓滨处长与川大第一批广西定向选调生合影留念并鼓励其赴基层奋斗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曾艳与四川大学2018届定向选调生合影留念

二、广西的魅力与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华南沿海的西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三沿”特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相连的省级行政区。广西作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正在逐步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是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如今的广西势头正足,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厚的发展资源,蓄积了强劲的发展后劲,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每一位到广西工作的年轻人都能在这里尽情挥洒汗水,淋漓尽致的施展才干!

除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外,八桂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也让“生态广西”“美丽广西”“宜居广西”等名片越擦越亮。2017年4月,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充分肯定了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在广西,常与蓝天白云相伴,绿水青山同行。

美丽广西 青春热血逢八桂,筑梦追风正当时!广西2019年定向四川大学招录选调生工作即将于10月中旬启动,诚邀川大学子出川入桂,共创未来。欢迎有意愿加入广西定向选调生大家庭的同学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咨询群,近期定向选调生招录公告也将发布,期待您的加入!

若群超过人数限制,请添加以下微信: 王超 wc1127459866 李林延 kip_ladder 韦志文 jiujiu11253 杨韩梦 Warrior1904 唐英哲 tyz19960517

第四篇: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康复治疗学专业(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介绍

假肢矫形工程是一门医工结合。是研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分支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亦是工程技术与康复医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工程技术,乃至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所涉及到的学科与技术领域包括生理学、康复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力学、机械工程、辅助技术、康复咨询、康复评价、神经科学、言语病理学、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特殊教育、法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学等。其理论基础是人机环境一体化和工程仿生,其任务是研究与开发人体功能评估、诊断、恢复、代偿以及重残者护理所需的各种设施。在此基础上其主要服务与研究涉及的是人体的外部功能,包括运动功能、视听功能、交流功能等服务于各种康复目的的设施与装置。

假肢矫形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功能康复的工程原理与方法,包括功能代偿、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所需设备和装置的功能原理和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在我国,假肢矫形工程,己经作为7种康复治疗方法中的一种,被卫生部正式纳入康复医学诊疗手册。

21世纪,我国已迈入13亿人口的人国,由于疾病、交通、工伤事故等原因造成的病残人员中,需要借助假肢矫形工程手段实现康复的人数巨大,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我国6700多万残疾人,多数人可以通过康复治疗、配合康复器具和康复训练,部分地改善或恢复其丧失的功能。但由于假肢矫形工程手段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均满足不了需要,他们中多数人还未能得到必要的康复治疗和服务。在1122万肢体伤残者中,有89万截肢者,其中约2/3的截肢者尚未安装假肢,有近1033万患者由于各种疾病造成肢体功能障碍者,因缺乏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设备,其中多数人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而影响了康复效果。依据国家6部委提出的康复目标,结合卫生部标准,统计及预测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需要15000名康复治疗师,2010年需要35000名,而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名,假肢矫形工程师仅几百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康复的需求。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可以这样说:假肢矫形工程技术人员是康复团队中的重要组成,不可获缺。而假肢矫形工程水平层次普遍偏低,严重影响着患者康复效果。为何这种现状迟迟不能改变呢?重要原因之一,缺乏高层次的假肢矫形工程技术人员。而这个专业之所以难以被其他医学类专业代替,也在于假肢矫形工程的课程设置与临床医学等专业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

该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使其具有良好的数理、化学、生物、材料、力学、制作、机械、美学等基本理论素养,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工程专业技能、科学专业技能与辅助技术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各级假肢支具制作工厂、综合性医院康复中心、各级康复医院等从事假肢矫形工程学及相关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管理、操作等实际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总学分:180)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康复治疗技术 主要课程:

1.医学类(含康复类)课程:医学伦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导论;临床医学导论;临床神经病学;外科学(骨科与整形外科学);临床心理学;康复医学概论;运动学;康复评定学;

