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戏剧之名
以戏剧之名
借助文化力量复兴古老的市街。
小桥、流水、人家;戏剧、佳肴、游客。
――每年的十月,乌镇就这样成为戏剧的狂欢节。
今年,第六届乌镇戏剧节将携33部剧、109场演出再度在十月开启为期10天的戏剧狂欢。以“容”为主题的本届戏剧节,将展示来自五大洲,涉及历史、时间、种族、环境、身份认同、爱情、个体成长、基因繁殖、人工智能等多种主题的戏剧内容,表现形式也将涵盖实验戏剧、浸没空间、多媒体影像、哑剧、舞蹈、音乐等。
从2013年创立以来,乌镇戏剧节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戏剧盛会,在今年的“名团奥德赛”(特邀剧目)单元中,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德国塔利亚剧院、日本SCOT剧团、波兰华沙新剧院等都会参加演出。特邀剧目和青年竞演、嘉年华、小镇对话形成了乌镇戏剧节的“四个柱子”,在乌镇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戏剧场域。
话剧导演赖声川说他自己参加欧洲一些戏剧节,发现外国友人已经开始将乌镇戏剧节列为自己想要去的一站。而戏剧节发起人之一黄磊更在今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此描绘乌镇戏剧节――“是乐园、是希望、是光、是理想主义的种子、是个孩子。” 在地表演
实际上,乌镇戏剧节的独特在于物理上整个西栅都是舞台,突破剧院等场所的限制,让戏剧突破边界成为日常,而青年竞演环节为新人新戏提供机会,与特邀剧目一起在内容和人才上形成生生不息的有机生态。
与人们习惯在剧场观看演出不同,戏剧节期间,在走路可到的范围内,有六个大小不一功能不同的室内剧场和一个大型户外剧场,以及许多可供演出之户外广场,形成独特的表演空间。由建筑师姚仁喜先生主持设计的乌镇大剧院已成为乌镇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而由大会主席陈向宏及艺术总监赖声川主持改建的五座古典小剧场,各具特色。对于戏剧爱好者来说,这是一种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
而在古镇嘉年华环节,即在乌镇西栅景区内所有非传统剧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的综合性文艺表演。往届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单元,均由来自五大洲数百组艺术表演团体,乌镇西栅的木屋、石桥、巷陌甚至摇橹船都成为表演的舞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形成了戏剧的表演场。
如果说戏剧本身营造了精神乌托邦,那么在乌镇戏剧节,明星与常人一般在身旁穿梭赶场看戏,更可以一起吃饭喝酒,这样的烟火味更让戏剧“接地气”。乌镇戏剧节期间会开长街宴。长街宴让人们穿梭回古时的江南小镇,那个“百户为坊,万户为市”的时代。“坊”是乌镇的居民区单位,也组成了乌镇人特殊的社会团体。每逢重大喜庆节日,大户人家总在坊间广开宴席,邻里往来,同享喜乐。街坊邻里们沿街摆上桌椅,木桌相连,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当地人又称“坊宴”。
按照惯例,黄磊、孟京辉为长街宴致辞,开宴后,两人沿长街到每桌与大家一起举杯喝酒。媒体、剧组、嘉宾等一起品尝乌镇特色美食。很多参加戏剧节的人都在感叹:“看完戏喝一点酒,在微醺中走过夜色的桥,心想要是每一天都这样该多好呀。” 文化IP
构建这个梦境的黄磊总喜欢说他把魂留在了乌镇。2002年,为了给生平导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寻找取景地,黄磊四处看场。机缘巧合之下,乌镇成了拍摄地。黄磊回忆,为了拍到理想画面,剧组在东栅的河上搭起一座廊桥,此举立刻招来了反对,时任乌镇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的陈向宏和他吵得不可开交。谁也没曾想到,不久之后,《似水年华》的?岵ト梦谡蛎?声大噪,而与黄磊不打不相识的陈向宏,自此与他兄弟相称。
此后10年间,黄磊多次到乌镇旅游访友。一次在乌镇看到水剧场后,黄磊突发奇想,“应该在这里演一部话剧,弄一个戏剧训练营,或者再玩大点,搞一个戏剧节!”陈向宏听了也拍板叫好。于是黄磊、孟京辉、赖声川、陈向宏共同发起了这个戏剧乌托邦。
戏剧是小众艺术,如何结合乌镇的文化底蕴构建一个能在特定时间内吸引所有到场人的空间,这是戏剧节主办方一直在探索的。此前的戏剧节上,孟京辉导演的一些尝试在这里和观众进行了“面对面”的碰撞。曾有媒体报道,《樱之园》一票难求,开演前数十名没买到票的观众在外面等候,有人甚至在西栅的青石板路上举着“樱之园”的标志求票。但《赌徒》遭遇了大面积“看不懂”,《李尔王》甚至引发了舆论“崩盘”,各处的海报上被涂鸦了大大的“难看”,主办方不得不在微博上发声调解。
实际上,一些人借着看戏每年在这里相会,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梦想竞演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当一个小镇因为戏剧让时间和空间交汇时,这个地理位置本身也闪闪发光。在对乌镇品牌进行挖掘时,茅盾、木心出生的小镇本身有文化底蕴,而戏剧是文化的高光处。
在乌镇的旅游开发上,除了世人展示乌镇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以外,还挖掘了民间传统文化,把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节俗、寿俗、礼俗、婚俗、衣俗等和丰富多彩的“蚕文化”推向游客。
重新翻建的乌镇西栅,既保留了水乡的特色,又在曲径通幽处有良好的住宿餐饮等设施,统一着装的服务人员也能提供优质服务。一个小细节是,在时常飘雨的水乡,带着伞出游实在不太方便,在乌镇,只要在会场、剧场等地借用了雨伞,直接在酒店归还就好。出行懒得走,也可以选择在水乡旁绕行的电瓶车……这样的软硬件搭配使得乌镇模式走出了本地,北京的古北水镇便是北方的“复制品”。
