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202_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23-916834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9 18:24: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202_

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202_(长沙)大会发言材料

主题:管理与创新:优化与评价

1、解放军总医院流程化管理样本 从标准化走向流程化

受李书章院长的委托,我代表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李书章做报告。这些年,医院破解管理难题,转方式,调结构,拓内涵推动医院从标准化管理向流程化管理转变,建立大型医院管理新模式。下面把我们的一些做法向大会汇报。

一、完善与加强制度化管理。202_年,医院在经历了硬件设施和业务数量快速增长后,面临发展速度如何保持,专家资源稀释后医疗质量如何保证,部门增多组织协调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管理调整。面对挑战,医院以完善制度为抓手,以“作风年”主题建院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并以党委文件形式颁布,形成了覆盖人、财、物的制度体系,减少了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行为中的盲目性和惰性,显著增强了工作的规范性。

二、为了进一步将制度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增强制度的实效性,202_年起,医院连续三年开展“标准建设年”、“标准深化年”、“标准落实年”主题年建院活动,将400多项制度高度凝练,同步建设信息化平台,形成并推行“301标准体系”。

(一)以“四本指南”为核心的标准化运行管理体系。浓缩凝练为四个指南,其中《运营管理指南》是顶层文件,规定了医院管理体系、医院运行管理和医疗目标要求。《业务运行指南》为二级文件,包括了各项业务活动的标准,使各部门明确标准要求和工作路径。《员工行为指南》为三级文件,为全院7000多名员工、471种岗位凝练出2100多条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指标。《标准考核指南》用于检验标准体系落实的符合和有效性。“四本指南”建立,完善了医院标准化管理的建设。

(二)以岗位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标准化考核评价体系。从收入为核心转向以临床业务工作量为核心,实现医务人员核心业务工作的量化管理,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医师绩效管理划分为手术医师和非手术医师管理两类,其中手术医师绩效会突出手术工作,按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劳动强度和责任四个维度量化。护士岗位绩效管理重点突出护理人员有效工作时间和完成的护理操作,其时间部分从排班系统提取,以任务导向进行工作量的调配,数据从排班系统提取,实施人员动态岗位管理,对白班、夜班、轮休等不同班次赋值,计算出勤时数及积分。

此外,还有技师绩效,实施总技师长负责制,研发医技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制定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当日检查通过率与三日检查通过率等关键绩效指标,解决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混合绩效的信息实时提取和定量化。

(三)以数字化临床路径为核心的标准化诊疗规范体系。首先是精选实施病种,按照病种收治频次,精选了145条路径进行推广,覆盖50%以上的患者。其次是开发智能化软件,医务人员下医嘱、发申请、查报告等行为集成在一个平台完成。再次就是强化多学科协作,融合临床、护理、医技、药学、器械、康复、营养、感控等多学科,提升路径的实用性和通畅率。

同时,加强反馈评价,内容包括研发临床路径监控和评价系统,实时统计反馈路径使用情况,对应用效果进行动态评价。全院路径病种入径率达65%以上,完成率达80%以上,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显著降低。

(四)以品管圈活动为核心的标准化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其特点一是组织严密,有组织、有目标的质量改进工作,成立了品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专家团队,统筹把握选题、分阶段组织培训,对结果严格把关;特点二是参与度高,共开展涵盖医疗、护理、医技、政工后勤等专业品管圈264个;特点三是突出流程,基于流程查找问题、确定主题,运用品管方法优化流程,改进工作;特点四是注重实效,挑选标准中亟待解决的200多个问题进行改进,输出来自一线、可以落实的操作标准99个,流程65条,作业指南10套。通过标准化建设,平均住院日由13.5天下降到8.5天,药费比例由46%下降到37%,患者医保次均费用由2.2万元降至1.9万元。

三、探索与实践流程化管理。各类标准建立以后,我们发现患者就医流程不畅,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治。究其原因,是好的标准缺乏好的载体落实。为此,从202_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提出在标准化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流程化管理,使标准真正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一)深化流程化管理的基本认识。我们对流程化管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我们认为,流程化管理以患者为中心,以核心业务流程为主线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质量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新型医院管理模式,其基本特点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一是各部门对整个流程、患者负责所有活动均围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展开;二是以核心业务流程为主线,所有运营活动纳入流程管理;三是以精益化为目标,基于流程进行资源配置并持续优化,在质量、风险、成本效率等方面实现精益化;四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流程数字化,快速准确传递信息,通过流程数据分析,改进服务过程,提高运营效率。它的实施意义在于通过流程化的管理,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提升组织应变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实现医院管理模式的再创新。

(二)明确流程化管理的建设路径。一是制定流程管理规划,基于整体战略制定流程管理规划,包括现状、目标和实施步骤等。二是成立流程化管理组织。我们成立了流程管理委员会,负责流程管理决策和统筹协调。医院还成立流程管理专业,负责流程发布、配置等业务。建立流程管理团队,包括医院专家团队、管理团队和流程管理的专业人员,负责流程的督导实施。三是建立流程管理机制,包括流程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流程持续机制和流程管理激励机制。四是应用流程管理方法,包括流程体系语言、模块和各种规则的定义,流程管理平台和管理工具,流程呈现的方法、审计和评价的方法,流程指标设计的方法、流程优化的方法等。五是形成管理文化。通过培训、宣传、教育和各种制度的配合,转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让流程深深植入医院的文化根基。

(三)流程化管理的实践探索。202_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依托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是梳理业务流程,对医院约20个核心医疗流程、232个辅助流程、532个管理与支持流程进行管理。二是整合标准要素与流程。依托信息化平台对所有流程进行整合,将制度、岗位、操作规范整理,并与流程中的相应活动对接。三是实施与优化流程。对医疗运营流程进行信息化建模,转换成可执行的工作流,实现工作任务从发起、执行、监控到报告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依据流程数据分析流程进行,提高运营效率。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院逐步推开。

回顾这几年的管理改革,我们感到,从制度化到标准化再到流程化,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让流程化管理深入人心,虽然困难不少,但是我们将坚定前行,与同行们一起,继续在综合医院管理模式改革上探索创新,努力将我国大型医院的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谢谢大家!2、台湾医疗资讯专家:发掘电子病历大宝藏 医疗保健防疫全结合

“我们下一代的ICT技术与云端医疗是个性化的,就像孔老夫子说教育要因材施教,医疗信息化也要符合个性化的需求。”9月28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202_”主论坛上,台湾医疗资讯专家许明晖向大家分享了台湾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他提出,希望将来的医疗信息化系统不只以病患为中心,而是以全民为中心的健康管理系统。

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据许明晖介绍,台湾从1988年开始建立医疗信息网络,那时仅有几家主要的医院相互连接,而且功能也十分单一。台湾第二阶段的医疗信息网络建设于1998年,那时已经可以覆盖大多数的公立医院和超过300家的地方诊所,其功能也扩展到电子提交申请以及健康管理等。而202_年开始的居民健康资讯建设规划(NHIP)则是旨在推动实施电子病历,建立公共卫生资讯系统整合应用服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卫生资讯发展环境,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以实现全民照护的健康管理目标。

“目前云计算已经成为卫生资讯科技的一个很重要的主轴,信息化要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融入云计算,形成新一代的ICT健康云技术。”许明晖表示。

如何来衡量这一新生事物“健康云”的价值呢?许明晖认为有三个标准,第一是看这种新模式能不能实现,第二要考虑对于人民是否有使用价值,第三是要看这种模式对于患者来说是不是用得起。

电子病历价值惊人

目前,台湾500家医院中已经有142家医院的病历管理加入了台湾卫生署的电子病历交换中心。“只要是在这个网络中的医院,只要有患者的授权,台北的医师可以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取得患者在医院中的病历资料。”许明晖介绍,到202_年,这项居民健康资讯建设规划有望覆盖台湾所有医院。

“当然这还不是最后一步。我们期待的是,只要患者需要,我们可以把他所需的所有照护资料输入到系统中去,而且我们希望不只以患者为中心,而是建立以全体居民为中心的健康档案。”许明晖强调。

实行电子病历后,为了保障以往纸质病历时代的“确信机制”,台湾医院还建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架构,用于“电子签章”。“我们的规范是,如果不打印出纸本病历,就一定要用医事人员卡在系统里面留下记录。”许明晖介绍。

推广电子病历对于医院来说意义何在?许明晖以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为例,介绍了电子病历的惊人价值。“到现在为止,台湾林口长庚医院电子病历才实施了一年。该院半年来节省下来的病历纸张的高度就相当于一座台北新光三越百货站前店的高度。”许明晖表示,除此之外,还节省了很多人力资源。另外,台湾医保审查的配套信息化建设也正在积极推动。

医疗保健相结合的健康云计划

医疗云、照护云、保健云和防疫云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台湾健康云计划。“我们希望医院能够帮助我们做好健康管理,保持健康,而不是我们生了病才去医院购买服务,医院为我们治疗疾病。”许明晖说。

在许明晖看来,目前的电子病历还停留在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为基础的阶段,将来的电子病历是应该将医疗、照护、保健、防疫全部串起来,为全体居民提供所需要的健康管理服务。

许明晖介绍,照护云是以社工、医护人员、病患家属、患者等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智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慢病照护服务,也可以提供APP软件应用和医院自行开发的云端照护服务。糖尿病人可以把在家里量的血糖指数发送到医院,这就等于把医疗服务透过网络设备传进了患者家中。

而保健云提供的服务也相当广泛。他介绍,“对于一个需要哺育的妈妈来说,如果想找一个哺育母乳的空间,就可以使用APP来寻找离她最近的哺乳室在哪里。”

“防疫云也比较有趣,疫病的传染发生是不会终止的,我们可以通过防疫云,更加快速和持续地监测疫病。”许明晖表示。

临床专科细分与整合 湘雅医院如何做到两条腿走路不打架?

9月27日晚上,在健康界传媒承办的“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202_”案例分享会议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申良方探讨了临床专科发展细分与整合的问题。湘雅医院是怎么做的呢?

