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火炬高新区科技创新园全面开工建设
厦门火炬高新区科技创新园全面开工建设
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新亮点、打造“创新厦门”的新力举――总投资达200亿元的厦门科技创新园7月4日全面开工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宣布开工。厦门科技创新园计划5年内建成以科研为主的新型知识社区及低碳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海西重要的研发集聚区、创新先导区。市领导刘可清、陈修茂、徐模、杜明聪、叶重耕,市有关部门及相关区负责人,高新区领导王保民、由欣、卢琳兵等参加开工仪式。
厦门科技创新园位于厦门环东海域集美区与同安区交界处,北至潘涂村,南至学院路,东至滨海西大道,西至同集路,面积约为4.9平方公里。园区规划“一轴、一带、两核、四片、六心、多廊”的结构,功能布局由研发区、核心办公区、工业设计中心、综合配套区四大功能区构成。计划5年内建成,建成区约600万平方米,投资约200亿元,着力形成科研为主的新型知识社区,成为海西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输出基地、创业孵化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最终成为厦门市产业研发机构的集中区,低碳城市试点的示范区,二、三产业共同推进的联动区,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化高地,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亮点。
副市长叶重耕在致辞中说,厦门科技创新园是厦门市打好“五大战役”,实施岛内外一体化、三三产共推进,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营造我市研发带动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增强我市科研创新和科技孵化能力。它的建设必将对厦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是火炬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实现自我完善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研发带动、创新驱动的推进器和实战平台。值得关注的是,以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为契机,厦门科技创新园以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为目标,以规划为切入点,在土地利用、绿色交通、水资源综合利用、能源规划、打造绿色宜居宜业、综合物理环境以及创新绿建筑等方面加以研究控制,在园区规划、建设和产业项目引进等各个阶段,都以低排入、高效率为原则,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产业和园区发展低碳化,使之成为厦门的低碳示范园区。
火炬高新区全力推动厦门科技创新园的建设,建设与招商同步推进,瞄准极具产业化能力的高层次研发机构,吸引一批国家大型科研院所、央企研发总部、跨国企业或行业区域性总部研发项目及大型产业化研发项目落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研发带动产业发展。目前,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厦门节电新能源技术研发试验中心、中电科技30所“厦门分所暨产业化基地”、中船重工七二五所“厦门新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基地”等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及项目已落户厦门科技创新园。中船重工七二五所厦门材料研究院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5亿元,将开展先进材料技术研发,快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中电科技三十所厦门分部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6亿元,将开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四大专业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成为厦门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海峡现代农研院投资1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创意农业、碳汇经济、食品加工、精准园艺等四个研发中心,国家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两岸科技与信息交流基地等两个对台合作基地以及食品交易所、厦门碳交所等两个技术交易市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厦门节电新能源技术研发试验中心下设五个专项实验室,即节电节能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机房调温技术实验室、智能电网技术实验室、风电控制技术实验室和冶炼节电技术实验室,至202_年初步形成拥有200-400个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机构。
开工仪式上,火炬集团分别与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科技创新园8号楼、4号楼认购意向书。
(厦门火炬高新区网站)
第二篇: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管委会202_年的工作情况及高新区“十一五”建设和发展主要成效、“十二五”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工作及管委会202_年工作安排作报告。
第一部份:202_年工作情况
202_年,高新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视察福建、厦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中央、省、市的重要部署,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认真融入“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在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上加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呈良好态势,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地位凸显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98.51亿元,同比增长390亿元,增长42.8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成为福建省首个工业产值上千亿元的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3亿元,增长77.96%;地区生产总值272.94亿元,增长42.16%;出口创汇113.1亿美元,增长40.71%;合同利用外资2.82亿美元,增长24.97%;实际利用外资2.77亿美元,增长4.92%;合同利用内资23.69亿元,增长123.48%;财政总收入28.26亿元,增长36.6%;区级财政收入9.8亿元,增长40.01%。
高新区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全市培育十三条百亿产业链、产业集群中积极作为,参与培育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显示、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等产业链,园区企业戴尔、友达、宸鸿、景智、冠捷等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尤其一批平板显示产业龙头企业产值增势强劲,为全市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显示产值上500亿元作出重要贡献。戴尔(中国)、华侨电子和宸鸿科技分列 “厦门制造业企业十强”排行榜第1位、第8位第10位。全市4家100亿企业高新区拥有3家,分别是戴尔(中国)、友达和宸鸿。
二、积极拓展空间,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促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积极谋划能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搭建。积极参与全市经济结调整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服务我市岛内外一体化、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为目的,积极推进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域——厦门科技创新园规划和建设,按照“四高”的要求,谋划该区域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打造低碳示范区。目前,科技创新园的规划编制、征地拆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已经启动,核心区3#、4#楼正加快装修以便投入使用。进一步做好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发展规划,按照园区配套更齐全,利于企业入驻生产,科学安排项目的用地,以加强成片规模效应。火炬创业广场主体已进入二次装修阶段,创业园三期主体已封顶,东部孵化园正抓紧装修。