2.基础工程类课程:应用数学;电路理论;基础生物力学;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技术;组织与生物材料力学;人体动作分析学;电子技术;医疗科技概论;

3.专业类课程:假肢矫形器概论;假肢矫形器技术(含小腿、大腿及上肢假肢学);假肢矫形器装配与训练学;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相关法律与法规;

本系将以四川大学深厚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为后盾,结合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医学中心的各项资源,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目标,发挥假肢矫形工程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育学生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以利于更进一步深入假肢矫形工程的研究、政策分析及教育资讯系统等应用领域。

展望未来,随着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与经济的发展,各大医疗机构皆相当重视康复医疗与假肢矫形工程,以提供伤残患者或老年人更优质的服务品质。未来假肢矫形工程毕业生的出路相当广泛。

1.到国内各大医疗机构中的康复中心,或各级康复医疗中心,协助各机构建立整合性假肢矫形工程系统,提升医院整体康复医疗水平与康复效能。

2.进入假肢装配中心、假肢零部件生产厂,研制与开发社会需求的假肢矫形工程产品。3.利用本身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进入政府的医保单位从事假肢矫形器医疗保险技术管理,或到装配中心、假肢部件生产厂从事车间管理工作。

4.继续就读国内外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相关研究所,进入学术领域,从事与研发假肢矫形工程学术研究工作。

第五篇:关于报考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的相关介绍

关于报考吴玉章学院的相关介绍 1.关于新生报名

1)原则上根据高考成绩划线后,学校一年级新生自愿报名,现场领取准考证;

2)免试保送生均可报名参加选拔测试;

3)吴玉章除了跟华西冲突外(二者只能选其一),和其他任何专业(包括基地班)都不冲突。

2.关于选拔测试

1)在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对报读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的学生进行综合课笔试考试;

2)根据笔试考试成绩,参照高考及有关的各种比赛、竞赛和科技活动获奖等各种情况对报读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的学生进行初选,确定进入面试的学生名单,初选后由学校组织校内外知名专家组织进行面试 ;

3)SCU-UW联合班尚需参加分专业面试及英语口试;

4)进行统一的心理、性格测试。

3.关于录取

1)综合加权笔试、面试各项成绩,择优录取;

2)录取名单经审查批准后,在教务处网站上公布,并通知到各有关单位。

4.学生增补选

1)学生采取等额增补,增补学生数量不超过分流淘汰学生数量;

2)增补选工作安排两次,分别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末;

3)参加增补选的学生是在校一、二年级学生,品学兼优,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5%,且平均学分绩点大于3.0,无重修课程;

4)增补选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学院推荐,经专家组面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择优录取。

附录

一、联合班、创新班学生的选拔与管理

1.新生进校报到时到教务处指定地点报名;

2.报名学生按照指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笔试;

3.根据笔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确定参加面试的学生名单,并在学生军训结束前通过各学院通知学生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参加面试,报考联合班学生需加试口试;

4.根据学生笔试、面试、口试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考评确定录取学生名单,于每学期十一前后公布在教务处网页和教务处公布栏上;

5.举办联合班、创新班学生的入学典礼;

6.办理各班学生转专业、集中住宿、选课等相关事宜;

7.办理学生教学等相关后续事宜。

附录

二、其他事项

1.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其实就是川大的实验班,性质和目的与高中时的实验班差别不大,主要是想创牌子。里面压力比较大,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抉择。

2.新生到校后有任何问题可留意“青春广场”(江安西园一餐厅外面的广场),吴玉章学院会设立报名点,可前去咨询,基本上每年大体的情况是这样的。

3.大学毕业你有两个毕业证,一个是你所在学院的毕业证,一个是吴玉章发的荣誉毕业证。

4.在上课上,你只有一些基础课(如英语、微积分)等是跟吴玉章同学一起上,专业课方面(特别是大三大四以后)都是跟原来班里同学一起上。吴玉章学院同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每学期都有科研训练(一学分且必完成,由自己的导师指导打分),并且有SEMINAR研讨的课程。

附录

三、Q&A

Q:新生怎么报考吴玉章学院?