会上,申良方从西医的起源与学科发展,到临床专科发展出路,再到湘雅医院学科细分与整合的具体做法及成功经验三个部分解释了临床专科到底是细分还是整合的核心问题。

在他看来,细分与整合息息相关,专科细分是发展的必然。专科细分的目的像是体育比赛中的更高、更快、更快,细分就是为了赶超前沿的东西,如果不细分,根本就不可能往前走。整合的目的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实现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一体化,形成新的学科优势。

从专科解读历史

首先回顾一下西医的发展。公元前27世纪,西医起源在埃及。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西医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19世纪发明了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及体腔镜。19世纪中叶以后,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应用于临床,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二级学科建立,普外、骨科、胸外,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内分泌学等三级学科建立。

1994年,乳腺可从湘雅医院普外科独立出来,先设有两个专科病房,病房数达100张。202_年,湘雅医院脊柱外科从骨科独立出来,近年来发展很快,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声誉。

专科的细分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使专科做得更强、更大、更精,甚至有些专科后来发展成专科医院,但由于专科的进一步细分,临床医生视野越来越窄。与此同时,学科的整合也倍受各大医院的重视。

202_年,复旦肿瘤医院成立了乳腺癌、胃癌、大肠癌等12个多学科团队。多学科团队协作组有两项最主要的工作:其一是会诊,每周有一次疑难杂症的病例讨论;其二是科研,每周举行一次学术活动,设计各自领域内的科研课题。所有团队成员的人事关系不变,主要奖金都在原来科室发放。

北京协和医院也成立了六个疑难病诊疗中心。这些整合并不是整合某个科或者某个亚专科,而是整合了一个平台。

当前在临床专科建设的问题上,有人认为,细分的时候到了。也有人认为,整合时代到来了。更多人则更认可一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理念,认为在恰当的时机细分、在正确的时间整合或许才是明智的选择。

从湘雅看专科之路

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认为,当前正是专科细分与整合的关键时期,既到了专科要细分的时候,同时也到了专科需要整合的时候。一方面,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现况与个人精力有限存在矛盾,一位医生不可能把庞大的专科内所有疾病和所有技术都做到精益求精,专科细分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专科细分导致医生的临床视野愈来愈窄,为取长补短,形成强大的综合能力,必须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

孙虹院长表示,细分与整合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是专科建设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孙虹院长对推进我院临床专科化建设,酝酿已久。经过近一年的周密准备和充分调研,202_年10月,医院党政班子在业务科室负责人换届时,大胆地迈出了专科化改革的第一步——在11个专科内成立了37个亚专科,任命37个亚专科主任,并给予亚专科相对独立的人、财、物和分配权。

在孙虹院长看来,专科化不是简单地将原有专科细分和整合,而是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规避专科细分可能带来的风险,医院制定了一揽子防控风险的配套制度。比如,亚专科的设置原则、亚专科医生的准入门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专科管理委员会制度、专科与亚专科具体事务处理规范等,进一步推进专科整合。

湘雅医院的亚专科设置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一支较好的学科梯队,要有合适的学术带头人;二是至少要有15张床位,有一定的病人量;三能够独立运转。达不到上述标准的,继续以专业组的形式运转。

湘雅医院还成立了专科管理委员会。孙虹院长表示,专科管理委员会制度是医院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目的是在业务科室管理方面实行民主集中制,形成统一领导、相对自主、互相支持、协调一致的科室管理机制。这种模式既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一言堂”造成的决策失误,也能规避专科细分后可能出现的“无政府主义”,又能确保亚专科拥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权和分配权,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和处理各专科与亚专科之间的关系而量身定做的科室管理核心制度。

制度能否发挥功效,落实是关键。为防范制度流于形式,湘雅医院还专门出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专科管理委员会制度》等行政文件,并将不定期组织查阅委员会的会议记录,督促各专科对制度的落实。此外,医院还鼓励组建以器官、系统、常见疾病和重大疾病为核心的多专科协作团队(MDT)。根据MDT的成果,在分配和投入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对于发展好的MDT,条件成熟时可以形成新的专科甚至学科。3、大型公立医院如何发展?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详解实战经验

“公益性”是近年来中国医改的关键词——尤其是对公立医院而言。202_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七次提及“公益性”。接下来,以取消“以药补医”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开始试点,目的是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以下简称“浙医二院”)王建安看来,公立医院的内涵,远远不是“公益性”三个字。在“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202_”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分享了他对公立医院定位的理解。202_年7月,王建安担任浙医二院院长,至今已有6年。

王建安认为,建设最优秀的中国大型公立医院应该体现以下8个方面:价值观、品质与细节、学科引领,数字化、卓越绩效、培养后备领导以及辐射能力。从高屋建瓴的价值观到具体的绩效管理,王建安的思考深入而透彻。

价值观是一个看上去“虚无缥缈”的东西,但王建安在演讲过程中激情陈词。在他看来,一个医院必须有优秀的价值观,医院上下才能有往前发展的动力,甚至早期传承下来的“济人寿世”等价值观,对现在来讲都是不过时的。

为什么价值观这么重要?王建安认为,健康、优秀的价值观能让员工们在阳光、积极的氛围下成长。“难道我们的清洁工不需要价值观吗?需要!”王建安举例,“同样是3500元的工资,清洁工有价值观和无价值观做出来的事情就不一样。”

他认为,医院在价值观方面必须承担起责任,“就像这个清洁工,你可以告诉他把卫生搞干净。但是你也可以告诉他,搞得干净一点,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而后者,清洁工更多是带着使命去工作。”

价值观为医院从细节和品质上提升服务打下了基础。“对于一个大型公立医院来讲,品质和细节很重要。我们常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对于医院来讲,细节不仅决定成败,细节还决定生命。”王建安认为。

在提升品质服务方面,浙医二院也在管理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高危药品管理,医院把形态相似的药品分开放,并贴好标签。比如,医院每个病人都有唯一的识别号码。而该院胃镜中心的胃镜都可以做到跟踪。假如病人发生了感染,都可以追溯到由哪一个胃镜感染的。

在具体的绩效考核方面,王建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绩效考核粗糙等问题。“很多公立医院一谈到绩效就是算奖金。很多美国医生说奖金算法无法理解,实际是一堆垃圾。”王建安说。

他强调,绩效考核并不等于奖金。实际上,绩效等于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产出的情况。好的绩效就是在保证品质与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将空间、成本、人才、设施充分发挥,产生最大价值。“我们提出,没有品质的绩效是不能长久的绩效,没有绩效的品质是徒有其表的品质。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向台湾学习。”王建安说。

他还认为,医院要向管理要效率。在这方面,浙医二院开展了Day Surgery管理,确立了病种准入和管理流程。全院还成立了床位协同中心,住院床位统一协调。医院还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病人等候住院、手术时间,缓解病人住院难问题。

医院管理要高效、要精细化离不开数字化。“一个医院没有数字化,就没有精细化管理。所以数字化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型公立医院所追求的。未来,医院发展的瓶颈就在于数字化的程度,这对成功运营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王建安认为。

“在数字化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当我们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只要通过按下一个按钮,我们就能得到所有所需的信息。”他说。公立医院长足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因此,王建安认为,医院在学科引领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据了解,浙医二院为此制定了卓越医疗计划,并不断创造一流的学术支撑平台。“我们医院所在地寸土寸金,但是我们拿出了一块很大的地做研究基地。这些包括基础研究场地、GMP实验室、大动物实验基地、生物统计研究室等等。我们医院距离大学都比较远,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来打造强大的学科链条。”王建安介绍。

王建安还认为,公立医院有责任成为培养医院管理者的“黄埔军校”。据了解,浙医二院建立了全员培训体系,建立了入职培训系统化,启动了“浙二培训大学”以及分科培训。其中,浙二培训大学涵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大学设有医技培训学院、护理培训学院、行政培训学院、后勤培训学院、综合性培训学院。

演讲过程中,王建安特别强调了公立医院要走向全球化。“瞄准世界上最好的,这很重要!”他强调。

“成为全球化医疗的领导者,这个„野心‟大了点,”王建安调侃,“但我们要推动。”

为了实现这目标,浙医二院与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合作,建立了国家三大区域病理会诊中心,联合申请了国家基金4项,引领了甲状腺肿瘤诊治规范,建立了多学科诊治模式。

据了解,浙医二院与UCLA的合作是多元化的。202_年,双方成立了首个联合抗过敏门诊。202_年,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202_年,UCLA校长Gene Block来访、副校长Eugene Washington来访,成立了国际联合诊断中心。202_年,该院启动了全国首家国际远程放射会诊。202_年,联合住院医师培训项目(Joint Training Center)启动。

王建安还认为,大型公立医院的影响力不仅要瞄准全球,还应该注重对地区的辐射影响力。“大型公立医院的辐射内涵与成效,是其公益性质最好的诠释。”

以下是王建安精彩发言:

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的专家,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跟大家谈谈自己的思考,这是我对于一个大型公立医院的认识。

中国的大型公立医院应该追求的是什么?我罗列了几点:价值观、品质与细节、科学引领,数字化、卓越绩效、培养后备领导以及辐射能力。

积极、阳光价值观的魅力

我们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告诉我们,要把“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作为价值观。对一个院领导来说,不遗余力地改善职工生活品质并没有错。我们来比较一下建设优秀价值观的医院和那些没有良好价值观的医院。员工同样都是15万年薪,前者的员工就比后者的员工做得好。这些员工更加体贴和关心病人。我认为,价值观的问题是不能含糊的。公立医院是政府的医院,你都不强调价值观,谁来强调价值观?所以,在医院里强调价值观必须理直气壮。

广济医院(现“浙医二院”)首任院长梅腾更先生与小患者互相鞠躬致敬。只有真正的谦卑和爱,才能养成“至上”的胸襟。

我们医院在院庆时,在广济医院的正门位置上树立了一个门廊,上面贴有“济人寿世”四个字。感觉一下百年前,广济医院所倡导的价值观,一点都不过时。作为一个大型医院的院长来讲,要告诉大家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