成功吸引一批对产业发展有极大带动和促进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审批入区企业419家,企业总数达2168家,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9家。其中有核心技术生产节点、龙头企业,也有上下游配套企业、关联产业链企业。有一批央企、跨国公司、台资企业新投项目或增资扩产:中航深圳及厦门公司与我市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共同投资70亿元建设第5.5代低温多晶硅TFT-LCD及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0多亿元。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亿冠晶(福建)光电有限公司共同投资4.9亿美元的“开发晶”LED项目落户高新区。宸鸿三期实现年初动工当年投产收益,四期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投资2亿美元的五期项目在产业区开工建设。戴尔继续在厦门扩大投资和发展新业务。施耐德将其中压中国总部放在高新区。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与中广核集团签署协议联手进行核级中压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向核电配电设备市场发起进攻。ABB低压将在产业区新建厂房,打造生产、研发、销售、出口一条龙的ABB低压产品产业链的总部基地。中兴软创在火炬高新区独资成立厦门中兴软创软件有限公司,建设中兴软创重要厦门研发基地。中国动漫集团制作运营公司入驻高新区。
三、更高站位,促进自主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积极争取科技部批准同意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内涵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规划方案也已通过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委托的专家论证,获得试点批复。二是进一步提供发展支撑平台和财政扶持资金。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授牌,LED检测中心投入使用,着手与台湾国际认证机构合作建立LED和光电产品出口国际认证平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财政扶持资金共8000多万元。园区有5家企业上榜“202_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三是进一步实施吸引高层次人才的“515”工程。加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已成功引进17位高层次人才在高新区投资项目建设,其中汽车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项目和微型旋转压电马达项目被选为“618”高新区参展项目,产生很好的反响。高新区入选202_年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8名,入选202_年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个,入选省软件杰出人才也有4人。四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取得新进展。三五互联、易联众、三维丝、乾照光电等五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科华恒盛登陆中小板,已累计募集资金30.35亿元,占全市募集资金的83.33%。全年上市企业数占全省66%,占全市83%。三五互联成为福建省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宸鸿科技登陆台湾股市成为台湾史上单日涨幅最大的股票。积极引导企业股改,区内上市后备企业已超过30家。着力“新三板试点”工作,目前已有10家企业签订在新三板挂牌协议,有6家企业完成券商内核。风投创投事业取得新成效,市区财政安排上亿元资金设立厦门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带动社会资本,为企业自主创新予以支持。与深创投等合作,设立红土创业投资基金,利用双方创投力量,开展投融资服务。
四、产业区景观和配套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一是实施绿化美化工作。区财政投入4000万元在园区道路、重要部位加强多层次绿化景观建设,提升了园区品位,同时加强产业区临时摊点的引导,加强对违章建筑的处理和管理。火炬(翔安)产业区被评为我市“绿色开发区”。二是加强生产设施配套。继续完善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的设施配套,积极创新业务模式,为园区友达、冠捷等企业提供仓储、关务、物流配送服务,运营成效显著,业绩考评进入全国同业17家前三名,得到海关总署的通报表扬。着手建设非保税物流中心,以满足产业区日益突出的物流仓储需求。三是继续完善住宿、交通、食堂、文化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启用二期通用厂房配套公寓,开办通用厂房三期员工食堂,与市图书馆共建阅览室和投影室,增加两路公交车入园。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加强与国、地税、工商等部门沟通互动,做好园区企业税务管征关系调整工作,有效扩大了税源。积极协调落实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年共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98亿元,有力充实了高新区财力,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全年累计拨付企业技改项目财政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扶持、人才扶持及创新基金等各项扶持资金约1.06亿元。组织财税联席单位深入企业调研,加强与高新区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
六、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和谐高新区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高新区发展。坚持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促进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提升观念,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自主创新、企业服务等方面创先争优,为全面完成高新区“十一五”规划任务和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贡献力量。加强干部培养与调配工作,调整充实部分委属单位领导班子。开展推优评先工作,推荐获得市级以上先进个人表彰3人次、先进集体7次,市直各系统先进个人6人次、先进集体5次,其中省部级先进集体表彰1次。
狠抓党风廉政,深入反腐倡廉。以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重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和勤政廉政意识。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督,充分发挥廉政监督员作用,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抓好非公党建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开展“百日集中组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基层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面。抓好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举办两次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网上党校培训班,共有24名入党积极分子结业。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构建和谐园区。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管委会系统形成争创文明单位的浓厚氛围。管委会顺利通过了202_—202_市级文明单位复查,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并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软投公司加入市级文明单位行列,创业中心和招商中心保持市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火炬集团和财政服务中心即将加入市直机关文明单位行列。