乌镇近年来的另一张名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每年十一月,在高大上的会议中心中白天开完会,晚上在西栅参加饭局,已然是各位互联网大佬们的例行仪式。科技与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双翼,在这个小镇之中,和水一样融合其中,成为特色小镇文化复兴的代表。
第二篇:以青春之名
以青春之名
曾吟“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今朝“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题记 青春是什么?这其中的回答可能会有千万种。最近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相信让每位观众都被那个“青春不朽”的梦想深深地感动着——向青春致敬!2012年7月,正值炎热天气,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我怀揣着青春激情与美丽梦想,奔向淮矿蒙西基地。一路颠簸跋涉,下车之后看到的景象让我感到心灵强烈地震撼,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拔地而起”。当时泊江海子矿地面基建工程已经初具雏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两座井塔巍然耸立。它给你的感觉不是城市中高楼大厦的视觉高度,而是在塞外戈壁耸起的希望,凝聚着无尽的梦想和力量。蒙西基地的建设者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拓荒者。他们在严重缺水、沙尘暴、严寒天气的威胁下,克服种种困难,把青春献给开采能源的壮美事业。一个个不一样的名字常常带给我同样的感动:有的上有八旬的父母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回家探望;有的远离本土开辟事业,家里的一切无奈全部交给妻子;有的只在孩子出生时回去看一眼便又匆匆回到自己的岗位,默默无闻地坚守着„„有时,我甚至无法想
象,是什么样的一种信念让大家这样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之后有一天,我到基层单位采访,想从那里寻找答案,解开久藏心中的困惑。其中一个跟我年龄相当的同事,二话没说把我领到井口,这时候一群工人刚刚上井,虽然戴了防尘口罩,但还是满脸漆黑,就像一幅未经修饰的油画。如果不走近,是认不出来的。他们咧开嘴巴露出被皮肤衬着的洁白牙齿,嘿嘿一笑,无不透露着完成当班工作安全升井以后的欣喜。把我带去的同事对我说,当工作遇到困难或者觉得自己难以坚持的时候,就会到井口来看一看,看一看矿工兄弟灿烂的笑容,就不觉得有什么难事儿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自己身上也承载着他人的希望,唯有认真工作,让人人都能安全地露出这份笑容,青春也就无怨无悔。
每个人都如同企业里的一个零件,缺一不可,哪怕螺丝钉都会有自己的用处。如果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因为让别人过得踏实而变得更有意义,那么苦也不再是苦。
作为2012年新招聘来矿大学生,我从事的是宣传和播音主持工作,虽然在别人眼中,这个岗位普通而又平凡,但我感到富有意义,因为它传播了正能量。近两年来,我们在广播里开办了《创业者的风采》专题栏目,其中,宣传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先进典型——集团公司模范党员,绞车队党支部副书记、副队长汪顺安,宣传了普通工人的先进典型——淮南市优秀党员、保供队职工金保玉,宣传了年青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保供队班长张爱雄。通过树立和宣传多层面的先进典型,我矿的干部职工都找到了身边的学习榜样,焕发了更强的工作激情。同时,我从中增添了工作动力,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片尾,主人公说,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我想,爱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也应该是这样。正如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的《青春》所写: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站在淮南煤矿千亿元规模新型能源企业建设的坐标轴上,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何其的幸运,被骄傲的称为“矿山青年”的我,朝着个人与企业的梦想迈进,脚步总是那么地坚定有力。
我愿以青春之名,用淮南煤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以实干、进取、奋斗的青春之歌,唱响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泊江海子矿 王丽婷
第三篇:以爱之名
以爱之名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著名的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提出著名的人本主义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把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提升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在这里我想以爱之名,讲一讲自己关于教学中爱的理念。