为什么价值观这么重要?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医院拥有好的价值观,员工能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阳光、积极的力量,而积极、阳光的年轻员工队伍是我们希望。我曾对这些年轻员工说过,你们的加入对我们团队是个考验,刚进来的时候你们是非常天真的,想法是非常积极向上的。经过一段时间,你们可能就会变得自私,这是对我们领导的一种考验,说明我们经不起考验。这就是我们要强调价值观的原因所在。

可能大家都觉得一个清洁工不需要价值观,其实不是这样的。两个清洁工的工资都是3500元,但他们的工作质量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你可以跟他说,把卫生搞好、搞好干净。但也可以跟他讲,你搞得干净一点,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这样清洁工可能就把搞卫生变成一种事业。在好的价值观下,同样是3500元的工资,有价值观和无价值观做出来的事情就不一样。追求卓越品质和细节

对于一个大型公立医院来讲,服务的品质和细节很重要。品质与细节是大型公立医院应该倡导的,包括员工的言行举止和着装;还包括技术、服务数量以及质量;也包括硬件,比如设备设施、环境以及装饰。

我曾经跟美国的一个团队工作过,他们的门诊特别注重细节。我们经常听都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但对于医院来讲,细节不仅决定成败,细节还决定生命。

在这方面,浙医二院不断在提高管理水平。比如,高危药品管理,医院把形态相似的药品分开放,并贴好标签,这些细节都跟生命相关。比如患者身份,是姓名加“唯一号”。医院的“唯一号”准确率到99%,花了很大气力。一个病人到我们医院看病,看一万次或一千次,就只这一个号码。这些背后都是安全问题,都是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我们的胃镜中心,可以追溯镜子的“身份证”。你这个病人用哪一个胃镜,哪一个发生什么感染,都可以追溯,都能查到由哪一个胃镜感染的。

我们的后勤是从5S(素养、清扫、清洁、整顿、整理)到6S(素养、清扫、清洁、整顿、整理、安全),加了“安全”一项。现在还推出了7S、8S,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加上去的。这些都是医院在管理上追求品质和细节的体现,我们也在持续不断地改进中。

可以说,“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是医院不遗余力提高医术,提升医疗配套服务,改进设施设备的直接动力。

引领学科要创造一流的平台

学科引领非常重要,医院为此制定了卓越医疗计划。医院不可能所有专科都很强,但要有特色的专科、特色的学科。

代表特色学科技术的必须有先进性,必须有量的规模,必须有质的权威,必须有服务的口碑。规模做得很大,死亡率很高,这也不行。自己感觉到挺好,但老百姓没有什么感觉,说明你还没有形成口碑。医院专科要在一定范围内,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有所影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创造一流的学术支撑平台。我们医院所在地寸土寸金,但是我们拿出了一块很大的地做研究基地。这些包括基础研究场地、GMP实验室、大动物实验基地、生物统计研究室等等。我们医院距离大学都比较远,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来打造强大的学科链条。

必须要有全球化姿态

接下来我们谈谈医院的全球化。大型公立医院一定要有全球化的姿态。我觉得医院应该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为了推动全球化这个目标,我们推出了八大方案:瞄准一流、远程嫁接、难病共治、项目共研、学科共建、联合培训、人才共享和资源互补。

瞄准一流就是在医院全球化的过程当中,瞄准世界最好的,这是很重要的。当然一下子达不到,可以逐步实现。远程嫁接,就是利用远程,达到国际合作的目的。难病共治方面,有些病很复杂,能不能与国际的同仁一起讨论?还有项目共研,有的项目我们可以申请国际合作。学科共建,国际上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可以请来做学科主任,进行学科共建。联合培训方面,可以按照专科设置共同的教研组,美方出几个人,我们出几个人,共同培养人才。只有逐步融入到世界当中,世界才能逐步认识我们医院,提高我们的水平。人才共享,不要认为国外的专家就是好的专家,其实可以请过来为我所用,我们也鼓励自己的人才到国外去。资源互补在全球化战略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肿瘤研究方面,我们做肺癌研究,他们做乳腺癌研究,可以实现资源互补。

成为全球化医疗的领导者,这个“野心”大了点,但我们要推动。为此,我们一直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比如,我们与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合作,建立了国家三大区域病理会诊中心,联合申请了4项国家基金,引领了甲状腺肿瘤诊治规范,建立了多学科诊治模式。

202_年,双方成立了首个联合抗过敏门诊。202_年,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202_年,UCLA校长Gene Block来访、副校长Eugene Washington来访,成立了国际联合诊断中心。202_年,我们启动全国首家国际远程放射会诊。202_年,联合住院医师培训项目(Joint Training Center)启动。

与UCLA合作以来,浙医二院到UCLA进修达到30人,双方视频30余次,远程病例讨论80余例,会诊量达到千余例。

在教育方面,我们与多家国际顶级医疗教学机构合作。202_年5月,“浙二-UCLA联合医学培训中心”揭牌成立。迄今,双方已有多批医学生及住院医师进行双边交流学习。有的专家赴海外进行兼职,我们还分别从UCLA、MD Anderson、约翰霍普金斯、美国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美国西雅图瑞典医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巴望健康医学中心等国际机构引进人才。

我们还加入了全球化世界医疗服务体系,接收国际病人,购买国际保险的病人可以到我们这里来看病。优秀的医院一定是全球化的。说不定哪一天,中国的标准被全世界认为是世界标准,这是个过程。

数字化决定成功运营

接下来我们谈谈数字化,一个医院没有数字化,就没有精细化管理。所以数字化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型公立医院所追求的。未来医院发展的瓶颈就在于数字化的程度,对成功运营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数字化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当我们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只要通过按下一个按钮,我们就能得到所有所需的信息。”

绩效不等于奖金绩效也要有品质

很多的公立医院一谈到绩效就是算奖金。很多美国医生说奖金算法无法理解,实际是一堆垃圾。有的医院的很好,我们真的要向台湾学习,他们在绩效方面,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能把成本控制得非常好。

绩效等于单位时间内投入产出的情况。好的绩效就是在保证品质与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将空间、成本、人才、设施充分发挥,产生最大价值。而价值衡量标准(患者需求)=质量(效果+安全+服务)/成本(单位时间),这不是不那么容易追求的。因此,我们要向台湾学管理。我们提出,没有品质的绩效是不能长久的绩效,没有绩效的品质是徒有其表的品质。

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率,比如开展Day Surgery管理,确立病种准入和管理流程。全院成立了床位协同中心,住院床位统一协调。医院还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病人等候住院、手术时间,缓解病人住院难问题。

要成为医院管理者的摇篮

大型公立医院就是大学校,不仅是培养医学人才,还有培养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是院长们的“摇篮”。

在这方面,浙医二院建立了全员培训体系。比如医院建立了入职培训系统化,启动了“浙二培训大学”,我们还让中层培训常态化。分科培训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培训,举办医师大会和护士大会。

浙二培训大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大学下面有医技培训学院、护理培训学院、行政培训学院、后勤培训学院、综合性培训学院。浙医二院还引入南开大学与澳大利亚Flinder合作举办的医院管理硕士研究项目,首期30余名学员,已全部顺利毕业,目标是培养一支管理团队。

不要只扫自家“门前雪”

医院的辐射能力很重要。现在有几种形式,一种是集团化运作,集团下各院并账管理,品牌同一。还有紧密型合作,采取母体模式本体化,但各个分院独立运营。还有帮扶型协作,输出文化、理念、重点技术。最后就是全科辐射,社区双向互动。

我经常提出,我们不肯扫“门前雪”。你应该首先看看周边的老百姓,是他们养育了你们,但这种概念和意识我们没有。其实,不仅“瓦上霜”要管,“门前雪”我们也要扫。

我们现在分几层合作,从帮扶型到医院到社区再到远程都涉及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辐射内涵与成效,是其公益性质最好的诠释。

梅奥有两个好的经验--“如何对患者好,如何对员工好”。作为一家优秀的大型公立医院,要能吸收世界最好的,内化为自己的,然后辐射至基层,服务于最广大的百姓患者。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4、石应康:发展转化医学离不开医院这个“配角”

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海峡两岸的医院管理者的同行,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海峡两岸的医院管理。我今天的报告是《医院在转化医学中的角色》。

目前,医院的第一大任务是医院评审,目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第二大任务是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体现我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第三大任务是应对现在医院经济基础的改变、支付政策的变化,这需要医院的绿色运营;第四大任务是我们怎样在全媒体时代应对社会和医院内部的风险。我今天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和第二个任务有关的,即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当中,怎样站在更高的维度、以更广阔的视野,站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立场上来考虑医院的定位和作用。

医院专科建设需站在更高维度思考

转化医学将成为医院专科建设、学科建设的支柱。在202_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原国家主席胡锦涛讲到要进一步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讲到要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研究由企业牵头来组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这个含义我们过去想的不一样,过去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科技创新是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作为主导的,但这点正在发生改变。我们未来的科技,除了要为人类的共同知识提供财富以外,还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为医院来说,需要促进我们健康产业的发展。

温家宝总理提到要建设科技开放的共享机制,要改革院校院所科研人事管理制度,要建立技术要素与分配的机制。所以在医院专科建设当中,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思考怎样打破医院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创新机制,制定转化医学与技术转移的政策,培养具有转化医学技术转移能力的人才。这部分资源估计在我们的团队当中大概只有5%-10%,我们就要考虑怎么样建设5%-10%的工程,为社会、为产业作出贡献。

转化医学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医院

转化医学不需要多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讲到从床旁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再到床旁,说的很简单。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要从临床到实验室,特别是要从实验室再回到临床的时候,离不开新的设备、新的仪器,离不开新的检测方法,也离不开新的试剂和消耗材料,更离不开新药。如果没有这些,很难想象,从实验室到床旁之间,我们的力量在哪里,我们动力在哪里。