A:新生报到时,可以留意下学校广场上的一些咨询点,有一个是吴玉章的,如果找不到,就请问下学长,要不就是去找校方的咨询点。然后,到指定的地点报名,前提是你的高考分数足够高,要不就是你的英语成绩很好。当然,一般的,如果你真的很想去,自己的分数又不够,那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走后门,因为咨询的一般是学长,不断地缠着他们吧,告诉他们,你高考发挥失常了,平时可以考多少多少的,一直缠到同意你报名为止;第二:谎报成绩,一般不会来看你成绩单的,报一个足够的分数,先报上名再说。接下来就是笔试与面试了,这个就真的看你能力了。

Q:考试的科目有哪些?考试范围?

A:这个,具体情况还是要看每年的政策,大家能有考上川大的智商,那就至少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了,接下来要看的就是你的情商与运气了。一般考语数外,数学和英语都是高中知识,但是比较灵活,这个就要看你个人了。语文考的不算是高中知识,题很怪,比如说给你一组字,让你找规律之类的,不需要很好的语文基础,但是要有运用能力,也会有作文。至于是不是会有,那就看当年的具体政策了。比如2013年就全是选择题,但包含了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各方面的知识,需要你知识面较广。考试通过后,会有面试,面试过了才能进吴玉章学院。

Q: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那么怎么办?

A:如果你在新生报道时没要去考,要不就是没有考上。那么,人生还是会给你机会的,大一的时候,好好学习,然后,会再有一次机会,请看下今年的吴玉章学院增补通知。

附录

四、吴玉章学院学生权利

1.吴玉章有最高的选课权限,你可以选自己专业里比较好的老师的课而不用担心被T掉,选课同样适用于选一些比较热门的课程(中华文化什么的)。

2.吴玉章学院是希望给予同学们研究生级的教育,因此给每个同学配备专业导师(我们都知道本科阶段是没有导师的研究生以上才会有导师,这个导师也不同于学分制导师)。

3.本科生最多可以在图书馆借20本书,吴院同学可以借30本。另外吴院还开出了科研训练、SEMINAR研讨、学术讲座的课程促进同学们学术科研方面发展。

4.出国的话,本科阶段吴院同学也许能接触到更多的交换项目(每级都有近1/3的同学选择去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国内的其他大学去做交换生)。出国读研的话,说实话这方面大家起点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拼GPA拼论文拼GRE,不过个人觉得在吴院

能有更好的环境和氛围,很多学长学姐能给你这方面经验性的指导(因为每届大概有60%~70%的人选择保研,30%的人选择出国)。

附录

五、吴玉章学院的不良影响

1.关于考试水保研黑的问题,考试是有点水,保研是有点简单。不过吴玉章的选拔是从大一公平公开选拔的,并且每年都会淘汰和补选人,大门是对你敞开的,你完全有机会成为利益获得者。就好像我们说清华北大学生就业好,名声好,但实际能力可能没我们强一样,其实你当初完全可以去考清华北大。更何况不得不承认,吴院同学的整体实力还是比其他学院要强的。

2.奖学金就基本不用想了,这里的专业第一很多,国奖很难。虽然说吴院学生少奖学金的项目和名额却比其他学院多,但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不过其他几百块的小奖倒是有机会拿。

吴玉章学院简介

一、简要概述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又称“吴玉章荣誉学院”(英文名Wu Yuzhang Honors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成立于2006年6月,以老校长吴玉章之名命名,是四川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四川大学本科教学最高平台(不含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旨在培育“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其前身为“四川大学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创办于2000年9月)。现任院长是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学院学生以能力超强、卓越,做事沉稳、低调,待人谦和著称。