爱像一团火,它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火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而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既不同于家庭所给予的,也有别于社会所给予的爱。
对于我们来说,一视同仁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无条件的、全身心的、全方位的。我们教师的爱应该像金子一样,不管何时何地,无论对哪一类学生,均熠熠发光。不但要爱那些聪明活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要爱那些默默无闻的、智力低下的学生;要爱那些出身于一般家庭(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品学均不良的学生,更要倾注爱心,用爱心去感动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从实际感受中感觉我们教师的诚意,把我们教师当作知心人,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教育,从而扯起理想的风帆,和同学们一道前进。
在我自己不长的教学时间里,自己也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和无可奈何,渐渐成长,渐渐熟悉情况,渐渐熟练应对,更重要的是,渐渐学会了如何对学生爱。
以爱之名,要关心爱护学生。学生的心一般都比较敏感,渴望得到老师的赞同渴望得到老师关注和爱护。而我认为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不体罚不批评不挖苦不讽刺,也不仅仅是嘘寒问暖和一些物质帮助,更不仅仅是只关注学习状况和分数高低,还有精神上的关爱,品行上的纠正,心理上的教育。记得班里有个同学基础比较差,有短时间内我一直帮他开小灶,补习功课,后来成绩慢慢变好,可是他考试最好的那次,我却先批评了他,因为我从他家长那里了解到他经常问家人要钱去买贴画,记得我说完这个问题之后,他说了让我记忆深刻的话,他说:“老师,我知道你是真的对我好,我会改的。”他离开之前我拿出了他的卷子,对他说考试考的不错。他离开之前说的那句谢谢老师应该是我听过最发自内心的一句了。后来这个学生成绩也一直不错,家人反映也没有再经常问家人要钱了。成绩、生活和精神上的都关心才是真正地关爱。
以爱之名,要理解宽容学生。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自己常常会对学生的表现生气不已,生气他们不听话,生气他们不好好听讲,生气他们一个生词讲了多遍却依然有人没有记住、、、自己在生气和抱怨之后,自己也开始反思,学生听不懂是否是自己的授课方式不正确?又或是自己太过心急,让学生一下子接受太多反而使得其反?面对调皮的不服管教的学生,自己也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我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我的语言是不是太刻薄了?我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我的行为是不是太粗暴了?是不是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应该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被人认可的价值,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我“恨铁不成钢”,我“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这是否刚好是一种反效果?
在这样的一点一滴中,我学会了用爱去包容,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出现的错误;用爱去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爱去关爱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接受我的关心和爱,接受我的指引和教育。
以爱之名,要尊重信任学生。我始终认为,尊重就是最好的爱,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别人。可能有人会说小学生才刚开始上学,什么都不懂,尊重谈何说起?我想说,一个懂得爱学生的教师,他一定懂得不仅仅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更要尊重学生小小的的兴趣,哪怕是很幼稚的想法,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的去保护学生刚刚萌发的尊严感。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有责任了解学生刚刚显露的个性,尊重学生刚刚萌发的兴趣,并在一定条件下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以爱之名,我们终会收获累累秋实
以爱之名,我们终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的回馈。以爱之名,我们为孩子的梦想和未来,保驾护航。
在这里以一首自己送给孩子们的小诗作为我演讲的结束。
奔跑吧,可爱的孩子,不要回望
我们的脚步,也许会沉重
开始吧,追梦的孩子,不要迷惘
我们的心灵,也许会失落
但是,你听,我们前进的路旁
每走一步,都会闻到知识的花香
你看,我们遥望的远方
每近一步,都会闪耀智慧的星光
那些开放的花朵
如童年里的渴望,每一朵都如同甘饴
那些闪烁的星星
像记忆中的玩具,每一个都好似奇迹
可爱的孩子,背起你们的行囊
迎着黎明的曙光,擦干泪痕
追梦的孩子,扬起你们的翅膀
向着未来的方向,努力飞翔
请你们相信
你们的身边,我们的爱,一直都在,为你们护航
第四篇:以爱之名
以爱之名,„„