就我刚才讲的概念来说,我们只强调了转化医学在基础和临床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临床和基础的结合当成了转化医学。实际应该是,这两个结婚的人一个应该是医学,包括基础,包括临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应该是企业,企业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主要动力。我们知道,在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共有261家制药企业产出了创新药物,到底还有多少家存活在世?现在只有52家,也就是说有209家已经消失了。这说明:第一,创新是很困难的事情;第二,一个好的制药企业、好的创新药物生产的厂家,如果跟不上创新就会被淘汰;再者,如果创新没有足够的市场,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他们也会被淘汰。

转化医学实际在我们的医院里面都有发生,就拿新药创制来说,我们的医生护士们应该参与了整个研发的各个环节,比如说我们要从临床的现象发现新的药物、新的可以诊断和治疗病人的信息,要去建立生物学模式,从细胞到组织到整体动物的,从细胞到蛋白质到基因组学的模型,来评估有没有临床价值,是不是创新。同时我们也能参与进去,在研发早期阶段评估它的市场需求。另外需要做优化,需要做人体上临床的实验,一期、二期、三期甚至到了上市以后要做第四期,都离不开医院、科室和医生、护士。那么在上市药的使用当中,我们医务人员通过二次开发、新的用处的发现,新的制剂和给药方式的发现,还可以做创新药物的二次开发。

当然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医院和企业怎么样结合,还需要技术转移。简单说技术转移,就是指将能产生经济效益,能服务社会的专利信息转让出去。只有通过转让的桥梁,我们才能有共同的利益,才能共享资源。所以在我们的技术转移当中,需要把企业、政府,教育、培训机构,研究机构和医院联系在一起。所以光讲转化医学,没有技术转移的支撑是很难实现从实验室到床旁的。

在转化医学研究转移技术中,很多需要从临床一线出发。所有医疗服务仪器、检测、医药都是从医生护士之手传递给病人,所以,需要培养我们的医务人员有这个意识和敏感度,在临床工作当中挖掘可以转化的项目。临床医生应该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项目的评估、设计、研发和最后的实施。另外,企业也需要有这样一个非常专业化的队伍来帮助他们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缩短研发时间。我们不仅需要有评估、评审的团队;也需要探索机制,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企业、风险投资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符合客观规律;而且我们也需要在医院建设的人才培养当中,不断去发现、创造政策和环境,培养这些具有转化能力的临床工作者;我们还需要打破现有体制、机制合作模式的桎梏,去整合资源、联合公关。我们华西医院最近一年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

我这里想举一个例子,新药开发的过程。所有的新药开发,从它的阶段、主要的工作任务、所做的工作对象、它所产生的标志性的成果以及它的时间、成功率和投入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转化医学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探索发现阶段,第二是临床前研究阶段,第三是临床研究阶段,我还没写到上市后的评估--第四期的评估。所有这些阶段,大专院校、基础医学、企业、风险投资几乎不能完全参加所有阶段、各个环节,但是医院、学科、医护人员是可以参加全过程的,这就是医院的重要性。

医院是转化医学中的配角

所以我再提出一个论据,分析一下美国的生物医药集群发展模式,就知道我们医院要扮演的角色。同时,要明确,我们是非常重要的贯穿全程的配角,不是主角。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风险高、投入大、成功率低的产业,它的主要关键特征是以知识和技术作为前提,以研发的能力作为核心,以挑战风险作为文化,以政府引导、市场化的运作作为动力。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有51个都市圈,其中有9个都市圈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这9个产业集群当中,也就是现在大家比较热门的通俗所叫的“药都”,排列前三的第一个是纽约,纽约的核心是以创新企业作为主体。美国排名前十的药厂、跨国药厂,七家总部在纽约。此外他们他们还有大学、大学医院做支撑,有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第二是波士顿,是以大学和著名大学医院作为主体,哈佛和麻省理工在波士顿。第三个后起之秀是旧金山,虽然它的大学只有三所,还都是以理工科为主。但是,重要的是它具有冒险精神的、创业的小微企业作为主体。这三个带有标志性的、区别度的生物产业圈,它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如果把NIH资助当做政府投入,作为一个对比指标,202_年排名第一的是波士顿,第二是纽约,旧金山由于缺乏知名大学做研究支撑,拿到的国家资助是比较少的。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创新当中的成功率。我们知道,风险投资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哪里有成功哪里就有风险投资的身影。如果用六年的风险投资总额作为一个指标,我们可以看到,拿到投资最多的是旧金山,最后是纽约。而且,这种小型的小微企业,能够IPO上市的,在三年当中有63家在美国IPO上市,其中31家在旧金山,在波士顿和纽约的很少。

这说明什么?生物医药发展的规律一定是以企业为主体,一定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小微企业,敢于拼搏和冒险,有这种文化的企业能够推动它的发展。其实我们医院的文化和创业文化正好是两个极端,我们医院讲安全,减少风险。所以总结到要素里面,排名第一的应该是研发创业群体、风险投资需要有创新的制药企业,研究型的医院、大学和研究院所。

对于国际国内的新药创制,代表转化和技术转移的重要领域,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新的东西正在涌现。第一个概念,早期评价早期淘汰。把一个苹果放在更多的篮子里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另外,我们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发现,并没有使我们短期内新药靶标出现预期增长,仍然处在成功少、周期长、风险高的状态,所以新药的创制还处在最关键的探索发现阶段。国际情况表明,阶段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碎片化,我说的碎片化是由更多的小微创新企业来参加。这种小微企业,具有冒险精神的创业团队为什么会成长?关键是有产出的科学家可以拿到企业家拿到的长期激励机制。跨国公司、研究院的高级研究人员拿了一份高工资,但是有没有在这方面的产出是高的?有成功者并不能拿到长期激励机制,所以,美国有很多的教授在外面开了自己的微小公司。另外,在这种趋势下,在研发早期再细分-强烈整合的研发链模式已经出现端倪:跨国药企研发策略改变,早期做的是内部研发,晚期投资收购,现在正在开始缩小自己研究院的规模,减少预算,削减人员,而更多的经费投入到社会上去寻觅全程的投资合作。另外,随着新药开发,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也出现了许多掌握关键技术的研发型的服务型公司。并且,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看看糖尿病的发病率就知道。另外,我们的医药产业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而且可以看到政府投入的增加。为什么?体现在刚才提到的全国科技大会所指引的方向,更多的费用投入希望促进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间,新药创制重大专利是400亿,“十三五”期间是750亿。

在座的各位,我们作为配角也好,参与里面去拿到这些创新项目的有多少?我们的行动已经晚了。另外,海归创业者也越来越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国家批准的1.1类和生物制品1类新药正在增加,而且发生的非常快,好像这个里面没有一家是医院。

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投入增加。十二五期间,有44项国际专利重磅药物到期,每年销售金额达200亿美金,所以,我们进入了国际专利药物抢访的关键时刻。虽然整个制药研发起步很低,但是生物制药紧跟着国际发展的步伐。

华西经验提供全产业链转化医学服务

最后,我想讲一下我们华西医院的一些思路,我们建了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成为我们的转化医学服务。全国医院里面,有57家医院,其中绝大部分是大学医院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但是我们转化医学的内涵还仅限于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所以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打破围墙,去做更多的资源和利益共享,所以我们建立了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我们成为完全企业化运行的专业机构,由医院、政府、大学、院所、企业、风投等共同加盟。我们已经和企业形成紧密的会员联盟,然后在做转化医学和技术转移全产业链的专业化服务,提供转化医学的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服务平台。我们需要把管理变成服务。另外我们还在培养相应人才。

此外,我们中心也开展了许许多多的相应工作,比如说评估服务、探索研究、找到风险风投,尤其是最早期的天使投资,我们也正在做。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为转化医学和技术转移服务的服务链,我们医院有全国最好最大的GLP中心,全国第四的GCP中心,在研发这一块,由于和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我们大概有4至5个全新的1.1类药品正在孵化,我们在器械、设备、消耗性材料和实际方面跟企业也有全面的合作。我们也开始有做风险投资的公司,主要是帮企业和风险资金投资的时候,减少他的顾虑、担心,提高他对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完整性。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5、孙虹:健康管理是医院战略发展的新要素

健康管理是医院发展的新要素

在未来,健康管理是现代医院服务的新领域、新专业、新责任、新市场和新空间。

首先,在传统概念里,许多医院院长认为健康管理只是个别有兴趣的医生出来办个体检中心、搞搞体检,没有什么太重要的意义,也是医院常常忽视的服务领域。因此很显然,健康管理是大型公立医院的新的业务领域。

其次,健康管理是医院服务的一个新专业,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在我担任湘雅三附院院长时,我把健康管理中心定位为临床学科,其内部的绩效评估与其他临床学科也是一样。只有健康管理当作学科来建设,它才能真正地做好。

再者,健康管理是医院服务的新责任。为什么这么说?众所周知,健康管理这个市场很大,利润太丰厚,准入门口相对比较低,所以现在各种热钱都往这里跑,健康管理的服务提供者良莠不齐,什么样的都有。在这个时候,我们这些服务较规范、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有一个新的责任,让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走在一个高水平、规范、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此外,除了发挥社会责任,发展健康管理对医院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报酬丰厚的领域。因为健康管理是医院服务的新市场,它拥有一群数量巨大的潜在顾客。

最后,健康管理是医院发展的新空间。这个空间不光是市场,也不光是学科,而是医院整个战略发展的新要素。目前,我们医院的中心是以医疗为主,我们教学医院是医教研三个齐头并进,但是不要忘了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我认为院长们应该把健康管理服务当成是现代医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发展战略里去。健康管理是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一个很大的要素。

健康管理学应是新兴医学学科

目前,国内对健康管理比较完整和最新的定义来自于202_年的《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它对健康管理的定义是“以现代健康的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人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根据我的理解,如果把健康管理作为一个学科来介绍,将其成为健康管理学的话,我认为,“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与健康管理相关的行业规范的新兴医学学科。”这不一定对,这是我本人的体会。它依赖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理论与技术,是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我相信总有一天,可以把它完完全全做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里面去。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范畴,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这些要素: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健康体检与评估、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包括对不利于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干预、慢病管理等等,还有一些也应该纳入健康管理范围,比如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业务流程、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教育与咨询,甚至以后还会冒出新的理念、观念,应该归入健康管理学的范畴。