二、办学理念

吴玉章学院以“汇一流学生,凝一流师资,融一流课程,创一流管理,出一流英才”为宗旨,以“强化责任、夯实基础、鼓励创新、重视实践、深化交流”为人才培养基本原则,以造就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充分发掘、尽早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吴玉章学院”的组建,是要继承吴玉章老校长勇于创新的办学思想,弘扬四川大学“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让四川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再创辉煌。

三、管理机制

吴玉章学院的学生是在当年入学的非医学类新生中严格遴选录取的(录取比例约占每年新生总数的1.5%,落实到人数上大概每年150到200人左右,后附选拔机制)。学院对学生实行“滚动淘汰制”管理。学院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不拘泥于科系的限制,坚信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丰富的交叉课程学习。学生进入吴玉章学院后,一、二年级进行大类通识教育,主要修读校级模块课程、院级素质教育模块课程和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大部分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学生从大一(下)期开始进行研究能力培养,参与

导师研究课题。

三、四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每位学生配备一名高水平教师担任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意愿自主确认主修专业,制定个人修读计划,修读专业模块课程、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和实践教育模块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将获得更多机会参与导师一流的科研课题,在研究实践中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

四、学院现状

吴玉章学院现有学生567人,设置有“四川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班”,“文科、理工科创新班”,“双特生”,“珠峰计划”和“卓越计划”等人才培养。学院充分借鉴国外著名大学“荣誉计划”的人才培养经验,注重学生研究能力、批判思维、独立见解的培养。选聘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活跃、经验丰富、对教学工作满腔热情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与科研指导。同时为学生提供“星火”小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多种科研训练机会,并将根据研究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同程度上给予一定研究基金支持。学院为学生提供众多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流的机会。学校的国际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优先向学院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大学生海外研修计划”、“大学生海外实习计划”、“大学生海外交流计划”等多种实践机会,资助和派遣优秀学生前往国际知名大学进行长期或短期的交流和学习。学院历届学生学业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在已毕业的544名学生中,334人保送或考上国内研究生,并且均为国内最顶级一流大学。2000级以来近百名学生获得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硕博连读研究生奖学金,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支助,多篇学生论文被SCI、CSSCI收录,多名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等国内、国际奖项,8名学生获高盛“全球领导者”奖学金。学院学生就业渠道畅通,主要是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如英特尔、通用电气、海尔、宝洁等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供职。毕业学生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院现在读为2009至2006级学生,学生质量稳步提升,继续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

五、改革发展

目前,国内高校改革中,形成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和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三大改革亮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例,有些人从一些流传于外部的文章得出结论,多数学生,对参加这个计划感到后悔,学校官方宣传的元培计划的优势完全没有体现。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种种的困难,许多人都承认,这是一个试验计划。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元培计划实验班经过了五年的实践,不断完善,已经相对成熟了。大多数元培计划的学生都认为,他们在元培学会了选择,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仍会选择元培。同样,吴玉章学院依然面临这样的困难。目前,有人反映,吴玉章学院的体制还缺乏完善、在管理学生上并没有真正完善的体制,很多政策陈旧不合时宜。另外,据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某知名姓谢的教授称,吴玉章学院在名称上对外应该称作吴玉章荣誉学院,不然很容易与锦江、锦城两座独立学院混淆。“吴玉章学院和这两个学院的学生能力的差距不是一般大”。有分析指出,吴玉章学院应该减缓扩招的步伐,达到精英化;提供更多的科研、学习、选课的便利;彻底摈弃陈旧的制度,而不是将吴玉章的制度套在现有普通本科生制度上,造成学习压力加大;吴玉章学生的自由学习

和能力发挥并没有完全释放,很多学生更具才能。部分评论还认为,吴玉章学院的制度应该延伸到研究生阶段,并且采取特别推荐的方式推荐保送研究生。应该注重其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而不应该只注重成绩,学院内部分学生只知道读死书,让其成为应试教育在大学的一个延伸。另外,学院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奖学金和资助,使学生能够更多的投入科研、出国交流。

四川大学介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