伍**,男,1999年11月出生。现在二年级,他一共在学校生活学习了三年(含幼儿园1年)。虽然在学校活动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学校的基本布局还是很不清楚。而且连盲人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定向行走都掌握不好。因此为了确实提高伍思恒的生活和学习的质量,我计划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要提高他的学习,就必须找到他学不好的根源。我们学校在幼儿园就开始有教学生认识学校的环境,而且在一、二年级也进行了基础的定向行走训练,按照道理,伍思恒不可能没有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后来进行了一段观察和了解之后,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因为他的奶奶,三年来一直在旁边陪读着,而且对他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很强势的干涉。使伍思恒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我知道像这些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只是在课堂上教学远远是不够的,必须得到他家长的配合。因此为了能较好的推行我的教学计划,我就跟他的奶奶进行了一定的交流。我跟他奶奶讲了盲人学习定向行走的重要性,并且演示了定向行走的基本技能和动作之后,伍思恒的奶奶就给了我一个评价:“这样走路,太丑样了!”,可以看出他非常的抵触。然后我又继续跟他讲,那伍思恒走路的时候,你尽量引导他就可以了,不要一直搀扶着他。伍奶奶便又说:“他自己不会走的,他会撞着的。”当我最后跟她讲了我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之后,她就对我说“学习这些东西都没有用,我要他多学一些数学知识!”。
跟她交流完之后,我心里一直盘旋这几个问题:对于盲人来说,掌握乘法口诀表重要呢?还是掌握定向行走重要呢?如果一个人连走路都不会的话,他学来的知识有何用?如果一个孩子一直要家长搀扶着走的话,不给他摔跤的机会的话,我相信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走路?当然,我也把我心中的反问也委婉的向家长转达了,可是收到的效果还是不够明显„„
一样从事过智障教育的蒙台梭利曾经感慨过:“有多少父母以爱之名,剥夺了孩子们生活的权利!”
第五篇:《以爱之名》
以爱之名
——听《梁祝》有感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嘉华学校六年二班唐建芳指导老师:何春晓
此爱绵绵无绝期
——题记
近来,听了一首名为《梁祝》的曲子,觉得非常好听。其音,其美,有道是绵绵悱恻,感人至深。
这首曲子的背后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据说,从前有一个名为祝英台的女子,因为非常喜爱读书,为了读书学习,便女扮男装到学院就读,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梁山伯,两人便成了至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窗三年,两人将要完成学业,各奔前程,祝英台非常舍不得梁山伯,便撒谎称家中有妹,且待嫁中,让山伯来家中提亲,而事实却是英台家中无妹,此妹正是英台自己。当山伯来家中提亲时,方知英台为女子,可英台已被许配给马文才,山伯求亲不成,抑郁求度而亡。英台出嫁时路过了山伯坟前,突然狂风大起,送亲的人觉得不祥,便落荒而逃了。英台下轿后到山伯坟前祭拜,忽然雷电大作,劈开了坟墓,英台嘴里念叨着“生不能同衾,死同穴!”便不顾一切地跳入了坟中,天渐转晴,两只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有人说,这是山伯和英台灵魂所化的。
故事很委婉动人,使人感动落泪。
故事中,山伯的痴情,英台的殉葬,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可是有一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英台为何如此轻易便寻了短见呢?为了心中所爱,就可以轻贱生命吗?伴侣的离开固然让人伤心难过,但以死来证明爱,是不是过于偏激呢? 如果,我能与英台见面的话,我一定要问她:“你作为最爱山伯的人,如果你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又还会有谁比你更能证明他曾经的存在,谁能让山伯生活在美好的回忆里呢?为爱殉情,成全的到底是自己的爱,还是制造了更多的遗憾呢?你不顾一切地奔向坟墓时,你是否想过你的家人?他们该有多心痛啊!失去至爱的感受,你不是最有体会的吗?为什么却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家人考虑呢?”
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的确让人欣慰,可是“月有阴晴圆缺”,总难得到完美的结局的,在当今的社会总有许多为爱痴狂的人,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作为自己爱的信条,以爱之名为死者而亡,不为生者而活,制造了更多的遗憾。
拿起遥控器,按下播放键,梁祝的音乐再度响起,我没再泪流满面,只是在心中暗叹:英台真的很傻,活着的人才有可能谈情说爱,活下去才能怀念所爱,让爱在心中绵绵无绝期!
点评:这篇作文的题记简洁明了,体现了作文的灵魂。以一曲梁祝引人走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里,作者一反世人歌颂梁祝感人爱情的主题,另辟新径,批判为爱轻生的负面影响,主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具有人文关怀性,文中语句通畅,多处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