跟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相关的有不少东西,作为院长,要发展医院的健康管理学,还要关注这些相关的领域,我这里列了几个:健康管理机构的组织机构、运行模式和人员资质;健康管理机构的学科体系、工程流程和行业标准;健康管理信息技术;健康管理服务价格及付费方式;政府对健康管理机构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改革;政府/民间组织健康促进计划;医疗/健康保险制度建设/改革等等。这些对健康管理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建立健康管理学,这都是要关注的地方。

健康管理行业的起源

从发展背景来看,健康管理行业最早来源于美国。美国最早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源自医疗保险公司的兴起和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健康管理”已成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新兴产业。

上图用一个非常粗线条的形式来概括了健康管理的历程。健康管理最初就是全科医生做做体检,让病人在未发病时发现病、减少诊疗费用,然后加入健康体检,之后又加入了医疗、保险、健康评估、干预、健康教育等服务,这些对健康管理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为其他服务的加入,注入了资金,增加了信息管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健康管理逐步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了,这就是一个粗线条的健康管理。对大家理解整个健康管理管理形成有帮助。

美国现在还在广泛应用的、非常出名的蓝十字和蓝盾计划,其实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另外就是美国的凯撒健康计划,到现在还是美国最大的健康维护组织。它们很早就有“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理念,强调预防和健康维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应该健康管理的早期的雏形。

正式明确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是密执安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成立于1978年,研究生活方式和行为对人一生健康、生活质量、生命活力和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情况。

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美国的健康管理已经证明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日本也是做的很早,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做了,对人均寿命的延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国健康管理的背景与现状

1.发展原因

我们国家和全世界一样,在最近十几年,健康管理发展特别快。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医学背景是:全球城镇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发生变化、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比例持续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健康管理对于降低发病率比传统临床治疗更加重要。如果说我们用一部分精力来做健康管理,让更多人少得病,早期能够得到康复和干预,我们的贡献实际更大,特别是对慢性病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健康管理发展更快,特别是最近几年。诊疗技术进步,我认为这是促进健康管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各种生化检查等来了以后,基本上在规模以上的医院是很难得有一个病搞不明白的,所以对于高水平的健康管理很有帮助。美国著名经济学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2.发展背景

我们国家的健康管理服务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左右,那时候我在湘雅三医院做主任,那时候正好开始搞体检中心。我国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于202_年,202_我们政府允许注册成立了3家健康体检公司。202_年,成立了第一家健康管理保险公司。202_年后,有关学会、协会相继酝酿成立健康管理分支机构。202_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创刊,这是健康管理行业唯一的行业期刊。202_年初,明确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202_年,科技部实施第一个健康管理支撑计划课题“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202_年,卫生部出台《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

我们国家的健康管理机构可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202_年以后,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到了202_年上半年,全国自报的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已有5000多家,202_年达到近7000家,据我们了解,现在已经超过10000家。

3.发展现状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看看健康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的现状是社会资本和公立医院齐头并进,机构数量猛增,但是理念、资质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政府监管不到位。当然,我并不是说卫生部监管不到位,但是每个省、每个市,越到下面监管越不到位。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大医院不能袖手旁观,不能让这个行业被一些不良的机构去污染这个行业。另外就是服务不到位。总的来说,健康管理的学科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尚未形成,这个行业处于初创阶段。

因此,我们现在的健康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规范缺乏;政府监管不到位;人员资质和准入制度尚在探索过程中;服务范围和业务工作流程不够规范;服务提供者良莠不齐;市场秩序有待整顿;大众对健康管理的认识还较肤浅、主动性不强(比如,有的人认为不舒服才看病,健康要看什么病);价格标准和付费体系尚为建立等。

下面有一段话也概括我国的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对于新兴学科和巨大的市场前景,健康管理的学术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建设和行业管理明显滞后,亟待跟上。”这几年我们一直想做的是,希望发挥大型公立医院的技术优势和责任,能够在行业初创阶段能够为社会做点事,为政府做点事,也为老百姓做点事。

一个患者发病的比例,与一个患者需要做健康检查、或者进行健康管理比例之间,存在大约四五倍以上的差距,这个差距其实就是一个潜在的市场。其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看到的市场需求似乎没有那么大,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把健康管理做起来。在这种背景下,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介入,并作为行业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核心力量,对于新兴行业的良性快速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4.以湘雅系统为技术和管理核心的湖南省健康管理行业与学会活动

我作为一个耳鼻喉科的教授和湘雅医院的院长,对健康管理行业非常关注。同时,我们湖南的健康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领导们的高度认同的。下面我把湖南的进展跟大家分享一下。

湖南省健康管理行业有两个行业协会: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前一个是以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和行业规范为主旨,挂靠湘雅医院;后一个由民政厅主管,挂靠湘雅医学院,企业化运作,促进行业发展。这也是湖南健康管理发展的特点。其实这两个协会,这些人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我也是后一个学会的副主席。这两个学会配合的非常好,甚至年会都是一起开的。

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湘雅三甲附属医院为核心的健康管理体系。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平均日体检量将近400人次。湘雅医院以强大的各专科实力为依托,学术化、信息化、人性化,形成学术型和服务型健康管理平台,并已开始为外籍人员体检,并出具英文体检报告。健康管理机构既然作用一个临床学科,就应该是有高水平的医生。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主任为留美博士。湘雅二医院原来面积小一点,最近买了一个小区的一栋房作健康管理。湘雅三院现在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以慢病三级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和体检管理信息系统为特色。202_年5月份,成立了专业委员会,几年之内发展很快,现在湖南全省专委会的委员单位有35家。其中令人感到比较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引导下,湖南的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里面有60%多是医生,只有30%多是护士。现在湖南省内的健康管理中心已经超过300家。

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原则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原则,首先应该是规范化。健康管理机构的名称业规范;建立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建立健康管理学科体系,统一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准入标准及分工规范;建立健康管理的价格和付费体系。

第二是效益化。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亿人进行体检,市场规模在100亿左右,并以每年2位数的速度增长。有人预测,不久的将来,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将成为医院三足鼎立的收入来源,未来健康管理的市场总量很有可能超过传统的医疗服务。

第三是市场化+公益化。不管什么样的健康管理机构,我们面对的是全社会的健康,都应该承担这种健康管理责任。

第四是信息化,利用大数据的概念,形成非常宝贵的数据和学科的研究结构。

第五是学术化。我认为,学科建设是技术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灵魂。健康管理机构应该实现从单纯经营型向学科建设型的转变,尤其是利用健康管理机构得天独厚的优势,引入“大数据”的概念(这不是炒概念),有序组织纷繁庞杂的庞大健康数据,使之成为医学研究的宝库。开展具有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促进全民健康教育,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

第二篇:202_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演讲稿

202_’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演讲稿

职教改革:遵循终身教育理念

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 华

(202_年8月10日)

尊敬的张榕明理事长:

尊敬的台湾同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202_年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在天府之国成都举行,对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我谨代表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对论坛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台湾的同胞以及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个简要汇报,并就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是四川省第一家教育集团,集团致力于人才培养、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拥有四川省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四川

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德阳市旅游职业学校、四川省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西昌职业中专学校、德阳外国语学校、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成都市创业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等13个教育机构。现有学生5万余人,总资产10多亿元人民币。

集团在2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集团始终秉承小平同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致力于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集团教育体系,配臵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发挥育人效益。

一、面向人人,搞活职教招生

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学习。可以说,学会学习从而学会生存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特征,强调接受教育的人应该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应该为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提供平等获得教育的机会。

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教育的要求,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按照“全纳性”的要求,完善招生政策和具体办法。在招生政策上,坚持面向人人,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使家宝总理倡导的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理想得以实现。在招生办法上,采取注

册就读和春秋两季招生、“随到随学”等办法,招生对象从过去单纯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扩大到了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士兵等城乡劳动者。在学习方式上,充分尊重学生对全日制、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学习模式的选择,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近年来我们对少数民族、穷困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给予了特别关注,在四川还没有实施藏区“9+3”计划之前,集团每年就招收了近1000名藏族、彝族学生。去年以来,我们以整合资源的方式,先后在会理县、西昌市投巨资建设两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实践证明,推行“全纳性”职教招生办法,使受教育者突破了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学历等方面的限制,既扩大了职业学校的生源,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扩大了受教育者入学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可谓两全其美。

二、面向社会,拓展职教空间

终身教育开辟了学习新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川现代教育集团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较早地运用终身教育原理,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建立起了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结合的现代大职教体系,形成了市场导向、自主办学、企业参与、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集团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针对广大城乡劳动者、待业人员及各类转岗、转业人员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在成都创建的创新就业培训中心每年承接上万人次的各种培训,成为成都市认定的市级城乡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集

团所属的各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功能,有效衔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全面开展了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近三年集团面向农村失地农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达1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集团以“惠及民生”为导向,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以“多样性、有序性、教育性、服务性、公益性”为原则,积极探索和开展社区教育。各职业学校在满足自身的教育教学需要的同时,采取无偿或优惠的办法,积极向社区居民、单位从业人员及社区组织开放教育设施、场馆等资源,充分利用专业师资、设备、管理等优势,面向社区居民、农民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短期职业培训。有的职业学校还组织教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厌学的学生等进行无偿的文化辅导和心理辅导,组织一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社区服务队,通过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城乡科普宣传、拥军优属活动、区校文体联动、社情民意调查和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服务。事实证明,职业学校为社区服务,既拓展了职教服务空间,彰显了职教特色,又加强了区校合作,促进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面向未来,改革职教课程

终身教育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最核心的是教育的“终身性”,认为教育是持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应该贯穿人的一生。长期以来,在我国职教界存在着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一种是过分强调知