加强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活动,积极推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我省率先启动创建“安全工业园区”。成立洪塘片区保卫组,加强园区安全保卫工作。注重事前排查预测,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保持高新区安全稳定。
第二部份:“十一五”建设和发展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以提升国家级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创新要素聚集,进一步将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创新创业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202_—202_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报告,厦门火炬高新区以84.45分名列全国投资环境竞争力十强高新区的第4位。
五年间,高新区实现工业年总产值增长716亿元,占厦门全市的40%;固定资产投资204.95亿元;吸引国内外投资136.27亿元,其中外资11.17亿美元。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清晰,光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产业招商,高新区在光电显示、计算机及移动通信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光电产业发展最为显著。同时在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取得了新成效。在全市十三条产业链(群)中,高新区三大支柱产业贡献突出。光电显示产业涵盖了光显示、光照明、光电子器件、光通信、光存储、光输入输出及其他光电产品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从202_年的65.58亿元上升到202_年的639.35亿元,已集聚企业150多家,占全市的60%强,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7家。计算机及移动通信设备产业形成了以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等整机产品为龙头,向基础元器件、配套件、外部设备、IT服务等方向逐步延伸的产业链,全力打造海峡西岸日用电子消费品研发生产基地,年产值已突破500亿元。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进一步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形成以ABB、施耐德等为龙头,同时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专业配套能力强、分工协作、富有竞争力的配套企业,行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ABB开关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同时也成为全国首批向全球作出质量承诺的企业。ABB低压获得福建省质量奖。软件产业在IC设计、动漫游戏及文化创意产业、软件外包和系统集成等全方位铺开发展。生物科技产业以生物工程制药和生物工程农业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中国最大规模的神经系统药物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包括钨系列产品、碳素纤维复合材料、膜材料及组件等,发展势头良好。
二、成功实施扩区,提升高新区发展竞争力
经过五年集约利用土地开发建设,火炬高新区由1.17平方公里拓展到13.75平方公里,成功建设高新区最大的综合性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把世界第三大、台湾第一大的面板企业友达吸引过来,友达系配套项目不断入驻发展,产业区光电聚集成效明显,为厦门市光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十一五”期间高新区重要的增长极。作为厦门市“十二五”重要发展区域——厦门科技创新园由火炬管委会推动建设,既是高新区在开发建设中愿为、能为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的表现,也是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有可为的新机遇。目前火炬(翔安)产业区光电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成为光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引进的重点项目中,友达、达运、峻凌、安台科技、冠捷、乐捷等已建成投产。同集园基本完成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科技。园区重点引进的APC、特伦生物等项目已竣工投产。信息光电园已完成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联想、龙净环保、宸鸿科技等重点项目已陆续竣工、投产。软件园二期高新区招商入驻的项目数位居各区前茅,软件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三、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获得多项基地建设、试点资格和认证。继先前获得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厦门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厦门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命名,“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又获得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电力电器产业基地、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荣誉。其中,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是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截止“十一五”末,高新区拥有19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各类科技计划专项400项以上。建成6家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2项。202_-202_年新增各类专利达到500多项,授权各类专利达到260多项。
不断充实和完善孵化、创新平台。通过在技术创新资金的管理使用、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实施、鼓励设立研发机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企业专利申请、鼓励发展名牌产品、引进境外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出台政策和完善措施,营造比较好的投资环境,为园区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已建设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600家。拥有国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试验室、厦门光电检测实验室、厦门市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平台等。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鼓励、促进企校(院)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推进企校人才互聘及共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及共建实习(训)基地,培养企业急需、适用的各类专业人才。建立北京大学工学院厦门创新创业中心等创业创新载体。
四、形成一套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
高新区着力打造一个服务最佳、效率最高的体制创新先行区。在承担厦门重要发展区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集思广益,强力配合,采取超常规不违规的办法,把一个个项目拿下来,为全市跨越式发展当先锋、打头阵、当主力,展现了团结奋进、创新的精神面貌,并形成了一套作为厦门市新片区建设借鉴的经验。建立了与园区所在行政区联席会议制度以及与相关政府部门良好的协作沟通机制。成立企业服务专门小组,建立政企定期沟通联系制度,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区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积极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技术转让、人才交流等各种特色中介服务,并在知识产权、技术创新、项目申报、资金担保、改制上市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成立福建省首家政府引导的创业投资基金——厦门红土创业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在全省率先推出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工程。成立境外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领导小组和领军人才专家评议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管委会财政出资、以招商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软件投资公司为主的专业服务团队,构建面广专业性强的服务网,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高效、便捷、规范、优质的免费服务。