识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体现在课程设臵上就是偏重于基础课、理论课;另一种是过分强调为学生的现实就业服务,体现在课程设臵上就是偏重于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就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而言,我们主张在兼顾学生现实就业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终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保证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为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搭建好平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二是重视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此各职业学校都加大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特别是借鉴军队管理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以军队的纪律约束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营的风气感染学生,强化了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服从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及应变能力,深受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好评。三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各职业学校以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为基础,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集团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

四、面向市场,创新职教服务

教育的本质就是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取决于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的高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为了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长期

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一流的设施服务学生,以一流的师资服务学生,以一流的管理服务学生。首先是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集团以资产为纽带,实行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连锁发展,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产品及服务项目涉及到各种类型、层次、专业、课程,犹如大型教育超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教育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二是形成了强大的教育服务能力。集团所属学校均按省级重点以上学校标准建设,使硬件设施、师资条件、技术水平达到一流要求。三是建立了科学的教育服务规范。近几年,我们引入国际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做法,以组织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科学、规范、权威、可行的职业教育服务标准体系,较好的适应了学生、家长、企业乃至政府的需要。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终身教育思想对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用终身教育的理念去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就会方向明,路子宽,效果好。作为终身教育思想的受益者,我们还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门类,而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种思想或原则。这种思想或原则应当适用于各类教育。因此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以及设计教育体系机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应当自觉遵循终身教育理念。

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能停留在概念、学术等理论层面,而是要重在行动。国家及各地都应当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鼓励实践,鼓励创新,突出实效。

三是职业教育最能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大有可为。要按照开放、多元、灵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完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而迫切。我们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将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为契机,牢记使命,一如既往,不懈追求,继续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增强能力,打造品牌,为国家的终身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谢谢大家!

第三篇:202_海峡两岸功能复合材料论坛征文通知

202_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征文通知

The 202_ Cross Strait Forum on Composite Materials

台苏两地复合材料界学术交流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目前已形成惯例,由台湾区复合材料工业同业公会、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南京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促进协会、台湾化学科技产业协进会等联盟单位所主办的“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例如202_年在台北;202_年在哈尔滨;202_年在苏州;而第十届“202_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由台湾区复合材料同业公会、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台湾化学科技产业协进会、南京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促进协会主办,台湾远东科技大学承办。

第十届论坛将于202_年08月11日至13日在南台湾远东科技大学举办,将广邀海峡两岸行业专家、企业龙头等各界人士与会,深入广泛地交流复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电子、半导体、光电、能源、环保、生医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和产业发展情况。论坛将组织三个层面交流活动,即:大会报告、论文交流及产品与信息展示,为行业同仁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论坛将发行专题论文集光盘。

一、论坛主题

促进两岸复合材料科技交流、推进优势互补、寻求强强联合二、征文内容

本次论坛具体征文范围如下:

a.结构复合材料

b.奈米功能材料

c.光电功能材料

d.生医及其他先进复合材料

e.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工艺

f.复合材料检测及分析技术

g.复合材料的应用技术及产业化

三、论文投稿截止时间:摘要202_年5月15日;全文202_年07月15日。

四、联络方式

通讯地址:台湾省台南市新市区中华路49号 远东科技大学 永续材料中心,邮编:74448 联 络 人:远东科技大学 永续材料中心 关旭强

电话:886-6-5979566 转7211;E-mail:hckuan@cc.feu.edu.tw

台湾远东科技大学

台湾区复合材料工业同业公会 台湾强化塑胶料协进会 202_年 3 月25日 附件一:

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来稿要求

1.1 作者来稿需A4纸单面(上下左右边界各3 cm;字型中文为细明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字标准间距,行距1.5倍;字大小标题为16加重,其余为10;请参阅下页范例)打印,以E-mail寄至cjx@faculty.pccu.edu.tw,以word档为主,以利编排。

1.2 来稿内容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逻辑严谨。

1.3 来稿应结构完整,段落分明,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插图清晰(图中字迹清楚)。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词、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词,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计量单位应符合GB 3100-93及其它有关国标。

1.4 文中插图要精选,一般不超过8个,表格采用三线表,插图的图题、表格的表题中英文皆可。函数图要在坐标外侧标注变量名称(符号)和单位。线条粗细要适宜;照片应选用清晰的黑白照片。2 来稿注意事项

2.1 摘要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原则,本文除中英文摘要外,应含前言、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参考文献等要素。一般摘要在2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2.2 摘要须写明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学位(职称)、E-mail地址及基金资助项目类别(包括批准号)等。

2.3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未公开出版物请用脚注标明。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

(1)期刊:作者(姓前名后,至多列前3名,后加“等”).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或起止页码.(2)专着: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技术标准: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2.4 本论文集认真贯彻执行《著作权法》,文责自负。稿件的保密等问题请作者严格执行国家保密、版权、专利等项规定。另外,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论文集可以对来稿作修改、删节,若作者不允许,务请来稿时注明。

摘要b

陈景祥(Chin-Hsing Chen)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

E-mail: cjx@faculty.pccu.edu.tw 基金资助:NSC 101-2221-E-034-004

利用熔融混炼插入法制备聚乳酸/奈米粉体

复合材料之特性研究

陈景祥*, 陈开明

中国文化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阳明山, 台北市, 台湾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可分解性聚乳酸(PLA)/奈米粉体之混成有机/无机奈米复合材料,探讨此奈米复合材料之制备方法及其材料性质。利用奈米粉体(奈米二氧化硅、奈米二氧化钛与奈米云母)之特有性质,如高强度、高刚性、耐热性、耐燃性、耐磨耗、抗UV、抗氧化、抗静电(或绝缘)、硬度佳、化学稳定性高、电绝缘性佳与奈米尺寸等特性,利用熔融混炼插入法混入可分解性聚乳酸树脂时,可以有效提升聚乳酸特性,使得聚乳酸树脂应用更为广泛。

关键词:聚乳酸;奈米二氧化硅;奈米二氧化钛;奈米云母;奈米复合材料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lactic acid/Nanopowder Composites by Melt Intercalation

Chin-Hsing Chen*, Kai-Ming Chen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Yang-Ming-Shan,Taipei City, Taiw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object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lylactic acid(PLA)/nanopowder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nanocomposites, and study 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perties of nanocomposites.To use the relationship properties of nanopowder(nano-silica, nano-titanium dioxide and nano-mica)including high strength, high modulus, thermal resistance, flame resistance, abrasion resistance, UV resistance, oxidation resistance, high electric insulation, excellent hardness, high chemical stability and nano-sized to increase the properties of polylactic acid(PLA)by melt intercalation method.Keywords: polylactic acid;nano-silica;nano-titanium dioxide;nano-mica;nanocomposites

全文b

利用熔融混炼插入法制备聚乳酸/奈米粉体

复合材料之特性研究

陈景祥*, 陈开明

中国文化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阳明山, 台北市, 台湾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可分解性聚乳酸(PLA)/奈米粉体之混成有机/无机奈米复合材料,探讨此奈米复合材料之制备方法及其材料性质。利用奈米粉体(奈米二氧化硅、奈米二氧化钛与奈米云母)之特有性质,如高强度、高刚性、耐热性、耐燃性、耐磨耗、抗UV、抗氧化、抗静电(或绝缘)、硬度佳、化学稳定性高、电绝缘性佳与奈米尺寸等特性,利用熔融混炼插入法混入可分解性聚乳酸树脂时,可以有效提升聚乳酸特性,使得聚乳酸树脂应用更为广泛。

关键词:聚乳酸;奈米二氧化硅;奈米二氧化钛;奈米云母;奈米复合材料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lactic acid/Nanopowder Composites by Melt Intercalation

Chin-Hsing Chen*, Kai-Ming Chen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Yang-Ming-Shan,Taipei City, Taiw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object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lylactic acid(PLA)/nanopowder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nanocomposites, and study 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perties of nanocomposites.To use the relationship properties of nanopowder(nano-silica, nano-titanium dioxide and nano-mica)including high strength, high modulus, thermal resistance, flame resistance, abrasion resistance, UV resistance, oxidation resistance, high electric insulation, excellent hardness, high chemical stability and nano-sized to increase the properties of polylactic acid(PLA)by melt intercalation method.Keywords: polylactic acid;nano-silica;nano-titanium dioxide;nano-mica;nanocomposites

前言

从古至今,人类的历史跟材料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十世纪中期开始,金属、陶瓷、高分子为社会文明的主要材料。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技日益发达,所需要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元化。而高分子工业蓬勃发展,应用普及化,小至电子材料、生医材料,大至建筑物的补强,由于开发新材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结果也未必能达到预期,复合材料的发展因而应运而生,尤其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价格低廉、质轻、易加工及耐化学佳等优点,随着奈米科技的进步也为高分子复合材料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1-5]。

高分子奈米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其中一个相满足奈米尺度,经由诸多研究报告结果可以得知,高分子奈米复合材料,只要在少量的奈米分散相存在下,就可以大幅提升物性和机械性质,相较于传统复合材料,奈米复合材料仅需添加低于10%的奈米级无机材,即可达到传统 …………..研究方法 实验材料

(1)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等级:射出级(Injection);比重:约1.25;Izod冲击强度:8-9 kg-cm/cm2

…………….结果与讨论

一、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利用高分辨率穿透式电子显微镜的高解晰度,可以看出材料是否分散均匀以及局部的微小结构,这是其他技术所不能提供的。高分辨率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提供原子大小的影像及观点,因此让物质的特定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理论得到印证。藉由小分子的观点,将有助于了解物质的性质。

图1为PLA树脂添加5 phr奈米二氧化硅,云母与二氧化钛之TEM图,图中黑点或块状物表示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在PLA树脂中的分布情形,看得出来奈米二氧化硅,云母与二氧化钛在PLA树脂中分散情形良好,预期对于机械性质与热性质等测试方面能有效的提升整体性质。

1、PLA添加5 phr之奈米二氧化硅,云母与二氧化钛之TEM图

二、机械性质探讨

图2表示PLA复合材料在添加不同重量百分比的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下,其Shore D硬度变化;纯PLA的硬度为82,添加1、3、5、7 phr的奈米云母的硬度为84、85.3、86、87;在添加1、3、5、7 phr奈米二氧化硅后,其硬度分别是83.2、84、85、86;在添加1、3、5、7 phr奈米二氧化钛后,其硬度分别是83、83.3、84、84.7;由图得知在添加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之后,性质会随着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所上升,并且在添加奈米云母的硬度测试里,其硬度上升更加明显,推断为奈米云母进入到PLA树脂里,增强了PLA树脂的分子结构性,因而提升PLA/奈米云母复合材料的刚性,导致硬度上升。………………

2、PLA添加不同含量奈米mica,SiO2与TiO2之硬度变化图

结论

本论文探讨PLA/奈米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云母复合材料。在TEM测试中,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在PLA树脂中也有良好的分散性。在机械性质方面,添加不同重量百分比的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硬度皆提升;在抗张强度和抗张模数的测试中,发现随着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抗张模数上升的趋势,抗张强度则是只有二氧化钛会下降,推测是因为加入二氧化钛后PLA变得硬而脆;而加入无机填充材料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会分散于高分子聚合物之间,进而影响到高分子链间的强度,增加拉力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增强了高分子基体的抗张强度。在热性质方面,TGA测试,PLA/奈米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云母复合材料会随着mica、TiO2、SiO2添加,而使热裂解温度有上升的结果,并且热裂解温度会随着mica、TiO2、SiO2添加量增加而有所上升;热变形温度也随奈米云母,二氧化硅与二氧化钛含量增加而提升,但在添加二氧化硅上升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 秦文启,热塑性ABS树脂/氧化铝有机无机奈米级复合材料之研究[D],中国文化大学材料科学与奈米科技研究所硕士论文,202_。

[2] 柯腾凯,以混练法制备多壁奈米碳管/聚丙烯复合材料之研究[D],中国文化大学材料科学与奈米科技研究所硕士论文,202_。

[3] Chen B, Julian R G.Impact and tensile energies of fracture in polymer-clay nanocomposites[J].Polymer, 202_, 49: 5113-5118.[4] Alexandre M, Dubois P.Polymer-layered silicate nanocomposites: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uses of a new class of materials[J].Mater Sci Eng Rep, 202_, 28(1-2):1-63.[5] Pucciariello R, Villani V, Guadagno L, Vittoria V.Equilibrium thermal behavior and morphology of organophilic montmorillonite/poly(-caprolactone)nanocomposites[J].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202_, 44(1): 22-32.

第四篇: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志愿者证明

志愿者证明

王晓琳同学于202_年11月7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廖 盼 同学于202_年11月7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刘雪茜同学于202_年11月7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汤茹怡同学于202_年11月7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叶翠煜同学于202_年11月7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浩 同学于202_年11月7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志愿者证明

邱尚峰同学于202_年11月7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喻梓阳同学于202_年11月7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叶翠煜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晨 同学于202_年11月8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志愿者证明

王雪洁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瑶 同学于202_年11月8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志愿者证明

林嘉茵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薛婷灵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安 祯 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陆 凡同学于202_年11月8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志愿者证明

周吉娅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刘婧男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孟佳伟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曾庆钰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石文斌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桦 同学于202_年11月8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志愿者证明

薛婷灵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邓紫琼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刘业锟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黄金桂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志愿者证明

孔令渊同学于202_年11月8日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的志愿者工作,表现优异,特此证明。

共青团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五篇:202_海峡两岸高校艺术教育西部论坛

202_海峡两岸高校艺术教育西部论坛

李奇茂:张大千先生的挚友,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国际知名的水墨画大师,台湾淡江大学文字艺术中心主任。

李奇茂:张大千的生活艺术

张大千的生活很朴素淡雅,很平民化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一生是素淡步履的一生。从来没有穿过花衣服,也没有穿过名牌的衣服,更没有穿过彩色过分的衣服,多半都是黑色、白色和灰色的,只有过年穿的马褂有些许颜色,是中国传统的。可见,张大千是一位淡泊明志的先生。

张大千生于1900年,我出生于1925年。我们在美国的卡梅尔认识。从第一次见面开始,我称大千先生为“大佬”,大千称我为“奇茂兄”。大千对一个与己相差25岁的晚辈称“兄“,并且几十年没有变过。我曾问大千先生说:“大佬,您对我这个称呼不妥当啊。”大千回答说:“非常妥当。因为做人首先要尊重人”。这就是大千先生对晚辈的称呼,可见大千先生的为人。张大千先生曾教诲我们,如送给别人的书、画册等,不可以称“某某先生,某某女士”,要看他是文人,还是艺术家,还是政治家,方式都不一样。如果是同道,应该该称为“道长”、“道兄”、“道证”,如果他是某方面的专家,要讲“方家”。张大千先生还告诉我们说,不可以说“雅正”、“雅赏”,因为“雅正”、“雅赏”是对下称的。以上说明张大千先生对人的方式。

大千先生离开中国大陆,由印尼转到东南亚,再转巴西,这一段我并不清楚,因为我们相识是在美国。对自己的居住要求是“可居”即可,十分清雅,一定要与大自然相融合,因为这样才是一个与天地相同,对话,有灵魂的人。

大千先生对饮食非常讲究。主要以素食为主,也喜欢吃东坡肉、回锅肉、宫保鸡丁这些四川菜,还有最爱的四川臭豆腐。大千先生的饮食文化在台北是很有名的,叫做“吃客”,不光是吃,吃的时候一定有朋友。吃也是一种交游的方式。就像在四川的好客、聊天叫“摆龙门阵”一样。在台北吃饭有三个规定,第一个是家人吃饭没有外人,荤素各异;第二个是有亲戚来,荤素各半;第三个是如果都是朋友,就“外汇”,请外面的人做菜到家里。有一次,大千先生请到全台北的艺术家到家中做客吃饭,为的是大家之间互相交流心得。

张大千居住的地方,刚好在水的正中央。张大千的住址选择很讲究风水。他曾经为自己的住址选择了三个地方,一个是淡水,因为靠海太近,宣纸会受潮而放弃;二是新店,是很有名的山区,因为潮湿影响宣纸也不得不放弃;最终选的不潮湿的地方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面。。。。

张大千先生好客重义,广结善缘。在美国有两位好朋友,一位是蔡孟坚先生,在抗争时期,他是武昌市的市长。第二位是张国良的女婿。

在台北,是三张一王。张大千,张学良,张群。三位志同道合,喜欢听京戏,对于大千先生的误会。敦煌的事,上海的事。我个人不以为然。

黄光男:文人画在台湾评述 黄光男:原台湾艺术大学校长,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生兼任教授,台湾中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文人画在台湾的状况。文人画

文人画到底要传统还是要现代,两者之间怎么产生关系?文人画,中国的 100年来,探讨中国画的时候,探索形式美的情况。我讲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精神

一、国画的意涵

在国画的内涵上,究竟如何诠释它的意义?就教育方向而言,“国画”的名词,在强势政策运作之下,一般知识分子或一般人的认知,它是中国文化的一环,也是教导台湾同胞恢复中国文化的方法,除了来自大陆的国画名家,分为教育界、学术界与政治界的同质异向的发展外,台湾籍的“南画”传承者,也加入了国画创作行列。一时风起云涌在“国画”艺坛上,除了蓬勃的气势涌现外,“国画”的提倡简直是唯一的美术课程。

这种现象,除了知识与体验,在大时代改变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东方美学主干的艺术表现,“中国绘画”的本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动,其中是“国画”究竟是怎样确立的,或中国绘画如何定义?它的表现形式要如何继承“国画”的造型,它的内容又是如何?可以“文人”画的道统?还是文人画形式的重现?

1、国画是中国绘画,意在于材质、内容

2、国画是文人画东方美学特质

二、国画飞类项

近半世纪以来,台湾所称的国画,基本上是循着中国绘画的“文人画”风格而定名,至 今仍然说明“国画”是中国绘画。因为台湾光复后,强烈的民族主义,以及中国道统的坚持,使“国画”的地位继承了清末,或更远古的尧舜、文武、周公、唐宋元明清的绘画形式与内容,泛称为中国绘画。

而中国绘画的本质意识,就是士人的画。知识分子,为官者、有学问的人的画,再加讲究“画品如人品”的品德教育,“画”已经不单指“画”了,换言之,画的本属条件,或必然条件,就是贵族或相类似族群的画,从画中能看出文人的气质,而不在技巧上讲究,才有“意在笔先”或“写意”的画法,对于专业画的“工笔”画,往往被列为“匠师”之类。尤其明董其昌的“崇南贬北”,把“文人”的气质加在绘画上,大大提升绘画的高贵度,也从此列入官场上,或朝堂独尊的画种。至于工整的绘画形式,并没有受到较多的重视,虽然好的“工整”绘画,在造境上讲究它的意境时,也有被认可的“文人画”性质,如:董源、范宽所属的山水画。

关于这项分类,只表明中国绘画中,大都以文人画为主要表现风格时,台湾的中国绘画传承,就在这种环境产生的。它的表现内容与美学都以文人观点的绘画为主旨。

1、院体与工笔画

2、写实画与写意画

三、国画的现实性

“国画”的定义,或中国绘画成为争论的焦点,台湾画坛很在意“国画”的真正意涵,究竟有何指标,常常被有意无意间提出来言语一番。在此,我们不禁想起有不少人愿意成为和事老;说画就画,那管它是中国画,还是现代化;或者说“好画”不论东西画法的论调如何,都是好画。另外,有人则坚持“国画”应该有传统、有标的、有理想,尤其中国“文人”精神必须注入画件中。

问题是“文人”画性质究竟是什么,是绘画形式吗?若要“形式”的完整,必须究竟中国绘画发展的轨迹,亦即在宋元明清而后的“程式”运作,要有规律如:笔法、墨法、章法的排列,要有诗词提款,又得有题画的书法能力。为了达到这些主张,势必要仿古或摹古,方能在内容上不出“画意”,在形式上有“国画”的“条件”。

三、国画的现实性

这项主张,自西方新艺术思潮传入后,“国画”的议题就层出不穷,加上有部分人以西 方美学资料,强加在中国绘画的评论时,那一份“国际”观,促使“国画”的“正统”有了新的见解与变化,同时从社会现象,以时代现实检讨“国画”创作的方向。

在这种何去何从的时际,西方艺术家受东方绘画形式的影响,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水墨符号出现,(在这里讲水墨画,是当下已把“国画”的名词,给为材质的应用而有统一名词,这只是暂停争论权宜措施,是否得当则有赖他日发展而定。)例如怕洛克、苏拉吉等等,以及愿为中国人的赵无极投入抽象表现主义画作,更引起国际关注入中国绘画、或中国绘画是否也得投入国际视野的行列?