同志们!“十一五”火炬高新区所取得的成就,是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体高新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管委会机关、委属各单位、火炬(翔安)产业区建设指挥部、火炬国税、地税、工商以及驻区海关、国检等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三部份:“十二五”建设和发展主要工作
“十二五”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建设和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高新区将坚持走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道路,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新使命,始终当好厦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龙头项目带领、核心技术引领、优势产业高度集聚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区,成为厦门“两个先行区建设”的示范带动区。
一、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实现“五个翻番” 进一步发挥高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流力量作用,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做大产业规模上狠下功夫,一切有利于产业科学发展,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政策和措施力求先行先试,努力保持并进一步发挥高新区作为厦门经济发展龙头和率先示范的地位和作用,争取各项经济指标以高于1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五个翻番”:202_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力争占有全市50%的比重,出口创汇220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区级收入20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吸引国内外投资150亿元。
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参与厦门市百亿元产值产业链培育,高新区要打造10家百亿元产值企业,拥有3-4个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个千亿产业集群。光电显示产业在平板显示和LED两个领域向高端化、集成化发展。围绕触控显示器件产业链和数字视听产业链,引进中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前道玻璃制造及OLED等高附加值项目,积极引进LED芯片、LED封装等新项目,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争取202_年末集聚企业300家,产值超过1500亿元。
计算机及移动通信设备产业以DELL、松下、宸鸿和联想移动为龙头,发挥计算机和新型通信设备、移动通讯和个人移动综合信息设备及消费性网络设备、消费性数码影音设备等行业企业优势,培育体系健全、重点突出、配套合理的消费电子产业集群。争取202_年末集聚150家企业,产值达1000亿元。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在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多个领域打造、提升品牌效应,增强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集聚,打造世界级高质量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202_年产值争取达到200亿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高端软件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等方面引进和发展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再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创业板、新三板上市企业。
现代服务业方面,着重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科技创新园发展空间,打造海峡西岸最大软件基地和创意城。集中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创新资本金融区,打造以投融资为主体的区域性创新金融资本中心。
三、积极拓展承载空间,建设厦门火炬高科技走廊
借势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及“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新区发展优势,形成火炬园、创业园、信息光电园、厦门科技创新园、火炬(翔安)产业区等链接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完整、具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特征的厦门火炬高科技走廊。
争取拓展十多平方公里发展新空间。在翔安、同安区开展高新区扩区10平方公里工作,以满足产业区日益扩大的吸附力,积极在产业区周边谋划建设新区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拓展区和企业加速成长园区,用于配套承载高成长中小型科技企业、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项目以及光电产业链关键技术配套厂商。以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为契机,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低碳示范园区。同时壮大高新区产业创新驱动力量,积极吸纳企业总部、大型科研机构分支、高校科研院所分部、软件及IC设计等高端研发力量入住园区。
完善园区功能,打造高新区的智能集中区。按照知识型社区的内涵要求提升园区功能定位,集中配套一些包括创新载体、科技地产、人才公寓、休闲交流场馆等在内的项目,形成集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商贸商务、生态休闲、教育培训、人文交流、居住生活于一体的创新型社区,营造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的优越条件,为向国家一流园区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着力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
强化开放创新发展理念,以确保厦门火炬高新区成功建成国家创新型园区目标为要务,更加主动地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与协作,构建具有创新凝聚力和辐射引领作用的两岸创新与交流战略性平台,打造高新技术聚集地,进一步发展品牌经济。
(一)做实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发挥两岸科技创新合作枢纽作用。积极跟踪台湾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转移动向,积极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以国家光电产业集群为阵地,深度对接台湾光电产业转移。依托台湾企业育成中心,大力吸引台湾高层次人才,促进对接两岸科技合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
(二)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引进产业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国家LED检测与认证中心作用,搭建海西半导体照明及光电显示产业国际认证服务平台。积极支持北大、中科院、中国电子集团转化基地在园区发展。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强新产品研发。
(三)鼓励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力争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级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3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50家;争取新增各类专利3000余件。