这项“适应”环境,包括时代潮流的流向,隐藏着几项改变:其一是“国画”的意义,还有国画所习惯的文人画性质吗?其二加入西方美学原素,是否就是使国画具有时代性的现代感?其三“国画”的变易,以历代传承之美学观,是否能够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作品造境能有承先启后的功效,很值得探讨。其四,中国绘画的属性受到政治意识的隔裂,台湾的“国画”似乎徘徊在“不定”矛盾中,即所谓以 “水墨画”代表了“国画”名词,而有较多的美学论述。

总而言之,文人画性质的国画,在台湾是被尊重的,其中政策中“文以载道”教化意涵,以及“怡情养性”的个人修养,也是创作追求的目标。同时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但他们所表现的,若不是因时空的改变而有所增减的画质,就是因为西方美学的渗入而有新的方法。

1、国画地域性

2、国画国际性

四、小结

中国绘画所具备的美学呈现材质应用,所涵盖的范围与功能,已然是中国文化特质之一。具备多元美学层次绘画艺术,它是一份历史、社会的精华,呈现中国人文精神与价值,在于民族性与东方美学诠释,具有深远的文化体,以及人性折射的积极层面。它是哲学的思考、美感的延续、生活的现态,积极在生活鲜活的成长上。

兹以溥心余,张大千、黄君璧、傅狷夫、蓝荫鼎的画作说明台湾发展中国绘画的领先名家。

黄宗贤:

艺术教育:三十年变革之路

黄宗贤:四川大学艺术学研院长,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因为有你

因为有你,半坡地穴里生发的灵光,穿越千万年的岁月,辉耀着先辈们行进的路程; 因为有你,巴底隆神殿的断柱残垣,经历雷电风雨的洗礼,依然温存着阿波罗的灵魂; 因为有你,杀戮的腥风血雨中,苦难的芸芸众生,不曾泯灭心中的光明; 因为有你,蒙娜丽莎的微笑,抖落了黑夜的冰霜,把大写的人镌刻在大地; 因为有你,文人骚客的人生之旅,无论遭遇怎样的失意,胸中的家园依然明净; 因为有你,即使世界没有了行云流水,灰暗的天地间,也响彻着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因为有你,不管世间演绎着怎样的人生悲剧,梵高灿烂的星空中,依然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因为有你,即使彼此的语言信仰各异,跳动的音符或绚丽的色彩,也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你是半坡彩陶上的灵光,你是阿波罗撒播的火种,你是黑暗中璀璨的星光,你是旋律中燃烧的激情,你是墨色中游荡的生命。

你——神圣的艺术,引导我们人生方舟的火炬,召唤着我们前行的理想之旗。

康德说过:艺术是通往自由世界的一把钥匙。

程丛林《1978年,夏夜》中在一个破旧的环境中,描绘着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男男女女,睁着渴望与焦急的眼睛,以朝圣者的心态,表达出他们对与知识和文化的渴望和激情。知识和文化这一圣物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才拭去了它们身上的尘埃,成为可以真正照亮人生之路的一种圣物。他们中的幸运者进入了中国的高校、艺术学院学习。30年过去了,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身置于变革中的艺术教育行业,可以说,他们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教育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经历历史变革,活跃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领域的实践者、亲历者和见证者。

四川美术学院77级的一张照片。罗中立,程丛林等等。三十年来,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变化更让人感叹。在高等教育中,艺术教育可能是变化最快,变化频率最高的一个板块。三十年来,一部中国的当代艺术史,一部中国的艺术教育史,如果说离开了艺术教育这个板块,他一定是不完善的。所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的艺术教育像这三十年一样产生如此大的成就。

回眸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艺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艺术教育之变更是值得大书特书。可以说,艺术教育之变,是整个中国社会之变、艺术之变的一个缩影。三十年中国艺术教育之变,经历了三个时期,实现了四大转换。

1、复苏与振兴期(1978年——1980年代末)

专业化、精英化、群体化

艺术院校成为中国新时期艺术变革的最活跃的阵地。艺术专业还固守着精英教育的矜持,天赋和梦想是跨入艺术殿堂必备的门票。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许多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青年都挤上了这座独木桥。很多人经过努力和奋斗,如愿以偿的进入大学。这一大人与他们的老师们共同以追回光阴的这一劲头,倾力进行艺术探索,给中国的艺术和艺术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这段时间,我认为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专业化。这十年间,中国的高等艺术院校是非常有限的。在我的印象里,当时在整个川渝地区,只有四川美术学院和西南师范大学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所以,在千千万万艺术追梦人中能够实现梦想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院校以精英化的模式来教育。一个班一般是7到10个人,不会像现在一个班20、30多个人。第三,就是群体化特征,这些人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但他们的成就不单单是学校教育了他们,社会也教育了他们。经历文革,他们没有书读,但是他们没有离开艺术。文革需要艺术,艺术的功底就是他们在文革中形成的。使他们成为新时期中国艺术变革的亲历者。从伤痕美术、超现实主义艺术到85新潮,整个艺术院校,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变革最活跃的阵地。不断的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提供思想之源。当时人们对艺术的崇尚就像对诗歌的崇尚一样,在当时中国人的心中,特别是朦胧诗人像苏群、顾城等,他们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那么艺术家也是一样,虽然那时候他们不能完全和诗人相媲美,因为那时诗人是精英。

艺术专业还固守着精英教育的矜持,天赋和梦想是跨入艺术殿堂必备的门票。万人争抢独木桥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一种镜像。当时谁能考上艺术院校,是十分骄傲和令人自豪的。

第二个时期:延伸和拓展期(1990年代至本世纪初)社会转型的背景: 美育被重视的背景:

艺术教育的矜持感被全民办艺术教育的热情消解了。老牌艺术学院、综合性大学、民间资本的进入

艺术专业的快速增设,使其成为高等教育中最早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专业之一。

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也迅速地由政治意识形态向消费意识形态和大众审美意识形态转换。当下艺术作品特点:视觉的零散化,语言的平面化,叙事的浅表化,意义的中性化,价值的虚无化。

选择具有娱乐性质的题材和内容,将现实历史化或将历史戏剧化,以避开对现存社会的激烈干预和指涉。

这十年是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最快的十年。因为中国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文化语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社会背景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有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向公民社会开始转换,虽然现在还没完全实现。再就是,美育被高度的重视。在一百年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以美育代宗教”。他说,文化进步的国民,既要接受科学的教育,又要实施美育,包括音乐、美术等等。一百年后,也就是90年代,这样一个理念才被政府逐渐接受。90年代中期,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已经成为共识。在这种社会转型和美育意识的转变,艺术教育的矜持感被全民办艺术教育的热情消解了。

老牌艺术院校迅速的扩张专业,第二,艺术大学迅速的恢复和设置艺术专业。因为在1953年院系调整,所有的艺术院系是不能。。工科是工科,理科是理科,文科室文科,艺术是艺术。而在90年代中期,综合性大学将设置艺术院系视为完善学校专业设置的一项重要举措。综合性大学的加盟,使得中国的艺术教育格局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综合性大学 设有艺术类硕士、博士点的数量远远大于专门的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招生人数也远远的大于专门的艺术院校。

第三,是民间资本的青睐。90年代以来,民间资本对艺术类教育充满兴趣,他们把资金投向这个领域。今天,中国的艺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版块就是独立学院。

第三个时期:深化和转换时期(21世纪以来)出现了大分化大转换的迹象。

层次的分化与学科的建设逐渐归结到“理性”的轨迹上。分层次发展,形成多元结构的艺术教育体系,应该说是这些年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成果和特点。

相对于纵向上的发展变化,中国艺术教育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现的几个转换更值得关注与深思。

一是由单一教育模式向多元化格局的转换。

媒介、语言、形态、风格的多元不应成为消解艺术精神价值的理由。当精神信仰被物质主义所取代:

感性欲望、世俗情趣、个人经验、精神迷失 物欲时代的粉色、漂浮、茫然充斥于艺术世界。

二是由纯艺术向纯艺术与应用性艺术并存的转换 在艺术教育界“纯”与“亚”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些原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艺术门类,不仅作为专业跻身于艺术学府,而且备受学生青睐。这种转换无疑与商品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是由学科中心论向人文艺术的转换

艺术发展到今天,技术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而思想、观念和艺术判断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艺术教育的核心。由重技术的训练向重观念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转换,已经是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四是由传承式训练向互动式教育转换

在借鉴中发展、在互动中学习,成为了艺术教育中最突出的特点。

思考的问题:

1、规模效益与培养质量的关系

2、办学热情与优化结构的关系

3、外在结构与深化内涵的关系

4、学科共性与办学特色的关系

中国艺术教育仍在变革的过程之中,在开放中确立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在传承中构建民族艺术的当代性,在拓展中力求民族艺术的价值重构,在规模效应中不失再创中国艺术辉煌的理想,依然是中国艺术,也是中国艺术教育不可卸任的社会担当。

抗日救亡战线上的先锋队

——抗战时期重庆的木刻运动

凌承纬

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202_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