(四)发展孵化器和加速器,培育壮大一批企业。沿着新生企业成长路线,结合创业创新需求,依托3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2家专业孵化器,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创业项目,抢占产业战略制高点。大力建设现代企业加速器,帮助 “瞪羚企业”快速扩张。
(五)持续推进创业创新人才工程。建设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持续推进“515”工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和一揽子保障支撑措施。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吸引优质创业团队;建设“台湾科技人才交流基地”,引进台湾的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建立覆盖吸引落户、事业发展、教育培训、居住生活等全方位的创新人才服务工作体系。
(六)不断完善园区金融资本环境。积极吸引台湾天使资本、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证券服务、科技保险等金融资本机构落户;出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发展种子基金、科技银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信誉担保联盟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积极利用新三板、创业板对科技型企业扶持。
第四部份:202_年管委会工作安排
202_年是“十二五”开局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立20周年,高新区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我市获得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围绕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总结高新区建设和发展20年的经验,进一步融入到“五大战役”之中,大干开局之年,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的开门红。
202_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实现工业总产值1530亿元,出口创汇13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合同利用内资10亿元;财政总收入32.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11.27亿元。
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抓好项目建设,增强高新区产业发展实力
一是促大项目开工建设。抓好厦门天马5.5代低温多晶硅项目、LED开发晶项目、ABB低压、宸鸿科技等新建扩建项目的动工建设,争取早投产早达产,发挥龙头项目的引领作用。二是继续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支柱产业链的引领作用,引进技术创新水平高、附加值高、涵盖关键技术环节、综合实力强的大项目,加快肖特玻璃制造项目的落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事关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配套项目,包括著名的央企、跨国公司及台资企业、民营企业。跟踪富士康投资项目,力求早落地。三是抓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迎接高新区成立20周年的重要建设项目火炬创业广场投入使用,抓好创业三期早日建成交付使用。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研发、经营和员工生活、娱乐、交谊的配套设施,建设高新区的城市综合体。
二、积极开展扩区工作
一是着手翔安内厝、同安五显高新区光电产业10平方公里扩充区建设。精心规划内厝光电产业园开发建设。二是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打造低碳高新技术示范区,提升产业创新实力,吸引产业研发机构、企业总部等入住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新片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及电力设施建设,打通下潭尾南、北片区的联接通道,特别是翔安西路中段,形成初步完善的道路主干网和市政管网。
三、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做好孵化器工作,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加强研究院所带产业研发,强化集成创新孵化。继续以创业中心和软投公司为主力,抓好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服务工作。加快东部孵化园投入使用。积极搭建服务功能强大、服务手段丰富,且能整合配置资源的科技企业加速器,满足快速增长的高成长性企业的服务需求。二是加强服务。以着力增加高新区研发机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企业技改资金支持、创新资金、科技重大专项数、驰著名商标及名优产品为出发点,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创新项目申报、人才中介、技术合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专利申报等服务力度;建立企业服务综合性平台——企业服务呼叫中心,试运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继续抓好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继续引进20名领军人才,做好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和服务工作,推动领军人才创业项目顺利开展。
四、进一步完善园区金融资本环境
继续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吸引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证券服务、科技保险等金融资本机构落户园区。在大力发展红土基金的同时,加快搭建厦门科创这一创投、融资平台,成立若干个子基金,形成10亿元的基金规模,更好地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一是利用华夏学院打造风投、创投的资本集聚区。管委会出台政策,吸风投、创投落户高新区,形成百亿基金规模。二是积极抓好火炬高新区进入“新三板”扩容试点工作。三是积极培育并促成更多的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
五、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园区的和谐稳定
一是抓好党建工作。加强机关和委直属单位党建,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抓好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基层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面。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探索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抓好干部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服务发展”为主题,创新活动载体,营造良好氛围,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适时宣传和总结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梳理机关内部处室职能,加强委属单位之间互动、协同的工作机制。五是抓好廉政勤政工作。继续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大防治腐败的力度,提升机关效能,确保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六是深化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厦门市争创第三届文明城市活动。按照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进一步深化文明机关创建活动,提升高新区文明建设水平。群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七是扎实抓好园区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完成安全目标责任制的任务。
同志们!让我们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为全面完成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局年开门红努力拼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立20周年。
第三篇:高新区火炬园非公团建工作初建成效
湘潭高新区非公团建工作初见成效
自7月初团中央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以来,火炬创新创业园作为青年创业者的摇篮,自主创业的前沿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团市委关于抓好“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相关指示,根据高新区团工委非工团建工作统一部署安排,结合园区发展现状和目标,率先垂范,以开展“两新”团建为途径,打造和谐团队、助推企业发展、巩固组织建设上取得了成效。
为了做好园区的团建工作,进一步推进非公团建工作,今年8月,火炬园成立了共青团湘潭火炬创新创业园总支委员会,并制定非公团建工作进度表,重点从园区企业文化、团员动态管理、基层团组织互帮互助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8月份上旬,团总支及时对园区团员青年群体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取了园区内建团条件较好、团员青年比较集中的企业为重点,陆续建立各企业团支部。同时,以青年推举和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团支部负责人,大大壮大了团员队伍,增强了园区凝聚力。
今年8月以来,火炬园团总支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高度重视,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组建篮球队、合唱团、兴趣小组及各种赛事等活动,大大丰富了企业团员青年的业余生活,活跃了园区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组织共建、团员共管、资源共享的局面,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团员青年的工作积
极性,从而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推动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火炬园团总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以扩大“组织覆盖”为基础,激发“组织活力”为目标,切实做好园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提升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影响力,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截止目前,高新区全区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团和新社会组织共31家,其中火炬园25家,其他园区6家,规模以上6家,35岁以下团员青年1109人,其中团员614人。
下一步,团总支将“以团建创和谐、以和谐带发展、以发展促党建“为宗旨,在火炬园党总支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团的工作,认真抓好以党建促团建工作,正确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倡树团员推优成党员的先进典型,为“两新”党组织培养坚强的青年后备军。为打造一流园区,营造和谐、活力的园区氛围不断努力。
共青团湘潭高新区工作委员会202_年11月15日
第四篇: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XXX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
共享者:F-0
XXX高新区自20XX年XX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系列推进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活力,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现就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XXX高新区先后出台了《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奖励办法》、《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奖励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激励办法》、《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同时,建立高层次人才发展资金和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各XX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认定等奖励。X年来,高新区财政累计下发创新引导奖励资金XX余万元,高新区创新企业数由XX年的X家上升至XX年的X家,有创新活动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数X%;企业研发投入由XX年的X万元上升至XX年的X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X%。三年来,共研发新产品X余项,申报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X项,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X项,省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办法,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工程,提升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理念、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第五篇:上海大众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上海大众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昨天上午,王辉忠等领导和嘉宾为上海大众浙江(宁波)项目奠基石揭幕。(胡建华 袁红
薇 摄)
昨天上午,上海大众浙江(宁波)项目在杭州湾新区全面开工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辉忠,市政协主席唐一军,市委副书记、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陈新,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亮等为项目奠基开工挥锹培土。
投资超百亿元的上海大众浙江(宁波)项目历时10个月洽谈和筹备,昨天全面开工建设。这是落户我市的首个国际知名汽车品牌项目,项目品质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作为全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宁波杭州湾新区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已有16个高端汽车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其中8个已开工建设,国际汽车产业城初见雏形。
陈新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杭州湾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项目全面开工表示祝贺,对上海大众项目团队和关心支持该项目的各级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表示感谢。他说,上海大众浙江(宁波)项目的全面开工,必将进一步推进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生态生产生活、宜居宜业宜游”国际化新城建设新水平,为全省“四大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高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六个加快”提供强大动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当前宏观形势下的实体经济活力,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真正造福全市人民。各级各部门和杭州湾新区要全力保障好该项目开工建设和顺利投产,全力服务好上海大众在宁波的长远发展,努力把该项目建设成为全省“四大建设”的标志工程和全市“六个加快”的龙头工程。陈新最后祝愿上海大众公司立足宁波杭州湾新区大平台,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再创辉煌;祝愿宁波杭州湾新区明天更美好。
张海亮在致辞时说,上海大众浙江(宁波)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经济结构。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品、管理和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将先进的技术、理念运用到宁波项目中来。
上海大众技术执行经理Ulbrich介绍了宁波项目情况。市领导余红艺、王剑波、郭正伟和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周江勇等出席奠基开工仪式。